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得了头风病,请名医华佗为他治疗。华佗对曹操说,你这个头风病的病根叫“风涎”,长在脑子里,只有先服用了“麻沸散”,然后用利斧劈开脑袋,才能取出“风涎”,彻底治好你的头风病。曹操一向疑心很重,一听华佗这个治疗方案,勃然大怒。他认为华佗是想为被杀的关羽报仇,才设计了这样一种治病方案,借开刀之机,杀死自己。盛怒之下的曹操立即把华佗投入狱中,最终杀了华佗。这段记载,借助于《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和讲三国的评书、电影、电视,流传非常广泛。华佗被杀的真相真像《三国演义》记载的那样吗?如果《三国演义》讲的不是史实,那么,华佗被曹操所杀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M+ y$ q. C. a: g2 i( l
; m: @; r/ T9 y$ F神医之死, J- N0 u, C, p* D% \
1 h0 I3 C/ G1 x( I0 i5 D
) M: C4 [: J) |3 v( _- f3 _华佗被杀的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契机是曹操召华佗为自己治病,如果曹操不召华佗为自己看病,曹操和华佗,一个乱世枭雄,一个走方郎中,你当你的丞相,我治百姓的病,互不搭界,华佗不可能被曹操所杀。所以,解读华佗被曹操所杀的原因首先要解决的是曹操为什么要召华佗为自己看病?, H3 v% T2 B. X
0 `1 U) V& S9 d, l# t9 W5 I
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吗?华佗是名医嘛!3 k$ q. ^6 l1 w( q# F- U
2 l' `$ ]% G7 R- b5 r2 J《三国志·华佗传》和《后汉书·华佗传》确实是在记录了华佗大量神奇的诊病事实后,才写“太祖闻而召华佗”。
; O) R: Z, v" F- V) i' q6 Y! z; B * Q) q1 } y3 z& _
但是,《三国志》和《后汉书》在“太祖闻而召华佗”之前记录的最后一件事都是广陵太守陈登之死。陈登是在华佗预期他三年之后必然发病的情况下死亡的(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接下来才是“太祖闻而召华佗”。所以,读了《三国志》和《后汉书》两篇传记之后可以明白,曹操召华佗有三种可能:9 s4 Q, @, B ]- R n0 _
% c# E+ [% |7 Q3 J5 o一是曹操听说了华佗大量神奇的医术之后召见华佗的;
) v/ H* m! s6 H: j& H
- `- O2 H5 I& ?- j: W3 m二是曹操听说华佗对陈登死亡的预言兑现之后召见华佗的;& p1 h: C' I( I6 ~
! r& X4 R7 @! U! z& f; j x
三是曹操听说了上述两个方面的消息之后召见华佗的;
" E/ Z$ @' s- a/ Q/ E7 v + b6 e# ]! ~. L; E7 [: [$ z
第一种情况完全可能存在。曹操和华佗是老乡,华佗神奇的医术不被曹操听说才是反常。7 Q+ z3 X, a M: A! s
( S9 {- Y7 z, f5 y- L( q7 r' ~第二种情况取决于曹操和陈登的关系。
3 y! p) G" w1 C* u/ m" E
& N, x3 F, n% V5 Z陈登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人。陈氏父子为曹操办过两件事,深得曹操的信任。一是陈登之父陈珪曾经阻止吕布和袁术的联姻,吕布为此亲自把已经送出去的女儿追回来。吕布、袁术不联姻,不联手,大大减少了曹操统一北方的阻力。二是陈登奉吕布之命前去拜见曹操时,秘密告诉曹操:吕布这个人有勇无谋,有奶就是娘,反复无常,应当及早除去(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因为曹操也认为吕布是一个必须除去的军阀,所以,曹操立即封陈登的父亲陈珪做了中二千石的高官,封陈登任广陵太守。临别之时,曹操还亲自拉着陈登的手说:“东方之事,便以相付。”什么东边的事全托付你了,无非是让陈登为曹操消灭吕布做内应。
2 Y9 x$ ?9 \: o: M # |3 i/ k* S! N+ u! D! E
陈登没有辜负曹操的重托。吕布看见陈登从曹操那作回来之后,陈珪、陈登个个位居高官,非常恼火,要和陈登翻脸。陈登竟然一番话说动了吕布。陈登说:我见到曹操之后,说吕布是一只猛虎,只有让他吃饱了才会为你所用;曹操说,你说得不对。吕布是一只雄鹰,只有让他饿着点,他才会为我服务,如果让他吃饱了,他就会飞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1 B5 t2 T- l) N
4 j+ A" }# X$ C. E
吕布一听陈登曹操称自己是雄鹰,高兴得屁颠,尽释前疑。4 s, `" g: K0 C) i+ n
9 I# Z! l$ Q; O2 T. f8 F# L
