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名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楼宇建筑,或庄严奇妙、或优雅大方、或精巧奇特、或雄伟壮观……而伴随着每一座名楼的崛起,几乎都与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名楼也就更加名闻遐迩了。& z6 d# {/ l0 `6 ?
2 ]- q! W2 z( h c; U
) R; z$ x4 e* `& @湖南岳阳楼 N- q( h* i( ]( ?0 n9 Z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区,为该城西门楼,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我国古代三大名楼。它的前身,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唐开元四年(71 6年)张说来守岳阳,常与诗友登楼吟诵,岳阳楼遂逐渐闻名。宋庆历五年(1045年)重修,范仲淹特作《岳阳楼记》一文,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于后世,成为我国南方一大名胜。楼凡三层,气势雄伟,清代多次修葺。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南游至此,曾三醉于楼上。楼左右建有三醉亭、怀甫亭、仙梅亭等,系纪念吕洞宾、杜甫而建。' r( U0 {. K+ E' l( G
3 W r8 B8 a* D) ?7 i& t6 P
& A! t; j t# p2 w! d: w图片: + |; v' k2 u: q1 |; _, ^1 h' d
武汉黄鹤楼 ) c: {3 L# `6 p. V9 s6 G/ I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合称中国三大名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嘹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5 ?1 m8 V0 e; G, C# R$ ~
, u$ E+ e; R. k `: |5 B1 F3 k: |# z- K4 X/ `
图片:
" o( Y* O: A2 M# `2 C 南昌滕王阁 % n& Z3 ~. M& A3 T6 B" _
位于南昌城西、赣江岸边的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始建于唐,因“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此创作了《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后几经毁损,又多次重建,今存滕王阁建于1989年,为第29次重建。阁高54.5米,共有九层,丹柱碧瓦,古色古香。楼阁之中多书法和壁画精品,珠玉纷呈,翰墨飘香。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联语为毛泽东手书。
' E9 I$ b* R5 P9 P
$ f. X" Y: M" {0 a0 w图片:
% n; L3 l0 w$ S5 V5 `$ ^ 山东蓬莱阁 0 _; ]$ I# g" u" @! h
蓬莱阁位于蓬莱城北临海的丹崖山巅,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蓬莱阁雄踞丹崖,云拥浪托,由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蓬莱阁、弥陀寺等六大建筑单体组成的亭台楼阁争奇斗角,错落有致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丹崖拔海而起,通体赭红,与浩茫的碧海相映,时有云烟缭绕,“仙阁凌空”确是一幅天开的图画,游人在云拥雾护之中登上高阁,确有超世脱尘之感。古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 o! m: _: X8 u z) M1 F& R6 f% p j' O8 l" B
图片:
8 h& s+ j# U* W7 y 西安鼓楼
! s* t9 Z6 e& W; a0 ^鼓楼位于西安市区,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先后重修。楼为九楹三层,歇山式屋顶。基座宽52.6米,高8.7米,门洞宽、高各6米、深38米,楼高24.3米,通高33米。北悬“声闻于天”四字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四字匾额。 m" W; {8 o7 t5 _! D8 i
% Z* H8 t6 x6 J/ C# H" L- K: H+ e" t, D# _1 d
图片:
9 g5 [7 ]- Y* T( a- D, [! `' j 西安钟楼 ; U6 v L0 ]+ i4 E
钟楼位于鼓楼东边。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万历十年(1582年)迁建于现址。楼的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共有三层。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大街各有门洞。座基四面各宽35.5米,高8.6米。楼高27.4米,由地面通高36米。钟楼曾遭破坏,后大规模加以整修,使之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和气派。登楼四望,可鸟瞰西安古城市容。
. F1 n, `% o2 T$ F
$ y7 M, E; E- z/ C* U图片:
* |4 s6 _8 o8 f! u: | 陕西汉中望江楼
6 p. q+ {: |5 B+ ~% x: m- h D望江楼位于汉中市中心的古汉台北端,始建于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望江楼,更给人一中庄严隆重之感,它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巍的风姿,早已成为汉中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登楼远眺,四面云山,如展画卷;俯视城区,楼台林立;环顾庭院,古树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楼,使人心旷神怡,追往抚今,感慨万千。望江楼的周围建有桂荫堂、镜吾池、洗心亭等古建筑,楼东侧的石马,风格古朴,是人们评论三国蜀将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阁内造型精美的铜钟,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
