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90|回复: 6

夏莲居老居士.净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 10: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莲居居士著

净语序

净语上卷

净语下卷

王一叶撰渠园先生诗集序之残稿



净语序



己亥岁,在重庆,侍先舅父南昌梅公讲席,每谈及当代佛教学者,必首推夏莲居先生。念祖素谂舅父不轻许可,因乘间请道其详。梅公曰此未易言,可少语汝。吾与莲公师兄,同受戒于安庆地藏庵慧明老法师。莲公所会集之汉、吴、魏、唐、宋、五种原译无量寿经,慧老认为古今第一善本,曾共同持经在佛前摄影留为印证纪念。四明观宗寺谛闲老法师,于莲公佛学亦为重视,燕京拈花寺省元禅师,为临济正宗嫡传,与莲公尤为至契。省老最后遗偈,有单提一念人难信,直至离念始不疑。欲知离念真境界,唯尚一念乃发机。即亲笔书与莲公者,莲公答以四诗,其中有抛向虚空谁印可,拈花笑倒老禅师之句。此诗到后,省老当即示灭,远近竞传,叹为希有,曾载净语集中,慧老谛老省老三大德,对于莲公相重若此,则其学行见地概可知矣。又数年抗战告捷,调职返都,晤岳父龙友萧老先生,始知于莲公为辛亥袍侣,草函为介,因闻莲公门风甚峻,欲谒而止者凡数月,及得叩见,倍荷奖诲,乃益感先舅梅公相知相信之深,而数十年来南梅北夏并称者,非偶然也。念祖幼承母训,及舅氏讲论,知向佛乘,幸受诺那贡噶两上师传承之密法,然于儒佛显密禅净各宗,稍窥要旨者,实由我师莲公多方策发启诲,有以育成之。此念祖所永服膺铭勒,莫敢少渝者也。净语者为我师净课之余,随机偶成,上卷系令嗣东庵运生两兄录存者,已于廿五年前印行海内外,其下卷则由长白黄一如居士辑录而成,既共合为一编,问序于念祖。自愧弗文未足,仰赞高深,谨就夙所闻于舅氏梅父,及显密禅教诸大德,推重事实,略述如上。古来净土之诗,当以永明、中峰、楚石、诸大师之作为绝唱。莲池、蕅益、省庵、彻悟、诸师继之。自此而下,渐成通套,几乎千篇一律。吾师莲父所作,皆其自道甘苦,直书所见,无一语相袭,无一篇雷同,虽名为修净之作,实则与禅教显密均能融会贯通,深入显出,能令读者当下心领神会。近代作者未见其匹,此皆有目共睹,非念祖一人阿好之私言,可以质诸十方而无疑也。吾师生平,无时不在学中,故其著作宏富,纯从亲身体验而来,立言精当,语无泛施。在文艺方面,除因避乱散失者外,尚存有渠园外篇十数种,关于佛学最重要,则有会集之[无量寿经],及秦唐两译‘阿弥陀经’,‘净修捷要’,‘会译引证记’,‘宝王三昧’,‘长寿忏法’,及‘观音宝典’三种合参。至其会集大经之缘起,均详载于先舅父梅公所作之序文中。我师自海外归来,严戒收录弟子,念祖幸由梅萧两公困缘,忝列门墙,备闻经论,尝语念祖曰,真佛徒必能勤俭爱国,佛徒必能严守戒律,佛徒必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与以上数则相反者,皆系邪见谬种,波旬眷属,非本师迦文教下人也。于此可见吾师于世法佛法理解行证为何如矣。师之志行已见于黄一如居士节录,王一叶所撰渠园诗序残稿中,不再赘述。尚有须待补充者吾师每云,佛法中惟净上宗可以三根普被,因其于一切时一切处,皆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此与康藏大呼图克图即身成就之诺那祖师所云,密宗红教,乃顿中之顿,亦如中国净土宗,所谓一句弥陀摄万法之意相同。白教大德贡嘎呼图克图,一见莲师即曾亲告念祖曰,堪任无上密宗之金刚阿阇黎,仅见此一人耳,又云,禅宗达摩祖师口诀,精要了当,直指人心,即大密宗之口诀,可见禅密净土相即不二,皆圆满究竟总持陀罗尼微妙章句。念祖以为读净语,倘用此等眼光观之,方不负吾师之深心,与诸大德开示之要路耳。



弟子江陵黄念祖谨序



净语上卷



题指月录(二首)



其一



初祖来东土  教外传佛意  笑杀宝志公  活埋梁武帝

一苇可渡江  九年但面壁  怪哉此头陀  真不立文字

既已绝言说  胡为复招忌  屡毒不肯死  忍痛缘何事

后来见神光  面目翻然异  无法与安心  开口又说偈

更予四卷经  秘密为授记  前后若两人  直似小儿戏

我欲一问之  只履竟西去  从此起葛藤  纠缠永难息



其二



我闻卢行者  混迹在黄梅  倩人书一偈  四众称快哉

攫取衣钵去  惠明追不回  十载猎人队  谬被龙天推

失口说风幡  晴空起霹雷  身似菩提树  高坐明镜台

劝人勤拂拭  到处惹尘埃  硬道无一物  空拳诳啼孩

明明神秀语  重新说转来  化为曹溪水  滔滔遍九垓

留下闷葫芦  辗转费疑猜  何处问大通  此意空徘徊



再题指月录答艮斋



昔年读此书  拊掌连称妙  今日重翻来  掩卷成一笑

葛藤千七百  岐途二十年  怕作纯功夫  专学口头禅

说来句句空  行时步步有  掩耳盗铃汉  虚空笑破口

我佛正法眼  传灯赖诸祖  徒说盘中甘  那知耕作苦

既而礼天台  又思习密宗  脚踏十字路  帆祝两面风

词章与金石  性理兼事功  弃置虽已久  触著犹憧憧

往来宗教间  入海欲算沙  针针未见血  步步不到家

眼翳而腹空  说食岂能饱  摸象更扪烛  无事常扰扰

妄念纷纷来  驰求难自己  昨是今又非  颠倒情见里

顺迷逆复退  贪去嗔又起  尚未忘得失  何况绝忧喜

粗境犹迷向  细微可知矣  一病经三载  客气渐渐消

妄想随之减  犹如退水潮  静中细检点  所学无一可

亲故凋零尽  看看轮到我  揽镜一长嘘  不见旧时颜

仅余皮遮骨  已无胆包天  如斯而已乎  不禁彻骨寒

佛师父母恩  未报殊难安  业海猛回头  连呼错不止

此等闲伎俩  何能敌生死  昏夜观明星  南无无量寿

险哉此一转  否则佛难救  从此发惭愧  更作钝功夫

笑自由他笑  愚但安我愚  日暮途尚遥  何堪弄蹉跎

一门深入去  誓欲出娑婆  生老病死苦  恩怨痴嗔贪

完全打迭起  并入一句参  放下旧活计  闭门学斋公

佛外百不知  诸君恕痴聋  持名兼持戒  信愿为资粮

缺戒成魔侣  无愿坠荒唐  一卷六字经  转破千年暗

眼明志愈刚  天变道不变  人云我念佛  我说是佛念

教内有真传  诸佛齐称赞  撕破旧布衫  扫尽柏树子

踢倒少室山  掀翻曹溪水  唤回卢行者  牵转老达摩

与他同合掌  共念阿弥陀



幻余吟(十一首)



廿年忧患三年病  客气半随妄想消  垂老幸知归宿处  一声佛号海全潮



文章两汉诗三唐  性理程朱到陆王  教下宗门忙不了  之乎者也误时光



闭门礼诵学斋公  苦乐忙闲一句中  惹得虚空开口笑  老莲非复旧阿蒙



古有真修百不管  我今愿学百不知  清磬数声香一炷  华池宝树影迟迟



自呼自醒还自知  念佛见佛成佛时  三际一心无先后  马鸣龙树是吾师



闻薰闻修经有训  心作心是我无疑  听佛轩中铭座语  拈香先礼雁门师



客来不必问如何  静对焚香念弥陀  一句弥陀非是少  遍穷三藏未云多



戒定慧学三无漏  信愿行三是资粮  我有神通三妙用  持名顶礼更焚香



甫晨已午又斜阳  谁向时光惜命光  人自谈心我念佛  任他掩口笑颓唐



说与旁人浑不解  只有消归自己休  三载闭门无一字  今朝约略述来由



虚空非大心王大  金石岂坚愿力坚  不断葛藤千七百  那知教内有真传



自课(六首)



念佛缘何尚未熟  思量卜度误功夫  扫净狐疑老实念  更莫模糊掐数珠



唇皮虽动意纷纭  己尚不闻佛岂闻  真念始能得真感  自欺只可引魔军



念来字句用心听  自唤自醒还自应  妄想千般都莫管  声声佛号要分明



广明教理疑方去  死尽偷心念自真  圆显本空澄众染  当前一句见三身



佛在我心中念我  我在佛光中念佛  佛念念心心念佛  若待融通是两物



依正庄严是妙有  一心称念是真空  即境即心成绝待  稍存能所非圆融



答人问话且自勘也(十八首)



