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820|回复: 0

2012年最美中国人十大典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 15: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从“好医生”余文丽到“马路孝子”刘普林再到“活雷锋”刘真茂,从鹦歌岭大学生群体到“最美护士”何遥再到“传奇老干部”田守诚,还有带给我们深深感动的“大义儿子”王腊旭、“守岛英雄”刘清伟、“裸捐医生”徐立、“70后”教授王强……这些都是光明日报2012年在中央媒体中率先或较早报道并浓墨重彩推出的众多人物典型的代表。他们以惊人义举、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内心;他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品德,一次次温暖我们的心灵;他们用不凡的人生抉择、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最生动的注解,一次次触动千千万万读者的灵魂深处。他们是各条战线上代表时代精神、民族风骨的时代楷模,是用点滴平凡彰显大爱的平民英雄,是顶天立地的最美中国人!

1、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援疆的好医生

阀篇报道:2月6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援疆的好医生》,后续报道33篇。

主要事迹:2011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余文丽首次踏上援疆之路。然而,2011年4月1日晚,爱人陈志强在邢台家中突发脑溢血。4月4日凌晨,余文丽匆匆赶到邢台市。14天后,爱人苏醒了,但身体右侧偏瘫。在爱人的鼓励下,余文丽强忍着焦虑回到新疆若羌。5个月后她再次回家才发现,原来爱人病情恢复得并不理想。最后在陈志强的提议下,夫妻两人决定一起去新疆,余文丽一边照顾爱人,一边投入援疆工作。2012年组织建议余文丽春节后可不再承担援疆工作,但夫妻两人却拿出了一份“返疆申请书”。余文丽说:“照顾爱人是我的本分,援疆是我的责任”。

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予以高度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等中央和河北各大媒体纷纷推出相关报道。各省市援疆干部工作队,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班(组)积极组织援疆干部采取多种方式学习余文丽的感人事迹。

后续:河北省卫生厅、省文明办授予余文丽“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称号,邢台市授予余文丽“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称号。今年5月,余文丽获第二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特别奖。
2、刘普林:帮妈妈扫大街的“马路孝子”

阀篇报道:2月14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我帮妈妈扫大街”——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90后大学生刘普林的故事》,后续报道12篇。

主要事迹:21岁的刘普林是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管系1103班的学生。他的母亲库香莲,是武昌粮道街的一名环卫工,负责清扫400米长的涵三官街道。从2011年暑假开始,刘普林一直利用休息时间帮母亲扫马路。春节期间,刘普林每天上午要反复清扫六七遍街道。在逆境中,刘普林并不自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贫困,敢于担当。

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予以肯定。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楚天金报等媒体跟进采访,百余家网站追踪报道。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举行刘普林事迹报告及表彰大会,并授予刘普林“感恩行孝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称号。

后续: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央老同志看到刘普林的事迹后,主动通过本报联系对刘普林进行鼓励和资助。湖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湖北团省委授予刘普林“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称号。5月,刘普林荣获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3、刘真茂:默默坚守山林30年的“活雷锋”

阀篇报道:2月23日《光明日报》头版整版刊发《新时代的“活雷锋”——共产党员刘真茂30年守护山林的故事》,后续报道48篇。

主要事迹:刘真茂,65岁,共产党员,复员军人。他坚守共产党人信念,30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狮子口原始山林。在不通电、交通通讯不便等恶劣条件下,尽心竭力保护山林资源,与坏人的恐吓破坏行为斗智斗勇。自1993年以来,他没在家过一个春节,没拿过一分钱补助,没向领导说过半个苦字。他用善心、诚心和恒心,感动、感染和感召当地几十个村庄的村民投入到爱林护林行列中来,形成强大的群防群护力量。他恪尽职守、排除万难,与孤独、误解以及人性的贪婪对抗,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山卫士”。

