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1 14: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喜菩萨的妈妈,一生虽然吃了很多苦,可是洋溢着一脸慈祥欢喜又坚强的笑容,她还开玩笑说,军营、飞机场都是她的回收「地盘」呢!军中的长官,实在敬佩这位无私奉献的老妇人,常发心帮她捆绑回收物,看她一辆小车,载那么多东西,就形容说:「您是用一只小羊,载着一头大水牛!」
# j) t# c- x/ u) p+ z V+ L' X' H" v0 t9 P: u6 f1 @7 k- Z
6 m/ R: I' k+ i8 H; f( B5 \
, }# q( u( g" q# B1 `
有一天欢喜菩萨在路上看见前边有一辆脚踏车,载了好多罐子在行驶,罐子堆得由后面看不见驾驶人,她赶上前去看,竟是自己的妈妈!皱纹的脸上还充满欢喜的笑,辛苦的奔波中,心无限甜蜜!欢喜菩萨红着眼眶告诉我,她又感动又心疼,但妈妈却真兴高采烈,一路念佛,欢喜地骑载!有的路旁有大沟,欢喜菩萨请妈妈要小心骑,别掉入沟中。妈妈却信心坚定地说:「阿弥陀佛帮我扶着!我前些日还表演了一幕呢!」原来是有好多人,常看她辛苦往来载回收物,总认为她受骗了。她解释这些回收的资源,拉慈济功德会都是真作救人之用,人们还是嘲笑她。有一天她载很多回收物,骑到大沟边,正好又遇到嘲笑的那群人。忽然间,她竟翻车了,那些人大惊失色,眼看她连同车子整个就要掉入大沟中,而她老人家大声地念出「阿弥陀佛」,刹那间,就像被扶住又飞起腾空般,她竟飞到大沟的另一边安坐,奇妙的是,将要落入沟中的车,也如有一股莫名的拉力,竟又回复安立在沟的这一边,没有倒落,人与车都安然无恙。这一幕使目击者目瞪口呆,她说:「阿弥陀佛把我扶住!」那些人眼看这念佛的飞跃,也觉得不可思议,心服而深有感触,肯定了念佛的力量,环保的功德,是不可嘲笑的!阿弥陀佛不舍一人的度化,使大家不再嘲笑,也渐参与了。+ c: |1 Y/ {# Q5 s" a
) w% c% G3 o( `
+ S5 a$ y2 ?1 ~+ C. Y2 }! o7 x. r) H4 b/ W
有些人在分类回收的垃圾时,偶尔会捡到一些小孩的尿布...等等脏东西,捡到的人有时因整理得太疲劳了,就会感叹说:「唉!怎么连这些脏东西都捡来回收场呢?」欢喜菩萨就说:「收到这些尿布,我们也是要很欢喜。我们另外把这些集中起来送出去。做这回收,必须要愈做愈欢喜才好。」有些人在分类的时候也会边骂边感叹说:「唉!丢的人真是没有道德。」但是欢喜菩萨就会很欢喜的说:「并不是他们没有道德,而是我们没有告诉他,所以他们不晓得。」他们全家都很欢喜做这件工作。太阳晒黑了也不计较,冬天冷风飕飕,还是用欢喜心去做。甚至她背着孙子还是认真的做。傍晚蚊子很多,她的孙子被咬得满脸「包包」,她还是那么欢喜地做着。
* c# X. Z; e! ~+ W+ d) `' ~& o2 ^, g X; I% Z
& m5 z {% _* C8 p
. {: q+ y, K9 t, I5 B6 n& f' o
有一次,欢喜菩萨夜里做垃圾分类做到十二点多。而隔天一去回收场,发现所有已整理好的分类品,被一个精神病患全部又搅乱,而且被乱绑乱堆,堆得乱七八糟,又绑得好紧。欢喜菩萨看了,不但一点火气都没(一心不乱),而且还是温和微笑(无所得心、大悲心)。那位曾经暴戾伤人的患者,还在那「随意自在分类」,欢喜菩萨合掌笑着对他念佛,称他「师兄」。那人不曾收到这种柔软、欢喜、亲切的波,竟很安静问她:「你叫我师兄,那我要叫你什么?叫你师姐吗?」欢喜菩萨说:「对!对!对!你做这回收工作,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做,捡一个罐子念一声阿弥陀佛。」那人竟也乖乖地跟她念佛分类。村人耽心,要她提防患者,可能忽而狂暴打人。但是仁者无敌,猛狮碰到柔软的阿弥陀佛,自动变成绵羊,不战而降。一个人降伏得了自己的烦恼,真的就有那么大的力道,使人自动降伏。7 D; w! J& l* d8 ]8 ^; W4 u
( P; Z7 M4 T% Z f+ Q" v; |
/ b# o. H8 d) ]# S! b, t6 O) R; D; w4 t- w% P9 O1 |9 D6 Z
她的大公子和媳妇都是逢甲大学环保系毕业的高材生,而且真的是身体力行。大家开玩笑说:「欢喜菩萨是环保教授,他们一家是环保之家」,有时假日里公子、媳妇和小孙子都在那里做垃圾分类。两岁多的小孙子,就会做分类工作,也能拣一罐子念一声阿弥陀佛,一个晚上可以拣上百个保特瓶,你问他,拣罐子做什么?他会说:救人!我们只要想到天下有这么一家人,要乱丢垃圾就下不了手。4 V, T1 k" }: ]0 J
! u( d& j. }+ Z$ N. w( @; V
% o1 K, u* @3 O6 L1 _" Q2 n, `+ f9 V
