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7 10: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如何报答亲恩
报答亲恩,名为孝道。在古代的人,百行以孝为先,天经地义,绝无疑议。不料近代欧风东渐,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观点,不免有了变化,竟有狂妄之徒,创‘非孝’之说。殊不知孝道为人类独具之理性,亦是人类特有之需要,此中包括了精微广大的道理。因此之故,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莫不以孝亲为至德要道。但是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差异:实因儒家所谓孝道,有迹象可寻;而释氏所谓孝道,专致力于根本,在迹象上则简略。有迹象可寻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根本者晦而难明。何以故?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规,所谓之孝道;立身行道,扬名声显父母,谓之为大孝。推极而论,‘战阵无勇,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的发挥。所以《礼记》〈祭义〉上说:‘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论孝至此,在世间法上,可谓既至且尽,无以复加了。然而儒家所谓孝道,皆显于耳目之间,人人所易见,若以佛法衡之,未免‘美哉犹有憾’。佛教唯我出家的四众,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现生之父母,并报答无量劫来多生之父母,以及四生六道中之一切父母。又不仅于父母生前者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海,常住正觉。所以印光大师说:‘释氏之道,晦而难明也。’本师释迦牟尼佛报答亲恩之事,更为渊深久远,不可思议。仅就经藏中尝闻的事实,略述如下:
释尊成佛以后,先度他的父亲净饭王,恐其父王对佛法不信仰,特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因王富贵之俗念,使其安心皈依三宝。释尊又以般若圣智,阐明世间苦、空、无常的至理。最后劝导父王和一切释姓王族,均修行净土法门,深信切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此次法会,父王以下立时得法眼净,证果位者甚多。
复次,释尊为报答母恩,上升忉利天宫,为摩耶夫人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共九十日,全经十三品,详说三世因果,六道苦空,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统万类而靡遗,亘古今而无尽。所以佛教门徒皆以此经为报答亲恩的唯一孝经。
上来释尊报答现生父母的恩德,可谓‘养其大体’最胜义之孝了。然当时印度外道党徒,某梵志,见阿难托钵乞食时,心怀嫉妒,毁佛法象,大肆讥讽,扬言:‘汝师瞿昙,实是恶人,适生一七,其母命终,岂非恶人耶?逾出宫城,父王苦恼,生狂痴心,迷闷躄地,以水洒面,七日方能醒悟:“云何今日失我所生?”举声大哭,悲泪而言:“国是汝有,吾唯有汝一子,云何舍我入于深山?”汝师瞿昙,不知恩分而不顾,遂前而去,是故当知是不孝。’ 阿难闻已,心生惭愧,乞食已,还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孝养父母耶?’释尊预知此事重大,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五色光,遍照十方世界。诸大菩萨,齐来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敬请释尊广演《大方便佛报恩经》。大意谓:‘过去阿僧祇劫,波罗奥国王,为奸臣罗侯弑纂,并杀其二子。其第三子封国边陲,将见逼杀。遂携夫人及太子须阇提,仓猝逃往邻国,误入歧途,绝粮难行,追兵将至,意欲杀妻而食,父子前进,太子悲哀恳父零割己身。三人且食且行,将到邻国,太子身肉已尽,请父挖剔骨缝,得肉食之。子倒路傍,父至邻国,国王闻之,大为感动,立遣四兵,护王复国。中途见其太子身体形容,端正倍常,方知其至孝圣德,感动帝释,默加护祐,得复其国,立须阐提太子为王。’ 佛告阿难:‘尔时父王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则我释迦如来是。’由是一段故事,可见释尊在过去世已为一切众生故,难行苦行,孝养父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如是释尊报答亲恩之坚苦卓绝,岂为一般凡夫外道所能了解吗?后来世人每见出家四众,割爱离亲,舍家就师,辄随己意见,肆其谤言,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殊不知儒家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若释氏辞亲出家,岂非不愿父母之奉养吗?绝不是的。