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29|回复: 0

什么是空间、真空、物质、存在? (2010-01-06 10:57:5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6 13: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8-1-26 13:19 编辑

关于时间的问题,这里就不再做介绍,我有专门的文章《论时间》对此进行了讨论,现在只说说空间。
    空间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但根据我们对空间属性的一些了解,现在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空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连续的、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它具有三维性,从空间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而且只能引出前后、左右、上下三条相互垂直的线。我们无法直接感到它,它是通过物质的存在而表现出来的,物质在空间中存在,是空间存在的表现形式,通过物质间的关系,我们能够知道空间的存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这也是一个谁都说不清楚的问题,不知道物质究竟是什么,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物质一点都不了解,至少我们能够肯定一点,那就是万事万物都存在于空间中,没有空间规定性的事物根本不存在,如果在空间中不存在那也就是“没有”!基于这一基本理解,我们对物质作如下定义:

    能够移动的空间结构叫做物质。

对这个定义的解释如下:
    1、空间结构是指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长、宽、高规定性的结构。
    2、这个定义中,物质不是空间,但它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占据空间的不是物质。光子是一种空间结构所以光子是物质,电磁场有空间结构,所以电磁场也应该是物质,我们可以猜想电磁场可能是由一种非常微小的空间结构组成的。们平时所说的各种属性,比如,思维、意识、运动、速度、时间以及颜色等等,它们本身并不占据空间,它们只是物质间的一种关系,必须依附于具体的物质,所以它们不是物质。
    3、物质必须要有结构,没有结构的不是物质。比如,空间,空间具有长、宽、高的规定性,但它没有结构,所以空间不是物质。有人可能会说,有些基本粒子就没有结构,其实不能这样说,我们只是没有发现它的结构而已。
    4、能够在空间中移动。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质的空间位置能够发生变化。
    5、这个概念没有解释物质究竟是什么,而只是指出了所有物质都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空间结构、运动。至于物质究竟是什么,天知道!它可能是人类永远的梦!

    真空的定义: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空间或者不存在物质的空间叫做真空。
    说明:
    真空是小范围空间的代名词,它本身就是空间的一部分。真空空也可以叫做虚空。

   存在的定义:包括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及现象。

    说明:
    1、存在包括空间和物质。
    2、存在包括物质以外的任何现象。
    3、存在这个概念才是我们马列哲学上真正想要的概念,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而且还包括了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和现象。
如果把物质定义为“能够移动的空间结构”就能与物理范围的物质统一起来。
事实上物理学也没有对物质进行定义,这个物质定义可以与物理学上的物质在“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概念上统一起来。

摩尔,旧称克分子、克原子,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表示物质的量,符号为mol。每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使用摩尔时基本微粒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体。同时也是美国古生物学家摩尔的名字,他以对古生代海百合、苔藓虫以及珊瑚的研究而知名。也是北非一个种族摩尔人的称呼。  
  一摩尔任何物质所包含的结构粒子的数目都等于0.012kg^12个C(碳)所包含的碳原子的个数,即6.021367x10^23 个.结构粒CF子。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或其他粒子,以及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有时,把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μ表示.如氢H₂的 μ=202x10-3kg。质量F为M的物质,M与μ之比称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又称摩尔数),=Mμ。例如M=404x10-3kg 氢 H2 的=2。一摩尔物质所占的体积 Vm,称为摩尔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依赖于温度和压强.标准状态下,理想气体的 Vm=2241410L。Fmol-1。固态和液态物质的摩尔体积与温度、压强的关系较小.
  根据科学实验的精确测定,知道12g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碳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6.02×10^23。  
  科学上把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集体作为一个单位,称为摩尔,它是表示物质的量(符号是n)的单位,简称为摩,单位符号是mol。
宇宙=物质+能量=一个恒定值   物质可转化为能量,   能量也可转化为物质,这就是宇宙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特别注意一下:宇宙是物质的,它不包括真空,真空与宇宙无关。宇宙基本粒子的一切运动是不受真空干扰和作用的,因为真空本来就不是什么物质,也不是什么能量,它就是空的。物质只与物质或与能量发生相互作用,它不会与非物质或非能量的真空发生相互作用。而宇宙中的一切演化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说宇宙演化与真空无关。真空就是容纳一切物质与能量的空间。以下是宇宙守恒定律的语言表达:宇宙是由大量可以永动永存的基本粒子构成的一个大统一整体,光粒子和物质粒子只不过是永动的基本粒子----物质的两种不同存在状态,或者说是永动的基本粒子----物质的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它们在本质上还都是相同的,这些永动的基本粒子是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就不同的运动形式或不同的存在状态发生相互转变而已,而且在转变过程中,始终维持着粒子与动的本性的不变。或者说始终维持着粒子及动的守恒,这就是宇宙守恒定律.  每一个基本粒子的动度也都等于一个恒定值。有人说,我这理论未免也太简单了吧,还有时间和空间及场等等就不算宇宙了吧?哈哈,真理(本质理论)本来就是很简单的,只有表象理论才是很混乱和很复杂的,不然表象又哪来的迷惑性呢?

