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3 10: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地持论云。菩萨生有五种。住一切行。安乐一切众生。一息苦生。二随类生。三胜生。四增上生。五最后生
菩萨以愿力故。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病。于刀兵世为大力王。救息战诤。以法化邪及诸恶行。如是无量皆悉往生。是名息苦生。菩萨以愿自在力故。于种种众生。天龙鬼神等递相恼乱。及诸外道起诸邪见。悉生其中为其导首。引令入正广为宣说。是名随类生。菩萨以性受生。胜于世间寿色等报。是名胜生。菩萨从净心住。乃至最上菩萨住于阎浮提。自在受生。一切受生处。于中奇特。是名增上生
最上菩萨住受生调伏业菩提众具增上满足。生刹利婆罗门家。得阿耨菩提。作一切佛事。是名最后生。三世菩萨皆此五种受生。余无上因此疾得阿耨菩提
又瑜伽论云。诸菩萨生略有五种。摄一切生。一切菩萨受无罪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何等为五。一者除灾生。二者随类生。三者大势生。四者增上生。五者最后生。菩萨于诸饥馑作大鱼等。并给一切皆令饱满。或有疫病。作大良医息除疫疾。或有争战以大威力善巧息除。或有恶王非理治罚。以愿力哀愍一切。或起邪见能除邪恶。是名略说除灾横生。或有菩萨。以大愿力生趣异类。方便化导令彼行善。是名略说随类受生。或有菩萨。禀性生时。所感寿量形色族姓自在富等。最为殊胜。所作事业自他兼利。是名略说大势生。或有菩萨。住于十地。作十王报。最为殊胜。已得成满。即由此业增上所感。是名略说随增上生。或有菩萨。于此生中菩提资粮已极圆满。或生大贵国王家。能现等觉广作佛事。是名略说。最后生。若诸菩萨。于去来今清净仁贤妙善生处。皆此五生所摄。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唯除凡地菩萨受生。何以故。此中意取有知菩萨生。大菩提果之所依止。令诸菩萨疾证菩提
中阴缘第五
如新婆沙论云。中有多名。或名中有。或名健达缚。或名求有。或名意成。问何名中有。答居死有后。在生有前。二有中间有自体起。问何故中有名健达缚。答以彼食香而存济。此名唯属欲界中有。问何故中有名求有耶。答于六处门求生有故。问何故中有复名意成。答从意生故。谓诸有情。或从意生。或从业生。或从异熟生(旧名果报)或从淫欲生。从意生者。谓劫初人。及诸中有。色无色界。并变化身。从业生者谓诸地狱。如契经说。地狱有情。业所系缚不能免离。由业而生。不由意乐。从异熟生者。谓诸飞鸟及鬼神等。由彼异熟势轻健故。能飞行空。或壁障无碍。从淫欲生者。谓六欲天及诸人等。诸中有身。从意生者。故乘意行。故名为意成(旧名中阴)
次依婆沙论。问中有诸根具不具者。答一切中有皆具诸根。初受异熟必圆妙故。有说不具者。如印印物像现。如是中有趣本有故。如本有时。有根不具。此中初说于理为善。谓中有位。于六处门遍求生处。根必无缺。此说眼等非男女根。色界中有无彼根故。欲界中有。彼亦不定。当受卵胎二类生者。住中有位。有男女根。至卵胎中方有不具。若不尔者。应无受卵胎生义。问诸趣中有行相云何。答地狱中有。头下足上而趣地狱。故伽他言
颠坠于地狱 足上头归下
由毁谤诸仙 乐寂修苦行
此诸天中有。足下头上。如人以箭仰射虚空。上升而行往于六趣。余趣中有皆悉傍行。如鸟飞空行所至处。又如壁上画作飞仙。举身傍行求当生处。问中有行相。皆如是耶。答不必皆尔。且依人中命终者说。若地狱死还生地狱。不必头下足上而行。若天中死还生天趣。不必足下头上而行。若地狱死生于人趣。应首上升。若天中死生于人趣。应头归下。鬼及傍生二趣中有。随所住处如应当知
次依论问。中有生时。为有衣不。论答。色界中有一切有衣。以色界中惭愧增故。惭愧即是法身衣服。如彼法身具胜衣服。生身亦尔。故彼中有常与衣俱。欲界中有多分无衣。以欲界中分无惭愧。唯除菩萨及白净苾刍尼。所受中有。恒有上妙衣服。有余师说菩萨中有亦无有衣。唯白净尼等所受中有。常与衣俱。问何缘菩萨中有无衣。而白净尼有衣。答白净尼曾以衣服施四方僧。故彼中有常有衣服。问若尔菩萨于过去生。以妙衣服施四方僧。白净尼等所施衣服。碎为微尘。犹未为比。如何菩萨中有无衣。而彼有衣服。答由彼愿力异菩萨故。谓白净尼以衣奉施四方僧已。便发愿言。愿我生生常着衣服。乃至中有亦不露形。由彼愿力所引发故。所生之处常丰衣服。彼最后身。所受中有。常有衣服。入母胎位。乃至出时。衣不离体。如如彼身渐次增长。后出家受具戒已。辄成五衣。勤修正行。不久便证阿罗汉果。乃至后涅槃时。即以此衣缠身火葬。菩萨过去三无数劫。所修种种殊胜善行。皆为回向无上菩提。利益安乐诸有情故。由斯行愿。虽见相好而无有衣。愿力有殊。不应为难。次依论问。在中有位资段食不。答色界中有不资段食。欲界中有必资段食。问欲界中有。段食云何。有作是说。欲界中有。至有食处。便食彼食。至有水处。便饮彼水。由彼饮食以自存济。此说非理。所以者何。中有极多难周济故。谓契经说。如从袋等泻粳米等。置食镬中。数极稠密。五趣有情。所受中有。散在处处。数量过彼。若彼受用诸饮食者。一切世间所有饮食。唯供狗犬。一类中有尚不周济。况余中有而可充足。又中有身。既极微轻妙。受粗重食身应散坏。应作是说。中有食香。非食粗质。故无前过。谓有福者。歆飨清净花果食等。轻妙香气以自存活。若无福者。歆飨粪秽臭烂食等。轻细香气以自存活。又彼所食香。气极少。中有虽多而得周济
