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4-9-23 17: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自在往生与舍报往生修行述要》
T" ]) b3 n" Y. H; Y$ l 3 p9 R# s0 V S3 U6 n; w
实语法师8 b; m/ `! C& P5 v( _/ u
2010年7月1 c$ r# `2 t" D; Q7 n# Q
0 ]+ _) Q# ?# Q! h) o/ x
一、自在往生
: p/ K P. i* a% X4 h8 I1、事实根据:《往生净土圣贤录》所记载,天台智者大师,净宗九祖省庵大师,
0 X: i0 p K5 [ _3 I49岁,预知时至,坐着往生。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所记载的,哈尔滨极
- n$ O7 y( X" c乐寺的修无法师;山东省即墨经商的郑锡宾兄弟两个;青岛市一个人力车夫的妻8 Q" I# G+ Y9 f7 ^, h$ m/ K5 t
子;浙江省宁波市乡下小庙里,一个佝偻工匠出身的出家师父。1 N8 w. h' h2 E& ~5 q# `8 j2 c. R
2、理论依据:' q/ \. O- P# |; U# M1 p
[开示要点]5 P: L7 y# z8 B4 I% H! d9 q
阿弥陀佛有无比巨大的光明威神之力,六字洪名名具万德,也具备了能使至心念佛的人实现自在往生的功德。
, m' G% i0 i- n |5 b( H康僧铠翻译本《无量寿经》说:4 w3 N* h' x8 L1 a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有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勤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知。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2 y! ^7 P3 _6 L& u/ v2 v“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h% U; \ P6 L9 f+ Z' o
这句“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 G; k: t4 | s0 V5 ^% c意思是“只要白天清醒时念佛,夜里睡梦中也能念佛,这样以至诚心每天念佛+ e \2 q* |1 P+ m( j4 W
不中断,就能够随顺自己的意愿,或早或晚地得生极乐佛国。”此句话昭示了9 c( t6 n8 S$ m$ ?5 P3 q' O
自在往生的义趣!何况最后一句佛经的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威神,巍巍广大,殊胜独妙,即是昼夜不停,宣说一劫这麽长的时间,也宣说不尽哪!
7 P+ O+ O! X P. y( m) {因此,我们要对自在往生坚信不疑!4 P$ k; [, b$ U' t
& F& f; x. t6 m( ]9 r2 @
1 q! S' w/ a$ v二、舍报往生
* y/ g) Z/ T6 s/ E" b" s( m: W1 s1、舍报往生的实例& J; }, C0 E$ K; H
《往生净土圣贤录》所记载,宋朝莹珂法师,喝酒成瘾,不能自拔。不食不睡1 N8 }) V9 N4 { H
念佛三天,佛即现身。成功地舍报往生。
7 ~" o' `; e' O" N1 F8 l3 c历史上,舍报往生极乐的实例很多,因为我没有这麽多书,就不多举例子了。
. l. E. J& X: B7 A& a! Q9 q又有书记载:观音菩萨接引卧病在床的老奶奶,老奶奶不识极乐好,只知天上好,
3 [7 {- ]" A- O/ I) X观音则使得老奶奶舍报,提早升天界了。* F- _9 ]' Y* l- s% j+ }
1、如何舍报?
7 b0 K* o1 H$ e1 k+ r+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舍命全交阿弥陀佛。舍寿给他人,需要他人愿意接受,, i7 x2 }4 h1 P4 [& }' i9 V& _
才能成功。舍寿给阿弥陀佛,他一定会接受!他会回报给一个金刚那罗延身,
9 }3 C0 L" w9 n- B我们一个无量寿,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无量寿!
