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写到唐太宗请玄奘和尚登坛讲经,长安轰动,听者如云。观音大士化作疯僧,排开众人笑道,和尚所说都是小乘经旨,未闻大乘法音。言淡之下玄奘幡然憬悟,于是而有西行十万八千里,带领悟空等三徒西行取经的一段故事。这当然是小说家的笔墨。据史载,小乘佛教传入中国固然先于大乘,但早在汉末魏初,大乘佛教已由支谦僧传入中华。六朝时期,译著已多。玄奘西行前,早已熟习大小乘重要经藏。西行主要是因为"诸师各异宗途,圣典亦有隐晦,不知适从“,所以要往佛祖诞生地去寻问究竟。不过,《西游记》这段公案固可以一笑置之,而大小乘经义有别,倒确是佛教史上的重要事实。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纪佛教分化出一个宗派,梵文读者为"摩诃衍那”,摩诃意为"大”,衍那意为"乘载(车船)”,故汉语称其为大乘。大乘佛教贬称原来的佛教派别为小乘,但原教派并不接受小乘称号,自称上座部佛教。以后,人们习惯称为大、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宗教色彩比之小乘佛教更为浓厚。释迦牟尼初创佛教时,小乘佛教认为宇宙中没有什么最高主宰,释迦牟尼也只是教祖而不是神。而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牟尼神化为如来佛,把他看成是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众神之主,并营构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的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