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9岁,北京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名张铁夫,1966年自己改名张红兵。
$ _/ D3 r) I9 x% U6 j1 I' Z0 [6 K6 a7 ?
, b% ]* t+ r6 U( K( D7 m; v+ `' X4 o& i" k) _9 P" P2 T
张红兵小时候的全家福。右二张红兵,右三父亲张月升,左二母亲方忠谋。
8 a. G+ r/ U5 m* n1 f' I1 S& R! J/ R" M' V0 T- L
当年听到母亲“反动言论”后举报,母亲被枪决;几十年来内心煎熬,寻求救赎之路4 C- E5 Y% c. ~" k& C
5 p' X0 u! d+ P! }& Q4 t" S 张红兵准备还要申诉。这几年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希望母亲的墓地能被认定为文物。他同时向社会公开了一段“血淋淋”的历史
" p6 {& X' x: H6 p# Y* t7 E, ~% m6 w: x+ V5 s- v7 u. l! y, O3 d
1970年,张红兵的母亲在家发表了一番言论,让“根正苗红”的张红兵举报为“反革命”。两个月后母亲被枪决。
/ w! H, @" x3 M" E" d4 Y) S/ J# l# a: ~, s. Y& j" _
张红兵说许多年来一直内心痛苦。从2011年9月起他向安徽固镇县相关部门申请,希望认定母亲的墓地为文物。不过没成功。他说公开那段经历,是希望人们讨论、批评,也记住那段历史的残酷。- [5 }1 L7 F3 ?: D7 H1 }
8 ^" A. A& R( D
8月2日,安徽蚌埠五河县,59岁的张红兵谈起自己的官司,他说还会在适当的时机申诉。) P2 L0 X6 F* C( h4 O4 V/ U
" p" \3 l: U7 O8 D
这名昔日的红卫兵引起公众关注,是他打了一系列官司。与此同时,他也向公众撕开了自己“历史的伤疤”。9 ?; }$ j; W3 X
9 z0 p4 k" |& w- f0 X# Q
43年前,16岁的张红兵写了封检举信,与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了军代表的门缝。他检举的是自己的母亲方忠谋。% U2 ]8 H5 Q8 K0 o) f6 }
: c0 b; h1 A e" i; U& ` 根据当年的历史材料、后来的法院文件以及当地县志记载,1970年2月,方忠谋在家中发表了支持刘少奇、批评毛泽东的言论,她被自己的丈夫张月升和长子张红兵举报。! A: I' j( m* M, a: n; p
; o/ S E# b6 }4 L/ Q, u
张红兵的舅舅,今年66岁的方梅开8月5日回忆,父子俩与自己的姐姐起争执的那个晚上,他和张红兵的弟弟也在场。他说当时听到父子俩要去检举,很着急,还曾跑出去找人希望劝说。4 I/ ^$ ^. D6 t4 t# }* M- G5 L3 H
$ S' q# N! k5 I2 D) t
方梅开说,以为姐姐也就是判刑“蹲大牢”。但两个月后,方忠谋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并被枪决。
6 [! p0 Q1 ]3 \) l/ V& o) l5 ?
+ o8 L$ b0 w5 @7 U0 {3 K 十年后,1980年7月23日,安徽宿县地区中院作出了再审判决,认定原判决完全错误,“实属冤杀,应予昭雪”。
" N' C6 U9 j3 Y( k( G( Q2 c& u$ W6 A3 l5 o/ x- }/ S5 ]
母亲的案子平反了,不过张红兵“永远不会饶恕自己”。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赎罪”。0 q, q! [6 c% r, {6 _
) k( W4 }6 S) c* _2 X9 V$ R 2011年9月,他向安徽固镇县有关部门提出,希望将母亲方忠谋的墓地(遇难地)认定为文物。未成功。他又将有关部门告上法庭。今年3月底,他迎来二审终审判决,败诉。8 G" k) g* l+ ]- v# n$ j
/ d7 x9 `" w% {4 n 8月5日,安徽固镇县文广局(文物局隶属该局)说,他们曾书面回复过张红兵,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后认为,方忠谋墓并不符合国家对于文物认定的相关法规要求。9 f; e0 T5 [: k9 C& [+ d% R( O
% x% U, \* K, f; p" i 在张红兵打官司的过程中,去年8月,固镇县文广局曾对方忠谋墓地(遇难地)是否为不可移动文物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张红兵以特殊的方式向母亲公开忏悔。
5 G8 l3 p8 V: p" v
% O6 q8 m( G$ `7 q$ C 他说自己应该成为反面教材,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被遗忘。
* q& @* b8 a- e1 T& [8 L u6 t, b0 H) W! S! d7 v: i# \) v. U
怕父亲包庇,自己去检举- @+ s( G4 O; L/ N% J7 Z- X. ]: _
]7 o6 E: o a+ K) r. J
新京报:事情过去几十年后,为什么会有公开那段经历的想法?5 g0 z& q" \) Z3 D# n' M M
/ r* m( ]& X( `) b5 g, |6 H1 A
张红兵:大约是2009年,我看到网上有人写鼓吹“文革”的文章。当时意识到,这是历史潮流的倒退。我个人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让现在的人们了解当时的真实状况。' { m6 @2 }- N0 V3 D$ O! Z
4 @, T9 ]% q# e$ U6 l9 V' n( _ 新京报:当年你父亲和你会一起检举你的母亲,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吗?
