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19 1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乃出自佛说无量寿经。修净土的人必定要读此经,读后能深入明白净土法门。经文内对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因果有详细的解释,可以说与地藏经里所描述的因果苦乐互相呼应。
X+ p2 q1 W5 C& P* ], `# U2 ~; `. u3 `
阿弥陀佛(2张)
# l# y# O1 N* ?" u4 F 此经有十二种中文译本,其中七种已经失传,只余五种,以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的译本最完备。后来有夏莲居居士,将五种译本会集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因为不是直接从梵文译出,只是依五种中文译本会辑而成,所以不能作为译本。" Y# J. Z3 K/ f9 r8 b
将来佛经灭尽之后,释迦世尊以大慈悲保留此经住世一百年。于此一百年中,无论何人遇此经,若能依经中的道理修行,都能够解脱生死。可知「佛说无量寿经」是末法众生唯一了生死的灵丹妙药,希望各位能抽时间多看「佛说无量寿经」。* x/ W5 Z- H6 n* Y9 m# a3 S
过去有佛,名世自在王佛。有一位国王名叫法藏到来听世自在王佛说法。闻法后法喜充满,立即弃拾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出家后,精进修行。当时的人寿一般都有四十二劫。" z9 ]% W$ a9 l9 T
世自在王佛先为法藏比丘开示修行的心要,跟著就为他现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的种种功德、种种善恶,其中有净土,也有秽土。二百一十亿的净土和秽土都清楚明白的显现其眼前,目的是希望法藏比丘既要效法净土的优点,亦要避免秽土的缺点,从而建立最第一庄严的净土,接引十方众生。法藏比丘并无辜负世自在王佛的好意,他用五劫的时间思惟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U2 x; _3 {8 A# O8 z( z* I) A
何谓「思惟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例如法藏比丘见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道之名,即发愿云:「愿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道之名。」又或见有佛净土以七宝庄严,日夜发出清净光明,不须要日月的照明。于是法藏比丘又发愿云:「愿我作佛时,世界常有清净光明。」又例如,有佛国土,无二乘及女人,众生都修菩萨行,有三十二相、亦有神通自在。法藏比丘见已即发愿云:「愿我成佛时国中众生亦复如是。」法藏比丘无论见到其他佛国土有什么好处,他就发愿将来成佛时,自己的佛国都有同样好处,名为思惟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发愿后即精进不息修广大菩萨行及修一切功德,庄严佛土。
$ U4 r' | i, j! ^ @ L 法藏比丘以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然后在世自在王佛前,长跪合掌,以最真诚的心,说出四十八个大愿:
Q$ ?& C% A: p: y- u (一)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饥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 m8 e, |) ~2 v% P) c
(二)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I- Y. o, E* B# M
此二愿互有关连,故一起解释。
( B( M# j& V* `# j, U9 Z8 D 六道之中,以三恶道最苦。三恶道是地狱、饥鬼、畜生。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后,国土的天及人,永无堕落三恶道之苦。
- k P! l( k5 t: d 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每一愿必以「设我得佛」为始,即是说「假设我成佛」。最后必以「不取正觉」为终,即是说:「如果我不能达成此愿,决不成佛。」成佛又称为成正觉。
* l b( U8 d. o o b; c 现在法藏比丘已成佛,号阿弥陀佛,当然他的愿亦实现,即国土中的天及人当然永不堕落三恶道。
# [$ E3 H/ N% x5 q( { (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2 }) n5 f) e9 I8 P& W! j! ~
(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 d" o1 H( d/ i
因为业报各不相同,所以娑婆众生的样貌和色身都不一样。有生而端正,有生而貌丑。生而端正的,人见欢喜恭敬,貌丑的就被人轻视讥笑。法藏比丘因此发愿云:「极乐国土的众生,身体都是紫磨金色,都具有三十二相,令人见而生恭敬心,无有好丑之分。
