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6 12: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邗子
邗子者,自言蜀人也,好放犬子。时有犬走入山穴,邗子随入。十余宿,行度数百里,上出山头。上有台殿宫府,青松树森然,仙吏侍卫甚严。见故妇主洗鱼,与邗子符一函并药,便使还与成都令乔君。乔君发函,有鱼子也。著池中,养之一年,皆为龙形。复送符还山上,犬色更赤,有长翰常随邗子。往来百余年,遂留止山上,时下来护其宗族。蜀人立祠于穴口,常有鼓吹传呼声。西南数千里,共奉祠焉。邗子寻犬,宕入仙穴。馆阁峨峨,青松列列。受符传药,往来交结。遂栖灵岑,音响昭彻。
【译文】邗子自称是蜀郡人,喜欢放养小狗。一次狗走入山洞,邗子也跟了进去。经过十几天,走过几百里路,才走出山洞,到达山顶。上面有楼台宫殿,苍翠的松树茂密葱茏,仙吏侍卫非常威严。邗子看见他从前的妻子主管洗鱼,她交给邗子一函符和药物,就让他回去交给成都令乔君。乔君打开符,里面有鱼卵,放在池中,养了一年,都长成龙的形状。邗子又把符送回山上,看到狗的颜色变红了,有锦色山鸡经常跟随着他。邗子山上山下往来一百多年,后来就留在了山上,但有时还下山来庇护同宗族的人。蜀郡人给他在山洞口修建祠堂,经常能听见击鼓吹乐传呼声。西南地区数千里,人们都供奉祭祀他。邗子寻找小狗,莽撞进入神仙洞穴。馆阁楼台高大壮美,青翠松树成行成列。传送符仙药,在人神之间往来联结。最终栖隐神山,名声昭彰响彻。
木羽
木羽者,钜鹿南和平乡人也。母贫贱,主助产。尝探产妇,儿生便开目,视母大笑,其母大怖。夜梦见大冠赤帻者守儿,言“此司命君也。当报汝恩,使汝子木羽得仙。”母阴信识之。母后生儿,字之为木羽。所探儿生年十五,夜有车马来迎去。遂过母家,呼“木羽木羽,为御来!”遂俱去。后二十余年,鹳雀旦衔二尺鱼,著母户上。母匿不道,而卖其鱼。三十年乃没去。母至百年乃终。司命挺灵,产母震惊。乃要报了,契定未成。道足三五,轻驷宵迎。终然报德,久乃遐龄。
【译文】木羽是钜鹿郡南和县平乡人。他母亲贫穷低贱,为人接生。她曾经为一个产妇接生,那个婴儿生下来就睁开了眼睛,看着木羽的母亲大笑,木羽的母亲非常害怕,夜里她梦见有戴着高冠、包着红头巾的人在守护婴儿,并对她说“这是司命君。一定会报答你的恩德,让你的儿子木羽得道成仙。”木羽的母亲暗暗相信并且记住了这些话。后来她生了儿子,就给他起名叫木羽。她所接生的那个婴儿长到十五岁的时候,夜里有车马来把他接走了。经过木羽母亲的家时,喊“木羽木羽,驾驭车马来!”于是他们一起离开了。后来过了二十多年,有鹳雀每天叼二尺长的鱼,放在木羽母亲的门上。木羽的母亲对这件事隐匿不说,而把那些鱼卖了。鹳雀三十年后才隐去不见。木羽的母亲活到一百岁才去世。司命君生而灵异,接生妇大为震惊。竟相约报答恩德,约已定却没有实行。经过整整十五年,轻车夜里来相迎。终于报答助产恩,长生竟享百岁高龄。
玄俗
玄俗者,自言河间人也。饵巴豆,卖药都市,七丸一钱,治百病。河间王病瘕,买药服之,下蛇十余头。问药意,俗云:“王瘕,乃六世余殃下堕,即非王所招也。王常放乳鹿,怜母也,仁心感天,故当遭俗耳。”王家老舍人自言:“父世见俗,俗形无影。”王乃呼俗日中看,实无影。王欲以女配之,俗夜亡去。后人见于常山下。质虚影灭,时惟玄俗。布德神丸,乃寄鹿赎。道发河间,亲宠方渥。腾龙不制,超然绝足。
