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5804|回复: 34

求高人相助,帮我母亲度过此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6 12: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妈妈出生于1963年农历11月12日,属兔,江苏宜兴人士,姓吴名建珍。我是我母亲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于1993年5月12日,上面还有一个姐姐,比我年长一轮。我母亲性格开朗,为人大方,整个人都大大咧咧的,从小就有男孩子的脾气,放在今天来说就属于类似于女汉子一类吧。从来身体一直很健康,但是今年体检的时候体检处宫颈里面有个肿瘤,切除后发现肿瘤是介于良性和恶行之间,所以就将子宫阑尾一类的附件全部摘除了,虽然医生说复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我还是很担心。
! s  K$ u  g" q; }$ {6 l9 c
3 N$ A* w* g# s母亲受了一辈子的苦,年轻的时候很聪明,一直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也被认为是村里最有可能考上大学的,但在我母亲十六七岁的时候,我外公就去世了,我母亲只好被迫较早的承担起家庭的负担,之后认识我生父,生下了我姐姐。但因为我外公生前是村里的大队书记,母亲自己也做事干练且有能力,所以一直在镇上到也算混得不错,在仕途上也有些发展的机会。但我生父为人老实且较懒,这让我母亲承担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后来母亲为了生我,放弃了仕途(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我母亲生我的时候就是妇联主任),之后又帮助我生父开办游戏厅,一度也算是很赚钱,但是她和我生父关系恶化,离开了我们一段时间在外面跑业务。# u  @  A$ W3 ^
& U/ h: I) c# h' _# T
游戏厅后来失窃,欠下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债务。我六岁多的时候,母亲和我生父离婚,我被判给我母亲,我姐姐判给我生父,生父分到了游戏厅,我母亲则分到了一套破房产,我母亲考虑到我姐姐还要考大学,就主动承担下了债务。) B0 Z6 z" s" A+ }3 H

! g6 V8 ~* F; N# L$ \/ t之后我母亲和我继父结合,一起搞工程,当时初开始我们家其实还是比较殷实的,有上百万的存款也有房子和店铺(当时才2000年左右),但是因为政策原因,工程项目失败了,整个存款都赔进去了不说,还欠下来上百万的外债。之后店铺也因为经营原因倒闭了。" G* Q3 d' c" [! ~! a9 _  Z2 I

/ ]0 e; B% N, I& x0 e1 F我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在街上摆点心摊,供我上学。我清楚的记得当时那段时间有多艰苦,一家四口(我爸妈,我和我外婆)挤在两间租来的小房子里,整天就是包团子,裹粽子,起早贪黑也赚不到什么钱。母亲一边打工补贴家用,一边鼓励继父,最终经过十年的时间,偿还清了之前所有的外债。
, i1 v: ^2 R1 \# {& j, n4 [
0 T$ e5 j2 v/ v前几年我们搬进了新房子,又欠下了一小笔债务,但是也就差不多是在去年彻底还清了,我今年也大三了,在外面兼职打工,也赚了点儿小钱,补贴母亲,父亲的事业也再度起步,整个家庭都蒸蒸日上的。却不想今年母亲体检出了这档子事。( Y# p' k# r7 k  j( e6 x$ h/ ~% ~
- Z' H+ Z/ @8 h& `# T- e
母亲本来甚至是不打算体检的,她就是不舍得那一千块钱,她觉得自己身体没问题没必要,最后被我老爸说了一顿才去体检,并查出了问题。
0 \. l8 ]- p8 S5 |$ C: n" @
- M) M" C' O) _* `8 t, y我从六七岁起就是我母亲一直在照顾我教育我,我整个世界观和价值观也都是在母亲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我心中,母亲是我唯一的支柱,是我努力的动力。这些年来,我一边读书,一边忙自己的事业,常常是不到凌晨不睡觉,说到底就是希望我的母亲可以颐养天年,我希望我的母亲可以为我感到骄傲,如果我的母亲有什么不测,我觉得自己是真的没有哪怕一丁点继续努力甚至于生存的理由了,我无法想象我生命中没有母亲的日子,虽然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但是我真的好害怕,好害怕现在就失去我的母亲。
9 v7 l% b8 f5 B3 a* E
1 N3 I* s& C& }6 f3 c" Q& y我听说今年马年属兔的人好像犯太岁,之前也在岛上看过帖子说有人求到人帮忙,延续了患癌症外婆的生命,今天我特地在这里求助高人,希望能帮助我的母亲渡过此劫!就算折损阳寿也无所谓!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都无所谓,我只希望我母亲都够好好的,希望她能看到我的成功,希望她能安享晚年。. t  m5 Z4 H1 n6 ^( c/ C2 ]
' I7 _3 d3 g. q4 |$ e- u4 `$ E
我的邮箱是:wu1993512@qq.com,求高人相助!不甚感激!