6 _- r0 v. d Q: Q, ?$ I' [& \ (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 c; @& W) F$ W5 {# p/ b8 `; W+ ^ 那由他和「劫」这两个名词乃印度文,那由他中文译做亿。「劫」,中文译做长时分。分小劫、中劫、大劫。由人寿最短十岁起,每一百年增一岁,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十岁为止。如是一增一减,合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个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此愿所说的是大劫。 J0 I k" \. g$ s! w% l
因为阿弥陀佛愿力的摄受,所有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有宿命通,能知过去世所造善恶因缘果报之事。「下至」即最少,最少都可以知道百千亿亿劫以来的事。就是娑婆的声闻罗汉,最多只知道八万四千劫以内的事,证明极乐众生的神通超过娑婆的罗汉。
# k1 H. \$ ]4 i2 N/ @ (六)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1 Y8 p d" D! F. m" r% [
(七)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7 w+ x$ I* Y, u
要想修行有进步,必要亲近善知识。佛是最大的善知识,能够根据我们的根性而说法,令我们一闻即悟。惟是现在于娑婆,释迦佛已经入灭,弥勒佛还未出世,见佛闻法根本无可能。虽然释迦佛有法宝遗留给我们,可惜众生的根机越来越钝。我们看经时,能够了解明白的内容少之又少。再过一段日子,甚至这些曾看过的经文都忘记得一乾二净。即是说,娑婆众生不但见不到佛、听不到佛说法,而且受持佛法的能力弱得很。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就针对此三事发了两个大愿:「若我成佛,我净土的众生不但可以天眼见无量诸佛,亦可以天耳闻无量诸佛说法。闻已能信解受持,永不忘失。」
% I9 i* j/ W) y1 X: e (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 O. c- O3 x9 q( I 「见」即是知。见他心智即知他心智,又名他心通。他心智者,别人动一个念你都知道。为什么会知?因为起心动念是有相的。如果你起心动念食饭,就有食饭的相。起心动念去香港就有去香港的相。相一现,有他心通的人一见到这个相就知道。但是有他心通亦不是了不起。因为有他心通的人未必已经解脱生死轮回。鬼神亦有他心通,但是生死未了。有禅定的人亦有他心通,不过所知的众生心有限量。现在阿弥陀佛第八个愿云:「将来我成佛,生到我净土的众生,都有他心通,能知无量世界中无量众生的心念。」这个他心通的神力非常大。知道别人的心念有什么好处呢?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应机说法。若无他心通,你可能对错机,说错法,令到听你说法的人更增烦恼。7 Y8 s a d V! {
(九)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q, A6 S$ \5 F' z# S2 ?% _4 F
上来第六、七愿是说净土的众生能够身在净土而以天眼见、以天耳听十方无量诸佛说法。如果极乐众生想供养十方无量诸佛,是否可以呢?当然可以。阿弥陀佛第九个愿就是:「如果我成佛,我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有神足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到达百千亿亿佛的国土,见佛闻法,广修供养。」闻法是修慧,供养佛属修福。根据弥陀经所言,极乐世界离我们娑婆有十万亿佛国土。现在承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众生的神足通可以到达百千亿亿的佛国土。若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后,想回到娑婆听弥勒佛说法,一点也不难。
* d- }$ z4 {7 ?3 V5 U, E (十)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7 n2 d2 D2 j5 V 法藏比丘发愿云:「将来我成佛,我国中的天人,不会起我执,唔会计度这个身体为我。」
3 x' ]8 ^7 Q+ T7 W7 { 凡夫及外道的我执强,执著此四大和合的身体为我。于是讲享受,因享受而贪,贪而不得便起瞋,因瞋而造业。极乐众生莲花化生,如幻如化,故不会起我执。既不起我执,(不执此身为我),故无我。无我则无贪瞋痴。无我亦无生死。有我就有「我」去贪、去瞋、去痴。有我才有「我」去受生死。现在无我、无贪瞋痴、无生死,所以得漏尽通,永远不会漏落生死轮回。
+ R( N1 Z* g/ e0 T: c! m3 q2 h (十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8 y F4 m4 \, h! }7 a, A6 Q& [ 何谓定聚?聚即是类别。众生分为三类:正定、不定、邪定。初住位以上的菩萨称为正定聚。因为他们生如来家而为佛子,住于菩提正道。遇善修善、遇恶作恶的凡夫,称为不定聚。因为他们有时进步,有时退步。所有不信因果的凡夫都称为邪定聚。因为不信因果属于邪见。此愿谓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不退转菩萨,故名住于正定聚。「必至灭度者」,灭度即是涅盘。涅盘有四德:常、乐、我、净。住于正定的众生一定见道。见道后,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破尽最后一品无明,就证到常乐我净的大般涅盘。& K6 o& s; R1 y% r/ ^& u