. B" \. t/ {4 @1 g操作的方式就是给阿弥陀佛上香、礼拜、坚决要求舍报生极乐。* D% Z1 [3 x' G$ Q6 e1 z0 R, L
2、舍报的关键' m1 V5 `: _1 n7 }9 f8 p0 S
A、认识阿弥陀佛无央数劫修行所积累的巍巍功德之力。《无量寿经》下卷言:- i( _/ A. l: l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6 Y: ]2 w. j" ^) P
B、 对阿弥陀佛的万德万能有决定的信心。9 R+ R) J1 s! }
C、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保持住坚定的决心,不动不退不改,坚持七天以上。1 r$ V' ]- R |: R
2、舍报往生的理论依据:
3 ?2 h2 L& E( K, x( ^6 Z3 n3 W《无量寿经》下卷言:: R0 W3 H" r* t! n( s: G2 w2 \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 I4 g9 b+ N' h6 n9 t" t. K我们应该理解为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如果全部宣说出来,需要一劫的长久时间。这种“巍巍殊妙”的“光明威神”,含藏有能够成全我们舍报往生极乐的功德之利,如果真的昼夜相续地宣说一劫的时间,也就会明确地宣说出来了!因此,我们对于阿阿弥陀佛能够成全我们舍报生极乐,要坚信不疑!
; ?) K. H4 r' ~) T! D! T
! ]8 Z* d8 D# d% B! e- j+ ~4、舍报的原理:3 p) }$ M* a8 G" j5 g8 H
末法时代多是心散乱的人,生命之气也分散散乱,发誓舍报后,阿弥陀佛就开始$ `8 w$ M, A* p' X3 J/ O: h
运用他的无量光、无边光。。。。。。超日月光等光能,把我们散乱的生命能量场、1 `/ H+ U% k8 E4 n
都逐渐地聚合起来,变分散为集中,在最后聚合成有如一个结实的乒乓球团一般,
0 u2 \8 n P# X: i$ I佛的金手一挥,就接引到极乐世界了!一般需要七天时间聚合生命能量场。七天之内不容易舍报。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水火刀兵劫难来临时,也可以在一天或一小时内舍报往生。这时关键是向阿弥陀佛发出强烈的求救之心,坚决求生极乐净土之心坚固不退,至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想急切皈命到阿弥陀佛座下。* d6 Y4 ~" l8 `! b
5、帮助他人舍报往生:
9 @; p# B: B2 D3 O' H( ]1 g关键是自己要很相信佛力广大无边。上香、礼拜、祈祷佛接引亲人舍报往生极乐,
" I: s3 v n1 @7 \要坚决果断,七日之内每天至少一次祈祷,最好说出声来,要诚心、耐心等待奇迹出现。5 Q8 A5 A; b5 c6 }$ n1 X G% m
! z; F/ e _5 E5 C
# f0 ?# |. N7 g' ]9 R4 P. u( |' V《舍报往生修行法要》5 P% t: F# U4 F+ h- m( Y
作者:实语法师
( I2 E1 W5 S* d; j- N$ x2 A7 J0 Q z2011年3月18日第二稿/ s( m, G/ ~0 F
' x7 g. v5 _, ]- [
一、概述法要* D" O3 y7 q7 z8 N
1、舍报往生释义:
% z) s9 a% Q/ Z) A舍报往生是舍掉业报身,也就是不等寿命自然终了,主动发愿舍掉寿命,求佛接引神识往生极乐世界。不需要绝食,可以正常吃喝睡眠。舍报成功后,预知时至,知道佛将要来接引,但一般不告诉他人。表现为自己主动地料理好自己的后事,安详地咽气,肉身自然死亡。绝食舍报的修法不宜提倡。很有修行的人,才会有大放光明、出现莲花、天乐鸣空、香气扑鼻等等祥瑞之象。开天眼的人能够见到佛菩萨把此人的神识用莲花接引到极乐世界。. T% \* T2 e' I: a
用大白话解释舍报往生,就是主动求阿弥陀佛把人的灵魂(佛教说神识),从肉身里面拔出来,接引到极乐世界,获得永生。
( l; X& Q/ k4 f 7 y/ T, A0 {5 k8 H- Q
2、舍报往生的实例
* V E2 ]: m0 c( B) a/ n+ V% Q《往生净土圣贤录》所记载,宋朝莹珂法师,喝酒成瘾,不能自拔。绝食念佛三天,佛即现身,预知时至。又观音菩萨接引卧病在床的老婆婆,老婆婆不识极乐好,只知天上好,观音则使得老婆婆舍报升天界了。
) E+ W3 w, L/ B/ f
) B& R) \# k3 _8 W( \ Q7 _3、舍报往生的佛经根据
