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3-11 16:33 编辑
笑看昨天 珍爱今天 期待明天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1)
地点:新加坡金文泰体育场
前些日子,广学法师跟我联络,要我到新加坡来作一次弘法工作。
本人是一位平凡的出家人,没有什么神通,也没什么超能力,更没有什么修行。所以,今天是抱着学习的心情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现在在这个运动场上,可能有超过一万人以上的大德。在这些人当中,或许有人听过我演讲的录音;也可能有些没有听过,而今天之所以来听弘法,是因为看到报纸的消息。甚至有的人是因为听说我很矮,特地来看看,慧律法师是不是真的很矮?还有些人说慧律法师长的不错,我们也来看看到底长的怎么样,大家都很好奇啊!
我来到这个婆娑世界,已经三十六年了。我是男的。为什么要介绍是男的呢?因为很多人说,我不说话的时候,很像女的。由于我长的较“幼秀“皮肤又白,个子虽矮但胖胖的。所以,我要介绍:“我是男众,不是女众。”
再来,我的身高一百五十七点五公分,四舍五入,一百五十八公分,智商一百五十四,身高和智商差不多。我没有什么优点,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很喜欢看经典,而且看过的经典,很不容易忘掉。所以,看大藏经是我最大的兴趣。
我出生在云林县,也就是在北港妈祖庙,香火鼎盛的地方。从教育的程度来讲:我念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研究所两年,加上佛学院三年,总共二十一年。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中一,中二,中三,中四,再上大学先修班两年,然后才读大学。这是世间法,若是从出世间法来讲,如果和佛陀这样的一个大觉悟的圣人来比,我们在他面前就像幼稚园。
我出家到今天,总共十二年。当我读研究所的时候,就在大学里面兼课、教书。台湾所有有名的大学,比如: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台北医学院、中国医药学院、高雄医药学院等,我都曾经去上过课。另外,无论是律师、检察官、医生、甚至囚犯、死刑犯,我也都曾经去为他们演讲。虽然,我人矮一点,但脑袋还算马马虎虎。
泰戈尔曾说:“上苍付给你生命,你如果不奉献出生命,你就得不到生命。”
佛教讲的现实,就是现在,你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形,而你却从来没有去思维它、觉悟它。
佛陀说这个世间现实的真相是什么呢?
第一、“人生无常”,人的一生,随时都可能结束!
第二、人的心二十四小时都在变,早上觉得很愉快,中午却烦恼沮丧的不得了;今晚说好的事情,明天就变了;今年决定的事情明年就忘了。这就是“人心无常”。
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世间无常”、“人心也无常”,这个世间没有永恒。
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都是在讲宇宙和人生这两种事情。佛陀所有的教导,就是为众生指出,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并指导我们,如何去过我们真实而愉快的生活。
佛教的人生观,简单的说就是:世间种种的造作、追求都是苦的。生命是无常的,你不要执著于生活之中每个动点上所产生的幻觉。“人生”在佛教的观念里是苦的,因为世间是变化无常、没有永恒的。
但是,有很多人对佛教的人生观并不赞同。他们认为,在不了解佛法以前,我活的很快乐。我每天可以去打牌,每天上酒家喝酒玩女人,每天赛马、赌马,每天都觉得很快乐。自从学佛以后,就了解世间是痛苦,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干脆就放下什么事都不做了!这种观念都是误会,误会了佛教的道理。
关于这个世间的“苦”,佛教对它的认知和处理的态度,有以下几种层次:
首先要“知苦”,知道这个世间是苦的,知道世间是无常的。
其次要“解苦”,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解除这个痛苦。
第三是“离苦”,以由正确的认知和实践,使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最后,佛教讲这个“苦”,是为了让你觉悟、解脱,而不是要让你消极、放弃。很多人都误会了,因此,你迷茫自己,你不了解自己。你不懂真正的生命,你就永远徘徊在迷茫的人生里面,永远没有办法解脱。佛教讲人生,就是要我们透视人生。
