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556|回复: 3

四加行的做与不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1 1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加行的做与不做

作者:妙融法师

曾经为了一个周末的教学课程,来到了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德噶中心。
 
每天早上,中心的住持喇嘛一大早的便起身进行早课念诵,他做的修持是四加行,已经做到了献曼达的阶段,之所以知道他在做献曼达的修持,是因为美国房屋的隔音其实有点差,所以每天一大清早,就会被那一把把的米洒到铜盘上的声音给叫醒。
 
好奇于四加行这样入门的修持,喇嘛应该是早就完成的了,对许多喇嘛来说,多数在二十岁以前就会完成四加行的修持,于是在早餐时,便问了喇嘛,喇嘛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做这传统的四加行了。
 
问他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次加行而不是修其他各种各样的正行法门,他的第一个答案是:「有不同吗?」之后喇嘛补充地说,他觉得四加行虽然名义上叫做前行,但其实真正修进去也成为正行。
 
第二个答案是,他去上了大司徒仁波切的大手印课程,这个课程的要求就是,不论是否做过四加行,想要再继续升级进阶,就都要重头再做一遍。大司徒仁波切的严格与严谨,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这样的对话,让我想起在不同的地方,都会被问到关于四加行的问题,而且主要的问题,并非是关于其内容意涵,更多的是关于修与不修的纠结。所以我觉得自己也许可以在文字上,就着有限的现实经验来为大家做一些分析。
 
四加行是藏传佛教中广为人知的修持,也称为前行。主要分为共同的四个与不共同的四个修持。共同的四个修持,是指不论自认为什么乘别,大乘小乘或是金刚乘,都必须要有的修持,那就是思维人身难得、生死无常、因果业力、轮回过患,这四种佛法修行必须有的核心思维。
 
至于四个不共同的修持,一般而言是属于大乘与金刚乘才有的,所以说是不共。总共也有四个步骤,第一个是皈依大礼拜(发菩提心),第二个是金刚萨埵,第三个是献曼达,以及最后一个是上师相应法。
 
这每一个步骤,其中都有一小段内容,需要重复并且累计至十万遍(其实具体计算需要累积到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表面上会以数量来评量是否完成圆满了这个修行。四加行在一般的情形下,是被定义为在进入正式禅观修行,以及本尊法修持前的预备修持。
 
四加行在整个藏传佛教修学道路中的地位,若要用社会学程体制的说法来比喻的话,比较类似于基础课,也像是入学考、升学考或是进阶文凭。这就要取决于不同阶段时的状态,还在学四加行时,是基础课;在进行中时,是升学考;做完之后,有如文凭。
 
也可以从武术的视角来比喻,四加行类似于基本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要在藏传佛教的修学体系中,想要一步步的走下去,那么四加行就是必修的通识课程,必过的门坎,必练的功夫。
 
种种看似高深的修持内容,其基础是四加行,其资格是四加行,其标准也是四加行。
 
说它是门坎,有一个原因在于,四加行确实有一点难度。除了要掌握基本知识理论,以及学会实际执行技巧之外,我个人觉得对于完成四加行的挑战在于体力、时间、个人的精神力、意志力与客观环境上的种种条件。由此来看,对很多人来说四加行这个门坎,有点高。
 
因为首先,要完成十万次大礼拜,我是说整个人趴到地上五体投地的这种礼拜方式,在没有体力、时间与毅力的情况之下,很难真正坚持到完成。其次,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环境与规律的作息,要能持续地完成四加行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11: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现代人来说,体力与时间可能是最缺乏的,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完成四加行的基本需求实在是有点高,于是,在想要无障碍地享受各种听起来高深的课程,却又不想要投注太多力气与时间的取巧心理之下,许多人略施小计地开始和师父讨价还价。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苦苦哀求着老师,试探着老师慈悲的底线,希望老师们放放水,减少功课或是降低考试的及格标准。
 
于是乎,某些老师在禁不起各种哀求恳求之后,确实给出了一些方便。举例来说,有上师规划出了一个简短的四加行版本,除了浓缩内容,也将应该累积的次数大大的打了折扣。
 
就拿大礼拜来说,十万次大礼拜,也可以减少到只要做一千次。当然这个一千次是有些定义的。也就是要做到很有质量的一千次。
 
另外,曾经也有人使用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所编撰的一个四加行简略版本。同样的内文更加浓缩,而且每一个加行的完成次数,只要各一万遍就可以。据说,这是过去针对要做一个月的四加行闭关的行者,所特别设计规划的内容。
 