$ s+ K, P* ~* d8 }& J8 }8 e/ L
! q8 L2 n6 K# J* F; P5 L! \图片:
1 }3 {" y5 h4 t0 g7 j' ~0 [ 陕西榆林万佛楼
5 i- T; V# L% S! N万佛楼位于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楼与南城门之间。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民国五年(1916)5月庙会失火,顶楼被焚毁。后本寺僧人周宽(俗名陶官府)四出化缘,集资重建。佛楼共三层,底层为巨砖砌筑四通街道四孔拱洞式结构,呈长方形。在四通式楼基上,建有二层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北院紧依南主楼而建。中为三楹斗拱彩绘、飞檐翘角的观音殿,
' C O' y; i9 W东西各设有三楹配殿。南院主楼阁为二层,高9米余。楼东侧设有木楼梯直通顶层。二层主楼全为木结构,上下两层均斗拱飞檐,四角翘举。顶层明廊回绕,歇山楼顶覆青筒瓦屋脊。主楼东西各是三楹配殿。整个万佛楼内原曾供上千个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现已不存。1984年万佛楼补修后,辟为榆林县文物陈列馆。
( b$ h# L: O6 X8 ~+ v( _ r3 K6 h
`. I9 k; \; O- z" b7 I% F2 _2 y图片:
7 I7 B6 s7 \* C7 O( R' G9 L 甘肃张掖镇远楼
{# U9 |, I9 h) a3 X o镇远楼俗称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现鼓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工艺精湛,浑厚雄伟。钟高1.3米,口径1.15米,重600公斤。钟身饰有飞天及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图案。此钟古代多用来报时或火灾报警。
9 N7 j, \" O) a% s* i* Z/ a( ~2 F7 Y- i* B
3 J. `* @3 h2 j0 A; i图片:
7 V1 U3 Y8 i* A' J' z7 k 图片:
$ r; t8 E7 @) G) S( t. _1 d 南湖位于浙江嘉兴,为浙江四大名湖之一,以烟雨风光著称于世。水面开阔,波光粼粼,淡水碧林相映成画,霪雨霏霏时,湖面薄雾如纱,富有诗意。湖中有湖心岛,上有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烟雨楼重檐飞翼,典雅古朴。楼周围亭阁、长廊、假山、花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湖中有池,岛中有堤,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风格。
& f2 Z5 E& Y& E1 m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8年),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岛,次年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现楼为1918年重建,素以“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的景色著称于世。取名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楼四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入口处为清晖堂,门外北侧墙上嵌有“烟雨楼”石碑。堂后和烟雨楼正楼东南侧各有一座乾隆帝题诗的“御碑亭”。清晖堂两侧左为“菱香水榭”,右为“菰云簃”。走廊右有宝梅亭,内有清代名将彭玉麟画的梅花碑两块。烟雨楼正楼高约20米,面积640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气势非凡。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楼下正厅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亦为董必武所书。楼中还有许多石刻,其中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的题刻,元代吴镇竹画刻石,近代吴昌硕所书的墓志铭碑刻等较为著名。烟雨楼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廊曲径相连,玲珑精致,各具情趣。 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湖心岛东南岸,停泊着一只中型游舫,按当年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舫重建。2 }4 Z1 P, a% u# U9 d0 B
+ D0 J4 [3 `, l1 c* p9 ]: K( Y
. o4 J+ I' g+ u: R% O
图片:
% w+ D# p8 @# `8 j) c; L7 c* G 山东聊城光岳楼
" P. N) m5 z _/ F光岳楼位于山东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是全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古老、最雄伟的木构楼阁之一。当时的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为了报时报警,用修城余木,建造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名“余木楼”。明弘治九年(1496),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与太守金天锡共登此楼,命名为“光岳楼”。光岳楼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阁,通高33米,由墩台和4层主楼组成。总占地1185.42平方米。四层主楼筑于高台之上,全为木结构,方形带廊,共有金柱192根,斗拱200朵。光岳楼虽几经重修,其构件大部分是初建时的原物,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明清两代,许多过往的历史名人登临此楼,据说乾隆皇帝7次下江南,5次登光岳楼,曾先后为光岳楼赋诗13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6 E8 h, b, O
0 G1 m1 G( O7 P' Z# z
T4 k) M- S$ I8 E5 P7 b图片:
1 \ S2 s) P; _/ {, V; E 山西鹳鹊楼 " H# E+ _ W3 y; _$ k7 L0 D4 ?
