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327|回复: 16

不应忘却的纪念  石牌之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5 18: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谁知道“石牌”,知道62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惨烈的战斗!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所有的船都要在石牌的脚下转弯。当年,日本陆军所向之处,虽然也遇到过顽强的抵抗,但大都以中国军队的最后退却为结局。可是,就在石牌,中国军队在数量超出自己的日本王牌陆军面前,像钉死在石头上一样,一步也没有后退。在1943年5月,中国守军以伤亡1万5千人的代价歼敌2万5千人,击落日机45架、炸沉日舰船122艘。石牌也一战成名,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3 }. j0 ?! \' }; |7 \) u. c! h
$ O/ b, A0 U- U- {7 V" v/ \# H
   但60年后,我们知道远在俄罗斯的斯大林格勒,但我们不知道位于长江边的石牌。( M, M5 n/ X1 R; Z$ k  K8 J
8 w! Z# o4 |, W( v) k( c( p
不仅仅我们不知道,连石牌的学童也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脚下的历史。让我引述一段《中国国家地理》记者的描述,这段描述令我心酸:9 {: ^+ a2 J" L; m
   “船东家的后山上,就有一座当年抗敌将士的墓园。宜昌的朋友告诉我们,那座墓很大,但已经许多年没有去过了。船东家12岁的女儿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还有两个男娃娃正好也想去,于是我们的祭访之行变成了一小群人。# B3 h  l1 e( N, E% W
   小路很窄,几处紧邻悬崖。60多年前,这悬崖全都是战场。孩子们每天都要在这么窄的山路上奔走,想想真是不易。不过,他们像有翅膀一样,把几个大人扔得远远的,还一眨眼冲到你身边,“累了吧,帮你背包吧”。! U: P- k+ o$ G# p' c  h
这山本来就美,又有了长江的映衬,几个人走走停停,用各种词汇对着这美景赞叹不已。那同行的8岁男孩突然冒了一句,“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脆生生的童声,毫无雕饰的语调,高深的文人们久已弃之不用的语句,此时却分外贴切,让人豁然开朗。/ W3 k; {- ]2 ~, Q2 S% z5 Z
   快到山顶,小姑娘指指一栋教室模样的房子:“就在那儿,快到了。”我问她:“墓地在学校院子里吗?”“不是,学校就建在墓地上。”我惊呆了。小姑娘又告诉我:“学校扩建的时候,伙房里还烧过挖出来的棺木。”那可爱的小姑娘,带着期待看着我。她刚把那么新奇的事情告诉了我这个外地人,我怎么不如她预期的那样会笑呢?1 s; H) Z/ ]! E6 @' P' N( F
   我怎么会笑呢,孩子。难道老师从来没告诉过你们,那被剖开的墓地里埋的是什么人吗?一万五千多士兵就阵亡在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土地上,其中还有刚刚十六七岁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啜着小口的香茶,悠闲的看着儿孙,温暖的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U& Z$ B/ E& e! Y: \  O) i- z8 x
  从今天的小学校能看得出来,这片墓地曾经很有规模。这山很大,山顶也宽,能看到长江在脚下奔流。许多高耸的巨树环绕着学校,它们排列得很有规律,像军人一样,显然是60年前构筑坟墓的士兵们栽种的。
6 h; V' ~4 P# E# n过去墓地阔大的石台,变成了整个校园的地基。石台阶梯正前方几十米外的杂草中,有一座干涸的水池,丈余见方,用巨石和水泥垒砌而成,池壁上,刻着“浴血池”三个字。这是战死的将士们在被埋葬之前,最后一次沐浴更衣的地方。那时的三峡尚没有电,为了让逝者干干净净的走,生者们用肩膀把江水挑到山顶上,在这池子里为他们拭去遍身的血迹和泥土,为他们换上虽然破旧、但已洗净的军衣。9 a! t& W2 M. k, [! J# B
   临近春节,正放寒假,学校里很清冷。山中本就没有外人来往,所以这学校连围墙都没有。校舍的白墙上挂着古今科学家的画像,倒也纤尘不染,颇有古风。操场前有一根旗杆,基座特别高大,还刻着饰边。一座乡村小学当不会在旗杆上下这么大工夫。猛然想到,这基座本是墓地纪念碑,它正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民国风格,只是那碑身不知去向了。
$ s5 x5 n+ Q  u; S. r   这山里怕也不缺地,也不知是谁想到将学校建在这片本应永世得到尊重的墓地上。其实坟头推平了,教室就修在上面也未尝不好,让那些远离故乡的死者可以倾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可你为什么要挖坟呢?死无葬身之地,这本是中国人最恶毒的诅咒,竟应验在这些以身殉国的士兵身上。# P. a, r- z* t: E* l9 q
   我看到了那块蒙羞的石碑,它仰面朝天的躺在石阶脚下,无奈的仰望长天,裸露着胸膛上的碑文。每天都有无数的孩子在它身上跳跃嬉闹,几乎磨平了那用血肉刻写下的碑文。碑上积满了尘埃,我们取出随身携带的饮水,一个字一个字的洗净了它:“溯自七七事变,抗战均与本师,驰驱南北,喋血疆场。……缅怀忠良……于石牌西侧,四方山之阳……筑公墓于其上……从此忠骸有寄,九原欢腾……”读着碑文,谁都不再出声。未死者将战友的忠骨埋在了他们用血守卫住了的土地上,他们深信从此“忠骸有寄”了,可结果呢?”  h; G& `1 e8 o0 i1 {6 h

