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540|回复: 3

慈悲心与自他相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1 16: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3-21 16:23 编辑


慈悲心与自他相换

根松仁波且




大乘佛法中修慈悲心的窍诀很多,“自他交换法”就是其中最殊胜的方便之一。噶当派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颂》是修自他交换法的精要,历来被各传承的高僧大德所推崇。下面就逐一为大家讲解:

一切有情众,更胜如意宝。

我愿成彼利,常怀珍爱情。

我们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成就无上菩提,就要把众生视为最殊胜的如意宝,这是一种最上的善德。因为只有无私地利他,才能迅速成办福慧二资粮,圆满菩提愿行。一般凡夫众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把“我”放在第一位,而佛菩萨恰恰相反,总是把众生放在第一位。当我们进入佛门修相对菩提心的时候,就应该把心转移到芸芸众生的利益上,甚至把众生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初期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众生的心总是依习气行事。所以必须珍爱众生,依靠利益众生这个殊胜方便,逐渐增进自己的善念、善行,净除习气,累积修行。

《入菩萨行论》说:再困难的事,只要经过长时间的串习也会习以为常。过去我们的心随习气而转已成习惯,想战胜这些习气,首先要把最执着的“我”放下。这并不是要放下一个实体的东西,而是要放下执着的心。我执是很狭隘的,所以首先要把它转移到善的一面,转移到其他众生的利益上,才能让心胸更开阔。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学着把自己的善乐福报让给别人,把修行的功德无私地回向给众生,这是很重要的。

随处伴谁时,视己较人卑。

深心思利他,尊他为最上。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过去我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如今能否将自己降到最低的位置上,能否尊重其他众生?经典说:“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作为佛弟子,你的身口意已经依止了三宝,你尊重众生与利益众生,那你肯定是如法的修行者。

要多学习和尊重别人的长处,那你的傲慢心就会降低。很多人不管自己有没有德行和能力,常自以为是而瞧不起别人,越是愚昧和没有道心的人越是如此。傲慢自大的人永远不会有快乐,他很容易嫉妒别人,瞋恨别人和轻视别人,因而产生不愉快的气氛,招来很多逆缘。所以我们修行要掉转过来,多观察反省自己的缺点,对治傲慢的心;或者多观察别人的优点来启发自己,纠正自己,这样有利于转变自己的心态。

动静观自心,烦恼初萌生。

危害自他时,愿疾斥令除。

当你生烦恼而发脾气、起嗔恨心的时候,言行会变得粗暴,甚至演变成暴力,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当你的嗔恨心消退,再回过头来看自己,也会觉得很可笑。“哎!我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说出这些话呢?”这都是因为嗔恨迷惑了你的心。嗔恨只会给你带来灾难、痛苦和烦恼,不可能带来大乐和成就,因此我们要把烦恼、嗔恨的心加以对治。

很多人已听闻这些道理,但还是继续有意、无意地造业,还为自己辩解,维护自己的恶行,这是很可悲的。佛法说因果不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过去的善恶业导致我们现在的苦乐,现在所造的业就是未来苦乐的因。我们应尽快转变这些恶习,使修行进一步增上。

性恶之有情,猛烈罪苦迫。

见时如遇宝,难得愿珍惜。

要珍惜恶性众生和罪苦众生。有些人好像特别清楚什么是绝对的好与坏,好像特别的爱憎分明。汉地有句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为什么要打它呢?老鼠只是不会说人话,没有人的智商高,但它也是为了生存而奔波啊。老鼠会偷东西吃,我想在座的,当你饥饿到老鼠这种程度,你就不会偷吃?很多人都是高傲自大地看待众生,这是很糟糕的。哪天你成了老鼠,才会知道老鼠的痛苦。同样的,有些人说蚊子该打、蟑螂该杀,它们是害人的。其实你自己勤快一点,各方面都清洁一些,它们也不会来,你更不用伤害它们。

对这些可怜的众生,我们能否生起强烈的同情心,能否珍惜它们的生命?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放生?上次我来的时候,你们买了一只很大的乌龟,然后找来很多人一起去放龟。生命无大小,放生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放生是珍惜生命。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佛性,是成佛之因啊。从俗谛上讲,它是轮回于畜生道的众生;从真谛上说,它也是佛,还没有觉悟的佛。所以放生不是说把这个畜生救出来,然后又放回畜生道里永远当畜生,而是为了与这些可怜的众生结法缘,为它们种下解脱的因。

可悲的众生不论什么样的都有,我们能否对他们生起一点同情心?西藏有些修行者专门去照顾麻风病人,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同样的,你同情那些罪苦的众生、性恶的众生,珍惜和关爱他们,修法回向给他们,以此培养自己相对的慈悲心,这就是你觉悟的资粮。

他人以妒心,非理谤辱我。

恶言我取受,胜利愿献他。

当别人出于嫉妒而羞辱、诽谤你,这一切你能否承当?像阿底峡尊者专门找脾气大的人修忍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别人骂他,尊者不但心不动摇,还认为对方是自己修忍辱的方便:有了他,我才能有成就啊,我的成就来源于他的辱骂,我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所以我们要感激、感恩众生,这是必要的方便。

吾昔益某人,并曾寄厚望。

彼虽妄加害,视如善知识。

从前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对佛陀作了许多诽谤危害之事,而且累世以来都对佛陀往昔的修行制造违缘、障难,恩将仇报。佛陀却从未对他生起丝毫的嗔恨心,反而感谢他成就了自己的布施和忍辱。如果是有德行的高僧大德,遇到别人毫无理由地骂他,他会以慈悲心对待,而我们一般人的反应就是反击。当你反击的时候,恶业就产生了。所以我们应该有忍辱的心,也就是谅解别人,慢慢地不再追究别人的错误,理解和关心别人,这也是我们修行的一种进步。

愿直与间接,献利乐于母。

如母诸苦患,暗中自取受。

我们要学会培养爱心。芸芸众生都是过去世的父母,对我们有恩德,由于自身的业力,他们投生在畜生道、人道等六道中。我们能不能对如母有情生起一些相对的爱心和慈悲心?佛法也讲“大爱”,“大爱”就是慈悲心。

自他交换的真正意义,是藉由观想承受众生的痛苦和业障来真切体验众生的苦,继而生起感同身受的悲心;并藉由观想将自己的一切善乐给予众生,令他们也得到如是的善乐而衷心随喜,进而生起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的真切慈心。为什么修自他交换能生起慈悲心?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那些缺手断脚、身染恶疾的可怜众生,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捂住鼻子,赶紧走开,然后尽快忘记他。一旦你想起他那可怕的病样,毛孔就会因恐惧而竖起,像被针刺入一样受了伤害。其实受伤害的是我执,是那颗自我保护的心。如果你比较勇敢一些,稍稍生起一点希望承受他的疾病和痛苦的心,那么在你的恐惧后面,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痛苦,并可能生起一刻都难忍的悲伤,希望能替他承受这些痛苦。这就是菩萨的慈悲呀!

西藏有很多上师在荒山野岭中脱光衣服,把酥油、糌粑抹在身上布施给蚂蚁昆虫,用自己的血肉交换了众生的饥苦。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凡夫心所执着的“我”只是坚固的习气和妄念而已。当你专注于自我的心稍稍扩大一些,当你感受到其他众生的一些苦与乐,当你与众生的位置调换一下,你会发现“我”只是一个虚幻的角色而已,原来这种眷恋自我的感觉也可以转移。“他”可以变成“我”,“我”也可以变成“他”,这样你的心量就扩大了,你的我执之心正在消融。这不是通过学习哪种佛学理论得到的,而是实际修行自他交换获得的体悟,所以这个修法是非常殊胜的。当然,即使你有勇气去承受一切众生的苦难,你还无法真的做到这一点。只有成就的上师才有这个能力,真正把众生的业障转移给自己,把自己的善乐福德无私地给予众生,圆满愿、行菩提。

愿所行不受,八法念垢染。

知法如幻智,无执而解脱。

从究竟意义上讲,通过自他交换的修行,能令行者体悟自他的平等,速证无我的实相。当你明了自他只是轮回的幻相,自他原本同体,一切众生也就是自心的幻化,那众生就是无量化身啊。当“我”逐渐扩大,至包容一切的时候,自心对轮回幻相的执取、自他的二元对立就破除了。这时无须造作地修自他交换,自心安住离戏法界,一切本自清净圆满,你的心不再为世间八法所动,本来解脱,任运成就自他两利的事业。


