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11|回复: 8

神话纪年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4 17: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山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辈又作“代”) - n; A3 d- O( O" o  Z9 l

4 m& e2 B9 E8 h! g每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战乱仇杀暴力阴谋争权夺利…… ) f% z/ b5 W, X" f, o- ?
中国的历史就像一部战车,推着神州大地一晃过了数千年,塑造了太多太多 $ U- A& n) }$ U8 B
的帝皇将相英雄美人君子小人乱臣叛逆。
! E# r8 `$ s3 Y3 Q# m& }* f; c1 d
7 n3 D: L3 n" a9 w( w2 w史迁开篇就是“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 " |0 c! U& C! N; k5 g" [
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 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9 i, R7 z9 r3 ]  u) L5 i' C4 ~- h& }8 a# R4 Z! M# o6 M
虽然里面提到过神农氏炎帝,可是中华灿烂的古文明源远流长,华夏文化更
$ X. D& {' V  `8 E应该追溯到三皇时期,更诡吊一点应该追溯到有巢氏,神话一点可以写到盘
4 W8 q/ t6 l2 u7 e$ {% u古开天…… 8 D3 g$ e$ W! @, ?9 B

4 t# t7 {: ?- [' N本文将以历史的推进作纵线,同一事情的人物为辅为横线,向大家介绍中华 : f5 e7 m' C0 u7 I, Q2 D
历代男子。
' q1 [; [' r( q4 H0 |! g
' a. @" ~' |: Z" X6 ]这次我们不必要着重出典,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一样收归麾下,或许这样不拘
* U- n8 }2 t- i0 b) h; h泥不掉书袋更能吸引读者
( R$ z0 u) v4 M6 {8 p& ]5 \3 Z7 K4 p( l) S: O* ?; E
1、第一奇男子盘古
! @* D  Y5 X. W4 |& {5 P' Z. V其实盘古很有周星星气质的。在乾坤之初,混沌玄黄,所谓的宇宙就像个蛋 . Z8 b+ W2 n) ^6 s$ c6 I3 d1 m
一样。也不知何年何月,诞生了一个精灵叫做盘古氏。盘古氏对永远的混沌 3 O! q5 C& T) S
世界十分的厌倦,于是刷的取出了一把斧子(哈哈 很无厘头吧),哇kao ~
/ ?# @. l) k6 Q; c4 w一斧头劈开了这个混沌的世界!
. N4 k& ^5 J) I: ~; j. N6 A6 s1 q4 {1 h* z, J4 h
盘古氏开天辟地之后,为了怕它复合,用头顶着天,脚撑着地,祂不停的长
( Q, C3 |9 D- H  I6 K! R高,天地也就越离越远,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天与地的距离已有36000里,
. _( D0 J- V7 ~1 }& H. u8 x2 w盘古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于是祂低头望向地面,看到从崖石中流出的血化
, c5 J: P7 j) ?1 [2 g" Z3 o成了水,水中又生出了元虫,元虫生滨牵,滨牵生刚须,刚须又生出了龙!
5 |. m! y! v! q2 O2 I7 S1 r& c1 |; e天地间产生出了很多生物,盘古于是把身驱化成玉京山,自称为元始天王, - S! z/ Z. ]* K( l' i! m( q! M6 y
住在玉京山上的元始大殿里,开始吸纳天之精气,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下山取
+ U' e$ |9 e+ k6 h% `" s/ j( a一次地之醴泉,修炼法术调整天地万物的规律。盘古氏后来又被尊称为浮黎
- O% r0 L9 x0 X# D" \8 q元始天尊。
2 N3 g" W* h+ ~* J0 V6 s5 N, U4 r# W3 F2 z# c1 ~/ |' g6 V0 ^1 F
说到盘古,想起《悟空传》悟空跟小松树的对话: - I" }( e" B0 O7 p0 `
悟空:“这个多了,放生有分,杀妖精也有分……” 5 }. w7 r; y% i, p  J: h/ T
松树:“妖精不是生么?”
0 g; _0 c* _! D% Z* e' C1 P0 S“……可妖精不是由神造的,他们是自然化生的。”
5 T7 k; f$ H& Q5 c+ C( H$ g2 C4 W“那神又是由谁造的呢?”
9 G8 T! @* A7 K7 W# G* v“神?也许有天地就有他们了吧。”
7 J% v2 S  k3 N3 k7 s“那天地又是谁造的呢?”
* u( Y3 ^; A* B( \/ H# A“你很烦耶!天地是盘古开的……那盘古又是谁造的呢?盘古是一个蛋里 $ s8 a! |- e7 a0 H. \
蹦出来的,那那个蛋又是谁下的呢?……你问我我问谁去!当初俺老孙从石头
' q$ K0 \6 J8 A2 q: v/ `里蹦出来,俺又怎么知道那石头是该死的谁放的!”
8 p. d. y6 \! T) z“那,我不问那个蛋是谁的了,我想问,盘古不是神造的,那他是妖精罗? - \6 Y+ `  W% r& r3 S4 l' W
原来神都是妖精造的吗?”
* J# V, h+ f, y6 f# _3 L' T! }“啊?这……哈哈哈哈哈……神是妖精造的……俺怎么没想到?哈哈哈哈!”
1 F8 c+ E! k* s9 N0 b% R. `2 C松鼠挠挠头:“你笑我么?唉,虽然我知道,松鼠一思考,猴子就发笑, 0 ]3 l) I1 ]0 i8 I! i# f$ s
可我还是忍不住不去想它。” ' t2 d6 {. z: A2 q+ l% {3 I
“什么松鼠猴子,谁告诉你的这些乱七八糟的?” & i1 a% W/ ?( w5 @9 M" y& G
6 ^1 F2 U! D% v6 S2 R3 w
悟空应该悟了的,或许我们也应该悟了的,可是我们应该悟什么呢? % ~+ U$ e; Z1 ^( j9 i