(十二)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 Q9 ^, ^1 ^7 C3 G- r 佛的光明有两种:一是智光,遍照法界;每一尊佛都相同。另一是常光,每一尊佛都不同。常光即应身佛所发的光,肉眼可以见到,又叫身光,亦叫圆光。
! W- R( Q3 s' o6 ~- e% n' b+ ^) G 阿弥陀佛发愿成佛时,常光最少都能照到百千亿亿诸佛国土。换言之,阿弥陀佛的常光能遍照十方世界。为什么阿弥陀佛发愿成佛时,圆光遍照十方世界呢?因为阿弥陀佛要遍照十方的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因此,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放光照我们。 R0 n, Y( |: Y* G
(十三)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z2 Z3 U% W( w+ p! F& r
阿弥陀佛发愿成佛后,寿命无有限量,不会少于百千亿亿劫。是属于有量的无量。什么是有量的无量呢?无量有两种:一种是不能用数字表达,是真无量。另一种属于有量的无量,可以用数字表达。为何阿弥陀佛要那么长寿呢?是否他老人家希望成就庄严的极乐世界后,自己能长寿享乐呢?绝不。因为应身佛寿同人民寿命的长短很有关连。如果佛寿无量,那么人民亦寿无量。如果佛寿短,人寿亦短。佛寿同人寿是相等的。例如弥勒佛在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世,所以佛寿亦是八万四千岁。又例如日月净明德佛寿四万二千劫,国中人寿亦是四万二千劫。世自在王佛寿四十二劫,人民寿命亦同样是四十二劫。现在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后寿命无量,所以接著在第十五个愿就是人民寿命无量。为什么愿人民寿无量呢?留待第十五个愿才解释。
* ~+ Q. f/ x1 W& ? 因为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所以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寿佛。
6 b5 V$ S8 z/ i1 Z& K) k2 o; w1 z: e0 P1 _ (十四)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较,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T( n/ e ]- T: J2 m+ Z" _
此愿乃是:假如整个娑婆世界,所有众生都成为缘觉,每位缘觉用百千劫的时间都不能计算极乐有多少声闻人。因为极乐的声闻众实在太多。4 h" }: Q& l& @, S. e
(十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e. V* V& B- w3 `$ d 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后,自己和人民的寿命皆无量。法藏比丘在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之时,见有国土人寿短。例如我们娑婆世界,现在人寿平均七十岁。就算我们生在佛法家庭,也不是自出娘胎就懂用功修行。必定要经过婴儿及小童的阶段,进而至少年或者青年时代才懂真正用功。减去了睡眠、工作、读书、应酬、吃喝的时间,一生人可以自在用功的时间实在很少。若再加上生病,一生人真正可以用功的时间真是少得可怜。命终之后,第二生又要从头开始,又要面对生老病死,依然只有很少的时间用功。有些人甚至忘失了前生的善根,不再继续修行。
6 G8 N3 b( V0 e( W 法藏比丘见此苦况,就生起怜悯心,先发愿自己成佛时寿命无量,再发愿国土人民亦寿无量;令众生一生可以成办了生死的大事。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法藏比丘未发四十八大愿之前,用了五劫的时间来思惟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若当时的人寿不是四十二劫,法藏比丘不可能连续以五劫的时间用功。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慈悲,他老人家愿我们生到极乐世界之后,长寿修行,直至成佛。1 C! |( {5 ?% r$ d& i, H
(十六)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3 b/ o5 C) O6 j# x 法藏比丘既然希望人民寿命无量,一生可以成办道果,他当然要造就一个绝对好的环境让众生用功。所以接著这个愿就是「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 L3 w# e1 ^4 n; y" ^% d7 c 不善就是恶。有恶的环境骚扰,人民就容易退心。所以法藏比丘发愿,国土中人甚至不会闻到恶的名字,更何况有恶人。所以极乐世界是纯善的净土。- {. r# d- F8 P5 l0 S