, _7 D3 M- ^4 t8 w# f! m d$ D$ E: W/ w ~8 P
张红兵:我家其实和万千的普通家庭一样,是充满温情的。我记得父亲挨批斗时(编者注:其父张月升曾在固镇县任卫生科科长,“文革”之初便被“打倒”),母亲站到父亲身边,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替父亲遮挡拳头,保护父亲。批斗会结束后,母亲手挽着父亲走在公共场合。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那么亲密。2 {0 I6 X7 r: V7 L
$ }9 _: `& M& {% P 新京报:但后来因为她说的话,你父亲和你就去举报?1 O. `0 N* Q2 M* p7 O" H/ A
; t' Y* Z/ i3 l) X% |$ F* ]; }' X" i 张红兵:放在现在看,会觉得不可思议,但那是个不一样的年代。我的父亲被划为“革命造反派”后,挨批斗,有人对他拳打脚踢。而我,为了表示自己与走资派父亲划清界限,贴了批斗他的大字报。! [0 B! }- M) ~+ M+ @6 m
2 V- B3 L. s. f
当时,父亲和母亲并没有责怪我。贴大字报后,父亲反而把我当作大人来看待了。当时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思潮就是那样的。
5 r5 T9 [* Z2 j& J, B- y) u. X3 r# W, n" D+ S
新京报:对于母亲的事,你一直说自己犯下“弑母”大罪。
8 t s1 S8 O8 y, h* R( Z3 }; \, @# i6 {- z9 ~
张红兵:事情发生在1970年2月13日,我们家人在一起辩论文化大革命的事情。母亲说,领导人不该搞个人崇拜,“我就是要为刘少奇翻案”。
/ u6 [8 D- h; y( E( g( I9 b3 q1 |; [0 b
我当时非常震惊,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变了,不是一个母亲了,而是阶级敌人。我立即投入对母亲的批判斗争。
* C5 `9 y0 e9 s0 }. o
1 i) I- K7 W+ B7 ~ 这时候父亲就表态说,从现在起我们坚决和你划清界限,你把你刚才放的毒全部都给我写出来。母亲写完一张纸,我父亲就拿着出了家门,说要去检举。# q& b/ N( M; V( j% z/ C
# S V& `% |/ [ Y! T+ L8 I2 q
新京报:父亲已经去了,为什么你又去? l, O/ K$ q0 E3 @
: z4 @$ c- X' |( B6 d8 d @ D
张红兵:我担心父亲可能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和母亲的感情,比如整个家庭要照顾。为表现自己的革命立场,我写了封检举信,和我的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军代表宿舍的门缝。
0 H' S* r2 M$ W( C6 Z6 e; d6 N9 _4 P3 T4 p5 l: \& C I
新京报:后来发生了什么?
! G1 F. A- v# J1 Q4 ]! w. n: h
" |6 P9 ]' W' O( g. D$ N; } 张红兵:后来我回家,看见军代表和排长进来,对着我母亲就踹了一脚,她一下跪地上。然后大家像捆粽子一样,把她捆了起来。我现在都记得,母亲被捆时,肩关节发出喀喀作响的声音。
3 v& g0 t: v, i0 q2 H3 U8 ?+ l% h$ w) j3 | Q0 j, J
“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 v' ~. ^# K: p' \* X+ w( s4 }9 K8 i" Z5 Q; l, x$ Z9 P W3 R
新京报:举报母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果?7 O; {( L/ r1 k; H
$ S, F2 r" [$ k2 D, |8 O
张红兵:想到了。父亲举报回来后,就问母亲:枪毙你不亏吧?你就要埋葬在固镇了。在我亲笔写的检举揭发材料的最后,我写着:打倒现行反革命分子方忠谋!枪毙方忠谋!