人生多病未堪羞  有病不知最足忧  久历歧途识甘苦  荆榛丛里我回头



认沤弃海昔年事  鼻孔撩天未识羞  我比迷人加一倍  者番举著汗先流



入海算沙闲活计  寻枝摘叶旧通家  面皮脂粉重重洗  始倩麻姑痒处抓



略洗铅华已可憎  庐山真面更无情  有情不是春风面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未脱衣裳难洗澡  刚披柳絮怕迎风  从来富户不夸富  越是穷人偏讲穷



但尽凡情无圣解  须知圣解即凡情  扫除见网谈何易  才说扫除见已生



临机岂得避刀枪  不是儿童戏一场  赤手空拳容易会  牵前补后事难商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总不堪  金岂畏炉泥怕水  雷生数语是司南



投针见血方知痛  持棒掠空事岂干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宗门最忌谈境界  教下止许论功夫  除卸行持无见地  半瓢不是整葫芦



举来便会何曾会  看去似知实未知  我把棒槌作针用  终须钻透这层皮



不贪玄妙不求奇  莫讨便宜莫自欺  识得平常见玄妙  真能老实是便宜



双眼若明行自稳  三心未发信非深  庭前薝卜香如许  墙外余芳未暇寻



脚根无线似飘蓬  才出迷途又失踪  欲得八风吹不动  须从一句定纲宗



旧雨高才忆两人  谈玄嘲净自成音  归途一步迷来路  望断悬崖没处寻



一句合头千劫债  片言错答野狐身  妄谭般若尤堪惧  抱病掩关懒见人



薝卜林中幻化身  拈来寸草作金针  阿谁智讫情枯后  方信莲居不负人



行人各自有因缘  把手强牵总枉然  满地蓬蒿付灰烬  始堪耕种作良田



儿忆母(三首)



慈亲德慧世间稀  端坐西归原不违  罪苦痴儿逃逝去  飘零十载尚无依



天涯踏遍渐知非  佛外别无向上机  欲报亲恩惟念佛  几回西望泪沾衣



兄北弟东妹京华  那堪老病各天涯  梦回空有思亲泪  未到西方不是家



劝戒(三首)



持来净器方盛乳  失去戒珠易入魔  身口未严礼忏废  波旬鼓掌笑呵呵



纵未全持先戒杀  戒杀尚难说甚么  此心已与佛相背  安得慈尊愿力加



果报相寻事可哀  谁从因地识轮回  漫天劫火炎炎里  都自杀生一念来



不觉



不觉沉沦苦  难期道味亲  梦长怜故旧  病久惜精神

有福方持戒  无缘枉劝人  圣狂分一念  未可委前因



常谈



小智不如愚  浅人每自喜  驰求难挽回  颠倒扶不起

平实与商量  嗤为常谈耳  道在平常中  惜君未晓此



良师



病是良师友  销融妄渐休  身曾经九死  志愈藐千伙

一室唯供佛  三年不下楼  半生惭悔处  弃海认浮沤



书感



卞和抱璞空余洎  豫让吞声尚有身  婴臼肝肠贲育胆  雪中断臂尔何人



卖浆者



路傍关去杂货店  门内担来豆腐挑  杂货般般别处贩  豆浆滴滴自家熬



寄雷生



感君毒棒连三月  警我迷顽廿九年  今日相酬唯一语  须知净土外无禅



客笑



老病掩关意渐闲  客来翻笑性情偏  手中一串菩提子  拈起依然个个圆



戒嗔



须燎执烛浑无事  羹污朝衣翻慰人  喜怒由心岂在境  如何学道苦生嗔



莲味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wywy321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9-2 10:54 编辑

市果盘蔬久厌餐  隔墙桃李本无缘  前年种得白莲子  今日尝来味更鲜



大病中口占二偈辞世(二首)



生已无可恋  死亦奚足厌  本来无生死  生死由心现



了知诸法空  始信一切有  西方有极乐  有佛无量寿



问东答西(九首)



莫道心情太寂寥  情怀自愧未全消  莲居佛法无多子  仅识西方路一条



非我念佛佛念我  东方未识故疑西  一方正后方方正  初步迷时步步迷



净不须禅禅须净  未能知有岂知空  西方依正庄严地  不是幡兮不是风



不是风兮不是幡  思量拟议隔重关  何劳更举无生话  一句弥陀万境闲



劝人学佛犹容易  令识西方事大难  为底梅花香未放  因无彻骨一番寒



有人问我西来意  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归元无二路  任他方便有多门



共说修行须径路  径中捷径唯西方  曹溪剩语人人晓  放下坛经细酌量



若非诸佛勤护念  至今仍不识西方  闻道已迟敢自弃  惜哉载卅好时光



普被三根济三有  圆超圆摄无量门  谁能自念劝人念  是即名为报佛恩



某君喜谈禅,见辄滔滔。予唯默对,怪而告诘,赋此报之。(两首)



笑指湖心月一丸  澄怀似此许谈禅  眼前便是三生石  火内谁开五色莲

天女维摩宜并解  南能北秀未容偏  纵然吸尽曹溪水  也应空山坐十年



路滑莫轻上石头  布衫一领出青州  阿谁问衣无生话  且坐吃茶歇去休

扫却庭前柏树子  牧来露地水牯牛  铁围山下黑风急  试看桥流是水流



题天青蕉白荷盘研



荷盘研露写新诗  甘作诗人亦是痴  洗净世间文字习  写经画佛傍莲池



梅月古研



铁干冰心玉一枝  移来栽向砚头池  寒香彻骨月华满  正是莲居晚课时



无闷(两首)



狂心果歇方无闷  世不能知道始尊  九死余生契此语  纷纭幻迹更何论



两字渠园亦幻余  园非是我我非渠  浮生有境终归幻  除却莲邦未可居



今昔(两首)



风云湖海昔犹龙  经卷蒲团此秃翁  傀儡登场两出戏  个中谁是主人公



人嘲龙性随云去  我幸秃翁是少年  白业堂前新活计  华池学种未开莲



题净土诗钞



爱读五家净土诗  中峰楚石到莲池  灵峰西去省庵寂  百偈彻公亦总持



秃毫



半管秃毫吾不贫  课余偕尔乐残春  写来都是家常话  留赠他年同样人



听佛轩课余宴坐(两首)



踏破疑城信愿专  个中甘苦未须传  几回欲逸脱缰马  一线孤牵上水船

病久确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坚  迷云障雾重重过  瞥见澄潭月影圆



坐阅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过厌谈玄  每将妄习从心洗  渐觉佛声逐念圆

动静相依清净戒  根尘齐摄宝王禅  乐邦苦海历然在  何去何从莫问天



今人粗窥唯识,便拨净宗是非余,斗诤坚固,目睹现状,慨然而已。



法门无量本圆通  那得分张矜异同  几讦名言添教海  一声佛号满虚空

西方要诀经疏在  东土嫡传性相融  唯识何尝轻净土  慈恩莫忘旧宗风



经行



少壮俄顷老病侵  几人未老惜分阴  乐邦路稳牵谁走  世道歧多听自寻

幸有一长唯念佛  了无可说且观心  空堂叉手经行久  忘却秋宵月满林



家人晚课(六首)



闹市声中念佛堂  一家净课晚琅琅  谭玄不学庞居士  自有莲风四面香



般若菩提共一行  童婴半解礼空王  大孙七岁娴梵呗  也唱阿弥相好光



赞□引开六字经  莲居记数最分明  轮珠百八徐徐转  坐看儿孙绕佛行



圣解凡情不用消  洪名才举海吞潮  自他三世何曾隔  万亿途程未是遥



鱼磬声声净客尘  听时更比念时真  阿翁半世为奴仆  幸得弥陀作主人



宗门回首袁宏道  儒教翻身彭二林  欲问风光在何许  虚空一片海潮音



幻余室幻语,运儿节录第五卷,举似省元禅师。颇蒙印可,题二偈,赋此报谢(五首)



工迥更耕冈光江  南无西方是故乡  欲叩宗门问境界  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历遍足生茧  苦海回头鬓已丝  薄有善根堪自信  乐邦路稳渐能知



离念未能方念佛  是心是佛久无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  更把长安问向谁



纵能离念还须念  不念弥陀念阿谁  众生无尽愿无尽  念佛何尝有已时



半生踏著一条路  梦话写成几句诗  抛向虚空谁印可  拈花笑倒老禅师



奈尔何(二首)



不念弥陀念六趣  非归净土归娑婆  两条道路分明甚  背佛趋魔奈尔何



此事本来也太奇  顿教一念越三祇  佛云难信诚难信  万亿人中一二知



答任城靳艮斋居士(三十一首)