  a$ b3 C/ \# Y+ w  ~* w+ \$ }很佩服造出盘古的大师,他的想像力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 ^. h; ]) r# _& Z% A' C- L- {8 w5 P2 V
8 s! y4 e$ W  a* B+ ]+ [: ^: R$ n6 j1 X) c
2、第一疯男子夸父 " }6 `% Z/ b! E& n
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
# G2 c$ u2 F; g% ]- ]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 4 w9 c4 ~, b8 u3 k
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
% t0 _/ p5 a1 ^" {  V7 z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 @* O4 c' |: \" @2 f* a" ]  `5 r  p" A$ i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
' |2 C0 `+ T' C" [; O0 v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
. N( D! I- q2 q; h. Z1 W; Y: p* I2 Q& }9 c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 ~! f8 w+ g, S7 m  r; Z& M

$ u: W# L  X8 W$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1 k8 k  e9 V1 [$ X

% B; X- T: ?' ?+ }: e4 K' C( Q2 K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
% z$ h( k4 q1 w6 m' G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 % j: A8 k# y( @: b5 L+ _
“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
) d( f8 R8 C, ^  [' J. f, {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1 l# O3 ^" N$ M0 y, v
, ^# B/ U/ j: [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
* N, g. E3 W) @" l# I% T4 C6 v- {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 2 s+ ]$ r0 W' C" u  ~: L
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 E2 S( j4 [* ~) Q& ^1 L, E4 t4 t; k- P. `  f1 w/ z. z' \# r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
* W9 W& `: Y* g( K2 B/ G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 3 V' b1 r8 A# K) n1 n
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
' O* S9 V; N: C) B8 q3 N& z9 S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 ' _& h2 J( y8 c; ^- n
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
/ ^4 j% S! f5 W8 U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 |8 G$ d! X" u2 k/ _% [
& M: O/ \) ]  \, c0 B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
, b( p6 A- i+ [; d1 A8 G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
6 u$ c7 X: u/ i" X  _& z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 K% x, `. }! M! i7 s# Y+ o

  `; U$ L7 p; ?- T  f4 }9 ^小时候看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好玩,现在看起来天边的太阳就像儿时的梦想,在追赶
* w* e6 @6 ]" {/ {& j了半生后发现梦想毕竟是梦想时颓然倒下,就心酸酸的悲从中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7: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话纪年 2

3、悲剧英雄后羿
, q: ]$ {& P+ Y* e3 N; E
. J* \2 u3 P: J9 }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个
3 U: \9 L. n: Z# Q/ F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
; @5 ^* t3 k9 o. [9 L$ z为每个太阳的中心是只鸟。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
/ ]( p. {8 a6 R- |( s  ]8 D+ l树梢上,每夜一换。 ( H9 ]2 L) b8 D) r

3 y7 L* |$ E  }+ ?4 z当黎明预示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十个太阳每 ( M! \" U; E$ U. |
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
5 D$ @- J9 Z4 |1 F
8 m# t- e5 R4 P: F: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
7 K# A6 q8 |1 B2 M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 5 [$ [2 Z, K( a! ?6 I% Z% `
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9 [& f/ }+ |7 t/ a) I! \* H$ B* F/ {4 {; `
森林着火啦,烧成了灰烬,烧死了许多动物。
7 t+ n$ M! ?9 i! U; g4 ]* I
: L1 V8 |$ |4 U% Y# |-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涸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 / z5 X, ?5 t4 J
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 ! ^3 b* [/ N! R9 ^: ?! `% p; \
6 S& ?* y. r* B5 F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 $ y' e' S# ?1 b( t& K3 E" q
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2 _  `: i& y' E! s

7 ]  E* a+ x4 Y7 _2 j于是,后羿告别了妻子嫦娥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 3 X% X: t: C0 |: h5 e3 G8 E+ M
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 * g- F# h$ x& p2 x" O
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
9 v, y! [9 _8 c( b: G8 P  ~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
  }, p" b- D- P9 a) z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
2 F3 h3 `. W- o/ ^3 \7 j0 F; H' {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 5 |- V- D! P8 ]& U# w
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
' ]# M" ^! A- V: g. R; `1 n  R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 4 g8 `6 E- v, B
们的光和热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大地越来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太阳的光。 % p; K: j& F* L5 z
+ _. E# Y) d5 _1 g/ y, ?$ C! c
这样,只剩下的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生长,
0 ^/ r. V3 X& i* M万物得生存。 4 `+ G3 }+ W' r4 E0 i. U