发表于 2014-5-17 00: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额。。。。。。。。可以试试这个。。。。写三份手书,表明为母亲延寿的立场以及愿意付出的代价。三份手书各自都附带上自己头发指甲之类,一份寄在高处,比如山岭丘壑之类的,一份埋入农田山脚之类的地方,一份沉入水中,最好是流动的水。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Aimee--雅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3: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4-5-16 14:30 编辑 ' Z  O- n: V: d: j

* ?  U% U) {/ Y9 ]2 R3 l《心经》里面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就是止,也就是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讲的,我们要常常温习这一句话,别忘记了,「制心一处」,就是止。它起作用就是观,那个观是什么?「无事不办」。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尊这一句话的重要性,我们怎么落实?我们把心止在阿弥陀佛上,这个可了不起。为什么?止在阿弥陀佛上,不但我们自性会用得正,还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两重利益。止在别的地方是一重利益,止在阿弥陀佛上,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把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前面已经详细报告过。止於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受用。" y, V' @; h% @( V. L: X1 f! D& ?
6 l1 e/ n& B' u! J  [3 n6 y
世间人,心为什么那么乱?他也制心一处,他制心在哪一处?名利,名利是两处。名里头又有好多处,利里头又有好多处,所以他的心是散乱的,他不是真正的一处。绝大多数的人,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把心放在赚钱上,赚钱的方法很多,他都去想,心就散乱了。钱能不能赚到?那是他的命,他的福报。命里有,决定能赚到;命里没有,想再多方法都赚不到,你说冤不冤枉?命里有,何必去想它?到时候不就自己来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命里没有的,想尽方法都赚不到。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你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只能满足你现前的这一生,你想你能享受多少年?命终之后,一样都带不去,全是假的。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那是真的,你将来到极乐世界,这个经里头所讲的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你看那里多殊胜,那多圆满,你什么都得到了。你能想像的全得到,你想不到的还多,到那里你才明白,没到那里你不知道,佛也不说,说了你不懂。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大圆满,得大自在。
6 o4 I4 u2 z+ ?5 s6 ?8 Z7 p+ C4 |
# Y: d& x6 r2 c. g你现在观看的视频是:观音菩萨普门颂0 Z* ~  y0 ]" S1 A# x& n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53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4: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4-5-16 14:51 编辑 , [8 @8 n% f* G4 K
3 M% I' ?+ M/ [  e8 d1 s+ k4 H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中的一品,即第二十五品。本品的内容完全是说明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利益。因此往往人们把这一品独立礼诵。世俗有人称之为“观音经”、“普门品”。其实较为详实的称呼应该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5 \2 N5 c7 Z/ ?, U# ?+ z. J/ x此部经是由教主释迦牟尼佛所主讲。本经的梵语原名“萨云芬陀利修多罗”。萨云——妙法,芬陀利——莲华,修多罗——经。妙法是法,因妙法难理解,故以莲华作比喻。% ~! ]6 R3 X! H6 F( \+ M& D( V0 n
