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3-21 1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事情 最重要的是你的;闺蜜所引起的 从开始到过程 和结局 一切来源和起源都是从你的闺蜜发生的1 e: F B* f/ [; C% ]( P
可以完全肯定的是;你的闺蜜遇到灵体了 而且你的闺蜜似乎身体也不太安康 用道家话说;阴重 阳弱 8 k, o- X) f$ @0 a$ {0 V8 ?8 @
问一下桌游吧是什么 好玩吗 有KOF好玩吗 如果你们不去桌游吧的话 请问还能遇到吗
% q* ^: ^1 W( l) l6 [你看啊玩KOF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了 再看看你所谓的桌游吧 要五个人 不合适啊
; f8 _' ^# ^ j# P7 s) j' m) t; }3 t: b B
那么既然遇到了该怎么办了
* K+ n' S) l; Q# l因为有六道 所以中阴身有投胎到天道 阿修罗道 人道 鬼道 畜生道 地狱道 你所问的鬼便是鬼道众生 你是把中阴身和鬼搞混了 中阴身不属于任何道 是一个人根据善恶投胎到六道的等待期时的样子共49天 而后投胎到鬼道成鬼 便是他人看到的鬼
7 s! ?8 m$ H- I4 X: ?, K追问2 K6 |! j: B' n, x
那既然已经是投胎到饿鬼道了,那为什么其还会记得前生亲人眷属?其身形样貌怎么没有改变(还是前生的样子)?
; t% ^* ~, h# q5 ~; Y9 n. d* d回答: O9 }2 l G4 }& k0 Z2 q) y7 o
对 看他投胎做哪一种鬼 一般在坟堆 或是祭拜场所的应该和生前是一样的 而且鬼的种类很多不是只有饿鬼 鬼一般不像人有隔阴之谜 应该说记得以前的亲人9 i# V6 c7 H: Z1 n. ?- i& z
看看《地藏经》
3 q) H* r; d$ | d) K7 `———. o& d; g" e2 w& H: s. [
另:& a0 A! ]$ [1 t, _4 V3 B: \7 P0 P' F: Z
什么是鬼?
$ X$ H- K" N; T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道。饿鬼所住。在何等处。作是观已。即以闻慧。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为二。 一者人中住。二者住於饿鬼世界。 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 饿鬼世界者。住於阎浮提下五百由旬。长三万六千由旬。及馀饿鬼恶道眷属。其数无量恶业甚多。住阎浮提。有近有远。
$ C' V) ?3 J; E9 S" ^7 G3 `- K; B----------《正法念处经》饿鬼第四品之一
( A$ ]+ Y/ a h9 I' i/ N世尊告诉我们,饿鬼有两种,一种在饿鬼世界住,一种在人间住,是人中鬼,夜晚有可能见到。
6 M3 L O; B3 m) q" w& n鬼的种类?
# C v- ^; u" D- X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诸饿鬼有无量种。彼以闻慧。略观饿鬼三十六种。(下略,出处同上)
( v" Y% P" ?4 W S# i# I2 Y因何堕入鬼道?
* D% q! v. R2 m6 o* ^十不善业。生饿鬼中。其人以作十种不善业道因缘。得一切苦。以恶业故。(出处同上,经中详述三十六种饿鬼因何堕入,请参看原经)+ _& ^4 A( ~# z
饿鬼道所受果报?- P4 ^( n7 Q6 M b f/ P, T5 I
云何观於迦婆离鑊身饿鬼。其身长大。过人两倍。无有面目手足穿穴。犹如鑊脚。热火满中。焚烧其身。如火烧林。饥渴恼热。时报所缚。 无人能救。 无归无怙。愁忧苦恼。 无人救护。
4 A( D2 l% l [出处同上,这是其中的 鑊(音 huò )身饿鬼 所受果报,极为惨烈,且无人救护,极为可怜,无归无怙愁忧苦恼。
\2 U" v7 c# q# h' m/ }! L& s; |为什么会碰到?
* J1 b; B: m: i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 D6 K! S7 L3 I----《地藏经》
9 ?8 A/ e, m4 K. r/ c8 T5 D, t从地藏经中可以看出,遇到鬼的师兄遇到的皆是过去眷属,想仗福力救拔
& Y0 f# `$ R' K, P) F如何对待?
