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2-16 2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郭嘉是一位著名人物
9 h$ t& ~ C- K; } 1959年4月,毛先生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说,“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
$ f" j( V9 Z6 x, A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左右,出谋划策,3 c) }5 ~0 T" t/ ?
功绩卓著。曹操则倚为股肱,常常问计于他。郭嘉三十八岁时病殁。令曹操十分痛惜。郭嘉足智多谋," M3 @" Y! ^3 L/ K
而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等谋臣,听取他们的意见,果断作出决策,这说明他是一个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3 [ J8 X. y- G
物。”不久,毛先生又在一次谈话中说,“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 J. `; F, V G J- o/ \# @" X. c. i
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到袁' J- `; ~) ?2 P" o
绍麾下不得施展。他说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就跑到曹操那里。曹操说他; ^" }' @0 O5 v# u- H& W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 X: _; i) w+ E+ S5 s( M# o3 G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记载,郭嘉胸怀远量,匿迹修行,不与常人交往,所以当时并不知+ N2 \! {; l( \- X* p* I# j
名,只是有见识的人赏识他。由此引发了毛先生的感慨,说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1 e9 }2 L8 m: k3 T d0 t
毛先生讲的实际上是智谋之士的人生境遇问题。智谋之士是不是多谋,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赏识信赖& {6 S- X. X, C; b/ \& X
;君主是不是善任,能不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这是中国兵法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兵法认为,国无0 D' ~+ q- y1 {! ^0 t$ C+ t! C9 W
智谋之士不强,君无智谋之士不立,事无智谋之士不成,兵无智谋之士不胜。“有国家者,未有不任智
, |/ n( W) d9 ^, ? }$ s3 n. n谋而成王业也”。然而君主对智谋之士的信赖、智谋之士对君主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智谋之士要多谋
' Z; `, _2 U+ f) x6 y,谋划国家安危大计,预见事态发展大势,消除隐患于未发之际,匡正君主过失,解决疑难问题,辅主1 I+ B' k$ n# B0 K$ L K
正确决策。君主要善任,以挚诚之心待智谋之士,隆礼重义,勿施以欺,勿施以诈,君无礼遇则智谋之4 m' Y4 D! g- A9 b* y
士不至,君不挚诚则智谋之策不出,君主能否得到智谋之士、能否得到智谋之策全在于君主对治世大道
8 U( E' z' w) I" i的追求。周文王原是商王朝周部落的首领,周部落长期受商王朝的奴役欺凌,历尽艰险危难,后来按照
; f8 e% e1 t5 t3 a6 L姜太公的谋划才推翻了商王纣的统治;姜太公是一位具有高深谋略的人,长期不遇明主,以替人屠牛贩
% F) F) k/ C* b9 P% F( ~3 Z# L% ^酒为生,年愈七十才遇到周文王,受到文王的礼遇,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了天下。所以《尉缭子》说: ^+ e! w2 x+ j7 Y, f% |, ~
,“良马有策,远道可致;贤士有合,大道可明。”君主与智谋之士相遇,道合而志同,志同而情亲,
% [2 z& H' a% L. @' H治世的大道才可彰明。
3 w S5 A: Q7 v% o" W% b, K2 n 郭嘉是历史上罕有的智慧之星,是值得学问家深入研究、艺术家大书特写的人物。最初他北上晋见
; G2 ~ K. {8 H" y袁绍,袁绍不能用,又投奔了曹操。他向曹操进言,论断曹操十个方面胜于袁绍:“袁绍礼仪繁多,常
3 _! l L) X" Y为形式所困;公从实际出发,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袁绍割据一方,逆历史潮流而动;公顺应统一大
/ x/ q0 R4 B9 p7 M& G; i势,奉天子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
. a- h9 \ O$ X1 B% e$ R1 V1 T7 V公拨乱反正,以严治政,上下皆循法度,此治胜三也。袁绍外表宽宏大量,内心量小忌贤,所任用者唯
5 L/ E7 I; t D6 u# A* k+ v其亲戚子弟;公外表简单严肃,内心机智英明,用人不问远近、唯才是举,此度胜四也。袁绍多谋少决5 Z, Y" m; k Q. e