佛教在线北京讯
日前,就放生与慈心培养和环保理念等相关问题,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清远法师接受了佛教在线的专访。清远法师就放生的缘起、目的和如法行持等问题作了精彩的说明,并对目前社会上很多不如法的放生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地,对于那些假借放生,聚众敛财、违法扰民的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以下我们摘录法师的部分言论,供养大家。
    1、放生是一件好事情--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放生是一件好事情,它是中国佛教的一个优秀传承。过去很多寺院,都有自己的放生池、放生园。
   
好的放生活动,可以对人们很大的影响力。例如:苏州西园寺的放生池内,有两只名为“圆圆”、和“方方”的斑鼋,是国内仅存的三只斑鼋中的两只,属国家级保护动物。其中,圆圆是明末清初徐氏建园时投放入池中的,距今已400余年,实际龟龄已不可考。游客来观赏它们的时候,感受到人对动物的爱护与尊重,同时受到慈悲心的感染。前段时间有个报道说:广东一位名叫徐闻的法师,因为放生的时候在龟背上刻了一些字,结果这只龟在日本发现了。能让日本的人民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人的慈悲心,这样的放生活动就有了很积极的意义。
   
2、放生是菩萨慈悲的思想,也是大乘佛教中比较重视的一个思想。通过放生这种形式,让人生起慈悲心,由物及人,从而对人的生命有一种眼耳鼻舌身意的切身感受,这是菩萨慈悲精神的一种体现。
   
3、放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生相息的和谐。如:泰国的峦陀博寺收养老虎,是为了挽救稀珍动物濒于灭种的危机。因为以现在的生态环境,那些老虎离开了寺院,根本没有办法生存,这时候就只能依靠人的慈悲心来维系它们的繁衍。
   目前放生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地方:
    1、片面追求规模,对环境造成了一些的负面影响。
    2、太强的功利心导致违背佛教的根本精神。
    3、方法不当引起不良后果。
   
比如,有人定点定时去放生,这样做容易引起一些世人(特别是商贩们)的觊觎之心,使他们闻讯捕捞,往往是前面放,后面捞,甚至是这边放,那边捞,变成了一种放与捞的循环。有些小贩专门为放生的人养一些鸟,放完以后,鸟又回去了,使放生成为了一种无任何意义的形式,也违背了施无畏的基本定义。
    如法放生,如法修行:
   
1、放生一定要注重慈悲心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待动物慈悲心的培养,还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真诚对待等心灵方面慈悲心的培养。平时放生再多,如果对人总是怀有嗔恨心,不把心量放开,很难有什么功德。
   
我们慈悲心的培养要随时随地的进行,从人开始,到动物,然后是一切生命,包括植物都要去爱护。放生的精义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放生要放掉的是自己的贪心,嗔心,痴心,以及一切不好的念头。平常待人接物,处事,要结善缘,要多用心。
    2、放生要随缘。不要追求那种大规模的,大效应的,甚至是计量式,按功德计算的放生,而且要选择生态环境适合放生的地方。
   
3、除了放生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慈悲心的培养。如:动物认养、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水质净化、垃圾清理等社会公益活动。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做一点放生普及性的小册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出去,以便于大众听闻修学正法。
    4、目前佛教界慈善行为应该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类的关怀。助残、养老、助孤、助学等方面,这样意义会更大。这些善事不仅出家人可以做,居士也可以做,没有师傅带领同样可以做。福建的普法法师开办了一个很大的家庭式养老院,让老人们不仅能够精通佛法、安养晚年,还让他们的子女没有了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做这样的事情比单纯的放生意义更大。
    5、不要想着通过放生会长命百岁,这种想法不符合佛教的教理教义。人生是无常的,正因为无常,所以要做些符合众生利益的事情。
   
总之,我们放生的目的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依、讲佛法,发愿回向,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转生为人,上升天界,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早成佛道。我们但求能尽心而为,尽力去做就好。
    特别提醒:
   
一些人以放生为号召,聚众敛财,甚至是持续性地形成一种固定产业链,有些“放生”活动,还违法扰民,不仅浪费了十方善信的净财,而且严重破坏了佛教的形象。这些现象大家一定要用正信的佛法智慧来识别,不要上当受骗,特别地,对于那种有着固定帐户,通过汇款方式来组织放生活动的个人或者组织要提高警惕。
   
佛教在线工作人员问:放生过程中要进行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这些仪轨,过程很漫长,有时候造成了一些动物的死亡。法师,遇到这种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去做?
   
清远法师:放生就是让放生的对象活下去,不是让它死了以后再去超度它,不然的话,放生法会就成了超度法会了。皈依只不过是一个仪式,仪式要体现在内容上,它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纯粹为了做仪式而做仪式。
慈悲心解: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菩萨都是以这种慈悲心为本体,所以得无上清净智慧。

无缘大慈:可以理解为大爱,大爱的特征是:无私,平等,真诚。
同体大悲:可以参照金刚经。众生本是佛,本无众生,只因颠倒的猜想,所以经历种种苦难。因为本质是,无我,无人。可是现实中却分了你我,佛看清楚了这件事情,自然尔然产生了同体大悲心。

圆觉经中讲,因起清净,意思就是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本源、本质是清净(类似于老子的无为道),这个清净的本体分化成了慈悲,智慧,等种种美好的德性。

现代人想要真正理解慈悲的含义,必须结合科学的理论来完成。
我们知道,潜意识对于人的作用,比如现在流行的成功学,就是用不断的积极的想法去灌输潜意识,使人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所以潜意识是人的根本,而佛菩萨们的潜意识里都是清净慈悲的内涵,所以他们的行为和凡夫俗子不一样。
。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增进智慧。悲智双运可以使人们达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只具有善心而忽略了智力,我们将成为好心的傻瓜;相反地,如果我们光注重智力发展而忽略了情感的培育,我们将变成没有同情心的顽固智者。根据佛教教义,为了求取性灵上的自在,人们必须结合慈悲心和智慧,藉由爱的鼓舞和知识的指引,人们方能得到良好的生活。

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爱心、珍惜、仁慈和宽容。慈悲表现于对生灵的爱心和关怀,尤其是对处于不幸情境者的同情。
智慧是什么?智慧即是认清事物的本质,将心灵的高贵面发诸于举止间。当一个男人遇见深深吸引着他的女子,他便希望再见到她,他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她的出现。但是,当情况改变,他无法再见到她时,他不可以有不讲理且愚蠢的举止。毕竟,在人类经验中包含了无法满足的一面。假如他对她不存有虚幻的依恋和自私的执著,他就能从这种痛苦中找出相对的自由。在快乐的人生中,痛苦和悲哀仍然存在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由感官快乐中找到快乐的感觉。只是这种愉悦是短暂的,而且无法提供永恒的幸福。对于这项事实的了解,即是智慧。

幸福的要素是单纯的,他们是一种心灵状态,无法藉由我们周遭的事物,例如财富、权力或名声而获得。当人们毕其精力,累积超过他们所需的财富,直到发现尽管拥有全世界的金钱,也无法买到少许幸福时,他们才会醒悟和懊悔浪费了生命,但为时已晚。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追寻感官快乐和幸福是两码子事。感官的刺激容易消失,无法提供人们永恒的幸福。而且,我们可以用金钱换取感官上的快乐,却无法买到幸福。幸福的基础来自单纯的善良和清晰的是非观念。

除非人们对自己感到满意,否则无法感到快乐。心灵的平静,只能藉修行和禅定来获得。我们所需努力的仍多,但做得太少。经由自我分析和净化心灵,我们与生俱有的美德方得以展现。这项工作并不容易,需要耐心、决心和毅力。

幸福犹如香水般;当你洒向他人时,你也能沾其芬芳。

假如你想获得宁静、愉快的生活,请允许他人也拥有这般的生活。除非你根据上述崇高的原则来调适你的生活,你无法冀望幸福与平和。同时,你也不应期望他人的感谢。戴尔·卡内基曾说:“假如我们希望获得幸福,那么,让我们不再介意他人是否为我们的付出而感谢,只要衷心地给予他人你所拥有的。不知感恩图报是很自然的,如同杂草般会轻易蔓延孳长;而感谢的心却如玫瑰般,需要人们的培养、灌溉、爱心和保护。”

