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063|回复: 1

霸王当初别的到底是哪个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 13: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直认为,著名的虞姬最少应该有三个:作为历史人物的虞姬,作为艺术形象的虞姬,作为商业招牌的虞姬。 ( i; J( Q' ?( E5 Q6 a+ o3 ^, P
8 ?/ k6 g  y- ^5 i0 u& ~; A
. |4 w) W% p$ l9 N. ^, I& a5 T- i
作为历史人物的虞姬非常简单,其实是史书中的闲人、闲笔。
) |3 ?% J# S3 ^
; I+ a0 p  F1 h, X8 \4 {8 b- k$ ?* `9 N  P3 M0 i7 Z9 m
唯一能证明她存在过的正史,是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人们对这段故事十分熟悉,所以我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相关内容照录如下:
, F) K$ s# `$ S7 ]* j  d( }0 k/ W3 T, k- o% o( W1 J7 l$ G2 u- Y
4 |' @  N' o, j% z6 b2 n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 t" B) M! R: Y1 o% D
6 n+ _4 B' M! X& ]# t8 v8 I0 P# q1 q. K8 W6 M; }4 f5 F4 M
这段记录诞生了三个典故: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 g! ^9 C- U  Z9 i0 ~1 z/ k+ |! y1 G5 D& r3 k

/ ?7 G  o* m; Z: R; |$ c0 n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之战,是以刘邦和项羽为代表的楚汉两派势力的最后一战,也是决定当时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但很显然,项羽大势已去。在汉军的四面楚歌声中,项羽夜不成寐,于是在帐中饮起了酒。他以为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地,自己已走进穷途末路。 % }4 U! \& ]6 J% e& N! w/ d+ G; A

; u2 R& q* e+ z' n4 m# {% S2 o; \
8 Q, l+ u( D' B$ ~2 i+ D在这样生死抉择而又前景惨淡的时刻,一个女人出现了。她的面目非常模糊,司马迁说她名字叫虞,那么她姓什么呢?不知道。后世又有学者考证她姓虞,那么她又名什么呢?也不知道。我们甚至不能确认,这位“美人虞”中的“美人”,是指普通意义上的漂亮女人,还是指她在项羽诸妾中的地位。因为按照秦朝后宫的品级制度,美人也是地位较高的嫔妃的称呼。所以,一个偷懒的办法,是叫她虞姬—一个姓虞或者叫虞的漂亮女人。
3 l- t7 y" [# Y3 H. F
6 _# k. c3 B. d8 F  E/ t, I6 ^! ~8 N( ]+ y) H7 S; [$ ~( G
但是,从“常幸从”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虞姬很得项羽宠爱。在如此危急关头,虞姬还在军中大帐中陪着项羽,他俩很可能已经到了须臾难离的程度。项羽的对手韩信曾经这样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这当然是在贬斥项羽,但项羽这种“妇人之仁”的性格,无疑很讨女人欢心。试想想,在那个年代,一个男人能够尊老爱幼、轻言慢语、嘘寒问暖,已经难得。如果他还是一个有本领取天下的英雄豪杰,对女人而言就是完人了。至于项羽小气,对有功之臣舍不得封爵封地,那是男人的大事,对女人并不重要。她们更注重男人在情感上的关心,而不是物质上的投入。所以,我敢断言,虞姬与项羽的生活是很幸福的。
1 N- O  h! S0 [2 R" ?* D& e  K' L+ A7 j, y! t0 @' n
$ C9 [9 ?! A2 q- v* N( M$ H
与虞姬一起出现的还有项羽那匹叫骓的骏马。骓应该也不是马的名字,它的本意就是毛色黑白相杂的马。这是项羽的坐骑,所以“常骑之”。 - {& D& P+ t- {+ Y3 a* t2 ^

