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 09: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祠堂里里外外躺满了病人”) l. o( B( _8 A6 g H
——古稀老人述说70年前的悲惨一幕
/ `* l' N5 p1 o( g" b. O3 f$ ~1 z, \ X8 u/ V1 r3 J+ y
本报记者 吴海霞5 B2 [2 f+ ]9 k! F
连日来,本报关于当年侵华日军宁波细菌战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6月12日,又有热心读者向调查发起人胡鼎阳提供相关信息。
5 j! s0 Z4 N# `3 \% N5 w 12日上午,居住在首南街道陈婆渡社区的一位姓李的古稀老人找到胡鼎阳,证实了1942年姜山一带确实爆发了大规模疫病,而且和侵华日军有关。
% ~ Y- V0 C% y* x% N& k, o “姜山镇数百人死于鼠疫的记载,时间肯定在1942年,因为我就在那一年出生的。我出生没几个月,母亲就死于那场传染性极强的疫病。除了母亲,我外婆家里还有6人先后死亡。关于那段惨痛的记忆,外婆不知说了多少遍,流了多少眼泪,这也是我小时的记忆。”李老太回忆,当年她家和外婆家都在姜山励江岸村。就在疫情爆发前几天,日本人的飞机飞到村子上空,投下了糖果、饼干等零食。虽然不知道疫情是怎样发生的,但外婆一再说是在日本人飞机飞来之后……1 x k1 m# R* B$ m$ q; N' x% ?# o
疫病发生后,不仅在励江岸村,还蔓延了附近好几个村庄。其中有上张村,该村村子较大,感染的病人也多,村西边四明祠堂里里外外躺满了病人,村民还在天井、明堂等搭起了棚,有医生在那里救治。5 Q7 H) B6 q0 A
至于那些得了疫病的人,究竟有多少人没救过来,镇志的记录是数百人。像李老太这家死亡六七人的惨状,应该不止一例。
' b- O- o& E/ q “我外婆在世的时候,一直在说这件事,总是说日军害死了我们那么多亲人。”李老太说。
@# Q8 }; u+ T$ U G# F* a" ~0 n% y 胡鼎阳认为,1942年的疫病基本可以肯定,极有可能和侵华日军有关,这一点镇志的相关记载和老人的述说大致吻合。但关于疫病发生的具体状况以及死亡的人数等,还待进一步调查考证。
0 q3 ^# b% X, b p; X( `2 B6 l 当天,胡鼎阳还接到章水镇汤先生外孙女的电话,她说:“我外公今年已经80多岁了,事情发生那年是1941年,端午节前几天,当时我外公还是个小孩子,但他记得当时日军飞机是从横街方向飞到章水的,当时我的太外婆就在室外,看到飞机飞过。”年少的汤先生并不知道当时飞机飞过去后投下了什么,但没过几天,在室外看到飞机的汤先生的母亲,还有十几个村民,先后出现了肚子痛、脚抽筋、头痛发热等与鼠疫相似的症状,这些发病之人都在那年的端午前后去世。* h, U$ [- c6 A* U6 ~
汤先生提供的1941年的情况,和当年《时事公报》上宁波市区西北街发现鼠疫以及日本军医论文,在时间节点上十分吻合,这也进一步证明日军在宁波的细菌战不止开明街一处。
) {# T4 h4 v- U; z7 \. ~' F3 n 汤先生分析,当时宁波已经沦陷,鄞县机关搬迁到四明山区,日军飞机很可能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他希望胡鼎阳将这个调查进行下去,还历史以真相,以告慰所有的受害者及家属。
4 N# H6 m! z$ G7 P5 z, A8 }# L鞠家窑村、鞠家窑屯。在黑龙江省安达市东18公里,现为先源乡八一村东1公里处,有一个土岗,高有2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满州国时代,位于安达县城东仅有40户人家的鞠家窑附近,也称安达特别靶场。据当时劳工和“731”部队原队员证实,“731”部队在安达野外实验场进行大量牲畜实验的同时,还进行过土陶细菌弹、枪透等各种人体实验。现在,鞠家窑村民,每年春耕,必须防疫。
( u+ s a) m6 w' A8 I7 e( Z. d: n o
731部队,是在抗日战争(1937-1945)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731部队,第二部(研究生物武器的在战场上的使用,特别是在传播细菌和寄生虫的设备的研究方面。部长太田澄大佐)分部,安达特别实验场,设立在鞠家窑,并配备了飞机降落场。上了岁数的村里老人讲:当年,鞠家窑附近大兴土木兴建军事设施,把守森严。安达鞠家窑特别试验场,日军经常把在押人员用飞机押去进行试验,随后把经过细菌试验致死的人再用飞机运回平房,投入炼人炉进行焚化灭迹。1937年末,731部队把在押的十名中国人用飞机押送到安达特别试验场。
