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到隋唐而极盛,其教派于时也随之发展成熟。其中主要有八大宗派,他们是: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和禅宗。
三论宗,以主要研究印度僧人龙树和提婆的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而得名。隋代吉藏和尚集其大成,认为世界万象由因缘生。世俗人认为山川草木等都是真实存在的,而得道人看来完全无实体,世界的真实面貌是空幻不实,非有非无的。
天台宗,隋智“岂页”创立,因其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又名法华宗。提出"无情有性”的理论,认为草木砖石与人一样都有佛性,如《西游记》中就有树精、藤精等。提出"一念三千“,即整个客观世界(三千),只在一念心之中。主张定(止、静坐)、慧(观、静思)双修,才能见佛性,入涅槃。
华严宗,因主要经典《华严经》而得名,唐初法藏创立。法藏曾被武则天封为贤首大师,因此又叫贤首宗。主张"一心法界”和"法界缘起”,即认为世间一切现象都由"清静心”随缘生起,离开一心,别无他物。在心的作用下,各种现象无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法相宗,唐玄奘及其弟子窥其创立。相传玄奘藏经于慈恩寺大雁塔,窥基长住慈恩寺,又叫慈恩宗。法相宗以“万法(现象)唯识(意念)”、"心外无法”为宗旨,认为宇宙万物都不过是心识动搖而现出幻影,物质与精神现象,无一不是意识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