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618|回复: 4

佛教徒如何对待诽谤和伤害(汇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6: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心八颂略释》

第五颂自受亏损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他人出于嫉妒等烦恼恶心,而非理地辱骂、诽谤我及上师亲友等人时,我愿意将这一切吃亏、损害、失败等痛苦全部由自身取受,而将所有的胜利、利益、安乐奉献给他。
恰卡瓦格西为求这一颂的后两句,依止夏日瓦上师六年之后,才得到了传承。他一生依止修行,最后断尽了我执及我所执。现在在座的人当中,尤其是刚到学院的居士们,一到学院就立即得了《修心八颂》的全部传承,希望能够珍惜!
这一颂从字面上看很容易懂,然而内涵非常深广奥秘。行者如果能一直认真精进地修持,必定能够断尽一切我执,达到极高的境界。
颂词中讲,他人出于嫉妒、贪欲、嗔恚、愚昧以及粗心大意等一切不清净的发心来非理辱骂、诽谤我等,此“等”字包括我的金刚上师、金刚道友以及父母亲朋等人。诽谤分两种:一是“非理诽谤”,二是“合理诽谤”。比如说,我本来戒律很清净,但别人说我戒律不清净;又比如,我本来没有偷东西,而被人指责做了偷盗行为,这些都属于“非理诽谤”,再比如,我本来不是外道,别人说我是外道……如是等等。凡是不符合事实的诽谤是“非理诽谤”,符合事实的诽谤是“合理诽谤”。


一般人对“合理诽谤”还稍微能够承受,而对“非理诽谤”就简直难以承受了。文革的时候我还很小,当时有很多人被戴上了“四类份子”的帽子。听说我的一位亲戚一下戴了三顶帽子,我非常想看看他戴的什么帽子。结果,在一次批斗会上,看到他和一些人并排站在台上,我却连一顶帽子都没有看到……这也算是一种“非理诽谤”吧。
一般人都把诽谤自己的人看成是最大的仇人,但对于我们修学大乘法的人来说,诽谤辱骂等恰似如意宝一样,是生功德的宝藏,是迅速成佛的良机。博朵瓦格西曾说:“别人诽谤你,是对你最大的恩惠。”我们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中是否能生起这样的心念。再深一层说,在修大乘的菩提道上,连自己的妻子儿女、自己的身体都要布施给一切众生,那么,这点诽谤辱骂又算得了什么呢?
曾经有位大德,因为他人的嫉妒而入狱多年,他说“这是我的业力”而甘受其报。再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米拉日巴尊者,晚年时,一位格西因为嫉妒将毒奶送给他吃,尊者观一切如梦如幻,坦然服下……这些都是大乘行者所应具有的珍贵品质,是将烦恼转为道用的具体表现。


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修行人我执太重,对待他人几乎已经达到了寸步不让的地步,这样的修行岂不是南辕北辙吗?又有一些人,外表闭关多年,出关后,稍遇违缘就大发嗔心,这样,即使一辈子住山也没有多大益处。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说:“恶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温柔,林中猛兽常发怒,市里良马亦驯顺。”学佛者应该具足善良的人格,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藏族有句谚语,意思是说在平时,肚子吃得饱饱的晒着太阳,一切顺缘都具足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烦恼,像个好修行人,而一旦缺食少穿,打雷下雨,遇到一些违缘的时候,他们的修行就无影无踪了,这种情况在修行人当中经常出现。要对治这样的违缘,应该常常观清净心,观一切都如梦如幻,观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的本性,现在,因受业力的支配来伤害我,确实是不得已,如同病人本不愿意生病,但不得已生病一样。所以,我应该对他们生起大悲怜悯之心,心中一想开,就比较容易忍受别人的伤害了。接着再观想一切显现都可以用来转为道用,增上自己的修证功德,进而对众生生起感恩报恩之心。
世人常说“吃小亏占大便宜”,“失败是成功之母”。从世间人的角度看来,我们可以在吃亏失败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便在将来得到更大的利益和胜利。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为了究竟成佛,首先要将一切安乐送给他人,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大的佛果。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说:“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因此,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承担他人的一切过失、亏损及痛苦,而将福德、安乐、胜利奉献给他人。

