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4-13 09:53 编辑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佛教所说的百亿须弥、百亿日月的数目,可谓不谋而合。
●佛经还说,世界无量,众生无量。
一九六八年,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物理学家安东尼·休伊什研究小组的成员乔斯林·贝尔,发现了自外太空发射的神秘电波讯号,这和已往星球所发出的稳定讯号不同的是,贝尔接收到的讯号是脉动的,是一种每隔十五秒固定显现一次的影像。于是许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证据。根据该小组的归纳,这种脉动电波是来自距离地球二百光年(光每秒的速度二九九、八○○公里,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做一光年,等于九四、五五○亿公里)的一个自转的星球。由于她的这个能证明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发现,使到休伊什与其指导教授马丁·赖尔爵士获颁一九七四年的诺贝尔天文学奖。
●佛教把宇宙分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即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色界即已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无色界即连色身亦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
现代科技通过电子光学望远镜,已可探视到太阳系之外有银河系、银河外系,及搜集到与我们的宇宙不同的第二宇宙(反物质宇宙)及第三宇宙(性质不明)所射出的电波,甚至已截收到来自五十亿光年远距离的星球电讯!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坏、空。
英国剑桥大学的宇宙物理学家弗列德·霍助教授,曾于一九六四年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他所发现的新的重力理论,说明宇宙的起源。他认为星球与银河系可能有开始、进化和终结,宇宙中每一星球,在其一生中均进行著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即在大爆炸之后又重新组合。此外,鲁汶大学教授刘梅特尔创导而为多数科学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学说,也认为宇宙有起源、发展和毁灭的过程。凡此种种,莫不与佛教的宇宙观相一致。
●有一次,佛坐在恒河岸边,他的弟子取了一钵水给他,他告诉其弟子:‘一钵水中,八万四千虫。’
此事至到十五世纪末叶,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以之向水中一看,这才发现里面的确存在密密麻麻无数的小虫(细菌)。
●最可贵的是,佛教指出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缘起性空’。
‘缘起’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一切都由各种的条件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则是说凡是依靠众缘的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没有真实的自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证诸事实,宇宙万有,的确样样皆缘起性空,就以人体为例,佛教说人体乃由地(固体)、水(液体)、火(温度)、风(气体)四大元素所组成。现代的化学说,一个成人的身体,是由大约16%的碳,8%的氢,3%的氮,1.5%的钙,1%的磷,0.5%的其他原素,再加上70%的水所组成。
再者,科学家又用化学的方法,将一切的物体分解之后,得出许多微细的粒子叫做‘分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因此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切的物体,最初都由同质或异质的原子(后来又发现在最微小的原子之中,尚有因子、质子、量子)结合而成分子,然后再由分子构成一切的物体。
科学家们的此一结论,不正是证明佛教之所说:一切万有,小至微尘,大至宇宙,无一不是缘聚则生(有),缘散则灭(空)的吗?
以上所举之数据,在在说明,科学越进步,就越能证明佛教的正确性。单单一个‘缘起性空’,就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实相,一语道破,也使到一切皆由神或上帝所创造的神话,都无立足之地。
难怪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大文豪、大诗人的泰戈尔要说:‘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见泰戈尔作《论佛祖及佛教思想》一文。)
又,英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举世公认为最杰出的逻辑学家的罗素也说:‘各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见《当代名人演讲集》中〈罗素谈宗教问题〉。)
世人一定会感到很惊奇,佛祖释迦牟尼现身人间,根据‘世界佛教友谊会’于一九五○年在锡兰(即今之斯里兰卡)哥伦坡举行第一次会议时,公认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涅槃于公元前五四三年,也就是说佛乃降生于距离今天二六二四年前的古代,这比中国的老子、孔子更早。其时没有现代数学、物理学,也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佛又凭什么竟能对宇宙的一切一清二楚呢?
假如您是一位对佛教素有研究的人,自然就不会感到惊奇了,因为您明白佛是一位世出世间(世间和超世间)的大圣人,佛眼洞视一切,视眼看到一切,他对宇宙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所以能够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
科学的精神在于拨开现象探索真理,而佛教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打破现象的世界,揭开宇宙与人生之秘纱了!