次依论引世尊经中。作如是说。三事和合得入母胎。父母俱有染心和合。母身调适无病。是时及健达缚正现在前。此健达缚。尔时二心展转现前。入母胎藏。此中三事和合者。一者父母交爱和合。二者母身是时调适。三者健达缚是时正现在前时。父母俱有染心和合者。谓父母俱起淫贪。而共合会。母身调适是时者。谓母起贪。身心悦豫。名身调适。持律者说。由母起贪。身心浑浊。如春夏水浑浊而流。不能自持。名身浑浊。母腹清净无风热痰。互增逼切。故名无病。由此九月或十月中。任持胎子令不损坏。言是时者。谓诸母邑有秽恶事。日月恒有血水流出。此若过多。由稀湿故不得成胎。此若太少。由干稠故亦不成胎。若此血水。不少不多。不干不湿。方得成胎。名为是时。是中有者入胎时故。谓母血水于最后时。余有二滴。父精最后余有一滴。展转和合方得成胎。及健达缚正现在前者。谓即中有。此处现在前。非于余处。非前非后。此健达缚。尔时二心展转现前入母胎藏者。谓健达缚将入胎时。于父于母爱恚二心展转现起。方得入胎。若男中有将入胎时。于母起爱。于父起恚
次依论问。中有何处入于母胎。有作是说。中有无碍。随所乐处而便入胎。问若中有身无能障碍。如何依住此母胎中。答业力所拘。故依此住。有情业力。不可思议。无障碍物令有障碍。是故于此不应为难。应作是说。中有入胎必从生门。是所爱故。由此理趣诸双生者。后生为长。所以者何。先入胎者。必后出故。问菩萨中有。何处入胎。答从右胁入。正知入胎。于母母想。无淫爱故。复有说者。从生门入。诸卵胎生法应尔故。问轮王独觉先中有位。何处入胎。答从右胁入。正知入胎。于母母想。无淫爱故。复有说者。从生门入。诸卵胎生法应尔故。有余师说。菩萨福智极增上故。将入胎时。无颠倒想不起淫爱。轮王独觉。虽有福慧非极增上。将入胎时。虽无倒想亦起淫爱。故入胎位。必从生门入也
次依论引施设论说。若彼父母。福业增上。子福业劣。不得入胎。若彼父母福业劣薄。子福业胜。不得入胎。要父母子三福业等。方得入胎
问若富贵丈夫与贫贱女合。或富贵女人与贫贱男合。如何中有亦得入胎。答富贵男子与贫贱女人合时。必于自身起下劣想。于彼女人生尊胜想。富贵女人与贫贱男子合时。必于自身生下劣想。于彼男子起尊胜想。贫贱男子与富贵女人合时。必于自身生尊胜想。于彼女人起下劣想。贫贱女人与富贵男子合时。必于自身起尊胜想。于彼男子生下劣想。子于父母。将入胎位。应知亦然。故入胎时皆有等义
次依论问。中有微细。一切墙壁山崖树木皆不能碍。此彼中有为相碍耶。有作是说。此彼中有亦不相碍。以极微细相触身时不觉知故。复有说者。此彼中有亦互相碍。以相遇时此彼展转有语言故。问若尔宁说中有无碍。答于余无碍。非谓中有。问此彼中有皆相碍耶。答自类相碍。非于余类。谓地狱中有。但碍地狱中有。乃至天中有但碍天中有。有作是说。劣碍于胜。以粗重故。胜不碍劣。以细轻故。谓地狱中有碍五中有。傍生中有碍四中有。鬼界中有碍三中有。人中有碍二中有。天中有唯碍天中有
又正法念经云。有十七种中阴有法。汝当系念行寂灭道。若天若人念此道者。终不畏于阎罗使者之所加害。何等十七中阴有耶
第一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乐相中阴。犹如白叠垂欲堕地。细软白净。见园林华池。闻诸歌舞戏笑。次闻诸香。一切爱乐。无量种物。和合细触。即生天上。以善业故现得天乐。含笑怡悦颜色清净。亲族兄弟悲啼号泣。以善相故不闻不见。心亦不念。于临终时初生乐处。天身相似。如印文成。见天胜处。即生爱境故受天身。是则名曰初生中阴有也
第二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人。命终生郁单越。则见细软赤叠可爱之色。即生贪心。以手捉持举手揽之。如揽虚空。亲族谓之两手摸空。复有风吹。若此病人冬寒之时。暖风来吹除其寒苦。若暑热时。凉风来吹除其郁蒸。令心喜乐。以心缘故。不闻哀泣悲啼之声。若其业动其心亦动。闻其悲声。吹生异处。是故亲族临终悲哭甚为障碍。若不妨碍生郁单越。中间次第有善相出。见青莲花池。鹅鸭鸳鸯充满池中。即走往趣入中游戏。欲入母胎。从华池出行于陆地。见于父母欲染和合。因于不净。以颠倒见。见其父身。乃是雄鹅。母为雌鹅。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作雄鹅身。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作雌鹅身。若男子生。于父生碍于母生爱。若女人生。于父生。爱于母生碍。是名生郁单越第二中阴有也