  g3 [0 m0 [" j/ F' S3 s: d$ Z, u被改做国旗旗杆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基座
8 M: g7 e) X4 T& D" @$ h: e' ?" D3 @7 C* c0 _/ p" b
二战中最大刺刀战:石牌之战兼胡琏家书$ x7 I2 M1 S' Y3 y5 l# j: k- K
8 z4 K! P6 A- z& ^
古镇石牌在宜昌县境内,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依山傍水。石牌方圆70里,上有三斗坪,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六战区前进指挥部、江防军总部等均设于此。下有平善坝,与之相距仅咫尺之遥,是石牌的前哨,亦为我军河西的补给枢纽。它下距宜昌城仅30余里,自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Z' T7 {! o' ~2 F

" F1 h3 l) ?" X& o/ Y   为拱卫陪都,中国海军于1938年冬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装大炮共10尊,为长江三峡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线。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川江漂雷队、烟幕队等。驻守石牌的海军官兵共有100多人。由于石牌与宜昌几乎处于一条在线,要塞炮台的炮火可以封锁南津关以上的长江江面,极具威慑力,令敌望而生畏。为保卫石牌要塞,军委会派重兵防守。
  v/ B5 \  F+ k  b' u/ D; O. ?9 c  H7 U7 ?* ?9 G1 @
    日军对石牌要塞早有觊觎之心。1941年3月上旬,敌曾以重兵从宜昌对岸进 攻过石牌正面的平善坝,并以另一路进攻石牌侧翼之曹家畈。两路日军当时都遭到我守军的严重打击,惨败而归。因此,日军这次不敢贸然从正面夺取石牌要塞,而是采取大兵团迂回石牌背后企图攻而取之。7 z, L1 s5 X( T9 N: W
* D6 j+ J! c$ l
   石牌要塞保卫战是这次会战的关键。石牌为我军全线扇形阵地的旋转轴,正如当年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坚守旋转轴,顶住敌军的正面进攻,伺机侧击敌军。因此,蒋介石对石牌要塞的安危极为关注,他不止一次地给六战区陈诚、江防军吴奇伟拍来电报,强调确保石牌要塞。5月22日,蒋介石又发来电令:“石牌要塞应指定一师死守。”如此重任即落在十八军第十一师身上。  u/ H- p6 W0 l! r8 D, ~: E

) J7 U. P! D' n3 g( d) ]   为坚决保卫石牌要塞,5月27日江防军调整部署,决定以攻守长阳、宜昌两县间之稻草坪、高家堰、余家坝、曹家畈、石牌之线为决战线。至此,鄂西会战进入决战阶段。为保障决战胜利,陈诚命第十集团军第九十四军主力转移到长阳资丘附近,掩护江防军右翼。同时调动空军战机协同地面陆军作战,并对日军后方实施轰炸,切断敌之增援和补给。+ |. Q! n! {/ E0 u" w& f8 @' K
' q  c7 G4 \. J3 i; v) M
   在此关键时刻,从重庆传来蒋介石5月26日颁行的手令。蒋氏指出,石牌乃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是关系陪都安危之要地。并严令江防军胡琏等诸将领,英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勿失聚歼敌军之良机。我三军将士斗志倍增。死守石牌要塞的第十一师师长胡琏当即立下遗嘱,决心与石牌共存亡,并把师指挥所推进到离火线很近的虫客蚂包,亲临指挥。
& y, d6 x+ v( \% ?$ o5 Q) Q' H2 [% s
9 d. Y1 T! I  {# Q( }2 ^   胡琏是一位善于山地作战的将军。他重视利用石牌周围山峦迭嶂、壁立千仞、千沟万壑、古木参天的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工事,并在山隘要道层层设置鹿砦,凭险据守。/ P1 `# K$ |: p5 M+ J; S! d, g+ k

