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80|回复: 0

生物之间神秘的“量子纠缠” (2017-12-02 11:54: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 13: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郭德才(研究员)

  思维感传也叫“心灵感应”。思维感传就是两个“意识”之间不用任何语言、符号的直接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有时很近,有时却在一定距离上相互感觉。这种现象对人类来说,多数发生在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及亲属和恋人之间。如在孪生兄弟之间,当一个人经历痛苦的时候,另外一个人立即就有感应,甚至会有一模一样的痛苦。据《双胞胎心电感应》一书记载:8岁大的理查德·波尔斯被科研人员关在一个隔音的房间内,并在他的面前放了一桶冰水。在视线和听力范围之外的另一个房间里,关的是他的孪生兄弟达米安·波尔斯。实验开始后查里德将手伸进冰水里的同时,科研人员看到达米安呼吸频率监测仪上突然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亮点。随后研究人员又让理查德打开一个硬纸板做的盒子,突然一条巨型橡胶蛇朝他的头部跳起。此刻,又清晰地看到达米安的脉搏也在仪器上瞬间发生了变化。据英国2012年5月22日的《每日电讯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市的38岁男子布兰顿·戈尔尼不久前因为持续头痛到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他的脑部没有任何病变。于是医生劝他的同卵双胞胎哥哥克莱格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结果令人震惊的是,在哥哥克莱格的脑中发现有一个直径约为4厘米的肿瘤。最后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医生为克莱格成功取出了瘤子。术后克莱格激动地对医生说:“是弟弟布兰顿靠心灵感应救了我的命。”而致力于双胞胎研究的贾斯汀·盖特医生说:“这样的病例非常罕见,双胞胎中的一方为何能够感受到另一方的症状仍是个未解之谜,这对于研究人类脑部疾病也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在我国北方城市沈阳和南方城市广州也发生了一对孪生兄弟远隔千里同发癫痫病的怪事。据《华商晨报》报道:这两名分别叫大刚和小刚的孪生兄弟还在上学期间,小刚在一次被老师叫起回答问题时,突然晕倒在地不醒人事。很快哥哥大刚开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出现了与弟弟相同的症状。后来哥哥大刚到广州某大学就读,而弟弟仍然留在沈阳做起了生意,但只要弟弟在家中发病不出5分钟,哥哥就会像被无线电遥控一样在广州发病。据2007年4月10日的《钱江晚报》报道:在1994年亚运会上,为中国赢得了花样游泳、进入亚运会以来第一枚金牌的蒋氏双胞胎姐妹同样具有奇妙的心灵感应。蒋家姐妹从小就招人喜欢,可同时养活两个孩子对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来说并不容易。父母决定老二婷婷由姥姥看护,老大文文则跟在父母身边。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阻止不了姐妹俩与生俱来的相互感应。每次只要妹妹婷婷生病,很快文文就会莫名其妙地开始流鼻涕、打喷嚏。当她俩进入练花游后,双胞胎的先天因素让她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有了更好的默契。2004年,文文在训练中不慎将膝盖半月板撕裂,不得不做手术治疗。教练怕姐姐要做手术会影响妹妹的训练,所以向婷婷隐瞒了这件事。做完手术后的晚上7点,文文慢慢感觉到伤口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而就在此时,在运动员公寓中的婷婷突然跑出来和领队说,她的腿感到特别的疼痛,说着说着,竟然忍不住抽泣起来。令领队惊奇的是,婷婷所指疼痛的地方正是文文手术的位置。日常生活中双胞胎考试分数相同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在2001年的全国高考中,江苏扬中市的童茳、童葶孪生姐妹,双双获得600分的好成绩。在2004年的上海全国高考中,双胞胎姐妹陈修文、陈修明也考出了479分的同样“双胞胎”分数。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们的单科成绩也像两人商量好似的非常接近。
      
据贵州卫视《取证》栏目在2012年2月播放的一期“解密心灵感应”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一个名叫珍妮的女子突然收到了美国军方签发的丈夫死亡通知书。此后,珍妮多次梦到丈夫在一个迷雾笼罩中的庄园里呼唤自己。于是,她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路。辗转数年后,终于在法国的一个废弃庄园里找到了和她梦中一样堆满尸骨的地窖,其中一具遗骸左手的无名指上有一枚刻着J&M的戒指,而这个戒指正是她丈夫莫林的。在历史上,心灵感应的例子有很多。据《汝南先贤传》记载:东汉汝南郡有一个叫蔡顺的孝子,父亲去世后与寡母长期相依为命。如每当有客人来访或发生某些大事,但蔡顺此刻又没在家时,母亲便会将手指放入口中轻轻吮咬。此时蔡顺不论离家有多么遥远,马上就知道是母亲在召唤让他很快回家,多年来此方法在他们母子身上屡试不爽。
      