【译文】玄俗自己说他是河间人。他吃巴豆,在都市卖药,药七丸一钱,医治百病。河间王肚子里长了肿瘤,买玄俗的药吃后,打下十多条蛇来。河间王问他用药的道理,玄俗说:“大王肚子里长肿瘤,是因为六世前余留的灾祸下降,并非大王本身所招致。大王曾因为怜悯母鹿而放跑一只幼鹿,仁爱之心感动了上天,所以才会遇到我玄俗。”河间王府中的老舍人自言自语说:“父亲在世时曾见过玄俗,玄俗的身体没有影子。”于是河间王就把玄俗叫到太阳底下看他,确实没有影子。河间王想起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玄俗连夜逃走了。后来有人在常山下见到过他。身体虚幻无影,当时只有玄俗。广布恩惠施神药,却托言放鹿把罪赎。道术显扬河间,亲信宠爱意正笃。飞龙不受约束,高飞远逝离世俗。
赞曰:《易》称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然后有人民;有人民,然后有生死。生死之义著明矣。盖万物施张,浑尔而就,亦无所不备焉,神矣,妙矣,精矣,微矣,其事不可得一一论也。圣人仰则观法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日月运行,四时分治,五星受制于太微,监无道之国,吉凶预见,以戒土者动静言语,应效相通,有自来矣。天虽不言,然其变化云为,不可谓之无也。《周书》序桑问涓子曰:“有死亡而复云有神仙者,事两成邪?”涓子曰:“言固可两有耳。《孝经援神契》言不过天地造灵洞虚,犹立五岳,设三台。阳精主外,阴精主内,精气上下,经纬人物。道治非一,若夫草木皆春生秋落,必矣,而木有松柏檀之伦百八十余种,草有芝英、萍实、灵沼、黄精、白符、竹、戒火,长生不死者万数。盛冬之时,经霜历雪,蔚而不凋。见斯其类也,何怪于有仙邪?”余尝得秦大夫阮仓《撰仙图》,自六代迄今,有七百余人。始皇好游仙之事,庶几有获,故方士雾集,祈祀弥布。殆必因迹托虚,寄空为实,不可信用也,若周公《黄录》记太白下为王公。然岁星变为宁寿公等,所见非一家,圣人所以不开其事者,以其无常。然虽有时著,盖道不可弃,距而闭之,尚贞正也。而《论语》云“怪力乱神”,其微旨可知矣。
【译文】赞辞说:《易经系辞上》说太极产生天地。天地产生,然后才有人民;有人民,然后才有生有死。生与死的意义显然可知了。世间万物散布展开,混然而成,而又无所不备,神奇呀,玄妙呀,精微呀,幽深呀,这些事不可能一一地讨论。圣人仰头观察天空中星象运行的规律,低头观察地上万物生长的规律。日月在天空中运行,春夏秋冬分别主宰一年的四季,金木水火土五星受太微垣的制约而动,监临没有德政的国家,吉祥和灾祸都预先显示,以警戒地上人们的言行举动,感应效验相通,自然有其缘由。上天虽然不说话,但是它的变化行动,却不能说没有。《周书》序中桑问涓子说:“人会死亡而又说有神仙,这两方面能够并存吗?”涓子说:“话本来就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孝经援神契》所说,不过是说天地造有灵洞虚,如同地立五岳,天有三台。阳气主外,阴气主内,精微的元气上下运行,创造并主宰着人和万物。但道对人和万物的主宰也不完全一致,就像草木都是春天生长秋天凋落,好像是一定的了,然而树中又有松柏檀之类一百八十多种,草中又有芝英、萍实、灵沼、黄精、白符、竹、戒火,长生不死的数以万计。它们在隆冬时节经霜历雪,却依然茂盛而不凋零。看到这些东西,对于有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我曾经得到秦大夫阮仓的《撰仙图》,从六代到现在,共收录七百多人。秦始皇爱好游仙的事,也许有所收获。所以方术之士像云雾一样聚集,祈祷祭祀遍布天下。但这恐怕都是凭借一些迹象而寄托给虚无,又假借虚无当作现实,不能相信和采用,就像周公《黄录》记载太白星下降成为王公一样。但是岁星变为宁寿公这样的事,人们看到的记载也并非只有一家,而圣人之所以不宣扬这些事情,是因为它们变化无常。但这类书时有著述,是由于道不可废弃,抵制而封闭它,是为了崇尚贞正。而《论语》称孔子罕言“怪异、强力、叛乱、鬼神”,它隐微的旨意也就可知了。