, `7 H7 `8 b& u; F+ W( q' O   5月28日,日军第三、第三十九师团开始向石牌推进。5 r  _& g5 n( T4 w
/ j1 G( }. k8 h9 z" X: }* _' Y
   是日,日军第三师团从长阳高家堰进入宜昌县境,向我第十一师第一道防线南林坡阵地发起攻击。同时,右邻之十八师阵地也受到日军的袭击。至此,一场争夺石牌之战在西陵峡展开。战斗之激烈,为八年抗战中鄂西战事所绝有。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每一寸神圣的国土,我十八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筑就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
6 I1 _% B$ Q% S) m6 s7 J) L2 Y  
+ m* l/ ?" X$ C5 a4 c   南林坡阵地是日军主攻目标。我守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官兵奋勇抵抗,战至黄昏时分,敌军接连发起5次冲锋。右翼九连阵地首先被敌攻占,左翼八连阵地继而也被敌突破,连长阵亡。然而,配有重机枪排和迫击炮排的第七连阵地始终坚守,并以猛烈的炮火向敌射击,予敌重创,阵前陈尸数百。七连官兵伤亡也重。第二天黎明,日军又向七连左、中、右三方进行夹攻,也被我军击退。日军对我南林坡正面阵地屡攻不下,遂于上午9时出动飞机5 架,同时搬来直射钢炮数门,对我七连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周围树木被扫光,山堡被炸平。二排排长阵亡,追击炮炮手全部牺牲,重机枪排死亡惨重,技术兵幸存无几。第三天,日军一部在飞机支持下,继续向我第七连阵地攻击,掩体和工事破坏殆尽,但该连余部仍顽强坚持战斗。第四天即5月31日,第七连奉命撤离南林坡时,全连仅剩下70多人,官兵伤亡达四分之三。在石牌保卫战的日日夜夜,第七连自始至终坚守阵地,没有后退一步。
6 L) Z( E# {% \: `, D7 U7 U; W2 d
   5月29 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主力经余家坝,中午进至曹家畈。遂分兵两路向牛场坡、朱家坪我十一师阵地大举进犯。牛场坡群岭逶迤、树木参天,是朱家坪的屏障;朱家坪峡谷深邃、层峰迭峦。第十一师官兵凭此有利地形沉着应战。日军一路由彭家坡迂回牛场坡,另一路从响铃口、柏木枰向牛场坡正面攻击。我军与数倍于我之敌在牛场坡激战竞日。日军为了攻占主峰大松岭,在飞机支持下,向我坚守主峰阵地第十一师的一个连发起数次冲锋。当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电话里传来胡琏师长的声音:“弟兄们,积极报效祖国,死守阵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在我十一师官兵痛击下,日军颇多伤亡,该连亦伤亡过半。终因众寡悬殊,我军撤离牛场坡。由于失去屏障,5月30日朱家坪被敌攻占。
8 Z6 \( c% |" J/ \' ?1 d7 R) R& k! ]
   与此同时,日军第三师团另一部越过桃子垭,向桥边南之天台观一线我十八军暂编第三十四师阵地进犯。天台观是我军这一带的制高点。这天,日军沿点心河从天台观背面向我攻击,企图夺取天台观。当敌进至点心河时,即遭到我军阻击,一举毙伤敌300多人。日军无奈遂转攻王家坝,又遭我军分头迎击,无法进展。这时,第三师团的中火田部队前来驰援,卡断了天台观与大军的联系。守卫天台观的暂三十四师一排战士,临危不惧,死守阵地,与敌顽强拚搏。日军几攻不下。又调来飞机助战。我一排战士聚集在冬荆树下坚持战斗。飞机竟把冬荆树炸成秃桩,山头土翻几层,然而勇士们视死如归,与敌肉搏,予敌重大杀伤,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v! O5 x$ G8 |! S4 W% T
3 A! s8 ^6 E9 |
   日军攻下天台观后,骑兵队突入窄溪口,又遭到我龙家岩阵地守军迫击炮的攻击,迫使敌骑落荒后撤。不久,日军步兵在飞机掩护下强行通过窄溪,向八斗方我十一师二线阵地突进。* c+ E/ v6 V$ w: _
+ K- m+ S2 _% i8 ~& C7 m5 x
   自日军进入我石牌外围主阵地后,由于这一带丛山峻岭,其步兵仅能携山炮配合作战,抵挡不住我军之打击。于是便用飞机轰炸以代替炮击,每天保持9架飞机低飞助战。到了5月30日,日军向我石牌要塞进行强攻。敌在空军掩护下,分成若干小股向我阵地猛攻,只要有一点空隙,日军即以密集队伍冲锋,作锥形深入。当战斗激烈时,陈诚打电话问胡琏:“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其英雄气概可见一斑。
/ i0 E) R& W- S& F$ _  V: ?3 B/ K# r/ a' G+ K3 F" ?3 K
    我十一师官兵在他指挥下奋勇作战,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停战,而是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肉搏战。攻击三角岩、四方湾之敌1000余人,为争夺制高点黔驴技穷,一度施放催泪瓦斯弹。我军无防化设备,用血肉之躯与敌相拼,竟奇迹般将敌歼灭殆尽。八斗方之争夺,是这次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敌每一寸土地之进展,必须付出同等血肉之代价。两军在此弹丸之地反复冲杀,日月为之黯然失色。我军浴血奋战,击毙日军近 2000人,阵地前沿敌军尸体呈金字塔形。中 央社向全国播发消息称:“宜昌西岸全线战斗已达激烈.每一据点均必拚死争夺。”这是当时战役的真实写照。: ^3 ~/ _5 M+ S# |* |