这个窍诀非常甚深,本想多讲一些,但是很惭愧,我自己没有这样的修持,只是稍稍有些体会和经验,依靠这个,我再给你们稍讲一点。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看他人的过失,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善良的人。而经常看他人的功德,常常思维他人对自己的恩德,习惯了,就会对人人都生起感恩之心。如同有眼病的人见到雪山是黄色,而没有眼病的人看雪山却是白色,如是一切都是自心所产生。了知这个以后,我们就应该把它融入到修行当中去。炉霍县多芒寺中有一位那西堪布,他看任何人都是好人,从来不看他人的缺点。即便是看到了,他都说:“不能说他人的过失,这也许是佛菩萨的度生方便,有不共同的密意。”所以,他从来不与他人争辩是非。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修道中的高处就是前面所讲大德们的行为,应将世间所有的痛苦、亏损、失败归于自己,将一切胜利、安乐奉献给他人。而不能开始像菩萨,中间是凡夫,最后成魔王,我执膨胀,堕入恶趣。
这个窍诀词句简单,意义深奥。为了使大家加深理解,我加了一些教证和公案。真正要圆满修持《修心八颂》,只有一地或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行。不过,我们可以作相似的修持,依照这个窍诀,上师的加持,在心地上多下功夫,渐渐就能趣入这样的境界。


《修心八颂》对修学显密教法都有很大利益,因几位弟子的祈请,这次讲了这部论典,我非常感谢他们。相信这部法会对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今后的修行、做人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修行和做人不能相应,哪怕是在山上闭关多年,“修行很好”,但下山之后还是不能与人相处,遇到违缘,自己没有办法遣除。这样做,一方面使他人对佛法不起信心,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一再遭受挫折而退失修道之心。我们在座的人中不敢说没有菩萨,但差不多都显现的是凡夫形象。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娑婆世界里是非常可怜的。在学院里,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信仰三宝和因果,所以要比一般人好得多,而回到大城市里,你周围的人都不知因果取舍,不信仰三宝。在这种恶劣环境中,你们一定要牢记此中所讲的窍诀,一遇到烦恼之时,就立刻用窍诀去把自己的烦恼调伏,犹如战场上的勇士,一遇到敌人就会迅速抽出武器来把敌人消灭掉一样。
以前噶当派的大德们尤其重视此颂的后两句。我们如果把这两句抄下来贴在家里明显的地方,时常警策自己,相信会对自己的修行有所帮助。过去我在读师范学院时,很喜欢将与自己相应的格言、警句贴在自己宿舍的墙上,在出门或在吃饭之前都先看一看,结果对自己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都起了一些帮助作用。比如“不因赞称而高兴,不因辱骂而忧伤,善持自之功德者,此乃正士之法相”等等,经常看这些,才知道自己做人很差。
我们如果仅仅只懂一点道理,相似而行,或者甚至连道理也不懂,每天只念心咒、观明点、办个皈依证,就自以为是个佛教徒了,我们的这种行为对自己的相续不可能有真实的利益。从噶当派大德的传记中,我们看到他们的心是如何的善良,行为是如何的清净。相反,我们看看自己又是怎样的呢?希望大家多看看他们的传记,以增加自己修法的信心,精进努力,使自己走到修心的轨道上来。
修行好的人,对整个社会都有利。所以,如果佛教教育深入每个人的心中,那么整个国家的社会道德都会随之而提高。目前,很多学佛的人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但希望在以后有能力的时候,能将整个社会的道德、做人的标准扭转到佛法上来,使人们尽量不造恶业,多做善事,懂得取舍因果等。因此,修学佛法对社会文明和世界和平都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

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昨天前面讲了,若人毁坏佛塔、佛像、佛法,不应对彼生嗔恨心,三宝所依远离一切损害之故。同样,若人加害上师亲朋好友等,也不应该生嗔恨心,因缘所生之故。
当然,这跟世间原则有点相违,世人认为上师亲人受到伤害,一定要报仇,否则就是没胆量,不懂世间法。但大乘的做法与之相反,本来,自己的根本上师或传法师、皈依师、授戒师等恩德非常大,不仅自己恭敬,而且渴望成千上万的人对他恭敬承侍。若有人诋毁甚至伤害上师,或者侮辱谩骂父母亲友,此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应该心里想:这是一种因缘。
前段时间也讲过,“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无论是过失还是罪业,皆依因缘所生,全然无有自主之力。上师亲友受到毁谤损害时,其中必定存在着因果的玄妙,不能随便生嗔恨。那遇到别人轻辱上师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有些人恶语诽谤上师时,应当想方设法加以制止。如果自己无有能力制止,则一边思维上师的功德,一边用手指捂住耳朵,不听他的胡言乱语,切莫与该人亲密交往、畅所欲言。”这就是一种原则。
现在有些人,听到别人对他上师不满,说一点过失,就马上吵起来:“你凭什么说我的上师?我上师跟佛没有差别,你这种人哪有资格评价他老人家。”互相争执不息,进而拳脚相加。这说明他对大乘教义不精通。不管是上师也好、亲朋好友也好,当受到诋毁侮辱时,自己应了知是因缘所生,没必要为此而妄生嗔恨。《四十二章经》中也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贤者不可毁,过必灭己也。”