在人类文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更是常见。早在20世纪的30年代,悉尼大学人类学家埃尔金教授,在对澳大利亚原住民长期调查时就发现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原住民在距离家乡相当远的地方工作,突然有一天他对同事说自己的父亲过世了,而他的妻子又生了孩子,他急忙赶回家去一看,果然是如此。在埃尔金教授的调查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只不过是随着人类的理性发展,心灵感应被压制在了多数人的潜意识之中。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心灵感应是意识的一种自然能力,但也是一种已经被丢失的能力,或者至少是一种被减退了的能力。我们必须承认,心灵感应是随着人类科技、工具的发展,及人类过分依赖于那五种感官而减退的。我们往往把语言的创造和发展看成是一种进步,但正是语言的出现也削弱了心灵感应的能力。语言在现代社会的交流中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但在削弱生物的某些本能上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在意识形态研究上独树一帜的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20年来一直在这方面搜集资料和进行科学实验,以证明人类的心灵感应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得到解释。谢尔德雷克认为:人类的心灵是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同时也在周围环境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与电磁场的存在一样,心灵也有自己的场域,当两个场产生共振效应时心灵感应就出现了。但在一般情况下只有自己最亲的人才有可能与你在形态场发生心灵上的共鸣。而这种场叫做人体的“形态共鸣场”。
      
如果对高等生物的人类来说,大家相信会有思维感传现象发生,那么,在动物与人之间是否也有呢?早在上个世纪的中期,国外有位名叫贝努亚的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50只蜗牛分成25对,并将每对单独放在一起。过了一些时候,他在每对蜗牛的壳上写上同样的字母,然后将每对中的一只带到美国,而另一只仍留在巴黎。后来在商定的时间用电流刺激留在巴黎的蜗牛。不可思议的是:就在同一时刻,它那在美国的伙伴也表现出同样的“电流刺激反应”。前苏联科学家还用兔子进行过一次很残酷的心灵感应实验。一位医学博士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兔宝宝带到一艘潜水艇上,而将兔妈妈留在岸上并在它的头部连上测试脑电波的电极。当潜水艇潜入深海之后,兔宝宝按计划时间被博士杀掉。结果就在小兔死亡的那一瞬间,兔妈妈的行为表现极为异常,仪器上很明显地记录下大脑激烈活动的曲线,这说明在动物之间确实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联系。
      
据2012年1月13日的《科技日报》报道,英国著名生物学者鲁珀特·谢德瑞克在其所著的《探索不可思议的动物感知能力》一书中记述了很多令人不解的动物行为。谢德瑞克在书中写道:我的一个邻居是个寡妇,她的儿子在一支商业船队谋生。儿子每次从海上结束工作回家前,为怕路上有事耽搁不能如期到家,故从不告诉母亲具体的归期,但是老妇人却总能提前知道儿子何时到家。原来是家里养的那只猫咪,每次在少主人到家前的一两个小时,就会坐在门前喵呜、喵呜地大声叫个不停。基本上猫咪的每次报信都不会让主人们失望。在英国和美国进行的电话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宠物猫外,家养的宠物狗、鹦鹉、马,甚至雪貂、小羊和鹅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心灵感应”事件。其中50%接受调查的狗主人都称,他们的狗狗拥有预测家庭成员归期的“超感能力”,而宠物猫的这一比例为30%。更为离奇的是,一些动物甚至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感知到主人何时会发生不测或者身亡。据谢德瑞克的调查案例数据显示:在超过5000件类似动物心灵感应的案例里,其中有177宗案例是狗狗遥感到主人的死亡或者正在受难。他们的表现方式一般是哀嚎、呜咽或者发出类似哭诉的呜呜声。
      
如果说人类和动物有灵感、有思维,相信大家还能认识、理解。但对于那些没有大脑的草木、花卉,你相信它们也有灵性和意识吗?早在196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专家克里夫·巴克斯特一时心血来潮,他将测谎器的电极接到了一株名叫“龙叶兰”的叶子上,然后他又拿起水杯向龙叶兰的根部浇水。当根须吸足了水分以后,巴克斯特却意外地发现:在自动记录仪上竟画出了如同人类在短时间内感情冲动时所表示出的一种锯齿波图形。此时巴克斯特突然想到:如果我用火柴去烧龙叶兰的叶子,仪器上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没料到他刚刚有了这个念头,记录仪上的显示就开始不停地向上跳动。在以后,巴克斯特又和他的同事们在全国各地的许多机构,依然用测谎器对包括莴苣、葱、香蕉在内的25种植物做了类似观察,其实验结果如预料的那样完全相同。另外,巴克斯特还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两棵植物并排放置于同一房间内,然后让一名学生当着一株植物的面将另一株植物毁掉。接着巴克斯特又让这名学生戴上面具后混在几个穿同样服装的人群中,再让他和大家一样,一个个地向活着的那株植物走去。结果只有“毁坏者”走过去时,植物才在仪器上记录了极为强烈的恐惧信号。

