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23 18: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 y2 H" V" s4 {6 ]
0 Z; N3 f- k/ X4 F9 o2 w9 I/ i$ |
美国陆军上将马修·李奇微于1950年12月接替因在第二次战役撤退中遭遇车祸身亡的沃克中将,出任美军在朝鲜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1917年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在二战中担任美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参加过西西里、意大利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空降作战,战功卓著而升任第十八空降军军长,指挥美军在欧洲的所有空降部队,并被内定为对日本本土实施空降战役的指挥。战后,历任地中海战区司令、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美国代表、加勒比海战区司令和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以诚实、机敏、富有攻击性而著称。1951年4月,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的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因为桀骜不驯,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而被杜鲁门总统免去所有职务。李奇微随即接任了麦克阿瑟的职务。 这位伞兵出身的上将“注册商标”就是乘坐敞蓬吉普视察前线,野战服的胸前挂钩上总悬着两枚甜瓜手榴弹,衣领上四颗耀眼将星的旁边总缀着伞兵徽章,他解释说乘坐敞蓬吉普一是为了让士兵们能一眼看到他,知道他们的最高长官与他们在一起,从而鼓舞士气;二来有蓬汽车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谁都知道帆布或铁皮车蓬是根本挡不住枪弹,那还不如坐敞蓬车让人保持警惕和清醒。而随身携带手榴弹只是为了在多埋伏多战场陷阱的朝鲜,遇到危急时用以自卫。 0 J n' L5 f, v {( m1 c+ r6 R
1 z1 {$ j& T( A# e9 R" e0 E
图:美国陆军上将马修·李奇微
' Y. Y6 {0 j! u7 v* C& _7 T1 ~; |# G! [4 p* x1 J0 _2 R2 n
李奇微第八集团军总司令一职则由詹姆斯·范佛里特中将接任,范佛里特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比李奇微还早了两届,他所在的这届学员壮年之时正逢二战,全班164人有59人成为将军,其中包括艾森豪威尔和布雷德利两位五星上将,被誉为“将军班”,而在军校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范佛里特却是仕途坎坷,这是因为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的美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把他当作了另一个以酗酒成性而闻名的范佛里特,据说这是马歇尔在人事任免上的唯一差错。直到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陆时,他还只是第二十九步兵师的团长,因为师长在战斗中指挥无方,他才被指定代理师长职务,这才显露出他出色的军事才华,历任师长、军长。二战刚结束就被派往希腊,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肃清了人数多达十万的共产党武装,从而声名鹊起。他被认为是山地战专家,而且就像是专为战争而生的军人,极富军事才干,只是稍微欠缺一点政治头脑。在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上任伊始,就以坚决有利的反击,给刚结束第五次战役的志愿军来了个下马威。他还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在他的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1951年8月夏季攻势中,对983高地的攻击时,九天中仅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6万发,平均每门炮每天350发,也就使得以后如此高的弹药消耗量被称为“范佛里特弹药量”。但在对7731高地和851高地的进攻中,损失惨重而毫无收获,使这两个高地被形象地称为“血岭”和“伤心岭”。
( T5 b- c/ u, o4 q8 k. Z
w' L/ _* |/ F 1951年8月末,范佛里特提出了代号为“猛禽之爪”的作战计划,企图在元山实施登陆,攻击中朝军队的侧后,协同正面战线的部队取得突破。李奇微认为该计划规模之大,凭美军在朝鲜的现有兵力根本无法实施,而且发动这样作战将使刚开始的停战谈判彻底破裂,有引起战争升级的危险,当即予以否决。
' S& B8 [5 [, M7 B1 s4 k. `0 U
2 D8 P0 f! | l* C( r) t5 y 1951年9月,范佛里特又向李奇微提交代号“说服”的作战方案,计划以两个师在库底登陆,正面部队同时发起攻击,将战线推至平康——淮阳——库底一线。同时上报的还有第一军军长奥丹尼尔少将拟订的代号“指令”方案,作为后备方案。李奇微认为实施“说服”作战,极有可能会引发对平康——铁原——金化三角地区的争夺,战争的发展将会失去控制。而“指令”方案只攻击正面战线上的一些前沿阵地,既不会引发大规模战斗,又较容易达到目的。所以就批准了“指令”计划,范佛里特根据这一计划,于10月底发动了秋季有限目标的局部攻势,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p5 x( T4 {3 d% r! R0 v7 [+ ^
. M/ [8 W3 _ f: @$ `- m. ]
1951年12月,范佛里特的长子小范佛里特空军中校,在驾机轰炸物开里地区时被击落,生死不明。从此后,范佛里特报仇心切,攻击欲望惊人之强。1952年3月,又向李奇微提出了以平康地区为目标的“还乡”作战计划,李奇微考虑到停战谈判刚有进展,此时发动攻势有点不合时宜,拒绝了这一计划。
6 q4 K; Y2 K0 w) O, Q* D) q- ^$ Y5 {4 C! k
1952年4月,范佛里特制定了进攻西方山的“筷子6号”和攻击南江河地区的“筷子16号”作战方案,一起呈交李奇微。李奇微基本同意了“筷子6号”,但同时提出了两个附加条件,一是只动用韩国军队,而不使用美军;二是在进攻发起前必须要经过批准。但就在即将发动攻击前夕,5月7日巨济岛战俘营的中朝战俘扣押了战俘营最高指挥杜德少将,以抗议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在这种情形下,李奇微只得将“筷子6号”计划无限期延迟。
6 f2 Z# X' U0 j8 w$ i
l/ l6 E/ |6 i6 \5 F4 y8 a1 W) s, R 这是一张美联社的照片,写的说明是:“受伤的共军战俘,由同伴扶着,被赶出巨济岛76号战俘营,1952年6月10日那里发生了战俘和美军的流血冲突,造成31人死亡、85人受伤。”
1 l; V) j4 w, M& k, ~6 m1 {
- j; ^& q8 H. W* F6 l 1952年6月,艾森豪威尔为参加总统竞选辞去欧洲盟军总司令,这一遗缺就由李奇微接任。而李奇微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兼远东战区总司令一职则由陆军野战部队司令克拉克上将担任。克拉克出身于军人世家,1917年毕业于西点,是李奇微的同学,1942年任北非盟军副总司令,参与指挥了北非战役;1944年担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全权指挥盟军在意大利地区的作战,此时,李奇微任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还在他的指挥下;二战后,作为奥地利驻军司令兼高级专员,代表美国与苏联的科涅夫元帅就奥地利的中立问题,进行过长达两年之久的艰苦谈判。——选择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远东战区总司令,就是因为他有过与共产党国家谈判的经历与经验。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比较具有政治头脑,处事也谨慎。所以他一上任就拒绝了范佛里特提出的攻击平康谷地的计划。 8 O3 E$ j, i/ h, _2 B8 o2 J
$ N- s u/ `% a5 q
1952年9月,范佛里特又提出了代号“摊牌”行动的“金化攻势”,攻击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两个高地(即597.9和537.7高地)的方案,克拉克觉得这一计划攻击目标有限,估计只需出动两个营就可实现,加之停战谈判僵持不下,也确有必要在战场上有所动作,就同意了这一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