法,指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所谓山河大地,色法、心法、有为法、无为法等均包括在内。在此经中将此无量无边之法归纳为三大类,即心法、众生法、佛法。不论哪一种法,都是极其微妙的,三者无别,故说“妙法”。
7 K6 d$ h; Q* l" G8 b* M6 N) H- F为何心法是妙法?因为万法皆从心生。此心不是指我们的肉心,而是指遍法界、尽虚空之真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以人法界为例,一念心刹那不同即可遍及十法界。动一念贪心,则落饿鬼道;一念嗔心,则堕地狱法界;起一念愚痴,便落畜生法界;忌妒心起,又落修罗界。生一念善,落人法界;起十善心,上天法界;证一念真空,落声闻法界;起一念缘起,就到缘觉法界;生一念菩提心,就是菩萨法界;动一念慈悲平等之心,就是佛法界。人法界有如此十界,其他九界亦然。百界就在此一念之间。“是心具地狱,是心造地狱;是心见天堂,是心造天堂。”“是心是菩萨, 是心作菩萨。”。心念不可思议,所以称心法妙。& N- h% O- h# r- ^
为何众生法妙呢?世间凡有生命的东西,都称为众生。众生的活动不外身口意三业,都受惑(无明烦恼)的支配,而造善恶业,受种种果报,而处于六道轮回之中。轮回不过是惑、业、苦三者的轮转,只要不起惑造业,也就不必受生死苦报,若能除尽贪嗔痴,那么本有的智慧德性(佛性)随即现前。在此觉悟的基础上,烦恼即是智慧之体,生死即是涅槃之用。身口意可作十恶,亦可作十善,更可造就成佛之因。何以然?众生的本性本是不生不灭的,只是以虚妄因缘和合而生,“虚妄的执着”而成的因缘既灭,佛性(本性)当然得显。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即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众生本具佛性,众生不可思议,故称“众生法妙”。
9 ^& ^# n: T$ `3 x) S为何佛法妙呢?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觉者。以佛眼观察一切法,一切无不是微妙难思议的。法法皆是实相,皆是般若。没有佛与众生的差别,亦没有高低远近的分别。佛法亦是众生心法,众生心不被尘境所转,当下即是佛。“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所以说“佛法妙”。5 c; W" H, y' F# x/ p6 P2 |
综上所述,故为“妙法”,而此妙法,是众生本具的,并非另外求得,凡有心者,皆有此妙法。证得与否,就要看个人的功夫了。
: e4 G$ x. y7 w8 |8 a" e" F/ H有一次,有源律师去见大珠慧海禅师,问道:“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大珠答道:“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是不是一切人都像师父这样用苦功呢?”有源律师很诧异地问,“不像”,大珠答,“为什么不像?”“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像了。”
- Y# G& N# {" L( |) O+ h2 T) O同样是吃饭睡觉,确有不一样的效果。区别就在于一个“心”字,我们的心在吃饭、睡觉时,还在“百种须索,千般计较”,何能体认自己的本性?若能够我们的心放下须索和计较,去掉执着,终日吃饭,没有咬着一粒米;终日睡觉,没有起颠倒妄想,看似平常的凡夫之法,当下就是妙法了。昔日玉琳国师的师兄,终日睡觉,别人却以为他懒惰,其实他的睡与他人不同,于睡中无妄念颠倒,寂寂然,惺惺然。他的功夫其实超过玉琳。所以慧海禅师说:“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心无颠倒,妙法当下就是。妙法即在自心当中,只要反观自心,随时都可获得。所以离心求法非妙法。
# C2 B- E1 `% e$ g鉴于妙法的奥妙之理,所以又以“莲华”来作比喻。所谓妙法,原本清静,不受污染,佛性在迷,如莲之在泥,终为清静。以莲华喻妙法,更有如下三层深义:+ Z: |8 N) z' Z! {" R/ N
1、大凡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而莲花则是未开花时,已有果,花果同时俱有,以此来比喻妙法因果不二,生佛不二。
' M9 {4 J# F. B5 P+ N2、莲花花开时,果实显现,比喻真如法相随机无不显露开示。
" n1 |1 F% L/ y* ^2 p3、莲花花落时,果实就成熟了,比喻妄执消除,一切妙果无不圆满具足。
2 p# p* ^1 X" O. m. p, _$ l妙法玄妙,为使大家明白故以“莲华”为喻。
+ |3 Q3 e+ G7 E, I“经”,梵语叫“修多罗”。正译为“契经”,谓上契诸佛真理,下契众生根机。“经”为诸佛所说,旨在指示众生修行的“捷径”,故须契“理”又契“根机”,才能令人信受奉行,能契诸佛真理,才可离诸颠倒邪说。
