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出身讳莫如深- Z7 N: o5 S" V
' X- R) Y9 |9 I8 a7 D神秘的斯大林有着谜一般的身世。 l! F; ^+ l( }! C( f8 C
) |$ t" T8 F; U! t- |在苏俄领导人心中,革命者除了党的事业外,不应当存在任何个人的东西,尽管列宁和苏俄其他革命者不写日记,不过多地宣传
z% Y r/ Y7 A u: l6 j: G& G& @' N7 F( z4 r, v
自己的家庭,而斯大林对此更是讳莫如深。
' L" k( o( {2 Y
& A I u" t8 D/ t: i$ ~1929年,苏联准备庆祝斯大林的大寿。这时,斯大林的秘书托夫斯图哈从所有的档案馆里调出了关于斯大林的档案资料,想写一部完整的斯大林传记。结果,他只写出了一本薄薄的、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斯大林传略》,因为有关斯大林身世和经历的资料少之又少。
4 b/ S7 A2 Z. P5 Q+ n) K0 u# K1 W! _
) N, a: l' d" g- H布尔加科夫是斯大林时代最神秘的作家。他因为写过几本被禁的剧本而出名,也因为一个上演剧《图尔宾一家的命运》受到斯大林格外垂青。这出戏斯大林看了无数遍,布尔加科夫也因此名噪一时。1939年,莫斯科艺术院交给布尔加科夫一个任务,为斯大林的青年时代写剧本。他很快就写了一部有趣的、富于浪漫色彩的关于科巴的剧本。科巴是斯大林年轻时的曾用名,剧本很快在剧院通过了,当时,管文化的官员也很为此高兴。但后来,布尔加科夫同院方谈妥,要到格鲁吉亚去一次,找些斯大林年轻时的见证人谈谈,充实一下剧本,并找找有关档案和文献资料。但是,此事突然半途而废。剧院领导对作家说,斯大林的秘书处读了剧本后说,不能把斯大林化为文学艺术形象,让他在台上讲一些纯属虚构的话。
% T/ U% U5 u) z$ i7 T* E( u& b) v& P7 b: u% V& V
据说,对于这件事,斯大林本人也说:“所有的年轻人都一样,为什么关于斯大林的青年时代要写一部剧呢?”
& s4 ]" B5 f6 t5 `' y- e/ l" p( A! r' G$ _ C& c
于是,剧本夭折了。1 ~* U! R" u3 Z. W5 f* f7 i. z
8 w; ]) C6 \6 g Z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曾有为斯大林写传记的念头,但是托夫斯图哈在给高尔基的回信中写道:“虽然拖了些时间,我还是把有关斯大林生平的某些材料给您送去,正如我已经事先说明的那样,材料相当缺乏……”关于斯大林的档案资料,按托夫斯图哈的话说:“……迄今为止,资料少得犹如‘猫的眼泪’……档案资料贫乏,提供不了任何东西。”结果,高尔基也没写成。; ?/ W! V0 T; Q7 ^ K0 E1 \
0 ?; U/ a: z( ] g( S" |斯大林不喜欢过多地提到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跟其他革命者相比,我当时并没有做过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工作。”$ {1 b# \# o' v1 E, I
: M9 j+ K4 O0 ?+ J- n
斯大林宁可没人知道他的过去历史,也不愿意人们去了解他,他对自己的出身等讳莫如深,因此,人们对他早年的生活以及他的双亲知之甚少,对于他酒鬼鞋匠父亲最后的下场和结局,人们也传说不一。对他的母亲也流传着各种“谣言”。有人甚至对斯大林到底是谁的真正的儿子也提出怀疑,还有他的生日也不确切。, c8 F( i: G& i; k4 Q% L
/ X" I! T7 c8 R' k# Y( H- Z在所有这些不确定中,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斯大林出生在格鲁吉亚的一座小城——哥里,惟此而已。
) K3 @& c5 c. b e- Q$ A& |' R7 T
+ t" \8 m9 Z* s7 a, s: O母亲骗说自己领走了儿子
" O; q( Y; {) R8 S2 c' |$ A
/ G6 V- G. \ [& n1 N3 ]: Z1899年,斯大林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教会中学开除。
K9 N* x4 Q: i4 C# A) r; z# w; U1 V2 m: Q @2 ?) [$ b
当时,学校存有一份档案材料:《教会中学校务大会关于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因不参加考试而被开除的记录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