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08|回复: 2

“八千女鬼”乱明朝:魏忠贤是被逼自宫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8 12: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是怎样爬上去的?】
% Z2 ]: O1 V! n" f
; Y6 O# e8 b2 z) S - e5 l! k1 `& W: w- w  }, l" [

5 B" G) \; k; ?& [# d  N这个帖子说的是一个恶人。有人也许要问了:恶人,乃人人厌之,为何要为他做传?, v0 _. Y5 H! H9 H  i

) v, n8 m# F% e3 t9 b; a2 u- y
4 t0 ?$ A1 x  D我认为:恶人之为恶,也须有他的道行。对这类人要是剖析透了,于善良的人们也有警觉的功用。特别是剖析一个出身无赖、一字不识的小人物,是如何见风使舵、巧为攀援,最后竟能爬上高位、左右大局的,就更有意义。
+ G0 |; l* x) r! ^7 x, t. h, P- ~7 }5 q* C- e1 J
( X/ f& k, s0 R8 m- C
他是用什么伎俩讨得上司喜欢的?是用什么利器让撬开权力大门的?是用什么手法避开灭顶之灾的?是用什么权术逐个灭掉对手的?是靠什么力量登上舞台中心的?4 f' M( O/ g3 c0 f, T9 y

& N3 H: V/ b6 q
- N  [" n3 C' G( I4 B——考究考究,或许可以提高我们的识别善恶的能力。
' \0 F! ^7 k0 S  K4 V" I5 U1 V# x7 i* @+ g" M  I

3 D2 x! a2 W! [5 p1 U+ m好了,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八千女鬼”?
2 G$ `+ D  y2 Z# Z& @, J; Y5 f: M! Y9 y4 ?, V4 Q: W

/ y* F5 n+ ]. J1 u$ s这是一个拆字法的字谜。3 q. Z4 C9 P% D4 ]
( T% f' G2 w! H4 E

# X. s0 G- W  }* ?! c0 z关于“八千女鬼”,古代民间有各种传说。相传,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于军中闲暇时,写过一本奇书,叫《马前课》,专门预测天下大事。这“课”,乃占卜之义。“马前课”就是在马前起一卦。书中有一句,预言了蜀国未来的命运,是说“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T' u6 \3 A' |  O. r% }

6 l8 w: l4 v3 T* U$ _
5 R: E$ _- ]3 }- M& m看过《出师表》的人都知道,第一句里的“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是讲他自己,后面的“八千女鬼”,就是我说的这个字谜。“八、千、女、鬼”,合起来是个“魏”字——他早就知道蜀汉到最后要被魏国给灭掉。
# p2 ^# l1 Y/ d: r7 B$ L5 t+ u, A3 E, C" g' a/ F, O/ }" S

1 H& g3 N: q0 s0 z% H还有一个传说,是说明初刘伯温的《烧饼歌》,里面也有一句,是“八千女鬼乱明朝”。《烧饼歌》讲的也是预言,载于中国传统历书《通胜》之中。说的是洪武元年(1368)某一日清早,朱元璋正在内殿吃烧饼,见刘伯温进来,便想测试一下这老头的智慧。他把烧饼扣在碗里,问刘老头:“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刘伯温搯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 K- ?# R  Q. x/ D
$ t7 u& z* I% g5 z5 A8 o4 s6 U+ A0 b8 C  U6 s  O
朱元璋大惊,心想老儿确实有两下子,于是放下架子,虚心请教这大明朝未来的国运如何。刘伯温当仁不让,信口开河。老皇帝问一句,他答一句,所答皆七字诀,出口成章,而且后来无不应验。其中就有一句是“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这个,说的是明朝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专权乱政的事。" a. o+ L* Z8 W, H7 y' B  V& w
. V% N; U. V7 B6 \
* s" t  F# m' o- T
这两个传说,当然都是扯淡,估计是民国初年无聊文人的的附会。
* _: k. z* k  ?# m+ I
) i/ }, Y4 w; ^0 I
/ K5 ]* x7 o# x5 H陈年老酒,我们就不提了,今天就来说说搅乱了大明天下的权奸魏忠贤。
1 J" f5 p* J  x. }( L9 u
' ~7 S: v  ^* [* b. Y, z1 I+ c# H, P0 k! f
魏忠贤本名魏四,是河北肃宁人。肃宁,明代属北直隶河间府,是京师之南、太行山东麓的一个穷县。他家的村子,在肃宁县西北,潴龙河畔。那时候,整个河间府地势都很低洼,十年九涝,年年欠收,穷得连皇帝都知道(据当代专家考证,是因为水利年久失修,土地盐碱化严重)。只有这肃宁西北,老天开眼,给保留了一块“宜梨之地”,也就是特别适合种梨。这地方产的大鸭梨,个大、皮薄、汁多,从宋朝时候起,就成为贡品。明朝从永乐年间开始,也开始向宫中进贡。6 f& o+ W1 D4 C& F9 l8 k