0 N7 C' @$ v( v2 V《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而其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我国是流通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一部经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据历史记载,在中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有个小国叫“北凉”,国王叫“沮渠蒙逊”。有一次,国王得了很严重的病,群臣束手无策,只好等死。正在这个时候,有位云无识法师来到这个国家,听说国王病得很厉害,就对他的家人臣子说:“国王得的不是普通的生理上的病,而是心理上的业障病,世间的医药是治不好的。佛教中有部妙法莲华经,经中有一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国王若能恳切至诚地读诵,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就可以恢复健康。”国王和臣子果真按照云无识法师的话去做了,不久国王就痊愈了。消息传出,很多的人都开始念诵普门品,并得到了很多感应。就此,“普门品”就在中国流传开来。2 R& p/ y# l5 v( G" v9 ]
历史上的记载是一方面的原因,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观世音菩萨与我国众生有深切的因缘。如在历史上曾有“家家弥陀佛,人人观世音”的两句口号,就知道这位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是多么地深入人心了。
$ Q: [- H+ l3 s: M6 s关于观世音菩萨  C# U' ]# l; _. b8 k, H% e
观世音是德号,又叫“观自在”“观音”“光世音”;
; r' J4 ~+ q, t菩萨,是梵语,即“菩提萨垛”,译为“觉有情”,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众生。上求是大智的作用,下化是大悲的作用,所以菩萨都是悲智双运的。佛教中所指的菩萨不是指殿堂上供奉的,而是指发心行菩萨道于人间的活菩萨。6 x5 y  e" R# H. H3 }' F
(一)观世音菩萨的籍贯
3 `; H) b  a# E. J观世音菩萨是十万亿佛土外,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右的两大菩萨之一,现在是“补处大士”,过去是“正法明如来 ”,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成佛,佛号“普光功德山王佛”。7 R& y. B" g' S/ s# O+ h
依大乘佛法说,凡是久修菩萨行的大菩萨,特别是作为一生补处的最后身菩萨,都能做到“无刹不现身”,都在时刻教化着众生。我们所熟悉的妙善公主的故事,实际上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观世音菩萨的真正籍贯是西方极乐世界,而不是在娑婆世界某国某省某县。0 \8 e( c; |& g# L( L( z
(二)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P" h6 h. X# y7 l; V
观世音道场可以分为两种:根本道场和化现道场。根本道场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化现道场就是指在十方世界中,凡有观世音教化的地方,就是化现道场。进一步说,凡有相信观世音,供奉观世音的地方,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众多的道场中,我国南海普陀山是公认的观世音菩萨所示现的道场。
9 F7 M' v5 W, z0 A! i《华严经》上说,在印度南部靠大海边,有座普落伽山,是观世音在娑婆世界最初示现的道场。据历史记载,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日本有位慧锷法师,来到中国求法,对观世音非常虔信。学成回日本时,所乘之船除了带有很多经书以外,还特别请了一尊观世音菩萨。船行没有多久,海中忽然掀起大浪,使船不能前行。在此情况下,只好将观世音菩萨请上了一个小岛,并搭建了一个茅棚,以供奉菩萨,来往的渔民和居民便常来此烧香礼拜,并发生了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灵感,于是来的人愈来愈多,并将原来的“梅岑岛”改为普陀山,这就是著名的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的来历。' @) L* l) \. {4 r+ F" h4 ^( ]
有人说:观世音的道场很多,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不到观世音呢?讲一个“烂狗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永远具有深刻的启示——创立唯识学的那位尊者无着,曾入山闭关十二年,专修弥勒菩萨观想法,期望见到弥勒菩萨,领受菩萨的教法。然而,十二年的苦修竟然连一个吉祥的梦兆都未获得。当他彻底放弃希望,出关下山时,在路上遇见一条生蛆的烂狗,奄奄一息,于是他生起了忘我的悲心,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喂狗,又准备用嘴吸掉狗身上的蛆,这样既不伤狗也不伤蛆。当他这样做时,那只狗却变成了光芒灿烂的弥勒菩萨!无着对菩萨说:“你为什么不早一些示现?”弥勒菩萨说:“从一开始我就一直跟你在一起,但你的业障使你看不到我,你十二年的修行使业障减轻了,所以能见到那条狗,由于见到烂狗时你生起了彻底的慈悲心,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业障完全净化了,所以你就能见到我。