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97|回复: 1

小议“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5 20: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级中医学二班    赵梦涵  摘要:作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无论在《内经》等经典书籍中,还是在诸家学说之中,莫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阴阳学说,不仅在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中医临床辨证与诊断中亦是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唯小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论。  关键词:察色    按脉   阴阳辨证
1、原文理解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白话文译之则为:擅长于诊断疾病的人,观察色泽,切按脉象的时侯,首先要分辨阴阳。阴阳于诊断疾病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张氏注曰:“此言脉色之阴阳,皆医家之最要者,故曰先别阴阳,以见其不可缓也。”[1]  1.1  诊      因“诊”后接以“察色按脉”,故极易以“诊”为望诊与脉诊而论。然而,“诊 ”的涵义是什么呢?先来看两位注家的注解。     马氏注曰:“诊之为义,有自诊脉言者,如《脉要精微论》之谓;有自诊病言者,如《经脉别论》之谓。据此节所言,则诊之为意所该者广,凡望闻问切等法,皆可以言诊也。”[2]  张氏注曰:“诊之一字,所赅者广,如下文审清浊,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观权衡规矩,总皆诊法,非独指诊脉为言也。”[1]  由此可知,“诊”者,绝非仅为望诊与脉诊之谓也,乃望、闻、问、切,四诊皆有也。以今日之看法,“诊”即为收集临床资料,对疾病进行辨证分析的诊断过程。故非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则难以对疾病进行准确、迅速的判断,处方用药更无从谈起!  对疾病的诊断,很重要的一点即为“别阴阳”。这也是“诊”所要达到的结果。张氏谓之曰:“„ „然无非欲辨阴阳耳。”[1]  1.2  察色按脉  历代皆以“察色按脉”乃望诊与脉诊之所谓。然宗其前后文之意与《黄帝内经》所用之
语法修辞,个人认为,此句乃望、闻、问、切诸诊法之谓。  先说前后文之文意,前文论“诊”意时,无论马氏还是张氏,对“诊”的涵义,都以“所赅者广”、“凡望闻问切等法,皆可以言诊”、“非独指诊脉为言”而议之。前面说的望闻问切,后面没道理就只是望诊与脉诊。且欲别病之阴阳,仅依靠于望诊与脉诊,是远远不够的。  此段原文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很明显,后文提出了“审清浊、视喘息、听声音... ...观权衡规矩”诸诊法,而这些诊法亦是望闻问切,四诊齐具。若“察色按脉”仅是取脉、色,那么,这里很明显就前后文不相对应。  再看语法修辞,在《黄帝内经》中,有一种修辞叫做“举隅”。隅,指事物的部分或片面。[3] 举隅者,以事物之部分而赅事物之全也。且在该篇之中,亦有如此用法。如“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举四种脉象以赅所有脉象。[4] 故此处不排除,以望色、切脉总赅望闻问切之意。  宗观以上诸方面,察色按脉,乃总赅四诊也。  1.3  先别阴阳  张氏之《类经》以此句为“论治类”,以其为“医家之最要,故曰先别阴阳”。医疗过程是一个十分严谨而有序的过程,无论是论病还是论治,都应有其合理的顺序,此语可谓之为提示医家辨证之先后次序。  我们所熟知的“八纲辨证”,《内经》之中虽无明确提出,但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之论,在《内经》中,皆有迹可循。然而八纲者,尤以阴、阳二字为要、为先。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以二纲统六变,对八纲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曰:“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5]  2、阴阳之“辨”  《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然于辨证而言,欲取其精准,亦应求之于本,辨之以本。色、脉、声三者,于辨证之中易得而常用,明辨其阴阳可谓诊病治病之所必须。  辨明阴阳的方法,无外乎根据阴阳的属性规定,以善动者,温热者,升举者等为阳;以好静者,寒凉者,沉降者等为阴。分析经四诊二收集到的的症状、体征各自的阴阳归属,然后四诊合参,综合判断出病证的阴阳盛衰变化及其相互影响。
吴氏曰:“色之阴阳,阳舒阴惨也。”[6]  色泽之阴阳,以鲜明者为阳,晦暗者为阴。如面见赤色者,多为素体偏阳,或阴虚而致阳亢者;而见青黑之色,则多为素体偏阴,或寒凝,水饮,痰湿等病于阴分者。  另外,舌诊之中见红绛之阳色者,多是火热为病;而见白与青紫之阴色者,多主阴寒虚损之病。      2.2脉之阴阳  吴氏概括脉之阴阳曰:“脉之阴阳,太过为阳,不及为阴也。”[6]太过者,以其应指之力、来去之数、脉之本位太过;不及者,恰与之相反。  《诊家枢要》云:“凡脉之至,在筋肉之上,出于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行于肌肉之下者,阴也,脏也。若短小而见于皮肤之间,阴乘阳也;洪大而见于肌肉之下,阳乘阴也。”不仅说明了脉之阴阳分类,亦说明了脉诊时的阴阳之辨证。  总的来说,我们所学习过的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之中,大脉、浮脉、数脉、动脉、滑脉之类都属于阳脉;沉脉、涩脉、弦脉、迟脉、弱脉属于阴脉。  2.3声之阴阳  声音之阴阳,多以音调之高低、强弱、清浊别之。音高者为阳,低者为阴;强者为阳,弱者为阴;轻者为阳,浊者为阴。  一般情形下,在疾病之中,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阳证,如肝阳上亢时,病人常表现出声音高亢;语声低而细弱,似有若无者,多为阴证,如血虚时,病人常常言语无力。      阴阳为医道之纲领,故凡辨证、医病,必须先辨明阴阳。此乃辨证论治的前提和依据,是八纲辨证的总纲。《景岳全书·传忠录》曰:“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5]   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老师亦说:“抱定这个阴阳,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果能如此,不出数年,包管大家在中医上有一个境界,也包管大家能够真正列入仲景之门墙。”[7]       在中医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在中医的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阴阳都是非常之关键且不容轻视的。作为中医学子,在医学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当时时事事不离于阴阳。不敢言弄清弄懂其奥义,若能有幸窥其万里冰山之一角,得其三千弱水之一瓢,当不负“医”之一字。方可言疗君亲之疾,可救贫贱之厄,可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中医的八纲辨证为“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刚中任何一纲都会造成西医的多种病理特征。而好的中医,不会顾及西医的所谓病理、病机,只是按照八刚统领来治病。所以,看似一个药方具有西医的多重药理作用,而其实他只是按照八纲辨证的一个角度治疗罢了。比如“金匮肾气丸”,没尿的吃了尿多,尿多的吃了,恢复正常,这在西医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在中医看来就是肾阳虚而已。补肾阳就解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5 23: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