迷惑性的根源就是太复杂,复杂的根源就是太混乱,混乱的根源就是不能大统一,不能统一的根源就是科学(分科而学)。
越来越多的物理现象表明,物质世界里的“真空空间”似乎并不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有些人认为真空空间里存在的是以太。并认为以太也是一种物质,但是一种没有质量的物质。针对这样的观点不免会让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世界上还存在着没有质量的物质吗?没有质量的物质又是什么呢?如果所有的物质都有质量的话,那么把以太说成是物质似乎就有些牵强了。可是,如果在真空中没有物质存在,那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两个相距遥远的天体之间是怎样以万有引力现象相互作用的?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又是凭什么弯曲的?
看上去很矛盾:如果说在真空中有物质存在,却在真空中找不到物质质量的影子。如果说真空中没有物质存在,那就很难解释在许多物理现象中真空空间所显示出来的那些物理功能是怎么回事了。这样的矛盾就使得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真空空间里到底有没有物质存在?
这个问题不是本人提出来的,很多人对此早已讨论很久了。但却一直没有找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为什么他们一直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才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只要回答了这个问题,真空空间中到底有没有物质存在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其实,认为真空中有物质存在和人为真空中存在的不是物质这两个说法都对也都不对。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这两种说法之间产生的矛盾是来自对“物质”这个客观存在的认识上,而不是对真空里的那个存在的认识上。他们把真空里的那个存在说成是物质,或说成不是物质完全取决于对“物质到底是什么?”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说:物质就是具有质量这个唯一属性和占有一定空间的客观存在,那么,真空里存在的东西显然不是这样的物质,因为真空里存在的东西没有质量。可是如果说真空里存在的东西不是物质,那为什么它具有物理功能呢?
其实,把物质说成是“具有质量属性和可以占据一定空间的客观存在”的观点是来自人们从表面上对“物质”获得的感性认识,而不是从本质上获得的理性认识。实际上,物质的自然属性有两个。并不只有那个可以通过实体形式表现出来的质量属性,而且还有一个可以通过空间形式表现出来的质量场属性。物质是质量属性和质量场属性的统一体。只要把物质的这个统一性看清楚了,真空中存在的东西是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不用说读者也已经看出来了,真空中存在的实际上就是物质的质量场。既然质量场是物质的一个属性,当然把它说成是物质也就没有什么不妥了。所以,从质量场这个物质属性上来说,那些认为真空里存在着物质的观点并不错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想正确理解真空里到底有没有物质存在,首先要把物质的属性问题搞清楚。只要对物质属性的统一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那么,真空里到底存在的是什么自然也就清楚了。
通常使用的“真空”这个概念实际上是针对物质的质量(实体)属性而言的。只要不存在物质实体的空间就是真空空间。如果从物质的场属性上来讲的话,其实在人类可以观测到的空间范围内,根本就没有真空可言。所有的空间里都充满了质量场。因为质量场是物质的属性,因此把这样的空间里的客观存在说成是物质也并没有错。
总之,只要能够认识到物质是质量与质量场的统一体,物体周围的空间里被质量场所充满,“真空空间里到底有没有物质存在?”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最后还要就“质量场”这个名称问题再追加几句。请读者不要在“质量场”这三个字面上做文章。它只不过是一个名称或代号而已。至于它代表的是什么物理存在,在我的相关文章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请读者根据各自的需要自己去查阅。