+ g; W; e* H8 Y/ j l
% n9 g+ k4 P: X3 k$ t; O) i 我知道我和父亲这么做,意味着母亲会死亡。! n' d; F8 |! ~& B& F% M/ [
- L, {, ^& j' i+ S# s 新京报:目睹母亲被抓走,有没有过后悔?
* H! q+ o) ~9 y5 z `4 i" F
1 i( B* Y4 w2 ]- K3 J 张红兵:当时心里很乱。不过想得最多的,不是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我们的政治表现经得起考验。
3 x+ A7 Z- W* S1 e6 { A; C0 u- M% F1 l; c2 t u8 ~3 I6 p
那时候大家都被裹挟在一种氛围里,想跑也跑不了。我人性中的善良、美好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 I8 R f7 F% h% h' v4 Z% n
" B w/ N! G# o 新京报:你检举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周围人怎么看?7 j2 w% M3 J U. O$ c+ @6 i0 @
. M# @" u7 G# J
张红兵:当时,在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同事中,有个别叔叔曾私下里说过我:“你母亲在家里说的话,又没有在外面说,你和你父亲不应该这么做”。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是免不了的。但大家都不对这件事公开发表看法。
9 @- M; ?' d4 @6 K. K
1 d+ Q/ ^ }# Q+ f 后来,固镇县教育革命展览中,还有一块展板是《大义灭亲的中学生张红兵和反革命母亲坚决斗争的英勇事迹》。
" |6 [# h* u* u% L2 y. R' G$ i" s- h t( l. t' Q) k$ p/ P7 ?
新京报:急于和母亲划清界限,会有自保的原因吗?. o7 G% h5 s6 b3 s. ~
0 ~# V5 e% M5 u 张红兵:从表面上看,我所追求的并非私利,志向纯粹高远,而实质上自保的成分占了非常重的比重。甚至我也把它算作自己的一种政治表现。政治表现可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境遇。
' ?. R: J5 m2 c/ N" Y4 K2 ^$ s( n7 v
不过后来我和弟弟依然没有升高中的机会,不能当兵,不能进工厂,都下放到了农村。% K" U4 ?1 K4 e, E
" }$ D0 v y, t7 F+ S8 O/ i/ j/ D “梦里母亲从不和我说话”
* a7 g3 L: L* X4 A! n9 M1 T1 G: y/ W5 `- I+ C) ~6 C
新京报:母亲这件事情,你觉得对你后来的生活有怎么样的影响?+ U$ j8 ]' Q+ @
: Q( [" q1 A4 V$ G; _7 l7 c6 z+ s! z 张红兵:有些影响最初就发生了,可我并没意识到是这件事情的缘故。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我曾陷入极度的恐惧和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之中。 _2 X" o; W2 w9 _, Y4 j# F
) l( f" Y2 L0 {0 j0 y7 O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越来越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症状。比如我与父亲、弟弟通过语言交流思想已经困难。我在心里揣摩着要说的每句话,考虑说出来是否正确。我想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他人接触,避免可能发生的恐惧。
' Z& ~) ~$ B# L, w/ }1 N4 c$ M1 O! k( |7 I* q/ V
新京报:什么样的恐惧?. I; o9 f" ^% U" B5 y [( F6 k4 B t
/ ]% M( S/ Q* v# L 张红兵:我联想到在土改、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决的外祖父,联想到母亲受其父案件影响。我害怕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也会像母亲那样控制不住说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我何尝不也是因母亲的遭遇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伤痛还可能因为我,传递到女儿甚至孙辈。
# h: Z1 N$ I$ k9 U# q1 R# t, u$ K1 R1 m& a" m. {& Q( v/ Q% x6 s+ x
新京报:会梦到你母亲吗?