观释尊亲定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以后,兄弟或故,亲无依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所以长芦宗颐禅师因母无依,迎养于方丈东室,劝其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又长安道丕禅师,父殁王事,年荒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旋赴霍山战场,收聚白骨,数日后,父骨从群骨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父骨而归葬。然则为释尊弟子的出家四众,究如何尽其孝道呢? 父母若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为亲至诚回向,令其永出五浊,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未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这已将孝亲之道于世间法广展至出世间法了。若再将行孝的对象扩而充之,则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宏愿尽未来际,其大孝遍诸有情,亲生父母自在其中。若以世孝互相较量,虽在小的迹象上好像不无欠缺,但约根本上来说,就可谓独能行其至大之孝。惜乎!世人不见此理者,不谓之为妄诞,便谓之为渺茫。岂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眼圆见,若视诸掌。是故释尊如何报答亲恩,应作如是观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佛陀视天下父母如自己父母,视天下的子女如自己子女,因此广说佛法,期望人们能学习此解脱之道。
为母亲打扫心房
母亲因为爱怀旧,晚年生活并不快乐。她常常念及年轻时候的苦难生活:父亲在外地工作,奶奶住在城里叔叔家,没有时间照看我和弟弟。母亲只好左手抱着不到两岁的我,右手抱着不到一岁的弟弟,还要去田里做活。我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了就用泡在开水瓶里的米饭充饥。三岁那年,母亲做饭时放我在锅台边照看弟弟,结果水开了来不及倒进瓶里,我就已经把手伸了进去,胳膊上至今还留有一个很大的伤疤。
她每次提起这些往事时都会眼睛湿润,伤怀不已。我也只好跟着落泪,好像那些遥远的苦难记忆,会一辈子留在我们的生活里,让我们不敢也无法去寻找现实中的快乐。
弟弟要结婚了,母亲说把房子里的旧家具拉出去,再买新的放进来。我故意说不用了,直接挤进来得了。母亲不高兴,瞪着眼睛问我:“这么小的房子,旧的不清除掉,怎么可以装下新的东西呢?”我听了自言自语道:是啊,旧的东西不去,新的东西怎么可以装进来呢?于是笑着对母亲说:“妈妈,旧的东西不去,新的东西怎么可以装进来呢?房子是这样,人难道不是这样吗?心灵的房子里装满了苦难的记忆,不把它们清除掉,又怎么可以把新生活的快乐装进来呢?”
母亲愣住了,她好像一瞬间明白自己不快乐的原因:老是把那些苦难的记忆满满地装在心里,会有什么快乐呢?于是我乘机给母亲讲起“加法”和“减法”的人生道理:加法是用来积累人生的幸福和快乐的,减法才是消除人生痛苦和失意的。如果我们错用了加法去计算起痛苦和失意,那我们活着该有多累啊!
母亲笑了。她说是啊,心灵的房子和现实的屋子是一样的。只有把那些苦难清除,才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装生活的快乐。我们为什么不经常收拾一下心房,好好装饰里面的景致呢?
从那以后,和母亲聊天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母亲变了,变得笑容更多了,变得更爱讲一些快乐的事情了:父亲的退休金又涨了,侄子在幼儿园里又得了小红花,邻居或家里哪位亲戚买股票又发财了。
给母亲打扫一下心房,让她在现实的生活里忘却那些曾经的失意和痛苦,接受更多快乐的源泉吧。这是每一个做儿女的都应该做的,也是应该能做到的
============================
网传北大博士柳智宇出家前给父母的信
爸妈:
见信好!
自己有一些心里话,一直向对您们二老说,现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爸,请爸将大意,或者打印出来转达给妈。
虽然有时会给你们讲讲佛教。但您们除了接触我之外,很少接触到其他佛教徒,也没有去过真正如理修行的寺院,所以对佛教还有很多误解和偏见。加上我是您从小看着长大的,自然对我的话不会有多少真正相信的地方,虽然你们不愿意承认,但我想这个是事实。因为我以前很多事情没有做好,自然您们不会对我的话有完全的信任。这个话比较伤人,但的确是事实——您们不太信任我。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在这里和您们解释一下,尽我的努力吧。你们对佛教不理解,所以自己有一些心里话以前不敢对您们说。妈常说我讲话欲言又止,就是这个原因。因为知道说出来的话,你们不理解,只可能加深一些误会。如今年春节期间,我说和一位在香港的朋友通过短信联系上了,当时我很高兴,面露微笑,妈一直问为什么这么高兴,不和她分享。我不敢说,因为那位朋友告诉我他在西藏出家修行了,已经从香港大学的博士学业中途退出。我深深的为他高兴,也在感叹自己何时能够有这个机会呢?所以当时不敢对妈说。所以我回到家后,内心其实是孤独的。
佛教不是像妈想的那样,见个寺庙就进去,不分什么,只要有个泥像或木像就拜;不是仅仅烧烧香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安。我以前对妈那么说,是因为妈对这个比较感兴趣,说别的妈可能不会接受。也不是如爸所想的那样,佛教徒就是作作好人好事,善男信女或者贪官污吏求保佑平安,一种封建迷信,和***差不多,出家人什么都不做,逃避世间,受打击了才会去出家。不是这样的。