当然,对一个佛教徒来讲,最执著的就是自己的上师,一旦有人进行加害,拼了命也要跟他搏斗。世人这样做情有可原,但大乘修行人一定要学会安忍。听说有些人扬言:“我的上师与莲花生大师无二无别,如果有人毁谤他,我就拿刀子杀了他。”表面上看来,他对上师的信心非常不错,很有胆量,实际上完全违背了《入行论》的宗旨和教义。因此,大家以后若遇到有人对上师不敬,千万不要生嗔恨心。
印度佛教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圣天论师一生中和不少外道辩论,晚年亦不放弃口诛笔伐。有个年轻的婆罗门外道,见师父被折服,心里很不服气,他发誓道:“你圣天以口胜我师,我要以刀胜你!”他一直暗暗跟踪,找机会行刺圣天论师,但因其弟子众多,无从下手。一日,终于被他得到了机会,他看见圣天论师在大树下坐禅,就纵身跳到跟前,愤怒地说:“圣天,过去你以利口战胜我师,而今我要以快刀劈开你腹,看看谁厉害!”说罢举刀就砍。
圣天论师中刀后没有马上死,他心无怨恨,反而怜悯那年轻人的鲁莽。他诚恳地说:“学术上的争论哪有用刀剑来代替的?你毁了我的肉体,毁坏不了佛法。你是被无明烈火燃烧得神智昏迷了,我原谅你的愚昧无知,快逃到山上去吧,暂时不要下来。我的弟子们快要回来了,有不少人还没有获得法忍[1],他们必不饶你。”那年轻人一听,愣住了!圣天接着说:“你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受过佛法教化,个人情见太重,为愚痴所欺、狂心所惑,我不会计较,快逃命去吧!”年轻人见圣天论师竟如此宽恕他,怎忍再砍第二刀,反而跪下来忏悔认罪。圣天论师催他快走,他只得逃上山去了。


不一会儿,众弟子回来,见上师倒于血汨之中,大吃一惊。没有证到法忍的,果然怒火中烧,要追赶凶手报仇。此刻圣天论师尚未气绝,他竭力用微弱之声劝阻道:“行刺者早已远去,原谅他吧,他是被妄心愚见所驱使。我已到暮年,终有一死,怨怨相报,必无了期。佛法讲的是无我、能忍,我要你们宽恕他!”说毕,瞑目而寂,面无一点憎恨之色。
可见,真正的高僧大德,纵然受到生命危险,也从来不怨恨别人。从他的弟子也可以看出,得到法忍的不会生嗔恨心,而未得法忍的,在违缘面前根本控制不住情绪,但这种做法上师并不愿意,即使倒在血泊中,也是劝他们不要报仇。
佛教历史上,圣天论师的圆寂,大家还是应该深思。当我们的亲人和上师受到伤害时,自己会怎么样对待?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前不久,有位出家人的弟弟被杀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怒不可遏,准备还俗找凶手报仇。如果他受过大乘教育,此时就变成一纸空文了,对他相续没有任何作用。学习这部论典的人,大家也应该想一想:“如果我的父母、我的上师今天被坏人害了,而且还杀了他,这时候我该怎么办?”
当然,有些人不要说杀自己的亲人或上师,就算是说一点过失,他也忍受不了,马上跟别人打起来。这非常不合理!昨天《亲友书》的教证说,不管是为了任何人,最好不要造恶业,因为,地狱的果报,他人是无法分担的。《四百论》中亦云:“如王分权利,不能分罪恶,智者谁为他,自摧毁后世。”意思是说,国王虽有能力分配财物与权位,却无法分配自己所造的罪业,真正了知因果取舍的智者,谁会为他人造业而摧毁后世的安乐呢?因此,不管是为了什么样的对境——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上师、我的寺院,都不应该造恶业。