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边,因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加之前瞻中条,下瞰黄河,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留下的千古绝唱。诗以楼作,楼因诗名。鹳雀楼元初毁于战火,后因黄河泛滥,楼毁景失。复建中的鹳雀楼座落在近十米高的台基上,外形为四檐三层的仿唐风格,内部共九层,总高近74米,钢筋混凝土建筑,投资七千万元,目前鹳雀楼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千余年来,此楼一直是供人们登高望远,极目山河的胜地,激励着炎黄子孙奋发向上。- U3 W8 A2 B* M
6 h( m0 y. f2 c1 r) G
4 [. d5 k- p/ ~; J* n" A, g图片: % h/ v. R' q5 E
河南开封矾楼
8 ~5 z1 ?0 B5 j2 t! R7 Z+ ]+ b矾楼位于宋都御街北端。相传矾楼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风流皇帝宋徽宗与京都名妓李师师常在此相会。随着岁月的流逝,矾楼已荡然无存,但其盛名却留传下来。1989年4月按照《东京梦华录》记载重建的矾楼是由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楼阁所组成的庭院式的仿宋建群体。东楼的屋顶由4个九脊殿(歇山式)、30个翼角、12条屋脊组成了整体屋面。中心楼的二楼是历史陈列室,三楼布置的是李师师的书斋、琴房和卧室。西楼三楼上设有宋徽宗的御座。矾楼基本上是按宋代“营造法式”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是开封目前最大的仿宋游乐中心。1 |& m/ L; D2 g1 r( s
- X0 `0 R/ E+ u- n# K6 t v( j1 |6 a6 p# X
图片: ( n7 t. S# i2 g. N5 `
北京紫禁城角楼
) Y: L2 O7 o3 D# K( n紫禁城角楼位于永定门外西南3公里处。紫禁城角楼是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有三层,上层是纵横搭交的欧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庞殿组合而成,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拱月。下层檐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5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使人惊奇,赞叹与敬仰。
- l( s) j& [1 |9 ~7 W0 a8 t9 J5 R4 C7 [4 R% y2 J Z& c
4 A5 Q2 x, V t: c8 N |4 b, N
图片:
* A. N" I: p4 q+ s3 N5 F8 B, X 南京阅江楼
% e) D0 I3 ^" H& K& f9 u阅江楼位于南京下关的狮子山。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朱元璋曾在狮子山上击败劲敌陈友谅,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洪武7年(1374年),朱元璋决定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但朱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新建的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高度为51米,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两翼各以歇山顶层次递减,屋顶犬牙交错,跌宕多变;屋面覆盖黄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色彩鲜丽;檐下斗拱彩绘各异,廊柱、门窗红中呈暗,更显古色古香。再现了朱元璋当年的描述。& Y6 L2 s& ^% m+ m d8 z( M
& _$ C% k' x$ S P3 K1 y) a1 G: W
3 R( j6 y/ m# K: p1 C1 i% y
图片:
( p( G1 v: L; w) T2 | 南京胜棋楼
: z1 d) A/ Q8 | Y& \胜棋楼坐落在南京莫愁湖畔,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重修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楼为二层五开间建筑,刻工精美,正门中堂有棋桌,相传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弈棋的地方。一次,朱元璋与徐达对弈,眼看胜局在望,便脱口问徐达:“爱卿,这局以为如何?!”徐达微笑着点头答道:“请万岁纵观全局!”朱元璋连忙起身细看棋局,不禁失声惊叹:“哦!朕实不如徐卿也!”原来徐达的棋子竟布成“万岁”二字。朱元璋为了嘉奖徐达的功绩和棋艺,当即将“对弈楼”和整个莫愁湖花园钦赐给徐达,并将“对弈楼”更名为“胜棋楼”。至今“胜棋楼”内还挂有徐达的肖像。