你若不信,可以把我放在肩上,看别人是否能见到我。”无着这样做了,结果,所有的人都说无着的肩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位业障较轻的老太婆说他肩上扛着一条烂狗。悲心彻骨的菩萨时刻都会现在我们面前的,现种种身份,或比丘,或居士……恒常不断的示现在每个所应度化的人前,只是因为我们业障的屏障,不能识罢了。有颂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我们是否可以改为“观音真观音,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今天在座的各位中,可能就有弥勒菩萨的示现,观世音菩萨的示现,对于这一点,身为佛子的我们应坚信不移。# p  t2 O) e; N" H2 T
(三)观世音菩萨的性别* w% L! j$ j3 L# u& k& L+ Q
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其实观世音菩萨是个男子。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见是男相。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有二:" u6 f9 l0 ~( r8 k1 j% k
1、观世音以多苦众生为救济对象,而在人类众生中,以女众的痛苦为最,因此多示现女身,与女子打成一片,而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大道。6 q: O) e  r) v3 k4 Z* ]
2、女众痛苦虽多,但内心中的柔和慈善胜过男子。特别是母爱,观世音深知世间母爱的伟大,所以处处示现女身,感化世间的女人,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而扩大,去慈爱一切众生,成就正等正觉。5 y, C" c6 D6 H  t* k& T
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
  }# @$ ^2 a- K下面可以给大家讲一个鱼篮观音的故事:
$ F- Q" y9 ]1 x' f在唐朝时,观音示现了一个卖鱼的妇女,她长得很漂亮,村庄上的青年都在追求她,希望与她结为夫妻。由于人太多了,无法应付,卖鱼妇就对他们说:“佛教中有一部普门品,谁在三天内读熟,我就嫁给谁。”结果有四五十人背熟了,她又说“有一部金刚经,谁在五天内读熟,我就嫁给谁。”结果仍有十多人,又说:“有妙法莲华经,谁在七天内读熟,我就嫁给谁。”结果,只有马姓青年做到了。卖渔夫就嫁给了他。新婚当晚,马郎欢天喜地,但卖渔妇忽然肚痛死去。马郎悲痛欲绝,在出殡的那天,忽然遇到一位老僧,看到他悲伤的样子就对他说:“你所娶的美女,并不是世间一般的女子,而是观世音菩萨示现来度化你们的。悲心深切的观音,因知悉你们村庄的老幼,不信奉三宝,特方便示现美女来度化。如果不信,可以开棺一看。”马郎打开棺材一看,去世的美女根本就不在棺中,再回头看那老僧也没了踪影。其实,不仅卖鱼妇,连老僧,都是观音的示现。目的在于让这个村庄里的人们,真真切切的觉悟,真真切切的信奉三宝。从此,不仅马郎发心出家修行,村庄里的人也都信奉佛法,皈依三宝。佛教中有句话“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这是菩萨度生的最大方便。
4 ^" P% a' C4 I% a! m(四)观世音的化现
$ K6 N. p1 V# g# k. @观世音菩萨随类化身而示现种种不同的身份,如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白衣观音、足踏鳌头观音、八臂观音、十六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等。其中有很多人不大理解的是千手千眼观音。) e  e: W3 y! y$ y( z* k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一个传说说起。据汝州志中的记载,过去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叫妙善,是个非常孝顺的孝女。一次楚庄王病得很重,医生说必须要用亲人的手眼作药引才能医治。妙善公主毫无难色的割下自己的手眼,使父亲病愈。等到父亲病好了,妙善公主也坐化了。医生告诉楚庄王,公主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菩萨,说完医生也立刻不见了踪影。楚庄王大为感动,且建香山寺,封公主为大悲菩萨,塑像以示纪念,并嘱宦官要塑公主“全手全眼”之像。结果宦官听成了“千手千眼”,于是就有了“千手千眼”的观音像。当然这固然是传说而已。
4 a( s4 e+ B0 U, X5 i4 ^2 w+ C如依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过去在千光王静住如来时,静住如来曾经为他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并且要他持此咒心,于未来恶世中,普为一切众生作大利乐。观音菩萨听了这个咒后,立即发愿:“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分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此愿一发,果真顿时身生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震动,十方诸佛亦都发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边世界。千手千眼具有象征性的含义:  m" F) m9 R( V) N- X+ q