& }/ ] F* q; v, p“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不能尽。”) ?* q; X, g0 k* b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4 a4 U' N' I) \3 F
“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6 s+ V5 B: R1 y' D& G. P( V- W
[开示要点]
8 h" V- F+ |4 z9 S& x2 G阿弥陀佛发大愿后,经历无央数劫积功累德,成就了巍巍功德之力,涵纳在名号中,就使得“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真的是名具万德!以此果地功德彻底回施给十方世界众生,成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使得十方世界众生“闻名”则会“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佛的巍巍功德之力使得“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 b4 Q, j |/ C& I' T 0 Y; }" m6 h: g) x6 v$ [
4、舍报往生的原理) B$ Y5 S" r; b! A2 e1 X/ E. \- g
人类既有物质的肉体,也有精神意识体,佛教称作神识,其实是由三个元神组成,世俗称作灵魂,道家说人有三魂七魄。5 k; a( b$ m: d3 x8 B' ]
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用无央数劫积功累德的修行,把他的四十八大愿,修成了大愿力、大功德力、大威神力!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这无量的光明之中当然有极强的能量场,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把很多人的神识从肉体里边拔出来,接引安置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莲华里。
7 M+ T* O# Q6 b% _ K7 E开眼的人能够看见,阿弥陀佛挥动金色的右手臂,自然带动无量光的能量场,把人的神识逐渐凝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小球体,从顶门拔出来。然后就像古大德写的佛功德赞所说的“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这是开眼的古大德写的,因为仅从佛经看,只说了手持莲花来接引。而实际上,还存在用佛光接引往生。 5、舍报的关键
% ]6 B& c. ]5 Z n(1)、对阿弥陀佛的万德万能有决定的信心!$ `, ?9 T# Z( t. ^% w$ q* D3 S
(2)、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志愿坚定!
$ t. y$ L# M$ B% ^(3)、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保持住坚定的决心,不动不退不改,坚持七天以上。" F% f' I9 c% ]! o0 b) u( P" h, A
5 j" U* W7 ~# C; S) e! M1 g
6、如何舍报?( B0 A. S( j. K0 j% R; R" N
首先要决心往生,相信能够舍报往生,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愿力功德力接引众生。
: d4 b9 z# c/ p9 Y0 R7 j能够欢喜接受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成就往生的大事了!
/ G* b7 R; A! m5 U: l# J我们要相信,佛的慈悲,佛的无量光,佛的愿力、功德力,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我们有心接受,佛马上就到,只是肉眼凡胎看不见而已。
9 _0 t+ g$ J, g0 q发誓皈命以后,要牢牢记住:
7 G$ S3 v8 u8 s+ o" c我是已经皈命、已经属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人了。在自心中把这个信念肯定下来,这个信念就成为我们回归极乐的通行证!有信愿就有通行证,有信愿者必能得生!