8 o1 `0 f& [! R& C! y再说嫦娥这个天上最美丽的女人要面对岁月的洗礼,那真是可怕的一件事。为了嫦娥, 6 y4 v! o; P0 c1 l" b- A: g$ m- f& u
后羿以凡人的身体,远赴昆仑山,过刀山闯火海,好不容易从西王母那里取来了两颗长 7 }, C1 L- A. E+ T4 [
生不老药,这长生不老药吃一颗可与天地同寿,吃两颗便可立刻成仙,全天上也只有很
. [/ H$ v  C8 v& }" N5 S  X少的几颗。后羿欢天喜地的怀着灵药回到嫦娥身边,准备与她一起服食,但这个服食的
3 L; V( Z( u% X# g4 k时间却是有个讲究的,就是要等到月圆之夜。但后羿是人民的英雄,而那时候天下妖兽 1 v+ e2 R- W  p) J% y
众多,月圆的那天,后羿在外追杀一个怪兽,到了二更天还没有回来,这时候早就对嫦
5 A9 {0 q: g6 k4 B7 J" q* E娥的美色垂涎三尺的逢蒙突然闯了进来,想强行占有嫦娥,嫦娥宁死不从,逢蒙便给嫦 $ B& G4 H! ~3 O: W+ c4 C5 U
娥讲了一个关于后羿战河伯的故事。
0 |% g' p( K3 y2 a& T/ F
( I5 J9 Z4 q7 I后羿凭着手中的神弓四处为民除害,有一天就经过了渭水,遇到了河伯美丽的妻子宓妃。 2 v! t) S/ e7 D# ?
河伯既好吃又好色,宓妃嫁给祂实在吃了不少苦,遇到英雄盖世的后羿立刻被他的丰神 3 h7 M5 \* y) z: Z7 t. p6 b
俊朗所吸引,两个一见钟情便产生了感情。河伯知道自己戴了绿帽子,气的跑去找后羿
' ^% e) f& Q, C; |拚命,后羿仗着神弓一箭射去,河伯差点被射死,吓的落荒而逃。
5 u6 J% n+ D& G6 f0 J) j' v嫦娥想不到羿对自己不忠,虽然只信了三成,但誓死的决心却有一点动摇了,她乘逢蒙
8 @/ P3 t9 C" z' ~( A  a一个不注意,一口吞下了两粒不老药,飞升而去。初食灵药,她还控制不了神力的使用,
& S5 f$ Z3 B4 r1 S% b5 g轻飘飘的身子被风托送到月宫,此后由于身体虽然脱胎换骨,法术的使用却力有不逮,
" B8 ^; Y4 W) P# N2 W" H# Z她只能孤伶伶的坐在月宫上看着后羿在人间的生活。 ; y1 m" I, {# {( E1 i/ h- [
  后羿不知道是自己的徒弟逢蒙逼走了嫦娥,以为嫦娥为了成仙而离自己而去,心中 ( i" r8 M) |. E
十分的悲伤,人月两隔,嫦娥虽然看到羿一天天变老,却永远无法知道羿心中的想法, 8 p/ }( ?. l4 u* t# h- a$ n% W2 s' s
只能一直的怪自己下去。这时候元始天妖终于妖术有成,公然在神洲大地上招徒结派,
. u6 |5 |$ F7 S- x1 K4 h  ^其中有六个妖王是它的得力干将,它们分别是猰犭俞、凿齿、九婴、大风、修蛇与封顦, 7 S" z$ f( T# u9 ]2 F' r, y+ m
后羿凭着手中射日神弓,以凡人的力量,一箭一箭的把它们全部都杀死了,不单活得好 1 `0 |- L, o4 y7 b
好的,还名震天下,羿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才被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徒弟逢蒙所杀,这个 ' e  k/ A! m1 Y: s9 Z. u
结局其实比他死在妖兽之手还要来的凄惨,一代英雄竟落个徒叛妻离的结局,真是天道 : U6 _. P; i: e* P0 o. l0 a
不公。 % ]0 I5 K) c' E

, j# y9 V6 ]( f6 b世界还年轻时就有这样的悲剧,无怪乎后世还有岳飞袁崇焕…… : O" e) y+ Q) `* Q. Q1 E4 j9 {

$ @+ v( d7 d: W  |0 X. h【三皇五帝篇】 * Y( L# ~3 S8 Z3 F+ N
3 U: a  W* S( v- `  R9 {
古代三皇五帝可谓一脉相承。可是谁是三皇谁是五帝众说纷纭。 3 N& V" V& s( M9 Z0 g4 m; K