所以,在曹操的心中,陈登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功臣,但是,陈登得病,华佗为他诊治时明确告诉他:这种病三年后一定复发。如果当时有好医生,可以治好。三年后,陈登的病果然发作,当时华佗不在,陈登因此病死(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Z# [ D$ ^" Z- F, i- d& _; @
7 D4 G1 @* X N L* p$ x2 @
陈登之死立即传遍天下。曹操这么器重陈登,所以,陈登如期而死对曹操震动极大。
: V. J5 g/ ]* f$ K1 P' I 6 N- Z& `7 Z7 ~5 A6 D* t
曹操在陈登死后召见华佗的原因当以第二种可能性为主。因为《华佗传》记载华佗治病的神奇性,都是为一般百姓、下级官员治病时发生的事。这些人和事对曹操来说可以说无关痛痒。陈登不一样,他是曹操信任而器重的人,陈登之死有两点震惊了曹操:一是陈登如期发病,二是陈登因华佗不在而死亡。前一点是诊断,后一点是治疗。陈登之死证明了华佗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都是极具权威性。
% k0 a5 L5 B4 @$ U$ s4 g% m, } ! {: y/ S7 Z ?1 e% ?6 T3 u
这么一位神医,曹操当然需要。- Z) `6 ^3 ]3 C9 k: ?# P
" h& ]3 f* H' _0 r
至于第三种可能性,最为现实。有了种种传闻,加上广陵太守陈登之死,华佗神医的地位在曹操的心中已经确立起来了。0 r- F* m7 R& p; ]% S9 J$ U
/ a/ h4 [' s/ z) F所以,曹操才动了召华佗为自己治病的心思。
7 L$ I7 s x# _, \% P9 h
9 H4 c& @3 f( I8 P* U0 a: N/ N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曹操需要。所谓曹操需要,就是曹操得有病。一个无病的曹操要华佗这种名医干嘛!曹操恰好有头风病。头风病是一种持续性的头痛病。此病一发,曹操就心慌目眩,非常难受。曹操如果生在今天,做个脑部核磁共振,马上就知道自己的脑袋里出了什么问题。: c# J) { l# R* x8 ]; h# q8 b
9 J1 x1 Q2 z% _, H+ Y
曹操召华佗为自己治病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都具备了。
2 c% r' ^+ C# @! i" c: b2 K
: @1 f' B) Q, `3 p" i擅长治疗疑难杂病的华佗,一见曹操头疼病发了,立即给曹操针灸,针拔疼止,特别有效。
) _$ U+ r1 K I; Z, f5 v
5 T8 q- p- D7 G+ }' h4 D但是,此时华佗和曹操的关系是“常在左右”,一旦曹操犯了头风病,华佗就为他治疗。# t- v& B% x! p2 H# p
6 c! m( ^4 `0 O: X
“常在左右”并不是天天侍从,所以,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尚不太强。
P& D( ~+ w# X+ g8 q& t- O5 y* @* x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太祖亲理),特别繁忙,而病情又日渐严重(得病笃重);于是,曹操就让华佗做了他的专用侍医(使佗专视)。% Z- j$ u/ B* X, y* x, O
+ A( h7 X' g! C g“专视”和“常在左右”大不一样。“常在左右”是一般性的需求,“专视”就是专用保健医生。9 X$ D+ z" j; _+ S8 r( s( i
L) r9 I7 M" v9 S/ }1 J9 t
7 c, @, I1 F- C$ W. y* p( ]. o“太祖亲理”是什么时间呢?+ f" g6 f7 L5 v0 U8 l' i
2 H- l. K4 ?* g7 _& ]曹操是建安元年(196)八月迎汉献帝到许昌,“奉天子以令天下”,此时曹操已经权倾朝野了。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建安七年袁绍病死,建安九年曹操击败袁尚,定都邺城;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击杀袁谭。袁氏集团土崩瓦解。+ N' Z! R' e) N6 R
应当说袁绍集团的灭亡是曹操“亲理”朝中大政的开始。朝政的繁忙导致曹操头风病频繁发作。正是此时,曹操才决定让华佗为自己“专视”。“专视”就是专用侍医,至此,华佗从此失去了作为一个游方郎中的身份,行动的自由受到了限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2 c9 V. j* R! T3 P: X* K' A
; x+ l- A. N7 _0 C" [/ @. H8 ?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呆了一阵却请假回家了。
- y7 z5 G Q$ b8 h0 S+ d0 D 3 e5 F7 V( t) B; P5 C/ P
以什么借口请假呢?