对于容易获得的事物,人们很难存有感激的心。只有在这些事物被取走时,人们才会产生感谢的心态。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和拥有的生存器官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被滥用。但是,人们不该像鱼一样,直到被迫离开水面,方知水的重要性。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根据我的观察,人们唯有决心使自己快乐时,他们才会感到快乐。”

我们不能希望只靠祈祷就能得到快乐,而必须努力方能得到这些祝福。对神的信仰和祷告是有益的,但是,当你出门时,别忘了锁上门。因为谁也无法保证神会一直替我们看管着这幢房子。我们不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假如根据道德规范来生活,可以在现世筑起一座天堂。但是,当违反这些规范时,在现世就会尝到如地狱般的炼火。当人们不知如何根据宇宙自然的常规来生活时,常替自己招惹麻烦,不仅使自己缚手缚脚,更常感到一股不平之气。假如每个人都能循规蹈矩地生活,那么,不用等到往生就能享有天堂般的快乐。因此天堂与地狱就在现世。善行和罪恶在世间循环不止,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都无法确定“天堂”和“地狱”是否确实存在。对于这项课题,至今没有定论。

天堂和地狱在何处?从前有位僧侣,他最有兴趣的讲道题目是“天堂与地狱”。有位皈依者却对这位僧侣的反复说词感到厌倦。于是,某天他站起来说:“告诉我天堂和地狱在哪里?假如你不能回答我,你就是说谎!”这位僧侣向来是位单纯的人,他在此时显得相当害怕,他不但没有回答,而且保持缄默。他的沉默使得这位听众更为生气,他大叫着:“告诉我,否则我揍你一顿!”这位僧侣很快地恢复了他的机智,回答说:“地狱就在你身边,而且带着你的愤怒。”那位男士了解到真相之后冷静下来,开始笑了起来,然后,他问道:“那么,天堂在哪里?”僧侣回答说:“它就在你周遭,和你的笑容同在。”天堂和地狱之别,在于我们如何生活。只要是生物存在的宇宙角落,必定同时存在着天堂和地狱。

长养慈悲心









  佛教十分强调爱心和慈悲,这种慈悲心不是指单爱某个人的狭隘观念(事实上那是自私的另一种形式),慈悲是指关爱整个宇宙。慈悲具有温暖、温柔和开朗的特性,意指不论我们和他人关系如何,当他人万事顺遂时,我们都会满心欢喜。一旦我们真正了解慈悲心的真谛。并且试著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上时,我们便能脱离痛苦的两大根源:嫉妒与羡慕。如果我们嫉妒心太强,便无法忍受他人比我们更快乐或更成功的事实,我们自认应该是快乐、成功的人。像这种反应只会导致痛苦,只有在我们能真正地修持慈悲心时,才能去除自己的这种无明。

  随著慈悲的修持,我们也必须长养悲心。悲心的藏文实际含义是“高贵的心灵”。一个真正慈悲的人具有一颗含有应机特质的开朗和包容之心。若我们很有慈悲心,一旦看到他人受到任何的痛苦——无论在心灵、身体或情感上——总是希望他们能解脱这些俗世的苦痛,此外,我们真的希望他们能完全幸福、快乐。若我们能真正去培养慈悲心,它便会自动地产生,而使我们解脱痛苦的根源——即是带给他人身体、心灵与情感之痛苦的瞋恨和愤怒。若我们真的希望他人能解脱於痛苦和无明,就不会让他们受到一丝丝伤害。

  因此佛教强调慈心与悲心,而且无论我们如何自觉无法生起慈悲心,我们仍具有此潜能。真正的慈悲心,才是对我们以及这世界实际有用的东西。这整个世界的人正深受著歧视、破坏与战争暴力之苦而过著永无止尽的煎熬日子,像这种苦痛是贪、瞋、痴三毒的示现。若我们想为世人的幸福著想而贡献己力,就必须先从自己下工夫,以解脱这种无明的心。否则无论我们跑到地球的哪个角落,仍是随身带著贪、瞋、痴的习气,如果我们声名狼藉,那么走到那种仍无法将之除去。我们不可以逃避现实,必须藉著培养内心真正的开明以及调适本心以根治瞋恨与嫉妒之心。尤其当我们觉得只有泄恨才能排解之下,更不要期盼自己能根除一切外在因素诸如受辱、忘恩负义以及其他一切情况,对治这些情况唯一的方法是长养慈悲心。我们必须先知道怎样去做,然后深信这是唯一之途如,才能付诸实行。

  我们应集中心思使自己由嫉妒与瞋恨中解脱而长养更大的慈悲心。如果我们只有嫉妒和瞋恨,内心就会变得狭窄、刻溥、缺乏正见以及有被剥夺一切的感觉。由于心的失落感,因此执著的欲望便继续生出。反之,慈悲心亦可如此培养起来,当我们以慈悲心待人时,自己的生命也逐渐健全起来。正因我们具足慈悲心,我们所所处的世界本身即是一切善性的源头。

  世界如同一面镜子:若我们以温柔、仁慈、开朗与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我们也会收到这样的回报,但若我们以冷淡、拒绝、生气与愤恨对待他人,同样这些也会回报到自已身上,这就像镜子里的影像一样。当我们具有一颗知足、欢喜与祥和的心,便能坦荡荡地表达各种事情,而且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会更欢喜、有效及实际地加以完成。不过,除非我们能培养出慈悲心,否则无法对他人表现出这些特性。佛法不只是抽象的哲学,它直接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明无刻不以运作自己的本心来改正自己。当我们开始培养慈悲心时,亦是开始向超凡入圣的方向迈进的时候,具有慈悲心的人根本不需要去求他人的尊敬,因其人格自然而然会得到他人的尊敬。这种人如同一件香气四溢的物品,即使把它包装起来或藏起来,都不会失去它的香气。


每个众生都一样有痛苦和烦恼,所以佛说众生是可怜悯者。

                    我们学佛人一定要从心里发愿:
                    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
                    然后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一定能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悲心。

                    一定要发愿:
                    (我们)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然后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一定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就是慈心。

                    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
                    它的对境是一切众生,因为众生是无量的,所以它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的。

                    慈悲心和平等心是一体的,
                    慈悲心是一种平等心,有平等的慈悲才是无伪的慈悲心。
                    不论亲仇、贵贱、富穷,不论哪一道的众生,所有的众生都是慈悲心的对境。
                    在你的心目中没有爱、没有恨、没有亲、没有仇,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你才能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现在很多人所发的“慈悲心”都不是佛法中的慈悲心。
                    很多人对穷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富人没有慈悲心;
                    对好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坏人、恶人没有慈悲心;
                    对老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年轻人没有慈悲心;
                    对体弱多病的人有慈悲心,但是对身体健康的人却没有慈悲心……这都是分别。
                    这是一种同情心,是世俗有分别的一种慈悲心。

                    每个众生都一样有烦恼和痛苦,他们会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环境感受不同的痛苦。
                    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烦恼;
                    富有富的痛苦,穷有穷的痛苦。
                    每个人都有痛苦,都是最可怜的,所以应该对一切众生都发一颗好心,都发一颗慈悲心,不能有分别。
                    还有一些人遇到没有吃穿的、没人管的人,就给吃的、穿的,帮点什么忙,这是一种世间的善心,不是慈悲心。

                    众生真正最可怜的地方是有无明愚痴。
                    快乐幸福的因缘是断恶行善,
                    困难和痛苦的因缘是造恶业,
                    但是他们不会断烦恼,不会断恶业,所以得到的就是苦报,这是无明愚痴。
                    所以,真正的慈悲心是要发愿拔出一切众生无尽的痛苦,给与一切众生永恒的安乐。

                    要发出真正的慈悲心很难,必须通过修行。
                    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道理是发慈悲心的前提修法。
                    慈悲心的基础是知母、念恩、报恩。
                    在我们辗转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他(她)们都像现在的父母一样对我们有着无比的恩德,所以我们一定要报恩。怎么才能报这个恩?我们要学佛修行,成佛以后辗转法lun,这样才能救度这些众生。所以,慈悲心也是菩提心的基础。