8 n6 r# f4 p5 A4 h/ ~! y0 T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N! h6 T$ h' k6 ]- c7 [4 T9 q
(出处同上)
+ \" }1 E/ h4 k/ O. X/ v从上面的经典中可以看出饿鬼并不可怕,是十分可怜的,如遇有缘饿鬼现形其前,应尽力救拔$ A* b( X' f3 F u2 Y- K- @
有谬误之处,请众善知识指正,阿弥陀佛【转】5 u y* y+ `8 \$ q/ i
评论 | 4 0% s7 g# u) A5 q* N
2011-11-07 15:41 土匪也疯狂 | 十一级
; F: ?2 v% k- K+ G& w0 j时空维次的确不同,但是有一定定功的人能够打破时空维次的限制,所以能够看到。还有一部分人和这些众生有一定的因缘,这些众生有一定功夫的话,是可以示现让一定的有缘人见到的。9 D( P# m& k& _, Y; d
4 C# m6 w/ Z [- ]: }
现在可以正式的证实的一件事情是;这个灵体已经随你们回家了 其实来说都不用害怕 怕什么啊 人嘛都会有死的那一天 且生命无常啊 4 }4 k9 v0 y' D, u5 B) j& S- S
这个灵体生前也是人 既然是人为何还要害怕/ 顺便说一下;恭喜你们中了1等奖;遇到灵体并带回家 !
3 d( l. T# a) C( R: V解决方案; 6道生死轮回很苦啊 不如让此灵提永离轮回如何 也算是你们功德一件了7 b+ H% r6 e: p! q7 u5 P" e. N
! _" n3 M; o% _* C7 \8 |* k
请在家用电脑或是手机连续播放;阿弥陀经!4 ]$ S0 B$ _% h5 }+ y
( \ }) g3 ~/ K! M
5 i7 E' O: Q; j- ^+ r+ Z& U' ^2 y6 g5 h! t5 B
% m4 E0 p- c+ u' f x3 w十二、为什么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 ~ { f4 C* b. ?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4 M' o% t, Q* l+ a4 D' Q% A# Y# p
% e9 i- ^4 v3 ] a8 A+ p) }* n$ q& k" Y7 Y w
佛在这里看起来是问舍利弗,其实是在问法会上的所有圣众,是在问一切众生。
1 ?. T3 l* B9 r舍利弗,你的意思怎么样呢,为什么这部经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9 [. t; c- v$ V8 W! Y1 M0 _' l
佛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Z9 Y5 H5 X1 @$ b
我们前面说到,这部经是佛不问自说的。那么,佛在这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可想而知,舍利弗是没有办法回答的。
4 b' f/ \8 q1 p3 H# ^
4 _! J- {* \2 q3 d8 W( F/ r! T【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
; ~ d* [- E0 X. n4 C. K: D) ]" g; [( D0 X! n
d* D4 Q1 d7 J G U- e
“受持”分解为“受”和“持”两个字,包括两部分的含义。“受”是受,“持”是持。有人能“受”,但不一定能“持”。经尾提到了这一点。
; P1 }: }+ U# t- a5 k$ u6 _. w. r5 `# [( j
“受”是接受,信受,“持”就是照着去做。我们相信佛说,这是受;然后照着佛的教诲去做,这就是“持”。
- h( g F! ~3 C5 Z! Q, C学佛一定要有行动的,天天用嘴学佛于事无补。信、解、行,最后才是证,这是前后紧密相连的四步。佛法不同于世间的哲学,也不同于其他的任何宗教。佛法是可以印证的,也必须要自己亲自去印证。印证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信教奉行”,要真修实干不落空,这才算得上是学佛。9 `3 c% Y/ q: [; Z: o' B$ x
世间许多佛学家,一生钻研佛经,他们的学问可谓丰富,但却不能“依教奉行”,没有实践,因此流于说教,流于空洞,得不到佛法的利益,非常可惜。) |; Z$ K3 X0 x" m: A) |
佛学不是学佛。学佛可以了生死,佛学家还要继续轮回。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 e7 t. {0 _8 j( h% t( U k善男子、善女人看到这部经,而且按照经上讲的去做,或者听到诸佛的名字,这样的人,能得十方诸佛护念。
+ @9 d# y3 ]0 _ R" {# G7 X" |* o十方诸佛护念!这话可不是轻易说的。本师佛有没有讲到还有其他哪部经也得十方诸佛护念呢?8 y! l3 H; G! A
我不知道。0 G! n1 z/ E z! E2 ?
