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923|回复: 2

智慧:

[复制链接]
鬼顽达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18 15: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慧可分为世间智慧与出世间智慧。

(1)、世间智慧:古印度称为五明,既是世俗慧。

1、声明:世间的种种语言。

2、因明:世间的哲理、辩论的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的论断方式,称为因明。

3、医方明:医学知识,医治众生种种疾病的学问、方法,称为医方明。

4、工巧明:世间的种种科技、技术,称为工巧明。

5、内明:佛教以三藏十二部教法为内明,己是佛陀及其弟子所说的一切佛法。

佛法称为内学,其他的知识称为外学。这五种学问称为世俗的智慧,我们以世间分析、聪明智慧,就可学习他。
鬼顽达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5: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2)、圣义谛慧:

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真实的智慧。既是要以此智慧觉悟这个世间‘人无我’、‘法无我’。所谓的‘人无我’既是无作者、受者之众生;‘法无我’既是一切法空无自性。修行者觉悟到人、法二无我之智慧,称为圣义谛慧。此智慧是世间最究竟、最优胜的道理,它既是佛陀所说的无我、无常、苦、空,也就是一切万法无自性空。觉悟此智慧者就是能够解脱,故唯有佛陀与阿罗汉等解脱者能觉悟的智慧,并不是世俗人所能完成的。

(3)、饶益有情慧:

此智慧只是佛与大菩萨才能完成,既是说佛、大菩萨能有种种智慧判断,知道如何给众生利益;众生有何烦恼,要以何法来度化,使他们解脱生死等等,称为饶益有情之妙慧。佛陀有无上的智慧,他教导贪心重的众生,修布施来对治它;淫欲心重的众生,修不净观来对治它,此既是饶益有情慧。

饶益有情慧既是一切智慧,这些智慧是我们真正修行之所在,被称为‘眼睛’。就好像一个人走路要到达目的地,就要有眼睛;如果菩萨没有智慧,在修行过程中,就会做出一些不得要领的盲修瞎练,所以佛法中说‘五度如盲,智慧如眼。’既是此意。

释迦牟尼佛称为觉者,就是智慧的觉悟。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就是要学习佛陀智慧的觉悟,并非要学习佛陀走路、善心或功德;而其他的各种修道法都是学习怎样去完成智慧的觉悟。觉悟是修行者的最终目标,学佛者如不知道佛陀是一个觉者,只认为他是一位品德高尚,了不得的大人物,那就容易误解学佛的目的。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所以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就是智慧。而菩萨所修行的六度,最终是要完成智慧波罗蜜。如果一个菩萨行者能完成智慧波罗蜜,那肯定前五度也完成,还必须完成智慧波罗蜜。

菩萨以修学一切佛法,观察世间,通达人、法二无我,然后要学习种种利益众生的方法。如果菩萨觉悟,证得果位后,而不会利益众生的方法,就得努力修学,如一些中国禅宗开悟之后的祖师一样,要跟随另一位祖师学习接引渡化众生的方法。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化度他们的法则也不一样。如果教导他们的方法不合根机,则不能另众生觉悟。

佛陀时代的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他教导两个弟子修行,一个弟子修不净观;另一个修数息观。他们修学了一段时候、都没有成就,舍利弗尊者就去请教佛陀。佛陀说:‘你的两个弟子,一个在家时是打铁的,应修数息观,而不是不净观;另一个在家时是替人收尸的,应修不净观,而不是数息观。你不懂得利用适合众生根机的修行方法教导他们,所以没有成就。舍利弗的两个弟子听从佛陀的教导去修行,很快就证果了。由此可见,舍利弗尊者自己能够修行觉悟,却不懂得如何应机缘教导令人觉悟,所以我们修学菩萨道者要令众生觉悟,就得学习饶益有情慧,既是学习给众生利益的种种智慧观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鬼顽达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22: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5 03:54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