                      “慈悲没有敌人”,这句话说的特别精炼。
                    如果你有敌人、有仇人、有外人的分别,你还是没有慈悲心。
                    分别都是自心显现的,都是自己的心。
                    一切的一切——好的感觉,坏的感觉;
                    好的征相、坏的征相;
                    好的境界,坏的境界,都是因自己的业力所现,因自己的业力所感,都是自己种的因,别的没有!
                    你把心态调整好了,可以无分别地爱,可以无分别地有感情。
                    放下了一切众生,不放弃一个众生,这才是大慈大悲、大彻大悟。


一切如来心秘密宝箧印陀罗尼

全称《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即积聚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功德之陀罗尼,凡四十句,出自《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书写、诵读此陀罗尼,或纳入塔中礼拜之,能消灭罪障,免于三途之苦,寿命长远,得无量功德。又为纳藏此神咒所造之方形塔,称宝箧印塔,于四角刻佛像或种子。五代十国之吴越王钱弘俶依经中所说,铸八万四千小宝塔,纳此神咒,颁施四方,为著名之事例。

开经偈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15张)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qié)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jiān)闼(tà)婆、阿苏罗、迦(jiā)楼罗、紧那罗、摩睺(hóu)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gòu)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yīn)重,智慧微细,常恒(héng)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而起,往诣(yì)佛所,绕佛七匝(zā),以众香华,奉献世尊;无价妙衣,璎(yīng)珞(luò)珠鬘(mán),持覆(fù)佛上;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作是请言:“唯愿世尊与诸大众,明日晨朝,至我宅中,受我供养。”   尔时世尊,默然许之。时婆罗门,知佛受请,遽(jù)还所住,即于夜间,广办肴(yáo)膳,百味饮食,洒扫殿宇,张施幡(fān)盖。至明旦已,与诸眷属,持众香华及诸伎(jì)乐,至如来所,白言:“时至,愿垂降临。”   尔时世尊,软语安慰彼婆罗门无垢妙光已,顾视大众,宣言:“汝等皆应往彼婆罗门家,摄受供养,为欲令彼获大利故。”于时世尊,即从座起,才起座已,从佛身出种种光明,间错妙色,照触十方,悉皆警觉,然后趣道。时婆罗门,以恭敬心,持妙香华,与诸眷属及天龙八部、释梵(fàn)四王,先行治道,奉引如来。   尔时世尊,前路不远,中至一园,名曰丰财。于彼园中,有古朽塔,摧坏崩倒,荆棘[jí]掩庭,蔓草封户,瓦砾(lì)埋隐,状若土堆。尔时世尊,迳(jìng )往塔所,于时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炽(chì)盛,于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又婆罗门,汝于今日,获大善利。”   尔时世尊,礼彼朽塔,右绕三匝,脱身上衣,用覆其上,泫(xuàn)然垂泪,涕[tì]泗(sì)交流,泣(qì)已微笑。当尔之时,十方诸佛,皆同观视,亦皆泣泪,俱放光明,来照是塔。于时大众,惊愕变色,互欲决疑。   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chǔ)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   时薄伽梵告金刚手:“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zhī)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金刚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变为重叠(dié)无隙,如胡麻俱胝百千如来之身。当知亦是,如胡麻百千俱胝如来全身舍利之聚,乃至八万四千法蕴(yùn)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顶相亦在其中。是塔一切如来之所授记。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   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法眼净。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huán)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pì)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pí)跋(bá)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或有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或有满足六波罗蜜。其婆罗门远尘离垢,得五神通。   尔时金刚手菩萨,见此奇特希有之事,白言:“世尊!妙哉奇异,但闻此事,尚获如是殊胜功德,况闻深理,至心起信,得几功德?”   佛言:“谛听!汝金刚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yú)推迁,回转更赴,譬(p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zhì),回去复来。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mán)、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成天妙华、妙香、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而为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   尔时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闻是说已,各怀希奇,互相谓言:“奇哉(zāi)威德!是朽[xiǔ]土聚,如来神力所加持故,有是神变。”   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七宝塔现为土聚?”   佛告金刚手:“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由诸众生业果劣[liè]故,隐蔽不现。非如来全身,而可毁坏,岂有如来金刚藏(zàng)身,而可坏哉!复次金刚手,后世末法逼迫之时,多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duò)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佛法当隐,唯除此塔,以一切如来神力所持,坚固不灭。无智众生惑障覆(fù)蔽(bì),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以是事,悉皆流泪。”   复次,佛告金刚手言:“若有众生书写此经,置塔中者,是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sū)都婆,亦为一切如来陀罗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为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佛顶佛眼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   “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其像即为七宝所成,灵验应心,无愿不满。其窣都婆,伞盖罗网,轮橖(táng)露(lù)盘,德字铃铎(duó),楹(yíng)础基阶,随力所办,或土或木,若石若砖,由经威力,自为七宝。一切如来于此法要加其威力,以诚实言,本誓加持。”   “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若有应堕阿鼻地狱,若于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右绕,必得解脱,塞地狱门,开菩提路。皆得不退转于阿耨(nòu)多罗三藐(miào)三菩提。”   “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其处不为恶风、雷雹、霹雳所害。又复不为毒蛇、毒虫、毒兽所伤。不为恶星、怪鸟、鹦鹉、鸲(qú)鹆(yù)、虫鼠、狼蛾、蜂虿[chài]之所伤害。亦无药叉、罗刹、部多那、毗(pí)舍遮(zhē)、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癫(diān)痫(xián)之怖。亦复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疬(lì)瘘[lòu]、痈[yōng]疽(jū)、疮[chuāng]疣(yóu)、疥(jiè)癞(lài)所染。”   “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处亦无人马六畜童子童女疫[yì]疠(lì)之患,不为横死非命所夭(yāo),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盗贼怨仇所侵,亦无饥馑(jǐn)贫乏之忧。厌魅咒诅,不能得便。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昼夜卫护。二十八部大药叉将,日月五星,幢(chuáng)云彗星,昼夜护持。一切龙王加其精气,顺时降雨。一切诸天与忉利天,三时下来亦为供养。一切诸仙三时来集,赞咏旋绕,礼谢瞻仰。释提桓(huán)因与诸天女,昼夜三时来下供养。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由纳经故,塔即如是。”   “若人作塔,以土、石、木、金、银、铜、铅,书此神咒,安置其中。才安置已,其塔即为七宝所成,上下阶级、露盘、伞盖、铃铎、轮樘[táng]纯为七宝。其塔四方,如来形相,亦复如是。由法要故,一切如来坚住护持,昼夜不去。其七宝塔全身舍利之妙宝藏,以咒威力,擢(zhuó)竦(sǒng)高至阿迦[jiā]尼吒(zhā)天宫之中。塔所串峙(zhì),一切诸天,昼夜瞻仰,守卫供养。”   金刚手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法如是殊胜功德?”   佛告金刚手言:“当知以此宝箧(qiè)印陀罗尼威神力故。”   金刚手言:“唯愿如来,哀愍(mǐn)我等,说是陀罗尼。”   佛言:“谛听!思念莫忘!