放下昔年旧葛藤  钝根久不慕传灯  尚余一句弥陀在  万法皆空愧未能



唯堪念佛兼持戒  根器如斯敢自欺  此是莲居立脚处  和盘托出报君知



尘根虽小法非小  直向西方路岂偏  六字真经含万象  何来大小与偏圆



公嫌念佛执心重  我恨执持尚未坚  千万句能如一句  那时重与论偏圆



传戒法师老慧明  教吴念佛意难倾  不施棒喝但无语  颇怪此翁太世情



无言即是三顿棒  觌面失机敢怨人  当日云何不知痛  只因习气遍全身



多生习气油中面  一句弥陀暗室灯  照破无明从此始  宗风敬谢岭南能



曾修止观礼天台  枯坐经年解未开  那知三观三摩地  都自一心一句来



观即是能境是所  能所炽然妄岂除  举体在缠遑说断  从头更作钝功夫



地水火风悉是假  生老病死又成空  中道毕竟在何处  一句弥陀空假中



复遇禅师号省元  坚云念佛胜参禅  驰求我更寻方便  念久原来在佛边



真言宗遇白尊者  灌顶曾传六字明  显密圆通佛一句  千潭月朗水同清



摄禅归净从来有  离佛谈心未始闻  百千经论分明在  早已从头说与君



君观真如论三昧  我甘老实依莲池  有愁莫向无愁说  除却阿弥总不知



念念洪名大圆镜  声声佛号水清珠  无量寿光体相用  更于何处见真如



千圣齐临遮不住  万牛共挽岂回头  虚空纵令有时尽  我此持名永未休



直趋无上菩提路  破釜沉舟自主张  我有愿王作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宗乘教海两汪洋  那有功夫论短长  八教五宗吞一口  持名而外更何商



能知怯弱胜轻狂  愿切行专铁变钢  莫负净宗真法乳  梁唐两译细参详



君已见性称断缚  我犹学地作功夫  境界相悬难凑泊  何堪依样画葫芦



三量齐彰说非量  绳本全麻认作蛇  不是葫芦不肯画  画成早已变冬瓜



敢把冬瓜印自己  未闻佛法作人情  欲将不肯酬高谊  冲口弥陀又一声



都摄六根学势至  返闻自性奉观音  此真我佛异方便  向上一机莫漫寻



能念心外别无佛  所念佛外岂有心  直指单传无过此  莫将落叶作黄金



是心平等无高下  径路修行有易难  蚁子上山帆顺水  如何并作一般看



斯世无如我敬公  相期自不与时同  年来颇抱杞人虑  第一严防豁达空



公垂耳顺我知非  驹隙晨光恨熹微  欲仿匡山邀伴侣  可怜眼底故人稀



此事岂容再蹉跎  快哉一语抵长歌  若要不坠蹉跎路  只有弥陀念得多



浊世相期与相爱  明公而外更何人  佛恩难报各珍重  誓向今生度此身



若人专念弥陀佛  是名无上深妙禅  真传教内分明在  教外何须慕别传



敢诩金刚不退心  难将片语昧前因  这重公案谁拈却  问取莲花国里人



卜居示儿(四首)



槐西老屋气清疏  十载播迁暂此居  净扫厅轩先供佛  旁开畦圃为栽蔬

渐无广厦庇寒畯  颇愿佳儿读父书  福地须从心地卜  祥光每集德人庐



阿翁笑比石头顽  耻效儿童说苦酸  五十家居三四载  半生哀乐万千端

但闻王谢沦佣保  几见庭柯集凤鸾  客邸幸能蔽风雨  不堪南望水天寒



懒从秦烬问渠园  海市干城久等观  究竟坚牢唯佛土  往时迁执误儒冠

老怀渐觉灾凉少  汝辈勿忘世路艰  陋巷可居人莫陋  眼中宫阙几兴残



了缘未易且随缘  借境观心境自宽  过眼暂时分好丑  到头半点不相干

蒲团坐破乾坤小  佛号持纯妄念单  刹那诗魔妨净课  应知结习断除难



赠某居士(十六首)



如何习净又吟哦  从古诗人妄想多  珍重余光多念佛  更莫平地起风波



若问如何出爱河  只有弥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乐土  倘生不免堕娑婆



误人第一是多疑  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关念阿弥  念得疑情连蒂断  到此方知我是谁



泥牛入海随波散  在冶良金色更光  道力须从境上炼  不是闲话说一场



宇宙生死大疑团  其余枝叶总无干  若从枝叶疑将去  欲破疑根事恐难



心地常飞六月雪  火内方开五色莲  子细思量无别术  单提一念要勤专



舍身不难舍念难  此是学人第一关  欲乘宝筏渡苦海  切莫寻常被眼瞒



念佛不难断疑难  疑根便是铁围山  此关不破终成误  甘露每同毒药看



道人须学石头顽  那有功夫说苦酸  炼得此心顽似铁  风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梦何须说  执梦为真更笑人  般般过去都成梦  只有当前一句真



疑心净尽见真心  凡圣良田一念分  全在功夫绵密处  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  思量卜度转成痴  扫除自己闲枝叶  除却阿弥百不知



病根深处无须讳  肯念弥陀已得医  万行庄严勤警惕  念头才起愿王知



生处熟时熟自生  熟来一念也相应  但肯勤添灶下火  何须过虑釜中冰



无心始可登觉路  有口只宜念弥陀  佛号万千犹患少  世缘半句已嫌多



飞月莲观



一字含千埋  圆明万象赅  息风通觉路  心水润华台

皓月孤悬处  红莲八叶开  果能观自在  即得见如来



阿字观



一念相应际  光明显自心  顿严身口意  泯绝去来今

字是无生曲  声传劫外音  法门元不二  总摄佛莲金



念佛声



檐际椿杉次第青  今春首度到阶庭  邻家笑语遥相顾  常听此翁念佛声



学法(二首)



佛法贵精不贵多  洪涛万里一帆过  竹头木屑空飘泊  不解成舟难渡河



佛法贵精不贵多  也应多里广搜罗  剥蕉酿蜜丝抽茧  杵欲成针须耐磨



神珠



我有神珠旷代珍  光明四彻照迷津  儿童不识珠无价  只好随缘举似人



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二偈(二首)



传译独多来最先  五年读校亦前缘  慈尊加被成斯本  遍放神光照大千



此是净宗第一经  详赅圆顿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  虽欲暂闻亦不能



净语下卷



香赞



戒定真香  虔诚修供养  普令闻熏  善根皆增上

香气心光  悉遍满十方  诚感佛慈  加护恒吉祥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释迦佛赞



释迦尊    号觉皇    觉行圆满难量  娑婆业海作舟航

转法轮    开宝藏    九界导师人天仰  破妄显示真常

诸佛称赞遍十方  径路指乐邦  大恩大德不可忘

惟有勤宣扬



长寿佛赞



无量寿    甘露王    威德愿力难量  洪名虔称消灾障

化火宅    为清凉    菩提心中接佛光  福慧善根自长

一向专念莫彷徨  勤熏戒定香  信愿行三是资粮

苦海得慈航



观世音菩萨赞



观世音    圣中尊    大悲愿力宏深  广度群生出苦轮

证圆通    伏闻熏    称名无刹不现身  循声妙应普门

常念消罪灭贪嗔  全凭信念真  潭清风定月始临

灵感在自心



大势至菩萨赞



大势至    净宗尊    特倡念佛法门  西方三圣为等伦

主弥陀    伴观音    智光常护念佛人  震伏一切魔军

净念相继摄六根  果觉为因心  横超三界妙难论

宏法报佛恩



地藏王菩萨赞



菩萨尊    地藏王    大愿大力难量  金锡宝珠庄严相

拔恶苦    利冥阳    果海逆流悲愿强  弘誓普救十方

归命忏悔免灾殃  慧日消严霜  心若空时罪亦亡

离苦往乐邦



长寿忏五时回向颂(五首)



第一时



梵呗音声  和雅肃静  清畅哀亮表至诚  诸佛为证明

声遍法界  普利诸有情



第二时



如来世尊  众圣中王  分身济物现道场  天人咸归仰

慈悲愿力  摄化遍十方



第三时



能知惭愧  即是善根  愿切行专在信深  业净须功纯

破妄显真  决定出迷津



第四时



业海茫茫  苦恼无量  惟凭佛法作津梁  摄入如来藏

破除三障  同仰智慧光



第五时



宝王三昧  礼忏道场  功德殊胜妙难量  灭罪消灾障

福寿增长  六时恒吉祥



佛光三昧颂



阿弥陀佛大圆镜  无量寿光体相用  我在光中念弥陀  字字光明从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顶  随声遍透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现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来藏  圆周法界含万象  一真无妄绝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离是光说此法  无边无碍无等光  智慧常照清净光

