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75|回复: 0

东安(密山)解放后的驻军和军事单位 (2007-08-04 20:29:4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7 12: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安(密山)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包括鸡宁(现鸡西)、密山、虎林、宝清、饶河、东安市(现密山市)五县一市。日伪时期曾在此建东安省,当时属北满东部。解放战争时,这一地区归合江省管辖。1946年6月22日我军解放东安后,东北局曾在这里设合江省东安地区行署及中共东安地委。
  东安(密山)解放后,东安(密山)作为我党我军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以支持长期斗争、夺取伟大胜利的最基本战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年时间里,陆续接纳了我军三五九旅、山东军区第二师(山东二师)、牡丹江军区三支队(后改为合江军区第二军分区),即东安军分区)三支部队;以及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炮兵装甲兵学校(东北战车大队、又称东北战车团)、通讯兵学校、东北军区第九陆军医院(原延安中央医院)等军事单位(团体);创办了解放区我党我军第一座发射药厂———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一厂(国营第四七五厂前身)、东安电器厂(后称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二厂,阿成继电器厂前身)两家著名军事工业。
  三五九旅等三支部队。三五九旅原系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军部队,长征时为红六军团,王震任军团长。该部深受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信任,到陕北后被确定为保卫延安的卫戍部队。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红六军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1944年冬王震率领该部第一支队护送大批高级领导干部南下湖南、广西等地开辟新的根据地。1945年6月党的“七大”闭幕后,由该旅留守延安的主力七一七团和七一九团等奉命组成第二支队,刘转连任司令员、晏福生任政委。1945年8月日寇投资后,我党命令该部进军东北,同年11月恢复三五九旅番号。12月该部奉命开赴北满,执行清剿土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任务。1946年6月17日该部奉命从阿城乘火车向东安(密山)地区开进。6月21日-22日,在刘转连旅长、晏福生政委、谭文帮(牡丹江三支队政委、后司令员)、吴亮平(中共东安地委书记)等军政首长统一指挥下,该旅与牡丹江三支队合力一举解放东安、密山,随即解放宝清、虎林。后该部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一师,又分为两个梯队,一个梯队由刘转连和副政委李信率领开赴前线(陶赖昭)集结,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第二梯队由副旅长谭友林指挥,在勃利地区继续剿匪。现在矗立在密山市区内的“烈士纪念碑”,即为该旅解放东安后,为纪念从延安南泥湾出发到东安(密山)地区剿匪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
  山东二师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抗日战争时为我军八路军一一五师,曾参加威震中外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是进入东北根据地的我军主力之一。1946年7月在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率领下,该部7500多人抵达牡丹江市进行短期休整,同年8月进入东安市(现密山市)。当时三五九旅正在此地休整。应中共东安地委请求,山东二师抽调了20多名干部,充实加强密山等地党政班子和土改工作团。其中二师政治部民运科长张笃接任县委书记;任命二师政治部秘书侯凯为城关区土改工作队队长;派二师五团特派员(负责除奸)牛何之为密山县公安局局长;派郑坚任《东安日报》总编;后派沈先夫任永安县县长等。大批军事干部的调入,加强了剿匪、土改和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力量。山东二师在东安二个来月,后开赴五常、榆林前线,编入东北人民解放军一纵,后改编成三十八军。