8 ]+ P" C. Y( M' H皈命的标准是:3 z& Q" x8 o+ ^4 ~7 Y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心中非常渴望早生极乐,归投在阿弥陀佛的座下,听经闻法、开始六度万行的各种修行,早日成佛道、度众生。我们培养出并保持住这样的心态,念佛就很有效了。
/ N6 W- L- X( t. f# n; m" m: m 4 R: I; i$ G6 J7 [/ v3 o# ]0 z( j
二、舍报往生的预备功课
_" Y8 W) s& `+ }1 c2 q. K(需要念熟悉了,大约念30遍至50遍。要越念越坚固往生极乐的信愿!)% P2 e: j; [ i2 l
1、培养坚定的信念. N' w/ p" [: s' P; S
(1)、我一定要理解阿弥陀佛因地的本初心愿:) k# [4 v. |# W- r6 U3 ]' w) J+ ^; ]
《佛说无量寿经》:8 N- y) V* r* F: U( F: J8 W) @" }
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前,长跪合掌,以偈颂发愿:: l- C$ T; `( v2 T& ^1 o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布施调意,戒忍精进,
2 Z9 e, r/ E, `% @如是三昧,智慧为上。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9 T/ B! [4 V/ M# @! A( S“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誓不成等觉。”# w/ {% F+ b3 S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K4 J, I6 M5 L+ {: @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 |1 y- W4 X# R5 P1 U“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T/ g7 E7 w' ], q% |
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 l ]7 \( A' m: [2 X& H第十八愿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6 s" p' b9 g7 Q5 G善导大师《往生礼赞》:" I: P. L8 p- \; q4 e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1 h$ g& w6 T9 N) P; x/ b4 Q$ z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l4 ^8 [! ?1 e
《佛说阿弥陀经》说“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往生。”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据此说“可见真的发愿,就能往生!”
$ G# c. p( [. e( h
- F3 ~- o6 b; J) t( ~(2)、念佛者“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 h# O) x/ E$ B: r: v5 e# d" T《观经》“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8 R! k$ x8 I& a' ~+ y8 E L
请大家随我至诚发愿:1 w% k9 ]! S: V* F5 b. g
“归命阿弥陀佛,愿做弥陀使者。自信教人信,尊贵最尊贵。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 c e$ r& e& q2 g8 u" b; _7 D% Z
“唯信佛语,守护信愿。随顺佛愿,乘托佛力。普共诸众生,同生安乐国!”) w% ?, o- b2 b" V' j6 P( f
《观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 i3 k/ Z8 ?: ~- S1 a请大家至诚祈祷:
* }5 y) y# t" u- d) r“至心观佛庄严相好,至心称念万德洪名。祈祷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感动我心,大威神力加持我身,让万德洪名常驻我心,自然涌起,不念自念,相续不断。”; }2 H- ]" w4 k- k# F. ?2 E
2 {* j8 D2 z% Y
四祖法照大师说:
K( v0 Q# b& `6 z( v: L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8 o9 Y& `" h/ N1 W( `! o
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2 p6 O+ @' j' `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久尘。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b8 N* c$ C: }
慈愍大师说:
$ J2 F# h! X* l* e$ f0 J$ p1 n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3 `$ Z4 l$ k% ]" U2 Y& ^+ s" C0 i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i6 J- e: t* x. t: b9 Y$ o