2 Y ?/ K$ ]0 H6 k8 I( v' b8 N5 f$ p1 r4 \+ M
1 o' M) \" r }& ], f5 }
图片: / \# I. e9 u: y: u, E( C
南京中山陵藏经楼
9 G. t% e% T( A0 q: l5 C# a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现为孙中山纪念馆,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建筑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个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卢奉璋设计,1936年冬竣工。主楼为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高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 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 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8 b' b# I0 C% M5 A" Q4 f% a
$ p' G9 I7 S: t8 `' v9 P; G
2 k+ J% P- a6 u; M2 j0 z
图片: , I' s B/ U' n
苏州得月楼 9 S+ }0 k; T3 W+ Z9 o
得月楼位于苏州虎丘半堂野芳浜口,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系苏州十大建筑之一。恢复于1982年,移址苏州繁华中心太监弄,是驰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得月楼建筑古朴,一步一景、疏中有密,置身其中可领略苏州古典园林风貌。整个建筑系苏州十大建筑之一。八十年代电影《小小得月楼》放映后,慕名而来的中外顾客每年达数十万人次,先后接待过泰国诗琳通公主、意大利威尼斯市长、三毛、孙晋芳、朗平等知名人士。得月楼发展迅猛,1995年开设苏州小吃园,专营苏州风味小吃;1999年开设得月楼新大楼,以豪华的宴会大厅、风貌各异的包厢和精致的苏州船菜、船点著称。三店相辉,形成太监弄美食街的鼎足,年销售达三千万元,是苏州餐饮业的著名菜馆。
' y: G. Z( s& j
5 d# k) g3 X( n% d4 X# z3 C' M$ C8 E! G* ?7 d3 e7 T; X
图片: 6 E4 L2 [- t: K e/ [% o
浙江西湖望湖楼
* P& ^% l8 x! L+ Z6 E望湖楼位于少年宫广场西侧,傍湖而建。苏东坡曾作脍炙人口的诗篇《望湖楼醉书》,望湖楼因而名闻天下。近年重建的望湖楼总面积360多平方米,主楼阁望湖楼,以曲廊与辅楼餐秀阁相衔接。望湖楼青瓦屋面,朱色单檐双层歇山顶,整个建筑宏丽古雅。地势较低处植草坪、棕榈、冬青,点缀峰石;地势较高处叠石筑山,使之峰石嵯峨,回栏环绕。登楼凭栏,取山形,临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绿净,楼阁镜中悬”,确为一处西湖名楼。 断桥东有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先得楼。登临眺望,一湖胜景皆来眼底。宋代王安石、苏轼等人,都曾有诗咏望湖楼,或咏楼上观景的感受。
; i! E+ V) n! B7 @( B. A6 q4 v! S/ h9 R, i% V! e
8 |! c z4 q$ I; m4 O7 b" s图片:
" H/ ^9 \( A* ?) |; e7 ^0 a 浙江杭州楼外楼 $ }7 p: U9 j' w7 B0 U/ L3 \8 {, X
楼外楼座落于秀丽的西子湖畔,孤山脚下。创建于清道光28年,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清朝末年,落第文人洪瑞堂在西泠桥附近创办,当时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菜馆。著名学者俞曲园先生根据菜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宋林升的诗句,给菜馆取名为“楼外楼”,楼外楼因此而得名。“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先后迎来了不少的历史名人,如孙中山、鲁迅、竺可桢等,更有周恩来总理九上楼外楼,清风廉洁,被传为佳话。楼外楼店内装饰典雅,环境优美。众多的名厨为四方游客烹制可口的特色佳肴,其中最出色的是西湖醋鱼、叫化童鸡、宋嫂鱼羹等名菜,因为每一道名菜后面,都寓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O; D9 E O1 e6 \
' \. `1 \7 h1 w7 ~ }- J+ _6 z
$ k+ s ]1 l) n5 c0 S图片: 7 k$ b& ?3 g1 G4 [! i" Z) ]/ {
浙江南浔蔵书楼
