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0-19 0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一位教授告诉我:‘我教书又投资生意,事业顺利,经济情况相当不错,妻子健美贤慧,孩子又很聪明,考试成绩非常优异。我好像是应有尽有了!’% K& Q3 X$ E/ o9 _& j
3 L3 w# a& \- e% b
( }! I+ k6 W; M+ R
; l- e6 {- L& W) v. V
" }% n4 r5 X7 I! p. M) `" t$ p! z& b- w
我问他:‘您有没有想到生死和归宿的问题?’
/ I D) H6 S4 f$ A) w1 D( Y' k6 r3 J* [! `
, x( b/ d' y4 R; d, [2 o d+ W
3 a0 \* ^$ |/ }, W: |# v/ U7 M2 r6 n" a! y1 O9 N
' Q8 _: F( z5 t! Z6 d+ m+ R- { 他回答:‘这个问题很深,我不太了解,我只是抱著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而已!请你直说无妨!’' z, m+ ~. ]- ?" n
3 _' D5 w+ `4 u6 C
' h0 q3 m9 P" v2 M ) d: E' X) U }4 _) s9 }5 n q' O
4 l( a, f0 W& d& J; M# P- @% d2 U$ f* y! I0 S
我说:‘在人生的旅途中,吉凶祸福,变化难测。一般人的幸福总是建立在很脆弱的基础上,稍微遇到一点变故,幸福就崩溃瓦解了。要组成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身心时时都保持健康,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也没有挫折和冲突,我们的幸福才能久远。如果家中某一个人突然发生了变故,我们就幸福和快乐不起来。所以佛陀启示我们不可沉缅于世俗短暂的幸福和感官的快乐,而应追求永恒的智慧和心灵的喜悦’。
! |/ B6 A: u: K4 P5 S) A. u) O% K- ]: c4 g8 E! @2 A
9 o4 {; d, l8 G5 J+ R ; n: \+ U Y, J
0 W# \4 T0 k; o: R( z, l7 o3 i% T1 |, u4 O
如果从世俗的成就来说,您所拥有的财物和境遇确实已经相当不错,但如果从宗教或者较高层次的境界来说,我们拥有任何财富和成就都算不了什么。 物质的成就和感官的享受所能达到快乐极为有限,而且相当短暂。在“诸法无常”的大前提之下,一切占有和享受岂不是过眼云烟,又有什么好得意和骄傲呢?’; T3 ?: _: P: M
. e' R5 h% D& O, ]2 T& n# { @
0 X' U1 }, s7 V0 @
# l$ }) z8 c" U' M% u# e: t: J3 A0 h. A Y8 e6 t
& s3 h* D" Z% @8 v —般人以占有为快乐,以布施为损失;善心人士则以为布施是广积福德。佛菩萨布施时心无所得,没有我执和挂碍。因为“心有所得”就有负担和烦恼。在占有之前,必须起心动念、深思熟虑、盘算策划一番。占有时,需要付出代价,奔波劳碌,辛苦工作。财物得到手以后,尽管我们千方百计防止遗失或毁坏,不断患得患失,它终究还是要归入破灭。所以古德教我们“看破!放下!自在!”’7 Q* t( c9 g! s( [
( i( V( s3 s5 f
- q' A: `$ B+ F' g5 t# [ , w2 Q5 k' [& I0 Q0 j# i' A
6 h( A$ z& I [4 {1 d2 ?% i8 r
- s9 v; E# E0 @4 U& T$ k 当我们对于人生的疾苦有所体悟、对于生死的问题有了觉醒,对于无穷的宇宙有了认识,或者对于净土的庄严有深刻的了解,我们更会明白自己的渺小无力和净土的迫切需要!不管我们拥有多少物质,世俗成就有多大,衰老、疾病和死亡的痛苦,总是紧逼著我们。只有当我们具有真正的智慧,不但自己身心自在,又能帮助众生解脱苦恼时,才能说是“成就和圆满”。’: A G; o' P2 D; y
" d6 l9 s% k& Y
7 j$ c0 G6 t4 h
2 Y+ @, q7 k2 t7 `( v: J' ?
/ T N6 T1 X% d/ c0 J- X# `2 _! R# Y3 p; |$ i9 Y/ Q/ q
佛陀讲了四十九年的经,告诉我们许多离苦得乐和破迷启悟的方法,其中有一种至为简易稳当而且实用的法门,就叫做“净土法门”。’
' W3 v L& e. C5 t- k4 u" k# Z v" ?) ?. D; ^ y6 V
& N' w4 T9 r, e' P6 ^1 I1 U* \
$ ]6 h, T" _( Q/ B; J8 ?1 C6 B5 ^2 h, ~% J
; F; g# l; ?+ @; a
只要您相信极乐净土的殊胜,诚恳念佛,发愿往生,将来死后,就可以离开这五浊恶世,出生在那无比庄严的极乐世界。在净土中,我们不断受佛菩萨的教化和陶冶,气质净化、人格升华和智慧成就以后,再来这娑婆世界救度苦难的众生!’