  牡丹江军区三支队(东安军分区)。牡丹江军区三支下属的十七团和警卫团,是我党派往东北一百个团中的两个团,其骨干都是新四军的老战士,兵员是原三五九旅某部团政委谭文帮于1945年末在宁安扩充的。第三支队司令员肖荣华、政委谭文帮(后任司令员)。该部于1946年1月开始出击剿匪。同年4月初,三支队十七团和警卫团奉命从宁安进入东安(密山)地区鸡宁县。鉴于苏联红军即将撤走和东安及周边的时局,三支队警卫团团长王景坤、政委吴美邦于4月25日率部进入接收东安市。4月27日苏军撤回国内。5月15日,土匪头子谢文东、郭清典率土匪军同时攻打鸡宁和东安。经三支队十七团和警卫团顽强战斗,我军取得了鸡宁、东安保卫战的胜利。1946年6月21日———22日,三支队警卫团、十七团在三五九旅刘转连旅长等统一指挥下,沿鸡密南线公路与沿鸡密北线铁路同时开进的三五九旅合力解放密山、东安,进而解放宝清县。为了适应革命斗争需要,东安(密山)地区解放后,牡丹江军区三支队奉命改为合江军区第二军分区,即东安军分区,司令部设在东安市。分区司令员谭文帮,政委由东安地委书记吴亮平(吴仁衡)兼。分区下属两个团,即警卫团和十七团。此后东安军分区便投入东安(密山)地区剿匪和根据地建设之中。
  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饱受没有空军之苦。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决心创建人民空军。1946年3月1日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在吉林省通化宣告成立。我党在苏联培养的飞行专家常乾坤担任校长,飞行机械专家王弼任政委。成立航空学校在我党我军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46年11月,航校由牡丹江搬至东安市,选择东安(密山)北大营日寇留下的一片残破房舍(现密山四中处)为校址,开始了世界航空史上最艰苦的教学与训练。1947年上半年东北军区参谋长(后四野参谋长)刘亚楼到航校视察之后,改组了航校领导班子,刘兼任校长,东北军政大学政委吴溉之兼政委,常乾坤改任副校长,王弼任副政委。随着解放战争胜利推进,1948年3月校部搬回牡丹江。东北老航校在东安一年零五个月,是办学和训练相对稳定时期,其主要办学训练课目大都在此完成。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老航校机务处修理厂在厂长徐昌裕等领导下共修复飞机30多架,全校培养出飞行和机务人才500多名。我人民空军许多著名将领和空战英雄,如王海、林虎、李汉、刘玉堤、张积慧、侯书军、吕黎平等都是老航校的学员。人民空军诞生后,在这所老航校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六所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为人民空军乃至人民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被誉为“中国人民空军的摇篮”。
  炮兵装甲兵学校(东北战车大队、东北战车团)。东安(密山)解放后,我军新组建的东北战车大队(东北战车团)1000余人,在大队长孙三(1955年授少将衔,原装甲兵顾问)、政委毛鹏云等率领下迁至东安市,创办东北民主联军炮兵装甲兵学校。炮校选择现密山三中一带为营房校址,为我党我军培养炮兵装甲兵方面骨干人才,修配炮兵装甲兵之用坦克、汽车等兵器。炮校师生官兵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学习课业。修复20多辆坦克,50多辆汽车。在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领导下,东北战车团开赴前线,参加了攻打吉林哈达湾、四平和辽沈战役。现在北京军博馆中陈列的“功臣号”坦克,就是东安战车团的老资历坦克。我人民装甲兵称东安(密山)为人民装甲兵诞生的摇篮。
  东北民主联军通讯兵学校。该校在延安时为中央军委三局所属,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二厂两任厂长程明升、周建南曾分别任该校校长与教员。迁东安后,学校校址设在今密山逸夫小学与运输公司一带。该校在东安办学期间为我军培养出大批通讯骨干人才。
  东北军区第九陆军医院。这所医院在延安时为中央医院,1946年6月东安(密山)解放后在白崇友(1955年授少将衔)院长率领下,该院迁至东安市,院址设在原伪东安省省立医院即今密山市人民医院处。该院医疗机构分设三个所:一所在今密山市实验小学址,二所设在鸡宁县,三所设在今密山市人民医院处。人员编制1000人。我军大批伤病员在此治疗康复。人民解放战争推进神速,1949年8月该院迁往北京。以该院为骨干,组建了我军三○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现在密山市火车站左前方那座“烈士纪念塔”即为该院在东安(密山)时所建。