关于时间和空间是不是连续的问题是一个物理学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现代物理学理论就是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不连续的观点上形成的。而作为非物理专业的普通人从一般常识上去理解时间和空间的不连续性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如果时间是不连续的,那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变化(包括物质运动)就应该是跳跃式的,而不是平滑的。不仅如此,如果时间是不连续的,那么时间与时间之间就一定有间隙存在。事物的变化是如何跨越时间与时间之间的间隙呢?即使从物理量上说这样的间隙极其微小,但它并不是一个量的问题,而是本质上的问题。不管间隙多么小,如果它不是时间的话,它就是一个在时间上无法跨越的鸿沟。同样,如果说空间是不连续的,那就是说空间中也存在间隙。如果是这样的话,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是如何越过这些间隙的呢?再说,这里说的“空间”指的一定是“真空空间”。既然是真空空间,怎么还会出现间隙呢?难道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也有结构和形状不成?因此,很难想象时间和空间是不连续的。那么,物理学与常识之间哪个对哪个错?它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要想解决时间和空间是否连续的问题,我想还是要从物质属性的统一上入手。物质属性的统一导致了“质心论”的产生。质心论的主要思想就是:“质心”是物理现象中的最小物理功能单位。换句话说就是,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的物理现象中,物质的所有物理功能都是以质心为单位产生出来和发生作用的。质心所代表的是物质的实体与场的统一体。与物质实体的实际大小没有关系。一个粒子和一个天体各自都是由一个质心所代表的统一体。在粒子相关的物理现象中,粒子的质心是基本的物理功能单位。在天体相关的物理现象中,天体的质心就是基本的物理功能单位。因为,物质是实体与场的统一体,因此,它就既可以在实体现象中表现出功能,也可以在场现象中表现出功能。所以,人类既可以在实体形式上观测到物质的物理功能,也可以在空间中观察到物质的物理功能。一般来说,在宏观物理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物质的实体属性,在微观物理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物质的场属性。
物质的实体属性具有“排他性”。排他性指的就是,两个质心永远都不可能同时处于宇宙空间中的同一个物理位点上。这就是为什么物质的实体都具有一定体积和形状的原因所在。质心的这种排他性加上质心是物质的物理功能单位,就导致了质心在产生物理功能的时候表现出了不连续性。
其实,如果撇开物质属性,单纯从“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上来说的话,它们都不具有物理功能。时间的本质就是物质的变化过程。 空间的本质就是物质存在和变化所在的场所。它们表示的是状态 — 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关系等。它们本身并不参与物理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因此,它们都不具有物理功能。所以,实际上,单纯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的。也就说,任何物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间断的。
由于现代物理学家们还不知道物质除了实体属性以外还具有场属性这个事实,因此,他们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所说的那个不连续的“时空”实际上就是具有物理能功能的质量场。因为质量场属于每一个质心,而质心之间是不连续的,因此当质量场在物理现象中表现出功能的时候就是不连续的。由于能量是通过质量场表现出其物理功能的,因此给人一种能量是不连续的感觉。其实,能量的不连续性也仅仅是表现在功能上的。如果从单纯的存在状态上来说,能量也是连续的。自然世界中的客观存在没有什么是不连续的。
有人用“阶梯”来形容时间和空间的不连续性。两个相邻的阶梯之间不存在过渡的阶梯。这个形容也并不能说明时间和空间是不连续的。阶梯的不连续性是它在功能上的不连续性,而不是在物质存在上的不连续性。从物质存在上看,阶梯也是连续的。如果有人不信的话可以用一支粉笔从最低的一个阶梯开始不离开与阶梯的接触也可以顺着阶梯之间的连接处一直划到最高一阶而不间断。绝对不可能存在只有阶梯平板,没有相互连接的阶梯。但是,在功能上阶梯是不连续的。连接两个阶梯的部分只不过不具有阶梯的功能而已。就是这个道理。能量也是如此。从功能上讲能量是不连续的。但在存在形式上却并不一定是不连续的。也许我们并不应该把能量作为孤立的粒子(量子)对待。量子理论是否正确值得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把时间和空间说成是不连续的说法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这种说法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些混淆。只要对质心论有所认识,物理现象中的不连续现象是怎么出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普通人对时间和空间不连续性的质疑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从存在状态上讲,时间和空间压根儿就是不可能是不连续的。所以,分清“状态”与“功能”之间的不同是理解时间和空间是否连续的关键所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出了一个“质速关系”理论。“质速关系”理论说的就是:物质的质量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的“质量”被称为“动质量”,或“相对性质量”。当运动停止后,动质量也就随之消失了。