她的媳妇是环保系的硕士,而且真的是躬身实践的。当她怀孕时,挺着大肚子夜里还在回收场做到十二点,甚至生产那天也不例外,做到夜十二点多,半夜两点临盆去住院,在弥陀圣诞日,产下了可爱的婴孩。平常她一大早就起来,先扫公共的大马路,再扫自己家的院子,内外整理得非常光洁,万一有事要出远门,她前一个晚上,就会先把马路扫好。在忙得不得已的时候,她会只扫公共的马路。她可以说是以为大家清净为己任,而且扫得很欢喜,人又谦虚。甚至有的人看她常常扫,已经习以为常,有脏的地方还会指着叫她去扫,她也欢喜的去扫。碰到慈善公益的事业,她一定热心地从事。附近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破裂了,缺少温暖,她也能够义务的为他们辅导功课。又很亲切的侍奉来他们家里所有的老人家,附近的孩子们称呼她为「好心的阿婶」。欢喜菩萨的儿子形容说:「我妈妈本来就很会笑,这下子娶了个媳妇更会笑,两个人一起笑得更开心,更厉害了。」这可能是最快乐的一对婆媳。欢喜菩萨逢人就称赞她的媳妇很乖、很棒,很会煮菜。客人称赞菜好吃,媳妇就说是妈妈煮的,欢喜菩萨就说是媳妇煮的。一块萝卜糕煎得焦黑了,欢喜菩萨还是很高兴,她说:「我太欢喜,把萝卜糕都煎得黑脸了,真好笑。还是媳妇比较棒,煎的萝卜糕都很漂亮。」反正她不管是发生什么事,是好事、是坏事,是顺境是逆境,她都能够趁机修一番功德,也趁机欢喜一番。7 s- ]6 _7 v: m
1 O5 D% w* G* Q, s & Y9 I8 b" L4 }, `2 r: p
E6 U% Y, _' X4 z0 [! V& D& s3 w 她并没有诵过华严经,但是她却能活用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在她的生活中:她对每一个人都非常礼敬,就是「礼敬诸佛」,因为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对每一个众生都应该礼敬。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一件事,才知道她礼敬诸佛的精神。那天有一位老婆婆到她家去,入了门一脸生气不高兴的样子,她就很亲切的招呼老婆婆,请坐,而且请吃萝卜糕。老婆婆没好气的回答:「我不要吃」,她又说:「不然就吃葡萄」,于是把葡萄剥下了皮,甚至用牙签把籽都挑出来,这样很恭敬的举到齐眉的高度,送到老婆婆的面前。老婆婆还是很生气地说:「我不要吃」,接着她又问别的东西,就这样每一样东西都问她。说:「请你吃这个」,「请你吃那个」,「不然吃这个」,「不然吃那个」,但老婆婆都很不高兴的样子。就这样一共问了十三次,每次都恭敬地问她。当第十三次的时候,这老婆婆忽然间笑得很开心,好像一朵花开起来一样,跟我说:「哈!我每次到她家来,阿花都这样对待我,比我的儿子媳妇对我还好,还孝顺。」她笑得很开心,先前那个不高兴的样子好像都溶化了,好像云开,出了太阳了。我心里想原来这个老婆婆必须要劝请十三次,她才会高兴。要是遇见了我,三次之后,我就想她可能今天肚子不饿,不会再问她了。只有欢喜菩萨了解她,知道她心情不好,需要人家安慰关怀,所以一直非常恭敬待她,不管对方给她什么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言语、坏音声,还是不改变自己的礼敬,不改变自己的慈悲欢喜。就这样,不欢喜的老婆婆也变欢喜了。
# ~ r0 U* Z! J# L# P# u t; p+ t6 L! d
2 |+ T2 s2 L! i+ }
* c9 m9 V! s8 j% L$ d9 U
我们看到普贤行愿品中,说礼敬诸佛要念念相续,要没有疲厌的感觉。可是说实在,当我们礼敬的心被人家浇了冷水之后,很少有不疲厌的,很少能够相续下来。看到欢喜菩萨这样,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表情、脸色、言语,她都能够善于护持、护念自己礼敬诸佛的心,真是非常的感动尊敬啊!4 w0 o5 c; e. n% R. M! ]! o. i
: D, Y4 w4 X2 {* E# E# B3 I5 l
$ J$ t% C1 g- y8 k& ?% V$ d$ [9 q, ?( F) e2 [. |3 r+ S
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二愿是「称赞如来」,称赞如来也就是称赞众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众生都有佛性,也都有合于佛性的言行举止。当见到人们有合于佛性的言行举止,就很真诚的称赞。还有经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在赞叹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慈悲、欢喜。欢喜菩萨她常常一开口,不论对老人、小孩,都是称赞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别人有什么好处,她就很欢喜的欣赏,称赞他,很善于鼓励大家行善,善于启发大家的佛心。我们没有听过她在背后批评,或者是嫌弃哪个人,哪件事,她都是用称赞鼓励的方法,包容、接受、欢喜。