  我党我军第一座发射药厂。1947年初,东北我军对国民党军队反攻的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前线急需大量弹药。1947年春,东北军区参谋长兼军工部长伍修权率化工专家钱志道等老兵工干部,到当时合江省管辖的东安(密山)一带选择建设发射药厂厂址。时任中共东安地委书记兼东安军分区政委吴亮平非常重视,并亲自陪同踏察。根据战略地位、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和条件,决定在距东安市西九公里的连珠山区新发村创建我党我军第一座发射药厂。1947年4月,东北军区军工部派钱志道为厂长兼政委,江涛为副政委、周明、魏祖冶为副厂长,率领近200人的队伍,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建厂。此后两年,该厂全体兵工战士在“早出产品,支援前线,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战斗口号鼓舞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边建设边生产,生产装配了大批弹药,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7月,该厂被确定为“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一厂”。1951年7月,厂名为“国营第四七五厂”。“一·五”期间,该厂被确定为前苏联援华156个项目之一。建国后我国陆续兴建的军工同类厂家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大都从该厂选派。1969年10-12月根据当时边境形势,四七五厂从密山迁往辽西。该厂被军工战线誉为我国发射药制造工业的摇篮。
  东安电器厂。为了给解放战争前线我军提供有效的通讯器材装备,我党我军决定创建电器修造工厂。1946年8月,几经辗转搬迁,决定到当时合江省管辖的东安市建厂。厂址选在东安市区铁路北,主建筑是一栋面积较大的“山”字形砖瓦结构二层楼房及其附近几十栋平房。此楼原为日本军人会馆(东满将官招待所),平房原是日本佐尉级军官家属住宅。8月10日工厂正式成立。这是我党我军直接领导创建的大型军工厂。该厂为部队师级建制,上级任命东北军区军工部副部长程明升兼任厂长。同年11月,早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机制造专业周建南和夫人扬维哲来厂任职,周任总工程师,翌年6月任厂长,扬维哲任分厂厂长。这时该厂叫“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二厂”。
  东安电器厂在缺少技术、缺少设备、原材料短缺的艰苦条件下,群策群力,闯过一道道技术难关,从建厂到1949年5月迁往沈阳近三年时间里,先后为我军前线部队研制生产了15W手摇发电机911部,三四灯收报机336部,15W发报机316部,超短波电话机32部,电话单机836部,总机233部,单节1号干电池10.3万节和一大批信号弹,为东北、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5月,东安电器厂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六个分厂奉命全部迁往内地转交地方。在此前后该厂的干部职工先后到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接收组建了12个带“电”字的工厂。东安电器厂内迁后,其中一部分在沈阳成立了电工一厂。1950年11月该厂搬到阿城成立了继电器厂。1951年该厂被纳入前苏联援华156项之一至今。现在东北乃至全国许多带“电”字的工厂都和东安电器厂———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二厂有渊源关系。在我国军工史上,东安电器厂被誉为我党我军电工制造工业的摇篮。

光复后的鸡西地区(原东安地区)一片乱麻,政治形势十分混乱。日伪残渣余孽乘无政府状态之机,成立了维持会,临时政府及其保安大队等名目繁多的反动机构,各立山头,招兵买马,扩大反动势力,组织形形色色的反动武装。与此同时还与外地反动组织和反动武装相勾结,壮大反动实力,等待国民党收编加封。
  反动组织和反动武装,以反对中国共产党为宗旨,孝忠于国民党,与国民党反动派抢占东北地盘,企图东山再起。
  活动在鸡西地区的这些反动组织和反动土匪,无军晌来源,到处烧杀抢夺人民财产和粮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深重灾难,造成了人身安全无保证,生活不得安宁,甚至流离失所的悲剧。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5年9月我党领导的东进工作委员会》(简称东委会)在鸡西成立。但是,当时鸡西地区反动政权、反动武装和土匪十分猖獗,严重阻碍东北根据地建设,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东委会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党的各项政策,唤起人民群众的觉悟,使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东委会开辟根据地建设工作。