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nāmó xīdēlīyā tīwēi gānàmu   南无 悉得哩呀 梯尾 噶那母   sāwā dētāgēdānàmu   萨瓦 得塔格达那母   ōngmu   翁母   pūwěipāwānáwālī wājiālī wājiādài   普尾帕瓦拿瓦哩 瓦加哩 瓦加呔   zǔlúzǔlú tālātālā   祖噜祖噜 塔拉塔拉   sāwā dētāgēdā   萨瓦 得塔格达   tādūtālī bōdēmā pāwādì   塔督塔哩 波得嘛 帕瓦帝   jiāyāwālī mūzǔlī sīmōlā   加呀瓦哩 母祖哩 斯摩拉   dētāgēdā tēlāmō jiāgēlā   得塔格达 特拉摩 加格拉   bōlā wālīdánà   波拉 瓦哩达那   wājīlī bōtīmāndā alénggālā alénggēlīdì   瓦吉哩 波梯满达 阿楞噶拉 阿楞格哩帝   sāwā dētāgēdā tīsītídì   萨瓦 得塔格达 梯斯提帝   bōtāyā bōtāyā   波塔呀 波塔呀   bōtī bōtī   波梯 波梯   būtīyā būtīyā   部梯呀 部梯呀   sānbōtāní sānbōtāyā   三波塔尼 三波塔呀   jiālā jiālā jiālāndū   加拉 加拉 加懒督   sāwā wālānánī   萨瓦 瓦拉拿尼   sāwā bābōwěigēdì   萨瓦 巴波尾格帝   hūlū hūlū sāwā xiāogāwěigēdì   呼噜 呼噜 萨瓦 肖噶尾格帝   sāwā dētāgēdā   萨瓦 得塔格达   hēlīdāyā wājīlīnī   呵哩达呀 瓦吉哩尼   sānpālā sānpālā   三帕拉 三帕拉   sāwā dētāgēdā   萨瓦 得塔格达   gūhēyā tālānī mūdēlī   古呵呀 塔拉尼 母得哩   būtī sūbūtī   部梯 苏部梯   sāwā dētāgēdā tīsītídā   萨瓦 得塔格达 梯斯提达   tādū gēbī sīwāhà   塔督 格比 斯瓦哈   sānmōyā tīsītídì sīwāhà   三摩呀 梯斯提帝 斯瓦哈   sāwā dētāgēdā hēlīdāyā   萨瓦 得塔格达 呵哩达呀   tādū mūdēlī sīwāhà   塔督 母得哩 斯瓦哈   sūbōlā tīsītídā   苏波拉 梯斯提达   sīdūbī dētāgēdā tīsītídì   斯督比 得塔格达 梯斯提帝   hūlū hūlū hōnghōng sīwāhà   呼噜 呼噜 轰轰 斯瓦哈   ōngmu   翁母   sāwā dētāgēdā   萨瓦 得塔格达   wūsīnīsā tādū mūdēlālī   乌斯尼萨 塔督 母得拉尼   sāwā dētāgēdān   萨瓦 得塔格单   sātādūwěipūxīdā tīsītídì   萨塔督尾普悉达 梯斯提帝   hōnghōng sīwāhà   轰轰 斯瓦哈   尔时佛说是神咒已,诸佛如来自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世尊,出浊恶世,为利无依无怙(hù)众生,演说深法。如是法要久住世间,利益广多,安稳快乐。”   于时,佛告金刚手言:“谛听谛听!如是法要,神力无穷,利益无边。譬如幢[chuáng]上,如意宝珠,常雨珍宝,满一切愿。我今略说万分之一,汝宜忆持,利益一切。”   “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sòng)上神咒,才至七遍,烊(yáng)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   “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   “若复有人悭(qiān)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疠(lì)瘦衰[shuāi]蔽,人所恶贱。是人惭愧[kuì],入山折采无主搹(è)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往至塔前,礼拜供养,旋绕七匝[zā],流泪悔过。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lìn]惜,财宝忽灭。”   “若复有人,为种善根,随分造塔,或泥或砖,随力所办,大如庵[ān]罗,高四指许,书写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华,礼拜供养,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薰馥(fù)晃曜(yào),广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满。若有末世四辈弟子,善男善女,为无上道,尽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说不可尽。”   “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若有乌雀、鸱(chī)枭[xiāo]、鸠(jiū)鸽(gē)、鸺(xiū)鹠(liú)、狗狼、野干、蚊虻(méng)、蚁蝼(lóu)之类,暂来塔影及踏场草,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入佛家,恣(zì)领法财。况有众人,或见塔形,或闻铎声,或闻其名,或当其影,罪障悉灭,所求如意,现世安稳,后生极乐。或人随力,以一丸泥涂塔坏壁,运一拳石扶塔礩(zhì)倾,由此功德,增福延寿,命终之后成转轮王。”   “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   “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niè)盘(pán)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   尔时佛告金刚手言:“今此秘密神咒经典,付嘱汝等,尊重护持,流布世间,不令众生传受断绝。”   金刚手言:“我今幸蒙世尊付嘱,唯愿我等为报世尊深重恩德,昼夜护持,流布宣扬一切世间。若有众生书写受持,忆念不断,我等麾(huī)催释梵四王、龙神八部,昼夜守护,不暂舍离。”   佛言:“善哉!金刚手,汝为未来世一切众生大利益故,护持此法,令不断绝。”   尔时世尊,说此宝箧印陀罗尼,广作佛事,然后往彼婆罗门家,受诸供养,令时人天获大福利,却还所住。   尔时大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犍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偈   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   悉舍三途苦 灭诸烦恼暗   开彼智慧眼 获得光明身   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   缘 起   公元960年,吴越忠懿王慕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造塔之事,聘请印度高僧和能工巧匠,以精钢造八万四千塔,方形塔身,高35厘米, 塔中藏有《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约十年工毕,散布于宇内四海。年经历久,传播逐淡。   1924年9月25日,杭州雷峰塔倾塌,重现宝箧印陀罗尼经。经中记载: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   今有有缘人亦立宏愿:仿吴越王、阿育王,于2002年9月16日始,以锌合金尽心造八万四千塔,方形塔身,高33厘米。此塔满万,即捐造大塔一尊。   佛聚善缘,吾有幸识此佛门至宝。承蒙不弃,勇猛助缘,发愿在淮南恭请万尊圣塔,他日功成,万塔归一,大塔威神,照触十方,呵护黎民。   经中记载此塔功德: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绕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诅咒,不厌归本。疫厉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若有有情,能於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若有应堕阿鼻地狱,若于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围绕,必得解脱,塞地狱门,开菩提路。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处亦无人马六畜童子童女疫疠之患,不为横死非命所夭,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盗贼怨仇所侵,亦无饥馑贫乏之忧;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其处不为恶风、雷雹、霹雳所害。又复不为毒蛇、毒虫、毒兽所伤。不为恶星、怪鸟、鹦鹉、鸲鹆、虫鼠、狼蛾、蜂虿之所伤害。亦无药叉,罗刹,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魉,癫痫之怖。亦复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痢瘘,痈疽,疮疣,疥癞所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注解
本经大意
  本经是叙述佛陀在摩伽陀国时,受一位婆罗门之请,前往应供的路上,看到一座古老朽坏的佛塔,世尊右绕此塔三匝,并以衣服覆盖其上,泣然垂泪,涕血交流,十方诸佛亦同流泪,接着又破涕微笑,大众皆不知其意,金刚手菩萨即请问世尊。世尊说此古塔中有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但由于众生业障重故,此七宝塔现为土堆,隐蔽不现,如来因此而悲伤流泪,十方诸佛亦然。于是佛陀为大众宣说此秘密陀罗尼,并说:“若有众生书写此经置于塔中者,此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功德广大不可思议。
白话语译
  这是我所亲自听闻的。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诸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大众聚,此诸大众前后围绕在佛陀的四周。   这时在大众中,有一位大婆罗门,名叫无垢妙光,此人多闻聪慧,为人所乐见,时常奉行十善法,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恒常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具足大富丰饶。此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位上立起,前往参诣佛陀,绕佛七匝,以种种香花奉献世尊,并执持珍贵无价的妙衣、璎珞、珠鬘,披覆在佛陀身上,然后顶礼佛陀的双足,安住一旁,向佛陀作如是祈请:“惟愿世尊与诸位大众,在明天早上,到我的舍宅中,接受我的供养。”这时世尊默然答应他的请求。   这时,婆罗门知道佛陀已接受他的恳请,就马上返还住所,立即于夜间广办肴膳等百味饮食,洒扫殿宇,张施幡盖。到了第二天早上,与诸眷属,持着种种香花及领着各种歌舞奏乐者,来到如来之前,禀白世尊说:“时辰已到,祈愿世尊垂赴降临我的舍宅。”这时世尊以柔软的话语,安慰彼无垢妙光婆罗门,遍告大众说:“你们都应当到此婆罗门家中摄受供养,这乃是为了让这位婆罗门获得广大利益的缘故。”于是,世尊即从座上立起,才起座已,即从佛身上放出种种光明,在诸光明中有种种妙色间错,此光明照触及于十方,悉皆警觉,然后趣于道中。此时婆罗门以恭敬的心,执持上妙香花,与诸眷属及天龙八部、释梵四大天王,先行开道,奉引如来。   这时,世尊走了不远,中途行至一座园林,园名叫作“丰财”。在这园中,有一座古老朽坏的塔,已经摧坏崩倒,而且荆棘掩没了园庭,蔓草遮封了门户,塔身也为瓦砾堆埋隐没,好像是一个土堆。   此时,世尊径直前往塔的所在,马上从塔上即放出大光明,照耀炽盛,并从土聚中发出音声赞叹说:“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今日所行的是极善的境界。而婆罗门,你在今日获得广大善利。”   这时世尊礼敬这座朽塔,然后右绕三匝,脱下身上的衣服,覆盖在塔上,泫然垂下眼泪,涕血交流而下,哭泣之后却又微笑。正当此时,十方诸佛,皆一同观视,也都流下泪来,并各自放出光明来照耀此古塔。当时大众见此情景都十分惊愕,不禁变色动容,想要解除心中的疑惑。此时金刚手菩萨等也都流着眼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前往礼见佛陀,并请问佛陀说:“世尊!这是为了何种因缘而示现如是的光明相?为何如来眼中如是流泪?同时这些十方诸佛也是示现大瑞光相?惟愿如来在此会大众中解答我的疑惑。”   这时,薄伽梵(即释迦牟尼世尊)告诉金刚手说:“这座塔是大全身舍利积聚的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现今就在其中。金刚手!有此法要在此塔中的缘故,塔即变为重叠无有缝隙、如同胡麻子一般的无量俱胝百千如来之身,应当了知也是犹如胡麻子一般百千俱胝如来全身舍利的积聚,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也在这其中,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顶相也都在其中,由此胜妙之事,此塔所在的地方,即有大神验,其殊胜的威德,能圆满一切世间吉庆。”   这时大众听闻佛陀如此宣说,都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到法眼净。当时大众的根机有所差异,所以闻法之后,所得的利益也有差别,证得了或是须陀洹果,或是斯陀含果、或是阿那含果、或是阿罗汉果、或是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等,于如是事中,各得其一;有的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有的则是圆满具足了六波罗密。