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753|回复: 3

达摩祖师《血脉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3 2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达摩祖师著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 通判建昌军事 赐绯鱼袋 任哲 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
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
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


《达摩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未(自?)悟了,不学亦得。
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它一切众生,令入魔界。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
又问:‘因何不得?’
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著心,见佛即不许也。
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2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云何不见本心?’
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
问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 师曰:‘汝曾作梦否?’答:‘曾作梦。’
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答:‘是本身。’
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答曰:‘不别。’
师曰:‘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著,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众生若不迷,因何问著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
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
若智慧明了,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
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
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
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
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20: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
‘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
‘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
‘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
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
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
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
疑心瞥起,即魔摄。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
若从圣入凡,示见种种杂类,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切业拘它不得。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它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何它。
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
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
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
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
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于佛无识,只学多闻。 二乘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堕在因果中。 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即是谤佛。
众生杀欲无罪过。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欲无罪过’。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自赚无益。善恶历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著,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堂’。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它也。
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著,纵有余习,不能为害。
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
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


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有为法。
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
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
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
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
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
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
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20: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达摩祖师在这《血脉论》里阐述甚明:“‘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财富禅赞曰: 佛教一般说到“心”,有时指的是‘能觉之心、佛性’,有时指的是“分别心、妄心”,它们产生五蕴色境、森罗万象。
宗门祖师有时亦将‘心’与‘性’不再加以区分。如达摩祖师《血脉论》云:‘即心是佛,心外无佛’。此时的‘心’与‘性’又不加区分了。达摩祖师《血脉论》中说‘即心是佛’,这个‘心’指的是‘能觉之心、佛性’。达摩《无心论》中,“无心”,指的‘妄心本无’——见闻觉知、起心动念本来就是空的,并不是要人“去除念头、分别心”,而是“虽日日起心动念、能分别诸相,而实知‘无心境差别’、心不染着”。——这就是般若婆罗蜜行、般若一行三昧、实相修行法、《圆觉经》第二十五种‘圆修修行法’、才是真正的祖师禅修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8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