, f, r# Q8 V, d8 h3 J
( e! {) h3 O7 I! p
$ @8 i$ U) \+ U5 {- j; S0 w" ] L
0 {4 C; \: E! F7 ^; g0 Q 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三是「广修供养」。很广泛的用身、口、意,用物质、精神,来供养大众,供养诸佛,乃至一切众生。欢喜菩萨她随时都准备了很多的水果、物品,准备招待来到她家的每一个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那欢喜的面容,欢喜的笑容,这是最难得的供养。用广大的欢喜心来供养。她不管为人做什么事都很欢喜,很欢喜的用体力来供养,她也很欢喜的用言语来引导大家一起行善,解开大家的烦恼,这是言语的供养。讲到广修供养,还有一个笑话,大家由这个笑话可以了解,他们夫妇广修供养的心。他们的油菜田,有一天来了一群人,那些人从车子里下来,直接就到他们田里摘油菜。她先生在田中工作,而那群人,竟连一个招呼也没打,就都自动去摘菜。他就问他们说:「是谁叫你们来摘菜的呀?」,邢些人说:「这个是阿花他们的田耶!」,好像是阿花的田就可以任由大家来采的。他先生听了也不说话。倒是来的人问他说:「你是阿花的什么人啊?」,他先生很幽默,他不承认自己是主人,免得人家不好意思。他只笑着说:「我是给阿花做长工的,我已经给她请了二、三十年了。」他说:「你们采没关系,不要把田踩坏就好了。」
) |* J; w0 E1 K% i9 t; S0 A0 `- t9 w# ~7 J
! Q3 |! n& o5 v" ?$ z/ o" e% H5 a) C4 Y
第四个大愿是「忏悔业障」。真正的忏悔就是知道错了,永远不再犯。欢喜菩萨当她知道某一件事应该要怎么样做才对,她就会立刻很欢喜的改进。她都是说自己不会、自己不好,不会去说别人不好。* S2 V7 p, `. h3 E$ U
G0 {' n1 Y1 U. |
/ q- Y9 }: y+ u: i
- j9 O3 Q' ^$ l0 `4 | 第五大愿是「随喜功德」。欢喜菩萨当她知道别人有什么功德,她都很欢喜地参与,很欢喜地称赞,很欢喜地投入。比如说:环保的工作,她也是知道证严法师在提倡,她就很欢喜的随喜投入。以前听老师讲经,说到随喜功德,是最便宜容易修的,因为别人可能是费很大力量才修了功德,我们只要深心真诚,一念随着他欢喜,为他庆幸——庆喜化以此功德早成佛道,广度众生就等于和他同等功德。别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我们一念随喜,就是共振,进入他的光圈,和他共享光明,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忌妒的心所障碍,宁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随喜称赞,这就好比:别人放光时,自己偏偏闪躲到一个阴暗恶臭的角落。这是多么不幸的可怜人!) Y; P: B+ D% o
4 j5 r0 a/ f9 }* [
7 ^7 ^# ]# n4 O* V: U4 X( ^' k K5 R" U5 |
第六个大愿王是「请转法轮」。请转法轮就是请善知识讲演佛法。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内心常常都运转着佛法。用佛法的轮子碾平一切的烦恼,这是请自己内心的佛来转法轮。欢喜菩萨也很会运用时间来听佛法的录音带,即使是十年前听到的一句话,她都能够常常在内心起用,运用自如。很多人内心常常生烦恼,好像在内心常常转着垃圾车,而她是常常转着法轮,让自己让别人都很欢喜。她虽然是小时候没有读书,可是她却会教导生烦恼的孩子说:「我们要有大爱」,要有伟大的爱来原谅别人。
) P& h4 V( k2 Q8 e; r$ A& x6 n* r3 b3 u9 B/ Y
# K0 r9 H6 B! E- C0 `) }8 ~3 V$ n
$ t9 o7 U0 y$ ?" I4 H+ [
十大愿王的第七是「请佛住世」。原来表面的意思是请求佛陀,请求菩萨、善知识能够常住在世间。而深一层的意思,是当我们内心的贪念、生气、愚痴,这些烦恼生起来,可以说是我们内心的佛灭度了;而如果戒定慧生起来的时候,就是佛又出世了。所以请佛住世,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们平常人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就容易起贪心,处处都不明因果。而他们邻居的一位老太太告诉我说:「她认识欢喜菩萨将近四十年,从来没有看过她生气,随时看到她都是笑嘻嘻的。」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欢喜佛、慈悲佛就灭度了。而她的欢喜佛能够常常住世。她不起贪嗔痴常常保持佛在心头,这就是「请佛住世」的大愿啊!
