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寺庙,我们常常能见到和尚、尼姑在敲木魚、数念珠,口中还念念有词,这是在干什么呢?
相传,有人曾问一印度长老,为什么寺庙中都悬挂着木魚?长老说那是用来召集众僧的。那人又问,为什么要刻成魚形呢?长老未能答上来。此人不甘休,再去问悟卞师,悟卞师答道:魚整日整夜从不合眼,众僧如时时以魚为榜样,昼夜不寐,专心于佛道,必能成佛。但魚生活在水中,不可能时时见到它、想到它,所以把梆木制成魚形,木槌时时敲击鱼身,为的是借以督促僧尼。这个故事说明了木鱼的作用和意义。
木鱼作为佛教法器之一,通常有两种:一种为圆形,腹中刳空,外表刻成魚鱗状,诵经的时候有节奏地叩击,用以调节音节。另一种就是故事中所说的,为长形木鱼,一般刻成一条大鱼的形状,镂空腹部,悬于库堂前,每日朝、中僧侣进食粥饭前击之,或用来召集众僧。
敲木鱼的本意是为了精诚求佛道,因为敲木鱼的“笃,笃......”声清脆悦耳,渐渐演化成了一种信号。寺院中敲之,为召集众僧尼。行脚僧化缘敲之,为求人施舍。然而,象《水浒》中杨雄之妻与一头陀私通,让小沙弥望风,用敲木鱼报警,这便完全违背了敲木鱼为精诚求佛道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