' v& y1 J/ j) |/ ?' E- B8 D9 g 鞠家窑,1942年冬,日寇派汽车兵团、飞机,强迫鞠家窑村民拆房、报地、搬家。在该村以方圆七华里的地区,建立起一个带有飞机场设备的地下细菌工厂。白天强迫当地人民“献纳”活老鼠、苍蝇、牲畜毛;夜间偷出来抓人,作细菌试验。4 q$ @* f) v, N
鞠家窑
" N9 @6 p: T; T; [7 ]. u* m' g) d5 y3 j3 S6 T# M2 G
日寇在工厂周围设立“禁区”---“秘密的军用市镇”,就是苏联滨海军区军事法庭审判的日本细菌战犯川岛清,所供认的战犯石井四郎直接领导下“第七三一部队”的第二处——鼠疫、跳蚤工厂。日寇投降时,将该厂烧毁,厂内无数深沟、大洞、小洞。临溃退时又放出大批病菌,使可怕的疫病威胁着这一带村庄的居民。
7 ]' Z8 P# F [* a" R) M 1945-1946年,鞠家窑曾几次发生鼠疫、伤寒、马鼻疽、牛疫等疫病,家家病人,村村死人。黄继芳一家二十一口人,得疫病死去了九口;刘景彬八口人,死去了一半。至今,消灭了人疫,畜疫没停止,养不活猪、鸡。鞠家窑村民在春耕时,要防治“口蹄疫”。
: T, ~! q" Z2 W3 H731部队
' y* U& q8 Z. A) v2 |# @6 v# B; F 是述日本细菌部队的代称。日本有七大细菌战部队,分别是:731部队细菌战小动物地下实验室其他( F' q" z) e3 s2 D, `- I5 Z
在日本东京的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 在哈尔滨的关东军659部队,其设于哈尔滨平房区的本部称731部队 在长春的关东军100部队 在北京的北支甲1855部队 设于南京的荣字1644部队 在广州的波字8604部队 在新加坡的冈字9420部队 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 设立于日本东京陆军军医学校,位于日本东京新宿,对外称防疫研究室。 关东军659部队 本部设于哈尔滨平房区,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其本部称为731部队。 关东军100部队 本部设于长春的,对外称关东军兽疫预防部,下设2630部队等。负责人高桥隆犊兽医中将和松有次郎兽医少将。 北支甲1855部队 本部设在北京的天坛公园西门南侧的神乐署,原国民党中央防疫处,对外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后称第151兵站医院。 1855部队部长初为黑江,后为菊池齐。1939年,西村英二继任。下设三个课: 第1课设于协和医学院,从事细菌(生物)战剂的研究 第2课设于天坛公园西门南侧,从事细菌生产。 (现地址为北京市天坛西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第3课设于北海旁北京图书馆西,为细菌武器研究所 此外,在济南、天津、太原、青岛、郑州、开封、郾城派驻支队等。 荣字1644部队 本部设于南京,对外称华东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在上海、南京、岳阳、荆门、宜昌等地派驻12个支队。 波字8604部队 本部设于广州,对外称华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 冈字9420部队 本部设于新加坡,对外称南方防疫给水部。 日本细菌部队在中国境内有五大部队,63个支队。 731部队行径只是日本侵略军在占领满洲期间(从1931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犯下的许多战争罪行之一,在这期间,1500万中国人,朝鲜人,菲律宾人,印度尼西亚人,缅甸平民,太平洋岛上居民和反法西斯联军俘虏被杀害。1 e, y, `6 N8 q9 ^
* K2 D0 s5 p) x) P) k5 P9 q1 x7 k
, C% f) Z% A* f0 o& Q
, e! t3 ~ l1 ]4 F, p) d2 k+ I七三一部队
' J/ m0 o9 D6 o+ V4 ]7 g& `6 C