我们知道思想力量的伟大,一个人思想偏差,可能引导他走向错误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思想正确,他就不必去大吃大喝,不必打牌,不必赌马,也不用上股票市场,不必跟人争的头破血流,他也会活的很快乐。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一个人如果有觉悟的人生,虽然睡卧草皮,也会觉得很快乐。不懂得人生的人,就算是跑到天堂上去,也活的不快乐。”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不是迷迷糊糊
我每次演讲时,都再三的强调,学佛第一个重点就是:“正知、正见、正信”。有的人认为,只要他拜佛,佛陀就会保护他。错了!这是严重的错误观念。就好比说,我脾气很坏,现在也开始在学佛拜佛,可是我动不动就瞋恨骂人,你说这样拜佛会消灾吗?会吗?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佛不能度人,唯人自度。”释迦牟尼佛都没办法度你,只有靠你自己觉悟,从你内在发出智慧的关照。你要透视人生,你要体悟人生,要深入去觉悟,就会使自己免于烦恼痛苦。
你今天懂得尊重人家,你不必拜佛,就会消灾,不是吗?如果你从今以后不伤害众生,不偷拿人家的东西,不喝酒,不乱来,不欺骗别人,你今天不必拜佛,就可以消灾。
所以,要有“正知、正见”才算是“正信”,才可以说是佛的弟子。今天,拿东西来供佛,是诚心诚意,没有什么企图心,心无所求的,才算是恭敬供养。
有一个基督徒问我:“我们上帝管辖天堂和地狱。请问法师,你们佛陀管辖有多大?”
我说:“你老人家搞错了,你把释迦牟尼佛当做是政治家吗?不对,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
释迦牟尼佛说:“我是已经成佛,得到解脱了,你们现在还没解脱。如果有一天,你们也悟道,那就跟我一样,平等不二。”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神”是世间的凡夫,六道生死轮回的凡夫,还没有解脱的凡夫。而“佛陀”则是已超越六道轮回,超越时间、空间,他是究竟的圣人,跟凡夫不一样。因此学佛一定要认识佛陀是一个教育家,他本身证悟到佛的那种境界,然后他把了悟的境界、修行的法门,来告诉我们,而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法门去修行,我们就会成佛。所以佛和众生是平等不二的。
世间人认为剃头就是放下,错了!剃了头,内心里面的烦恼不除去,还是没办法的。所以说:“剃头容易,剃心难。”要除去心中的贪、瞋、痴、愤怒、嫉妒、不满,才算是放下。对任何事情都透过主观的意识来要求别人,这种人,是放不下的。
……佛教是要大家把真理应用在生活上,所谓“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就是落实在生活里面。
释迦牟尼所讲的真理,就在你的身边,没有离开你一步。你随时可以把佛陀所讲的道理,运用在你的身边,这样佛法才伟大,不能离开人生讲佛法,离开现实人生讲佛法,那就是乌托邦、不是实在的。佛法的伟大,就是面临现实,解决这个现实问题,超越这个现实。
那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开,都在看别人的错误,一张嘴巴,都在讲别人的过错。人,永远是烦恼的动物,从早到晚都是一样,到死还是不觉悟。
现在师父告诉大家,怎样过最快乐的日子。要宽恕众生,不要看人家的缺点,要看自己的缺点。
六祖坛经说:“他非我不非。”六祖慧能大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别人弄的是是非非,我们是不能有是非的。“宽恕众生”,这是学佛的第一步骤,如此你才不会痛苦烦恼。
其实我们不只是为了众生才宽恕众生,而是为了自己想要享受那一份安详宁静的内在,体会那种知足而清心自在的快乐。所以,你一定要宽恕众生,这样我们的智慧就会慢慢启发出来,心地也会渐渐的广阔开朗起来。
第二:改变自己,胜于改变别人。释迦牟尼佛说:“降伏百万大军并不伟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我们再更深入的想一想,不管是公司的同事,亲密的朋友,情同手足的同学。刚开始相处时,大家都很融洽,后来大家都搞的很痛苦,为什么呢?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吗?面临这些现实的问题,总要找到答案,因为人必须生活下去,每一个人总要活下去,一定要工作,一定要吃三餐,但是面临每天争执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改变自己,胜于改变别人。”
若遇见水准低的人,我们不必跟他计较,我奉劝你,改变自己。面对这种人,他是凡夫,不会觉悟的,是不可能解脱的,所以,我们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因此,要宽恕别人,改变自己,宽恕众生,快活自己。
释迦牟尼佛说,人造十恶。身体有三种恶业:杀,杀人、杀众生。盗,偷拿人家东西。淫,邪淫,不正常的关系,夫妻以外的性关系。身之外,口有四种恶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再来“意”呢?有贪、瞋、痴。