质速关系理论导致了一系列难以回答的问题。例如:作为物质属性和物质含量的“质量”怎么可能会改变呢?或是怎样随着运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的呢?如果物质的含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了,为什么运动停止后增加的部分又不见了?
虽然,爱因斯坦建立了一个计算动质量的数学公式,但是,用数学方法并不能回答上述这些理论上的问题。虽然数学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物理实验却证明,在粒子加速的过程中,随着粒子速度的增加,如果不给粒子施加额外能量的话,粒子就不再继续加速了。这不符合牛顿的a=F/m 定律。也就是说,给一个粒子施加恒力让它加速运动的话,当粒子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那个恒力就不能再让粒子继续加速了。若想要让粒子继续加速,就必须不断地向粒子增加作用力(能量)。从这个现象来看,只有用物质的质量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说法才能解释得通。似乎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了爱因斯坦的质速关系理论是正确的。可是,这种解释真的符合客观事实吗?物质含量真的可以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产生出来,又随着运动的停止而消失吗?如果不是的话,那又该如何解释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笔者想请读者先回答以下这个问题:
同一个物体的“质量”会不会随着与地心之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做出正确的回答:质量不会,而重量会。
但是,如果有个别“质量”与“重量”概念混淆不清的读者,就可能会这样回答:会。因为同一个物体在海平面的质量与在喜马拉雅山顶上的质量是不一样的。
我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问题举例子呢?目的就是想说,如果把“质量”与“重量”混淆不清的话,就会把“重量”的变化说成是“质量”的变化。
其实,在所谓的“质速关系”现象中出现的问题是完全一样的。表面上看似乎是“质量”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是另有原因。那个原因与重力现象中的“重量”是类似的。重量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质速关系现象中出现的那个“动质量”虽然不是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却是随着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所谓的“动质量”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把它叫做“质量”就和把“重量”叫做“质量”犯的是同样的错误。
那么,那个“动质量”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动质量现象来自物质的“惯性”。物质的惯性实际上是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在惯性现象上,物质运动速度的增加导致惯性的增加,在重力现象上物质质量的增加导致重力的增加。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惯性现象与重力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就是“质量场”。质量场的密度越大,表现出来的惯性就越大,重力也越大。惯性现象与重力现象的不同之处是:在惯性现象中质量场密度的作用是表现在一个物体上的。而在重力现象中,质量场密度的作用是表现在两个物体之间的。
质量场是物质的一个属性。它以球形场的形式包围在物质的实体周围并与实体形成一个统一体。质量场与质量分享同一个中心 – 质心。质量场密度的计算公式是:D=M/A。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M越大,质量场密度D就越大。因为惯性与质量成正比,因此也就与质量场密度成正比。质量场密度越大,惯性就越大。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开始产生加速运动的时候,这个物体运动前方的质量场密度就会相应增加(类似多普勒效应)。随着质量场密度的增加,物体的惯性就增加。因此,如果不再增加外力的话,物体在原有外力的作用下是无法克服增加的惯性而让物体运动继续加速的。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所谓动质量现象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动质量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质量的原因。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本文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这样的确切回答了:物质的质量并不会随着运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随着运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的是物质的惯性,而不是物质的质量。由于物质质量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爱因斯坦的质速关系理论是错的。错的原因与“重量”“质量”不分是一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4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