第三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中死。生瞿耶尼。则有相现。若临终时。见有屋宅尽作黄色。犹如金色遍覆如云。见虚空中有黄叠相。举手揽之。亲族兄弟说言病人两手揽空。是人尔时善有将尽。见身如牛。见诸牛群。如梦所见。若男子受生。见其父母和合而行不净。自见人身。多有宅舍。见其父相。犹如特牛。除去其父与母和合。若女人生。自见其身犹如乳牛。作如是念。何故特牛与彼和合。不与我对。如是念已。受女人身。是名生瞿耶尼第三中阴有也
第四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人。命终生于弗婆提界。则有相现。见青叠相。一切皆青遍覆虚空。见其屋宅悉如虚空。恐青叠隐以手遮之。亲族说言遮空命终。见中阴身。犹如马形。自见其父。犹如[馬*父]马。母如草马。父母交会爱染和合。若男子生作如是念。我当与此草马和合。若女人生。自见己身如草马形。作如是念。如是[馬*父]马。何故不与我合。作是念已即受女身。是名生弗婆提第四中阴有也
第五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见上行相。若大业心。自在生天。以手揽空。如梦中所见。好华上妙之香。第一妙色香气在手。见华生贪。今见此树。我当升之。作是念已即上大树。乃是升于须弥。见天世界花果庄严。我当游行。是名郁单越人下品受生第五中阴有也
第六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以中业故。临命终时欲生天上。则有相现。见莲华池甚可爱乐。众蜂庄严一切皆香。升此莲华。须臾乘空而飞。犹如梦中生于天上。作如是念。我今当至胜莲华池。是名郁单越人中品受生第六中阴有也
第七中阴有者。郁单越人。以业胜故。生三十三天善法堂等。临命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妙。其人尔时即升胜堂。生此殿中以为天子。是名郁单越人生于天上受上品生第七中阴有也
第八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见于园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其心不浊。以清净心即升空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犹如梦中。三十三天胜妙可爱。一切五欲皆悉具足。从郁单越死。生此天中。是名郁单越人生此天处熏习游戏及死时相第八中阴有也
第九中阴有者。若瞿耶尼人命终生天。有二种业。何等为二。一者余业。二者生业。生于天上。其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以善业故。垂舍命时。气不咽浊。脉不断坏。诸根清净。见大池水。其水调适洋洋而流。浮至彼岸。既至彼岸。见诸天女第一端正。种种庄严戏笑歌舞。其人见已欲心亲近。前抱女人。即时生天受天快乐。如梦中阴即灭。是名第九中阴有也(瞿耶尼人生有三品上中下业同一光明等一中阴一切相似不同郁单人三种受生差别相也)
第十中阴有者。若弗婆提人。临命终时。见于死相。见于自业。或见他业。或见殿堂殊胜庄严。心生欢喜。欲近受生。于殿堂外见众婇女。与诸丈夫歌颂娱乐。于中阴有。作如是念。欲得同戏。即入戏众。犹如睡觉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中阴有也
第十一中阴有者。诸饿鬼等恶业既尽。受余善业。本于余道所作善业。犹如父母。欲生天中则有相现若饿鬼中死。欲生天上。于饿鬼中饥渴烧身。常贪欲食。常念浆水。欲命终时不复起念。本念皆灭。一切恶业皆悉不近。虽见饮食。唯以目视。如人梦中见食不饮。见天可爱即走往趣。至于彼处。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一中阴有也
第十二中阴有者。以愚痴故受畜生身。无量种类。受百千亿生死之身。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轮转世间不可穷尽。以余善业畜生中死。生二天处。或生四天王天。或生三十三天。于畜生恶道。苦报欲尽。将得脱身。则有相现。临命终时。见光明现以余善业痴心薄少。或见乐处即走往趣。如梦所见走往趣之。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二中阴有也
第十三中阴有者。地狱众生。希有难得生于天上。余善因缘。如业成熟。是地狱人以业尽故。将欲得脱。从此地狱临命终时则有相现。命欲终时。若诸狱卒掷置镬中。犹如水沫灭已不生。若以棒打。随打即死不复更生。若置铁函。置已即死。不复更生。若置灰河。入已消融。不复更生。若铁棒打。随打即死灭已不生。若诸铁鸟食已不生。若诸恶兽啖已不生。是地狱人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如油炷尽则无灯发。地狱中阴有相不现。忽于虚空中见有第一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受第一乐。欲近生有。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四天王天。是名第十三中阴有也