这十种恶业最重要的是嘴巴——口业。我们的嘴巴,每天都在遭业,都在散播是非,散播谣言。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自己的权利,不惜虚妄的编造不实的话来伤害众生。
诸位佛友:你摸摸良心,从小到大是否曾经为了报复、贪小便宜,或是为了一点名利而讲谎话,去摸黑一个人,去伤害一个人。所以,第二要告诉各位的是,你要怎样去过日子,你才会活的快乐。
第一、“不听是非”。因为“是”与“非”是对立的,是相对的,你听一面之辞是不准确的。当这个人受到委屈,就会透过主观的意识去丑化别人,去扭曲别人,什么恶言恶语都讲的出来。所以,我们如果没有智慧,只听单面之辞,那你就会被蒙蔽,得不到事实真相,不但听到的不正确,而且会把错误传给别人。
其次是:“不说是非”、“不传是非”。听是非对我们没有好处,讲是非对我们没有利益,传播人家的恶事,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处。世间人,尚且都要隐恶扬善,何况一个学佛的人。一个学佛的人要了生死,要成佛,要成圣成贤,如果每天还在传别人的是非,你说,他能成佛吗?他会成魔!“佛”跟“魔”的发音很像,成佛、成魔都差不多,听起来只差一点点而已。
你要把自己管好,让自己好过一点,让自己快乐一点过日子。为什么整天管别人呢?真是愚痴!像我就不会管别人,我用感化的,我度的了你就度,度不了你,我就先度自己。
要记住喔!不要因为别人的缺点而影响到你的心情。我们本来可以活的很自在、很洒脱、生命可以很快乐、很享受。可是我们却太过于关心别人好坏、善恶、是非、高下。
禅宗大德说:“红尘堆里学山居,风尘何能染人,人染风尘耳!”我们总是去执取外在的客尘烦恼,染污了自己安详喜悦的清净自在。人们总是不关怀自己的内心,总是让外境,让别人的是非,来扰乱自己的心情。
因此保持一个充满喜悦、充满慈悲,无所挂碍、如如不动的心情,是一个学佛着最重要的课程,就像是“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一切因缘事相现前时,都能观照诸法如幻如化,如过眼云烟,不起心不动念,保持一颗如如不动而带着喜悦的心情。
记得对自己慈悲一点,让自己愉快一点,没事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寻烦恼,这是很重要的。生活中时时充满清净喜悦的心,那么生命就是一种享受,自然可以乐在其中矣!
所以我要告诉诸位一句哲学名言,你们一定要记住:“对生命不了解的人,生命对他就是一种惩罚。”因为他每天都过很痛苦的日子,每天都在折磨自己。所以,千万不要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跟自己过意不去。你要过快乐的日子,你就要听师父的话。
以佛教来讲算命是犯戒,不管出家、在家,算命都是犯戒。除非是用算命可度众生才不算犯戒。
很多人喜欢算命,我懂得算命,也懂得佛法,我知道如果跟他说一些算命,他会很高兴。若要给人家算命,最好多讲好话,不要讲坏话。讲坏话令人晚上睡不着。有的人,看到人就喜欢说,喔!七月要小心车祸,你会死在新加坡机场!他心想,麻烦大了,现在才五月,要烦恼到七月。会不会死?还不知道,就开始烦了。所以,我说佛教要“认命”,不要“算命”。
什么是“认命”?认命就是对于不能改变的事实,你要承担接受。
有一次,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带两个儿子来找师父,一个低能儿,一个神经病。要师父为他加持。她对佛教根本不认识,如果,低能儿或神经病加持就会好,那我今天这行业,就可以赚大钱。我告诉她没有用的,她很伤心、很痛苦。她对我说:“我一生当中没有做过什么恶业,而声了两个孩子都是白痴。”
我就对她说:“谁都不希望你的孩子这样子,你儿子这样,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种损失啊!对你是一种负担,很痛苦。但你不能认为拜佛,佛陀就会使神经病好了,会让低能儿的智商变高,这是不可能的。”
她说:“师父,我很精进拜佛,很精进念大悲咒,可是都没有效,我很痛苦。”
我说:“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今天你碰到这个事实你要认命。对于这种不可改变的事实,你只有认命。”
许多不是学佛的人,都不肯认命,不肯向现实低头。比如说,嫁一个丈夫或讨一个老婆,老婆很坏,不洗衣不洗碗,只会打孩子,吵吵闹闹,还常常争风吃醋。丈夫跟一位七十几岁的老太太讲话,她也吃醋。假如,娶到这种太太,丈夫不认命,一定很痛苦,为了想改变她,就打她,可是愈打她,她愈凶。最后,她把指甲留的长长的,准备拼了。所以,“认命”是说:“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要接受它!”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幸的事情,排斥它、逃避它,不如接受它!