所谓“千手”是象征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伟大力量。8 L5 z: Q) \* Z- l/ @/ \( c! f1 d
所谓“千眼”是象征观世音菩萨深邃不可思议的智慧。假定智慧不够,虽有心度化众生,但对一切众生只能说一种法,是不能饶益一切有情的。观世音因智慧深妙,能对各种不同的众生,说各种不同的教法,普度一切众生。* \: N+ a8 p3 C$ q8 j% A3 X& e. f
本品品题略释
# p9 z" v: T" a' Z" o) _- G《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是人,普门品是法。本品以人法立题。前面已介绍观世音菩萨,下面重点介绍普门品。
  f4 G0 P/ w" N; O  b品,是类的意思,即这一类归于这一类,物以类聚。在妙法莲华经中,佛将观世音菩萨的一切都归结到这里来讲,所以称之为“品”。
5 n" q6 _+ @) @7 p* V4 y, A) Y普,是普遍的意思。门,是通的意思。如我们面前有了一道大门,这样任何人就可以自由的出入了。) b4 h0 ]3 z- x3 \: a. x3 e
在佛法中说,从地狱到成佛,一共有十道门:地狱、饿鬼、畜生、人、修罗、天道、声闻、缘觉、菩萨、佛,而开每一道门的钥匙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十界无门,唯人自造”。我们的善恶行为,就决定了掌握哪道门的钥匙。- n: a0 J/ I% U
不过,十法界虽有十道门,但可以称为普门的,唯有佛道一门。原因何在?4 |2 ^( o3 _# e4 W0 d9 t" E+ k* u3 ]
世间的六趣是属于有漏之门,不是无漏智慧,自然不得名“普门”。/ @% g( @! G" S& g6 M
声闻、缘觉通常被称为空门,对于生死烦恼只能了脱一半(自利),所以也不能称为“普门”。
8 M" x6 h, v+ y. J5 d! @* \" w8 h6 {% A菩萨之门,落于空有二边,不能空有相融,同样不能称“普门”。+ X; ^% X/ [9 G" p% u
佛道之所以可以称为“普门”,因其大悲愿力和无漏智慧,一门一切门,一遍一切遍,一中一切中,是中道妙法。开一切门,无碍自在。为度生可入一切门,方便圆融,故名“普门”。3 p2 G$ m7 S) B. B0 D; i- L
有人要问,“成佛才能称普门,观世音菩萨未成佛,怎么也叫普门呢?”观世音随类应化,宛如天月映千江之水,成千江之月,天月如法身之本,水月如应化之迹。# j  h, @' c3 r# x) D8 {
从本方面谈,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当然可以称普门。
" D$ i* j1 ?) H/ Q$ k- K从迹方面谈,观世音菩萨虽然未成佛,但已到补处的地位,具有佛的功德,可游诸十门度众生,所以称为普门。# L% o0 S( D( |# A7 Q# V& k
总之,菩萨因其大悲现身于十方,观众生之机而化度。广说诸法,分身百类,不是专用一法一门,所以叫“普门”。
/ O' j9 H6 O' b0 t# s' z$ o普门有十种:$ f2 q3 p: L1 U/ J% H  Z  z9 E* n
1、慈悲普门:: {' S3 [: Q& I4 n( P
慈悲是佛法中的重要法门,菩萨以一念慈悲心,济度一切众生,不分人我彼此,智愚贤不肖。以众生之苦为苦,众生之乐为乐,绝没有怨亲之分,此种慈悲就是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1 Z, r6 y) W" U6 k% ?% r& k“予乐拔苦”是慈悲的本义,虽然同样称为慈悲,但程度上有深浅之分,分为三种:
' i' e  J! d* r1 n; J) Fa、爱见慈悲:又称为“生缘慈悲”。这样慈悲是有限有分别的,人分亲疏,地分远近,虽有慈悲,但不够普遍广大,为一般世人所具。非普门。
2 p  h! F, |& b+ F, {5 L- \b、法缘慈悲:非一般人所能做到,而是二乘圣者所有的慈悲,此圣者虽已通达诸法因缘而生,缘生性空。可只知其空,不知其空非真空,还有其缘生之存在,所以只能随缘度化,不能普遍教化一切众生,所以仍不是普门。
; y- m% w3 V8 K6 b# v' s6 ~8 _c、无缘慈悲:这是佛菩萨特有的,可称为“普门慈悲”。众生是我心中的众生,我是众生心中之我,你即我,我即你,你我自他,原来同体,所谓乐人之乐,忧人之忧,人事即我事,你苦即我苦。无自他分别和人我之相,而成就“同体大悲”。既无人我之相,安有能缘之我、所缘之人?所以佛菩萨终日度生,但不见一人为己所度,而成就“无缘大慈”。以此无缘慈悲通彻上圣下凡,四圣六道,真是“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I: U4 J( r1 p, ]! _
2、弘誓普门:) U& E; E! {! n, B9 k0 s; t9 A, ]9 p2 S