第十四中阴有者若人中死还生人中。则有相现。于临终时见如是相见大石山。犹如影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堕我身上。是故动手欲遮此山。亲里见之。谓为触于虚空。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疊*毛]。即升此[疊*毛]。乃见赤[疊*毛]。次第临终复见光明。见其父母爱欲和合。而起颠倒。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当于尔时。中阴即坏生阴次起。如印所印。印坏文成。是名人中命终还生人中。是名第十四中阴有也
第十五中阴有者。天中命终还生天上。则无苦恼。如余天子。命终之时爱别离苦。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坐于胜天。若四天处。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可爱胜相。是名第十五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六中阴有道相续者。若从上天还生下天。见众莲华园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见此已。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虽同生天二种中阴有二种相生。是名第十六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七中阴有相续道者。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此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复有何相。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临命终时见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见之。以手揽捉。现阴即灭。以手接幡。次第缘幡。入此窟中。受中阴身。近于生阴。见受生法。亦如前说。或见二牛。或见二马。爱染交会。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阴。是名第十七中阴有也
受胎缘第六
如善见论云。女人将欲受胎。月华水出时者。此是血名。欲怀胎时。于儿胞处生一血聚。七日自破。从此而出。若血出不断者。男精不住。即共流出。若尽出者。以男精还复其处。然后成胎。故血尽已。男精得住。即便有胎。又女人有七事受胎。一相触。二取衣。三下精。四手摩。五见色。六闻声。七嗅香。问何谓相触受胎。答有女人月水生时喜乐男子。若男子以身触其身分。即生贪着而便怀胎。问何谓取衣受胎。答如优陀夷共妇出家。欲爱不止。各相发问。欲精污衣。尼取舐之。复取内根。即便怀胎。问何谓下精受胎。答如鹿母吃道士精。欲心而饮。遂便怀胎。生鹿子道士。问何谓手摩受胎。答如睒子菩萨父母俱盲。帝释逆知。下来其所为夫妇。既悉出家为道。不合阴阳。以手摩脐下。即便怀胎而生睒子。问何谓见色受胎。答有一女人。月华水成。不得男子合。欲情极盛。唯视男子。如宫女人。亦复如是。即便怀胎。问何谓闻声受胎。答如白鹭鸟。悉雌无雄。到春节时。阳气始布。雷鸣初发。雌鹭一心闻声。便即怀胎。鸡亦有闻雄鸡声亦得怀胎。问何谓嗅香受胎。答如[牛*秦]牛母。但嗅犊气而亦怀子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处受胎。一母有欲。有父母共集一处。然外识未应来趣。便不受胎。若识来趣。父母不集则不成胎。二若复母人无欲。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则非成胎。三若父母共集一处。母欲炽盛。父不大殷勤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父母共集一处。父有风病。母有冷病。则非成胎。二若母有风病。父有冷病。则非成胎。三若父身。水气偏多。母无此患。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父母共集一处。父相有子。母相无子。则不成胎。二若母相有子。父相无子。则不成胎。三若父母俱相无子。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则非成胎。二若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母远行不在。则不成胎。三父母俱集不行。此则受胎。复有三种。一若有时父母应来集一处。然父身遇重患。有时识神来趣。则非受胎。二若母身得重患。则非成胎。三若父母身俱得病。则非成胎。若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父母俱相有儿。则成有胎