欢喜解脱安隐光  超日月光难思光  有缘幸遇此光者  垢灭善生得解脱

称名时即遇光时  珍重此时莫空过  性修不二无先后  始觉究竟即本觉

一灯照破千年暗  佛声不断光不断  不动不摇不分别  佛我声光成一片

此事非难亦非易  唯在信深行得至  千佛光称无量寿  诸祖灯传西来意

一法统摄一切法  显密禅净何曾二  承佛慈力如是说  摩诃般若波罗密

假使铁轮顶上旋  定慧圆明终不失  愿此妙光被含识  破暗除苦超恶趣

赞佛赞法赞光明  方便助显第一义  回向无量光佛刹  普愿同登欢喜地

诸佛秘密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人开明此法门  一切诸佛皆随喜



净宗径(二首)



其一



有大善根智慧    始愿念佛往生

定要极乐现前    坚持万德洪名

由他妄想纷扰    我只字句分明

最忌矜躁卜度    但期自矢精诚

泯绝人我知见    专顾正念直行

树喧每因风起    月现都为波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果盘蔬久厌餐  隔墙桃李本无缘  前年种得白莲子  今日尝来味更鲜



大病中口占二偈辞世(二首)



生已无可恋  死亦奚足厌  本来无生死  生死由心现



了知诸法空  始信一切有  西方有极乐  有佛无量寿



问东答西(九首)



莫道心情太寂寥  情怀自愧未全消  莲居佛法无多子  仅识西方路一条



非我念佛佛念我  东方未识故疑西  一方正后方方正  初步迷时步步迷



净不须禅禅须净  未能知有岂知空  西方依正庄严地  不是幡兮不是风



不是风兮不是幡  思量拟议隔重关  何劳更举无生话  一句弥陀万境闲



劝人学佛犹容易  令识西方事大难  为底梅花香未放  因无彻骨一番寒



有人问我西来意  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归元无二路  任他方便有多门



共说修行须径路  径中捷径唯西方  曹溪剩语人人晓  放下坛经细酌量



若非诸佛勤护念  至今仍不识西方  闻道已迟敢自弃  惜哉载卅好时光



普被三根济三有  圆超圆摄无量门  谁能自念劝人念  是即名为报佛恩



某君喜谈禅,见辄滔滔。予唯默对,怪而告诘,赋此报之。(两首)



笑指湖心月一丸  澄怀似此许谈禅  眼前便是三生石  火内谁开五色莲

天女维摩宜并解  南能北秀未容偏  纵然吸尽曹溪水  也应空山坐十年



路滑莫轻上石头  布衫一领出青州  阿谁问衣无生话  且坐吃茶歇去休

扫却庭前柏树子  牧来露地水牯牛  铁围山下黑风急  试看桥流是水流



题天青蕉白荷盘研



荷盘研露写新诗  甘作诗人亦是痴  洗净世间文字习  写经画佛傍莲池



梅月古研



铁干冰心玉一枝  移来栽向砚头池  寒香彻骨月华满  正是莲居晚课时



无闷(两首)



狂心果歇方无闷  世不能知道始尊  九死余生契此语  纷纭幻迹更何论



两字渠园亦幻余  园非是我我非渠  浮生有境终归幻  除却莲邦未可居



今昔(两首)



风云湖海昔犹龙  经卷蒲团此秃翁  傀儡登场两出戏  个中谁是主人公



人嘲龙性随云去  我幸秃翁是少年  白业堂前新活计  华池学种未开莲



题净土诗钞



爱读五家净土诗  中峰楚石到莲池  灵峰西去省庵寂  百偈彻公亦总持



秃毫



半管秃毫吾不贫  课余偕尔乐残春  写来都是家常话  留赠他年同样人



听佛轩课余宴坐(两首)



踏破疑城信愿专  个中甘苦未须传  几回欲逸脱缰马  一线孤牵上水船

病久确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坚  迷云障雾重重过  瞥见澄潭月影圆



坐阅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过厌谈玄  每将妄习从心洗  渐觉佛声逐念圆

动静相依清净戒  根尘齐摄宝王禅  乐邦苦海历然在  何去何从莫问天



今人粗窥唯识,便拨净宗是非余,斗诤坚固,目睹现状,慨然而已。



法门无量本圆通  那得分张矜异同  几讦名言添教海  一声佛号满虚空

西方要诀经疏在  东土嫡传性相融  唯识何尝轻净土  慈恩莫忘旧宗风



经行



少壮俄顷老病侵  几人未老惜分阴  乐邦路稳牵谁走  世道歧多听自寻

幸有一长唯念佛  了无可说且观心  空堂叉手经行久  忘却秋宵月满林



家人晚课(六首)



闹市声中念佛堂  一家净课晚琅琅  谭玄不学庞居士  自有莲风四面香



般若菩提共一行  童婴半解礼空王  大孙七岁娴梵呗  也唱阿弥相好光



赞□引开六字经  莲居记数最分明  轮珠百八徐徐转  坐看儿孙绕佛行



圣解凡情不用消  洪名才举海吞潮  自他三世何曾隔  万亿途程未是遥



鱼磬声声净客尘  听时更比念时真  阿翁半世为奴仆  幸得弥陀作主人



宗门回首袁宏道  儒教翻身彭二林  欲问风光在何许  虚空一片海潮音



幻余室幻语,运儿节录第五卷,举似省元禅师。颇蒙印可,题二偈,赋此报谢(五首)



工迥更耕冈光江  南无西方是故乡  欲叩宗门问境界  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历遍足生茧  苦海回头鬓已丝  薄有善根堪自信  乐邦路稳渐能知



离念未能方念佛  是心是佛久无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  更把长安问向谁



纵能离念还须念  不念弥陀念阿谁  众生无尽愿无尽  念佛何尝有已时



半生踏著一条路  梦话写成几句诗  抛向虚空谁印可  拈花笑倒老禅师



奈尔何(二首)



不念弥陀念六趣  非归净土归娑婆  两条道路分明甚  背佛趋魔奈尔何



此事本来也太奇  顿教一念越三祇  佛云难信诚难信  万亿人中一二知



答任城靳艮斋居士(三十一首)



放下昔年旧葛藤  钝根久不慕传灯  尚余一句弥陀在  万法皆空愧未能



唯堪念佛兼持戒  根器如斯敢自欺  此是莲居立脚处  和盘托出报君知



尘根虽小法非小  直向西方路岂偏  六字真经含万象  何来大小与偏圆



公嫌念佛执心重  我恨执持尚未坚  千万句能如一句  那时重与论偏圆



传戒法师老慧明  教吴念佛意难倾  不施棒喝但无语  颇怪此翁太世情



无言即是三顿棒  觌面失机敢怨人  当日云何不知痛  只因习气遍全身



多生习气油中面  一句弥陀暗室灯  照破无明从此始  宗风敬谢岭南能



曾修止观礼天台  枯坐经年解未开  那知三观三摩地  都自一心一句来



观即是能境是所  能所炽然妄岂除  举体在缠遑说断  从头更作钝功夫



地水火风悉是假  生老病死又成空  中道毕竟在何处  一句弥陀空假中



复遇禅师号省元  坚云念佛胜参禅  驰求我更寻方便  念久原来在佛边



真言宗遇白尊者  灌顶曾传六字明  显密圆通佛一句  千潭月朗水同清



摄禅归净从来有  离佛谈心未始闻  百千经论分明在  早已从头说与君



君观真如论三昧  我甘老实依莲池  有愁莫向无愁说  除却阿弥总不知



念念洪名大圆镜  声声佛号水清珠  无量寿光体相用  更于何处见真如



千圣齐临遮不住  万牛共挽岂回头  虚空纵令有时尽  我此持名永未休



直趋无上菩提路  破釜沉舟自主张  我有愿王作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宗乘教海两汪洋  那有功夫论短长  八教五宗吞一口  持名而外更何商



能知怯弱胜轻狂  愿切行专铁变钢  莫负净宗真法乳  梁唐两译细参详



君已见性称断缚  我犹学地作功夫  境界相悬难凑泊  何堪依样画葫芦



三量齐彰说非量  绳本全麻认作蛇  不是葫芦不肯画  画成早已变冬瓜



敢把冬瓜印自己  未闻佛法作人情  欲将不肯酬高谊  冲口弥陀又一声



都摄六根学势至  返闻自性奉观音  此真我佛异方便  向上一机莫漫寻



能念心外别无佛  所念佛外岂有心  直指单传无过此  莫将落叶作黄金



是心平等无高下  径路修行有易难  蚁子上山帆顺水  如何并作一般看



斯世无如我敬公  相期自不与时同  年来颇抱杞人虑  第一严防豁达空



公垂耳顺我知非  驹隙晨光恨熹微  欲仿匡山邀伴侣  可怜眼底故人稀



此事岂容再蹉跎  快哉一语抵长歌  若要不坠蹉跎路  只有弥陀念得多



浊世相期与相爱  明公而外更何人  佛恩难报各珍重  誓向今生度此身



若人专念弥陀佛  是名无上深妙禅  真传教内分明在  教外何须慕别传



敢诩金刚不退心  难将片语昧前因  这重公案谁拈却  问取莲花国里人



卜居示儿(四首)