即救度众生的实际目标。四弘誓愿即普门大愿。知众生唯是我自性中(心中)之众生,无分别,故“自性众生誓愿度” 。
% y( E+ i! _. O  K4 `" m8 _/ Q3、修行普门:
: r; ^6 B' Y* J- h+ t2 p让所有众生都能修有所成,进入大乘清静圆满佛地,是为“修行普门”。谓“一个不剩”。修行,需解行并进,听经开智慧是解;念佛念观音是行。解为目,行为足。有解无行,如有目无足;有行无解,如有足无目。目足兼资,方能证得妙法。
; [) ?: ?, z' K) D3 L: Y& r/ |' [8 A/ q修行的方法,虽然千差万别,而观世音菩萨,皆以“一心”而修种种行,则无一行不普遍,故为“修行普门”。
  `) t; f2 @2 E% I# z  B# N. y4、断惑普门:
6 l7 f/ Z$ `. I: ?% N/ Z惑之根在于无明,观世音菩萨以圆通普遍法界智,断根本无明之惑,根本既去,枝末亦亡,令所有修行的人,一断一切断,不受诸惑困扰。故云“断惑普门”。6 n+ t4 b) @% s( r
5、入法门普门:
# t6 X( `, n' D. {/ q八万四千法门,遍学不能。且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豁然贯通,则一门具一切门皆具,一门入时门门入,一路通时路路通。观世音菩萨证到耳根圆通,所有百千三昧,恒沙功德,无不圆证,故云入法门普门。: q4 ?- f% f, j8 s5 O
6、神通普门:& U, h: A% r- l# t. E5 a
证得法门后,六根清静,即有六种神通: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无漏。前五种神通,天人鬼神都可以有,无漏通则需了生死烦恼,证到不生不灭的地步,才能具足。众生本具六通,但因烦恼妄念的执着,未能证得,如能放下万缘,息下烦恼,神通自然具足,而不须外求,佛法不以神通为贵,而重在解脱,若专以神通为事,便落入邪魔外道。
* W) e' C( l0 z1 }% S8 a/ W% _菩萨的神通与罗汉的神通又有区别,罗汉只能于六道中见种种,菩萨则能洞观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一切,观世音菩萨是果后行因的大菩萨,故他的神通力广大无边,无所不见,无所不现,所以称为“神通普门”。
, e: s- C" C( i9 X- Q$ i; S8 X7、方便普门:
- F- n! z, `4 Z! ]+ V  z/ }  V& @方,为方法,便,为适宜。即以种种方法,观机逗教,随类应化,应众生种种方便而示现,以普遍其教化,故为“方便普门”。若非如此,便非方便了。. E" S! X  j! i3 n6 y! y0 ?) b
8、说法普门:* y# r" M6 h  i. I6 G6 g
说法无非是为了度众生。法有大小权实,贵在能达其根机而说何法。观世音菩萨具大神通力,无论何法,无不通说,如一雨普润,众生各得其益,所以为“说法普门”。: ~% C9 T& j  w/ o7 P$ A1 I1 @) _' ~
9、供养诸佛普门:5 n) u" r$ R" X& o
观世音菩萨虽已成佛,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不悉心供养,故称“供养普门”。# I. B3 b2 P9 x! _, e
10、成就众生普门:
4 y. b. B8 k& _/ u) k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类应化身,于六道中,处处教化,以至在饿鬼道中化现“燃面大士”。承受种种痛苦,饶益一切有情,如天降雨露,大地万物皆受其益,共沾法泽。故曰“成就众生普门”。- Y) [4 _) C4 i
因以上十种因缘,故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8 C( Y; y5 D' R; r" t- V$ S1 ]3 M
/ n: b) T$ A) @& g8 w! b
观音菩萨现代灵感录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1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第一滴血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5-16 14: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文章感觉你母亲脑子不错的,但命不太好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5: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4-5-16 15:22 编辑 % v3 J* }. J8 _  E& r3 b4 i) \) m
第一滴血 发表于 2014-5-16 14:480 \3 q- w& D) }- a% r
看了文章感觉你母亲脑子不错的,但命不太好哦
1 X- b1 {7 u$ S7 O5 }1 x5 D% W  j4 g

5 P1 \' _4 q6 V% t5 a. W: p% M) Z命苦如何才能消业 . k5 r- u4 n4 w
有人问 :‘我这辈子苦得要命,要如何才能消业呢?’! }) |: ^. J3 Q  J$ F: M' u' _$ V3 V
* |7 b# m  I2 r3 S: Y- Q# C9 I
证严上人开示:其实,欢喜去承受一切,业很快就会消啦!