& G' x; E' ?* X# C太史公认为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
$ z: L; q5 ^& m6 s# s. I《太平御览》 引用《春秋纬》跟太史公的观点一致,且都认为泰皇为人 ; ]2 o% ~- i* D" f( w3 c/ W( R
皇。
4 r& M1 G( w* P3 B5 v3 t9 c
$ p( Y+ W+ u) h" e《尚书大传》主张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元命苞》认同伏羲、神
0 o- X* Q8 W! }- P农,但添了女皇女娲。《帝王世纪》不要女娲,把黄帝归了进去。
3 R8 s  `; v( K3 ?
0 D! b% q& e$ c5 D至于五帝,后世都以《史记》的五帝本纪为准:即黄帝,颛顼,帝喾, 7 ^- C: H; B& V# x* L2 p
唐尧、虞舜。《尚书序》却认为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7 Y/ m" W+ V8 C9 L* E+ e& q# H

  }, g3 R/ B2 n5 N4 l) W( w1 m从三皇五帝可以看到华夏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跟发展。文明的起源不是
3 J/ e* S5 E. M* S( W( L  m水而是火……
# E0 l$ H  N# b0 {
5 L( z; U% |: p! B, W* h+ l$ ~! e2 k- d5 D, b) q9 F9 u) S8 ~# {* D

! T. {0 J9 G/ z0 f1、火一样的男子燧人氏 , b7 h9 y. i$ |
《尚书大传》曰:燧人为燧皇,燧人以火纪。火,阳也。阳尊,故托燧 + I4 v3 Z& f, a6 u+ i
皇於天。
* ]# ]. Y& a& p& o+ i
7 Y" ^' U# a$ c( P9 X9 ]4 ^王子年在《拾遗录》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遂明国有一颗名为遂的大树,   W" r8 \7 j. Y* k
枝叶茂盛覆盖万顷。后世有个IQ180 EQ200 MP数亿的圣人远游到遂明国。
% w4 J& T& X3 Q* u3 L+ s- w% ~' ^在大树下吹吹风喝喝酒,在醉眼朦胧之间看见小鸟在啄树,咄咄有火星
( h, K% ?: h3 ?7 T4 X5 G/ Z+ x5 @. b出,圣人深感其事,捡起掉落的小枝钻木即欣欣然有火烟冒出。圣人遂 2 w' M  {$ S# B+ V
号燧人氏。
# C- v9 ?2 e! }  j' P
5 E1 F! v2 l5 ^4 G( z" n" A$ S《古史考》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燧人氏年代祖先们的生活状况:古之初, ( G& S; h  h/ ]
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 2 u2 }/ y7 m2 I/ y+ V) O/ U
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於是有圣人以火德王,
/ F: ]6 e% r8 |0 {$ e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
5 K/ ]. u+ ~) _$ z$ S
9 Y  L$ [6 `3 F* e4 b! N! ~关于燧人氏取火的事,河南商丘还有另一种说法。在远古时,商丘一带 $ Y$ \2 v7 J1 Z) `2 c
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 . m4 {! E0 h8 L% n' F& o
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 1 E& W( Z$ N$ `2 L! Z; F* q
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四十年前的商丘
4 B& c# i# L9 F. m( d) ]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 r$ ?! J" x& U% D5 A4 U. O9 N# {

% m$ g- T5 }! D, b! _可见华夏文明始之于火,从使用自然火进化为使用人工火,大大普及了
, c( o" W6 Q( \' S% z/ N" I: W烹饪艺术,人们的体质大大提高,同时寿命也得到延长。而且还能铸金
3 M( J- D6 \, E4 h+ ]+ w作刃,可以想像燧人氏已经推动华夏文明到达青铜时代(有点玄)。燧 1 f9 }0 w) Q8 V! j" m
人氏那时候还是穴居时代,而人工火的诞生为有巢氏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0 \5 }) B! z; e! U" s
) x* _* N! `+ q! J# Z* x4 Y0 ?: l( G1 c