所以,尽管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到了叫人目眩之境地,然而就今日太空科学所发现的宇宙真相来看,尚属粗浅。
佛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说人类只不过是地球的过客而已,人类生死往来的范围是三千大千世界(约等于一个银河系),而大千世界又其数无量。
但我们的科技,直到今天,莫说相等于一个银河系的大千世界,就连银河系中的太阳系都搞不清楚,乃至早已发现的九大行星(最近科学家又打破九大行星概念,说太阳系中有十大行星),也没有哪一位科学家能把它的事实真相说得清楚,往往后说推翻前说,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
其一,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只如一粒微尘,人类要从地球上去证实大千世界,实属不可能;
其二,再伟大的科学家,也只是一介凡夫而已,他们没有六通,更没有佛眼,根本不能像佛那样亲眼看到宇宙的事实真相,只能根据数理、物理和科学仪器来作分析、归纳、推演,这就难免一知半解,言人人殊了。
总之,没有身历其境,如何能说出其真相呢?这就是科学家难以突破的困境。这也就是佛教合乎科学又超乎科学的地方。
佛也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就已向世人介绍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说极乐世界就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离此十万亿佛土(一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亦即一个银河系)。
但放眼看看我们现代的科技,连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都搞不清楚,更遑论离此十万亿个银河系之外的极乐世界了。
在现阶段若硬要科学证实极乐世界,无异‘缘木求鱼’,那是绝不可能的事。
对于科学至今尚不能证实的极乐世界,我们又凭什么来确认它的存在呢?在博大和精深的佛法里面,有一个教人如何衡量和判断事物之有无的‘三量’:
1、现量。即不用意识思索,单凭直觉就能证知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人手接触到火,就能立刻肯定它的存在是。
2、比量。当见到远处有烟,就知其处必有火,或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其处必有人是。
3、圣言量,又名圣教量,即由圣人(指佛)的言教,或圣人所说的经典,才知确有其事。正如极乐世界,要不是由佛介绍和推荐,我们根本无从获知在广漠无边的太空中,竟有如此一个既奇异又美妙的世界存在一样。
此‘三量’乃佛教的‘因明学’,亦即现代人所说的‘逻辑学’,它亦相等于现代哲学思惟方式的‘辨证法’。但现代‘逻辑学’和‘辨证法’,就缺少了佛教所特有的不但放诸四海而皆准,而且历万古而常青的‘圣言量’,所以两者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就是凭著这种佛教所特有的、且又充满真知灼见的‘圣言量’,而坚信西方确有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的。
我们之所以对这种‘圣言量’信心十足,毫不怀疑,另外还基于以下之几个理由:
第一、著名的《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佛绝对是一位讲真话、讲实话、所讲皆符合事实真相、不讲骗话、不讲自相矛盾的话的大圣人。
第二、在释迦佛向世人推介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时,在场听经的人,有许多是十方来的大菩萨,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以及未来佛弥勒等等,此外尚有许多的大阿罗汉,他们皆具六神通,皆能亲见亲到极乐世界,如果是佛信口开河,无中生有,决定瞒不过他们的。
第三、佛有‘广长舌相’,此相乃佛三十二相之一,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伸出舔到鼻尖,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而释迦佛即是如此。除了佛,世间谁有此能耐呢?如果连佛的话都不信,还有谁的话可信呢?
今日备受尊敬的佛门高僧净空长老说:‘在凡夫中,有地位有道德的正派人士,尚且不肯说骗人的话,何况佛岂肯打妄语?佛经中如有一项所说与事实不符,则全部佛经均可认定为虚妄不实之谎言。妄语为起码五戒之一,凡夫持五戒只能保住人身,如佛打妄语,岂不是连凡夫都不如?’
我们还常听人说,未曾亲眼看到就相信便是武断。对此,另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方伦居士答得好,他说:‘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神通的人,若执定极乐国为无,是不是也武断呢?既是不曾看过到过,怎么可以遽说为无呢?就因为大家都是凡夫,所以说有说无,都没有资格,这样就要遵从“圣言量”,以佛所说为依归了。自己既无通慧,佛言又不相信,那就成为天下最顽固的绝物了。’
看了上面我们所举的科学越进步就越能证明佛教的正确性的数据,再加上佛充满真知灼见的圣言量,极乐世界到底是‘有’还是‘无’的问题,相信您必已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了吧!