% \+ \6 Y' ^+ g  f% _   在石牌外围拚搏战中,日军一度钻隙绕过石牌,冲到距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第十一师师长胡琏立即命其属下将国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守军不得后退一步。他用电话告诫将士:“打仗要打硬仗,这一次一定要使日军领教中国军队的作战精神!"在石牌保卫战的日日夜夜,我军就是凭这股精神与敌搏杀。# E! l7 Z5 U' B5 ?- Z, E* f+ A; A
7 M! ^* B+ \  r; g# ~9 _& t
   为配合陆军作战,保卫石牌,我空军和美国盟军战机频频出动,在战场或战场附近对日军进行攻击,断敌增援和补给。5月29日,我空军攻击了宜昌城,炸死、炸伤日军30余人;30日又攻击了宜昌东之日军土门垭机场,炸死日军2人,炸毁飞机1架;5月31日,在石牌大战的最后时刻,我空军与地面部队联合作战,同日军飞机展开激烈的空战,击落敌机6架。空军出动,大振了我军士气。石牌要塞的海军官兵,除不断向长江江面布放漂流水雷,阻止日军舰船溯江西上与陆军协同外,他们坚守炮台战斗岗位,沉着应战,任凭日军飞机、大炮猛烈轰击,临危不惧,决心与炮台共存亡。2 a8 ^' Y1 J. G2 E5 n
  N8 m9 x5 i7 y4 ~' P3 f; {
   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损兵折将惨重,信心完全丧失。到了5月31日夜晚,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下来,进犯石牌之敌纷纷掉头东逃。石牌要塞虽历经烽火,但仍屹立在西陵峡之滨,固若金汤,如同一座铜墙铁壁。此次石牌大战,我军打死打伤日军达7000人,缴获器械无数。
) y, |) ^" Q: n9 j6 `1 K( M  ^6 F4 F+ ~/ w  E) U
   三峡石牌:忠勇的大拐弯
$ @0 @* P! c, `1 L/ ~7 O' W  W% x
% u7 w2 c) O: g- ^   知道平型关之战的人可能很多,甚至不少不是军迷的朋友都了解一二,但可能很多自以为很了解抗战史的朋友都不知道抗战中的石牌血战,石牌位于现在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之间,正在长江一个130度的拐弯处,火力可以完全封锁江面,因此日军如要溯江而上,必先取石牌,所以1943年5月不足百户人家的石牌就成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要塞,被称为军事第一,石牌第一。——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石牌曾经有过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血战?- k: q3 }) m# K$ c

! S; c8 R) {! K) t/ _/ ]    守军为18军11师,师长胡琏。大战在即,胡琏写下5封诀别信,然后沐浴更衣,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这5封信里,1封是给父亲的:# M% J  o# ^/ H