; T# ^7 B# t( p0 q2 _, P! M8 d$ t1 W6 v! F0 j
, ?' `+ ]/ m f! J: ?2 ]
8 C, F# s5 ~8 M4 \: [5 G9 N 第八个大愿是「常随佛学」。就是经常跟随佛学习,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欢喜菩萨她只要听到一句佛法,她就会尽心尽力的去把它实行出来。十年前听到的一句话,她都可以力行不断。以前我常常听老师说:「会讲的人不如会听的人;会听的人不如会做的人。」她就是个会认真去做的人,而且做得非常的欢喜。
& l3 h/ ~* m+ q2 V! v }/ W0 m5 j1 y4 }. s$ g
O3 x3 O- L, N% ?; n0 J- m) c/ @6 a
' u# M2 K- p" b
第九大愿是「恒顺众生」。每一个人都有对自我的执着,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所以不肯顺从别人。恒顺众生就是要转变,消除掉我们自我的坚固执着。有的人虽然能力很好,但是一开口就是拂逆别人的意思,一开口就和人唱反调,好像要唱反调才能够表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筹,其实只有表现自己的「我执」坚固,没有包容性。菩萨的心很柔软,包容性很大,就像海能够容纳百川,也能够随顺众生,来调柔教化众生,因为随顺就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就能够随顺众生、教化众生。欢喜菩萨就有这样的特色,她的心地、言语都非常的柔软,让大家都欢喜接受。
( d) Z# b0 B! j4 D+ Z
" ], x! t0 q( x- U. [9 P1 b . n# L7 g9 o1 Z+ L. x; N9 y5 V; t. Y
* a4 }& N0 Y+ u+ R6 `# m 十大愿王的第十是「普皆回向」。就是从第一愿到第九愿所修的功德,完全的回向给众生,希望众生同生极乐国,一起都成就佛道。可能她是宿世修来的善根,因为她还没有机会听到华严经十大愿王,但是她在生活中,就靠着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把这些都实行出来。( M+ J3 w. n' [4 P$ e% S
1 {3 p2 H$ M" U
6 j9 `7 y; v4 K: A) b) w9 y
& l7 O, ?7 Y. I* }
我们再讲到娶媳妇。本省习俗,有人娶媳妇很麻烦,他们却很简单。欢喜菩萨说:「我只有向亲家说,我们在一起就是有缘,一切只要你们欢喜,我们就欢喜。」婚事就这样讲成了。在场听到的人就问说:「你只去亲家府上一趟,就都办好了吗?」她很天真的说:「我只有打一通电话去说就好了。」「还有因为媳妇刚刚从研究所毕业,还没有上班,我就请亲家不要破费多买东西,一切等她嫁过来了,我再带她去买就好了。」大家听了都笑起来。
* x, H F" H U: [
9 h7 [# F& y* [ , U* B2 h) R5 O5 n: [+ ?