9 B+ Q( Z: s, N0 `. |6 { 1927年在有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出席的"东方会议"上,公然提出了"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侵略主张,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于1932年也采纳了石井四郎进行生物武器这一灭绝人性的主张,在日本成立了所谓"防疫研究室",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究和试验。一九三一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在中国东北组织了石井细菌研究所。他们纠集了一批日本细菌学者秘密地进行细菌武器研究。曾任日本关东军医务局局长的梶冢龙二,就是运用细菌武器的鼓吹者,他竭力支持和推荐石井四郎以侵略战争为目的而加紧研究细菌武器。 ' l" @+ K9 y) c1 \# N, j; \/ @
( F. L. P- o3 r/ F6 H" p) h 石井四郎是日本著名的医学家和细菌学家。一九二四年他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当研究生时,专门研究病理学和细菌学。一九二八年充当了东京军医院军医,后来被派出国考察,周游欧洲。回国后竭力进行细菌战的鼓动工作,在军医学院及日军参谋部里成了一个时髦的人物。石井四郎鼓动细菌武器研究的主张,得到了日本陆军省务署长永田少将的称许,也得到了日军参谋本部战略部第一课课长铃木大佐的支持,让他亲自领导在中国建立的细菌研究所。
# s, [# S1 U% t 0 z, u! V# C' S) S' F/ I
在石井细菌研究所成立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中国华中、华北、华南和东北建立了几个细菌研究部门和为细菌研究服务的机关。
/ w, m+ \4 r$ i/ D: O+ X* N
2 m! F$ \5 G0 b- A( ] g8 b 石井细菌研究所,匿名称"石井部队",也称"加茂部队"或"奈良部队",一九三六年日本帝国主义选定平房站以北四公里处的正黄旗五屯、正黄旗头屯、正黄旗三屯、三家子、黄家窝堡、刘家窝堡的中间地带,建立十七号军事基地--细菌杀人工厂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从此,平房就成为这六个村屯中间的六点一平方公里的代称。 ; E6 E+ O0 {! \! Y( r: k1 |7 d- E
$ S. U% u4 g1 s. V6 t" {
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准备细菌战的特种部队,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军人所谓的"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平房",在某种意义上正说明了这一点。就其规模来说,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工厂。就其地位来说,它归属日本陆军省、日军参谋本部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双重领导。人事配备是很强的。拥有从事细菌战研究工作人员二千六百余人,其中将级军官五名,佐级军官三十余名,尉级军官三百余名。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二年七月由石井四郎中将为部队长,一九四二年八月到一九四五年二月北野政次少将接任部队长,一九四五年三月到同年八月石井四郎又重任部队长。它的直属各个部以及各个支队都配备佐级军官负责,对一些重要部门都配备了少将级军官负责。第七三一部队分为八个部和四个支队: |: D, o( S5 P: _2 X, f2 P1 w
4 K5 c! \9 R9 A$ l6 v2 f9 e/ s 第一部(细菌研究),菊地少将为部长。下属有专门从事鼠疫研究的"高桥班",从事研究的"笠原班",从事细菌媒介--昆虫研究的"田中班",从事冻伤研究的"吉村班",从事赤痢研究的"江岛班",从事脾脱疽研究的"太田班",从事霍乱研究的"凑班",从事病理研究的"岗本班"和"石川班",从事血清研究的"内海班",从事药理研究的"草味班",从事立克次氏体(包括跳蚤)研究的"野口班"。
, L. F% c* f% T: L/ A; V' Q) L# f ) D' T! F5 F% R* u1 Q