认命就会活的很快乐,不要抱怨,世间没有冤枉的事。如是因,得如是果,没有冤枉的事情。人的貌相不一样,智慧不一样,经济能力不一样,生活形态也不相同。为什么?这是个人因果上的差异所造就出来的。所以希望大家要了解真实的生命,而不要去算命。
我们要活得快乐,那就要放下得失的观念。今天你得到任何东西,先不要高兴,有一天就会失去;你今天失去的东西,或许,有一天又会得到。这个世间,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因此必须放下得失观念。
……有钱不一定很好,有女人也不一定很好,拥有权力也不一定很好。平淡过日子,不是很快乐吗?
接着要讲一段自己以前的事,那段日子是我这生当中最痛苦的时候。那时我读高中三年级,交一个女朋友。虽然我这么矮,也有一段ROMANTIC恋爱史。但我今天出家,并不是失恋才出家,这一点必须先说明清楚。
高三时交的这位女朋友,是我妹妹同班同学的姐姐。当时,我念台北建国中学,那是一流的学府,分数非常高,在几万名考生中,才录取几千人,很难考上的。那时我教她数学,一教就教出了感情。
后来她妈妈不同意,她对女儿说:“你交的这位男孩子,长的很英俊,但是很矮。还有,你看他脸色青黄不接的样子,可能活不到三十岁。”
好在,我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
那个时候,由于她妈妈反对,我们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不久就离开了。可是,因为第一次谈恋爱,纯纯的爱,分手的时候很痛苦。那里像现在是老船长,不会晕船,现在是了解、太了解了!以前又不知道佛法,不知道怎样过日子,每天看书,她的倩影就跑出来。只要听到电话响,就想:是不是她?很紧张。后来人家不要我了,我也就决定不要她了,是她先不要我,我当然也要放下。
朋友啊,你们不知道那种感情的痛苦喔!要放下那段感情实在很难!很难!真的没有那么简单。没有被火烧过的人,不知道火的厉害,你明明知道没有缘,要放下,就是没办法!
后来就跑到台北大桥,看着桥下的河水这么深,跳下去就OK了,很快就解决了,就解脱了!但再看看这么高,那不行啊!跳下去?不行,太痛苦了,死也要找一个快乐的死法啊!于是从台北桥走下来,在淡水河边走着走着,走在淡水河边还是痛苦。再想一想,冲下去淹死就算了。那时是冬天,摸摸河水好冷喔!这跳下去万一没死,就麻烦了。死了一了百了,没死会感冒,还要吃那种“黑矸标”,太麻烦了。后来想一想,不行,家里还有母亲。哎!那种思念的执著,真的很痛苦。
后来,读到一位美国博士所写的书“青年人的希望”这本书写的太棒了。又看到“人生的座右铭”。如果那时已经接触到佛教,那就太简单了。但当时在我最痛苦之时,我翻到这本书,才让我度过最困难的时刻,它写着:“时间总会过去的!”意思是说时间慢慢的会消失,痛苦也会消失的。
假设说:我今天得到她,跟她结婚!也许现在已经开始吵架了,那可不一定喔!所以说,我要告诉诸位,当你今天面临最痛苦的时候,你要认命,你要明智的告诉自己:
“时间总会过去的!”