- |. b5 ^) y! |' L- K, i% |* Y+ f+ }* B
曾经有个做婆婆的,向她抱怨自己的媳妇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又如何不好。她就劝她说:「我们做婆婆的,也不要感觉自己比较大,大家调整调整,都一样大,就没有烦恼了。」她三言两语正好表达了佛平等心的智慧,她并不认为自己当了婆婆就比较大。但是她对公婆,却不是将自己抬高与公婆平等。她对待公婆就像在侍奉佛祖一样。这份谦卑孝顺正显现了她的伟大,美德大,佛性开发大!我们所以会有烦恼,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很大,别人应该尊重我,别人应该为我想。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烦恼。其实所谓的大,应该是能包容的,能够包容对方,这样才是大。能够原谅对方才是真的大。
+ y$ [9 R5 L' a1 V/ `" e' w5 M# {1 ], N
: h) n& {! M0 F& D8 G, \& s \5 D' N
1 F% f! J' f2 t! t8 d
很多人都很羡慕欢喜菩萨很有福气,所以娶到很好的媳妇,每天一早都能让婆婆安心在楼上佛堂拜佛,而自己把素食的早斋都做好,清洁工作做好。但是我们回溯过去来看,就知道因果丝毫不差,她现在有很好的媳妇,是因她曾是好媳妇,欢喜菩萨是如何孝顺她的父母和公婆呢?她真的是把公婆当作是未来佛,当作是佛在侍奉的。据说她婆婆年纪老了,行动比较不方便,欢喜菩萨的身材才不过一百五十公分那么秀气,而她能够背着婆婆上街,到婆婆高兴要去的地方。路上的行人看到她这种孝行,都会感动的掉下眼泪。这才是真的「大」,孝心大、慈悲大、耐力大。5 T! R0 s0 H) J9 U$ B" ~9 U$ B
L. n, R5 E+ y8 J% z * R6 _* f* a, _- B% O2 R
" P2 d2 s( I8 V6 } 本来她的公公是相当威严的人,一旦动起怒气来,整个大家庭中,大家都会吓得不敢亲近。欢喜菩萨十九岁的时候,就由父母做主,嫁到这个有八个兄弟的大家庭来。而且婚后两个月,先生就到金门当兵两年。她自己要负责种好多田地,煮三十多人吃的饭。当公公在吃饭的时候,如果发起脾气来,大家都会吓得溜走,只有她没有走。大家都耽心她会挨骂或是挨揍。但是她很柔顺的安慰老人家,甚至会跪下来说好话、道歉,让老人家欢心,她会跟老人家说:「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就会改过。您不要生气,伤了身体。」而且会很柔顺地像照顾孩子一样,摸摸老人家的头,让老人家平息怒气。真的是「仁者无敌」。一个本来威严而常常生气的老人家,碰到她也变得心平气和了。7 s( }2 H$ _$ W
# W( w7 P% G& h, P3 V3 H
1 I T; d9 K9 J: V: q5 ^( F
) ?/ Y5 U. o( J! k2 [3 o7 }: N& c 他们是八个兄弟妯娌轮流奉养父母,当公婆轮到住他们家时,她不但三餐会准备得很好,而且也会亲自陪老人家吃饭。老人家动作慢,她一定坐在旁边照顾。给公婆吃的葡萄、水果,一定是剥了皮,挑掉籽,双手高举着捧给老人家来用。不但对自己的公婆是这样,对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还有更不简单的是,她们的餐厅在一楼,而公公在世的时候住在二楼。有时候当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公公由楼上把尿壶里面的尿,由窗口倒下来,正好经过餐厅的窗口。第一次孩子们奇怪说:「阿公怎么这样呢?」欢喜菩萨就满面笑容说:「我们也要很欢喜。你想阿公的尿很香就好了。」我们学佛虽然会背心经「不垢不净」,但事实上如果人家把尿倒给我们,我们还是不会很高兴的。但是她却安住在欢喜不动摇。即使有人很不高兴地把东西扔给她,她也是会很欢喜地去捡起来。$ a: }# j; y2 i& V: T0 b" ~5 G
- [& A# i; F& Z" m' Z% H
. Z) u; l+ z0 C- A0 L( S/ u1 f* L/ v9 |% o" U1 G
欢喜菩萨,是我第一次真正亲眼看到,以很欢喜的心来行忍辱的人。佛经教我们要忍辱,讲「忍辱波罗蜜」,在忍辱当中没有感觉到有个对方不好,很对不起我,所以我须要强忍,也没有那件强忍的事,更没有感觉有个自我在受委屈,在忍辱,这样才是三轮体空的忍辱波罗蜜,但能做到的人很少。我们一般人因为还没有体验到空性,所以遇到非理的事,遇到有人欺负我们,冤枉我们,还是会感觉到很委曲,即使强忍下来不去和对方计较,也会觉得很委曲,有一口气压在胸口。
" q4 _% b' n) J+ C; \
* W7 \6 N7 \$ r1 ? 7 @' o8 C7 p4 m9 H: q0 H" M
: k: i& Z1 s2 m. g