而以上这些对植物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就是生物界著名的“巴克斯特效应”。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植物还具有非凡的测谎能力,并能够窥探到一个人极其细微的心理活动。美国纽约罗克兰州立医院的心理学家阿里斯蒂德·埃瑟和纽瓦工学院的道拉斯·迪安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电极连在一种叫海芋属的植物上,然后向受试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告诉他回答有些问题时不必都说真话。但在实验结束后经与受试者沟通时发现植物早在仪器的图表上十分准确地揭示出了回答的所有谎话。据彼得·托姆金斯与克里斯朵夫·伯得在1973年合作编写的《植物生命奥秘》一书中介绍:近几十年来,许多生物学家都对植物这项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研究实验,科学家们现已揭示了植物生命的诸多奥秘,并用大量事实证明了植物确有意识、思维及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而且对各种语言、祈祷也都能有一定的反应。目前,这项研究已成为了一门新兴的生物学科——植物心理学,现已有许多其它学科的有关专家纷纷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美国科学家马塞尔·沃格尔在做过大量有关人与植物心灵沟通实验后指出:“用一般人的标准来衡量,植物是瞎子、聋子、哑巴。而人是可以,而且也同时做到了与植物的感情沟通。”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高希武研究后也认为:植物确实有类似人类的感情,它们在遭到伤害时,甚至会迅速向周围的同伴报警,提醒同伴采取防御措施。在如今,世界上许多一流的科学家也都承认: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细胞,都具有一定的心理特性。著名物理学家波尔发现:人和动物、植物的细胞确实能发射微小的无线电波。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赖特就曾说过:“精神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及它们的细胞中,而且也存在于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之中。”

西方哲学界、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意识和质量、能量一样重要,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在微观粒子中就存在着意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有物质的一面,同时也有精神(意识)的一面。而量子纠缠,可能就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最好证据。所谓“量子纠缠”,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不论两个粒子间隔多远,它们之间仍保持着强大的关联,仿佛两个粒子能穿越“时空隧道”具有神秘的“心灵感传”。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叫作“量子纠缠”的关系。在量子力学中,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不管它们被分开多远,都一直保持着神秘的纠缠联系。假如说对一个在地球上的粒子进行扰动,那么另一个粒子即使远在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上或更远,也会在瞬间感觉得到。因此,有些研究报告提出假说:认为人的大脑与某些生物的细胞,也应是量子状态。人脑与细胞内的量子可以和外界量子互相“纠缠”,甚至宇宙的各类信息只要频率高度一致,都会清楚的反映到的人的大脑里来。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布莱恩·约瑟夫森教授同样认为:如果存在心灵感应,其工作机理就是“量子纠缠”。他在2001年的英国皇家邮政发行庆祝诺贝尔奖成立一百周年的邮票感言中说:“目前,量子论与信息学和计算机学理论相结合后硕果累累。这些发展,也许可以解释传统科学中仍然无法理解的现象。如英国人处在前沿的研究领域——心灵感应。”《管子》里讲的“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能就是“量子纠缠”,人与天地的微妙沟通也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目前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实验室所证实。科学家认为,量子纠缠这一神秘的现象,是近几十年来科学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虽然人们对其确切的含义还不太清楚,但是对哲学界、科学界和宗教界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物皆有佛性的科学证明
    藏传佛教的修行者,很多通过观想和念咒就能获得成就,数以十万计的修行者即身成佛(肉身化作彩虹飞去)。很多修行者都体验了佛菩萨亲临身边传法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还没有什么修为的佛弟子有过这样的体验:遇到极度危险时立即念某个咒语,或者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立即化险为夷。在普通学人特别是普通百姓看来,这完全违反科学规律,除非是密切注意科学进展的物理学家,很多搞科学的人是断然接受不了的,于是就斥为迷信。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远距感应并相互作用的事情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