四十八大愿
四十八大愿是: 一、国无恶道愿。 二、不堕恶趣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三、身悉金色愿。 四、三十二相愿。 五、身无差别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六、宿命通愿。 七、天眼通愿。 八、天耳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九、他心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 十、神足通愿。 十一、遍供诸佛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盘者,不取正觉。 十二、定成正觉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十三、光明无量愿。 十四、触光安乐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十五、寿命无量愿。 十六、声闻无数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十七、诸佛称叹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十九、闻名发心愿。 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二、国无女人愿。 二十三、厌女转男愿。 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五、天人礼敬愿。 二十六、闻名得福愿。 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二十八、国无不善愿。 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三十、乐如漏尽愿。 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二、那罗延身愿。 三十三、光明慧辩愿。 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五、一生补处愿。 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七、衣食自至愿。 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无量色树愿。 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四、普等三昧愿。 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四十六、获陀罗尼愿。 四十七、闻名得忍愿。 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佛经典故
原文
《佛说阿弥陀经》写道: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极乐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释义
佛说:从这里一直向西去,要经过十万亿那么多的佛世界(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后,那儿有一个佛世界,世界的名号称为极乐。极乐佛国的佛陀名号,称为阿弥陀佛。就是在现在,这尊阿弥陀佛还正在为大众说法呢!舍利弗,那个佛国为甚么会称为“极乐”呢?因为在那个国土里的一切众生,没有种种痛苦与危难,只会在生活上、精神上享受其他一切世界所没有的种种快乐,所以称为“极乐”。另外,在极乐国土中,有用金、银、琉璃、水晶为材料化成的,精巧的栏杆、瑰丽的罗网和排列整齐的'行树'。这些栏杆、罗网和行树,呈现出种种有序的、美妙的几何图形,排列围绕着极乐国土里所有的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讲堂、花园等,使这些建筑物更加美观庄严。再有,在极乐国土中,有用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红真珠、玛瑙等七宝所化成和装饰的宝池,里面充满了八功德水。在池子底部,纯粹以金子化成的细沙软软地铺在池底。在池子的四周,有用金、银、琉璃、水晶交互化成的阶梯和通道。它们有的或是用金子作地,其他三种材料作为装饰品点缀在阶梯和通道上;有的或是用水晶作地,其他三种材料作为装饰品点缀在阶梯和通道上等等。在池子边上、阶梯或通道中间,还有用七宝化成的楼阁。它们也是以七宝中的一种作为主材料,其它作为装饰材料来装饰的。所以既不显得呆板,也不显得零乱,一切都是那么整齐有序而又富于美观价值。在池子里,自然化现出种种莲花。这些莲花团团圆圆,非常整齐。莲花的大小不一,大的非常大,直径甚至达到有几十里或更大。莲花的颜色也异常绚丽,有兰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等等。
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味,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十直,到如弹指,便亲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仃佛印水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才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
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疑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才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一般有人认为《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一般的注解都是写,从我们这个世界太阳落山的那个西方比直过去,穿越十万亿个佛国,那里有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
这样说不能讲错,叫方便说。
真正的意思,不是这样的
所谓西方,不是指方向,如果有天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每一天太阳落下去的那个西方都不固定,方位一直会改变的,再者我们这里是烦恼的世界,如果笔直画平行线过去,无论画多长,画过去的那里还是烦恼的世界啊
西方不是指方向,西方是指众生安养的地方之意,大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西方就是表示一切众生可以安养的意思,是表法的,不是指方向
而十万亿,也不是真正的距离,我们可以从净土五经里看到,净土经典一直有讲于须臾间生极乐国,又说极乐世界去此不远,可见十万亿并非是真实的距离,是指十恶业,换言之意思就是造了强大的恶业,那么就会离极乐世界越来越远
所以,极乐世界在银河的西边,这个说法不成立,也显然对佛教广大的宇宙观认识很少,因为极乐世界不是物质世界,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的心所影现出来的一个清净实相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