不但能得诸佛护念,而且“于阿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不退转,终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无比殊胜。
& }! G& v8 ^! f/ F
: j8 K! h3 C" ?3 D d$ y& R- q0 _% f- A
十三、佛第三次劝我们发愿
9 r& ~/ D5 f# o! [
- T# J; u4 |# u" e【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P, `* S% b" q: o. v
" j, i$ d" v! n% v6 j
9 ?3 j# D* v' T9 \3 w: R5 t一部经快讲完了,我们众生听的效果如何呢?到底信不信呢?4 u3 X! J0 ?' q/ T/ ]
佛说:如果你信了,应该发愿,一定要发愿啊!发愿求生到西方极乐净土去。
3 K2 w' h X' Z7 n2 g唉,短短的一部经中三次相劝,佛这哪里是在教诲我们啊?分明是在求我们。 * v) E+ @# l, l& |0 v/ N' A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g2 K- K( c# }) @4 f
3 u W, ^: l* O. d! z
. \8 w( A) m8 Z9 ?这段经文对我们来说无比重要!前面是“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后面对应是“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这个说明了什么?1 H2 @7 ]8 Y+ }& w5 G: `, V. Z y
从时间上看这里面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时。. M4 f% J! |3 B( J2 x4 G$ B6 @9 t
过去已经发愿的,有的已经往生到净土了;现在正在发愿的,有的很快就能往生;将来能够发愿的,有的将来就能往生成就。
! v) ~* S1 H- \) Y只要我们诚心发愿,即使这一生不能往生净土,因为今生已经和净土结缘,所以将来必定能够往生到那里。
5 w, ^- s7 Z" o& l这就是发愿的重要性!
e8 B& k2 ~: Q如果倒过来看,这一生已经往生到西方净土的,是不是多生以前就和净土结缘了呢?
4 Z4 y; A! c6 t7 S O我们现在修学净土,是不是前生甚至多生以前就是念佛人呢?
* Y3 K/ E( \3 @1 J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 a9 }1 m- Y7 R* K |3 w' g
《阿弥陀经》的利益在经文中说得很清楚,读诵此经依之而行,一生成就圆满佛道,永出轮回是最大的利益:( D* G/ c, x) i
n. m) @0 \+ O% j' |- ~; g/ e8 n
1.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 V: E# U- v' z/ p; o
1 K& u2 X1 K0 r/ X+ @
2.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9 s1 b$ j$ o k' z' k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 M5 h4 H* R1 _ t% R7 G P3 r: j d. ?7 U5 G
Q* n8 F! h' J3 ]" [
" A. w' u+ r8 g1 }1 X1 t/ o---------------------------------------------------------! y, ?* { \2 u- l! b, Q1 D
念佛利益
8 X' {' U! k1 Q' Q# C
% H/ F1 }$ `+ I' O一、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形守护。6 k3 E k5 }' z7 B6 U) F
# ?3 ~7 h! J0 o2 x) w( K
二、常得如观世音等二十五大菩萨而为守护。
4 {. U0 G" g! ^$ s0 [) _2 e! ?" w& j! w8 w9 T/ i( r+ |' h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放光接引。( w5 Z/ \, o* @ Z: N1 `6 k
9 V. W% J1 H2 Y+ T7 M2 U- C四、一切恶鬼、夜叉、罗刹,皆不能害,毒蛇、毒药,悉不能中。4 e. c) \; l+ ] q0 I
) Q6 I8 ~! s0 m( z
五、水火怨贼,刀箭杻械,牢狱横死,悉皆不受。
9 |" j2 n8 u1 i; U O
0 f+ s3 E: f+ P: s+ F( |六、先所作罪,悉皆消灭,所杀怨命,皆蒙解脱,更无执对。1 @0 n3 W& t* ?; ?9 o
3 p: {7 D3 A! ?" z4 t七、夜梦吉祥或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9 F! l E- L+ h. \5 ]+ V/ t
. ]. l V- ~( N1 E1 l6 Q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沛,所作吉利。
, R( J$ D) v: X2 @
# F& i( }! r% [( b: t. A2 z1 X8 V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
( x( `, \, i8 S$ |) w! D
3 M1 a6 {5 k. C十、命终心不怖畏,正念现前,三圣金台,接生净土,受胜妙乐。夫如来者,四生慈父,三界导师;称名者获福无量,礼敬者罪灭恒沙。若能至诚恳切,念佛礼佛,现获此益,命终往生净土,永出生死,直至成佛。
) l" k! c/ f5 R0 W! k& I( o* n" Z% o: i( _) a, q1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