. F* X7 _0 I# v5 q7 ]$ A7 {+ f) x9 [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辛亥革命后,刘承干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号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1925年至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直至1951年浙江省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下几种,藏书残缺严重。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南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1951年11月,刘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
/ c% k' _ l) w' I) Y# e. i" I4 g3 J. O2 a
2 v- L: r9 e$ T3 q; I3 o
图片: $ Z& ^$ X5 K1 [, l' [" G) c
浙江嘉兴烟雨楼 ' |: C& H4 q! P7 R
烟雨楼初位于南湖之滨,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8年),疏浚市河,填成湖心岛,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现楼为1918年重建,楼四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入口处为清晖堂,门外北侧墙上嵌有“烟雨楼”石碑。堂后和烟雨楼正楼东南侧各有一座乾隆帝题诗的“御碑亭”。清晖堂两侧左为
! o+ \7 T* E6 V7 H1 r4 [5 N6 t `1 V“菱香水榭”,右为“菰云簃”。走廊右有宝梅亭,内有清代名将彭玉麟画的梅花碑两块。烟雨楼正楼高约20米,面积640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气势非凡。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楼中还有许多石刻,其中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的题刻,元代吴镇竹画刻石,近代吴昌硕所书的墓志铭碑刻等较为著名。; q: p! X% C/ }$ w" n
7 i# t# J( q/ {; B" T
4 l' N; c0 H! G2 A' p6 s0 f5 }
图片:
/ y) ^3 \# @6 I | 安徽屯溪万粹楼
' i* C* {( Z6 t0 b+ k- M, V$ m万粹楼坐落在安徽黄山市屯溪老街中心地段,是国内罕见的一座徽派古建和私人徽文化艺术博物馆,楼主万仁辉先生。万粹楼一层大厅为“九百砚堂”。厅堂中央掘有一状若中国版图的鱼池。厅侧一排窗棂及石刻扶梯,均仿徽派园林庭院。堂内用明清时期建筑的传统木雕构件翻新组装而成。堂内堂外,展列砚台精品大小数百方,其中有一歙砚照壁砚《文王魂》,长2.38米,重1.25吨,可称歙砚之最。二楼展厅展示馆主万仁辉先生一生收藏的历代文物和其他艺术品。如7500万年前的翼龙、雷龙、剑齿龙等恐龙化石;7000多万年的龟群化石;北宋磁州窑虎枕、铜官窑釉下彩绘梅花瓶、元代龙泉窑青釉三足香炉及清代慈禧山西行宫香花梨木雕就的凤龙双飞龙椅等,都属国家级保护的文化瑰宝。三楼是为楼主家庭起居而设计的。四楼设置了一个屋顶花园,徽式园林庭院的风范尽显其中。6 K4 j. i( \( t& b% P
( X1 p8 L# R9 a- N& n" o' s0 Q
; w: J$ R% T$ Y; `6 E1 o+ O8 Y图片:
9 @6 f0 E3 C/ x' c$ j 马鞍山太白楼
+ c# v2 A7 [% M) S) P" J9 A太白楼原名谪仙楼,位于马鞍山古镇采石矶西南一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浓荫蔟拥。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腾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太白楼高十八米,长三十四米,宽十七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走兽,造型古补典雅,挺拔壮观,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太白楼大门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门两侧蹲一对石狮,雕刻精细,形态活泼。进门两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纪事及李白生平碑刻。三楼檐下高悬“太白楼”匾额,字体遒劲,为郭沫若手笔。
) m" p8 S, E( y% n
8 D0 A( x1 a; l( z9 Z6 o& m' ~
图片:
; `6 y' t4 e5 l j6 k" n 江西九江浔阳楼