又瑜伽论云。复次此胎藏八位差别。何等为八。谓羯罗蓝位。遏部昙位。闭尸位。键南位。钵罗赊佉位。发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结凝箭内稀。名羯罗蓝。若表里如酪未生肉位。名遏部昙。若已成肉仍极柔软。名闭尸。若已坚厚稍堪摩触。名为键南。即此肉抟增长支分相现。名钵罗赊佉。从此以后发毛爪现。即名此位。从此以后。眼等根生。名为根位。从此以后。彼所依处。分明显现。名为形位
又于胎藏中。或由先业力故。或由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随顺风故。令此胎藏。或发或色或皮。及余支分变异而生。发变异生者。谓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恶不善业。及由其母多习灰盐等味。若饮若食。令此胎藏发毛希鲜。色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习近烟热现在缘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又母习近极寒室等。令彼胎藏极白色生。又由其母多啖热食。令彼胎藏极赤色生。皮变异生者。谓由宿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淫欲现在缘故。令彼胎藏或癣疥癞等恶皮而生。支分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驰走跳踯威仪。及不避不平等现在缘故。令彼胎藏诸根支分缺减而生。又彼胎藏若当为女。于母右胁倚脊向腹而住。若当为男。于母左胁倚腹向脊而住。又此胎藏极成满时。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内风便发生大苦恼。又此胎藏业报所发生分风起。令头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缠里而趣产门。其正出时。胎衣遂裂。分之两腋。出产门时。名正生位。生后渐次触生分触所。谓眼触乃至意触
颂曰
业理信多绪 生途非一门
安危诚异辙 清浊岂同源
坠质空遗貌 寻香有去魂
幽衢下寮落 皓路上飞翻
凝阴凄复紧 声威聒已喧
投身庇茅屋 怿虑入花园
伉俪情多乱 贪嗔坐自昏
遍知称至觉 挑手独为尊
诸经要集卷第十二诸经要集卷第十三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受报部第二十二(此有九缘) 述意缘 报类缘 现报缘 生报缘 后报缘 定报缘 不定缘 善报缘 恶报缘
述意缘第一
夫善恶之业用。寔三报之征祥。犹形影之相须。譬六趣之明验。其三报者。以悦天后之耳目。翻九色之深恩。孤投禽王之全命。交受五兀之切酷。斯为现报也。群徒潜沦于幽壑。神陟轮飘而不改。身酸历代之殃舋。不晓王子之丧目。斯生报也。外道纵祸于非想。迷法永惑于始终。为着翅之暴狸。飞沈受困而难计。斯为后报也。玄鉴三代溺丧之流。深蛇来变坏形之累。使悟四谛三明之室。令出三报五苦之闇也
报类缘第二
如优婆塞戒经云。佛言。善男子。众生造业。有其四种。一者现报(今身作极善恶业即身受之是名现报)二者生报(今身造业次后身受是名生报)三者后报(今身造业次后未受更第二第三生已去受者是名后报)四者无报(犹无他等业是)此无报业。复有四种。一时定报不定(此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报不定)二报定时不定(由业力定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不定)三时报俱定(由业定故感时亦定)四时报俱不定(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亦不定)众生作业有具不具。若先念后作名作具足。若先不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不具足者。谓作业已定。果报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谓作业已定当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果报虽定时节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时报俱定。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持戒正见。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毁戒邪见。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时生悔。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时不悔。如恶既尔。善亦如是