9 S$ S1 d7 l3 n& t7 e( l
% j7 Q, d% [& K9 _/ y两种记载:一是回家取药方(《后汉书》),二是收到家信(《三国志》)。不管哪种借口,反正曹操准了假。2 K5 h0 S6 f! H# o$ F
. j3 o( A! K: u9 q9 s曹操为什么准假呢?6 Z5 Y5 D3 ?) x9 A% t- T& h d
6 [% i3 ]- p/ j( {; ^) p9 T" x
一是回家取药方不能不准,不准怎么治病?6 l( A2 q6 n- w% ]7 c
' b ~ u0 k! o
二是收买人心,接到家书不准假岂不大失神医之心?3 i. l( @" H- C# I7 q% j
/ j7 ?* H" C8 d$ i借口是一回事,真正的理由呢?$ q8 Z, M; \$ g
# Y( | U) V6 l( a9 r
《后汉书·华佗传》说了四条理由:一是华佗性格古怪(为人性恶),二是在曹操那儿待不得意(难得意),三是耻于为医(耻以医见业),四是想家(去家思归)。《三国志》本传只讲了一条理由:想家(久远思家归)。
8 m' i4 m ]/ o % ~6 }# P: u- k5 h# K, f
华佗到家之后却以妻子病未好为由,屡屡续假不上班。曹操多次写信,又派地方官催促,华佗就是不动身。" R1 ]2 T: o9 T& b7 Q9 Y6 f" _8 f; h
% F+ C' m/ N4 X. z# \# c" ]为什么曹操催得这么急华佗还不动身呢?
4 b; M( z& f& l. x& [ w! N 2 A9 c( m. H1 x% `+ s
《三国志》说是“佗恃能厌食事”。《后汉书》说是“恃能厌事”。两本史书说得一样:华佗仗自己医术出众不愿为曹操一个人当侍医。
0 V: D+ h' K# V8 [3 C: K4 g
. u# [4 a5 }: x! E曹操知道华佗死活不动身,勃然大怒,专门派人前去检查,发现华佗的妻子是装病。于是逮捕了华佗,投入许都(今河南许昌)狱中。经过审讯,华佗承认自己确实犯了“欺骗罪”。5 r/ o5 p$ `) R
; c7 t$ @6 ~' `4 D曹操手下的大谋士荀彧(xù,玉)对曹操说:华佗的医术实在是太高明了,他的存在关系着许多人的生命,还是赦免了他好。但是,曹操听不进去,他回答荀彧说:不用担心,天下难道没有像他这样的医生了吗?
3 k2 A2 w5 t9 f2 W7 } # ^7 p$ O# X" _1 m2 Q9 ?
结果,巨星殒落,神医枉死。
% O5 k9 E4 y R9 n
- W' S ]3 r/ [: l0 D死因之谜
m$ @: r. X2 S; E% a
E1 _: I: c2 X5 t2 [ + a2 H: I4 w& `; T" G% F& A
曹操一向非常爱才、惜才、重才,华佗又是一位难得的神医;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呢?