8 c  I( z7 U2 L! |7 P% J, P) E  V5 x
2、居家好男人有巢氏
/ L" N# f7 A* m; D$ ~- B
  C6 Z+ c. E) e# m0 R& N* b) e在“三皇”若干版本的传说中,没有“有巢氏”。但是如果和“三皇” + Z* Z% m( X9 h4 [+ ~
们比较起来,我以为,在“燧人氏”之后,就该轮到“有巢氏”出场。 ; ~0 i  ?( M& h8 h" o: @) y
“燧人氏”和“有巢氏”,同是远古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发展时期。
, |3 t( Y8 s% b% O, F2 F7 E; J
9 P  W  B. o+ b《韩子》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不胜禽兽蛇虺。有圣人作,
+ B+ ?- d5 n2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人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 d4 [) [* C6 g# `# O- T  Q
6 S( p9 _. V- t' t
有巢氏确实是居家好男人啊,把爱巢搬到平地,从而使人们脱离了穴居、
% L9 O( C8 E! R' |树巢居时代。成为建筑业的鼻祖,简简单单的树枝茅草筑成小小爱巢不
  ]& z+ b! r* d* [5 L但避开了野兽的侵扰更让天下有情人happy了一把。
2 P# A* ~0 R$ ]: W& }4 F; }( x# m8 k' u. s2 U- D8 D$ y, ^: B
有巢氏的历史考证刚好落在河姆渡遗址上:河姆渡村北边有一条叫姚江
3 a- N3 U$ g1 Y( I  ^. P) x的大河,1973年在那里出土了举世震惊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太多,
* j4 W8 U: j' N3 d我们只列举“有巢”的部分。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木板和木桩。在这些 . V, }. }5 T( T2 b: t8 W- H8 D- c
木桩和木板的两端,居然出现了榫卯的痕迹,
; [2 g* k6 d; ~8 Z" x) `/ {- J) M( \
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发现了在木桩和木板上分别凿出榫卯,可以 9 R0 ]  l  M9 D
使木桩和木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他们将石头加工成锋利的工具,再用 + y3 M2 j# Q" }4 ~  v, E
这些石制工具去加工木材。今天这些石制工具依然非常锋利。 6 X- ]# P# d3 {) i
8 B2 j( U6 @* W3 D
  考古人员将这些木板、木桩及木构件进行复原。展现出当初的建筑
: o1 ^2 a$ I: r# V8 U形式。 中国的建筑专家将这种地上架空的建筑称之为 “干栏式建筑”。
* y8 g' v% C; G1 t7 s% |他们从中国“有巢氏”的传说推断,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原始人从
, ^/ D* R; ^8 \$ D树上的巢居向地面居住过渡的一种建筑形式。
+ p9 w; P; C3 G% K/ B8 q
  V& h, _- k! o4 L% u) \  在木桩和木板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用芦苇编织的席子,这
+ Q9 ?$ \7 E5 G& x2 F$ I些苇编与今天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苇编,从图案到编制方法几乎完 6 W: S! h8 X% K3 m( ?! s
全一样。 ' a$ m$ D, N4 E! F. P
8 k. j" n# @5 Y. u3 `* ]2 W
从出土的骨制品、大量的石制品和陶器、家畜的骸骨、野生果实
6 \" h6 v3 g! L& ?# E的“标本”甚至是炭化了的稻谷。无不让人惊异河姆渡人的智慧和能力。
2 ?/ c' t9 g5 O
; {* \' U: R& ]# c5 I( l% f3、最睿智的男子伏羲氏
6 \+ I; w" O1 H" \. r
5 u$ [* z: ^- j& J0 X史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即今秦安、秦城一带。 / g9 h% N- s1 J. ^. h, o6 U! D
后徙至陈仓,又都于陈,死后葬南郡。
1 a1 ^: R: ]& U) w+ a5 r
' X' ?/ K1 Z# O( N# e伏羲最大的功勋是绘制了八卦、始制了九针。
# |# O8 Q* c1 j6 @
3 ~# R/ P2 ~/ |* q0 R$ F6 v八卦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主要说他坐在一座方坛上,听八方风的乐音, $ I  v8 A) F" J7 P# `
一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
1 W$ L$ M0 j; J9 C, h' P; X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便画出(乾)、(坤)、
- A3 f3 @5 I# E/ R6 A. Z" r- j2 J, l(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的符号,
& H, M8 |; i% R叫做“八卦”,它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 % U% ~% s4 U( e8 ~6 v/ T  }
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 . u7 Y' o# T2 L; n
1 C! ~) k' ^0 n& G4 m2 C
九针多是石制的。在冶金术发明之后,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创造出来了 , ~8 @3 r" B9 E. U' A1 O  ~$ Z  g
金属针,这也是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大创举。九针的形 % q/ O) @; w% F0 `
状各不相同,有圆头的,用来按压止痛;有尖头的,用来点刺或放血;
7 g$ u2 c7 Y9 V! c+ f% D还有带刃的,用来切割等等。这是一套完备的外科用具,在原始社会中,
0 \. \" v4 x, b就已经被用于医疗实践当中,这是十分令人惊诧的。代表着中医思想的
1 G- k9 E: W, M% i  V, X) L+ q; e萌芽,成为《黄帝内经》诞生的温床。 / |0 n4 t# [$ t1 z! f+ x: k

7 |! \! X0 d# h% K$ a+ y读了王佩老师的《正版语文》,他在中医与汉字一节中提到一个“砭”字。
8 J2 z- M" F( K4 G% ^3 i《说文》:“以石刺病也,从石,乏声。”何为“乏”?“反正为乏”。
3 h& f! |5 Z' ]  N8 f. S砭,就是用石头做的针去扎重病的身体,以毒攻毒,反其道而行之。这反
+ P6 a: N% U1 A8 G. q, C映了中医的辨证思想。负负得正,但不是还原。汉语里原本没有“康复”
( y- X2 \) n  k2 z的概念,这是后来从西方翻译过来的。中医认为,生病的身体是没法复原
& N- c( I  D4 I" y, K4 ]6 J3 h2 f1 s的,只不过是病由坏的变成了好的。
1 Z* V9 I8 |5 b
) g* c% r9 ]  e. O' P7 f; L9 V我猜想的是,砭的石字边,或许诞生于伏羲的石制九针吧。 9 g! d" x4 u  R- o; s