【译文】住在谷城乡的平常生,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几次死而复生,当时人们都不相信有这种事。后来发大水,被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平常生却在缺门山顶上大声呼喊:“平常生在此!”并说再有五天雨水必然停止。水退后,人们上山寻找平常生,要祭祀他,却只发现平常生的衣服、披风和皮带。此后又过了几十年,平常生又做了戍守华阴城门的士卒。谷城奇异士,多变妙达神。人死又复生,身体无定形。变化忘形骸,贵贱何足论。暂临人世间,最终升入云。
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徇吴市中,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户到与药,活者万计,不取一钱,吴人乃知其真人也。后主吴山绝崖头,悬药下与人。将欲去时,语下人曰:“吾还蓬莱山,为汝曹下神水。崖头一旦有水,白色,流从石间来,下服之。”多愈疾。立祠十余处。负局神端,披褐含秀。术兼和、鹊,心托宇宙。引彼莱泉,灌此绝岫。欲返蓬山,以齐天寿。
【译文】负局先生,不知是哪里人,口音像是燕、代一带人。他经常背着磨镜的箱子在吴地的集市中游走,沿街吆喝,磨一面镜收一文钱。趁磨镜的时候,他顺便询问镜子的主人,问他们有没有疾病。遇到有病痛的,就拿出紫色药丸送给他,吃了药的人没有不痊愈的。这样过了几十年。后来发生大瘟疫,他挨家挨户地送给他们药,救活的人成千上万,他却一文不收,吴地的人才知道原来他是得道的真人。后来他掌管吴山绝崖头,从山上向下悬药给人。他快要离开的时候,对下面的人说:“我要回蓬莱山,为你们引下神水。绝崖头如果某天有白色的水从石缝间流出来,就喝下它。”这样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人们给他立了十几处祠堂。负局先生精神正直,身穿布衣有内秀。医术可比和与鹊,心高志远寄宇宙。引来蓬莱神泉,灌注断崖高山。将返蓬莱仙境,要与上天齐寿同年。
朱璜
朱璜者,广陵人也。少病毒瘕,就睢山上道士阮丘。丘怜之,言:“卿除腹中三尸,有真人之业可度教也。”璜曰:“病愈,当为君作客三十年,不敢自还。”丘与璜七物药,日服九丸。百日病下如肝脾者数斗。养之数十日,肥健,心意日更开朗。与老君《黄庭经》,令日读三过,通之,能思其意。丘遂与璜俱入浮阳山玉女祠。且八十年,复见故处,白发尽黑鬓,更长三尺余。过家食止,数年复去。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朱璜寝瘕,福祚相迎。真人投药,三尸俱灵。心虚神莹,腾赞幽冥。毛发黑,超然长生。
【译文】朱璜是广陵人。年轻时得了恶性肿瘤病,去找睢山上的道士阮丘。阮丘怜悯他,说:“你除去肚子里的三种祟物,有道人的气质可以教化。”朱璜说:“如果病能治好,一定给你作三十年的门人,不敢就自己回去。”于是阮丘给了朱璜七种药物,让他每天吃九丸。过了一百天后朱璜打下几斗像肝脏脾脏之类的块状物。又滋养了几十天,他就丰满健壮,心情一天天变得开朗。阮丘给他老子的《黄庭经》,让他每天读三遍,把书读通,能思考其中的深意。于是阮丘和朱璜一起去了浮阳山中的玉女祠。将近八十年以后,朱璜又出现在故乡广陵,满头白发全都变黑了,又长了三尺多。他回到家里吃饭住宿,几年之后又离开了。直到武帝末年,他仍然健在。朱璜患有肿瘤病,福气使他好运逢,道人给他送药物,祛除三尸显威灵。心无烦恼精神爽,摆脱死神出幽冥。肤毛变红头发黑,离世脱俗得长生。