佛在遗教经里面说到:「若人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教导我们说,如果碰到有人以很恶毒的态度,言语来毁骂,我们还是要能够不改变自己的欢喜心,如饮甘露水般的美味,要体认到恶骂的脸色、言语,其实和甘露水一样,是同一个本体,同一种空性,这样才能算是入道有智慧的人。说到这一点,我实在是差得很远,我顶多能够勉强忍耐,不能够欢喜接受,那个味道就像喝辣椒水一样,或是喝柠檬汁,而不是像饮甘露水。: k6 n. Y' g+ w9 p
* h8 ^. ]* _+ |, N6 F( }5 W$ S 4 s/ M! z2 B+ O! ]& L8 z3 w, ?. A
- e% ^" a6 Z6 P2 z' i1 l
一位居士告诉我,她第一次和欢喜菩萨同车回家,只听她念一声佛号,就感触良深。她哭着忏悔:「为什么欢喜菩萨的阿弥陀佛念得那么柔软,好像心在笑。我的佛号,为什么念得那么刚硬、急躁。我还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这种个性,要求我担当那么多事,撑这个家,整天奔忙事业,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里知道,原来欢喜菩萨的家业更忙、更重。她的公婆又更严,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锻炼得那么柔和又快捷。并没有被环境塑造成刚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环境,家庭负担,一直在怕长辈对我批评。原来我根本没有真的用心去修,没有把佛念到心里,只是嘴巴一直在“赶件”。」我听了她的忏悔,很尊敬欢喜菩萨,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号,便能感动人心,更尊敬这位居士,听到一句柔软的佛号,便懂得回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忏悔调柔自己。
7 U) f I% Z1 K" j
' i: T$ Q: c& z6 ?# P |3 f3 C- C7 \% j
& E/ A5 U; \7 V5 `% F5 L
) ]0 ]: X9 J( ?# m1 D1 c$ K4 p 在三十年前的农村,还没有人用牛奶喂婴儿,大家都是喂母奶。当她的孩子还需要喂奶时,同时邻居也有几个年龄相似的孩子。每当她由田里回来的时候,只要看到哪个孩子哭,就喂那个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后,人家笑她说:「自从长眼睛,没看过像你这么傻的妈妈,万一别人的孩子喂完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吃,那怎么办啊!」她只是很天真开朗地笑着,回答说:「不会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个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认为只要是孩子饿哭了,就很可怜,就应该要去喂他。不论是谁的孩子都一样。这种清净、平等、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应的。她虽然先喂别人的孩子,但是她的孩子也没有营养不良啊,相反的每个孩子都又高又壮,一表人才,又很乖,很忠厚老实,又很勤奋。从会走路开始,就会帮忙种田,个个都很优秀,又很孝顺。现在她有了孙子,她以很坚定的信心笑着说:「孙子一定会和孩子一样乖。」果然孙子出生以后,在婴儿室里面,所有的孩子都哭,只有一个很安静的,就是她的孙子。她拜佛的时候,把孙子连摇篮也带去拜,甚至背着孙子拜,孙子很安静,一听到阿弥陀佛就笑。到四个月大,还不曾哭过,不曾掉泪。因为全家都充满了欢喜行善的气氛,胎教很优良,孩子个性自然就很安静,温顺。她们的家,从来不为孩子该怎么带,起争执、闹意见;或者用担忧和种种负面的情绪来带小孩。他们都用光明、欢喜的信心,来感召光明欢喜的事实。他们懂得用好的心念来造成好的事实。
: g8 t8 L$ l$ O. y$ f9 J5 l U" a1 V, M
$ p( ]9 |' O8 Y& V- q9 G# d4 H
0 F2 W; y( I3 C 假如忽然间天下雨了,她就主动的去帮附近的人收好晾在外面的衣服。因为她待人很好,所以一劝人念佛,大家都欢喜接受。村子里好多人告诉我说:「我们都跟她学,可是她的肚量我们学不来,她真的是有量就有福。」一个七十多岁的阿婆说:「自从她嫁到这家来,我看了她这么多年,没看过她生气,天天都是笑咪咪。她都教我们要欢喜,不要生气。我也尽量跟她学。」阿婆还说:「她教我们走路要念佛,走一步念一声佛就是种一朵莲花。」附近很多人也欢喜来和她一起拜佛。欢喜菩萨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每个人都觉得很欢喜。」
) y/ ?* A& P+ E; \1 k! J1 d9 `$ T
, R; }/ O$ R5 n4 S+ w2 d( `! @% Z8 h3 d' q0 R4 F- I: F3 l: \