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予以高度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同步刊发《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大型报道,继续深入报道刘真茂事迹。中共郴州市委公布《关于进一步开展向刘真茂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掀起“向刘真茂学习”的热潮。刘真茂被授予“郴州市道德模范”和“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出席中共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

后续:在“中国网事·感动2012”第一季度网络人物评选中,刘真茂位列第一名。9月,以刘真茂为原型创作的大型歌剧《以青山的名义》,在第六届郴州艺术节和湖南省艺术节上演出

4、鹦歌岭大学生群体: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阀篇报道:4月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27名大学生重建海南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纪实》,后续报道75篇。

主要事迹:2007年,27名来自北京、湖北、陕西等十省市的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来到海南鹦歌岭自然保护区。他们不畏上山作业的艰难险阻,不计生活条件的艰苦,在荒凉的鹦歌岭一待就是5年,完成了鹦歌岭动植物种类登记、看山护林工作,为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还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推广林下经济,帮助当地的黎苗族农民致富。

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予以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深入报道,全国千余家网站首页转载。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下,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众多大学毕业生纷纷报名应聘海南各林区工作。

后续: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青年团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11名大学生被选派赴白沙县挂职锻炼一年。海南省委授予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大学生群体“坚守理想、奉献青春”青年团队称号,并组织了图片展、报告会、纪实剧演出等一系列活动。

5、何遥:不顾伤痛拼命挽救跳楼患者

阀篇报道:5月4日《光明日报》头版报眼发表报道《“不能松手,我抓住的是一条命啊!”》,后续报道52篇。

主要事迹:何遥是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5月1日,她在巡视病房时突然遭到一位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的殴打,晕倒在地,头部和肘部多处受伤。醒来的瞬间,她发现该患者正欲跳楼,便不顾伤痛,冲上前去死死抓住已经跳出窗外、身体悬空的患者的衣服,在危急时刻拼死相救,用48公斤的柔弱身躯,挽救了体重65公斤的患者的生命。

反响:人民网、新华网、中央文明网、凤凰网等网站转载,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11家主要新闻媒体对何遥进行集中报道。何遥获得“株洲杰出青年”“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优质护理服务标兵”等称号。她的事迹感动了众多读者和网友,被誉为“最美护士”。

后续:何遥被推举为“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和全省医疗战线的杰出代表,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7月20日,何遥名列“中国网事·感动2012”第二季度网络人物评选前十名。

6、田守诚:28年繁育盘锦河蟹

阀篇报道:6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以回报社会大小来衡量生命意义”——老干部田守诚二十八年繁育盘锦河蟹的传奇》,后续报道13篇。

主要事迹:辽河入海口自古是“河蟹横行”之地,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竟濒临绝迹,这种巨变引起了老干部田守诚的极大忧虑。1983年,田守诚任盘山县计委副主任时便提出“人工养殖河蟹”的建议。1984年面对升职和进城的机会,他选择到刚刚成立的县水产局当局长,从此投入全部精力繁育盘锦河蟹。离休老干部田守诚恋岗不恋权,离休不离田,30年来如一日,发展盘锦螃蟹产业,促使盘山县河蟹养殖年产量超过3万吨,占全国河蟹年产量的10%以上,被誉为“盘锦河蟹产业第一人”。

反响:老干部田守诚报道引起广泛赞誉,被誉为“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

后续:中共辽宁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向田守诚同志学习活动。

7、王腊旭:“大义儿子”义务赡养工友父母

阀篇报道:7月23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通迅《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的故事有了姊妹篇——王腊旭二十三年赡养工友父母》,后续报道13篇。

主要事迹:王腊旭是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职工。工友霍景彪去世后,他义务承担起赡养工友父母霍文通夫妇的责任,像对亲生父母一样悉心照料霍家二老。为了照顾好老人,相亲时他提出条件,要求对方必须赡养霍家老人;为了宽慰老人的心,他把儿女的姓都改为“霍”。23年来,王腊旭和妻子用真情和孝心帮霍家扛起困苦,挽救了这个一度濒于破碎的家,让老人的生活再次充满温暖和欢乐。