现报缘第三
如佛说行七行现报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种人。可所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云何七种人。一者行慈。二者行悲。三者行喜。四者行舍。五者行空。六者行无相。七者行无愿。其有众生行此七法。于现法中获其果报。阿难白佛言。何故不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乃说此七事乎。世尊告曰。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等。其事不同。虽供养须陀洹等。不现得报。然供养此人者。于现世得报。是故阿难。当勤勇猛成办七法
又杂宝藏经云。昔乾陀卫国。有一屠儿。将五百头小牛。尽欲刑犍。时有内官以金钱赎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缘。现身即得男报具足。还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而去。本曾通白。今何故尔。王时即唤问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见屠儿将五百头小牛而欲刑治。臣即赎放。以是因缘。身体得具。故不敢入。王闻喜愕。深于佛法生信敬心。夫以华报所感如此。况其果报岂可量也
又新婆沙论云。昔有屠贩牛人。驱牛涉路。人多粮尽。饥渴热乏。息而议曰。此等群牛终非己物。宜割取舌以济饥虚。即时以盐涂诸牛口。牛贪碱味。出舌舐之。即用利刀一时截取。以火煨炙而共食之。食已相与临水澡漱。俱嚼杨枝。揩齿既了。擘以割舌。恶业力故。诸人舌根犹如烂果。一时俱落(此皆现报以业重故)
生报缘第四
如涅槃经云。善男子。如人舍命受大苦时。宗亲围绕号哭懊恼。其人惶怖莫知依救。虽有五情无所知觉。肢节战动不能自转。身体虚冷暖气欲尽。见先所修善恶报相。如日垂没。山陵埠阜影现东移。理无西逝。众生业果亦复如是。此阴灭时彼阴续生。如灯生闇灭。闇灭灯生。善男子。如蜡印印泥。印与泥合。印灭文成。而是蜡印。不变在泥。亦非泥出。不余处来。以印因缘而生是文。现在阴灭中阴阴生。是现在阴终不变。为中阴五阴。中阴五阴亦非自生。不从余来。因现阴故生中阴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名虽无差。而时节各异。是故我说。中阴五阴。非肉眼天眼所见。是中阴中有三种食。一者思食。二者触食。三者意食。中阴二种。一善业果。二恶业果。因善业故。得善觉观。因恶业故。得恶觉观。父母交会和合之时。随业因缘向受生处。于母生爱。于父生嗔。父精出时谓是己有。见已心悦而生欢喜。以是三种烦恼因缘。中阴阴坏生后五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生时诸根有具不具。具者见色则生于贪。生于贪故。则名为爱。狂故生贪。是名无明。贪爱无明二因缘故。所见境界皆悉颠倒
又修行道地经云。人行不纯。或善或恶。当至人道。父母合会。精不失时。子来应生。其母胎通无所拘碍。心怀欢喜而无邪念。则为柔软堪任受子。其精不清不浊。中适不强。亦无腐败。亦不赤黑。不为风寒众毒杂错。与小便别。应来生者。精神便起。设是男子。不与女人共俱合者。五欲与通。男子敬念欲向女人。父时精下。其神欣喜。谓是吾许。尔时即失中止五阴。便入胞胎。父母精合。既在胞胎。倍用欢跃。是为色阴。欢喜之时。为痛乐阴。念于精时。是为想阴。因本罪福缘得入胎。是为行阴。神处胎中。则为识阴。如是和合。名曰五阴。若在胎时即得二根。意根身根也。至七日住中而不增减。又至二七日其胎稍转。譬如薄酪。至三七日似如生酪。至四七日精凝如熟酪。至五七日胎精遂变。犹如生酥。至六七日变如息肉。至七七日转如段肉。至八七日其坚如坏。至九七日变为五胞。两肘两髀及头颈从中出也。至十七日复有五胞。二手腕二脚腕。及生其头。至十一七日。续生十四胞。五手指五足指及眼耳鼻口。此从中出。至十二七日。是诸胞相转渐成就。至十三七日。则现腹相。至十四七日。则生肝肺心及其脾肾。至十五七日。则生大肠。至十六七日。则生小肠。至十七七日。则有胃处。至十八七日。