7 J; \: b' ~" |1 w9 _; [; S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2 w9 D* H1 N7 s" y
" ~2 g0 m7 b, ]% }6 N+ T/ c
   给妻子的信:“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
! D' Y  \) j9 w" h/ u* w- N8 r. C' G: I7 D  @; ?/ A
    然后,他召集全师将士,开始祭天。
) Y$ E5 S. Y( x. g: I+ e5 G) w2 u仪式是在27日正午开始的。我无从考证那一天是否晴朗无云、天空蔚蓝,亦或者天气阴霾、山雨欲来。我只知道,在那个时候,1万多名热血男儿,以他们最虔诚的心,向高高在上的苍天,做最迫切最重要也是最后的祷告——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
9 M' b7 }' u! v3 x4 `" S  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2 U% A9 D. B$ W; ~! {8 B6 e$ }4 p
  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坚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 F' C3 n2 V* w& L9 a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 E) l8 m. N7 R* ^6 G, k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
- c5 H" o- C+ S, w6 H! W* D) g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 l/ U9 \; E9 u$ W( Q. W2 _
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 n7 E0 j$ l! E; U/ w( |, }* p6 `$ t, E3 D) m1 H
此誓
  X3 T" @6 G/ r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3 ^! D3 ~. l6 R" ]; k2 W. o7 p8 J& k+ c( p
   什么叫慷慨悲壮,什么叫义薄云天。
% g$ q% O( d' Z
7 W3 d' b' M3 J. c   战斗开始了。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对己方无可能及的武器精良,他们真真正正地用自己的血肉,铸成钢铁长城。战区总司令陈诚上将曾在形势最紧急时致电胡琏,问:“守住要塞有无把握?”
8 r+ g  d) ^9 ~8 i! V- k5 L胡琏只回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 O: q3 g2 Y* }/ M3 ~5 R2 O
+ a+ S" b1 B, r! y/ t; l   在三角岩、四方湾一带的制高点,日军在施放催泪瓦斯之后突入阵地,国军与日军肉搏,在三小时的撕杀中,十一军将士将来犯的一千多日军几乎全部歼灭 ——“……那仗打得不能用枪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曾参战的老兵冉宏图如是说。* D1 B* \% k( u

* s9 ]6 v4 j9 ^& y   5月31日晚,攻击石牌要塞的日军,在付出了七千多人的重大伤亡之后,面对的仍是胡琏及麾下坚守阵地的十一师将士。日军既不能突破些许,亦无法前进分毫,遂战斗信心尽失,纷纷撤退,石牌大战宣告结束。4 d% g, r  S1 K+ V/ e
   8 x) {* |0 J0 n; B8 ^% s
   日本人输了,石牌守住了,陪都保住了。
8 x* Y; {' G* U! T2 f3 G9 `
0 \3 h- b( H6 Q. G* S) @3 u  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似乎就没有“投降”的说法。所以李陵一直遭人斥责,所以史可法名震扬州。且不论此等观念是否抹杀“人性”或其他,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坦然赴死、义守江山的仁人义士,我们才有慷慨动人的易水之歌,才有凄凉壮阔的凉州夜曲,才有“(男儿)马革裹尸还”的豪情,才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悲壮……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18: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牌之战永垂青史,向英勇的十一师官兵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5 18: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英烈,勿忘国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5 1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英烈,勿忘国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7: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戰敗國都有自己的靖國神社  不要忘記 至今我們還沒有一處那樣級別的可以拜祭英靈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2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逆鱗 的帖子

人民英雄纪念碑啊~~~~~~~~; c3 L) e, @2 w8 b
抗日战争时牺牲的英雄不计其数,真要统计也是难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涅槃荷花 的帖子

那不是用来纪念那场战争的,虽然有各种纪念馆,但是都不能于靖国神社相比,而且那只是纪念而不是祭奠。好像蒋介石弄过一个,在广西也不是哪,记不住了,有墓碑也有衣冠冢什么的,写了些请英灵安息等等的话吧,但是据说现在已经是荒草丛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逆鱗 的帖子

共产党是无神论者,自然不会搞祭奠亡灵那套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1: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抗日战争的记载当中,真正描绘正面战场的不是特别的多。建议可以好好研究下。
6 f& `% V! ?, j7 _
- E& h. }$ z' e中国纪念事业的欠缺在于,它只有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在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中,每一个亡魂都有自己的名字,大部分有
# t2 R) c; ]& o( e* Q8 h; w$ T4 x
照片~  中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纪念的方式,这样人的思想感情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2: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师官兵英魂永垂不朽 佑我中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8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