/ V7 g+ m" Q1 P1 v/ J6 R! ?4 J8 v4、最大德的男子神农氏 # n. B+ ~/ i% T& d2 W  ~$ t

( e6 `/ @0 m4 q4 ]- f  d; F$ P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 / i* ]# d& _8 c0 U) r9 O4 F- U
2 c, a. G* x6 ~  }' N/ m) W8 `6 ~
《帝王世纪》曰: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
5 X3 p) V6 D4 j. u* ]少典妃。游於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於常,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 9 r8 x. U" f( W( j8 N( b- @+ a
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於陈,作五弦之琴。 ' F$ q+ F, d. n  a$ i
……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
4 ?) e/ W' ?2 t( y……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 p) b. z  S' H3 [( z! @6 W; r" ^, E9 C' {6 ]1 h( e4 M
神农氏炎帝一生有五大贡献: 6 Z) H/ W6 H+ @/ A# N2 i: W
一、用木材制造了两种翻土工具,耒耜、鉏耨,教人们开荒种地,然后五 ' M7 y( g" r! }% B! ^- {* X
穀兴。
0 G- k) ^' d2 j: m' d4 F, N二、发明农业,种植粮食作物。五谷至春秋才有提出,可是神农时期就 - l$ K7 E5 L; I1 e6 W& ?% ~
已经开始种植稷了(小米,又称谷子),从而使中国上古代从畜牧社会跨 ' {1 R' ^1 b$ r5 \" Y
入农耕社会。 # J1 c. p- ?& c+ p
三、开始制造出饮食用的陶具和炊具。从烤炙食物发展到汤煨食物。 2 F3 @8 v4 U1 `
四、发明纺织技术,简陋的麻衣藤条就是那时时尚的代表。 / l5 c3 U+ t8 B  K8 {! T
五、亲尝百草,进而发展为用草药治病的技术。 " ?: {# C9 n* \# ]  b
4 T5 u6 Y& ~  D/ J& E) j
《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0 ^1 O- }1 a2 A3 a& D! f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3 _" ~5 N' i  ?
这样看来神农氏还是中华茶文化的始祖。而他的长寿恐怕跟茶大有关系。 ( c1 D& S  S; D, v( L! Q. ~
! L3 V! t( @4 w" C" v3 g+ ^
炎帝跟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初祖,所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7: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话纪年 3

轩辕黄帝
0 b8 C5 l  b. Y
: w5 O1 g! m" O  G+ e) @- x: J6 W- I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1 h4 O0 R/ N% ~4 R) C* N- _# i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 @9 f0 C1 S4 T5 u9 D' G7 Q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8 F. O+ Y: L. d
——孙文 & [4 ^3 i( b; e; l- ^1 d

. P: R3 }9 N/ p; [* {  `: `司马迁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
1 Q* O3 b4 O. T2 z( A3 V9 e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
! [4 l+ L/ V6 }/ ?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5 `, k+ [- Y) L* `! q
而《竹书纪年》又表示:颛顼的儿子帝喾,唐尧是帝喾的次子,舜是尧的女
4 |+ U2 W  M! ^# I% F+ `6 i婿。 % Q3 V& h. O2 H( B
. s- h0 _$ A6 i( v' y
无论五帝的血缘关系如何复杂,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
/ {, ?( E9 z$ ~! |: `3 s" X7 P9 q! H. U3 h: O8 w- i7 @6 |9 W
北京王大有老师《三皇五帝时代》认为,在炎帝黄帝时代,炎帝黄帝分别为 # F/ i* W9 _# k5 `7 D
不同的两个部落。炎帝神农氏部落已进入农耕社会,而黄帝氏族尚是一个游
" \+ U  E. w4 S) j牧民族,农耕民族英武不足,而游牧民族好勇善斗,因此黄帝战败了炎帝, ; X' G6 o( H; A& Q
入主中原。实际是炎帝与黄帝不打不相识,战后结成联盟,这也是中华民族
1 S# p4 E' v( Y4 ^( g* n4 h团结的象征。
1 M( ~% |8 C) l- n+ {
! j$ Z0 q# c) N( x* _我们可以设想,远古时代,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 0 f. O0 }3 J+ y- z9 L
它们彼此间不断撞击、融合、同化、发展着,激荡的火花拼发了上古文明。
. y: \# l* X) n1 W; r! Y  G" X( q  x$ l0 [8 @
  中国的远古居民,以华夏文明为中心,居住在东方的人被称为“夷族”, ( Y7 O& C, Q0 I1 T  e
太皞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酋长。夷人以制造弓矢出名,“夷”字的写法,就表示 ! Y2 [! e0 S3 s$ R, ^$ M5 \# ]
一个背着弓,弓上架着箭的人。 - A/ e3 u9 x" y9 |& c% z

: N; @  z5 X3 F. X, a5 d6 R7 r  居住在北方、西方的人被称为“狄族”、“戎族”。其中“犬戎族”自称祖 / x5 T9 b$ S4 A! X! n
先为二白犬,当是以犬为图腾。是北方强族,相传与黄帝族曾发生过冲突。 ! p" @1 T7 i5 E: T5 Z5 G5 N
8 Q! i. _  V7 y7 Z' c+ b- F
  居住在南方的人统被称为“蛮族”。其中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 ) N+ R! Y/ b8 z8 w6 R& `) P