佛法是什么呢?就是佛陀彻底觉悟后,把他发现的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把人类身心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通通告诉了我们。所有这些真理和方法,就是佛法。认识这些真理,掌握这些方法,再用自己的身心作为实验室,亲自去实践和验证佛法,通过长期反复不断的熏修,就可以把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迷惑中解脱出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学佛。学佛可以彻底解决心灵的一切烦恼和痛苦,心灵转变了,外部的世界和自身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是切实可行的出路。任何人只要肯,他就可以亲自办好这桩事。
佛陀早已告诉了我们六道轮回、因缘果报、苦空无常等等事实真相。譬如说苦:上自官僚富翁,下至乞丐民工,哪一个人不苦?谁骗得了谁呢?再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人,哪一个不都是烦恼重重,问题一大堆?当官的比打工的更苦,有钱的比没钱的更累!每年跳楼自杀的官僚和富翁成千上万,却没见乞丐自杀过。每个人都想逃避苦追求乐,我却没见一个人真正做到过。就像今年春节,一天临睡前谈到二姑,爸感叹一句“人生究竟是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受苦,有的人生下来去享福”。爸说对了一方面,很多人就是受苦,但另一方面,所有的人都在受苦啊。我们可能只看到他们风光的一面。今年六月份,我有缘见到一位年轻的女居士,三十出头,她有高层的背景。当时我们在一家高档饭店请一位西藏高僧吃饭。那位女居士刚从中南海过来,她就提到她认识很多朋友,什么都有了,权力,金钱,事业,家庭,甚至各种物欲的享受,但仍然感觉空虚和痛苦。只有在接触佛法之后,整个人的心灵才发生改变,才真正有了人生的动力和方向。所以说,所有的人都在受苦,有时心苦更让人感到难以忍受。佛法不是高官贵族在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是真真正正对人们有利益的。就像我们的身体有病要吃药,我们的心灵疾病也需要吃药,这个就是佛法啊!
再说无常,无常是说世间一切人和事物都没有固定性、永恒性。万事万物都随着一定的因缘条件而产生,又随着这些因缘条件的消失而消失,总是处在一种永不停息的变化和生灭的过程中。譬如说我们的身体,一开始就注定要迈向衰老、病变和死亡。从这种变化的角度讲,世界上的一切就象电视和电影画面一样不停的显现,任何事物都只是短暂而虚幻的存在一下而已;在这种湍流不息的变化中,我们不可能追求到一样实在的东西。所以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可惜,我们大家都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被愚弄得团团转。
其实真理早就呈现在每个人眼前,只是我们不肯去面对和承认它。我们每天都听到这个人病了,那个人死了,哪儿又出了事故或灾难,死亡死了多少人……电视和报纸每天都大量地报道这些灾难,无常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眼皮底下,可是我们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以为那些灾祸是别人家的事,与我无关,以为死亡不可能这么早就轮到自己,自己的寿命还很长很长;即便有时灾难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也盲目乐观地认为好景仍会到来,未来还可以有各种美好的希望。小岳父亲的去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几天前,他还计划将来如何为小岳的结婚出钱出力,等等。但无常一到,他撒手一去,任他的家人如何哭泣不舍,他也无法醒来,这个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还有三世因果和死后的轮回。这点对于接受过所谓的“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来说,觉得就是封建迷信,或者说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调节心理的理论。但人死不是如灯灭的。我们对于没有经验过的事情,是很难相信的。就像一个天生色盲的人,怎么可能理解这个世界有五颜六色呢?去和一个色盲的人解释彩色,是很困难的事情。而古往今来,很多高僧大德,通过精进的修行,能够突破自己肉眼的局限,从而看到轮回和因果真实不虚。爸妈,你们想想看,佛教到现在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而且流传许多国家和民族。历史上那么多学说,理论,帝王学者的言论,有哪个能经受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呢?如果说是一种骗人的学说,那么这么多年来,这么多的人,包括很多优秀的人才,非常聪明的人,难道他们也被骗了吗?肯定是在佛法中真真正正获得到好处的啊,不然佛教怎么会流传这么久,这么广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