黄阮丘
黄阮丘者,睢山上道士也。衣裘披发,耳长七寸,口中无齿,日行四百里,于山上种葱薤百余年,人不知也。时下卖药,朱璜发明之,乃知其神人也。地动山崩,道绝,预戒下人。世共奉祠之。葱蔼岩岭,实栖若人。被裘散发,轻步绝伦。含道养生,妙观通神。发验朱璜,告遍下民。
【译文】黄阮丘是睢山上的道士。他身穿皮衣,披散头发,耳朵有七寸长,嘴里没有牙齿,一天能走四百里,在山上种葱薤有一百多年,人们却不了解他。他有时下山卖药,朱璜宣扬他,才知道他是一个神人。发生地震,高山倒塌,道路断绝,他事先就警告了山下的人。人们都供奉祭祀他。葱薤密密覆岩岭,山上栖隐如此人:身穿皮衣发披散,步履轻快世无伦。涵养道行修长生,深观妙察能通神。朱璜首证道术精,普遍传告世上民。
女丸
女丸者,陈市上沽酒妇人也,作酒常美。遇仙人过其家饮酒,以素书五卷为质。丸开视其书,乃养性、交接之术。丸私写其文要,更设房室,纳诸年少,饮美酒,与止宿,行文书之法。如此三十年,颜色更如二十。时仙人数岁复来过,笑谓丸曰:“盗道无私,有翅不飞。”遂弃家追仙人去,莫知所之云。玄素有要,近取诸身。鼓、聃得之,五卷以陈。女丸蕴妙,仙客来臻。倾书开引,双飞绝尘。
【译文】女丸是陈地集市上卖酒的妇人,酿制的酒总很甘美。一次有仙人到她家来饮酒,用五卷帛书作抵押。女丸打开书看,是讲修身养性和男女性交方法的书。她偷偷抄下了书中的要点,又开设房间,将年轻男子引入房内,请他们饮美酒,与他们同宿,实践书中所写的方法。这样过了三十年,她的容貌反像二十岁的人。那位仙人几年后又来看她,笑着对女丸说:“偷盗之道无私隐,你有了翅膀却不飞。”于是女丸弃家追随仙人而去,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玄妙的书中有要术,近处可以取法自身。彭祖、老聃得此道,写有帛书五卷文。女丸自身蕴含玄妙,因此才招来仙人。尽将秘书借与开导,双双飞去离凡尘。
陵阳子明
陵阳子明者,乡人也,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子明惧,解钩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山去地千余丈,大呼下人,令上山半,告言:“中子安,当来问子明钓车在否。”后二十余年,子安死,人取葬石山下。有黄鹤来,栖其冢边树上,鸣呼子安云。陵阳垂钓,白龙衔钩。终获瑞鱼,灵述是修。五石溉水,腾山乘虬。子安果没,鸣鹤何求。
【译文】陵阳子明是乡人,喜欢在旋溪钓鱼。他曾经钓到一条白龙,很害怕,解开鱼钩向龙施礼,然后把它放走了。后来他又钓到一条白鱼,鱼腹中有封信,教给子明服用丹药的方法。子明于是上了黄山,采集五石脂,烧开水冲服。三年后,龙来把他接走了,在陵阳山上住了一百多年。陵阳山的山顶离地面有一千多丈,他在山上大声呼喊山下的人,让他们上到半山间,对他们说:“山谷中的子安,当来询问子明的钓具是否还在。”后来过了二十多年,子安死了,人们把它埋葬在石山下。有一只黄鹤飞来,栖息在他坟边的树上,鸣叫着子安的名字。陵阳山中垂钓,白龙挂住了鱼钩。终于捕获吉祥白鱼,将奇异的法术炼修。五石散加水冲服,离黄山乘龙远游。子安确然已死,仙鹤鸣叫又有何求?