9 V+ @ J9 n) b5 k! |9 \(3)、《往生论注》开示“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深刻义理。
+ }4 j: k2 b3 K U* S7 X我们学习净土的最终目的,就是一生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得不退转,当下安心、起行、作业。昙鸾大师著作的《往生论注》对于无量寿经经文“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解释得特别清楚。+ f! N% G: u* ^4 Y U' r
“复次此十七句,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 x8 m* M/ ~. `+ H
“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但取实生,即堕二执。一恐不得往生,二恐更生生惑。 ”2 N, _2 e$ Q( P4 q1 e- T% \; A
“ 答: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又是摩尼珠,以玄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又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 Y6 q- z# }" G/ h
- ^0 D$ w. z2 |! K9 A( T1 g( F
这段文字,是真正揭开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机制问题,这是一个大的机制问题。要是我们不了解法性,不了解弥陀的报德愿望,即愿力,又不了解自己的愿望,不了解净浊二种差别,我们很容易混淆在自力、佛力这种疑惑之中,很容易把自己的所谓的量当作法性,把自己现前的迷执的量当作法性,就会丢失佛法的根本利益,就是法性本清净的利益,不得安心。昙鸾法师在文字上十分清晰地、条理地、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法性,就是以佛愿力,以佛光明力照破世间愚痴的执着与昏暗。. m8 s; e c& ^. C+ _
“复次此十七句,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5 x1 o1 s: I0 k
这个文字,我们十分要注意,因为十重义中,我们看长行,十重义,它有起观生信,这是第二重义。观十七种庄严的目的,不是为了其它的,不是为了观而观,是为了令我们的法性揭示出来,心愿揭示出来,与佛陀的愿得以相应,真实的得生彼国的利益现前,令其往生利益现前,就是现下得到这样的利益。要不然你真会迷失的,迷失于未来,迷失于假设,迷失于自己的业力感知,会迷失的。
( q" y7 U8 ] ~4 E" K/ e4 U
" E' Q D3 [* J9 I8 B; F所以“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
7 ~- g" a% B% C; W9 H: T这个“必定”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现在的人念佛说这个往生问题,总是含糊的,总是相互疑虑的,不是相互增加信心的。“诸佛如来实是大悲慈父,以无量方便予以我们无上真实信心”,这是善导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给我们交代的。我们所有的学习就是为了增加信心,也就是法性的认取,自心自愿,自己愿望的一个认取,你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愿望啊?佛陀究竟是个什么愿望啊?法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状态?你要不在这个抉择上认取,你就不会有正知正见,那你就不了解自己的心愿,也不了解佛陀的心愿,那你只能沉沦在轮回之中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现在的学佛人,一定要解决自己的心灵问题,一定要认知法性的清净的本源问题。所以“必定得生安乐佛土”。
) q( c9 }. C5 F2 Z r+ T* V
7 h6 @5 G1 j2 z( q“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
6 j* M5 a" p2 O顺之法性,上品上生,了达自性无碍,本无差别故,所以自生安乐国土。为什么呢?本自国土故。何以故?浊土净土,本是心智所生,心智愿望自然得生,自然感召,所以愿生即生。这是没有任何畏惧的。所以了解法性,愿生者即生!没有任何可障碍之心智、可障碍之缘啊。了解法性,必然上品上生,无疑无虑。此处灭,彼处必生!正觉华化生,绝非以妄想执着而生。依佛愿力,顿生莲花中,清净化生。这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C8 |; X P' j J+ c
1 d, Y7 M5 T4 y# s" x
“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 ”
4 r8 t j6 _* Q那你觉得这个人一生造恶,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其念阿弥陀佛,一声十声得生彼国。那这样的人是不是实生呢?实际这样的人跟我们现下的当下的往生,没有任何的差距啊。当下往生的人,是认为无量劫以来的善恶无记造作实在是无有自性的,他抉择了,他只能撒手了。那么临终业报恶报成熟了,地狱火现前了,苦逼啊,他不能忍受的时候他也要撒手,人不能忍受的时候肯定都会撒手。所以智有智的撒手,愚者有被苦逼的撒手,你逼到一定的时候你肯定得撒手。/ P6 |# G0 K: j. _! h" p2 ^
“但取实生,即堕二执。”5 F$ h! Z) ^! {
这二执,就是说有生、无生二种边见。那佛法是中道义,你怎么可以落在边见中?怎么样来表达呢?