甚至,有些师父干脆不谈不提四加行了,把所有弟子当作上根利器的行者来对待,如此学生们一来感到很轻松无压力,也会觉得师父很慈悲。二来,由于没有四加行这本传承护照,也能大大减少学生到处参学的机率,这算是极其划算的事情。提倡四加行的,反而成为了古板落伍、没有善巧的体现。
 
有一阵子,学生们欢天喜地普天同庆,打破了那高高的入学门坎,这是有史以来弟子们最大的成就。
 
总之,许多法友们觉得为自己争取到了很大的空间,欢天喜地也终于心甘情愿地开始去完成那打了不少折扣的修持。这样的过程持续了几年,有些人也似乎真的完成了所谓的简略版本的四加行,一切似乎很美好,但是有些现实的情况,却慢慢在浮现。
 
现在普遍的几个教学体系,比如说司徒仁波切的教学,是完全坚持传统原则的要求必须完成四加行。而明就仁波切游方闭关归来后,在他的全新教学体系中,如果有人想要修持四加行,也必须依照正统的版本照规矩来,而原来那个大减价的版本,已经不复存在。
 
大宝法王,也在几年前开始推行正统的四加行,将传统版本重新翻译,并且在祈愿法会时重新讲说。于是传说中那只要拜一千遍的跳楼大甩卖版本,逐渐消失无踪不知去向。
 
另外,从现像上观察出的重要讯息是,大宝法王曾经在祈愿法会期间,所规划的比如密勒日巴荟供,护法修持等活动,都设定了参与者的基本要求,而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完成传统四加行的功课」。
 
看来,在历经一番尝试之后,古典仍旧不失魅力,传统依然引领潮流,经典终归是王者。这祖师、大德、行者们一代代的相传实践所传承下来的实修瑰宝,始终在绽放着传承的光华,不能闪避也无法隐藏。
 
由于在一些活动上我负责报名的工作,便会遇到很多想参加的人来询问,做完各种简略版本四加行,算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四加行」。
 
这样事关认定资格的敏感问题,看来必须由个别活动的主持者说了算。于是只能去征求上师们,看他们如何认定。也建议有疑问的法友最好自己也能去厘清。
 
不过最终,所得到的回复都是必须完成传统意义上的四加行。即便如此,我仍然得面对法友们的各种不可置信,以及各种的解释与说情。
 
许多法友后来发现,曾经说好的打折功课,如今,始终不算是名正言顺的资格,更称不上是堂堂正正的学历。仍然无法畅行无阻的遨游在各种课程与活动上。
 
不少人开始正视「四加行」已然成为不可改变与消灭的优良传统这个事实。有些认命地从头开始去完成,有些或者放弃地选择遗忘。
 
总结来说,在看尽各种的纠结之后,我的由衷建议是:
 
一、 如果觉得身体还行,或者想要锻炼身体,就做吧。
 
二、 如果觉得时间还能挤出来,或者想要开始规划作息,就做吧。
 
三、 如果仍希望能接触到不同层次的教导,或者想要把基础打好,就做吧。
 
四、 如果觉得优良的传统值得延续,愿意成为传承法脉中的份子,就去做吧。
 
五、 如果真想走上修行道路,或者想要踏实地去完成基本功的修炼,就做吧。
 
与其在纠结中让时间与健康体力慢慢地流逝,还不如趁着现在仍然坐得下站得起的时候,好好的去体验一次这一切修持的基本功「四加行」。
 
总之,从整个修持的道路来看,花时间去完成四加行,不论你是否真的完成,对我们而言都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事实上,四加行本身,是极其绝妙的修行设计,也是了不起的修学蓝图,它不只是入门的修持,也将会是一生的修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11: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现代人来说,体力与时间可能是最缺乏的,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完成四加行的基本需求实在是有点高,于是,在想要无障碍地享受各种听起来高深的课程,却又不想要投注太多力气与时间的取巧心理之下,许多人略施小计地开始和师父讨价还价。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苦苦哀求着老师,试探着老师慈悲的底线,希望老师们放放水,减少功课或是降低考试的及格标准。
 
于是乎,某些老师在禁不起各种哀求恳求之后,确实给出了一些方便。举例来说,有上师规划出了一个简短的四加行版本,除了浓缩内容,也将应该累积的次数大大的打了折扣。
 
就拿大礼拜来说,十万次大礼拜,也可以减少到只要做一千次。当然这个一千次是有些定义的。也就是要做到很有质量的一千次。
 
另外,曾经也有人使用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所编撰的一个四加行简略版本。同样的内文更加浓缩,而且每一个加行的完成次数,只要各一万遍就可以。据说,这是过去针对要做一个月的四加行闭关的行者,所特别设计规划的内容。
 