槐西老屋气清疏  十载播迁暂此居  净扫厅轩先供佛  旁开畦圃为栽蔬

渐无广厦庇寒畯  颇愿佳儿读父书  福地须从心地卜  祥光每集德人庐



阿翁笑比石头顽  耻效儿童说苦酸  五十家居三四载  半生哀乐万千端

但闻王谢沦佣保  几见庭柯集凤鸾  客邸幸能蔽风雨  不堪南望水天寒



懒从秦烬问渠园  海市干城久等观  究竟坚牢唯佛土  往时迁执误儒冠

老怀渐觉灾凉少  汝辈勿忘世路艰  陋巷可居人莫陋  眼中宫阙几兴残



了缘未易且随缘  借境观心境自宽  过眼暂时分好丑  到头半点不相干

蒲团坐破乾坤小  佛号持纯妄念单  刹那诗魔妨净课  应知结习断除难



赠某居士(十六首)



如何习净又吟哦  从古诗人妄想多  珍重余光多念佛  更莫平地起风波



若问如何出爱河  只有弥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乐土  倘生不免堕娑婆



误人第一是多疑  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关念阿弥  念得疑情连蒂断  到此方知我是谁



泥牛入海随波散  在冶良金色更光  道力须从境上炼  不是闲话说一场



宇宙生死大疑团  其余枝叶总无干  若从枝叶疑将去  欲破疑根事恐难



心地常飞六月雪  火内方开五色莲  子细思量无别术  单提一念要勤专



舍身不难舍念难  此是学人第一关  欲乘宝筏渡苦海  切莫寻常被眼瞒



念佛不难断疑难  疑根便是铁围山  此关不破终成误  甘露每同毒药看



道人须学石头顽  那有功夫说苦酸  炼得此心顽似铁  风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梦何须说  执梦为真更笑人  般般过去都成梦  只有当前一句真



疑心净尽见真心  凡圣良田一念分  全在功夫绵密处  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  思量卜度转成痴  扫除自己闲枝叶  除却阿弥百不知



病根深处无须讳  肯念弥陀已得医  万行庄严勤警惕  念头才起愿王知



生处熟时熟自生  熟来一念也相应  但肯勤添灶下火  何须过虑釜中冰



无心始可登觉路  有口只宜念弥陀  佛号万千犹患少  世缘半句已嫌多



飞月莲观



一字含千埋  圆明万象赅  息风通觉路  心水润华台

皓月孤悬处  红莲八叶开  果能观自在  即得见如来



阿字观



一念相应际  光明显自心  顿严身口意  泯绝去来今

字是无生曲  声传劫外音  法门元不二  总摄佛莲金



念佛声



檐际椿杉次第青  今春首度到阶庭  邻家笑语遥相顾  常听此翁念佛声



学法(二首)



佛法贵精不贵多  洪涛万里一帆过  竹头木屑空飘泊  不解成舟难渡河



佛法贵精不贵多  也应多里广搜罗  剥蕉酿蜜丝抽茧  杵欲成针须耐磨



神珠



我有神珠旷代珍  光明四彻照迷津  儿童不识珠无价  只好随缘举似人



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二偈(二首)



传译独多来最先  五年读校亦前缘  慈尊加被成斯本  遍放神光照大千



此是净宗第一经  详赅圆顿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  虽欲暂闻亦不能



净语下卷



香赞



戒定真香  虔诚修供养  普令闻熏  善根皆增上

香气心光  悉遍满十方  诚感佛慈  加护恒吉祥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释迦佛赞



释迦尊    号觉皇    觉行圆满难量  娑婆业海作舟航

转法轮    开宝藏    九界导师人天仰  破妄显示真常

诸佛称赞遍十方  径路指乐邦  大恩大德不可忘

惟有勤宣扬



长寿佛赞



无量寿    甘露王    威德愿力难量  洪名虔称消灾障

化火宅    为清凉    菩提心中接佛光  福慧善根自长

一向专念莫彷徨  勤熏戒定香  信愿行三是资粮

苦海得慈航



观世音菩萨赞



观世音    圣中尊    大悲愿力宏深  广度群生出苦轮

证圆通    伏闻熏    称名无刹不现身  循声妙应普门

常念消罪灭贪嗔  全凭信念真  潭清风定月始临

灵感在自心



大势至菩萨赞



大势至    净宗尊    特倡念佛法门  西方三圣为等伦

主弥陀    伴观音    智光常护念佛人  震伏一切魔军

净念相继摄六根  果觉为因心  横超三界妙难论

宏法报佛恩



地藏王菩萨赞



菩萨尊    地藏王    大愿大力难量  金锡宝珠庄严相

拔恶苦    利冥阳    果海逆流悲愿强  弘誓普救十方

归命忏悔免灾殃  慧日消严霜  心若空时罪亦亡

离苦往乐邦



长寿忏五时回向颂(五首)



第一时



梵呗音声  和雅肃静  清畅哀亮表至诚  诸佛为证明

声遍法界  普利诸有情



第二时



如来世尊  众圣中王  分身济物现道场  天人咸归仰

慈悲愿力  摄化遍十方



第三时



能知惭愧  即是善根  愿切行专在信深  业净须功纯

破妄显真  决定出迷津



第四时



业海茫茫  苦恼无量  惟凭佛法作津梁  摄入如来藏

破除三障  同仰智慧光



第五时



宝王三昧  礼忏道场  功德殊胜妙难量  灭罪消灾障

福寿增长  六时恒吉祥



佛光三昧颂



阿弥陀佛大圆镜  无量寿光体相用  我在光中念弥陀  字字光明从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顶  随声遍透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现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来藏  圆周法界含万象  一真无妄绝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离是光说此法  无边无碍无等光  智慧常照清净光

欢喜解脱安隐光  超日月光难思光  有缘幸遇此光者  垢灭善生得解脱

称名时即遇光时  珍重此时莫空过  性修不二无先后  始觉究竟即本觉

一灯照破千年暗  佛声不断光不断  不动不摇不分别  佛我声光成一片

此事非难亦非易  唯在信深行得至  千佛光称无量寿  诸祖灯传西来意

一法统摄一切法  显密禅净何曾二  承佛慈力如是说  摩诃般若波罗密

假使铁轮顶上旋  定慧圆明终不失  愿此妙光被含识  破暗除苦超恶趣

赞佛赞法赞光明  方便助显第一义  回向无量光佛刹  普愿同登欢喜地

诸佛秘密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人开明此法门  一切诸佛皆随喜



净宗径(二首)