前段时间,一个居士在我面前发愿:“以前我脾气不好、性格不好,常说别人的过失,也常看别人的过失,自己的过失从来不检讨,从现在起我发誓:以后尽量不说任何人的过失,如果说了,立即忏悔。”我当时告诉他:“你真的了不起,真的很伟大!不管你做不做得到,有了这样的决心,确实非常可嘉。”
学习佛法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如果别人非理诽谤你,你应该把他观为自己的父母。博朵瓦格西曾说:“别人诽谤你,是对你最大的恩惠。”所以大乘佛教有种不共的精神,与普通行善是不相同的。很多人认为,学佛就是做好事,当一个善良的人,不害别人就可以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真理,这个我们必须要学好。
世人常说“吃小亏占大便宜”,我们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亏损和失败应该由自己取受。按照世间的观念,两个人打官司,败诉的一方会特别难过,甚至夫妻吵架时,双方也互不相让,非要对方低头认错。但如果发了菩提心,他就会说:“今天算我败了,你赢了,只要你快乐就好。”这样的话,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家庭问题,但也是修菩提心的一种标志。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碰到任何争执时,都要想:“算了,今天算我败了,他快乐就可以。”尽管这样做很难,可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必须要这样做。当串习久了以后,心的力量就会逐渐扩大、成熟,这对以后的修行也非常有帮助。


《佛子行》里有教证:佛子面对一切的损害都可转为道用,当修安忍。
辛二、痛苦转为道用:

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
       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佛子行》确实是非常甚深的教言,对于我们凡夫人,每一句都能实行相当困难,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明白,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应该做到这一点、想到这一点,否则常以世间的一些行为来充实自己,真的相当惭愧。许多人认为自己开悟了、学得非常好,但遇到某些事情时,往往是没办法接受。
颂词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说我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丝毫过失,然而若有人平白无故地加害我,用各种兵器砍断我的手脚,甚至斩断我身体中最关键的头颅,在这种情况下,但是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不能这样以牙还牙。因为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菩提心,故应以慈悲心来对待一切,不但不可以报仇,反而要将他的所有罪业自己代受,心里默默地发愿:“这个人真的很可怜,但愿这种罪业不要染污他的相续,让他以此因缘往生清净刹土。”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6: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2-20 16:44 编辑

当然,说起来简单,真正有人害自己时,不要说千刀万剐、砍断头颅,甚至打一拳、踩一脚或者斜视一眼,恐怕有些人也受不了。大乘理念与世间行为完全不同,若想成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用这些教言来观察自己。《入行论》云:“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愍,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对于伤害自己的人,纵然生不起慈悲心,亦不应当生嗔恨心。因为对方是被烦恼所迫,再加上自己与他的因缘,才有了今日的种种损害,若也像世人一样互相争斗、势不两立,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其实若以前世今生的因缘来观察,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阿底峡尊者说过:“他害己身时,当观宿业致。”别人害自己的时候,理应观想是前世宿业所致,并非平白无故。或者还可以想:“遭受损害的这种因缘,应该成为我大悲菩提心的增上缘。”夏哦瓦格西也说:“未懂得损害与痛苦为正法之助缘……”而千万不能在这时发下恶愿。佛传中有个故事说:久远之前有一共命鸟,它长有两个头、一个身体,一个头叫有法,一个头叫非法,有法心地善良,而非法性格恶劣。有次当非法睡着时,有法捡到一枚甘露果,它本想叫醒非法,但后来想:“反正我们滋养的是一个身体,算了吧。”然后就独自享用了。非法醒过来后,因有法打嗝时呼出阵阵甘露果的香味,知道甘露果已被有法吃掉,于是愤怒异常,说道:“我以后也会仿效你如此行事。”

后有一次当有法睡着时,非法看到水中漂来一只水果,它不知有毒便将它吞下,结果立即昏死过去。神志不清时,非法发愿道:“生生世世但愿我都能将有法杀死,并且永远与它对立。”而有法则发愿说:“无论我转生何处,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以慈悲心对待非法。”当时的有法,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非法,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所以在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时,提婆达多经常心理不平衡,天天制造违缘,害过佛陀好多次。
人与人之间的抵触,应该说有一种因缘,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大乘行人有能力时,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以大悲菩提心来对待,将一切危害和痛苦转为道用。