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
学会忍耐,因为事已成现实自己无法改变。
学会宽容,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人无完人。
学会沉默,因为沉默是金。
学会说不,因为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求,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
学会观察,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眼观其变,才能明辩是非。
学会忘记,因为只有忘记已经失去的才能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学会放弃,因为有的东西只能远远的欣赏。不是你的,就不要去追求,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学会适应,因为任何条件下都要生存。
学会珍惜,因为现在得到的都是最美好的。
学会付出,因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虽然付出与回报不总成比例。
学会克制,因为冲动往往会事得其返。
学会思过,这样才能找到自己不足之处。
学会尝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懂得人生的苦与乐。
学会改变,因为你不能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
学会装傻,因为人生难得糊涂。
学会快乐,因为只有开心度过每一天,活得才精彩。
学会知足,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真所谓知足常乐。
学会承受,因为在人生当中总是发生一些突如其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别无选择,
只是默默地承受,并勇敢地面对。
学会倾听,因为听取倾诉,是对她人的尊敬,也是对她人的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安慰。
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
学会自我解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自我超越。
学会知难而进,因为这样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
学会一分为二看事情,因为凡事不是以自己的目的为转移。
学会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清醒、明白。
学会从痛苦中坚强地爬出来,因为人是从坎坷中才茁壮成长。
学会珍爱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等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才感到人生短暂呢?!
学会用心去看世界,因为这样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
学会拿得起来放得下,因为只有这样才会重新开始新的起点。
学会转移心情,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从悲伤挣扎出来,才会让自己快乐起来。
学会向前看,因为生活节奏太快来不及回首。
学会坚韧不拨,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战胜生活中好多困难。
学会渴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动力的源泉。
学会享乐,因为这是我的努力付出所收获的成果。
学会奋斗,因为它是我美好人生的伴侣。
学会爱,因为爱可以给我力量,只有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学会感恩,因为感恩可以带来融洽,带来快乐,不让自己留有遗憾。
人生之路脚下走,生活之辛心间流,风霜雪雨,傲骨寒霜,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生命是什么,生命有多长?其实了解生命真相的人并不多。有人说 :“生命如朝露,生命迅速短暂”;有人说:“生命像鲜花一样,今天开花,明天凋谢”;还有人说:“生命犹如一盏油灯,风一吹就有熄灭的可能。生命的确是脆弱的,佛经里也有“生命在呼吸间”。人一口气不来,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所以说生命无常,人生短暂。因此,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紧迫感,不要觉得自己还年轻,日子还长着呢!古人云:人到七十古来稀。又云:“黄泉路上无老少,孤魂大多是青年”。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没有一丝准备之下遇到了不幸,但又有谁能够对此真正思考过呢?
我想起以前见过的一些熟悉的朋友和年轻人的早逝,真象是一场又一场的梦一样,有谁会想到前些日子还见过面,怎么才过几天就与我们永别了!真是人命无常啊!人以百岁为寿星,对比宇宙之永恒,实不如石火一闪。秦始皇没有找到长生不死的药,只留下浩大的始皇陵。活在当下,只要能生存就是幸福。
佛陀教化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因应人生丑态、社会百病而言,在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里,人们的行不未必很文明,其例证在生活中俯拾皆是,新闻媒介也经常在报道,所以每个人都难以避免被侵忧。战争的硝烟在这个地球上从未有过停歇的日子,人类自相残杀的技术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能源枯竭、生态失衡、人口膨胀及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激化。
佛教我们熄灭贪、嗔、痴,不对物质生活过分追求就会少些烦恼。佛经常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般人都长着一双似乎很明亮的“名利近视眼”,因为他所能看到利益最多也就是短短的几十年而已,但尽管只有几十年,我们又何不利用它来更进一步的完成自己的人格呢?记得太虚大师有一句偈子是这样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人生千万不可虚度光阴,枉费一生,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当我们把生老病死看作是生命的全过程时,就不会在死亡到来时产生恐惧和痛苦,只有认识到人生的无常时,才会在无常的到来时不生颠倒梦想,坦然对待。而灵性是随着人的平时所造作的业力而轮回六道,永无出期,长劫沉轮。所以人生何必过分去贪求物质享受,成为物质的奴隶呢?古德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贪嗔痴真是众生的生死祸根。
近年来自然界常常会给人类带来不少天灾人祸,一次海啸夺走多少人的生命,一次洪灾又使多少万人受灾,一次瘟疫死了多少人,一次风灾损失多少亿元,一场战争使多少平民百姓妻离子散,无家可归。这些灾难难道还不能唤醒人们的心灵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真让人感到恐惧,那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有人可能会认为,反正生命是这么短暂,那就什么事也不干,抱着消极厌世的心态,无所作为,等死吧;或者眼前能享受的就尽情去享受,为所欲为吧!这些思想观念是非常错误。其实人生要抱着正确的人生观态度去对待生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美好的将来,如果我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就会活得很茫然。因此,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珍惜生命的可贵。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因为这每一天的开始,都将是我们剩下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在当下,只要认识生命的存在就是幸福,只要有生命的生存就要感恩。所以佛说:“得人身者如手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古德云:“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如果闻到佛法,不懂求解脱,那就很可悲!所以,学会把握自己,活着就要寻找生命的归宿。这很重要!