s4 W1 k5 V" t. `' _“一恐不得往生。 ”, J( [9 W! T/ ]
恐怕不得往生,那我到哪个道轮回去啊?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凡夫这个二种边见中会产生这种恐惧的。. u4 r. [* G2 g! M8 X. F6 W
“ 二恐更生生惑。”5 Z% X5 G K, R, M1 I4 N }
往生是不是还是轮回呀?产生这种惑。实际这是一种对待心中的边见延续。我们一般要是知道万法唯心,诸法因缘生,就会把这二种边见放下来。这个十念往生,过去利根人,就象佛在世的时候,佛说一声“善来比丘!”,即证阿罗汉果,生死都办了。利根人一闻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名号,即得三种忍,住不退转,这是佛第三十四愿的愿力所成就啊!第三十四闻名得忍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2 \/ Z; j5 ^: M' t/ J- J9 Q! q
可见利根之人闻名就完成了这个事情,他就照了法性,觉知法性所在,无造无作,光明遍照故。所以实生啊,不在于生死,但在于法性认取不认取了。认取自己有两种机:善根成熟之机,就是闻了即觉;再一个是被迫之机,苦难所逼,万不得已没有办法了,业报尽了,他没有办法了,这时候被逼所择取了,如此而已。就是这个十念之中,这两种机都是有的。再一个就是尝试之机,就是观察,将信不信的人;但善根成熟的人就是一闻就成熟了。
0 Y5 a: }7 p( m4 h7 \
" m. y. @' W+ G' Q) e“答:譬如净摩尼珠 ”- H. |& a, f0 B1 ~1 C
下面就讲往生的真实义。$ W) @! B! N. p o* x
“置之浊水,水即清净。 ”& d5 d7 [" V" Z- m: k
自来水厂处理浊水,好比象黄河水,象郑州市那个水厂,那个水就很浑浊,象黄河的水直接引到处理站了,那太浑浊了,把它用矾过一遍,整个出来就是清水了,就那个沙子,所谓的泥沙,一时就沉下来了,或者说用漂白粉一类的东西,直接就把那个水处理了,虽然那个水不好喝,但是没有泥了。它这里举了个例子,说“如净摩尼珠,置于浊水,水即清”,是形容我们众生的这个心智的。
, A3 T( B" Y3 u$ n“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
9 j2 ?+ ]1 W, ]1 `& `1 Y这就讲的是往生,往生就在这里讲的,就是我们无量劫以来造了无量的善、恶、无记的罪浊在我们生命中,就在这个浊世中。( l8 y7 |( Q2 E- Q
“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 D9 s0 s/ ^% V+ f+ P3 e
这是无生名号、无对待名号、智慧名号、超日月名号啊,就是无尽这种不可思议功德自性彰显,它能彰显无量的法界,无量的法界,不被任何世间所染着,所以能净化世间。
/ o+ N& Z! I" i! ]. V“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 ”& W, K2 z5 a4 I$ h1 I; f
罪灭心净,就是往生。你心性坦露,就是往生。在整个净土教言中,纯粹的净土教言中,根本不说众生世间生死问题的。好比依《阿弥陀经》讲,“若众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垂手接引,令其往生”。这实在是对下三品的罪根人讲的。那对善根人讲,他看到的不是这个,他审观的不是这一点了,审观的肯定是自性,是唯心所现,是一时心智所需。为什么呢?所有善根成熟的人,他都要了解自己的生命,了解自己的意识;所有愚痴的人都期盼着未来,总在期盼着未来,假设着未来。这真是善根差异十分大。所以往生啊,就在罪灭心净之时,得见往生利益,即得往生。
1 B! r/ G" \" C" q2 b' _ ! q9 I: V3 F. y% Z1 S
罪灭心净,即得往生。这是对下三品人说,还是对我们现在说,还是对未来说呢?你要是用审观的心,那就将信将疑;要是当下抉择,就住不退转;那要是说我等到临命终时我再来十念,也行。那临命终时,被业力所逼不能自制,那叫临命终时,就是此色身将坏之时,身体空立了,你还有没有这个善根显现呢?那很难说了。平时都疑惑的人,到那时候根本用不上力,决定用不上。如果
; Y) V+ G, }' S' z2 } m有善缘得到助念团的开示与助念,如果帮助你断疑生信了,你的心就能肯定了,就能当下抉择了,就能往生了。1 n7 Z- a8 R% @( h+ u% ^4 F; C) N