生藏熟藏起此二处。至十九七日。则生髀。及[跳-兆+專]肠骨。手掌足趺。臂节筋连。至二十七日。生阴脐乳颐颈形相。至二十一七日。体骨各分。随其所应。两骨在头。三十二骨着口七骨着颈。两骨着髀。两骨着肘。四骨着臂。十二骨着胸。十八骨着背。两骨着臗。四骨着膝。四十骨着足。复有微骨。总有一百八。与体肉合。具十八骨。着在两胁。二骨着肩。如是身骨凡有三百而相连结。其骨柔软如初生瓠。至二十二七日。其骨稍坚如未熟瓠。至二十三七日。其骨转坚。譬如胡桃。此三百骨各相连缀。足骨着足。膝骨着膝。如是[跳-兆+專]骨髀骨。臗骨脊骨。胸骨胁骨。肩骨项骨。颐骨臂腕手足诸骨等。各自转相连着。如是聚骨。犹如幻化。随风所由牵引举动。至二十四七日。生一百筋连着其身。至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脉尚未具成。至二十六七日。诸脉悉彻具足成就。如莲根孔。至二十七七日。有三百六十三筋皆成。至二十八七日。其肌始生。至二十九七日肌肉稍厚。至三十七日。才有皮像。至三十一七日。皮转厚坚。至三十二七日。皮革转成。至三十三七日。耳鼻唇指诸膝节成。至三十四七日。生九十九万毛发孔。犹尚未成。至三十五七日。毛孔具成。至三十六七日。爪甲始成。至三十七七日。其母腹中。若干风起。开儿目耳鼻口。或有风起。染其发毛。或端正或丑陋。又有风起。成体颜色。或白赤黑。有好有丑。皆由宿行。在此七日中。生风寒热。大小便通至三十八七日。在母腹中。随其本行自然风起。宿行善者。便有香风可其身意。柔软无假正其骨节。令其端正。莫不爱敬。本行恶者。则起臭风令身不安。不可心意。吹其骨节。令瘘邪曲。使不端正。又不能男。人所不喜。是为三十八七日。九月不满四日。其儿身体骨节则成为人。其小儿体而有二分。一分从父。一分从母。身诸发毛。颊眼舌喉。心肝脾肾。肠血软者从母生也。自余爪齿骨节。髓脑筋脉坚者从父生也。其小儿在母腹中。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若是男儿。背外而面向内在其左胁也。若是女子。背母而面向外处在右胁也。居苦痛臭处污露不净。一切骨节缩不得伸。捐在革囊。腹网缠裹。藏血涂染。所处逼迮。依因屎尿处溺瑕秽。若斯其于九月。此余四日。宿有善行。初日后日。发心念言。吾在园观。亦在天上。其行恶者。谓在泥犁世间之狱至三日即中愁不乐。到四日时。母腹风起。或上或下。转其儿身。而令倒悬头向产门。其有福者。时心念言。我投浴池水中游戏。如堕高床花香之处也。其无福者。自发念言。吾从山堕投于树岸沟坑溷中。或如地狱罗网蕀上。旷野石间剑戟之中。愁忧不乐。善恶之报不同若此。其小儿生既堕地。外风所吹。人之手触。暖水洗之。逼迫毒痛。犹如疮病也。以是苦恼。恐畏死亡。便有痴惑。是故迷愦不识来去。生在地血恶露臭处。鬼魅来娆。痫邪所中。死尸所触。蛊道颠鬼。各伺犯之。如四交道堕肉段地。乌鸱雕狼各来诤之。诸邪妖鬼。欲得儿便。周匝围绕。亦复如是。若宿行善德。邪不得其便。儿已长大。团哺养身。适得谷气。其体即生八十种虫。两种在发根。一名舌蝭。二名重蝭。三种在头。名曰坚固伤损毁害。一种在脑。两种在脑表。一名蜇蛛。二名耗扰。三名愦乱。两种在额。一名甲下。二名朽腐。两种在眼。一名舌蝭。二名重蝭。两种在耳。一名识味。二名现味莫。两种在耳根。一名赤。二名复赤。两种在鼻。一名肥。二名复肥。两种在口。一名摇。二名动摇。两种在齿中。一名恶弊。二名凶暴。三种在齿根。名曰喘息休止捽灭。一种在舌。名曰甘美。一种在舌根。名曰柔软。一种在上断。名曰往来。一种在咽。名为嗽喉。两种在瞳子。一名生。二名不熟。两种在肩。一名垂。二名复垂。一种在臂。名为住立。一种在手。名为周旋。两种在胸。一名额坑。二名广普。一种在心。名为班驳。一种在乳。名曰[豸*重]现。一种在脐。名为围绕。两种在胁。一名为月。二名月面。两种在脊。一名月行。二名月貌。一种在背骨间。名为安丰。一种在皮里。名为虎爪。两种在肉。一名消肤。二名烧树。四种在骨。一名为甚毒。二名习毒。三名细骨。四名杂毒五种在髓。一名杀害。二名无杀。三名破坏。四名杂骸。五名白骨。两种在肠。一名螳螂。二螳螂嘴。两种在细肠。一名儿子。二名肠子。一种在肝。名为银喍。一种在生藏。名曰枝牧。一种在熟藏。名为太息。一种在谷道。名为重身。三种在粪中。一名筋。二名目结。三名目编发。两种在尻。一名流下。二名重流。五种在胞。一名肉姓。二名恶族。三名卧寤。四名而寤。五名护计。一种在髀。名为挝枝。一种在膝。名为现伤。一种在[跳-兆+專]。名为铁嘴。一种在足指。名为烧然。一称在足心。名为食皮。是为八十种虫。处在一身昼夜食体
其人身中因风起病。有百一种。寒热共合。各有百一。凡合计之。四百四病。在人身中。如木生火还自烧然。病亦如是。如木因体兴。反来危人。如身中虫。扰动不安。三十六物。假名为人。以伪盖之诳惑凡愚。妄起爱念共相亲附。智者视虚安可近之。譬如陶器终有破坏。此身虚伪会有夭寿。贵贱同迷。至死不知。譬如大城四门失火位次烧之。乃到东门皆令灰烬。生老病死亦复如是