邗子
邗子者,自言蜀人也,好放犬子。时有犬走入山穴,邗子随入。十余宿,行度数百里,上出山头。上有台殿宫府,青松树森然,仙吏侍卫甚严。见故妇主洗鱼,与邗子符一函并药,便使还与成都令乔君。乔君发函,有鱼子也。著池中,养之一年,皆为龙形。复送符还山上,犬色更赤,有长翰常随邗子。往来百余年,遂留止山上,时下来护其宗族。蜀人立祠于穴口,常有鼓吹传呼声。西南数千里,共奉祠焉。邗子寻犬,宕入仙穴。馆阁峨峨,青松列列。受符传药,往来交结。遂栖灵岑,音响昭彻。
【译文】邗子自称是蜀郡人,喜欢放养小狗。一次狗走入山洞,邗子也跟了进去。经过十几天,走过几百里路,才走出山洞,到达山顶。上面有楼台宫殿,苍翠的松树茂密葱茏,仙吏侍卫非常威严。邗子看见他从前的妻子主管洗鱼,她交给邗子一函符和药物,就让他回去交给成都令乔君。乔君打开符,里面有鱼卵,放在池中,养了一年,都长成龙的形状。邗子又把符送回山上,看到狗的颜色变红了,有锦色山鸡经常跟随着他。邗子山上山下往来一百多年,后来就留在了山上,但有时还下山来庇护同宗族的人。蜀郡人给他在山洞口修建祠堂,经常能听见击鼓吹乐传呼声。西南地区数千里,人们都供奉祭祀他。邗子寻找小狗,莽撞进入神仙洞穴。馆阁楼台高大壮美,青翠松树成行成列。传送符仙药,在人神之间往来联结。最终栖隐神山,名声昭彰响彻。
木羽
木羽者,钜鹿南和平乡人也。母贫贱,主助产。尝探产妇,儿生便开目,视母大笑,其母大怖。夜梦见大冠赤帻者守儿,言“此司命君也。当报汝恩,使汝子木羽得仙。”母阴信识之。母后生儿,字之为木羽。所探儿生年十五,夜有车马来迎去。遂过母家,呼“木羽木羽,为御来!”遂俱去。后二十余年,鹳雀旦衔二尺鱼,著母户上。母匿不道,而卖其鱼。三十年乃没去。母至百年乃终。司命挺灵,产母震惊。乃要报了,契定未成。道足三五,轻驷宵迎。终然报德,久乃遐龄。
【译文】木羽是钜鹿郡南和县平乡人。他母亲贫穷低贱,为人接生。她曾经为一个产妇接生,那个婴儿生下来就睁开了眼睛,看着木羽的母亲大笑,木羽的母亲非常害怕,夜里她梦见有戴着高冠、包着红头巾的人在守护婴儿,并对她说“这是司命君。一定会报答你的恩德,让你的儿子木羽得道成仙。”木羽的母亲暗暗相信并且记住了这些话。后来她生了儿子,就给他起名叫木羽。她所接生的那个婴儿长到十五岁的时候,夜里有车马来把他接走了。经过木羽母亲的家时,喊“木羽木羽,驾驭车马来!”于是他们一起离开了。后来过了二十多年,有鹳雀每天叼二尺长的鱼,放在木羽母亲的门上。木羽的母亲对这件事隐匿不说,而把那些鱼卖了。鹳雀三十年后才隐去不见。木羽的母亲活到一百岁才去世。司命君生而灵异,接生妇大为震惊。竟相约报答恩德,约已定却没有实行。经过整整十五年,轻车夜里来相迎。终于报答助产恩,长生竟享百岁高龄。
玄俗
玄俗者,自言河间人也。饵巴豆,卖药都市,七丸一钱,治百病。河间王病瘕,买药服之,下蛇十余头。问药意,俗云:“王瘕,乃六世余殃下堕,即非王所招也。王常放乳鹿,怜母也,仁心感天,故当遭俗耳。”王家老舍人自言:“父世见俗,俗形无影。”王乃呼俗日中看,实无影。王欲以女配之,俗夜亡去。后人见于常山下。质虚影灭,时惟玄俗。布德神丸,乃寄鹿赎。道发河间,亲宠方渥。腾龙不制,超然绝足。
【译文】玄俗自己说他是河间人。他吃巴豆,在都市卖药,药七丸一钱,医治百病。河间王肚子里长了肿瘤,买玄俗的药吃后,打下十多条蛇来。河间王问他用药的道理,玄俗说:“大王肚子里长肿瘤,是因为六世前余留的灾祸下降,并非大王本身所招致。大王曾因为怜悯母鹿而放跑一只幼鹿,仁爱之心感动了上天,所以才会遇到我玄俗。”河间王府中的老舍人自言自语说:“父亲在世时曾见过玄俗,玄俗的身体没有影子。”于是河间王就把玄俗叫到太阳底下看他,确实没有影子。河间王想起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玄俗连夜逃走了。后来有人在常山下见到过他。身体虚幻无影,当时只有玄俗。广布恩惠施神药,却托言放鹿把罪赎。道术显扬河间,亲信宠爱意正笃。飞龙不受约束,高飞远逝离世俗。