(十七)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8 \5 K0 {7 W/ I0 X 法藏比丘希望成佛后用自己的名号度十方众生,是故先愿十方佛称赞他当来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十方佛称赞阿弥陀佛,十方众生自然会知道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就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极乐。我们今天都是因为释迦佛称赞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才认识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才知道念佛可以求生净土。所以这个愿是相当重要。2 c0 E F H! H2 L7 u) H2 j
(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 u$ e0 Q/ y8 O: ] 至心信乐者,全心全意信有极乐世界及全心全意爱乐极乐名叫至心信乐。不是半信半疑。若果不至心念佛,不会得到感应。至心念佛则无妄想,就会得到感应。既至心信乐极乐,当然就会全心全意愿生极乐。既然有愿,就会实行。如何实行呢?就是念佛回向生极乐。念一万句、一千句、一百句、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为何十念亦可以往生?8 s8 A. J- b) |, e
所谓十念者,尽一口气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论能念到多少句,总之尽一口气去念。念到气尽,再换一口气,再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气尽,再换一口气去念。一口气就叫做一念。在一口气内无论你只念得五句佛号、或是十句佛号,若果其中有一句念时打了妄想,那么这一念不算,不名一念。若果一口气所念的佛号全无妄想,才称为一念。这个愿所讲的「乃至十念」,指全无妄想的连续十念。无妄想的念就是纯正清净的念。若连续十念都是清净无妄想的佛念,肯定得生净土。但是有一个条件,此人无五逆及诽谤正法之罪。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是世间极恶之罪,天地都不容,更何况容于极乐世界。至于诽谤正法之人,他们不信佛法,更加不信有净土,当然亦不念佛,所以不能够生净土。
" |3 o' C) z ]: ~& X ^' R (十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u* a2 P& t+ ~
(二十)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 T6 D5 F3 E) q 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第十九愿的发菩提心就是善根;修诸功德就是福德。第二十愿植众德本亦是指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本。「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就是执持名号至「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e Y- f/ x* [% W- J) G! q( }
第十九愿「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就是弥陀经的「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M: u" I+ |( y* W
弥陀经中,释迦佛三次劝我们发愿生净土,而此两个愿之中,第十九愿谓「至心发愿」;第二十愿又说「至心回向,欲生我国。」可知道求生净土,至心发愿非常重要。若不发愿生净土,就算你念佛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你仍然好像一艘没有方向的船,不可能生到净土。若你诚心发愿,就算只有十念,都可以生到极乐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仕一定要注意。, b+ E7 o! W. `" `9 X E9 x
(二十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8 U; J2 N ?- Z3 |6 u 除了天上的帝释和梵王,在人间只有佛和转轮圣王才有三十二相。不过转轮圣王与天王的三十二相不及佛的三十二相那么圆满庄严。佛乃大觉悟之人、转轮圣王是大福德之人,所以三十二相又名为大人相。
0 n. O! K6 X/ Z 娑婆的菩萨要经三大阿僧只劫修福慧,然后再经一百大劫修相好,才具足三十二相。现在只要生到极乐世界,仗阿弥陀佛的愿力,立即有三十二相,而且比转轮圣王及六欲天主的三十二相更庄严。
! ~1 _7 Q8 S, y6 i (二十二)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披宏誓铠,积累德本,渡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c& k& @6 V5 @2 r0 K; q+ U" T' \$ E 此愿谓其他佛国土正在修菩萨行的菩萨,生到极乐之后,因为寿命无量,所以一生就可以达到补处菩萨的地位,不须要等第二生。惟是有些菩萨的本愿是先度众生成佛,然后自己才成佛。例如地藏菩萨的愿就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是故地藏菩萨虽是十地菩萨,但是地藏菩萨不愿意成佛。为了成就此等菩萨的本愿,所以法藏比丘又云:「除其本愿自在所化。」如何自在所化呢?因为一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们喜欢到那一国土度众生都不会有障碍。因为有他心通和宿命通,故不会对错机,说错法,故能自在度生。「为众生故,被宏誓铠。」铠,是古代战士护身的铁甲。罗汉害怕入生死度众生,但是菩萨就不怕。因为菩萨以大慈悲誓愿为护身之铁甲,所以不怕入生死海度众生。罗汉无大悲誓愿为护身甲,所以不敢入死。! N, D$ j" B' y, v