她不用挂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欢跟着她学佛念佛,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在她脸上,这是最好的招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不断的教孩子:「手要做好事,脚要走好路,嘴要说好话、念佛,心要想阿弥陀佛。」连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这个做人的总原则。有一位小女孩接受了她的教导,回去问自己的妈妈说:「妈妈,嘴要做什么呢?」她妈妈回答说:「嘴巴就是要吃饭啊」,小女孩说:「妈妈您说错了哦!阿婆说嘴要说好话,要念佛。」这妈妈听了也恍然反省自己。可能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纪都不曾好好运用过嘴巴来说好话,来念佛。村里有小朋友写作文,题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写她最要好的朋友就是欢喜菩萨。附近有老人家快要过世了,最后也希望来看她,和她一起念佛。欢喜菩萨所到的地方,都散播着欢喜的光,进到她家里自然会受感染,手会做好事,嘴会说好话、念佛。
" f+ |. S2 z% k
7 L" b& R- U. c3 s; \$ W . K, G" _; o# t- D: s
6 a, h$ C) _9 n+ U: I, |
有的朋友们学佛了,吃素了,为了劝家里的人吃素或学佛,搞得很不愉快。而欢喜菩萨是如何呢?当她的媳妇第一次怀孕的时候,一般人总是有坐月子的观念,她先生也不例外。欢喜菩萨的先生在田里面围了一块地方,打算养些鸡鸭给媳妇进补用。欢喜菩萨说:她看到先生既然已经开始钉得很高兴了,她就不讲他,让他去欢喜,而自己默默的,一直诚恳地念佛、拜佛。结果鸡鸭还没有开始养,她先生半夜里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杀了五、六十只的鸡鸭,很恐怖,而且到处去送人都没人要。从梦里吓得醒过来,一醒过来就向欢喜菩萨说这个梦境,然后自己决定说:「我还是不要养好了。」真是佛力加被,感应道交。欢喜菩萨她都是用至诚的心给人欢喜,要求自己做好,不勉强别人,凡事都是不动干戈致太平。因为一念的诚心,自然感人,也感动佛菩萨,佛力加被,她的先生自己做了个梦,就有所领悟,她一句话也不用说,先生就再也不养鸡鸭、杀鸡鸭了。当因缘成熟了,媳妇坐月子时也是很发慈悲心,不肯杀生,也不吃鸡鸭来进补,她只吃一些坚果类,核桃、腰果、杏仁...等等做的麦果泥,气色还更好,更加美丽庄严。医学上用「素食」坐月子是最合乎身、心、灵健康原则的。
" s, {# d; ^2 q* {% u
$ Y: x( t K# j0 j: ~) }# G/ ?2 Q 7 S' y! T. d3 x! A3 y5 E
1 ]( Y9 n6 T+ I5 k5 z5 T. u
他们一家懂得用幽默来代替一切的责备或是争吵。她的先生每天出门工作之前,有喝500c.c.牛奶的习惯。有一次欢喜菩萨因为忙着热心公益,连续有三天早上,忘了给先生出门前一杯牛奶。她先生也不作声,也不责备,照样还是认真的出去工作,一直到第四天早上,欢喜菩萨才想起来,笑咪咪地向先生道歉,他先生也幽默地笑着说:「我想忘记是一天,连着三天都忘记,我以为你要给我“断奶”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事情就解决了。她先生这种幽默的处理态度,实在也是大家的典范。
7 o5 f( {# ?$ u% Z& ^0 @/ e. C
4 Y% ~6 v. l8 D& ], h6 K+ S( R
2 G5 w" P; ~2 R3 T2 r+ }
他们所种的水果送到市场上卖,箱子上只要写上她先生的名字,很快就卖完了。因为认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把不好的留给自己吃,好的才拿去卖,而且箱子里面的水果,上面下面的一样好,可能是愈下面的愈好,和他们的心地一样。
0 D& N8 u: n& w4 T7 g. @% k; N; [( }) v) m
# F8 r9 C' v) _/ B6 m& o& E
5 o" y* }1 N* t
有人问他先生说,您是怎么样娶到这么好的太太?她先生笑着说:「我是打着灯火去找的。」其实他们结婚前根本不认识,只是凭着自己的心地,老实忠厚和天天修福报的努力,互相感召来的。因为大家彼此都愈来愈好,愈来愈有修养,所以相处就越老越和乐。他们之间相处的奥秘,就是他们不要求对方什么,只有努力地尽自己的本分,做一个照顾别人的人。大家一见面就是一副欢欢喜喜的样子,谈起话来两、三句就会说一句「这样很欢喜,这样很好。」你若听他们谈话就会发现其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台词是「足欢喜、足好」,很欢喜很好,一切都很欢喜,一切欢喜接纳,一切都很感恩。