赞曰:《易》称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然后有人民;有人民,然后有生死。生死之义著明矣。盖万物施张,浑尔而就,亦无所不备焉,神矣,妙矣,精矣,微矣,其事不可得一一论也。圣人仰则观法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日月运行,四时分治,五星受制于太微,监无道之国,吉凶预见,以戒土者动静言语,应效相通,有自来矣。天虽不言,然其变化云为,不可谓之无也。《周书》序桑问涓子曰:“有死亡而复云有神仙者,事两成邪?”涓子曰:“言固可两有耳。《孝经援神契》言不过天地造灵洞虚,犹立五岳,设三台。阳精主外,阴精主内,精气上下,经纬人物。道治非一,若夫草木皆春生秋落,必矣,而木有松柏檀之伦百八十余种,草有芝英、萍实、灵沼、黄精、白符、竹、戒火,长生不死者万数。盛冬之时,经霜历雪,蔚而不凋。见斯其类也,何怪于有仙邪?”余尝得秦大夫阮仓《撰仙图》,自六代迄今,有七百余人。始皇好游仙之事,庶几有获,故方士雾集,祈祀弥布。殆必因迹托虚,寄空为实,不可信用也,若周公《黄录》记太白下为王公。然岁星变为宁寿公等,所见非一家,圣人所以不开其事者,以其无常。然虽有时著,盖道不可弃,距而闭之,尚贞正也。而《论语》云“怪力乱神”,其微旨可知矣。
【译文】赞辞说:《易经系辞上》说太极产生天地。天地产生,然后才有人民;有人民,然后才有生有死。生与死的意义显然可知了。世间万物散布展开,混然而成,而又无所不备,神奇呀,玄妙呀,精微呀,幽深呀,这些事不可能一一地讨论。圣人仰头观察天空中星象运行的规律,低头观察地上万物生长的规律。日月在天空中运行,春夏秋冬分别主宰一年的四季,金木水火土五星受太微垣的制约而动,监临没有德政的国家,吉祥和灾祸都预先显示,以警戒地上人们的言行举动,感应效验相通,自然有其缘由。上天虽然不说话,但是它的变化行动,却不能说没有。《周书》序中桑问涓子说:“人会死亡而又说有神仙,这两方面能够并存吗?”涓子说:“话本来就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孝经援神契》所说,不过是说天地造有灵洞虚,如同地立五岳,天有三台。阳气主外,阴气主内,精微的元气上下运行,创造并主宰着人和万物。但道对人和万物的主宰也不完全一致,就像草木都是春天生长秋天凋落,好像是一定的了,然而树中又有松柏檀之类一百八十多种,草中又有芝英、萍实、灵沼、黄精、白符、竹、戒火,长生不死的数以万计。它们在隆冬时节经霜历雪,却依然茂盛而不凋零。看到这些东西,对于有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我曾经得到秦大夫阮仓的《撰仙图》,从六代到现在,共收录七百多人。秦始皇爱好游仙的事,也许有所收获。所以方术之士像云雾一样聚集,祈祷祭祀遍布天下。但这恐怕都是凭借一些迹象而寄托给虚无,又假借虚无当作现实,不能相信和采用,就像周公《黄录》记载太白星下降成为王公一样。但是岁星变为宁寿公这样的事,人们看到的记载也并非只有一家,而圣人之所以不宣扬这些事情,是因为它们变化无常。但这类书时有著述,是由于道不可废弃,抵制而封闭它,是为了崇尚贞正。而《论语》称孔子罕言“怪异、强力、叛乱、鬼神”,它隐微的旨意也就可知了。
【译文】住在谷城乡的平常生,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几次死而复生,当时人们都不相信有这种事。后来发大水,被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平常生却在缺门山顶上大声呼喊:“平常生在此!”并说再有五天雨水必然停止。水退后,人们上山寻找平常生,要祭祀他,却只发现平常生的衣服、披风和皮带。此后又过了几十年,平常生又做了戍守华阴城门的士卒。谷城奇异士,多变妙达神。人死又复生,身体无定形。变化忘形骸,贵贱何足论。暂临人世间,最终升入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