其一



有大善根智慧    始愿念佛往生

定要极乐现前    坚持万德洪名

由他妄想纷扰    我只字句分明

最忌矜躁卜度    但期自矢精诚

泯绝人我知见    专顾正念直行

树喧每因风起    月现都为波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



一句六字真经    循环莫教暂停

无论苦乐动静    耳边历历佛声

防被境缘牵转    如护生鸟风灯

分别即是魔网    菩提不染凡情

从容绵密做去    功纯念念圆成

此乃径中捷径    何须更觅途程



专勤坚久偈



万德洪名  牢牢把守  心不离佛  佛不离口

行住坐卧  珠不离手  句句恳切  字字不苟

唯专唯勤  必坚必久  声满天地  光涵星斗

独修良佳  勿强人偶  勿背良师  勿近恶友

理辨邪正  言少藏否  善皆可法  何问谁某

恩怨纷纭  等是空花  梦中说梦  何分好丑

世间万事  甘让人先  信愿持名  决不落后

果能心口  字字相应  净宗功夫  十得八九

果能念到  心境如一  方知真空  不离妙有



光明百字箴



佛光灌我顶  甘露遍我体  头臂胸胁腰  股胫达足底

外皮肤毛孔  内脏腑骨髓  一被甘露明  垢障悉除已

冤对鬼神煞  恶报凶灾劫  病苦与魔恼  从此永消灭

正念常现前  更莫造新业  身心顿清净  荧若硫璃瓶

善根时时长  福德智慧增  信心日坚固  灵感妙难思

莫忘四弘誓  自有佛加持



冬夜读道德阴符,参同悟真,漫说一偈。



致虚极  安静笃  禽在气  机在目  三五一  圆中土

养以文  克以武  约身心  归一处  法虽权  导初步

真玄关  无所住  念头上  见工夫  称洪名  主中主

一切法  只为辅  句分明  字清楚  不间断  不模糊

禅净密  摄一句  千万劫  难遭遇  迷即凡  悟即佛

忘是迷  念是悟  宜自珍  莫蹉误  直念去  在觉路



佛欢喜日课余偶说



念佛即是自心现    迷时不念悟始念

迷即众生悟即佛    不念是迷念是悟

无心外佛为所念    无佛外心能念佛

弥陀教我念弥陀    最极圆顿了义语

不念过去与未来    专念当前这一句

灵光独耀脱根尘    念念无生念念佛

一门超出妙庄严    万法归元无二路



迦陵音



道场鱼磬军中令    号令不明众难定

三昧欲修普贤行    首在如法辨邪正

散慢乖舛不相应    那得袖手托无诤

先师当年教不佞    圆通先从耳根证

六字四鱼一声磬    磬声定与陀字并

错落模糊缺诚敬    初快后慢尤为病

忌涩与燥及生硬    粗厉飘忽杂卫郑

佛号鱼磬稳相称    匀静绵密心不竞

微妙和雅清而劲    不使一声成饾饤

浩浩源泉流莫罄    万派朝宗归一乘

互融互摄以心听    听久转凡能入圣

闻薰闻修闻自性    一根还原诸根净

此是莲宗真途径    纯以音声续慧命

统收八教无余剩    唯佛与佛乃究竟

渠园法会昔称盛    吾师百日为尊证

大众齐声心光迸    帝网千珠交相映

不浮不沉不蹭蹬    愈准愈稳愈精莹

灵瑞屡臻咸称庆    三月忘疲有余兴

诸山云集赞殊胜    皆缘鱼磬得其柄

如治国有贤执政    一法善用安万姓

每忆师训惭且儆    卅年幸未堕坑井

聊述所闻资借镜    不审何人堪持赠

频年净七忝领众    蒲柳连番充梁栋

恪守遗规何敢纵    妄念全凭音节控

恳切联贯无隙缝    务使字字不落空

如习骑射学引鞚    心心向的期必中

清畅哀亮忘伯仲    梵韵自然如鸣凤

要知节拍即妙用    神奥不与他宗共

匡山建社迄唐宋    诸祖于此咸注重

楗椎尚乖声错综    顿教全堂入嚣哄

颠而不扶良足恫    佛法敢作人情送

此次临坛殊瞢瞢    愧未先期施磨砻

躬冒讥嫌斥侍从    疏率不顾他人讽

平素讲席戒倥偬    何图当机亲入瓮

即时自觉已内讼    是虽小失良堪恸

末法众生惯欺哄    言论往往不由衷

背则嘲讥面则颂    或复颟顸学笼统

太息无人发其幪    兴言及此心常痛

李子护法诚且骾    为报佛恩不待请

寓规于颂宛而冏    譬霜夜钟叩以梃

铿然令人发深省    有过得闻窃自幸

昌言未拜意先领    玆贶重于吾家鼎

我亦借机陈概梗    如箭在弦锥脱颖

直心相酬勿嫌耿    苦后微甘似饮茗

弱冠习儒志颇猛    侃侃自将号英挺

百城坐拥辨燕郢    心未能安空延颈

中岁参禅驴窥井    狂来几蹑毗卢顶

教乘算沙枉说饼    学密徒知希圣境

习定修观意强屏    坐沉死水弄光景

向外驰求不得逞    腊味尝透念冰冷

苦海欲出无引绠    大经一卷遇救艇

踏遍天涯空驰骋    回头那知金在矿

从此心灯常炯炯    宛似初月升东岭

追忆前尘如梦影    梦中说梦梦未醒

吁嗟乎净宗易行不易懂    往昔窥天恃一孔

究理渐深漆破桶    乃知万法此其总

如贫得宝喜欲踊    抚臂勿失手坚捧

夙世微善薰成种    鸟将出笼丹化汞

敢云八风吹不动    念玆在玆口常唪

君不见学道每为邪见壅    正知未开信难巩

瞎马夜骑不知恐    高低坑坎随人踵

门户分张谁作俑    摸象扪烛辩蜀陇

黑白淆乱趋承奉    直笔今世少南董

试登高原望邱垄    朋旧墓木半已拱

逝波残照令人竦    四恩未报泪欲涌

自问犹堪贾余勇    从明得明眼不蒙

一门深入绝繁冗    那有余闲争荣宠

况今满目见灾眚    浊世滔滔丧彝秉

欲海横流卷沧溟    挽澜回狂孰可凭

炎凉奔逐观优孟    贪嗔驱使忘其胫

欲得世界真宁靖    须从人心先调整

此论久蓄意未逞    一吐快如骨去鲠

感君直谅泯畦町    报以刍荛语多哽

生鸟风灯各惕警    暂尔失念魔来诇

身口意三相涵泳    炼之以动养以静

信深愿切勤且永    自然成片如钉锭

甘露涤尽无明酩    莲胎日长出泥泞

法门无量虽平等    如说行者乃得拯

他年花开弹指顷    十万亿程元非迥

噫嘻乎专修贵如衣尚褧    千言何又信口咏

即令字字皆中肯    转眼陈迹等破甑

始知结习坚似珽    掷笔爽然良自憬
http://www.szjt.org/xuexiu_daoh/ ... ushixuan/xljljs.htm
夏莲居老居士文集http://www.foyuan.net/author/%CF ... %C0%CF%BE%D3%CA%B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而起,往诣佛所,绕佛七匝,以众香华奉献世尊,无价妙衣、璎珞、珠鬘,持覆佛上,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作是请言:“唯愿世尊与诸大众,明日晨朝,至我宅中,受我供养。”尔时世尊,默然许之。
  时婆罗门知佛受请,遽还所住,即于夜间,广办肴膳,百味饮食,洒扫殿宇,张施幡盖。至明旦已,与诸眷属,持众香华及诸伎乐,至如来所,白言:“时至,愿垂降临。”
  尔时,世尊软语安慰彼婆罗门无垢妙光,遍告大众宣言:“汝等皆应往彼婆罗门家摄受供养,为欲令彼获大利故。”于时世尊即从座起,才起座已,从佛身出种种光明,间错妙色,照触十方,悉皆警觉,然后趣道。时婆罗门以恭敬心,持妙香华,与诸眷属及天龙八部、释梵四王,先行治道,奉引如来。
  尔时世尊前路不远,中至一园,名曰丰财。于彼园中有古朽塔,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砾埋隐,状若土堆。尔时世尊迳往塔所,于时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炽盛,于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又婆罗门,汝于今日获大善利。”
  尔时世尊礼彼朽塔,右绕三匝,脱身上衣,用覆其上,泫然垂泪,涕血交流,泣已微笑。当尔之时,十方诸佛,皆同观视,亦皆流泪,各所放光来照是塔。于时大众惊愕变色,互欲决疑。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
  时薄伽梵告金刚手:“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金刚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变为重叠无隙,如胡麻子,俱胝百千如来之身;当知亦是,如胡麻子,百千俱胝如来全身舍利之聚,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顶相亦在其中;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
  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法眼净。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或有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或有满足六波罗蜜。其婆罗门远尘离垢,得五神通。时金刚手见此奇特希有之事,白言:“世尊!妙哉奇异,但闻此事,尚获如是殊胜功德,况闻深理,至心起信,得几功德?”
  佛言:“谛听!汝金刚手,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香华,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尽以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
  尔时,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闻是说已,各怀希奇,互相谓言:“奇哉威德!是朽土聚,如来神力所加持故,有是神变。”
  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七宝塔现为土聚?”
  佛告金刚手:“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由诸众生业果劣故,隐蔽不现。由塔隐故,如来全身非可毁坏,岂有如来金刚藏身而可坏哉!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佛法当隐,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
  复次,佛告金刚手言:“若有众生书写此经置塔中者,是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陀罗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为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佛顶佛眼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其像即为七宝所成,灵验应心,无愿不满。其窣都婆,伞盖罗网,轮橖露盘,德字铃铎,楹础基阶,随力所办,或土或木,若石若砖,由经威力,自为七宝。一切如来于此经典加其威力,以诚实言不断加持。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若有应堕阿鼻地狱,若于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右绕,塞地狱门,开菩提路。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其处不为暴风、雷电、霹雳所害,不为毒蛇、蚖蝮、毒虫、毒兽所伤;不为狮子、狂象、虎狼、野干、蜂虿之所伤害;亦无药叉、罗刹、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魉、癫痫之怖;亦复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疬瘘、痈疽、疮疣、疥癞所染。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处亦无人马六畜、童子童女疫疠之患,不为横死非命所夭,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盗贼怨仇所侵,亦无饥馑贫乏之忧。厌魅咒诅,不能得便。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昼夜卫护;二十八部大药叉将,日月五星,幢云彗星,昼夜护持。一切龙王加其精气,顺时降雨。一切诸天与忉利天,三时下来亦为供养。一切诸仙三时来集,赞咏旋绕,礼谢瞻仰。释提桓因与诸天女,昼夜三时来下供养。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由纳经故,塔即如是。若人作塔,以土石木、金银铜铅书此神咒安置其中,才安置已,其塔即为七宝所成;上下阶级、露盘、伞盖、铃铎、轮樘,纯为七宝。其塔四方如来形相,由法要故,一切如来坚住护持,昼夜不去。其七宝塔全身舍利之妙宝藏,以咒威力,擢竦高至阿迦尼吒天宫之中。塔所串峙,一切诸天,昼夜瞻仰,守卫供养。”
  金刚手言:“何因缘故,此法如是殊胜功德?”
  佛言:“当知以此宝箧印陀罗尼威神力故。”
  金刚手言:“唯愿如来哀愍我等,说是陀罗尼。”
  佛言:“谛听!思念莫忘!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
那莫悉怛哩野(四合)地尾(二合)迦南(一)萨婆怛他蘖多喃(二)唵(三)部尾婆嚩娜嚩唎(四)嚩者梨(五)嚩者[齒*來](智皆反六)祖噜祖噜驮啰驮啰(七)萨嚩怛他蘖多(八)驮(引)睹驮梨钵娜[牟*含](二合)婆嚩底(九)惹也嚩梨(十)亩怛梨(二合)萨磨(二合)啰(十一)怛他檗多达磨斫迦啰(十二)钵罗(二合)靺栗多(二合)娜嚩曰罗(二合梨音)冒地满拏(十三)楞迦啰(十四)楞讫哩(二合)谛萨嚩怛他(引)檗多地瑟耻(二合)谛(十六)冒驮野冒驮野(十七)冒地冒地(十八)没[亭*夜]没[亭*夜](十九)参冒驮儞参冒驮野(二十)者攞者攞(二十一)者懒都(二十二)萨嚩嚩啰拏儞(二十三)萨嚩播波尾檗谛(二十四)户噜户噜(二十五)萨嚩戍迦弭檗帝(二十六)萨嚩怛他檗多(二十七)讫哩(二合)娜野嚩日啰(二合)抳(二十八)三婆啰三婆啰(二十九)萨嚩怛他檗多(三十)虞[口*皿]野(二合)驮啰抳亩涅梨(二合三十一)啰没悌苏没悌(三十二)萨嚩怛他檗多(引)地瑟耻(二合)多(三十三)驮睹檗陛娑嚩(二合)贺(三十四)三摩耶(引)地瑟耻(二合)帝娑嚩(二合)诃(三十五)萨嚩怛他檗多讫哩(二合)娜野驮睹亩捺犁(二合)娑嚩(二合)诃(三十六)苏钵罗(二合)底瑟耻(二合)多萨睹(二合)闭怛他檗多地瑟耻(二合)帝户噜户噜吽吽娑嚩(二合)诃(三十七)唵萨嚩怛他檗多(三十八)坞瑟抳(二合)沙驮睹亩捺啰(二合)尼萨嚩怛他檗单娑驮睹尾部使多地瑟耻(二合)帝(三十九)吽吽娑嚩(二合)诃(引四十)
  尔时,佛说是神咒已,诸佛如来自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世尊,出浊恶世,为利无依无怙众生,演说深法。如是法要,久住世间,利益广多,安稳快乐。”
  于时佛告金刚手言:“谛听!谛听!如是法要,神力无穷,利益无边,譬如幢上如意宝珠,常雨珍宝,满一切愿。我今略说万分之一,汝宜忆持,利益一切。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禾*尤)/里]瘦衰蔽,人所恶贱;是人惭愧,入山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往至塔前礼拜供养,旋绕七匝,流泪悔过;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若复有人为种善根,随分造塔,或泥或砖,随力所办,大如庵罗,高四指许,书写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华,礼拜供养,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薰馥晃曜,广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满。若有末世四辈弟子、善男善女,为无上道,尽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说不可尽。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若有乌雀、鸱枭、鸠鸽、鸺鹠、狗狼、野干、蚊虻、蚁蝼之类,暂来塔影及踏场草,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入佛家,恣领法财。况有众人,或见塔形,或闻铎声,或闻其名,或当其影,罪障悉灭,所求如意,现世安稳,后生极乐。或人随力,以一丸泥涂塔坏壁,运一拳石扶塔礩倾,由此功德,增福延寿,命终之后成转轮王。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
  尔时,佛告金刚手言:“今此秘密神咒经典付嘱汝等,尊重护持,流布世间,不令众生传受断绝。”
  金刚手言:“我今幸蒙世尊付嘱,唯愿我等为报世尊深重恩德,昼夜护持,流布宣扬一切世间。若有众生书写受持、忆念不断,我等麾催释梵四王、龙神八部,昼夜守护,不暂舍离。”
  佛言:“善哉!金刚手,汝为未来世一切众生大利益故,护持此法,令不断绝。”
尔时世尊,说此宝箧印陀罗尼,广作佛事,然后往彼婆罗门家,受诸供养,令时人天获大福利,却还所住。
  尔时大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犍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宝箧印陀罗尼咒 参考读音