    在孪生兄弟之间,当一个人经历痛苦的时候,另外一个人立即就有感应,甚至会有一模一样的痛苦。更奇妙的是,有孪生姐妹曾发生这样的事,当其中一位与男友ML达到性高潮时,在远方独处的另外一位,竟也同样体验到性高潮(包括气喘、身体抽搐……)。有的夫妻或者父子之间,当一方经历极大痛苦时,另外一方也能迅速感应到。我以前一位男同事,某日早上身体极度难受,内心翻腾不已,几次呕心欲吐,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快,其母亲从老家来电话告诉他父亲刚刚跌倒去世。
    所有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对这些奇怪的事情,理论物理学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确切的证明和解释,只是,众多生命科学学者不了解这样的巨大进展,普通百姓更无从知晓,而佛教当然更是不屑于科学来证明的。
    那么,科学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一九八二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叫作“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关系。在量子力学中,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被分开多远,都一直保持着纠缠的关系,对一个粒子扰动,另一个粒子(不管相距多远)立即就知道了。量子纠缠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实验室证实,许多科学家认为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虽然人们对其确切的含义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是对哲学界、科学界和宗教界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西方科学的主流世界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不管两个粒子(有共同来源)距离多么遥远,一个粒子的变化立即就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这就是量子纠缠。准确来说,所谓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量子纠缠涉及实在性、定域性、隐变量以及测量理论等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并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两个以相反方向、同样速率等速运动的电子为例,即使一颗行至太阳边,一颗行至冥王星,如此遥远的距离下,它们仍保有特别的关联性;亦即当其中一颗被操作(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如此现象导致了“鬼魅似的远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两颗电子拥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动咒语)一般。“鬼魅”(spooky)一词出自爱因斯坦之口,他曾经发现,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在众多实验中一再出现,似与狭义相对论中所谓的局域性(locality)相违背。因此直到过世前他都没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学是一个真实而完备的理论,一直尝试找到一种更加合理的诠释。这也是当初爱因斯坦与玻理斯·波多斯基、纳森·罗森于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为名的爱波罗悖论(EPR paradox)来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的原因。
    量子纠缠证实了爱因斯坦不喜欢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纠缠超越了我们人生活的四维时空,不受四维时空的约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体具有整体性。简单地说,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属于一个系统中的两个物体(在物理模型中称为“粒子”),如果你把它们分开了,有一个粒子甲在这里,另一个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遥远(比如说相距几千、几万光年)的地方。如果你对任何一个粒子扰动(假设粒子甲),那么瞬间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瞬时的,超越了我们的四维时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号传递到那边。这边一动,那边不管有多遥远,立即就知道了,即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立即影响到很远的地方。这说明,看起来互不相干的、相距遥远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着联系。这与我们人的意识作用非常相似!
