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8月15日《申报》等沪上大小报纸,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 {7 {) H z4 x* D% @) X4 L
. T' u$ E, z6 n1 i C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旧上海”三大亨”,这三位都市大亨组成了上海滩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新式流氓帮集团。但随着世道变迁,”三大亨”最终都走向了穷途末路。4 w7 g3 d9 C5 I% R7 _$ m+ l4 L
; h/ F" n+ c* U; v- x" y' n' a, \* G6 f' E% T5 ?% a {2 q; J y
3 F7 ^: \$ E, X, p" D; C% i; q9 d# D6 Q
/ Q1 Z0 F. o( P# U: P3 X8 n; m( @6 K
枪下毙命的张啸林
5 P1 q! k# d( O" I% C+ g( \0 E
2 E# M' F. ^0 z6 k: q: g7 V* q" D" U g
T* V3 I& ~* r ' @7 {1 T E% r
6 p4 C/ L( g4 H' i X2 ~, B, U
1937年10月下旬,战局恶化,蒋介石度势不敌,准备放弃上海。为防”三大亨”被日伪利用,蒋介石电告杜月笙,要他与黄金荣、张啸林离沪南去香港。
( t! ~; s2 i+ P- w( R
1 P, P, u+ o2 `9 s杜月笙约见黄金荣、张啸林,率先表示服从。黄金荣称自己年逾古稀,体弱有病,去港岛路途迢迢经不起颠簸,想留在上海,保证闭门不出,绝不为日本人做事。这正给了张啸林独霸上海滩的绝好机会。( H0 ]+ V( E% N+ ]- @3 z8 N
5 U, z' o0 g' o
张啸林此后公开投靠日本人,并立即布置其门徒,软硬兼施威逼各行各业与日本人”共存共荣”,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捕杀爱国志士;又以”新亚和平促进会”会长的名义,派人去外地为日军收购粮食、棉花、煤炭、药品,强行压价甚至武装劫夺……6 a9 Q4 C, P( N# s2 d' A
* F( d: x8 W; v/ T* K. u8 D: U
蒋介石指示军统局长戴笠予以制裁。戴笠于是向潜伏在沪上的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发出了针对张啸林的锄奸令。陈恭澍则动用内线,由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执行之。0 E3 s2 Q8 s2 X1 B) A& B* k" X
( }6 v- Z5 M+ _% o. t: h& h) g1940年8月15日《申报》等沪上大小报纸,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
$ q) R- Q% U, A; i& G4 L/ ~( \& F, `1 i' l# |/ X+ I9 C6 }# @3 E
& f! C+ f* i7 J A5 z+ l
8 ?% e) T5 E" ], i
7 b& |" d7 t6 I, y5 `1 q5 O3 L6 ?
" _1 r7 Z! h& u8 I& J0 I客死香江的杜月笙
& u2 d6 k- ~2 U# X' A
0 w$ a5 J. F2 ~6 q( h7 ~0 R# |2 V- M3 s
1 g# e* n0 a- R3 d2 A / [( A2 m- Y7 ~# `
, T- i4 U2 x! k7 C- W+ N
抗战后,杜月笙将目光定在了上海市市长的职位上。蒋介石既要利用他,又恨他难以驾驭,有心趁着日本投降接收重建上海的契机,加以抑制,不让他名正言顺重新称霸上海。蒋对内甚至明确训示:对帮会的基本政策是取缔。; Q$ _, [+ C" \
+ f% T" E% ~- C, e# v三大战役结束,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虽然中共方面通过黄炎培等劝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断反共二十余年,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A7 H: F$ i2 D# N7 }* X2 K+ w) |
8 |1 j# V7 G0 s9 v2 P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曾派俞鸿钧、洪兰友等赴港游说,杜月笙都是以疾病缠身为由推拒。蒋介石于是采取了”神经战”恐吓他。1951年4月初,在香港的国民党特务传话给杜月笙:中共正欲与港英当局交涉,要把他押回上海,在清算”四一二”政变大会上批斗,同时大陆特工潜入港岛,如交涉不成时,就将他就地处决。
7 k7 t6 A% p6 P( A: d0 W7 ?7 l9 i1 M, s) C
杜月笙信以为真,因极度恐惧夜难成寝,日坐愁城,患了严重神经衰弱、心脏病。当年7月盛夏,他中风偏瘫,这次他拒绝进医院治疗,8月10日以后,杜月笙进入昏睡状态,水米不进,16日下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5 @* Q# ^( I- s
; s1 X+ u( Z8 u0 Q' F5 Y* b. ?/ w9 N4 y: d, ^# _
$ @- k: O( z, [1 f
3 z- M" y2 d# w' f9 |0 D. D1 O# }7 W& l: F% \
终老沪上的黄金荣( d% [6 X; @$ G7 l* z, c
- ?4 p4 H1 B9 A8 S0 @: ~6 b" \
& y/ o: l2 ?; J8 J% q( I1 w* z
8 }" S' R# z, k- X# h
/ z1 h3 {3 `: \4 x/ J( w+ [, t- Y1 t9 z/ E+ {4 w r
三大战役落幕,黄金荣决意留在上海不走,是心中有底吃了定心丸。
$ h0 S2 ~- P, |( e; `, `& B
# I2 b; k! t9 A) K6 m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首任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屠杀共产党人的具体指挥者,与黄金荣属同路人。抗战期间,杨虎失宠,对蒋介石心怀不满,经周恩来启发开导,转化成了反蒋民主人士,抗战后寓居沪上,与上海地下党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共上海局委托杨转达黄金荣:只要不死心塌地跟着反动派,可既往不咎,不予捕办,保证人身自由。
: c! I! D& q' k
8 ~3 }# F7 X( C) F3 M% g: {& \黄金荣相信了共产党的承诺,笃悠悠照过逍遥生活,又训示徒子徒孙收剑行迹,改恶从善。
* j4 L3 \; C& D/ @9 A# ~
5 |9 I$ c8 q% }, g( M他虽不再像中共建政前那样逍遥作乐,但也还是过着吃好穿好住好的老板生活。只是毕竟已是耄耋之年,与以前相比落差太大心情不畅;加之家门不幸,媳妇李志清卷了一大笔款资去了香港,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于1953年6月22日去世。这年他86岁。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的一生都风扫落叶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