6 s: S1 k5 P2 Q
5 _. ^0 s9 b% e6 U" V" g" ^1 p大概因为魏忠贤是恶人吧,魏氏老家的村子叫什么名儿,正史里均不载,倒是小说家言里有写做“梨树村”的,有写做“魏家庄”的,姑且存疑。
& L$ X5 O/ v$ R9 ?7 I
' G* }3 N: P, z0 E" u7 t: s. i/ U1 k. w. v
这魏四就生长在这么一个地方,用北方土话讲,这出身是“满脑袋高粱花子”,只有一辈子刨土的命。可就是这位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的魏四,没有屈从于命运。他天资聪明,机警狡诈,能言善辩,估计一天农活都没干过。从小就不务正业,四处游荡,后来又爱好赌博嫖娼、吹拉弹唱、骑马射箭,十足是个当地的“烂仔”。) y1 h6 z; Y" r8 {6 {, a6 W
- \/ P" O! D6 R) \8 j

5 q: p+ K+ y8 U3 F) ?这家伙聪明是聪明,但赌博上偏偏又是个臭手,欠了一屁股债。家中生计无着,闹到老婆改嫁,女儿卖给人当童养媳。史书上载,他最后被“恶少年”逼迫羞辱,愤而自宫,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给“阉”了,找个机会进宫当了宦官。
! ?6 p0 w+ u' p% [2 k( U# i! E; g! ^; S% {8 d& _% X

' Y! Q6 C) M, C% Z/ ]5 {/ C2 @: v他进宫的时候,是万历十七年(1598)。整个万历年间,太监都是不大得势的,他一开始干的,大概也就是倒马桶一类的活儿。此后,在宫中默默无闻30余年。到泰昌帝驾崩、天启帝即位,昔日梨树村的魏四时来运转,被皇帝赐名忠贤,开始步步登高。7年之间,位极人臣。生杀予夺,全在他一人之手;朝中公卿,竞相奔走其门;以至于民间“只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
) A  X7 L4 ~0 k: R7 j5 f& @, M1 j3 z0 h/ \+ ?: [
. t; s7 \' _6 s, Q/ ^* m; U
据《酌中志》记载,当时魏忠贤出行,所到之地,家家都要焚香跪迎,路两旁插上杨柳花朵,“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他的仪仗随从冠盖如云,个个鲜衣怒马,浩荡疾驰如闪电,马蹄杂沓如雷鸣。一路弛过,烟尘蔽天。
& V& E% W" H( m& {+ ?
- V; T0 A6 f. E0 R* |: k; T9 G! W
- G% I* g# M; L% m! {如要远行,那阵仗就更大,出行之前京师须戒严数日,繁华闹市一时空无一人。出行时,魏忠贤本人坐八抬大轿在前,亲信坐四抬大轿紧随,后面是千名禁军簇拥,密如虫蚁,急趋而行。护卫士兵们边跑边发射鸣镝(响箭),呼啸不绝。十多支鼓乐队随行演奏,高歌猛进。夏有专车载运冰块,冬有专程运送炭火。场面之盛,超越帝王!  x8 N" C& g1 n% V  r, Z6 u, }

; ]9 [3 J% }9 h5 A/ j* r
: b! G6 W. l  ^  P& p9 A5 d——这前后的境况,真有宵壌之别!
% q. e9 Z/ q& c! I1 M, P* R
4 C. u5 P0 H# G5 K4 r  U& H1 @- ~) w: t- x
所以这个人,值得研究。* j7 A# M! E* ?; L

) ^1 q1 v! ~! }4 g1 J+ J$ v# u* W: L: {- t7 m7 ]% r" s/ f5 F3 F$ a' u
他是怎样爬上去的?主观上他做了哪些钻营?客观上他遇到了什么样的机遇?有几个历史关头决定了他的命运?有哪些人是他命运的“吉星”?为什么正直的人没能打压得住他?最后是,这个权倾朝野的恶人,是怎样一朝覆灭的?! V! C) }/ Y$ d/ F9 r

& Z# ]# g1 p) P# ?6 I5 m8 R; D- b
! V6 ], ^! N, L$ u# L历史是不是真的有一条“丑恶必败”规则?
发表于 2007-12-8 19: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他是被逼当太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14: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有个外号叫傻子.当时默默无闻时还很老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7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