  人民军队是开辟根据地的保障。东委会根据鸡西地区反动政权和反动武装、土匪势力分布状况,采取智取,先易后难、以少胜多,个个击破的战略战术;先夺取煤矿护矿警察队武器,解散警察队;用谈判的方法解决自称国民党建军旅团的小股土匪。实行一手进行剿匪,一手开展建立人民武装,动员雇贫农青年参加人民军队的办法。使人民武装由初建的160多人很快发展到300多人。经过东委会老抗联战士暂短的训练后,成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人民军队。这支队伍经过侦察和准备,巧妙地一举解除了反动公安局和200多人的警察队,缴获了一批步枪、轻重机枪和两门小炮,武装了自己。于1946年3月1日正式组建了东北人民自治军的鸡宁独立团。独立团由初建350人很快发展成为了一支由850人组成的人民子弟兵队伍。随后,东委会在中共东安地委副书记白如海的直接领导下,改编了以佟振生为首鸡宁保安大队,使鸡宁独立团的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了清剿土匪的一支重要军队。
  在鸡宁独立团组建的同时,中共东安地委副书记白如海在虎林改编了一支地方武装,组建了千余人的东北人民自治军虎林独立团。两个独立团建立时,党组织分别派老抗联干部担任团职领导。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小规模的清剿土匪斗争。鸡宁独立团在团长孙轩华、政委陶宣民的指挥下,在县城周边的恒山、滴道和哈达等地与土匪多次交火,削弱了反动势力,使鸡西红色根据地的政治形势稳定。
  1946年4月16日,谢文东、杨世范两个土匪头子,对驻进哈达河的独立团三连埋下了地下炸弹,打进二连的土匪徐承林向土匪头子传去情报。于凌晨将二连包围,连长刘岐山率部突围、指导员赵树清(地下党员)在后边指挥战斗被敌人包围被俘,英勇牺牲在土匪屠刀之下。
  鸡西地区是光复后的土匪窝。日伪时期的东安省是日寇屯集重兵的军事要地。将铁路修至虎林市的虎头镇,在中苏边境修筑了大量的军事设施。故此,日本帝国主义关东军投降后,残留的军警宪特、汉奸、地主恶霸是反动武装和土匪产生根源的土壤。臭名昭著的土匪头子谢文东、被国民党驻东北接收大员加封的东北先遣军中将副军长的张雨新、自称国民党五十二军军长的土匪头子孟尚武,自称国民党十五军参谋长的土匪头子吴康、盘踞东海的土匪头子杨世范,半截河土匪头子赖明发及其郭清典、刘升等号称八大匪团,小股土匪也数不胜数。
  全面围剿土匪战斗打响了。苏联红军撤出鸡西地区后,这些土匪蠢蠢蠕动,开始猖狂叫嚣,把重点目标指向鸡西红色根据地和密山东安地委和专署所在地。接连不断骚扰阻碍根据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中共合江省委和中共东安地委先后发出清剿土匪的指示。省军区司令员方强亲自率部与东北民主联军三支队警卫团、十七团开赴鸡西。在鸡西、虎林两个独立团配合下,由清剿土匪根据地———鸡西向东进发,全面清剿土匪战斗号角吹响了。各路大军开赴剿匪战场后,发扬了马不停蹄连续作战的精神,乘胜追击。
  1946年5月15日,密山县城与鸡冠山两地战斗于拂晓同时打响。东安保卫战从拂晓一直战斗到下午4时,这次战斗,打掉了土匪嚣张气势,战果辉煌,击毙土匪50多人,俘虏8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2挺,步枪132支。战斗结束后,为防备土匪反攻,部队撤回鸡西根据地。
  谢文东、杨世范等土匪头子多次策划进攻鸡西县城。我方加强了侦察,发现敌人向鸡冠山蠕动。三支队在司令员肖荣华和政委谭文邦指挥下,三支队十七团和牡丹江军分区14团在鸡宁独立团配合下,抢占了鸡冠山有利地形,我军进入阵地与谢文东一伙土匪1000多人展开了击战。敌人集中三门迫击炮和其他轻重武四连续两次冲锋,企图占领制高点,进攻鸡宁县城。由于我军占领了有利地形,敌人爬到半山坡就打下去了。敌人见攻不上制高点又损兵折将退出了战场。敌人伤残严重,被击毙60多人,伤员用汽车运走。
  战斗中,我军也有损失。十七团预备兵教导员李银峰不顾自己已受伤,率队进入阵地支援前线在冲锋中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根据鸡西土匪窝的状况和清剿土匪的战情,命令三五九旅在旅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率领下开赴鸡西,配合合江省军区、三支队和地方部队共同清剿土匪。
  这支联合清剿土匪大军,在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下,从鸡西清剿土匪根据地出发向东(密山、虎林、宝清、勃利等地)进军,展开了夹攻战。历经八个多月,大小战斗51次,将鸡西地区及勃利、饶河一带土匪基本上消灭了。