第二部(细菌试验),由太田大佐兼任部长。这个部下设一个分部,专门培育和繁殖供散布鼠疫菌用的寄生虫。下属一个航空班和在安达东三十五里的鞠家窑的特别试验场。这个部的主要任务是除了用人作细菌试验之外,还通过"八木泽班"对植物进行病毒研究和试验。 8 z4 t1 r" e0 b! W' F
4 z/ Z! ~3 w% b+ j' _7 H
第三部(细菌武器制造),由江口中佐任部长。这个部下属两个工厂,一个是滤水器制造厂,这是为掩人耳目而设的。另一个是在杨马架子的瓷弹壳制造厂,专门生产"石井式"细菌炸弹等细菌武器。 8 z: I. c3 R( F3 E/ H* G
/ ]$ f$ n8 F2 |$ J$ q. w 第四部(细菌生产),由川岛少将任部长。这个部下设两个分部,每一分部按照分工独立地进行各种细菌的生产。' ^. D& S' P1 }8 I
: e# |0 p" ?6 G9 f# T# X 总务部,起初由中留中佐为部长,后由太田大佐兼任。该部是七三一部队本部的综合部门,权力很大,它不仅负责整个部队的财务管理、生产计划、人事分配,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接与宪兵队联络和接收作细菌试验的人。
, z$ J4 f) K' R* q
" Q6 }# q0 n: `+ @/ f9 A/ t 训练教育部,起初由园田大佐任部长,后来由西中佐接任部长。这个部专门负责培训从事细菌研究、生产和使用细菌武器的专业人材。据资料记载,仅少年队员的培训就进行了四期。
I) G0 o* U, W
6 r, \* E, u( S$ t3 K, w 资料供应部,由大谷少将任部长。这个部负责各种器材、设备的供应。 2 _5 h e* i' U7 f( F; [ D G. _
" E5 H0 K0 E0 G8 K& V6 ^ 诊疗部,由永山大佐任部长。这个部负责对细菌传染的预防和日本人的疾病医疗事宜。3 d; w$ C. X' y4 S
- x& R8 N2 j, r 与各部平行的还有一个石井特别班,由石井四郎的家族人员亲自把持。石井四郎的二哥次男刚男负责"特别秘密监狱"的管理,石井四郎的三哥三男负责试验动物饲养的领导工作。
6 f7 y4 g0 y0 c! u4 W% O; n
3 g0 ?1 A1 O! {) l# \ 林口支队(又称一六二支队),设在现在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东十里的古城镇,有日本研究人员二百二十六名,榊原秀史少佐为支队长。 7 s2 A& a/ t# W1 S! C
孙吴支队(又称六七三支队),拥有日本研究人员一百三十六名,西俊英中佐为支队长。
, i6 u* ?) [9 c: B c- l 海拉尔支队(又称五四三支队),拥有日本研究人员二百二十六名,加藤恒则少佐为支队长。 * @( m x! Z2 q5 O
牡丹江支队(又称六四三支队),设在现在的黑龙江省海林镇东十五里处,拥有日本研究人员二百名,尾上正男少佐为支队长。
4 C* C. ^+ p* T! T$ x) g . ~3 e5 Z- t3 a7 }+ s, U4 E
各支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各种细菌的研究和饲养,供试验用的动物以及繁殖传染细菌的媒介物。
' I# U6 X9 ~3 t. ]% @
/ i% }' }6 k/ V% Y 杀人魔窟/ z5 X' D& r. K4 X. Y7 [
7 g0 B4 P- ~8 |% Z: A; q
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取得直接细菌试验的效果,便惨无人道地把人作为细菌试验用的材料。
$ a3 b {: L$ P: o+ u0 e + \# t6 z& n) w, `5 Y2 P. g
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的人员把监押在秘密监狱的中国人、苏联人、蒙古人、朝鲜人称作"木头"这个名词意味着可以任意宰割。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任意把被押的人随时提出来作各种各样的细菌试验。一般来说,两天试验三个人。
5 G0 l+ j2 L* W# C# Y& `/ l * h% R7 F- s: h- p u
他们对活人进行细菌试验方法繁多,手段极其残忍。
2 Q- F. } }8 ?8 y$ W6 P7 U1 u ! ~$ i% g- S+ U P% \/ J
专门从事鼠疫研究的"高桥班"军医,经常把在押的人员提出来。关在一间透明的隔离室里,往被试验人员身上注射鼠菌液,并通过观察孔观察"木头"的病变情形。数小时以后这些被试验的人员淋巴腺红肿,面部和胸部变成紫黑色,皮肤呈现暗淡粉红色,......被实验者死后,便通过地下道投入炼人炉里。
