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68|回复: 5

1834年中国出了位世界首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8 2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 N) ?6 B, N, ]; n
6 u* W4 A0 r2 k! J+ u/ \    垄断清朝海上外贸,广州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o- G0 b0 Z! N, h' u; t+ o% w/ |

; q2 q8 w- ~$ k& e/ Z( A2 E7 e+ ]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了。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行商因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而深受外商欢迎。: e* R2 ^2 N- W: o, ^; W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此后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 C' u! Y  v, v; z# t) K  o8 R6 c& W1 |4 o/ D5 p0 u& W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13家,多时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由于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的说法。在后世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有记载称,当1822年广东十三行街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时,竟有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财物化为乌有,甚至出现了“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的奇观。" y$ _# B7 v' Y
; |* Z+ g" f9 }8 X% _) G! p4 H
    在广东十三行中,以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其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  A' W! v' _: n

) r& q  `) f2 G5 @+ ~7 a! i# K7 F5 V    资产2600万银元,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主" G- n& A! z( R, V9 G

* G& l! _# w4 L% K7 x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3 u) `  {5 {) E* A, B6 p( `# E
0 W; c7 J. f* N( q9 ]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 Z8 X# g; {8 W9 ?) y4 m- t

1 s4 b' y( d+ h; V* y/ y3 O# p- T    在经营方面,伍秉鉴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发财致富。他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当时的欧洲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而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曾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标以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z0 N' p/ _) c

5 D* M7 u. H! A" l% T; k7 s    伍秉鉴还因其慷慨而声名远播海外。据说,曾有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一项生意,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美元的债务,但他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所以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马上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当着波士顿商人的面把借据撕碎,宣布账目结清。从此,伍浩官的名字享誉美国,被传扬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至于当时美国有一艘商船下水时竟以“伍浩官”命名。
/ W& ^$ [' q9 l% K+ V' O/ b) K/ }* u. ~5 U9 e
    经过伍秉鉴的努力,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袖。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建在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_0 e) n# I/ i2 A( p( `$ c* O3 b3 f# s! n, |4 i; H5 J- ^) |8 b
   接触英鸦片商被林则徐惩处,承担赔款走向没落: Y* G0 R8 P4 P7 f5 s
5 t, w4 F  \+ ?; x5 N  K/ |  e
    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8 Z8 w& q/ [6 a( K# m5 R! X
. r$ K" p+ j7 g( g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8 22: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之兴衰乃是个人兴衰之根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8: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闭关自守是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23: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富砸那么瘦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14: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逆鱗 于 2007-10-28 10:33 PM 发表 ) C; {, v1 r  A6 {
国之兴衰乃是个人兴衰之根本
8 Y/ W/ p: w( w( v1 M! \7 ^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2 02: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