为甚麽非要等到临命终的险象环生之时呢?应该力争当下抉择任取呀,当生成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哪!所以平时我们对这个的抉择一定要十分清晰。那一遇到大的难缘了,你若是当下不能往生,在中阴阶段也能往生。为什么呢?你的心智是纯熟的,因为这是法性之土,决定是我家园,是本质家园故。所以生者本生啊,无需择取。本生国土,是不用择取的。法性之土,无需造作,无需择取的。所以不动心智,当下往生。; Z- ]8 T) U" i
那你说我心还动摇,我感觉到还是要请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那也行啊,那就顺阿弥陀佛愿力得生彼国。你感到还不够,阿弥陀佛回施给你功德令其往生,因我善根不够嘛,阿弥陀佛说我这万德洪名回施众生,令众生往生,也行啊,这样还是行的。这种种方便,就是令你生,什么生,安心!回到清净法性中来,无造无作,寂静圆满。这再来看,万法唯心,造作世间,由你了,天地由你了。那如果我们这个地方认识不到呢,就说“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 G7 t3 x% e: T1 l) M. o“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 P& D1 ?2 E r" s7 a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M7 ]! l- |! P; u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所摄化眷属,无量无边。何以故?他的誓愿所成故。 “设我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阿弥陀佛依他的大愿力,普摄十方故,所以眷属无量,不动本位而成菩提。因为大光平等普照故,所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常住之中得见诸佛,一时成就。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造作,就路还家,自心平等故,自性平等故,远离分别对待故。一直照见一切众生本源心地,入大光明安稳藏,庄严世间。
% x* I' o5 z7 o/ p: J4 c一切众生种种身份,种种作业,若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三界九有之类,莫不是诸佛清净庄严本智所现,所以称为不动清净智海生。怎么不动众啊?不需要我们造作什么来成佛,无一众生可成佛,无一众生可度啊,是度尽众生故,了达本智,彻还本源,度尽众生。如《金刚经》中,世尊所宣化“我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槃”。何以故呢?一切众生了知法性,远离造作,一时得以度脱。% W; T0 M" c* X5 k6 v
' U& V7 n% s: |- @7 e这种所谓的了义究竟教诲中,皆以法性安立世间,报德滋养世间。阿弥陀佛以他的报德令无量差别有情一时安住,就是所谓的往生的利益,所谓的往生者就是就路还家,就其本性得见法性平等,入无量光佛刹,一时得入无碍智。这个无碍实在是一切众生之本有、一切众生之本具,非造作而来,所有的造作对待,在这个地方一时散坏。所以说“大众庄严功德成就,天人不动众”。2 L$ ]/ h. H) w
/ q: Z# `. S5 N7 K: |
这一段文字要是我们能看一看《大方广如来藏经》,就彻底地能随顺这个教言了,无疑无虑地在这个教言中得到安住。世尊在《大方广如来藏经》中宣化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九种喻说,来证实我们与佛不二的本源心智,一切本来庄严的功德所在,虽因种种烦恼业障现缘蒙蔽。他举了九种例子,大家看一看这个经典,来经经相印证。以经典来印证我们所学的,就能得安乐住。- {( o: F4 f" N' l
; Q# h/ L% e c8 T
《往生论注》说“缘佛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这个地方,昙鸾法师是没有任何含糊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含糊。许多善知识评判昙鸾法师这一段话说:“昙鸾法师所讲啊:缘佛愿力,念念念佛,这是下品下生,是临终之时。是这样说的,要不然就是别时意。”说十念念佛是临终意,也勉强说得过去。为什么呢?我们现下念念,十念念佛,以佛愿力,这念念就是临命终时。0 ]9 ^2 Z5 p0 G* j( t7 c0 ?
