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22|回复: 2

图集:在危险时刻能自我克隆的海洋生物“沙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6 2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沙钱正面、背面、侧面图 网易探索16日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海洋生物沙钱(Sand dollar)的幼虫会采用自我克隆的方法逃避危险,科学家们指出,这是首次发现动物会在遭受袭击时进行无性繁殖的现象,它将为无性繁殖和动物自卫方式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沙钱是一种海上无脊椎动物,属海胆纲,直径约2至4英寸长,其正式学名是楯形目,它生活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沙滩表面或埋在沙内,甚至分布至水深3000米的海床。由于其栖息处多呈圆盘状,彷如一个银币,因而得名“沙钱”。沙钱与海星、海百合、海黄瓜以及海胆有亲戚关系,其天敌是鱼类。沙钱幼虫对鱼类的唾液非常敏感,当它感觉到周围环境出现了鱼类唾液时就会立刻进行自我保护。
华盛顿大学的道恩·沃恩(Dawn Vaughn)与理查德·斯特拉斯曼(Richard Strathmann)对沙钱幼虫进行了遭遇危险的试验。他们首先将4天大的沙钱幼虫放置于观察器皿中,接着将鱼类唾液加入器皿,当幼虫感到环境有变后立刻进行了自我克隆。克隆的形式有两种:直接将自己分成两部分,以及生出脱离母体的小芽。第二种克隆方法产生的小芽在脱离母体后会发育成一个新的幼虫。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如果没有鱼的粘液,沙钱幼虫就不会进行无性繁殖。
沃恩表示,“这种生物生下来就没有得到‘母亲’的照料。由于‘母亲’生活在海底不能保护自己的幼虫,因此幼虫只能通过观察各种细微的迹象来防备鱼类等天敌”,当然,自我克隆也有不利的方面,科学家发现,自我克隆产生的幼虫大小是未经克隆的幼虫大小的三分之一,这些克隆出来的幼虫由于身体较小,自我保护也将会变得更加困难。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科学家们指出,在温度适宜,食物充足的有利条件下,海星和海胆等海洋棘皮类动物进行无性繁殖是很正常的。美国亚拉巴马州立大学生态学家詹姆士·麦克克林托克(James McClintock)说:“像沙钱幼虫这样在危急情况下进行无性繁殖的现象,我们还是第一次发现。此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这种动物的防卫方法是是自我克隆,进行无性繁殖。”(小尔)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发表于 2008-3-16 22: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过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6 23: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16 0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