7 E) q& z. Q9 C5 c$ O& g% H% p
0 J+ l0 F* T8 [7 A, D从曹操这方面说,曹操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而且对华佗妻子有病也表现得
# u g+ Y( }: q- `3 p) d. [通情达理:如果华佗的妻子确实有病,曹操还许愿赠给华佗小豆四十斛(hù,户;宋代之前十斗为一斛),容许他续假。曹操的这种做法明显是一种笼络华佗之心的手段,但是,让曹操使出这种手段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它至少说明曹操急需华佗。
7 c: `4 J" |7 { L- h+ P( U但是,华佗既不领情,又不把曹操的命令当回事,以妻子有病欺骗曹操,不去曹营,曹操勃然大怒。对于执掌生杀大权的曹操来说,华佗只是一个方技之士(鼠辈)。
2 X8 X/ S& H4 B- z% n* J9 Y/ E
; t! C' m( [0 P1 N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心目中,“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作为一个读书人,为官治国受人重视,当个走方郎中,不被人重视。
+ p# ^" M5 u6 e1 x% c
, C4 x( i2 ?7 c* f' M2 V曹操既然“亲理国政”,因此,他握有生杀大权,可以动用国家法典堂而皇之地杀人;惹他恼火的又是一位走方郎中,地位低下,杀了也没事;因此,曹操才因大怒而感情用事,这是曹操杀华佗的两大原因。: q+ L* I/ c6 I* L. p9 X; m
. g- ~# x, Q3 t$ G: m7 Y第一,可以杀;第二,杀了没事。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导致华佗被杀的是曹操从来没有把华佗当成“人”来看待。当时所有的制度维护的都是曹操的权威,丝毫不会保护华佗的生存权!- y0 r) M5 x4 R5 m3 f% s
/ z8 ^% v' q$ P* J9 S) F从华佗这方面说,他为曹操杀挥舞屠刀提供了借口。# S1 m" c) f2 `: R) ?# C' ]2 x
. G* J# P# M! r, v& G: ^9 D7 u其一,不愿当侍医。华佗愿意当个走方郎中,为天下百姓治病。不愿意只为一人服务。所以,在曹操下手当个侍医不是华佗的本愿。所以,这个侍医华佗并不想干。这是华佗以妻子有病为由不去许都的理由之一。但是,华佗既然是一个“人”,他有权利选择去与不去!! C, {/ R* m( ~4 ~
% H3 L+ a3 T8 N, O9 s* Z
其二,思乡之心切。《后汉书》《三国志》的《华佗传》都提到华佗为曹操治病时间长,离家远,思家心切。所以,因思乡而不愿为曹操服务。选择为谁服务是华佗的权利,这又有何错?
! x; R+ G, Q5 v m1 H; ~, F
7 T. s- B7 u; Y: z+ `# R5 `7 c其三,不了解曹操。华佗对曹操这样的乱世奸雄太缺乏了解,对专制制度赋予曹操的生杀予夺大权太缺乏了解。华佗推托不去的理由是妻子有病,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人识破的理由。一旦被曹操识破怎么办?华佗似乎没有深想,没有应对预案。像华佗这样的一代名医,在曹操看来都不过是一个“鼠辈”。不仅是曹操,当时所有当官的人都没有把官员以外的人看作是人,更谈不上是人才。我们说曹操爱才,但是,他们从不爱有才的人。所有专制统治者都把“人”与“才”区别开来,只爱“才”而不爱“人”。这是专制制度下共同的人才观。6 Y5 n5 Y8 S: D& P' K( ]
2 U- h5 P j5 V- L& U3 s6 u真正把华佗当成名医、当成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的是普通百姓,是百姓中的病人,是后人。因此,华佗想靠妻子有病不做曹操侍医的想法过于简单幼稚了。
, l) H g& R* P, ?3 _ L但是,曹操有杀华佗的法理,华佗有思虑不周幼稚,但是,被枉杀的名医岂能为自己的被杀负责?1 Q) n3 N8 ?6 [& s
# `* s, f; M/ N1 W% t0 c# K" p
《三国志》《后汉书》的《华佗传》都没有提到华佗要开颅为曹操治疗头风病一事。《三国演义》对华佗之死的记述,纯属虚构。但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也不是全不靠谱,它也有它的基础:一是华佗能用“麻沸散”做腹腔手术,二是华佗被曹操所杀。《三国演义》将它引伸为替曹操开颅,也顺理成章。但是,华佗开颅治疗曹操头风病是小说作家的虚构。' ~8 a/ V, Z j8 f- G3 k
+ {$ }' M' V4 M! P) I( E《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华佗又是华人世界里的名医。所以,华佗要用利斧劈开曹操脑袋为他切除风涎的故事才会流传极广,但它完全不是华佗之死的历史真相。7 l2 _2 l* \- P
(明)胡俨:《华佗墓》
/ O+ h% ]7 F: U. o7 d2 L& f% J- G( _徒把金针事老瞞,千年荒塚朔风寒。
7 Q$ L5 m9 Z+ `& e+ ]/ a从来枉却陈琳檄,到底西陵泪不干。1 n7 f1 F7 g R+ N/ n7 `2 B5 q2 D
" X3 d6 M1 e( i- o& U
关于华佗之死,近年来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华佗仰仗自己医术高明而要挟曹操,向曹操要官,结果被曹操所杀。/ l$ H& y% I4 Q8 ]7 ]% U
& u6 A8 R8 ]- i8 S8 L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呢?