而这位婆罗门则是远尘离垢,获得五神通。   这时,金刚手见到此奇特稀有的事,就禀白佛陀说:“世尊!妙哉!真是奇异啊!只是听闻此事,尚且都能获得如此殊胜的功德,若是能听闻甚深义理,至心发起信仰,那将会得到多大的功德呢?”   佛说:“仔细谛听!你金刚手,后世如果有净信的男子及净信的女子,以及我的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等同于书写了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超过了于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已植种的善根,也即是为诸此一切如来所共同加持护念,这就犹如人们爱护自己的眼目,也如同慈母爱护幼子一样地为佛所护念。   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等同于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于如是的缘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密集布列没有间隙,犹如胡麻无量无边重叠赴来,昼夜示现身相,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诸佛如来犹如无数的恒河沙一样不可计数,先前集聚的尚未离去、随后又有新聚的佛陀群集、重叠到来,在须臾间,相继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流中急速旋流,不得停滞地回去又复来。   如果有人以香花、涂香、花鬘、衣服等微妙的庄严器具供养此经,即是已成就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香花、衣服、庄严器具等皆以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山一般,尽以供养如来。其所种植的善根也是如是地广大。”   这时,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闻佛陀如是宣说之后,都各自感到稀有奇特,而互相说道:“真是奇特的威德!本是朽土所堆聚之处,却因如来神力所加持的缘故,而有如是的神变。”   金刚手又禀白佛道:“世尊!因为何种因缘的缘故,这七宝塔示现为土所堆聚的土堆?”   佛陀告诉金刚手说:“这不是土聚,乃是殊妙的大宝塔!由于诸众生业力果报下劣的缘故,所以大宝塔隐蔽不现。正因塔隐蔽的缘故,如来全身是不可毁坏的,岂有如来金刚藏身而可以毁坏的呢!我若灭度后,后世众生在末法逼迫之时,如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入地狱,他们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了这些因缘,佛法将隐没于世间,然而此塔依然坚固不灭,为一切如来神力所共护持。无智的众生为无明惑障所覆蔽,徒然朽坏了珍宝而不知道采用,因为此事的缘故,我现在流泪,所有这些如来也都在流泪。”   接着,佛陀告诉金刚手说:“如果有众生书写此经放置在塔中,此塔即成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塔的梵文Stupa的音译),亦是为一切如来陀罗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成为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窣都婆,亦成为一切如来佛顶佛眼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佑。如于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其像即成为由七宝所做成,且灵验应心,无愿不圆满。其窣都婆的伞盖、罗网、轮橖、露盘、德字、铃铎、楹础、基阶等,随力所办,或土、或木,若石、若砖所造,由于此经的威力,自然成为七宝。一切如来于此经典加大其威力,且以诚实的本愿誓言不断地加持。   如果有有情众生能于此塔,以一香、一花礼拜供养,即使是八十亿劫积累的生死重罪,都能一时消灭,且生时能避免灾殃,死时则投生至佛家。如果有众生应堕入阿鼻地狱,若于此塔或作一礼拜,或向右绕塔一周,即能塞闭地狱之门,开启菩提之路。凡是此塔及形象所在之处,能蒙一切如来以神力所共护佑,其处不为暴风、雷电、霹雳所毁害,不为毒蛇、蚖蝮、毒虫、毒兽所咬伤,不为狮子、狂象、虎狼、野干、蜂虿之所伤害,也不为药叉、罗刹、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魉、癫痫之所伤害恐怖;亦复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疬瘘、痈疽、疮疣、疥癞所染。   如果有人暂见此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塔所在处亦无人马六畜、童子童女疫疠的灾患;不为盗贼怨仇所侵挠,也无饥馑贫乏的忧虑,一切厌魅咒诅不能得便;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日夜卫护;二十八部大药叉将,及日月五星幢云彗星日夜护持;一切龙王加益其精气,顺时降雨;一切诸天与忉利天,三时下来亦是为了供养;一切诸仙三时来集,赞咏旋绕、礼谢瞻仰;释提桓因与诸天女,昼夜三时来下供养;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所共同护念加持。这都是由于塔中纳藏此经的缘故,此塔即有如是功德。   如果有人造塔,以土、石木、金银、铜铅,书写此神咒并安置在塔中,才安置之后,其塔立即变为七宝所建成,上下阶级、露盘、伞盖、铃铎、轮樘,纯为七宝所作;其塔四方如来形象,也由于法要安置在塔中的缘故,一切如来坚住护持此塔,昼夜不去。其七宝塔全身舍利之妙宝藏,以此咒的威力而拔擢耸立,高至阿迦尼吒(色界十八天中之最上天名)天宫之中。塔所穿过、峙立的一切诸天中的天人昼夜瞻仰,守卫供养。”   金刚手说:“世尊,以何种因缘的缘故,此法有如是殊胜功德?”   佛陀说:“你应当知道这都是因为此宝箧印陀罗尼威神力的缘故。”   金刚手说:“惟愿如来能够哀愍我们,说此陀罗尼。”   佛陀说:“仔细谛听!思念莫忘!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其中。”   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   “那莫悉怛哩野地尾迦南 萨婆怛他蘖多喃 唵 部尾婆嚩娜嚩唎 嚩者梨 嚩者[齿*来] 祖噜祖噜驮啰驮啰 萨嚩怛他蘖多 驮睹驮梨钵娜[牟*含]婆嚩底 惹也嚩梨 亩怛梨萨磨啰 怛他蘖多达磨斫迦啰 钵罗靺栗多娜 嚩曰罗冒地满拏 楞迦啰 楞讫哩谛 萨嚩怛他蘖多地瑟耻谛 冒驮野冒驮野 冒地冒地 没[亭*夜]没 [亭*夜] 参冒驮你参冒驮野 者攞者攞 者懒都 萨嚩嚩啰拏你 萨嚩播波尾蘖谛 户噜户噜 萨嚩戍迦弭蘖帝 萨嚩怛他蘖多 讫哩娜野嚩日啰抳 三婆啰三婆啰 萨嚩怛他蘖多 虞[口*皿]野驮啰尼亩涅梨 没悌苏没悌 萨嚩怛他蘖多地瑟耻多 驮睹蘖陛娑嚩贺 三摩耶地瑟耻帝娑嚩诃 萨嚩怛他蘖多讫哩娜野驮睹亩捺犁娑嚩诃 苏钵罗底瑟耻多萨睹闭怛他蘖多地瑟耻帝户噜户噜吽吽娑嚩诃 唵萨嚩怛他蘖多 坞瑟抳沙驮睹亩捺啰尼萨嚩怛他蘖单娑驮睹尾部使多地瑟耻帝 吽吽娑嚩诃   这时佛说此神咒已,诸佛如来从土聚中发出音声赞叹道:“善哉,善哉!释迦世尊,出现于五浊恶世,为了利益无依无怙众生的缘故,演说深法,如是法要久住世间,利益广多,安稳快乐。”   这时佛陀告诉金刚手言:“仔细谛听!仔细谛听!如是的法要,具有无穷的神力,能利益无边的众生,如同幢上的如意宝珠,常如雨注般产下珍宝,来满足一切所愿。我今略说其功德的万分之一,你宜应当忆念受持,以利益一切众生。如果有生前作恶之人,死后堕在地狱中,受苦无有间断,要免除、脱出地狱是遥远无期,但有其子孙来称念亡者的名字,诵念上述的神咒,才念满七遍,地狱中的洋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水,有莲花生出来承接其足,有宝盖驻覆他的顶上,地狱之门裂破,菩提之道开启,其莲花如飞般地疾驰至极乐世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一生补处菩萨的境地。   又有众生因为重罪果报的缘故,百病集于一身,苦痛逼迫心神,诵此神咒只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全部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如又有人因悭贪业力的缘故,生于贫穷之家,衣服不能隐蔽身体,饮食不能维持生命,弱瘦衰蔽,为别人所厌恶轻贱,如果此人能心怀惭愧,入山折采无主的野花,并若磨朽木持以为高香,前往塔前恭敬礼拜供养,旋绕佛塔七周,流泪真诚地悔过,由于神咒的力量及塔的威德,能除灭贫穷的果报,富贵忽然而至,七宝如雨下注,一切所需无所缺乏。但当此时,更应广大庄严佛法,布施给贫乏者,若有吝惜,则所得财宝会忽然灭失。   如果又有人为了种植善根而随顺因缘能力来造塔,或用泥、或用砖随力所造之塔,或只是大如庵摩罗果,高四指许,书写神咒安置其中,执持香花以礼拜供养此塔,以其咒力及信心的缘故,自己所建的小塔中化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薰馥晃曜广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能满足。   如果在末世,有四辈弟子,善男子、善女人,为了成就无上佛道而尽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不可说尽。如果有人为求增福而至此塔所,一花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于此功德,官位荣耀不必营求自然而至;不论是寿命或富饶,不必祈请自然增加;其人的怨家及盗贼,不必伐讨自然溃败;一切对其的怨念咒诅,不能得便即归于了发者本人;疫疠邪气,不必拔除自然就被其避除;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必祷祝自然能生出。总之,一切的愿望,都任意满足。   若有乌雀、鸱枭、鸠鸽、鸺鹠、狗狼、野干、蚊虻、蚁蝼之类,暂时来至塔影处及踏触此塔周遭的场草,能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然入于佛家,恣意领受法财。畜生尚且如此,何况有众人或见到塔的形状,或听闻塔的铃铎声,或闻其塔名,或行经其塔影,所有罪障悉皆消灭,所有愿求皆能如意,现世安稳,命终后往生极乐世界。或有人随力以一丸泥涂抹于塔身毁坏的墙壁,或运送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头来扶正塔基礩倾之处,由此功德而能增福延寿,命终之后投生成转轮王。   如果我灭度后,有四部弟子,于此塔前为拔济苦恼世界众生的缘故,供养香花,以至诚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将放出大光明,其光明照耀触及三趣,众苦具皆辟除,众生脱离苦趣,佛种苗芽萌发,随意往生十方净土。如果有人行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此人眼根所看到的地方,不论远近的世界,所有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等一切有生命的物类,都能摧碎破坏迷惑障碍,觉悟无明,显现本有的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在大涅盘中。如果与此人一起往过道路,或接触到他的衣服所扬起的风,或踏到其所走过的足迹,或是只见到他的面,或与他短暂交谈,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   这时佛陀告诉金刚手说:“现在将此秘密神咒经典交付嘱托给你们,你们应当尊重护持此经,令此经流布世间,不令众生传布受持此经的因缘断绝。”   金刚手说:“我今日幸蒙世尊的付嘱,惟愿我等为了报答世尊的深重恩德,将昼夜相续护持此经,并广为流布宣扬于一切世间。如果有众生书写受持此经,忆念不断,我等将麾催帝释与梵王等四王、龙神八部,昼夜守护,不暂舍离此人。”   佛说:“善哉!金刚手,你为了使未来世一切众生获得大利益的缘故,护持此法,令此法不断绝。”   这时世尊,说此宝箧印陀罗尼、广作佛事之后,然后前往彼婆罗门的家,受婆罗门的种种供养。令当时的人和天人获得大福利后,才返还所住之处。   这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犍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陀所说的法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3-21 16:41 编辑