) o9 d: P/ f' F % Z9 y! S$ m0 a' F) d0 h; D8 W1 Z. d
有时,他们把健康的人和鼠疫患者关在一起,研究鼠疫传染过程。无疑问,这类健康的人不久也会变成鼠疫患者。这也是他们试验项目的一种。
! E, i) L3 x* i( e
& N5 ]0 ?; r# D0 X/ t "吉村班"是专门研究冻伤的。他们把被试验的人押到严寒的露天广场,迫使在押人把手、脚插进冷水桶里,然后抽出手、脚进行冷冻,一定时间后,试验人员用棒子敲打被试验。2 Z4 ^0 @9 T! ?( H1 E
3 ?$ w( M/ ^. m( h; f; c
人的手、脚,如果有知觉,还得继续冷冻。这是第一步,要求研究在什么气温下、多长时间可以造成冻伤。待手、脚麻木后,便押进暖房里,开始进行第二步的五花八门的试验了:有时迫使被试验的人分别把手脚立即插进不同温度的水里,主要研究造成冻伤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第二步主要研究对冻伤的预防和治疗。有时在冻伤处涂治冻伤药膏,有时在冻伤处涂上带菌的药膏,有时不予治疗。这样造成冻伤后的变化就不同了,轻者造成残疾,重者久治不愈免不了死亡。据细菌战犯仓原证实,他亲眼看到在一间小牢房里,有三个人没有手指头了,其余的人只剩下手指骨了。细菌战犯吉村告诉他,这时作过冻伤试验的成果。
% ?1 k! M. Y P 3 ~' n# G0 T8 t$ v
七三一部队的试验者们,还通过解剖活人进行病理研究;在女"犯人"身上进行梅毒试验;用动物血和人血交换注射的试验;把人头朝下吊起来的倒控试验;对人进行低压或真空的试验;把人胃切除,肠子和食道直接缝合的试验;把人胳膊锯下,左右肢交换接肢试验,等等。4 I0 l5 n! s' w+ P7 Q6 \ ^
% }. e3 _3 t; {5 y 据细菌战犯川岛清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供认:"为了研究各种治疗方法对已传染的人加以治疗,给他们饭吃,等身体恢复时,又把他们作另一种试验。无论如何,从来没有一个人活着走出这个杀人工厂的。8 i* e5 Z8 j/ O7 \
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不仅在室内对人进行细菌试验,而且在室外也进行细菌试验。他们在安达鞠家窑设立一个特别试验场院,经常把在押的人员用飞机押去进行试验,随后把经过细菌试验致死的人再用飞机运回平房,投入炼人炉进行焚化灭迹。0 l+ |9 u3 Y6 H
$ t; Y6 b9 Z8 Z. {, N 一九四三年末,七三一部队把在押的十名中国人用飞机押送到安达特别试验场。把人绑在间距五米远的桩子上,用飞机投掷"石井式"细菌炸弹。这些人被弹片炸伤后染上炭疽菌,不久全部死亡。一九四五年一月,又改用电流引爆细菌弹的办法,对绑在间距十米到二十米的桩子上的中国人进行鼠疫菌传染试验,这些人受了几天的折磨而最终死去。
1 y! r) [+ m3 u/ L o
: U0 T* j9 O- m- t) Y 在该部队训练部部长的西俊英,就曾亲自带领人员在安达进行过这种试验。他供认,一九四四年春季,从七三一部队的监狱里押送十人到安达特别试验场,经过试验,这十个全被细菌传染致死。
6 O& `. Y& L$ O
( `3 K! l0 _" { {& { 日本关东第七三一部队在细菌研究、生产和试验的基础上,局部地使用了细菌武器,为全面进行细菌战提供了成熟的经验。这样的行动都是在平房的日本空军八三七二部队、南京"荣"字部队、广州"波"字部队的配合下进行的。
! q3 ?/ I$ h$ s2 o' K$ V' Y* W* f H
. v& O H6 @' H n; C1 n* v0 Q 早在一九三九年五月,日本关东军在蒙古诺门罕发动的对苏蒙的战争中,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即七三一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即七三一部队)在战地附近的水源地、沼泽地、居民区漫撒了鼠疫、霍乱、伤寒细菌,使这地区这几类急性传染病流行,大大地削弱了蒙古的战斗力,因而获得了日本陆军省和日军参谋本部的嘉奖。
+ x6 ?0 D$ X' m0 O" F' M