) i0 B6 P% w% _- a, H% ?9 w+ y4 m. r
“常幸从”的宠妃虞姬和“常骑之”的宝马骓都到齐了,这分明是今天男人对于香车美女追求的意境,可惜当时的情形是满拧的。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吟下了那首著名的“垓下歌”。 8 S, A( h% E+ L; E# A. j

2 @) `2 |' _1 {* l* y+ k3 R2 Z# m+ ~! u
这首歌很有意思,项羽在慨叹完自己力可拔山、英雄盖世之后,开始念叨他的宝马,说它在时运不济的时候却不离开主人,之后又自问自答加上一句:“马儿马儿,你不离开我拿你怎么办!”最后一句突然又冒出:“虞姬虞姬,我又该拿你怎么办!”四句歌词,一句评自己,两句论宝马,一句说美人。很显然,讲马是给人听。项羽的真实意思是说,虞姬你不逃走,就是我这样的盖世豪杰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哪!
0 P' c% ~; c4 _5 v7 Y. s
2 h# {( w7 B& D7 H9 w' q9 a" J" S  m' J# I4 ~0 ^  v1 o  Z  R7 h
项羽将这四句词反复唱了好几遍。虞姬当然明白丈夫的心境。他希望她走,因为他爱她,不想她死;他又不希望她走,因为他爱她,想一起死。于是虞姬开始唱和。 8 B) a9 m: o6 H# _8 I# M+ {) i

, ]$ O" z) ?! @% L
# N! |/ e! O" F7 J; \( Q) z虞姬唱的什么,《史记》无载。西汉初大臣、楚人陆贾曾撰《楚汉春秋》,应该是比较详细记载了这段史实,此书在南宋时佚失,今人已不得见。好在唐朝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引用了《楚汉春秋》中记载的虞姬的和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4 W6 {6 D' l! \4 K1 ^$ `. B! W# a+ [$ T5 w, a# j6 }+ m6 L
虞姬这歌的意思与项羽唱的是对上了,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太搭调。项羽所歌,词是自己编的,曲应该套用的楚曲,因此明显带着楚风。而虞姬唱的却是十分工整的五言,这种词似乎不太符合秦末汉初的风格,不知道用楚曲能否唱出。另外一个疑点是,陆贾的《楚汉春秋》成书在《史记》前,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可以参考这本书的内容,但《史记》中却没有记录虞姬的和唱内容。虞姬这首歌的真伪,留给学者考证去吧。   S% r+ f+ q. |
2 n5 l6 E7 U, }5 \. s0 ?
/ T% f# S. F! J4 q
不管虞姬唱的是不是上面的词,总之是十分感人。不仅项羽泪流满面,其手下兵士也都是哽咽一片,不能抬头。此后,项羽骑上宝驹,率八百子弟开始突围。 ( ~( F' d4 y' Z& q
) ]" z% k& o8 i1 }$ u: ~  S9 i5 d

0 K- _7 f; _1 I2 T. ~$ r这就是史书所记载的“霸王别姬”的全部。   [: U2 N) [( ^
* \0 p$ y5 P0 l, \( h

7 L  p" D6 }# v* r( M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司马迁把虞姬拉进来,是让她做个陪衬,目的是为烘托项羽侠骨柔情的性格。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历代史学家、文学家,对于项羽这个人物都是充满好感的。没有按照“成者王侯败者寇”的逻辑,把他打入另类,而是一直尊他为英雄豪杰式的人物。司马迁虽然在项羽的仇人刘氏王朝当差,却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与刘邦平起平坐的“本纪”篇目,让他享受帝王待遇,足见他对项羽本人的喜爱。 ) j6 m$ x' ^; Q& @
8 h+ Y- ]) I$ J
# G: S6 `" n1 r$ Q- e9 R
史学家并不感兴趣的虞姬,却让文学家找到了灵感。史书中的闲人、配角却成为文艺作品中的重头、主角。项羽是一位从容走向失败的英雄,但在从容中,又饱含对女人的眷恋和不舍;虞姬是一个坚强走向死亡的女人,但在坚强中,又充满对男人的温情和柔顺。就此,文学家、艺术家开始了各自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虞姬。
( E- }" Y$ f0 L1 Z. O! k9 U  D" t3 _6 U2 C% x( a4 _$ d
- {- x5 _3 B. h; ^/ b& T
据《史记》载,项羽突围时,并没有带着虞姬。那么,虞姬的结局如何呢?这成为文学家的分内工作。明代甄伟所著的小说《西汉通俗演义》,讲的是比较通行的说法: . z5 v. }! W" P3 \2 E2 k
2 D) t6 T6 x" k/ c  E