,往往事后才能意识到应当采取的策略;公谋定即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袁绍沽名钓誉,喜欢听; Z5 C3 I4 Z9 n
奉承话,那些能言善辩外表上看德才兼备而干不了实事的人多归之;公以诚待人,不务虚名,以俭率下# A: O/ _5 J% j, s
,有功必赏,那些有远见灼识、真才实学的人都愿意为公所用,此德胜六也。袁绍见到饥寒之人怜悯益
" X5 p7 z* R# Q Y+ k7 u0 }于颜色,却不考虑那些从未见到的贫困百姓,谋划救国辅民的大计;公对眼前小事时有忽略,对待大事
/ S% ]0 {( ]& H- b5 k6 n从不含糊,思虑所及不限于直接接触的人,恩德加于四海,此仁胜七也。袁绍不会用人,大臣之间争权* P" E: F: U/ L
夺利,疑惑丛生;公用人得法,使人各尽其力,不能相互倾轧,此明胜八也。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
, h5 o. F4 m$ J% x" d, X, p不明;公是非分明,赏罚有道,此文胜九也。袁绍声众势强,但不懂用兵要领;公精通兵法,能以少胜3 {! V+ |. z& ^% `1 @
众,用兵如神,此武胜十也。”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曹操曾说,“使我成
2 i- W1 m' S2 \ X大业者,必此人也!”视郭嘉为股肱,出则同车、入则同帐。曹操评价郭嘉忠诚善良,智慧渊深,品性
, P. w& T, S+ r, s美好,通达事理,过绝于人。有人曾非议郭嘉“不治行检”,郭嘉泰然自若,曹操见其有大丈夫意气,
- g) i5 T, t# P- J5 u愈发敬重他了。郭嘉智慧渊深,通达事理,十余年为曹操出谋划策,动无遗失,过绝于人。赤壁战败,+ |+ Q7 m, b3 i( ~+ g2 C6 {$ V. w
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叹息道,“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这等地步!”更加深刻的领悟到了智谋之
6 {. L+ g$ |5 i8 g7 y0 O: j士的重要作用。历史上智谋之士大抵有三种人生作为:一是为帝王之师或帝王谋臣,出谋划策,辅主成
" i& _4 x0 W: }, l& S% P功,姜太公、张良、刘伯温是也;一是为帝王相将,躬身实践,匡扶宇内,曹操、李世民、曾国藩是也
1 y. l7 I/ ~) S: z, B! G7 [;一是为布衣书生,著书行世,人不知其详,黄石公、李筌、赵本学是也。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
* w: I8 l6 I* A, y, ^5 o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V6 q0 p& j3 u
。毛先生还指出,我说郭嘉是借郭嘉的事来说我们的党委书记,不要多端寡要,每天都在混混沌沌之中
- g- i- `. h, i% f。毛先生就是一位集古今智谋之大成的?肪奕恕? r* |$ N" w+ S' p" @, d; F6 t
各尽其力,不能相互倾轧,此明胜八也。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公是非分明,赏罚有道,( ~( b. @4 }' k" ?: a4 j
此文胜九也。袁绍声众势强,但不懂用兵要领;公精通兵法,能以少胜众,用兵如神,此武胜十也。”
: @, j4 @4 W0 ]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曹操曾说,“使我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视郭嘉为+ o H; ?% Z1 A$ S+ M$ [% F) U( @, v
股肱,出则同车、入则同帐。曹操评价郭嘉忠诚善良,智慧渊深,品性美好,通达事理,过绝于人。有
) [7 M* K" y B7 R8 _# u$ P人曾非议郭嘉“不治行检”,郭嘉泰然自若,曹操见其有大丈夫意气,愈发敬重他了。郭嘉智慧渊深,
# q# _4 ?2 b5 `$ V- V* o' K通达事理,十余年为曹操出谋划策,动无遗失,过绝于人。赤壁战败,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叹息道,“
/ T# e! X+ q/ A4 N$ U" m( t* M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这等地步!”更加深刻的领悟到了智谋之士的重要作用。历史上智谋之士
& _8 }, N; D8 v! Q2 S' {8 Z大抵有三种人生作为:一是为帝王之师或帝王谋臣,出谋划策,辅主成功,姜太公、张良、刘伯温是也
: o1 L+ w* E7 X1 g;一是为帝王相将,躬身实践,匡扶宇内,曹操、李世民、曾国藩是也;一是为布衣书生,著书行世,
* I$ M+ y6 |& ^, f9 }人不知其详,黄石公、李筌、赵本学是也。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 w2 _# k$ M2 j0 J0 j7 S6 W O/ C
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毛先生还指出,我说郭嘉是借
# z, @* }" U$ j. U3 s- c5 `5 ?- K郭嘉的事来说我们的党委书记,不要多端寡要,每天都在混混沌沌之中。毛先生就是一位集古今智谋之, P6 G/ q* c, Z% q' S$ h/ W
大成的?肪奕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