Namah sdeliya divi kanam
拿莫 悉地哩呀 地尾噶南
sarva tathagatanam
萨瓦 达他噶达南
om bhuvibha vadha vari vachari vachatai
奥母 部尾吧瓦达瓦利 瓦者利 瓦者泰
suru suru dhara dhara
苏鲁 苏鲁 达拉 达拉
sarva tathagata
萨瓦 达他噶达
dhatu dhari padma bhavati
达睹 达利 巴得吗 巴瓦地
jayavari
者呀瓦利
mudri smara
母得利 思吗拉
tathagata dharma chakra
达他噶达 达吗 扎卡拉
pravartana
波拉瓦达那
vajri bodhi bana
巴者利 包地 班那
rumkara
楞卡拉
rumkirti
楞给哩地
sarva tathagata dhistite
萨瓦 达他噶达 地思提地
bodhaya bodhaya
包达呀 包达呀
bodhi bodhi
包地 包地
buddhya buddhya
布达呀 布达呀
samboddhani samboddhaya
三布达你 三布达呀
chala chala
者拉 者拉
chalamtu
者懒都
sarva varanani
萨瓦 瓦拉那你
sarva papavigate
萨瓦 巴巴尾噶地
huru huru
户鲁 户鲁
sarva sukhavigati
萨瓦 戍迦尾噶地
sarva tathagata
萨瓦 达他噶达
hridaya vajrani
和利达呀 巴者拉你
sambhara sambhara
三巴拉 三巴拉
sarva tathagata
萨瓦 达他噶达
suhaya dharani mudri
苏哈呀 达拉你 母得利
buddhi subuddhi
布地 苏布地
sarva tathagata dhistita
萨瓦 达他噶达 地思提达
dhatu garbhe svaha
达睹 噶比 斯瓦哈
samaya dhistite svaha
三吗呀 地思提地 斯瓦哈
sarva tathagata hridaya dhatu mudri svaha
萨瓦 达他噶达 和利达呀 达睹 母得利 斯瓦哈
supra tisthita stubhe tathagata dhistite huru huru hum hum svaha
苏布拉 地思提达 思度比 达他噶达 地思提地 户鲁 户鲁 轰轰 斯瓦哈
om sarva tathagata
奥母 萨瓦 达他噶达
usnisa dhatu mudrani sarva tathagatam sadha tuvi bhusita dhistite
乌思你沙 达睹 母得拉你 萨瓦 达他噶单 萨达 睹尾部西达 地思提地
hum hum svaha
轰轰 斯瓦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1: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9-2 11:03 编辑

造塔、礼塔、绕塔的功德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人们却可藉此积累功德。在佛教的经论中对此多有论述,现简要介绍如下。

造塔的功德:

《僧祇律》中说:“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又《百缘经》中说:“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槃后,有迦翅王收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枨,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着塔下,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金钱,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另外譬喻经举出十种造塔之殊胜果报:(一)不生于边国,(二)不受贫困,(三)不得愚痴邪见之身,(四)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五)寿命长远,(六)可得金刚那罗延力,(七)可得无比广大之福德,(八)得蒙诸佛菩萨之慈悲,(九)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十)得往生十方净土。 在佛教中,著名的护法天王帝释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在过去的世界,迦叶佛灭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帮助她修塔,由此功德,这个女人转生为忉利天王,帮助她修塔的其他众人也都转生为天王和大臣,合称为三十三天。

在《佛说造塔功德经》中,释迦牟尼佛应观世音菩萨的请求,讲述了建造佛塔的功德。释迦牟尼佛说:“如果在此法会中的诸天众等,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随着他们所在的地方,在没有塔之处,能在其中建立佛塔者,无论这些塔的形状是高妙无比,超过三界中的一切,乃至极为微小如同庵罗果;或者塔的所有表刹高大到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或者所有轮盖大到能覆盖大千世界,乃至至小犹如枣叶。若能于这些塔内收藏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放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段四句偈等。其人功德如彼梵天一般。命终之后转生于梵世。在梵天的天界中寿尽后,又往生五于五净居天。于这些诸天等无有异。

礼塔的功德:

《僧祇律》中说:“若人于百千黄金布什别人,所获得的功德,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的功德。”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托罗尼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众生能于此塔、以一香、一花礼拜供养。即使是八十亿世劫中积累的生死重罪都能一时消灭,而且生时能避免灾殃,死时可投生到佛家。