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予以肯定。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众多网友通过网络跟帖、微博等形式表达内心的震撼与感动,引发了“弘扬当代雷锋精神 共筑和谐社会基石”的大讨论。

后续:冀中能源集团的工人们掀起了敬老孝亲的热潮,许多工人下班后主动前去看望霍家老人。

8、刘清伟:用生命看护孤岛23年

阀篇报道:8月24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用生命看护孤岛——共产党员刘清伟23年坚守珠海担杆岛的故事》,后续报道4篇。

主要事迹:随着1985年的大裁军,部队守备团以及珠海担杆岛原居民都纷纷撤出担杆岛,刘清伟却在1989年转业时,放弃到珠海市区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担杆岛落户,当上了海岛护林员和省级猕猴保护区的保育员。在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岛巡山中,海岛的森林覆盖率以及猕猴数量不断增长,但刘清伟却经历了守岛的孤独和危险,既要面对海岛上艰难的生存环境,又要面对上岛捕猎和盗挖名贵树木的不法分子。刘清伟一次次处在生死边缘,又一次次赢回生命,守岛23年,在家里过年只有一次。为了坚守海岛,他失去了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机会,也失去了照顾妻儿的机会,但他仍然在坚守、仍然在奉献。

反响:《珠海特区报》全文转载报道,珠海市委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向刘清伟学习。珠海市直机关干部职工赞美守岛英雄刘清伟是“新时期最美守岛人”。

后续:11月27日,本报记者参加中央文明办珠海“道德讲堂”建设调研座谈会,向来自全国九省区及40多座城市的文明办主任及珠海市民宣讲守岛英雄刘清伟的感人故事。

9、徐立:高尚医德、师德的楷模

阀篇报道:9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徐立老师留下的谜》,后续报道10篇。

主要事迹:8月23日,徐立走了。82岁的徐立作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退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却长期生活十分俭朴,甚至捡别人的剩馒头吃。原来他把工资全部用来帮助别人,不仅每次国内遭灾必定捐款,还定期资助贫困大学生,给医院捐过钱,甚至给在医院干活的民工也送过油、米,成了“裸捐医生”。徐立退休后每天都在医院转悠,有时帮助年轻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有时给病人带路,发现什么问题立刻向院领导反映,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不知疲倦,成了“编外院长”。对徐立来说,医院就是他的家,医生护士和病人就是他最亲的人,他一分一秒也离不开为之奋斗的事业。

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予以肯定。中南大学追授徐立同志“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湘雅二医院党委发出向徐立学习的号召,并开展了座谈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人民日报等28家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参加并报道报告会。

后续:湖南省红十字会及湘雅二医院领导看望了徐立爱人胡慧侬,并决定在长沙凤凰山公益陵园为徐立设立衣冠冢,表达对他的缅怀和敬意。徐立教授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2”第四季度网络人物评选,成为10个感动网民的“草根英雄”之一。

10、王强: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

阀篇报道:10月2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70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后续报道5篇。

主要事迹:王强是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他把大量心血倾注到教学研究上,在被查出身患恶性肿瘤后,更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神贯注于学术研究工作,指导学生论文。自2008年住院以来,他以惊人的毅力在《中共党史研究》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并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强把对工作、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真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著。

反响:中央领导同志予以高度肯定。报道在全国高等教育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界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名学者纷纷来电,表达对王强的缅怀与敬佩之情。

后续:江苏在全省高校系统和社科理论界召开了王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并组织力量系统总结王强的先进事迹。

十大典型由本报记者唐湘岳、耿建扩、郑晋鸣、魏月蘅、王晓樱、毕玉才、刘勇、杨连成、夏静,光明网记者唐天、陈勇,健康报记者颜秋雨,本报通讯员王印河、李支国、刘庆林、宋国强、许晨、林一、王昱、张灿强、王建新等报道并提供后续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5 05: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