9 m5 a Z; P' Q
3 r( {& S% k' c5 n2 s& t W一是心理失衡;华佗本来是个读书人,最终却当了个医生,心里很不平衡;特别是他的医术名气越来越大之后,更多地接触到许多达官贵人,看到这些读书人一个个做了官,自己的内心更不平衡。所以,《后汉书·华佗传》称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华佗因为不能做官性格变得越来越怪,难以与人相处。3 p) Z8 s* h" r
5 D/ d0 o/ ?' u# i, z二是养病自重;曹操在杀了华佗之后公开对人说:华佗可以治好自己的头风病,却有意不治好,借此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彻底治好这头风病(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善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断此根原耳)。
! B7 Z+ m9 D, o$ V
, Q! [) e7 n; I% L, v% H$ b三是夸大病情;曹操不过是个“头风”病,但是,华佗却说这个病不能治好,长期坚持治疗也只能多活几年。
( { n" P" L ]
. r5 }3 x- ?3 U# V, k' e! Q( C我认为:这三条理由都不能成立。因为它貌似有理,实则无理。
) T$ `9 t. @8 J1 J2 u 9 Z I- F( w. A: F7 b. h: ^+ q+ @
先说第一条“心理失衡”。/ Q& Z. A0 X5 x
' I4 _! R; k# h* a, x# ~
华佗是官迷吗?沛相陈珪推举他做孝廉,他辞而不就。太尉黄琬征召华佗,华佗又推辞不干。孝廉和征辟(bì,必)是东汉为官入仕的两条大道,但是,华佗都不愿走。因为华佗生逢乱世,不愿为官。一个不愿为官的人怎么可能要挟曹操给自己官呢?& W8 ?. e5 b) T& T C$ r
+ p$ J z/ N6 `+ J3 \" ?0 h+ s华佗心理不平衡可能是真的,但是,说华佗因为心理不平衡而要挟曹操而要官就只能是猜测了。华佗的确是个读书人,的确想为官而耻为医,但是,耻于为医并不等于他就会要挟曹操给官。二者之间只有或然关系而没有必然关系。: A3 w1 z' c, K; U$ t& J
& Q5 Q$ {& o4 K. o如果依照这种新说,华佗想做官,就应当俯就曹操而不是顶撞曹操。
( c' H# c& C" h3 t2 P7 U
% u. a5 J8 S' U像华佗这样鲠直的人厌恶曹操的为人,但是,华佗仍然应曹操之召而为其治病,而且“常在左右”。华佗既没有向曹操求官,也没有对曹操拖延不治。后来以妻子有病为理由不赴曹操之召,是既不愿受曹操恩遇,又不愿囚徒般地禁锢在曹丞相的笼子里。“养病”、“断根”之说纯属强词。如果曹操以“养病”加罪于他,华佗为什么不以“断根”而取悦于曹操?可见,华佗应召见曹操,纯为治病而非谋官。离曹而去是其不能治愈此病而非不愿治病。 Y5 j" `4 a2 |* A0 O
+ }! q7 t7 ?- U3 ]$ m' Z6 c所以,讨论华佗之死有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华佗是乐于为医还是耻于为医?' @# w( u' `8 e) A8 w( {
. b0 Y* w) M$ v; U1 M华佗不愿乱世为官,是一以贯之;前有不应举荐,后有不附曹操。原因是华佗的正统思想很浓,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华佗的正统思想不合;华佗作为良医,他有济世之愿。即使是身入狱中,还愿意将医书传世,希望自己的医术能够活人。他传五禽戏以健身,授针灸以治病。可见,华佗乐于为医而不是耻于为医。
% j% w6 E/ y: t4 _
$ K+ k: N) x( [9 C# ?为什么乐于为医的华佗还有“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的思想呢?这和华佗乐于为医岂不自相矛盾吗?1 D. b- m, t3 ^) ^5 D
( x$ j, r. B/ v* |! l华佗作为一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本意当然是想为官的,但是,华佗所处的东汉末期,政治极其混乱,华佗又没有什么靠山、背景,所以,读书做官对华佗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 i' m' T. e9 J+ W* \0 Z5 ^' T ?