6 @6 Z. X7 X& v" J8 ~% N% a虞姬请求与项羽一道突围,即使死也死在一块。但项羽不同意,他认为虞姬既不会骑马,也不能打仗,出去是白送死。如果留下成为俘虏,以虞姬的姿色,刘邦肯定不忍杀她。虞姬坚持要同行,并向项羽借剑以扮男装。项羽将宝剑递给虞姬。虞姬接剑在手,说:“妾受大王厚恩,无以报大王,愿一死,以绝他念。”说罢,横剑自刎。
& S9 h( a7 m% z% M) A
4 n8 `+ b" z2 H+ X- Z, Y
' {6 G0 W4 X2 H  ?4 s$ f将这一文学形象发扬光大的自然是梅兰芳先生的京剧《霸王别姬》。梅先生的虞姬,不仅温顺善良、哀婉多情,而且雍容华贵、英武果敢。京剧里的虞姬除了会唱之外,舞蹈和武术功底也十分了得,特别是其“剑舞”,已经成为虞姬的定妆照。 : `1 [4 a! g7 o+ ^' r8 L  E

' q2 _1 C7 Q6 @0 B/ c5 Z  d5 G6 d1 ^1 N
虞姬还留下了《虞美人》的词牌。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南唐李后主那首凄婉哀凉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了。至于按照史书所记载的这百十来字就开始给虞姬写传记的,更不在少数,而且至今不衰。当然,写出来的到底是谁,可能作者自己也不知道。
3 e' k/ R7 C: Q% [0 [5 ~  a/ `3 ~0 Q* p- ]

+ D$ j6 h; B$ k' Z" ?* \7 Y虞姬的商业价值也不小。对于虞姬到底死在哪,安徽的灵璧县和百里之外的定远县都在争,两处各有一个虞姬墓。根据一个人不能死两次的法律精神,最后折中的解释是,虞姬不是抹脖子了吗?所以她身首异处。灵璧埋的是身子,而定远埋的是脑袋,并且是项羽拎着老婆的脑袋被汉军赶到这里之后,亲自埋葬的。据说这座墓上还生长一种不知名的草,叶子一出来就是红色,会无风自动,好似美人翩翩起舞,当地人称之为“虞美人草”。这样两处都有了名人资源。
5 p7 B, j% H% s% h* P  C# O) O+ v
: B0 u2 V+ W: j
史书对名人记载不详的最大好处,是给人以争抢资源的空间。虞姬的葬身处基本在垓下附近的区域内,但其出生地就众说纷纭,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有说江苏吴县的,有说浙江绍兴的。江苏沭阳不管那一套,先占上再说,他们用虞姬的招牌造了“虞姬神”酒,建了虞姬度假村,开了虞姬苗木市场,最绝的,是办了一个虞姬苗猪繁殖基地。
$ E" Z- h/ t! H; s# T( F$ R
, B, `+ s# e0 f; T1 \) i% x) T; a
5 m2 U9 W* F/ k8 l如果项羽灵魂有知,我非常想知道:“霸王,您当初别的到底是哪个姬?”
发表于 2008-6-2 22: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就是虞姬吧..' _& w# o( Q3 x- [# d7 x
已经传诵多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04:46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