  9月7日《东北日报》报道,鸡宁驻军八个月来剿匪战绩:剿匪战斗51次,毙伤土匪950人,俘匪首孟尚武、刘云龙、邹世鹏等472人,劝降土匪1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70挺,大炮24门及其汽车、掷弹筒、战马、弹药等大量战利品。
  《东北日报》发表剿匪战果后,清剿余匪继续进行。9月29日,鸡宁工作团长、县委书记李尔重指挥十七团、县大队、将土匪头子赖明发、孟尚武等余匪头子抓获处决。12月12日,土匪头子李华堂、张雨新、谢文东在林口刁翎等地山中生擒,在勃利公审处决。
  1946年底,鸡西地区及周围县的土匪全部肃清,取得了清剿土匪的全面胜利,为东北根据地建设扫清了障碍,为顺利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条件,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战国(公元前 475 —前 221 年)
  今鸡西市境内隶属燕国辽东郡。
  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 300 年),燕国击破东胡,获地千余里,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郡,东北部地区为肃慎族人生息之地,鸡西地区属辽东郡管辖。
秦代(公元前 221 —前 206 年)
  今鸡西市境内仍属辽东郡管辖。
  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 225 年),泰国兴兵攻燕,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设置右北平、辽西、辽东 3 郡,鸡西地区属辽东郡管辖。
汉代(公元前 206 —公元 220 年)
  今鸡西市境内,西汉时期归玄菟郡管辖,东汉时期属辽东郡管辖。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刘邦灭秦,建立汉代封建王朝,仍承秦制。东北地区属东胡之地。汉武帝时(公元前 140 年),在东北地区设置辽东、辽西、乐浪、玄菟 4 郡,鸡西地区归玄菟郡。东汉时期属辽东郡所辖。
三国(公元 220 — 280 年)
  今鸡西市境内隶属于魏国昌黎郡(治所在今辽宁省义县)
  黄初元年( 220 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建都洛阳。疆域在淮河以北的关中、河西地区,西至新疆,北抵朝鲜半岛西北部,鸡西地区属昌黎郡所辖,西晋时,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东北地区为北燕属地。
北魏( 386 — 534 年)珪
  今鸡西市境内属号室部所辖。
  登国元年( 386 年),北魏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珪称帝。
439 年灭北京,统一北方,与南宋对峙。东北一带勿吉(挹娄称勿吉)发展起来逐渐形成 7 个部落,即粟末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白山部、黑水部、。鸡西地区为勿吉属地,属兴凯湖以西穆棱河流域的拂涅部所辖。
隋代( 581 — 618年)
  今鸡西市境内属拂涅部所辖。
  开皇元年(581年),文帝杨坚称帝,589年灭陈(南朝国名),统一全国,建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游牧于东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分布在牡丹江、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中下游的靺鞨 ( 勿吉改称)逐渐强大起来,臣服于隋。今鸡西市境内仍为拂涅部所辖。
唐代( 618 — 907年)
  今鸡西市境内属渤海国东平府伊州所辖。
  武德元年( 618年),唐王李渊称帝。圣历元年( 698 年),居住在忽汗河(今牡丹江)上游的粟末靺鞨酋长大祚荣,以粟末  贵族为主体,联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建立震国。唐玄宗开元元年( 713 ),唐廷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国。建都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县东京城镇),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今鸡西市境内属东平府伊州辖地。
五代( 907 — 960年)
  今鸡西市境内属契丹国辖下的建州辖地。
  唐天祐四年( 907 年),契丹八部选耶律阿保机为契丹族的领袖。后梁贞明二年( 916 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建都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 926 年,契丹灭渤海,改称东丹国,对渤海遗民进行大规模南迁。 947 年契丹改称辽, 983 年重称契丹国,改皇都为上京,与北宋对峙。鸡西地区隶属于契丹国辖下的建州女真(靺鞨)。