& j9 V( q: Z% h: V; [
你说别时意,我说你当下用时,就是用时意;你不用时,就是别时意。天台宗讲这个三千一念、一念三千,两者究竟有什么差别,这个差别是人设置的,还是真是有这个差别?说诸佛如来说法无自性,所有施教,无我无常,现在要是立实有一法,那就不知道这个学佛法的机制怎么能深入了。所以若说别时意,就是你不念时是别时意,若念时就是当下意。9 }% y4 n) M0 e8 B4 p+ f+ Y
8 M) d+ I+ i/ I6 w8 Z/ F' d; _2 ^那么十念念佛必然得往生,你若是运用时,念念就是断无始生死根源,念念临命终时;你要是不运用佛的愿力,你念念还是在相续善恶二业,那念念就不是临命终时。好比说“我念佛,我要达到什么样子。”那你还是在念念相续生死业相,不管是善恶业,你在延续生死,就是你念佛也是在延续生死,那说别时意是相应的。你的心念去缘佛、念佛,就是在运用无碍光、无量光、无量寿,
+ Y9 {. m) ?3 Z在念念之中就超越了善恶业、生死业流啊!. j! B c% ]# @# ?2 [( G7 F3 S+ ?
9 ^/ Z7 J% I) S% X6 t, w这个大问题需要大家在修持上认识上不断地审思对比,分析对比。我劝勉大家多读诵康僧恺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我们就会理解佛心佛愿佛德佛力的伟大,就会发起一心归命于阿弥陀佛,就会随顺佛愿、乘托佛力,就会“信心欢喜、至心回向,”就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我们当下成就往生无有退转,也就能体悟到净土法门真的是大安乐的法门,是安乐易行之道!自然就会起发菩提心、自觉地自利利他,“自信教人信,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自觉自愿地“转向教授,转向度脱。”$ K0 v& j* Q* E: m1 ^' S; B5 V4 p
0 L8 J/ k1 y, X* }( M! y6 `【说明】如果还有怀疑心重、信心不强的人,就需要多读诵天亲菩萨著作的《往生论》、昙鸾大师著作的《往生论注》、《无量光净土LUN坛》上边,慈法法师讲解的《往生论注》。或者恭敬地读诵《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
1 \. `- ` S0 k $ j D7 L, J$ t0 X y* a* I5 W
2、痛下舍报往生的决心$ b5 `: R( L$ G
(需要每天念一二遍,累积30遍以上,就能坚固往生极乐的决心!) p! r$ X) G# B0 @% X
至诚恳切地念诵:$ _1 F4 _. R9 C+ X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当求出离,到安稳处。”
$ S' L3 ?+ R+ B7 U1 a! ^“人间有三灾,天界有五衰。纵然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6 ^& F: ^, ?; s7 V9 A" N3 _善导大师《归去来》:
9 q, y4 T) r& ]: J' V归 去 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2 `' O. h& `5 P, t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平生后,入彼涅槃城!
" e( N, g' }! J, r2 h5 n 3 n. g9 w0 X, N* P8 n. ]" S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L4 Y" ]8 y7 C. r- X) A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 S! g7 t2 g5 R/ Q! x1 U4 M3 v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I, C9 v/ m' D. B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惠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堕,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b+ Z6 k- b4 q5 c" P- C$ D4 K
& t& B' b+ o4 L3 W- u4 z! l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我在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A- _( i, @4 b; T
k) U0 S) t4 K9 o4 w' k5 T# {
至于临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首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花中,花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乘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 b u% {3 Y3 `+ B# _. t! k6 M * S' P, y* Y0 E2 L3 [
然后,不违安养,迴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8 N* p- `& X, @2 ]$ N: q8 X
3 h) J1 T2 ` s 8 J8 ]3 \- f5 s2 S7 C6 X' r9 S; N
(全文完)0 V0 u9 b& T3 j5 N
3 ^! I8 f$ ?: e$ Q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