$ C& I& } P7 w4 z$ O1 C4 q0 ?& E/ Y8 E
张红兵:有很多次,在梦里我见过她,还像临刑前那样年轻。我跪在地上,紧紧拉着她的手,但又害怕她突然消失。我说:妈妈,不孝儿我给您下跪道歉了!但是她不回答我。在许多梦境里,她从来不和我说话,我相信,这是她对我的一种惩罚。' l$ \1 M }3 n9 {/ q! o7 T# f
# b) p$ K6 Y' @6 [+ Q 新京报:流过眼泪?5 @4 w' H4 L/ S. R3 Y q/ @0 {
. {+ Z; y8 ^* ~+ g3 u 张红兵:许多年来,都有情不自禁流泪哽咽、失声痛哭甚至号啕大哭。我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有时是在白天,有时是在夜晚。
7 M4 x7 p( j) i
$ n$ Q+ F; x+ @. L* M 更多的是我在小姨母、舅父的推动下,怀着沉重的负罪感,为母亲写平反的申诉材料而一人独处的时候。
% h$ T7 `) h3 J6 Y T$ E* ?2 I/ [0 z7 y, n; q1 N; e
“我应该成为反面教材”
# t- b" A F0 |) l0 j% P5 o( g: Q6 _6 @% c- D) y- n0 J
新京报:别人谈到那段历史,你会不会敏感?$ k. i1 K: S) Q, e) }5 [8 t
. f! m9 o9 @* @ 张红兵:2001年,我曾经的一位同事,也是律师,在法庭上,我们代理双方,激烈辩论。休庭后,他在楼梯口拦住我,高声跟人说我检举母亲的事情,说固镇县志里都提了,大家都去看。
( y, {1 w: b/ {" K) a, S
" m0 p* R$ m4 |9 b% {$ ? 我非常愤怒。和他吵了起来,问他为什么揭发我的隐私。
% Y h8 G& S" T2 l9 P; z) V; {- ~, ^1 H0 B
新京报:也就是,你以前并不愿别人知道?' r+ q1 U) |; d7 _
8 C) x$ ~: F2 |
张红兵: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我是不愿意的。背后指指戳戳的人太多了,不过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 ]6 N/ i, r% g8 c7 @8 X) z: k( g1 e
: i0 u! e1 D' j. k 新京报:你反思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c w6 q6 h i8 P) X0 t4 d
7 M y) P2 e) O K! }+ `# Z$ k% f 张红兵:其实母亲去世后,我就陷入痛苦。这几十年我从来没停止过反思。不过第一次形式上的反思应该是1979年。我看到官媒上公开报道张志新的事情。当时我和父亲就意识到,我们做错了。
7 W2 F- n) S$ L/ Z3 \
: b4 C& q% _: o( @ 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底层生活,我也经历了磨难。整理家庭的各种遗物、档案,写材料。我在心里骂:张红兵啊张红兵,连畜生都不如。/ `3 _, M& l( O3 U2 @
, u# t C9 s. b" H
我想逃,却无处可逃。
6 b/ g0 S# \3 L/ x+ g6 i6 T) ~* I) _+ d2 K# x& i, a7 W
新京报:后来你和父亲会谈论母亲的事情吗?
# v8 t& I0 Z6 U' {2 y
6 t4 S5 }- d3 w 张红兵: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回避,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提起。在母亲去世后的很多年里,父亲表面很平静。直到他离休后,有一次我们回老家,他和我第一次谈起这件事。他说当时我们家出了这个事,他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是成年人。- I& S0 Q4 P5 h* e* v6 h9 \& ^3 y
' @6 G' b$ y1 I3 H0 G/ Y6 U 新京报:你公开这段经历后,周围人什么反应?) K- y& H" b# c9 ~4 P: Q
! _4 V6 z; B6 B3 i) u 张红兵: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不理解,问我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也有人给我发邮件,说我该死了。好多网友骂我,说你还有脸活到现在,还不到母亲墓前寻死。
W, [0 S5 r1 b7 W9 O7 B( F2 y T0 I# _$ r; h4 F+ l9 Q {) u
新京报:你为了让母亲的墓地(遇难地)被认定为文物,打了几年的官司,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拒绝遗忘?% z, s6 U$ C8 l8 m
# K& D/ Q+ u6 i$ ?; I* L2 n2 e
张红兵:巴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设想。他说,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他说最好建立一座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来说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i8 y& |( {& G0 j% D# `1 O" Q
6 e8 @+ O9 H* f1 R* a 我希望为将来必定要建立的“文革”博物馆,提供一份资料。3 L( ^2 T D* b
$ T) ` Y" n: F! N 家母方忠谋冤案的历史资料,符合巴老所说条件。也应该把我对母亲的行为,作为展览内容之一。我是凶手之一,让人们看不起我、痛骂我吧。每个人都应该看到它。我应该成为他们的一个反面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