甚至,有些师父干脆不谈不提四加行了,把所有弟子当作上根利器的行者来对待,如此学生们一来感到很轻松无压力,也会觉得师父很慈悲。二来,由于没有四加行这本传承护照,也能大大减少学生到处参学的机率,这算是极其划算的事情。提倡四加行的,反而成为了古板落伍、没有善巧的体现。
 
有一阵子,学生们欢天喜地普天同庆,打破了那高高的入学门坎,这是有史以来弟子们最大的成就。
 
总之,许多法友们觉得为自己争取到了很大的空间,欢天喜地也终于心甘情愿地开始去完成那打了不少折扣的修持。这样的过程持续了几年,有些人也似乎真的完成了所谓的简略版本的四加行,一切似乎很美好,但是有些现实的情况,却慢慢在浮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1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普遍的几个教学体系,比如说司徒仁波切的教学,是完全坚持传统原则的要求必须完成四加行。而明就仁波切游方闭关归来后,在他的全新教学体系中,如果有人想要修持四加行,也必须依照正统的版本照规矩来,而原来那个大减价的版本,已经不复存在。
 
大宝法王,也在几年前开始推行正统的四加行,将传统版本重新翻译,并且在祈愿法会时重新讲说。于是传说中那只要拜一千遍的跳楼大甩卖版本,逐渐消失无踪不知去向。
 
另外,从现像上观察出的重要讯息是,大宝法王曾经在祈愿法会期间,所规划的比如密勒日巴荟供,护法修持等活动,都设定了参与者的基本要求,而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完成传统四加行的功课」。
 
看来,在历经一番尝试之后,古典仍旧不失魅力,传统依然引领潮流,经典终归是王者。这祖师、大德、行者们一代代的相传实践所传承下来的实修瑰宝,始终在绽放着传承的光华,不能闪避也无法隐藏。
 
由于在一些活动上我负责报名的工作,便会遇到很多想参加的人来询问,做完各种简略版本四加行,算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四加行」。
 
这样事关认定资格的敏感问题,看来必须由个别活动的主持者说了算。于是只能去征求上师们,看他们如何认定。也建议有疑问的法友最好自己也能去厘清。
 
不过最终,所得到的回复都是必须完成传统意义上的四加行。即便如此,我仍然得面对法友们的各种不可置信,以及各种的解释与说情。
 
许多法友后来发现,曾经说好的打折功课,如今,始终不算是名正言顺的资格,更称不上是堂堂正正的学历。仍然无法畅行无阻的遨游在各种课程与活动上。
 
不少人开始正视「四加行」已然成为不可改变与消灭的优良传统这个事实。有些认命地从头开始去完成,有些或者放弃地选择遗忘。
 
总结来说,在看尽各种的纠结之后,我的由衷建议是:
 
一、 如果觉得身体还行,或者想要锻炼身体,就做吧。
 
二、 如果觉得时间还能挤出来,或者想要开始规划作息,就做吧。
 
三、 如果仍希望能接触到不同层次的教导,或者想要把基础打好,就做吧。
 
四、 如果觉得优良的传统值得延续,愿意成为传承法脉中的份子,就去做吧。
 
五、 如果真想走上修行道路,或者想要踏实地去完成基本功的修炼,就做吧。
 
与其在纠结中让时间与健康体力慢慢地流逝,还不如趁着现在仍然坐得下站得起的时候,好好的去体验一次这一切修持的基本功「四加行」。
 
总之,从整个修持的道路来看,花时间去完成四加行,不论你是否真的完成,对我们而言都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事实上,四加行本身,是极其绝妙的修行设计,也是了不起的修学蓝图,它不只是入门的修持,也将会是一生的修持。
 
在四加行中,由于涵盖了三乘佛法的见与修,所以是非常善巧的佛法修学次第,如果真正去实践修持会发现,它更是锻炼心性、认识自己、训练耐力、磨练意志、长养信心、打磨心志的殊胜技巧。
 
虽然「完成四加行」不能代表达到某种修为境界,也不代表必定带来什么不得了的改变,但是至少,你完成了噶举传承的基本功,通过了学测,具备了常识与能力,也体验了必要的经历。
 
而这也代表着,你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在未来某一个时候,圆满了四加行的经历,将能让你坦然又有自信,踏实又有能力地,迎向某一个你渴求意乐且又微妙甚深的教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30 21:5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