  《缁门崇行录》云︰‘唐·子邻,范氏子,母王氏,不信三宝,邻逃东都依广受寺庆修律师出家,忽思亲归宁,父失明,母已故三载。因诣岳庙敷坐具,诵法华,誓见岳帝,求母生处。其夜岳帝召谓曰︰汝母禁狱现受诸苦,邻悲泣请免!帝曰︰可往鄮山礼育王塔,庶可救也!邻即诣塔,哀泣礼拜,至于四万,俄闻有呼邻声,望空中见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倏然不见。’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与大苾刍众及菩萨摩诃萨众俱。尔时波斯
匿王在大众中。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
肩右膝着地。礼佛双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相师占我。却后七日。必当寿尽。我
为无常苦所逼恼。无所依仰来投世尊。唯愿
世尊为我救护。云何令我得离忧苦。佛告言。
大王善自安慰勿得忧怖。诸佛如来有善方
便。能令大王获殊胜利近延寿命。当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
为汝分别解说。大王当知。若欲免离无常苦
恼超入如来法身寿量。应先发心持佛净戒
修最上福。能发此心延王寿命。王白佛言。唯
愿世尊为我救护。所说发心持佛净戒修最
上福。我便奉行亦令国人奉行此法。未知发
心何等心。持何等戒何福最上。唯愿如来为
我宣说。佛告大王言。发心者发四无量心。言
持戒者持不杀戒。修上福者无过造塔。悲愍
救护一切众生。诸天善神常来守护。不相舍
离如影随形。发生大王无边福利。大王建立
佛塔福利难思。三世如来所共称赞。我为大
王略说因缘。王当谛听。乃往古昔有一小儿
此地牧牛。有诸相师来共占相谓言。此牧牛
儿却后七日必当寿尽。是牧牛儿又于异时。
与诸小儿聚沙为戏。中有小儿摧沙为堆。言
作佛塔高一磔手。或二或三至四磔手。时此
小儿戏聚沙塔高一磔手。却后更延七年寿
命。于聚沙时。有辟支佛持鉢而行。时诸小儿
以嬉戏心。将沙奉施言我施糗。时辟支佛引
鉢受之。以神通力沙变成糗。时诸小儿见此
因缘。皆悉获得清净信心。时辟支佛与诸小
儿悉授记[卄/别]作如是言。汝诸童子所造之塔
高一磔手者。于未来世作铁轮王。王一天下。
二磔手者作铜轮王。王二天下。三磔手者作
银轮王。王三天下。四磔手者作金轮王。王
四天下。时诸小儿以嬉戏心造如是塔感如
是果。何况大王发至诚心。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以决定心如法造塔。乃至一肘量一磔手
一指节一穬麦。所得功德无有限量。常有诸
天雨花供养。是故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欲
造塔时。先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而为先导。
以菩提心而为根本。然后净地作坛供养。以
瞿摩夷涂之烧香散花。面正东坐作是思惟。
佛薄伽梵自利利他功德圆满。复能满足众
生之愿。我今成就第一法身发菩提心。于薄
伽梵所有造塔轨仪法则。一一次第如法奉

第一采集妙华。以陀罗尼加持七遍。散布坛
上供养如来。陀罗尼曰
【◇】
曩 谟 萨 怛他(二合)耶 埵 阿 耨 羯 多跛
【◇】
 罗 底 瑟耻(二合)帝 布 数波 罽 答迷 怛
【◇】
 他 [薛/木] 多 耶 三 藐 三 母 驮 耶 怛 [仁-二+尔]
【◇】
也(二合) 他 补 涩闭 补 涩闭(二合) 苏 补 涩
【◇】
闭(二合) 娑缚(二合) 贺(引)
第二埏埴作泥团时。作◇婀字观。此是如来
法界身。先当归命作如是言
【◇】
曩 谟 捺 闍 溺 崛刍(二合)悉底(二合) 耶 捺
【◇】
 [口*缚](平)萨 [口*缚] 怛 他 [薛/木] 多难 满 泥(上)啰 怛
【◇】
曩(二合) 怛罗(二合) 演 输 梵 阿 [门@(人/(人*人))] 鞞 阿弥
【◇】
 陀 畔 差(子阿反)薄 伽 梵 阿 哩也(引) [口*缚] 噜
【◇】
 枳 帝 湿[口*缚](二合)罗 耶 麌 噜
正埏埴时。以俱胝陀罗尼。加持其泥二十一
遍。造一佛塔如造一俱胝佛塔。所获功德等
无有异。是故此陀罗尼名为俱胝陀罗尼。陀
罗尼曰
【◇】
怛 [仁-二+尔]也(二合)他 唵 苏(上)佉涩茗(四合)苏佉涩
【◇】
茗(四合) 苏佉涩么(四合) 阿 耨 羯 谛 讪 谛 讪
【◇】
 谛 诞 谛 诞 谛 [仁-二+尔](平) 啰 拘 黎 曳(八) 戍
【◇】
 [口*缚]提(九) 谛 主[口*缚]提(十)萨 [口*缚] 母 驮(十一)阿
【◇】
 地 瑟姹(二合) 曩 阿 地 瑟耻(二合) 多 阿 母
【◇】
 底 羝(十四) 娑[口*缚](二合引) 贺(引)
第三次于泥团作◇娑颇(二合)字观。当观此
泥团犹如水精。又如颇胝迦宝。内外清净分
明莹彻。以陀罗尼加持一遍。陀罗尼曰
【◇】
唵 [口*缚] 日罗(二合) 嗢 多 皤 [口*缚] 耶 娑[口*缚](二合引)
 贺(引)

第四次涂赤土时。作火色观。即知一切世间
出世间法。皆从微尘而得成就。作此观已。取
干赤土遍涂泥团。观一切法本来无生毕竟
空寂。作◇含字观。想此泥团如鎔金色。然
后造塔。以陀罗尼加持一遍。陀罗尼曰
【◇】
唵 阿 罗 左 尾 罗 左 娑[口*缚](二合引) 贺
第五次以泥团入模时。用陀罗尼加持一遍。
然后入模。陀罗尼曰
【◇】
唵 [口*缚] 日罗(二合引) 驮 都 [薛/木] 陛 娑[口*缚](二合引) 贺(引)
第六次入法身真言时。用此陀罗尼加持一
遍。然后入印子中。陀罗尼曰
【◇】
唵 达 摩 驮 都 [薛/木] 陛 娑[口*缚] 贺(引)
第七次椎打塔印时。用陀罗尼加持一遍。然
后椎打。陀罗尼曰
【◇】
唵 [口*缚] 日啰(二合引) 补 特 伽 罗 拘 吒 耶 拘
【◇】
 吒耶 娑[口*缚](二合引) 贺
第八次椎打竟。以手作塔阶时。用陀罗尼加
持一遍。安置塔阶。陀罗尼曰
【◇】
唵 [口*缚] 日罗(二合引) 喻 晒 娑[口*缚](二合引) 贺
第九次塔正从模中出时。用陀罗尼加持一
遍。然后出之。陀罗尼曰
【◇】
唵 达 摩 底 珠 娑[口*缚](二合引) 贺
第十次脱塔出模已安置塔时。用陀罗尼加
持一遍。陀罗尼曰
【◇】
唵 苏 鉢罗(二合引) 底 瑟耻(二合) 多 [口*缚] 日(入)
【◇】
罗(二合) 娑[口*缚](二合) 贺(引)
第十一次安置塔座了。以手按塔顶上。以陀
罗尼加持一遍。陀罗尼曰
【◇】
唵 跛罗蓝(三合) 摩 哆 喃 曳(平) 娑[口*缚](二合引) 贺(引)
第十二次于塔上安伞盖时。以陀罗尼加持
一遍。陀罗尼曰
【◇】
唵 跛罗蓝(三合) 摩 婀 喻 晒 娑[口*缚](二合) 贺
佛告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清净心依此
轨仪造作佛塔。若自作若教人作。若复赞叹
若当信受。所得功德与造佛塔等无差别。当
知是人于此一生。不为一切毒药所中。寿命
长远无有横死。究竟当得不坏之身。一切鬼
神不敢逼近。五星七曜随顺驱使。一切怨家
悉皆退散。随所生处身常无病。一切众生见
皆欢喜。无净戒者净戒满足。不调伏者能令
调伏。不清净者能令清净。破斋戒者斋戒复
生。若犯四重及五无间极重罪业悉得消灭。
无始劫来障累皆尽。若有女人欲求男者。即
生勇健福德之男。四大天王常随拥护。造塔
功德其福如是。若塔破坏变作微尘。风吹一
尘散落他处。尘所经过山林河海。一切众生
触斯尘者。永更不受杂类之身。舍身受生常
得见佛。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于造塔及
陀罗尼。想观分明一心忆念。永离水难火难
王难贼难。刀兵等难无能伤害。若于旷野若
空闲处。若于聚落及大会中。能以此经宣
告大众。即为救护众生身命。所获福德量与
空等。若于后世书写流通。塔虽未造造塔功
德等无有异。我为大王及未来世一切众生。
广开造塔延命功德。王当忆持
尔时波斯匿王及诸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
喜信受奉行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

  中天竺三藏牟尼室利   说梵语
   西明寺大德赐紫沙门圆照 笔 授
   章教寺大德沙门鉴虚   润文
 灵云校本云 贞享四丁卯稔中春二十三
 日一校了      净严(四十九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wywy321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23: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4 17:21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