生字读音
  箧(qie-4)伽(qie-2/jia-1)犍(qian-2/jian1)闼(ta-4) 诃(he-1)   诣(yi-4) 匝(za-1) 华(hua-1) 鬘(man-2) 遽(ju-4)即(ji-2) 肴(yao-2) 幡(fan-1) 伎乐(yue-4) 释(shi-4) 梵(fan-4) 荆(jing-1)棘(ji-2) 砾(li-4) 迳(jing-4) 炽(chi-4)泫(xuan-4)   杵(chu-3)胝(zhi-1) 隙(xi-4) 鞞(pi-2) 跋(ba-2)侧塞(se-4) 须臾(yu-2) 譬(pi-4) 劣(lie-4) 藏(zang-4)堕(duo-4)窣(su-1)   都(du-1)婆(po-2)橖(tang-2)   铎(duo-2)蚖(yuan-2) 虿(chai-4)   魑(chi-1 )魅(mei-4)魍(wang-3)魉(liang-3)   癫痫(xian-2)疬(li-4)瘘(lou-4)   痈(yong-1)疽(ju-1)畜(chu-4) 横(heng-4)死 馑(jin-3)诅(zu-3)   幢(chuang-2) 桓(huan-2) 擢(zhuo-2) 竦(song-3) 吒(zha-1) 峙(zhi-4)愍(min-3) 怙(hu-4)雨(yu-4)珍宝 悭(qian-1)   【(禾*尤)/里】(li-3)搹(e-4) 吝(lin-4) 薰(xun-1) 馥(fu-4)晃(huang-3)   曜(yao-4) 鸱(chi-1)枭(xiao-1) 鸺(xiu-1)鹠(liu-2) 虻(meng-2) 蚁(yi-3)蝼(lou-2) 恣(zi-4) 礩(zhi-4) 麾(hui-1)   砾(li-4) 胝(zhi-1) 楹(ying-2) 横(heng-4)   幢(chuang-2) 稳(wen-3) 悭(qian-1) 阙(que-1)   分(fen-4) 鸠(jiu-1) 鸺(xiu-1)鹠(liu-2) 恣(zi-4)
词汇注解
  1、薄伽梵:即释迦牟尼世尊。为佛陀十号之一,诸佛通号之一。又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哦缚帝。意译有德、能破、世尊、尊贵。即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之意。   2、俱胝:量词,即百亿。   3、须陀洹果:见道之终,即第十六心之位,对于前之向位而称为须陀洹果。声闻乘四圣位中正果初位之位也。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也,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暴流也。申言之,即三界见惑断尽之位也。   4、斯陀含果:译云一来。断欲界九地思惑(新曰修惑)中前六品,尚余后三品者也。为其后三品之思惑,尚当于欲界之人间与天界(六欲天),受生一度,故曰一来,一来者一度往来之义也。   5、阿那含果:旧译不来,新云不还,断尽欲惑后三品之残余,不再还来欲界之位也。尔后受生则必为色界无色界。   6、阿罗汉果:译作杀贼,应供,不生。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断尽之声闻乘极果也。以其断尽一切见思二惑,故谓之杀贼,既得极果应受人天之供养,故曰应供,一世之果报尽,故永入涅盘,不再来生三界,故谓之不生。   7、辟支佛:意译作缘觉、独觉。又作贝支迦、辟支。为二乘之一,亦为三乘之一。乃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   8、菩萨:菩提萨埵之略称。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9、阿鞞跋致:指在佛道修行的过程中,不退失既得的功德。音译又作阿毗跋致,或阿惟越致;意译为不退转。   10、萨波若:又作萨般若、萨芸然、萨婆若、萨婆若多(梵sarvajn~ata^ )。意译为一切智。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即指佛智而言。   11、十地:即指十种地位。又作十住。地,梵语bhu^mi,乃住处、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   12、窣都婆:塔的梵文Stupa的音译。此处不翻译,有其深义。佛像、佛经和佛塔分别表佛的身、语、意。   13、释提桓因:(天名)梵音Sakra Kev&amacron;n&amacron;mlndra,释罗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天,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天主。住于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音之释提桓因者,释之一字写释罗,提桓之二字,写提婆,因之一字写因陀罗。   14、阿迦尼吒:译言色究竟。色界十八天中之最上天名。   15、补处:前佛既灭后,成佛而补其处是名补处。即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也,隔一生而成佛,则谓之一生补处。又此位名等觉,弥勒即为释迦如来之补处菩萨也。   16、释梵:又作梵释。指帝释与梵王。此二天王归依释迦牟尼佛,为经论中常见之守护神。   17、三种佛性:(名数)一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一切众生,本有此性,名为自性住佛性。二引出佛性,众生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佛性,是名引出佛性。三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至于果位时,本有之佛性了了显现,是名至德果佛性。   18、涅盘: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盘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匿缚喃Parinirv&amacron;&ndotblw;a。译为圆寂。   19、悉地: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妙果。大日经供养法疏上曰:“悉地者成就,亦云成菩提。”