金代( 1115 — 1206年)
  今鸡西市境内属上京路速频踟管辖。
  天庆三年( 1113 年),女真部落联盟长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族各部落开始向辽进攻, 1115 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奴隶制大金国,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 1125 年灭辽, 1127 年灭北宋,与南宋对峙。建五京、置十四总督府、十九路。鸡西地区属上京路速频踟管辖(治所在今苏联境内乌苏里斯克)。
元代( 1206 — 1368 年)
  今鸡西市境内隶属辽阳行省胡里改路万户府和开元路万户府分辖。蒙古成吉思汗元年( 1206 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疆域扩展到黄河流域。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陆续攻灭西辽、西夏、金国等。至元八年( 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1279 年攻灭南宋,统一中国,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东北地区设置诸王封地。鸡西地区属辽阳行省开元路万户府(治所在今东宁县三岔口附近)和胡里改路万户府(治所在今依兰县)分辖。
明代( 1368 — 1643 年)
  今鸡西市境内隶属奴尔干都司海西女真部麦兰河卫。
  洪武元年( 1368 年),朱元璋称帝,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定都金陵(今南京市)。永乐十九年( 1421 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1409 年,在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鸡西地区属奴尔干都司海西女真部麦兰河卫所辖。
清代( 1644 — 1911 年)
  今鸡西市境内隶属吉林将军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顺治元年( 1644 年),清世祖率领东北大部分满族人武装入关灭明,定都北京,统一全国。对东北地区封禁政策。顺治十年( 1653 年)设昂邦章京驻防宁古塔。康熙元年( 1662 年)设宁古塔将军,辖牡丹江及其以广大厦地区。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年)治所移驻吉林乌拉,改称吉林将军,辖东北地区东部。宁古塔将军改为宁古塔副都统,鸡西地区属吉林将军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清朝末年( 1840 — 1911 年)
  今鸡西市境域隶属于吉林省。
  清光绪八年( 1882 年),清政府设穆棱招垦分局。 1899 年,设蜂蜜山招垦局,且在宁古塔、蜂蜜山、三姓(依兰县一带)设驿站。其中,宁古塔至蜂蜜山驿道,在鸡西地区境内设青沟岭驿站(今梨树乡猴石沟)、黄泥河子驿站(今恒山区)。
  1907 年,清政府将东北 3 省将军制改为行省制。 1908 年,清政府于蜂蜜山设蜜山府。
鸡西地区的张家街、鸡冠山子屯(今鸡冠区)、黄泥河子(今恒山区)、黄家店、四海店、平阳镇、滴答河(今滴道区)等村屯,均属蜜山府管辖。 1909 年,穆棱设县治,今鸡西市境内的梨树区、柳毛乡、兰岭乡及麻山乡的土顶子村、吉祥村隶属于穆棱县管辖。
中华民国( 1912 — 1949 年)
  今鸡西市境域隶属关系变化频繁。
  民国元年( 1912 年 1 月),北京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东北 3 省及内蒙古 4 盟地区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县行政长官称县知事,其行政机关一律称县知事公署。吉林省蜜山府改称蜜山县。 1919 年,勃利设县治。今鸡西市鸡东县的城子河区、滴道区、鸡东县的大部区域隶属于吉林省蜜山县;今鸡西市梨树区的全部区域和麻山区的土顶子村、共荣村、吉祥村隶属于穆棱县。
东北沦陷时期( 1931 年 9 月— 1945 年 8 月)
  今鸡西市境域隶属于蜜山、穆棱、林口、勃利县分管。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蜜山县称蜜山县。 1932 年 3 月 1 日,日本关东军炮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 1934 年 12 月 1 日 ,由原黑龙江省呼兰等 15 县、 1 旗与原吉林省阿城等 12 县合并,成立伪滨江省。今鸡西市境域由原吉林省改属滨江省密山县、穆棱县管辖。