菩萨以神通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以云:「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不是平常十地菩萨可以比得上。" E" c, I0 ]$ B# y. x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行弥法界谓之普,位邻极圣名为贤。有大悲誓愿的菩萨到十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度众生。他们的菩萨行弥满法界,而他们又是次于佛的等觉菩萨,故云「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7 |7 X) \6 \7 h I% P 法藏比丘此愿兼顾想一生就可以补上佛位的菩萨与及发愿先度众生成佛,然后自己才成佛的菩萨。
/ ^' k; l: l0 m& D (二十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x2 u6 ?: ]! a6 L. m6 {
(二十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 C" _( G+ D9 h2 }; o0 M+ [ 承阿弥陀佛第九大愿的愿力加持,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有神足通,能于极短的时间遍至无数诸佛国土,以菩提心供养诸佛如来。菩提心乃一切功德的根本,又称为善根。善根越深厚的菩萨神力越大。极乐的菩萨,各以神力随其心意变现种种珍贵之物供养诸佛如来。
0 D, Y+ ^# [; M/ b (二十五)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7 b4 V, n- G( Y+ o1 @ O/ _, N 何谓一切智?智慧知一切法的真实相,就是一切智,亦称根本智。见实相之时即得根本智,才真正称为发菩提心。昔日善财童子于文殊菩萨处得了根本智后,向南方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每遇一位善知识便说:「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表示他已得根本智。凡夫未明心之前所发的是菩提愿心,亦可以称为菩提心,但未得根本智。从根本智起一切菩萨行就称为后得智,亦叫做道种智。所以善财童子要到南方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学菩萨行。成佛时称为一切种智。因为佛的智慧具足一切智和道种智,所以称为一切种智。依因果而言,说一切法得一切智;得一切智然后才说一切法。法藏比丘此愿乃谓:「我成佛时,国中菩萨定能随顺一切智而演说实相。」
* |) e& n% P4 V4 c8 F7 Q, ^ (二十六)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1 }/ e Q6 B( y
那罗延是印度文,中文解曰坚固。金刚那罗延身,即是金刚不坏身。我们凡夫烦恼重,有烦恼就有生住异灭,所以不可能得到金刚不坏身。生到极乐的众生,不但寿命无量,而且因为极乐世界是纯善无烦恼的净土,所以众生都得到金刚不坏身。
7 i2 W p" B( E" p2 I (二十七)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憭,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 i8 D* d1 `5 f9 f* q' W# S 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后,极乐国土中天、人及一切万物都有无量庄严、清净、光明和瑰丽。无论形状和颜色皆殊胜特别。「穷微极妙」,穷即极尽。微即精细。表极乐世界一切万物都极尽精细美妙却又找不到适合的形容词;想用心思去测量比较其殊胜特别却又测量不到,故云「无能称量」。就是极乐众生用天眼亦无法明辨出究竟是怎样的庄严瑰丽。因为极乐世界的庄严、清净、殊胜、美妙,为其他佛国土所无,故无法比较、分辨、说明。极乐世界乃法藏比丘经五劫的时间思惟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再经无量劫积功累德而成就的,故与一般的净土不同。难怪一切大乘经典都介绍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0 U2 Q" L1 n, \+ y7 i7 D, g (二十八)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9 H2 k N& H: o `
道场树即菩提树,极乐的菩提树由摩尼宝及杂宝合成,高四百万里,若无天眼不能得见。现在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任何生到极乐的菩萨,无论是大功德的菩萨或是小功德的菩萨,都能见到以摩尼宝及一切珍宝合成,高四百万里的菩提树。见到菩提宝树有何好处呢?可以得到三种忍:音响忍、柔顺忍及无生法忍。
