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 2 2 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今属河南)。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年号建炎,是为宋高宗。南宋新立,当务之急是选贤任能,革新军政,制定积极进取的战略计划。然而,宋高宗昏聩无能,任用佞人,排斥贤相李纲,改积极抗战方针为消极防御。结果导致李纲建国十策难以完全落实,宗泽经营的开封基地前功尽弃,中原抗金义军的活动遭受打击。随后,宋廷采用弃淮守江的战略,放弃两淮,南逃临安。结果造成临安卫军政变,金军亦乘机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险些亡国。金军穷追宋高宗不获,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韩世忠部拦截在黄天荡,北撤金军险遭灭顶之灾。此后,金军不敢轻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  
* y+ A$ _/ @- t& o+ C* ~8 R; n3 b: a3 G9 Y$ v0 I  m& g0 N6 M: }' T 
  % ^$ [. B: X3 w; x$ | 
 
8 O! @. u8 N' U5 i- H  南宋在江南的统治稳固之后,实施了几项战略举措是较为成功的。一是加强川陕防御,阻挡金军入川之举;二是建立以长江中游地区为重点连结淮东的江淮防御体系,以阻止金军进攻;三是实施以荆襄为基地,联络河朔,乘隙而进,直捣中原的战略方针。同时,南宋还重视发展军事技术,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建设,从而使国防力量有所增强,从屡战屡败到胜多败少,战略形势逐渐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曾一度出现北进的较好形势。但南宋以妥协求和,偏安自保为基本方针,贯彻以文制武的军事指挥原则,极大地抑制了领兵将帅才能的发挥,妨碍了军事的发展。尤其在绍兴十一年(公元 2 2 2 4年)采取的解除三大将兵权、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缩编军队等错误措施,无疑是自毁长城。结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 o6 m3 L( X# C; b) i 
1 ]4 r) k' H8 Z 
   
! f0 t; I$ U5 {7 o7 v& a! |7 V: u" C' M8 f# M/ a- g* r+ M' z" ` 
  蒙古兴起之后,蒙古、西夏、金三国在北方激战,此时是南宋向外发展的最佳时机。但是,南宋统治者在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对北方三国杀作壁上观,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待西夏灭亡,金北方尽失,战略转移,南攻宋地,南宋才被迫应战。南宋虽能阻止金军南下,但兵力受损,蒙古势力也进入黄河以北,南宋再无力北攻。金垂亡之际,南宋尚不知唇亡齿寒,大祸将至,竟作出联蒙灭金的决策,结果寸土未得,实力暴露,最终走向灭亡。  
  a  y3 u! s6 d  F$ K 
1 G. _. h5 u! c3 L, ?9 _  , i3 K2 |/ w- o7 {0 a- C 
6 n- d# A7 V$ K! F' q 
  南宋共历九帝,前后一百五十三年。其疆域北以淮水,经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东)二州至秦岭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线与金为界,东南、西南同北宋。 5 Z( _8 s- X! k, K; v 
" }9 G9 y7 g% `$ U4 ? 
    Y* ~: r0 A9 H) W! ? 
* F$ t3 S. S7 G, U- s; T 
  南宋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袭北宋,但行政机构较北宋精简集中,适应于新形势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首先对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三省六部进行了调整,合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为一,以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改门下、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废尚书左、右丞。六部中的各部,只设长官或副长官,主持部务;所属司级机构,除户部以事务繁多未减少外,其他五部通过兼领、合并而大量省并。地方府、州、军、监级和县级机构,基本沿袭北宋制度。南宋中央统御体制前后有所变化。建炎初,以御营司掌兵权,由宰相和执政兼任御营使和御营副使,御营司实际成为统领全军的最高军事机构。建炎末,恢复北宋枢密院管军旧制,枢密院又成为最高军事机构。南宋还曾在临安设置诸路军事都督和三衙等重要军事机构。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先后设置招讨司、宣抚使司、镇抚使司、制置使司等军事统御机构,对维护地方治安和抗击金军起到一定的作用。   * Q$ K$ D: r, a& m; D, i% Z$ e 
  t' u" {4 k( f5 d8 o, ] 
  南宋政权趋于稳定后,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尽管南宋国土比北宋减少五分之二,但农业生产发达地区都在南宋境内。因此,南宋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并不亚于北宋。由于军事的需要,南宋重视军器制造、采矿冶炼、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南宋手工业生产的技术、规模方面都超过北宋。 ) p5 @2 o* K" `6 W/ W 
5 _! H4 r3 a/ ~( \ 
  0 V8 e; I0 v# ~$ [5 f 
, x3 l' t! e$ X7 y) M: b9 O9 x# F7 I 
  在文化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理学逐步取得了官学地位。  
' s3 m" x& n2 q# B9 m* }* ~( c! u5 T6 g 
   
4 j: n6 D7 ^$ U5 S- C' o0 o, ~1 w9 z8 x 
  南宋德二年(公元 2 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宋廷投降。部分大臣南下福建、广东重建小朝廷,祥兴二年(公元 2 279年),新朝在山败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