    实证科学在研究意识中遇到的困难是,无法用我们人类熟悉的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等来测量意识,但是我们每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识是存在的。如何来研究无法用常规方法测量而又存在的意识呢?
    目前有些学科在神经和大脑上对意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虽然对大脑的许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对于意识本身仍然是个迷,仍然无法解释“意识的难题”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意识的难题”是指体验与感受的问题(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对颜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对价值观的判断等等。“意识的难题”近年来重新触发了哲学上长期解决不了的争论,即意识是从物质中突然出现的,还是万物皆有意识(中国古代叫万物皆有灵性)?
    自笛卡儿以来的西方主流世界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在物质中产生的副产品。然而,这种唯物论观点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与挑战。例如,(1)许多科学家认识到,要从没有意识的物质中产生意识,这需要奇迹的发生,而唯物论是不承认有超自然现象的,换句话说,这是不可能的。(2)在长期研究大脑工作中,神经科学对大脑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认识,但是许多人怀疑唯物论能够解决“意识难题”。(3)现在有科学研究者从量子测量的角度分析,认为意识不能够被进一步简化,也不是在物质运动中突然出现的,因为如果意识只是物质的副产品,那么这无法解决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难题”。量子力学认为物体在没有测量之前,都是几率波,测量使得物体的几率波“倒塌”(collapse)成为观测到的现实。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如果意识是从物质中产生的,那么从根本上讲大脑也只是由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几率波,大脑的几率波如何能够使得被观察物体的几率波“倒塌”呢?对于更大的宇宙的现实来说,这是不是意味着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识的观察者?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测量佯谬”。为了解决这个量子测量佯谬,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是从根本上仍然无法绕开意识的问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尤金·威格纳(Eugene Wigner)认为,意识是量子测量问题的根源。虽然物理学认识到意识在量子力学的层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学本身无法解决意识的问题。从量子力学创立时起意识就一直困扰着量子力学,但是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试图逃避这个令物理学尴尬的难题。
    基于实证科学在研究意识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问题,现在在哲学界、神经科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学科领域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就像时间、空间、质量、能量一样,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这与佛学认为“万物皆有佛性”具有惊人的一致!
    量子纠缠的存在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给“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证据,其意义非同寻常。基于上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认识到,沿着唯物世界观来研究意识只能走进死胡同,因此他们(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认识到,必须要改变西方实证科学的世界观,转而向东方哲学的世界观。于是许多西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转向印度,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印度瑜伽和神秘主义在西方流行。
    如果认识到意识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那么就不难理解人们发现的“有感知的水”,“祈祷治疗”,“念咒感应”“孪生兄弟姐妹感应”“夫妻感应”“巴克斯特效应”(见附注),“因果轮回”等等实证科学无法解释的和灵界有关的现象。
    佛家的“万物皆有佛性”,道家的天人合一,认为“万物皆有灵”,都应该是修行者细微观察宇宙得出的结果。.意识超越我们可以看见和感觉到的四维时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够看到微观,那么就可以看见意识的存在。佛家的开悟,或许正是到了这个境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预言和期望,一个新的世界观的时代就要来临,科学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科学和宗教的界限很快会消失。