( J' ]: ^0 Y" Z1 W, \  i  炎帝族居住在中部地区。炎帝姓姜,神话裹说他牛头人身,大概农业文明程 6 _( L* {. z6 G# G9 g
度较高,是牛图腾的氏族。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与九 " c- |' T. Y+ z& C: |
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得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
6 T( h* r) q" a3 z5 b. W: {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统率以猛兽为图腾的各族打败炎 ! n' f, ]1 _7 M( t" s" d% Q+ H
帝族,黄帝族势力进入中部地区。显然,黄帝族的游牧文明不如炎帝族的农耕文 * E, [0 k/ h0 Z8 k/ A* a& g' L
明先进,他虽然打败了炎帝族,但炎帝族的农耕文明却同化了黄帝族,使炎帝族
+ z+ _! F% j0 U% `/ u/ S( `1 J% u和黄帝族融合,所以炎帝黄帝尊为中国人的祖先。 : @- p8 u+ ]. d

/ S: B9 [% x  V" l% m% c8 d黄帝时期传造了华夏灿烂的文化,最伟大的是仓颉造字和第一部中医中药著作 ) X- P  ]* L2 _8 ~
《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不断增补,逐渐形成了
4 E" V' a0 W$ w& A后来的《黄帝内经》。
, u/ Y$ R4 g2 r# h( d- d) v/ `6 i9 E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它不但在历史上对我国人民保健 ! h8 l- G. g8 {1 R  H! `
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现在还没有被历史风化,仍然起着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 i. O7 U7 e1 ?/ f4 Y1 r" H8 _
的作用,滋润万世。   \( `7 r  }9 H  \% d
+ d' O+ A& r0 g2 L' P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
/ V, R' q( ?- {/ v- r9 V. n; c- v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 : n5 |2 W- @. r; C& s' z
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 $ x% H6 L8 r6 c0 f
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 + Y& W* _0 ?1 h! l' Z) v( }- H
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 ( ?: [6 j+ _( t& \7 ?0 A' A$ O
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 $ m& I( C# |3 j& G9 V
! _7 `* P% M3 z/ S- M! X( e% q
7 y$ ~1 K, p. J. \" m
: h7 Y& n% b1 g6 X% U) Y
高阳颛顼 $ n: t3 w9 P3 n. p  G$ y) j& o
离 骚 6 G( u6 z$ A3 y  g. Y6 U4 F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 ?! D3 W% y) V; V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4 b  y+ X0 V5 ^3 [* X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 E3 C; v8 G; M( s% u+ N( G( E5 Q这里的高阳帝就是指颛顼,屈原屈原在《离骚》开篇第一句就自述自己的出身高贵
5 F: o6 K1 @, N; G“帝高阳之苗裔兮”,屈原出身楚国的少数民族巴族,而巴族即帝高阳苗裔一脉。 7 M$ a* K" Z0 s) f
颛顼,相传为黄帝之孙,生于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带),实居穷桑,其母女枢因
! x$ [) d. w! [; U2 \" q2 d/ w感瑶光而生,10岁而佐少昊,颛顼氏族与少昊部落中的黄夷等子氏族结成婚姻氏族, & [- J7 V  W9 G& W9 M1 A9 A# W9 ]
20岁而登帝位,初封高阳,号高阳氏。他率领其部族,在古时濮阳一带进行生产, 5 J0 ?8 M* `/ V7 y
繁衍生息。在位78年,寿98岁。死后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
  C0 }2 u& b  y' o颛顼作为上古时期华夏族与东夷族融合的部族首领,为华夏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5 p2 p! J+ R! G颛顼促进了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许多少昊的子孙氏族,即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
. t) b8 @6 p+ s8 D  z中原,有的继续保持与颛顼氏族的婚姻关系,有的甚至被融合加入了颛顼氏族,黄夷 ( v+ J3 b5 ~! {: j1 v- W; t( d* i
就是这样一支氏族。 5 o  f8 p( `: x: B2 z6 s  X4 ~
史书上说,颛顼即位后,"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吕氏春秋·古乐
! e8 `: b% ^9 @' \9 z! Z》, # |0 J, {' x5 n, ~9 n4 S
颛顼很喜欢这些声音,于是令飞龙依效八风之音,创作古乐叫《承云》。其实,八风 1 @2 x9 m# L- F' m6 L
就是八种凤鸟,正是东夷各种鸟氏族的象征。看来颛顼颇得东夷鸟族民心,鸟夷才会欢
+ Z8 @7 H* M1 x! Y& _欣鼓舞。颛顼去世后,葬在北方附禺之山。《山海经·大荒北经》说:"东北海之外,大 1 v: ?! n; F% z) b: @% _
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鸾鸟、皇鸟……青鸟、琅 $ b' N, x% ]/ E6 k
鸟、玄鸟、黄鸟……,皆出卫于山。"可见,以皇鸟、黄鸟为图腾的黄夷也和许多东夷
5 y& h* _8 T3 x: F( E. k* D5 u' U鸟族跟随颛顼来到了北方,并守卫颛顼的墓丘。
+ Q" b4 q( P& G* P' n+ @当时还有个部族,首领叫共工氏。活动在太行山东麓冀州一带。共工氏勇猛彪悍,欲霸 ( H* c3 h. J* d) _, t4 v& _; A# Q; m/ F
九州,要与颛顼争夺帝位,于是就发动了向颛顼部落进攻的战争。颛顼足智多谋,沉着 0 R$ k5 o6 ]  c' C; y/ p- }, X
应战,利用神箭手羿作为先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打败了共工氏,共工氏逃到大西北 , Y; `% C" p3 z  x0 M