4 G" Y: N/ Q5 a8 c+ O 菩萨不但能见到菩提树,亦能知觉到菩提树。所谓知觉者,指耳能听到微风吹动宝树所演出的无量妙法音,鼻能臭到宝树的香气,舌能尝到宝树果子的清甜味,身能觉触到宝树所放的光,心能摄于宝树所出的法音之中。换言之,知道及见到道场宝树,都能令人六根清彻,无烦恼。
, s/ e0 X! D4 R8 x/ b (二十九)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材智慧者,不取正觉。4 M/ s$ _+ K1 Z* ]- a. l" H
(三十)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材,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 [, Z ?' L& a, H 生到极乐的菩萨,无论读经也好、背诵也好,或对他人演说开示也好,都能启发无量智慧。内有智慧,外就有辩才。既然智慧无量所以辩才亦皆无量。( }+ |0 c. }; q& K7 O" Q: o
(三十一)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U; R: ?5 `5 p# s2 z: [ 极乐国土的地非以沙石而成,乃琉璃黄金地。地上有宝树、亦有七宝楼阁,无量的宝珠如百千亿日光映照其上,令琉璃黄金地更清净更光明。十方无量佛土都在琉璃地中影现出来,犹如一面清净的明镜能现山河大地。+ c5 |0 v; {, {
我们娑婆的地面黑墨墨的,不但不能照见十方世界,人行其上,除了现出一个黑影,也就什么也照不到。# D: @' S6 P1 h$ m
(三十二)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Q9 ^' r5 Y, c X
法藏比丘发愿将来成佛时,极乐国中一切万物,不是由铜铁木石而合成,乃是以无量的杂宝和合百千种香而成,而且香气普熏十方世界。若有众生得闻此香皆修一佛乘之行。是否有人曾闻到如是的香气呢?
2 W3 w2 a. @& F& U( m 很多至诚念佛的人于止静中、或于拜佛时、或于看经时,会闻到香气。他们必定是妄想少,而且求生极乐的信愿非常坚定。他们求生极乐绝不是为了享乐,乃是为了成佛度众生。如是念佛回向极乐,圆成佛道名为修佛行。
* F1 y0 s+ q5 E5 f) r. Y (三十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1 g3 |9 W" `* i: M- [3 Z4 B/ z9 u8 x
法藏比丘于第十二个愿谓:「我成佛时,身上光明最少也能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换言之,阿弥陀佛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有何妙用呢?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原来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永远不会舍弃他们,念佛众生蒙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触,必定罪垢清除。罪垢一除则无烦恼,无烦恼身心就轻安柔软,法喜超过天上的人。因为天人仍然未离烦恼,所以天人的法喜不及被阿弥陀佛光明照触的念佛众生。
9 {! p8 C! [, c; u 我们如果想除去烦恼,想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身,就应该立即念佛。阿弥陀佛是不会打妄语的。
0 {. O- g$ y5 _" I: K (三十四)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5 z1 ]& ^4 ` b! \6 H' S4 L 法藏比丘发愿,若十方任何有缘的众生,听闻到他成佛时的名号,就会得到无生法忍和总持。无生法忍者,了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但得无生法忍,还得到诸深总持。梵语陀罗尼,中文曰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一切佛法都能受持而不会忘失,名为总持。在娑婆修行,要经二大阿僧祗劫满才真正证得无生法忍,要达三大阿僧祗劫满才可以证得甚深总持。现在只要大家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由持名念佛而至实相念佛,反闻闻自性,就能够得到无生法忍及总持。2 @$ G* w- ]7 s6 ^) a* |! u
(三十五)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1 O$ M3 D# l. f( ]
女人有五障:一.不得作转轮圣王。二.不得作梵王。三.不得作帝释天王。四.不得作魔王。五.不得作佛。惟是一切众生,不论男女,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为何上来女人不得作佛呢?因为成佛时必需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所以女人必须先转女身为男身才可以成佛。法华经中龙女也是先转女身为男身然后才成佛的。, e( N a2 ^* Y' e1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