附注:
    巴克斯特效应,是指植物具有意识、思维及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还具备人所不及的超感官功能。
    巴克斯特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仪专家,全名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70年代,他改装了一台记录测量仪,并把它与植物相互连接起来。他构想了对植物采取一次威胁行动--用火烧植物的叶子,一瞬间在心中想象了这一燃烧的情景,图纸上的示踪图瞬间就发生了变化,在表格上不停地向上扫描。而巴克斯特此时根本没有任何动作。随后他取来了火柴,刚刚划着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再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的摆动,甚至记录曲线都超出了记录纸的边缘,出现了极强烈的恐惧表现。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比如,当他假装着要烧植物的叶子时,图纸上却没有这种反应。植物还具有辨别人真假意图的能力。
    巴克斯特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当着植物的面,把几只活海虾丢入沸腾的开水中,这时,植物马上陷入到极度的刺激之中。试验多次,每次都有同样的反应。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为干扰,保证试验绝对真实严谨。他用一种新设计的仪器,不按事先规定的时间,自动把海虾投入沸水中,并用精确到1/10秒的记录仪记下结果。巴克斯特在三间房子里各放一株植物,让它们与仪器的电极相连,然后锁上门,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第二天,他去看试验结果,发现每当海虾被投入沸水后的6~7秒钟后,植物的活动曲线便急剧上升。根据这些,巴克斯特指出,海虾死亡引起了植物的剧烈曲线反应,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几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间能够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也能发生交往。在美国耶鲁大学,巴克斯特曾当众将一只蜘蛛与植物置于同一屋内,当触动蜘蛛使其爬动时,仪器记录纸上出现了奇迹--早在蜘蛛开始爬行前,植物便产生了反应。显然,这表明了植物具有感知蜘蛛行动意图的超感能力。
    为研究植物的记忆能力,巴克斯特将两棵植物并排置于同一屋内,让一名学生当着一株植物的面将另一株植物毁掉。然后让这名学生混在几个学生中间,都穿一样的服装,并戴上面具,一一向活着的那株植物走去,最后当“毁坏者”走过去时,植物在仪器记录纸上立刻留下极为强烈的信号指示,表露出了对“毁坏者”的恐惧。类似验证植物具有记忆力的实验还有很多,例如,有人曾把测慌仪接在一盆仙人掌上,一个人把仙人掌连根拔起,扔在地上,然后把仙人掌栽到盆里,再让那个人走近仙人掌,测慌仪上的指针马上抖动起来,同样显示出仙人掌对这个人很害怕。
    巴克斯特做的实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商业公司的化学博士麦克-弗格则认为这种研究有点荒诞可笑。他为了寻找反驳和批评的可靠证据也做了很多实验。他在得到实验结果后,态度却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变,由怀疑变成了支持。这是因为他在实验中发现,当植物被撕下一片叶子或受伤时,会产生明显的反应,而且还证明了植物具有感知人心理活动的能力。于是,麦克-弗格大胆地提出,植物具备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植物会思考,也会体察人的各种感情。他甚至认为,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对植物进行分类。
    前苏联科学家维克多-普什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证实植物具有感情。他先用催眠术控制一个人的感情,并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后用一个脑电仪,把人的手与植物叶子连接起来。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普什金开始说话,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让受试者感到高兴或悲伤。这时植物和人不仅在脑电仪上产生了类似的图像反应,而且当受试者高兴时,植物便竖起叶子,舞动花瓣;当普什金在描述冬天寒冷,使受试者浑身发抖时,植物的叶片也会瑟瑟发抖;如果受试者感情变化为悲伤,植物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浑身的叶片会沮丧地垂下。
    专家们还发现,植物具有非凡的辨别能力,能够窥测人细微的心理活动,从而判断出人是否在说慌。纽约奥林奇堡的罗克兰州立医院试验室主任、职业心理学家阿里斯蒂德-埃瑟和他的合作者纽瓦工学院的化学师道拉斯-迪安一起做了一次实验。两位科学家将电极联在海芋属植物上,然后问受试者一系列的问题,并告诉他,回答有些问题时不必说真话。植物在电流计的图表上毫不困难地表明受试者的回答哪一些是谎话。巴克斯特也对一位记者做过同样的实验,他要求这位记者在植物面前不管事实如何只做否定回答。巴克斯特开始询问记者的生日,一连报出七个月份,其中一个与记者生日相符,尽管记者均予以否定,但当那个正确的日期他也予以否定时,植物立刻做出明显的信号反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16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