z% \" \# D2 ]; E# M7 z0 A( G. h! @浔阳楼位于江西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中。随后,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1989年春,九江市政府在浔阳江畔重建了浔阳楼。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1600平方米,楼高31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回廊,古朴庄重,具有明显的仿宋风格。一楼大厅有两幅宽4.5米、高3.2米、用600块彩绘瓷砖拼成的“宋江题反诗”和“劫法场”大型壁画。二楼展厅陈列“水泊梁山108名好汉”瓷雕彩绘像,是精美的景德镇瓷雕艺术的展现。6 ^, `, @. W) |$ I. w* z
; {1 }, m2 a* X
图片:
& M- \1 `2 i0 P/ B; J 江西九江琵琶亭 ) Z2 R6 h/ P7 c
琵琶亭始建于唐代,相传为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处,历代屡经兴毁,1988年重建于长江大桥引桥东侧,面对烟波浩渺的万里长江,背倚风光秀丽的琵琶湖。亭高20米,双层重檐。亭院正中有白居易的汉白玉雕像,风度翩翩。围绕此亭建造的仿唐园林,占地3300平方米,为九江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8 V7 I0 ~2 I2 J p% u% A; N; C2 U( `0 ~" E# s( `2 `# g
+ C: M- |5 I F
图片: n4 A! z& |: p. [/ }5 x
湖北武汉晴川阁
; D; \1 B# v7 x* E$ ~晴川阁坐落在汉阳龟山的禹功矶上,与黄鹤楼隔江对峙,又名南楼、白云阁。始建于晋,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其阁名取自崔颢《黄鹤楼》中诗句“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被誉为“楚国睛川第一楼”。原楼毁于风灾,明清两代先后进行了多次重修,一次比一次规模宏大。现所看到的为1983年所建,阁高39.7 米,地上4层,地下2层,十字脊歇山顶,琉璃瓦,层层飞檐,建筑典雅透逸,古朴庄重。% K( U1 m' C/ X `% o% X1 F- y
; }+ R* g/ R4 h# l; M
/ p1 b- V& M% G) M图片:
. C* B5 f, H7 W3 P7 G$ m- x 湖南长沙爱晚亭
( g$ l5 k3 M! v9 @" B5 Q. S) W0 P爱晚亭坐落于湖南长沙市的岳麓山上,亭在三峰环抱之中,四周为枫林,一入深秋,满山红叶,景色迷人。爱晚亭始建于清朝,原名红叶亭。旧载,清诗人袁枚据唐诗人杜牧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现名。近据研究,实系清代学者毕沅任湖广总督时改。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常与蔡和森、罗学瓒等进步学生来此学习,研究和探讨革命真理。现亭为1952年重修,毛泽东亲题“爱晚亭”匾额。; y$ ]* w e4 }9 F n
" r; ~& t7 o( t8 M" e7 `# R' ?2 M ~9 R1 i+ `% \# g
图片:
0 D8 J. w: R f4 C* { 四川成都望江楼
/ ^/ [% a& l" F" @% G望江楼位于成都市区东南,府河西畔,是一组清代建筑群,包括薛涛井、崇丽阁、濯锦楼、吟诗楼、浣笺亭、江楼翠竹等,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兴建的。薛涛井是因相传薛涛曾在此汲水染制桃花诗笺而得名。崇丽阁俗称望江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S年),高29米,建筑和装饰具有民族特色。望江楼园内辟有公园,公园以竹为特色,置身其中,感觉甚佳。
# @& d. D, H4 G
0 e8 `+ W" A& l; q+ R% G
4 b5 j) B6 M8 X v图片:
; u$ U- i# D4 [7 M4 e. F 云南昆明大观楼
, Y H& c& r; N' }/ V大观楼位于昆明城西约3公里的近华浦,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300多年前,湖北和尚乾印在这里“结茅庵一椽”,说《妙法莲花经》,听者甚众,渐渐募修成观音阁,成了一处名胜。公元1696年,巡抚王继文在这里始建二层楼,因登楼可见远山出水,风帆映于金鳞波中,蔚为大观,所以命名大观楼。以后陆续建涌月亭、凝碧堂、催耕馆等等,成为一处水绕亭台的游览佳境。公元1851年大观楼毁于兵燹,直到1888年才重修。现大观楼三层楼阁,楠木结构,飞檐翘角,比例匀称,装饰典雅不俗丽,临水也不过咫尺,望山水入于呼吸。大观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它的大门两侧悬挂了一副被誉为“古今第一”的长联,由清代寒士孙冉翁所撰,共180字,颜体楷书,严谨浑厚,被视为云南省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 Y$ p3 i7 q# C" ^
" C: }) ^, m/ b8 S2 Y& F: ~* j; l$ A6 r) i; x4 R
