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2-30 19: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付出与回报之间有秘密能量转换 (2013-09-19 16:48:10)
1 q1 L' y# P- n% v# Y' H) F, A; W科学论证善恶有报,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0 s2 @+ L+ @* z' j; X) i+ }5 g& j
作者 佚名 u7 [" E7 u1 @5 n* P! ?
' h1 R* i) K) H& o 说起因果律,人们都会点头认同,因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所以无论是理论界的、自然界的因果律,人们都认同:如老是倾倒脏物会污染水源,滥砍树木会造成沙土流失……但对于一些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因果循环规律,一些人就将信将疑了。
6 o4 c/ S7 i! b% A * Z% Q: [* N3 H% Y: i
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8 f) _: y9 b! a D8 g
0 O8 i" z$ T- i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3 {2 `7 A0 ~8 K: a
0 @1 c" z1 m, q( ]" u) j# D/ u7 H9 m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9 W" x- o0 `, h8 z. ?/ L
! i, T1 N, R2 z6 I: F* S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9 W' U# L9 t/ x, C( }
/ y7 M ]9 y8 i( [8 y
更多不同的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这是在生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而这些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孔子说过的“仁者寿”、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V' h! a# d. s: D9 ` 5 I: }8 M1 @5 C! h0 X
无神论者往往都会说,这只是心理意识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善恶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人坏人也都是人自己定义的。如果一个人不在这种人为的道德熏陶下长大,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负罪感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e1 s8 Q1 w' h* y+ E; u1 _ }0 f5 o
6 ]% `1 p! z( U/ u9 V8 \$ s 21世纪之初轰动全世界的水结晶形态研究显示,万物有灵,天地有特性存在,善恶在自然中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虚幻概念。当水接触到慈悲、博爱、幸福、鼓励这些良性信息,或者是在美妙的音乐场中时,水结晶会呈现出绚丽、美妙而牢固的形态构造;而当水接触到负面的信息时,水结晶的构造会变异、扭曲,甚至根本涣散无法成形。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70%以上的物质都是水,当人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其身体机能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变化。1 x1 K0 g; ]' c) P% T
( Q0 F# e7 A3 T# I* X3 T8 A
20世纪末蓬勃兴起的“濒死体验”与“催眠回溯前世”研究已经给全世界带来了讯息:生命轮回、另外空间、因缘果报甚至天堂地狱原来都是存在的。人做了坏事,对谁不好,如果这辈子没能“现世现报”,那很可能就延续到下一辈子来偿还,直到业力偿还掉为止,甚至这个人投胎转生后扮演的角色也与前世的业力积累有直接关系。这正象中国人的一句老话说的那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什么都报”。这不是虚幻的说教,历史上、现实中的真实事例比比皆是,与今天的科学实证相互映照。/ |7 V& W4 y) g" n$ G
4 L- v8 s3 K: W, a& a, T J
为什么人做了坏事后要遭到报应?在这物质世界的表象背后,是不是有着人们看不见的造化之手在安排着这一切?古人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宇宙运行的法则是公平的,那是稳定平衡一切物质运转的保证,让善者得好报,让坏人获恶报。但为什么做了坏事的人要承受灾祸、磨难的果报?为什么让好人得好,而不是让坏人得好呢?这是否揭示了一个更大的事实:在物质世界的背后有其固有规律或曰运行特性存在,而“善”恰恰与这特质相契合,故得长久,而“恶”终因有违宇宙特性、根本道法而易于败亡,正象老子所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1 t4 ?( ]; u. p! t* u
O; g& L+ j p) f) K, K6 H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人们才会承认和认识某种事物。所以,致使很多久远时期留下的传统,因为科学探索手段的局限,而一再在人类受到排挤和异议,善恶有报就是其中一例。 7 f9 |4 w6 e4 l* M0 {- q
+ r6 c% q, y( N' M( s! s u1 u
尽管千百年来,善恶有报一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即使很多的书籍,比如《集福消灾之道》,《因话录》等记载了大量翔实的实例,可以证明善恶有报的真实性,但中间的过程如何运作,却难以使人们接受和理解。毕竟,谁也看不见过程的转化关系,只能单纯的看到报应的结果。 + V/ R0 K3 b. L0 Z5 v
|. z2 z. [- s7 K: h( Z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 r( t- O N1 ?: t( I& l9 U! {( U/ J 3 b! ]7 p3 O( J( I) Z. l9 G" f( F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的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这些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全面提升。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的幽默的表情,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7 J' N: }# M0 R1 S! Q5 D2 X
" U( ]2 m# G: S n1 c3 @) ? 在他们综合了四十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数据,他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人们善良的行为,比如赞美、宽恕、勇气、幽默、尊重、同情、忠诚等等,这些行为的付出显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1 Y1 f& }7 w. p) C* J6 o0 ?( x
( u4 G( }+ m( P4 g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
6 B& k2 V# v3 G+ u& E" q* u
: f0 r: K$ I- v2 W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实,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外因的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去体谅,而不是马上进入热战状态,唇枪舌剑一番。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 d* H4 n0 u* c# Q8 t& Z+ `+ n
7 R. b* u B5 |1 ]) W2 W, l2 s 从这些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有神论所倡导的生命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生存的规律。这些科学研究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并不是思想的封闭和愚见,而是那个时代,很大一个群体对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D2 \6 n* w' I; r
; O* ^% }) `4 s* O! x _9 t. z& K' K 对善恶有报的信,也正说明人的思想是开阔的,开明的。心态的开放传达着生命对未知事物保持的谦卑。因为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不会随意的用极端的思想,去封闭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摆脱恶念的禁锢,开明的思想产生的效应,自然的能够感应天地之间的和谐。
$ N- p7 h2 |$ Q"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