又瑜伽论云。又于胎中。经三十八七日。此之胎藏。一切支分。皆悉具足。从此已后。复经四日。方乃出生。此说极满足者。或经九月。或复过此。若唯经八月。此名圆满。若经七月六月。不名圆满。或复缺减。故法华经偈云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 众苦所逼迫
又三昧经云。说身内火界渐增。水界渐微。是故伽罗逻稠渐坚。乃至肉团。众生由此薄福。从小至大皆受其苦。又禅秘要经云。人身三分。脐为中原。头为殿堂。额为天门
又处胎经云。人受胎时。初七日有四大。二七日展转风吹向胁。乃至三十八七日。风名花令向产门
又譬喻经云。风[牚*支]水。水[牚*支]地。地[牚*支]火。强者为男。弱者为女。风水相[牚*支]为男。地水相[牚*支]为女
又解脱道论云。人身地界。碎之为尘。一斛二升
又增一经云。一人身中。骨有三百二十。毛孔有九万九千。筋脉各有五百。身虫有八十户
又五道受生经云。儿生三岁。凡饮一百八十斛乳。除其胎中食亦分之。东弗于逮人。饮一千八百斛乳。西拘耶尼人。饮一万八百斛乳。北郁单越人。七日成身。初生之日置百路道行人授指与[口*束]。所以不饮乳也(此之斛斗是古小斗三斗当今一斗旧人身形姝大不同今小儿恐怪乳多故别疏记)
后报缘第五
如婆沙论云。有一屠儿。七生已来常屠。不落三涂。然生人天往来。此由七生已前曾施辟支一食福力故。令七生不堕恶道。然此人七生已来。所作屠罪之业。过七生已次第受之。无有得脱。善恶俱尔(此是后报也)
又智度论云。舍利弗虽复聪明。然非一切智。于佛智中譬如婴儿。如阿婆檀那经中。佛在只桓住。晡时经行。舍利弗从佛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战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无三毒。以何因缘佛影覆鸽。鸽便无声不复恐怖。我影覆上。鸽便作声战栗如故。佛言。汝三毒习气未尽。以是故。汝影覆时恐怖不除。佛语舍利弗。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即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此鸽。从鸽中来。乃至八万大劫。常作鸽身。过是已往不能复见。舍利弗从三昧起白佛言。是鸽八万大劫中。常作鸽身。过是已前不能复知。佛言。汝若不能尽知过去世。试观未来世。此鸽何时当脱。舍利弗即入三昧。观见乃至八万大劫。亦未免鸽身。过是已往不复能知。不审此鸽何时当脱。佛告舍利弗。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愿值佛。后于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得作佛时。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涅槃。是时舍利弗。向佛忏悔白佛言。我于一鸟尚不能知其本末。何况诸缘。我知佛智慧如是者。为佛智慧故。宁入阿鼻地狱。受无量劫苦。不以为难
定报缘第六
如佛说义足经云。佛告梵志言。世有五事。不可得避。亦无脱者。何等为五。一当耗减法。二当亡弃法。三当病瘦法。四当老朽法。五当死去法。此之五法。欲使不耗减。是不可得
又佛说四不可得经云。佛与比丘及诸菩萨。明旦持钵入舍卫城分卫。四辈皆从。诸天龙神。各赍花香伎乐。追从于上。时佛道眼。睹见兄弟同产四人。远家弃业。山处闲居。得五神通。皆号仙人。宿对来至自知寿尽。悉欲避终。各各思议。吾等神足。飞腾自恣。在所至到无所挂碍。今反当为非常所得便。危失身命。当造方便免斯患难。不可就也。于是一人则踊在空中。而自藏形。无常之对安知吾处。一人则入市中人闹之处。广大无量。在中避命。无常之对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一人则退入于大海。三百三十六万里。下不至底。上不至表。处于其中间。无常之对何所求耶。一人则计。窃至大山无人之处。擘山两解。入中还合。无常之对安知吾处。于时四人各各避命。竟不得脱。藏在空中者。便自堕地。犹果熟落。其在山中者。于彼丧已。禽兽所啖。在大海中者。则时夭命。鱼鳖所食。入市中者。在于众人而自终没。于是世尊。睹之如斯。谓此四人暗昧不达。欲舍宿对。三毒不除。不至三达无极之慧。古今以来谁脱此患。佛则颂曰
虽欲藏在空 善处大海中
假使入诸山 而欲自翳形
欲求不死地 未曾可获定
是故精进学 无身乃为宁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获致。何等为四。一曰。年幼颜色炜烨。发黑齿白。形貌光泽。气力坚强。行步举止。出入自游。上车乘马。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忽耄。头白齿落。面皱皮缓。体重拄杖。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