& \: ?/ F* g2 Z, R8 o4 l. i 一九四0年七月,七三一部队组织了第一批远征队到宁波。他们备有七十公斤伤寒菌和五十公斤霍乱菌,此外还备有五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把这些菌分别装进投撒器里,投入蓄水池和居民区,使上海以南的宁波一带发生了鼠疫和其它传染病。据日本细菌战犯柄择供认,是他奉命将这些细菌装在特别装置物内,由远征队带走的。5 ~* C0 r" b4 N- I! G2 ]; ^
) v/ Z: H7 ?; D% n h* z
这次秘密远征行动持续了将近四个月,同年十月四日,他们用同样的手段,将麦粒、粟子等物撒在衡县境内,三十八天以后发生了鼠疫,使二十二人死亡。十月二十二日,在古井四郎亲自指挥下,又在宁波上空投下麦子、棉花等物,一星期后发现了一个鼠疫患者,以后陆续发现有九十九名鼠疫患者,其中九十七人死亡。十一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七三一部队的专用飞机飞入金化县,撒布白色烟雾状的东西,落地后变成淡黄色颗粒,遇水即溶化,经化验认定为鼠疫菌。此后不久,在金化附近的东阳、义乌、兰溪等县都有鼠疫发生。东阳县鼠疫传染九十四人,死亡九十二人;义乌县鼠疫传染三百零八人,死亡等二百五十七人;兰溪县鼠疫传染三十六人,死亡十二人。" q/ x/ E" v2 S7 O2 H: e
, k3 ~& L4 n. i" D0 l8 L8 j七三一部队远征队的这次行动,给宁波地区带来鼠疫隐患。仅衡州县为例,从一九四一年四月和以后的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七年全县曾发生三次鼠疫、受鼠疫传染而死亡的有二百零一人。( e" ]* p3 K) }8 d3 `
: {( p. i$ J2 x9 x 一九四一年夏季,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交给七三一部队一个任务:就是阴谋破坏中国军队的铁路交通线以及重要枢纽常德城。于是古井四郎又派出第二批远征队,由第二部部长太田大佐带队。起初出动六十多人,随后远征队成员增到一百余人,其中有三十名细菌专家。远征队到中国内地洞庭湖附近的常德城一带,空中撒布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引起地区鼠疫流行,据调查有四五百人死亡。同年十一月四日,又在常德地区投下谷麦等物,据化验谷麦染有鼠疫菌。八天以后发现了一个叫蔡桃儿的鼠疫患者,入院三十六时后死亡,接着连续发现鼠疫病人,都在短期内死亡。
; W( W9 G2 F1 l L( S `8 B) S/ o # S5 U6 b$ i8 D9 Q5 o
一九四二年七月,七三一部队又派出远征队乘火车到南京,在南京"荣"字部队(一六四四部队)的配合下,对重庆及其沿浙赣铁路干线的金华、龙游、衡县、玉由、蒲江一带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进行细菌攻击。这次远征队由一百二十八人增加到一百六十人。他们事先把一百三十公斤的伤寒菌、副伤寒菌装入标有"蛋白消化素"字样的瓶子里,用一架印有"给水"字样的飞机运到南京,然后投掷到重庆一带的水源地、沼泽地及居民住房附近,发生了大面积的流行性伤寒,造成大批人死亡。就在这次行动中,还对南京的两座中国战俘营的三千人,每人分吃一个染有伤寒菌、副伤寒茵的烧饼后全部释放,结果扩大了伤寒病的传染范围。他们还把染有伤寒菌的饼干扔在墙角、树下以及行人休息的地方孩子们误吃以后传染上了伤寒病。这次远征队在这一带阴谋活动了两个月,到九月十八日转移到上海活动,不久返回哈尔滨。
) Q* Q' q A U
. @) ]( f$ q/ ]8 T. T. @- n: H: k 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还组织了一个阴谋破坏班,于一九四二年东到吉林省农安县把带有鼠疫菌的跳蚤散布在田间、水源地和民房附近,造成不少人死亡。日本侵略者为了灭迹,把全县城的四五千户人家烧毁了一大半。
' [% f7 v2 y7 r7 ?% b; O: R
( F8 F3 s+ n; t3 d# X N; O 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派出远征队,都是在日本关东军有关部队协同下进行的,我们在敌伪档案材料里可以看到:日本关东军新京(长春)司令部于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十七时发布的一项作战命令中明文写着"现将哈尔滨奈良部队官兵四上名及带器材于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六日期间由哈尔滨送到山海关......"为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梅津中将也发了指示:"命令关东军野战铁道司令官根据另纸所载一览表,将奈良部队器材沿铁道输送。"据证实,这批转送的器材就是七三一部队开赴南京的远征队所需要的各种细菌。