佛教讲“无业不生娑婆”,这就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因有业力才会来投胎做人,人生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造种种业,说到底,求这个求那个,无非都是众生的贪嗔痴在作怪,害得吾人六道轮回,苦海无边。想想这样子生存于世,实在是太无知了。那么了解生命的来历,又要如何对待生命,要知道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类是最爱获得知识的动物,他连几百万光年外的星球是怎么一回事都想知道,又怎么会不渴望知道人生的问题呢?人为什么而活着?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活着无非衣、食、住、物质享受所需等等。总之,各有所求。因此,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光看眼前的利益,我们不能只知道身体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心理上的精神资粮,因为物质享受是有限的、无常的,只有心理享受才是无限的,心里上的衣服就是道德的衣服、智慧的衣服、觉悟的衣服,我们来到人间已经就穿上了人身的衣服,现在我们有幸闻到佛法,就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事情,为此,我们就要好好珍惜,就要把轮回的那套衣服换掉,要越快越好,那就要好好修行,但愿换上一套佛菩萨的衣服,那将来就能享受到不生不灭、离苦得乐、自在安祥的生活,其乐无穷。如果我们不好好修行,不信因果,那将来所换的衣服就越换越差,如果我们堕落而轮回畜生道,换上了牛、马的衣服,那就麻烦大了,因为这样就不能跟人一样闻到佛法了。但是牛、马也同样可以做人,公平竞争吗!牛、马还完债不再造恶业就可以做人,人不好好修持,不信因果,造种种恶业,将来就要投胎变成牛马。所以大家要警觉啊!
人生苦短,很快就过去,即使是再有钱,即便你是世界首富,一旦死亡来临,就会和一文不值的乞丐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生的财富、事业、家庭都是虚幻不实的,人生的荣华富贵、吉凶祸福都是变化无常的。
伟大的佛陀为什么要选择人间,降世于人间,度生于人间,成道于人间,目的就是要普渡众生,提醒世人“生老病死”是生命无常。生死迅速,觉悟也要迅速。普贤菩萨警世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生命是多么紧迫,所谓光阴一去不回头,这就是在提醒我们要转迷成悟,要我们超出六道轮回。
认识生命的真相,了解生死无常,我们才能做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古德云:今生不将此身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佛教讲“诸行无常”,意思是说世间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譬如山河大地的,成住坏空、有情生命的生老病死、心理活动的生住异灭,都是无常迅速的现象。佛教虽然主张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但是尤其重视现在,特别是脉搏跳动、呼吸知觉的现在。当下即是的现在,才是生命真正的存在。生命虽然无常变异,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不灭的永恒;正因为生命是无常,更能够激励我们勇猛精进,成就自己的清净慧命,寻找自己的归宿。
因此,印光大师常教人把“死”字挂心头,这样才能认识到生命的紧迫感,生命无常,这样才好修行求解脱,提醒人们赶紧念佛,求生净土,极乐世界就是人们最好的归宿。
但愿人们常念:“南無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