4 h. G' Q. M9 r/ P, Y; c$ K# N' b1 {1 ^/ W: F8 U+ p
1 X2 E: R$ D/ j5 J
6 X1 y V# \& U/ l* D9 m1 n
" g! N; d! w% [/ V* ` Z c, t( R9 _
: a# |4 R( F( d2 h# q% }+ m+ u% F+ B5 o5 z& N7 A: s
, m' f* D9 u, G1 K 这位教授听了我的话后,若有所思。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正视人生的归宿问题,而本书的主旨就是在提供最理想的归宿,介绍西方净土的庄严和证实净土的真实性。6 ^6 |8 k: C( h/ o; I4 O$ {
7 D7 Y# [6 d* W% B+ ]: d$ j
9 R$ e/ w5 e7 y7 n: g
( h; Q4 t2 |! [
9 S" z2 B! [6 j( V3 v/ a' s7 S2 D" U
0 G6 ~, n6 e9 n) k( d) y, F
; H! W) t2 g& C$ R
. M# J5 D6 ]9 m) S
记得在学生时代,有一次,我从台中搭车到竹山,到了竹山已经晚上十点多,临时找不到旅馆住,因为那一天是例假日,每一家旅馆都客满。幸好遇到一位善心的老板告诉我:楼梯下面有一间三角形的小房间勉强可以让我住。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我只好委屈求全,在那个窝囊的小房间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晨游览溪头。
8 ~) T# i% p. Q0 m
5 S) B5 q: s e7 g, ]9 T+ ~, U% ^
6 d1 ?, H4 d# [) y9 R, h7 d. `5 { 2 V3 Y3 N3 P6 v
4 s. q5 g' @- S" W6 z2 q7 J; q8 m: j0 O' {* y
自从遇到这桩事以后,我明白了:到观光胜地去游览,需要预定旅绾。同时也领悟:在有生之年也应当事先找好人生的归宿,以免临命终时,措手不及,急得像落汤的螃蟹。
& [2 q: i% C9 @; p7 b6 X
# ~9 p" H D+ C6 I' L; ]& V) \% {% {& Y; F k
4 a0 @% C* P6 |3 P* |; |, c [. \7 {3 l5 h( L
! }' M: S7 c7 J- W7 K! J+ r 人有时候不很聪明,只为了到溪头和阿里山住了一晚,不惜花费许多金钱、时间和精力去做事先的安排,可是对于人生最重要的‘归宿’问题,竟然漠不关心。
) _% M$ J! g( A6 r. S6 g$ q$ I
/ A% m; V4 v; X$ g/ N3 _! S" \; k8 j: y' ]7 z6 G4 E# D$ h3 |0 o
! z* C$ ^* ~$ C- A/ [
, j; L2 I2 M6 s! x0 W/ z* |3 c5 y% [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这位圆满的觉者曾经启示我们:如何解决生、老、病、死的苦恼,达到圆满自在的心智。他讲了四十九年的经,告诉我们解除烦恼的八万四千法门,另外又指示我们一条简易而且稳当的方便法门,这个法门就是‘净土法门’。只要我们对于佛和净土有足够的信心和正确的认识,透过念佛、诵经、行善和回向等方式,我们便能够了生脱死、证得无上的智慧。
5 ]8 w2 i! G9 B! f) T3 n- w' q
. E9 X i5 `5 q, [, T+ Y* |) r9 |1 B) f/ Q5 n( n
6 z3 z: k! E2 G, k" D) x( s
% Z+ J: l. _' V. b4 S* q1 t% ?
' L& N, W" k& W 因为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我们时常要忍受各种污染、烦恼、痛苦,有许多逆缘使我们身心不安和退失善念。所以佛陀才介绍我们殊胜、庄严的极乐世界。那儿完全没有环境污染、身心苦恼和学道障碍。如果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学习有了成就之后,再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那就轻易多了。
% I5 A: C% _" L5 S! I, ?9 \8 c* _6 G5 i
8 c; q: B$ R" O0 x' G% M" D) ?
9 q6 p; J$ y0 b& u$ x% q
3 k9 x, [1 w0 E3 o
h- I) o% M# R6 u) b, k 到极乐世界的手续很简单,不必签证、不必花钱、不必打电话预约,只要向往净土、厌离娑婆,随时随地恳切念佛就行了。
( ?% x4 }3 Y5 n3 k
! q5 x) ^4 E% P. P: ~
x$ H/ t2 _6 W3 t/ B6 q ( ?0 j/ {5 C5 }; O
" W8 ]( S" P( g
! y; G* t x" y# t# ^9 R 当我们有心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会长出一朵属于我们的莲花。当我们念佛越精诚、越恳切,莲花就绽开得越大、越庄严。如果我们心不念佛、不行佛道,那朵莲花便使日益枯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