, T0 V* R. y: p7 @- ~% p5 b! L) c) I E
7 T8 q7 H3 ]$ [/ p1 l) c4 E 兽疫预防部8 E+ T+ s1 L( [7 J5 [' u) i+ L) d
5 P% ~! _( E, _. c% h 第100部队,名为"关东军兽疫预防部",实际上是从事细菌战的另一座杀人工厂。该部队建于1936年,它的前身是原驻长春宽城子的号称高桥部队的"关东军马匹防疫厂"。1938年迁至长春市以南10公里之孟家屯。1941年后改为第100部队。
8 W9 a3 ?8 B0 e3 j 6 c8 Q' E( Z9 X# w% e( ^/ h
该部队拥有大量的房舍和特种设备,储存大量的原料。周围划有禁区,严格保密。该部队拥有600-800名工作人员。1940年以后在大连、海拉尔(后迁至克山)、佳木斯、拉古等地建立了所属支队。
. c& I) ]3 I* g7 l3 d, b# t
5 l' r' n$ V. v" Z 第100部队干着与第731部队同样的勾当。它们专门培养和繁殖鼻疽、炭疽热和牛瘟等疫病的细菌,同时还搞植物细菌,大量生产炭疽热病苏、鼻疽病菌、红色麦锈菌等,毒害性畜和农作物。为了研制,不仅用牲畜,而且用活人进行实验。, a2 J1 W% @+ ]+ c% X; J, g: b
( }/ r/ p& e8 \7 v/ V
原100部队工作员平樱善作于1949年12月在伯力军事法庭供称:第100部队是一支细菌部队,拥有许多细菌、化学、生物学和兽医专家学者,专门从事研究发展各式各样的病菌和强烈的毒气,同时研究使用细菌毒害人民和动物以及农作物的方法。为了研制,不仅用牲畜,而且用活人进行实验。) u' |: t2 [4 X( N* W# O; N* M5 `- {
& Z/ s" m0 ]0 e' u& t 第100部队本部设有六个部,并管辖有一个实验场。第一部主要负责研究关东军各作战部队所属的马匹和所拥有的各种动物的血液,确定鼻疽、炭疽、传染性贫血等病症。第二部主要负责各种细菌、病毒的研究和制造。1943年前,该部下设五个分部。第一分部是细菌分部;第二分部是病理学分部;第三分部是实验"材料"管理分部;第四分部是有机化学分部;第五分部是植物学兼植物病理学分部。为加强细菌研究和制造,1943年10月增设了第六分部,称为细菌战研究分部。% Y9 r O9 X% L& R4 u
! K$ n7 ]( f2 M 当时日本对美英作战,苏德战争形势开始转为对德国不利。若松部队长曾多次说:"一旦日本同苏联作战,100部队必须成为大量生产各种细菌和烈性毒药的工厂,以进行细菌战争。"因此,第100部队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制细菌以及繁殖传染媒介物工作上,以构成完整、有效的细菌武器。基于这一点,成立了第六分部。6 A# ~) E' }0 n! w i5 `
第三、四、五、六部,分别是制造血清疫苗部、饲养动物部、训练教育部和总务部。
% n7 f: S- d& B1 ^9 q6 c# n7 [# m( T7 v- ~ 第100部队也拥有成套的细菌生产设备。从1941年到1942年,生产的炭疽菌就有1,000公斤,鼻疽菌也达500公斤之多。 \9 M- ?* \( p) ]- h5 h/ X
9 G: s0 ?+ D8 p5 f
另外,第100部队和第731部队都大规模地生产"石井式"细菌炸弹。这种"石井式"细菌炸弹是弹壳,爆破后产生的温度较低,细菌成活率可达70%以上,克服了过去铁弹壳爆破后产生高温,细菌成活率低的缺点。这种炸弹有两种规格:一种直径为六厘米,重量为两公斤;另一种是直径为八厘米,重量为四公斤。
& d: M) Q( b( L8 G " g' N- H r# p3 s+ u* k# F
此外,日军设在南京的"荣"字第1644部队、在广州的"波"字第8604部队和北京的细菌武器研究所(又称"北支甲第1855部队),也干着与上述两个秘密细菌战部队同样的勾当。名为华中、华南、华北军防疫给水部,实为三个细菌战部队。它们专门从事培养鼠疫等疫病的细菌和繁殖细菌传染媒介物--跳蚤,也曾残酷地在活人身上进行各种细菌实验。第731部队在华中等地进行细菌战时,南京"荣"字第1644部队,不仅出动人员积极进行配合,而且提供大量跳蚤用作传染鼠疫的媒介。) E. V/ @0 Q$ \'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