1937 年 7 月 1 日 ,伪满洲国新设通化(今吉林省境内)、牡丹江 2 省。今鸡西市境域隶属牡丹江省。 1939 年 6 月 1 日,日本侵略者为强化过境“防备”,提出“北边振兴”计划,设立“国防省”。从牡丹江、三江、滨江、龙江、 4 省中,划出一些县设立北安、东安 2 省。东安省会设在东安街(今密山县)。辖密山、虎林、宝清、饶河、林口县。今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麻山区全部与城子河区的一部分隶属于东安省蜜山、林口县;梨树区隶属于牡丹江省穆棱县,城子河区的一部分、鸡东县兴农乡隶属于三江勃县。

  1941 年 9 月 1 日,伪东安省在鸡西街设置鸡宁县,辖鸡宁、滴道、恒山 3 街和鸡宁、恒山、滴道、平阳镇、哈达岗、劝农、新平、曲河 9 村,总户数 23 262 户,人口 150 524 人。梨树镇、平岗、吉祥、土顶子属穆棱县治;小五站属勃利县治。
  1943 年 10 月 1 日,日本关东军为使国境地带的军事管辖区域和行政管辖区域一致,以加强其“国防建设”,设立东满总省。今鸡西市境内为东满总省鸡宁县,部分地域由蜜山县、林口县和牡丹江省穆棱县、三江省勃利县管辖。
  1945 年 5 月 28 日,东满总省被撤销,将原牡丹江省与原东安省合并,新年年设东满省,省会设在今牡丹江市。今鸡西境内为东满省鸡宁县,部分地区由蜜山、穆棱、林口县分辖。

解放战争时期( 1945 年 9 月— 1949 年 9 月)

  今鸡西市为合江省鸡宁县。其余地区隶属关系未变。
  1945 年 9 月 3 日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伪满洲国夜垮台。同年 11 月 21 日 ,中共在佳木斯成立合江省政府。 1946 年 3 月 1 日,鸡宁县临时政府成 立,隶属合江省东安专署。 4 月 15 日,绥宁省政府成立,鸡宁县隶属绥宁省。 5 月 13 日,中共东安地委决定成立鸡宁县政府不,隶属关系未变。 1947 年 5 月 10 日 ,永安县政府成立,辖永安、黑台、连珠山、下亮子、东海区。 7 月底,中共合江省委决定撤销永安县与鸡宁县合并。同时决定将东海、向阳、下亮子区划归鸡宁县,共余 4 个区划归蜜山县。同年 10 月 1 日,牡丹江专署与省撤销,鸡宁县属合江省管辖。 1949 年 5 月 1 日,合江省建制撤销并入松江省,鸡宁县划归松江省管辖。同年 7 月 30 日,鸡宁县改称鸡西县,隶属关系未变。
  1949 年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鸡西县隶属松江省。 1954 年 6 月 19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将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新年的黑龙江省。同年 8 月 1 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哈尔滨市成立。鸡西县为黑龙江省直辖县。
  1956 年 12 月 18 日 ,国务院第 41 次会议批准,撤销鸡西县建立鸡西市(地级),由黑龙江省直接管辖。 1957 年 3 月 5 — 7 月,鸡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鸡西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根据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鸡西县所辖银丰、鸡林、得胜、前进、永和、金城、新城、综合、友好、兴隆、哈达、东海、永安、下亮子乡和平阳镇划归蜜山县管辖;兴农、安平河、哈达砬子乡划给勃利县管辖。将穆棱县梨树区、林口县麻山区西大厦坡乡和奎山乡的太和村划归鸡西市管辖。鸡西市辖 5 个区 10 个乡。即鸡冠区,辖红星乡、城子河乡、梁家街乡;恒山区,辖丰乐乡、胜利乡;滴道区,辖柳毛乡,团山子乡;麻山区,辖大通沟乡、兰岭乡、麻山乡;梨树区。 8 月,鸡西市划归牡丹江专署管辖。 10 月,蜜山农垦局 8510 农场原辖柞木林场划归鸡西市管辖。 1964 年 6 月,从鸡西市、密山县、勃利县划出一部分地区,成立鸡东县。鸡西市将银峰、哈达公社划归鸡东县。 1968 年 12 月 19 日,黑龙江省革委会决定,鸡西市为省直辖市。
  1983 年,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 10 月 18 日,中共鸡西市委、市政府和牡丹江地委、牡丹江行署根据黑政发函[ 1983 ] 38 号文“鸡东县划归鸡西市管辖的通知”,在鸡东县召开接交大会。至此,鸡西市辖 6 个区、 3 个县(市)、 49 个乡(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16 14: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