(现宁夏),怒触不周山而死,颛顼部落才得以太平。 ; D- u, Q0 [+ P9 w+ i4 O
颛顼是位沉静、博识、有谋略的人,能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发展生产,聚集财物;又以观 - C' `0 W# H* Q$ p$ B
天象,按日月运行而定四时,他曾命重黎二人编制历法,后人称“颛顼历”,开始将一 ' }: g0 {$ G) a, R, U
年定为360天,(由少昊族的重和颛顼氏族的黎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氏族--重黎氏 " {) L+ j; e) N
族,他们的首领便叫重黎)。 7 f( s# A9 X# N- a# h* w, h7 l
颛顼还规定兄妹不准通婚 ,完成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他改革了原
) l$ P, R6 I. z$ y5 e( W. A始宗教“绝天地通”,按时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他命重为南正,专管天地鬼神之事,命
; R8 L; k) v) I, D1 s" \7 |
/ J* W2 ~' u9 P  e黎为火正,专管人间之事。 ( s. c8 T, y+ \! r
颛顼的辖区非常大。“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
' V9 H4 L. h9 u9 R/ |- x9 M; O- o4 U
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木砥属”《史记.五帝本记》。
, m0 O# a2 A4 B/ l. d  D) S2 E8 I- q1 n, u
1 w8 X: |- e9 _% ~
; j" l" }! ?) r: l5 D6 Z
高辛帝喾
& m. \1 T! F/ O& {' B& V2 n3 L& O+ U4 p' M! d0 d
祖自轩辕,玄嚣之裔, 3 |% R) V5 I1 x* X" e$ w
生言其名,木德治世。 $ O0 U5 U0 p4 j5 T+ n% x
抚宁天地,神圣灵宾,
6 p4 o( E" O" c: [9 n( B4 [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9 l$ O: }: I) l( `# n
, y* v7 d2 v1 W6 z* f1 x; s0 F! X--曹植 《帝喾赞》
3 u+ _1 G% u- C( d% ~& `+ |4 K- r% S
帝喾,姓姬,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7 W( y+ t3 b1 t; |5 y5 J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岁时,
/ k2 y7 t" ?1 o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9 l: S) N5 \; o  Q! I
( q: K! ?" I# F# a) X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   p) w$ a: O' f' K1 t
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 ]) c) a! ^) r6 I# w
( h) i- N* ^. G  v" t7 }
帝喾有几个儿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
* s7 H1 N* j! j* l弃是周的始祖。次妃简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尧是历史 9 Q) I5 Q0 ~. H) j1 q2 s' s- Z
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仪生了挚。挚继承了喾的帝位,九年后
0 N  g4 Y) c' J# l0 k. V$ t禅让给帝尧。(待议)
6 t7 {- p$ E" D' d) o) A2 y8 ~' M  s# y' n7 }8 ^4 e
关于弃。 ; K; F& D& q9 l1 }0 @' w
传说是元妃踏巨人足迹而孕所生,(元妃)“以为不祥而弃之隘巷,牛羊 ' i% O3 \) t/ M$ i' t
避而不践。乃送之平林之中,后伐平林者咸荐之覆之。乃取置寒冰之上,飞鸟 ) h) |& p: ~% H1 @' @
伛翼之。姜嫄以为异,乃收以归。”《列女传 弃母姜嫄》 & @" F) C( H+ c, \% x( u: J. C
有兴趣的还可以看看《列女传 契母简狄》。
1 z, s. A, G* ^: I3 n: T  E4 b. o1 i- I! L  \
帝喾更是舞曲的始祖,他非常喜欢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 , F; {: X) _( n5 e! y
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 + a8 H% K4 d& S% C& `
跳舞,场面可谓壮观,而且那时候理论上女孩子都穿得很凉快。在音乐起鸣之后, 2 O% n, |8 \7 H' h* d
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古时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 " k8 s5 T6 ~, C4 r( s* _3 ?
能招来凤凰。
* X0 N5 u" R* W+ H
: l: T- A" }5 ?有关帝喾的传说较多,《史记.五帝本纪》作了综述:“高辛声而神灵,自言其名。 ) E: y0 m0 e& X: m7 O# y
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
3 ^' n6 ^, ^  |( ~- C  p海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4 17: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9: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P 神话人物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14: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0: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是圣道的创始者和追随者,中华民族最厉害的权术就是圣道。比道家的天道,儒家的王道,法家的霸道实用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15: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3 12: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到底是虾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20:25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