宝箧印陀罗尼经和宝箧印塔的功德利益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和一切如来全身   舍利宝箧印塔的功德利益:   本经是大正藏密教部中的一经,本经已经普传,经中的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是东密(日本密宗)公   认受高度敬重的三大神咒之一(另两大神咒是大悲陀罗尼和佛   顶尊胜陀罗尼)!本经光是恭敬如法的念诵其经文,功德与灵   验就不可思议了,当然本经有其三密(身密手印.意密观想,语密   咒语配合的专门密宗法)修法,需具德密宗金刚阿阇梨灌顶传授,   方能修习,恳切建议有缘者如法恭诵此经,本身就灵验不可思议!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箧印陀罗尼, 此陀罗尼无愿不满,顺心如意。佛法重出世法,   但此法却可助人在世间生活(也包括修道、弘法)皆顺意安乐,   是它的最大特点。 近代高僧超一法师(能海上师的师兄)的<<密   宗法语>>中开示:"显教视六尘为妄,故不乐世间福利,且常戒   勿染着,密宗以‘当相即道’‘即相而真’所谓‘佛法出世间,   不离世间觉。’可见世间法无碍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不离世间   法,语云‘搬柴运水,无非佛事。’则修行之人岂可厌弃现世   不作饶益的事?佛法如阿伽陀药,能疗万病,佛为大医王,能   救诸众生,若只能度众生出世间,不于处现在世间中苦恼状况   下之众生,作与乐拔苦之事,则大医王与阿伽陀之力用尚未完   全显现。故密教是不舍作现世利益的,因为无论其为世间利益   与出世间利益,同是佛子利生的本行故。显密教所作利益现世   之事,如宝箧印陀罗尼经云:‘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   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烦恼,一时消灭寿命   延长,福德无尽。’又云:‘若人求福至其塔(宝箧印宝塔)所,   一花一香,礼拜供养,右绕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增,不   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诅   咒,不厌归本,疫厉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   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和一切如来全身   舍利宝箧印塔的功德提要:   总而言之,此经功德圆满具足,见(见到)、闻(听见)、持(修持)、   近(亲近、接近)、度(自度、度他(它))皆有无量神力和功德。   其中具一者,即生解脱,圆满成佛。   1.与会圣众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   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犍闼婆,诃   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   围遶。”佛的常随众一千二佰伍十伍人亦在其中。   "2、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放大光明的无量功德。“於时世尊,   即从座起,才起座已,从佛身出,种种光明,间错妙色,照触十   方,悉皆警觉,然后趣道。”“当尔之时,十方诸佛,皆同观视,   亦皆流泪,各所放光。”   3、释迦牟尼佛和三世诸佛及所说一切经咒密印法要皆在其中。   “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   “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顶相,   亦在其中。”   4、书写(印刷)此经的无量功德。“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   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   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   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   爱护幼子。”   5、读诵此经的无量功德。“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   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   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   6、供养此经的无量功德。“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   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於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   以天香华,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尽以供养,种植善根,   亦复如是。”   7、书写此经给塔装藏开光的无量功德。“若有众生,书写此经,   置塔中者,是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即为九十九百千   万俱胝,如来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   8.消除贫穷业报,增富贵的无量功德。"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   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禾*尤)/里]瘦衰蔽人所恶*。是人惭愧入山   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往至塔前礼拜供养。旋绕七匝   流泪悔过。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   阙乏。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   9、以此经给佛像及窣都婆装藏的无量功德。“若佛像中,窣都婆中,   安置此经,其像即为七宝所成,灵验应心,无愿不满。”   10、礼拜供养塔及塔像的无量功德。“若有有情,能於此塔,一香   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   佛家。若有应堕阿鼻地狱,若於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右绕,塞地   狱门,开菩提路。”   11、塔及形像所在之处的无量功德。“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   如来,神力所护,其处不为,暴风雷电,霹雳所害,不为毒蛇,蚖   蝮毒虫,毒兽所伤。不为狮子,狂象虎狼,野干蜂虿,之所伤害。   亦无药*,罗刹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魉,癫痫之怖。亦复不为,   一切寒热,诸病癧瘘,痈疽疮疣,疥癞所染。”   12、暂见此塔及形像的无量功德。“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   其处亦无,人马六畜,童子童女,疫疬之患。不为横死,非命所夭。   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盗贼,怨仇所侵。亦无饥馑,贫乏之忧   。厌魅咒诅,不能得便。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昼夜卫护。二十八   部,大药*将,日月五星,幢云彗星,昼夜护持。一切龙王,加其   精气,顺时降雨。一切诸天,与忉利天,三时下来,亦为供养。一   切诸仙,三时来集,赞咏旋绕,礼谢瞻仰。释提桓因,与诸天女,   昼夜三时,来下供养。其处即为, 一切如来,护念加持。”   13、若人作塔书写此神咒装藏开光的无量功德。“若人作塔,以土   石木,金银铜铅,书此神咒,安置其中,才安置已,其塔即为,七   宝所成,上下阶级,露盘伞盖,铃铎轮橖,纯为七宝。其塔四方,   如来形相,由法要故,一切如来,坚住护持,昼夜不去,其七宝塔,   全身舍利,之妙宝藏,以咒威力,擢竦高至,阿迦尼吒,天宫之中,   塔所串峙,一切诸天,昼夜瞻仰,守卫供养。”“若复有人,为种   善根,随分造塔,或泥或砖,随力所办,大如菴罗,高四指许,书   写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华,礼拜供养,以其咒力,及信心故,   自小塔中,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薰馥晃曜,广作佛事,   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满。”“一切所愿,任意   满足。”   14、诵咒超度解脱的无量功德。“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   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   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   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   ”“若我灭后,……四部弟子,……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   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   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   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   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盘中。”   15、诵咒念经增福延寿断烦恼的无量功德。“复有众生,重罪报故,   百病集身,苦痛逼身,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   寿命延长,福德无尽。”   16、接近经咒塔及塔像即生解脱成就的无量功德。“若有乌雀,鸱   枭鸠鸽,鸺鹠狗狼,野干蚊虻,蚁蝼之类,暂来塔影,及踏场草,   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入佛家,恣领法财。”   17、见闻接近经咒塔及塔形像即生成就的无量功德。“况有众人,   或见塔形,或闻铎声,或闻其名,或当其影,罪障悉灭,所求如意,   现世安稳,后生极乐。”18、与受持此经之人见,闻,触等成就的无   量功德。“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   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   19、此法永不隐灭的无量功德。“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   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   佛法当隐,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金刚   手言:我今幸蒙,世尊付嘱,唯愿我等,为报世尊,深重恩德,昼   夜护持,流布宣扬,一切世间。若有众生,书写受持,忆念不断,   我等麾催,释梵四王,龙神八部,昼夜守护,不暂舍离。佛言:善哉!   金刚手,汝为未来,一切众生,大利益故,护持此法,令不断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3 10:34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