9 g' [6 ~$ r) W% ]& u4 r8 _4 y, e& }( M) ], `6 ^- s/ C9 _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若不种恶因,就不会有苦果,因此经文云:‘因灭故果灭。’) Y8 [0 p# d/ k
1 H* ]) |/ O' ?. D+ G9 U4 x7 |, P' @; d- I
有位委员接受访问时说:‘以前先生常常会骂我,后来我听师父的话──欢喜接受,不再和先生吵架。经过一段时间后,先生反而问我:“太太,你怎么了?为什么被骂了还笑笑的、没反应。你去了一趟花莲,就有这么大效用啊?那改天我也跟你去。”’之后果真他也来了,夫妻俩同心走入慈济,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这就是欢喜承受,以智化导的结果。' r% X* q( h6 p4 o2 z. @
& c  [: @! ], i( R5 |
‘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灭苦的方法就是真正的道理。真正想消除恶业,要一面多付出,一面欢喜受。任劳任怨为家人及人群服务,把爱心散布于每个黑暗的角落,这就是‘欢喜舍,欢喜受’。这才是真正修行的道理,所以‘更无余道’,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的方法。
7 u) E5 J) w' r
3 N# y: ?% E) R' L+ l: a
6 H0 a% B6 I* @$ K0 }, {9 V《熟悉这些窍诀,无论遇到何种痛苦都可轻易化解9 N( |  S/ z* G/ C/ c+ ^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2-03-06/1207.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第一滴血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5-16 15: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夏雯静 发表于 2014-5-16 15:19+ _2 R& ~: Z/ I. H% x  W% i! x7 G
命苦如何才能消业 # Y. N, k/ s6 ?+ y
有人问 :‘我这辈子苦得要命,要如何才能消业呢?’

4 [! ^, E9 \% B0 ?* J( [4 @4 e油锅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第一滴血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5-16 15: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油锅是精神升华的催化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6: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八大人觉经》
  H0 a  ~2 A0 P( }4 s7 d
9 j2 f; ~& |( U; ~+ E  后汉沙门 安世高 译2 Q& _, ], x3 x

4 j. h! t) f0 G" Y1 O3 k% d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d0 f! V/ U* j% r9 N, `- ]  e
( H. L- k) m% t2 L) H6 R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4 W; ^2 ]4 m4 C9 }

& G2 ?& S0 u7 ?  i5 A/ T- F; M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6 C% }% J9 e5 `4 G4 ~
* D  e2 h  I) U6 h- e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4 {2 p8 a+ B* L
- |  [! c2 |; r8 O( S  R  ~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x4 H' q9 e1 r' E0 {1 |7 I
( t$ o, m6 c% `8 Y  `: j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3 R7 g8 r2 k& H
  Z$ i# [; E  ~$ o' r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9 {# P" M7 m; d% G; }
* {/ w: w* n& _4 O7 @+ |0 s% _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H' n0 N  n6 N1 s2 d
& B! K7 ?. w; J. W  v* h- j5 y; g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0 G' U% I' `& i( J' s4 Q1 c
4 p$ a5 p8 z8 ?, o' B" I3 E# `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6: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很古板,没有生气,至于这个我也不怎么会,不过应该是有办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8 15:29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