图片: % A: Y1 L" x& D3 x( a: F1 r" z
云南大理星拱楼
Y5 y3 n! N! ~% x: U! M1 z% k) S: M星拱楼在云南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原为三重檐,后改为二层。现楼为重檐歇山顶,高16米,建于8.5米的城墙之上,楼南侧悬“雄魁六昭”匾额,北侧悬“万里瞻天”。楼巍峨高耸,古朴浑厚,登楼可俯视巍山全城。3 E3 \' P% L. D1 X& m5 G5 h
: ~) Q+ ?4 g: e# {- C' m5 f. S2 D6 j/ `8 i$ _8 w" t6 e
图片:
% Z/ B/ k/ q7 W/ @ 贵阳文昌阁
7 k/ l% Q; C. j5 M: A5 s8 K文昌阁在贵阳市东门城垣上,始建于明,后又多次维修。阁高三层,九角形,底层平面呈方形,总高为20米,两边设配殿,前有斋房与配殿相连。在建筑上,顶层金柱用楼过梁承托,檐柱下穿二层,作二层金柱;二层檐柱穿至底层,又作底层金柱,如此逐层下放,构成上小下大稳定形式,各层均有较大空间。此种结构国内鲜见。外观壮丽,气势雄伟,为一郡登临之胜。
# @0 j( C3 A4 Z3 ]: l' H- N0 Q7 z9 T2 U4 F# C" B- O! Q1 b
; Z; t+ X0 |9 X
图片: 7 c3 ], c' j% A7 A3 A5 \
贵阳甲秀楼
8 u& w% T4 Q; b; t7 N+ F! Z6 }2 d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现已拆除。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4 d1 E, L& X' {* i" ^! E6 G7 n& D5 t; g
. S/ `; }$ N1 ?) v. T' z) m& Y% g* V
图片: + @- u) s. _3 @; A
广西真武阁
9 y/ `" f! x) a+ f. L真武阁位于广西容县,屹立于绣江南岸,原名经略台,为唐代诗人元结在此地任经略使时所建。明时在台上增建道观,改称真武阁,后又建造楼阁三层,一直保存至今。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不用一件铁器,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它依靠杠杆原理,像天秤一样维持整座建筑的平衡。真武阁是唯一一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名楼。
7 F p! V( i" v$ j9 Z, M# s( u0 E) s I' X
- l9 t5 y% K5 I# T; ^" j7 Y8 F. \
图片:
) |* L7 L2 k4 i8 |+ X 广州镇海楼
; ^ \6 t* Y* Y2 T9 B$ ^镇海楼在越秀山的山顶,俗称“五层楼”。建于明朝初年,迄今有600多年历史。当时倭寇不断侵扰我国沿海边陲,地方官员为了加强守备,取“雄镇海疆”之意,在山顶建成镇海楼。镇海楼高28米,宽约30米,分5层。楼顶及各层挑檐均为琉璃瓦盖,下面两层的围墙用红石砌建。登楼眺望,广州景物历历在目。过去,这里是封建官僚、军阀宴游作乐之处,现已辟为广州博物馆,陈列着从古至今的广东陶瓷器。镇海楼历经多次修葺,1928年重修时,将木结构的楼板、柱、改为钢筋凝土。镇海楼两旁有长约170米的明古城墙。
7 g- H* t; E) n6 _! j; |0 F' `6 N$ s+ X+ H i9 Q$ i: M
9 c Z! b: W3 v1 _5 a& l
黑龙江哈尔滨望江楼
2 _6 l$ l; n! f" l; P2 u7 z3 V# X7 e! Q. E* h$ P8 r
( y" h; U2 A' _! v' M* V
8 ^/ E) G# o( C) u0 \# z" ]' y/ r- t 望江楼(River-watching Pavilion)始建于1908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东畔的假山上。黑龙江巡抚周树模“思泛舟江湖,以谋临流之胜”,两次邀请张朝墉设计改建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在南墙外,凿沟引人嫩江,在沟西侧覆土为边山,在山顶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1930年将草亭改建为砖木结构亭。南北宽、东西窄,楼高25米,占地约220平方米。 7 W0 D1 [5 A; @2 p$ w ~
1950年和1979年进行了两次修缮,增修了石阶、石墙、石梯、屏风等。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先后光临齐齐哈尔市,到望江楼观光赏景。1964年7月21日,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刘伯承副委员长来齐齐哈尔市视察,游览了龙沙公园。登楼远眺,神清气爽,嫩江水碧波荡漾,齐齐哈尔风光尽收眼底,朱老总即兴挥毫题写了“望江楼”三个大字,后将其制成黑底金字的长匾悬挂于飞檐之下,故改称为“望江楼”。1987年,望江楼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