+ d+ Q3 ^$ c3 |! H3 j( X既然不能做官,人总还要生存吧,那就行医呗。反正靠行医而谋生对医术高超的华佗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华佗踏上了走方郎中的道路;而且,在这个路上走得越久,医术越高,受到的感触越深:民间百姓在乱世之中多么需要象华佗这样的名医!正是这种社会需求和华佗的高超医术相结合,造就了乐于行医的神医华佗。8 a; x; v# [! u1 M/ g2 z1 a
& w( @5 u0 n* o% v9 b1 T0 v华佗虽然对自己以医为业感到不平,但是,在长期的行医岁月中,华佗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 [( Q* w3 [: h5 p+ I
: z2 a0 a' a" ^& c华佗在路上行走,看见一个病人咽喉梗塞,很想吃东西但又吃不进去东西。家里人用车拉着他想去求医。华佗听见他痛苦的声音,停下车亲自去看。看完之后,华佗对病人家属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个卖饼店,里面有蒜泥和醋。去那儿买这两样东西三升,喝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家属赶照办,喝下醋和蒜泥的病人立刻吐起来,吐出了一条虫,病马上好了。此时,华佗已经走了,病人就把这条虫挂在车边,亲自到华佗家中来道谢。华佗还没有回来,他的孩子正在门口玩,看见来人,马上自言自语地说,可能遇到我爸爸了,车边那条蛔虫就是证明。这位病人进了华佗的家,看见华佗家北墙上挂着这种蛔虫有几十条。& C' R+ P3 f, Z! b
6 s. ?! J" P$ C8 f4 L$ W
这个例子很典型。病人一呻吟,华佗闻声而来,主动为病人诊病,说了治疗方法就走人。病人赶到家中来道谢,华佗的孩子看见病人车边挂的蛔虫就知道是自己父亲治好的;病人看到华佗家中挂的同样的虫子,才知道华佗是治疗这种蛔虫病的行家。/ J: e! t5 h* t* @2 r1 V' s
" ^, n: T4 Z% }
再说第二条“养病自重”。8 R: n! _- u$ [, W
/ C6 a7 W; J+ h$ h7 t这是曹操杀了华佗之后所说的话,所以,不排除曹操这话有为自己开脱的因素,而且,这种因素很重。华佗是一代名医,杀华佗之前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曾极力劝阻曹操不要杀华佗,所以,杀了华佗之后,曹操会因此招致舆论的批评,曹操的“养吾病以自重”的说法不可信。事实上,头风病也的确难于治愈。
4 F8 y; N: J; X9 Q
" z; I2 A E- z& ?但是,也要看到另一面,作为病人的曹操求治心切,作为医生的华佗治疗无门。二者之间相互理解非常困难。华佗认为头风病难于治愈,曹操认为他是“养病自重”。8 W# u/ H- W1 Q0 K9 b
) D- s" a' s6 A, X; O V0 }
最后说第三条“夸大病情”。
- {$ G/ J! t6 z) C% Z) W v
/ Y0 E b5 [( p4 Y5 X所谓夸大病情,依我看来,这叫坦诚相待;
" I2 g* P* d7 q) a1 h / z" C' T) Z1 W( O& g! r! {' q, e
头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此病虽然是头疼,但是,很难治好,时时发作,一疼起来就很厉害。而且,头风病一般都有并发症。曹操的并发症状是心慌、眩晕。我认为,华佗对曹操说此病不好治是实事求是,直言病情。这是坦诚,不是要挟。& i! P+ e+ V- P$ H) ]" v
所以,华佗真正的死因只有一个,就是冒犯并触怒了曹操。而曹操又没有把华佗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更没有尊重华佗的人生选择。) o5 R% _. T" T4 ~! M$ H
0 E5 k9 o! K P# e% {. u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华佗论》讲过一句名言:“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像曹操这样是掌握生杀大权的“执柄者”的意气用事的确非常可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