' ~; z! z4 u$ j7 c( l! J6 k# N- M7 C4 P
( S U3 @8 N6 [/ y4 {) \7 @3 R- X% G, J* ^# z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好的夫妻和家庭,恐怕会生起彼此贪恋的心,以后往生西方可能会有障碍吧?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我相信他们会越老越和乐,然后全家都会同生极乐国。因为由生前的气氛,就可以看到未来。假如说大家生前一见面就互相看不顺眼,你说我不好,我也嫌你不好,彼此相处得很苦恼,这样说以后能同生极乐国,恐怕不大相应。他们这个家庭不论为家人或朋友助念,是很难得一见的诚恳。在欢喜菩萨的领导之下,大家也都能够遵守佛教的仪式,助念八个小时。欢喜菩萨本人是甚至可以念到昼夜不停,而且是跪着念。不管是多么至亲至爱的人往生,欢喜菩萨都能够很坚强的擦去眼泪念佛,也为大家擦去眼泪,勉励大家要帮助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难得的法情,把世间的情爱都升华了,化为同生极乐世界的道情。$ O8 a4 x' H8 V5 v/ u0 n- `5 C
+ |6 ]9 K' o- h# E9 c& y( e* F$ b# o
6 |6 r6 S. d: ~( [8 x5 m! M# u/ r. M6 R* S) W
有一天她的先生问她说:「你下辈子还要不要嫁给我?」您猜她怎么回答?她笑嘻嘻地说:「我带你们一起回西方极乐世界。」她可以说是不假思索的一开口就答得真好。她能够很欢喜的邀请先生一起去拜山,她先生也很欢喜的答应一起去。下雨天大家五体投地,拜得全身是泥巴,还是很欢喜。虽然彼此在很欢喜中,最可贵的是并没有什么贪恋心,还是希望同生极乐国。这种「在逆境当中没有嗔怒,还能够欢喜,在顺境当中也不贪恋」,这正念分明的境界,真是非常了不起的。% Y7 h; K* z8 m# R1 @
9 \' @( \7 \/ ^) a) P
! |& y0 q( c6 X& T& |" O5 }6 `) p) ~. d0 I& l1 L5 A
有一次他的先生骑车不小心,撞到一只小狗,把小狗撞伤,腿骨折了。他们就赶紧把小狗送医院,拜托医生要给它打保护脑部的针剂,要快开刀把骨头接好,以免小狗以后跛脚。当小狗痛得流下眼泪,欢喜菩萨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旁边安慰它,向它道歉忏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说:「唉呀!小狗又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不必为它花那么多的医药费,不必为它医治。」而欢喜菩萨夫妇都说:「无论如何我们要把它医好,不然小狗以后跛脚,不能走路,好可怜。」他们不但很愿意帮它花一、两万元的医药费,还天天去照顾它。她先生做工下班一回家,就问:「你今天去看小狗了吗?」" |1 U3 A6 v! m, x: X8 v! V
' B: q+ F0 s6 g : ~: _% k5 R* f/ Q$ w
! {8 T4 N/ C1 Z
还有一个半夜里,打雷又下雨。她们的大门突然打开了,她跑到外面去,人家还以为是她媳妇半夜里要生产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她在大雨当中,听到一只狗好像很怕打雷的声音,怕得在惨叫。她一听到就赶快到外面去,冒着大雨把小狗抱进来。她的心慈悲柔软到连半夜在睡梦中,也能清楚地感受到远处一只小狗雷雨中的恐怖,而且很欢喜的一跃而起,好像去救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把小狗抱进来安慰它。8 \6 `* y' D" H# u' G" U
; C, n; c: B7 I1 W3 ^- B7 D # {# b" i6 `" \2 n6 S* ]; k7 s, }
! Q3 N$ M) M5 \ 欢喜菩萨的小女儿告诉我,她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她幼时曾和妈妈手牵手去参观一个商展,在人潮汹涌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妈妈失散了,茫茫人海中,要如何找到妈妈呢?这聪明又心静的小女儿,平日在妈妈慈悲欢喜的气氛薰陶中成长,失散的当儿,她既没有哭闹,也没有惊嚷,她了解妈妈的特色,就是欢喜的笑声,她知道怎样在人潮中找到妈妈,于是小小的孩子就静静伫立在拥挤喧哗的人海中,凝神谛听:「哪儿有妈妈的笑声?」终于她听见了,「闻」见了欢喜的笑声,循着笑声,就真的找到了妈妈,见到快乐的慈颜……1 B- k5 A, f* |6 x% }
0 n/ Y. E: ]1 }3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