辛三、恶名转为道用: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
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
有些人不止一次,而是无数次地中伤我,在众人面前说我破戒了,使我的恶名传遍于三千大千世界。此时我该怎么对待呢?不但不能以怨报怨、反唇相讥,而且要以深厚的慈悲心来关爱他,反过来赞叹他的功德。
这一点,恐怕很多人很难做到。自己对他的恩德和帮助相当大,可他不但不报恩,反而无缘无故诽谤自己,使整个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有些道友可能是前世的因缘吧,即生中没有害过别人,但别人就喜欢无因诽谤,说得特别难听,使自己在众人当中下不了台,弄得很难堪。这时候一般人都认为:“你应该给我有个交代,因为你的语言让我变成这样。”尤其是刚开始学大乘论典的人,恐怕一开口就是说他的过失。然而作为大乘佛教徒,不但不能斤斤计较,反而要赞叹他的功德,说他的修行或人格如何如何好。若能做到这一点,修行才会非常圆满。
我们应该观察自己,没有遇到别人挖苦、天气也好,种种因缘聚合时,觉得修行非常不错,而一到关键时刻,自己就受不了了,开始用各种语言来诽谤别人。作为凡夫人,尤其是小乘根基者,这种情况非常多,但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不能以这种方法来对待。

其他教言书里也讲了,不管是赞叹还是利养,统统是世间八法,都应该平息。世俗中有平息世间八法的一些教言,胜义中如《入行论》云:“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诸法都是空性的,怎么会有得失呢?以这些教言来平息各种分别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辛四、诽谤转为道用: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
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
有人若在大庭广众揭露我的过失,这时候不但不记恨,反而要把他看作上师。这一点也比较难做,背后造谣诽谤,很多人都能接受,但在众人集聚的场合中,直截了当地揭露你在某时偷了什么东西,犯了什么戒,行为如何如何不如法等等,恐怕很多人都无法忍受。其实《入行论》中云:“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为了虚名而失毁财富、丧失性命,真的没有意义,阿底峡尊者也说:“闻刺耳语时,当视如谷声。”
现在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当下就无法接受,生起很大的嗔恨心。而我们不应该这样,别人说自己过失时,应把他当作深恩厚德的上师来看。弟子对上师要如何恭敬,学过佛法的人都清楚,所以别人无中生有毁谤你时,不能对他报复,而应该当作最有恩德的人。以前有一首感恩的歌里说,对于给自己制造违缘、伤害自己的人,理当心存感激,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种因缘,让我们变得坚强,变得宽容。一般来讲,名声受到损害,世间人都接受不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别人诽谤我、说我的过失,也是一种殊胜的因缘,我如果一直被人赞叹、崇拜,今生的修行都会毁坏的,诚如寂天菩萨所言:“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受到违缘不顺是非常好的,别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中说我过失,我都应该有心理准备,明白这些可怜众生如同有精神病的病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接受,怎样疯狂地伤害我,都是有情可原的。毕竟疯狂者无恶不作,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说得出来,但这也是在烦恼催动下的身不由己,他根本没有控制能力。


所以这些人诽谤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是噶当派很多大德的殊胜教言。国苍巴大师有十二种修法,最主要的就是饶益作害者,而且这也是释迦西日尊者的四大事业(四大实修法)之一。一般的世间人是别人害我,我就永远耿耿于怀,说他的过失。可是学了大乘佛法以后,这种理念应该转变过来,倘若还是沿袭老观念不改,认为“这是我的仇人,那是我的亲人”,亲和怨分得非常清楚,这是不合理的。
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将害自己和毁谤自己的人视为最好的亲友。真正的亲人虽对自己好言好语、百般引诱,却阻挡着生生世世的解脱之路,而怨恨的人能让我们把修行方法用得上,对生生世世是有帮助的。因此,朗日塘巴尊者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选择失败、宁愿吃亏,就是大乘将诽谤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不管谁在大众场合说我的过失,我真能忍受的话,这就是大乘修行人。
然而有些发心人不是这样,今天几个道友说我的过失,彼此有些观点不合,就一直记在心里面,此后跟他合作都不愿配合。这种情况,我也发现过。本来我认为有些人修行应该不错,不会这样,但后来发现他因以前跟别人有过节,心里一直有疙瘩,合作时别人需要配合的地方,他根本不愿意帮助。这种现象经常有,希望不要这样!


以上的教言非常非常深奥。凡夫人不仅这一辈子,生生世世的自我保护都很强,利他心非常薄弱,所以这样的理念一下子适应过来,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就好像低原的人来到高原地区,对气候实在不习惯一样。然而,人什么事情都可以适应,刚开始把怨敌和亲人分得非常鲜明,逐渐逐渐通过学习大乘甚深道理,相信很多人可以转变自己的相续。
辛一、恩将仇报转为道用: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
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
我以无限关爱像呵护儿子那样维护的人,纵然对我不报恩,反而把我视如怨敌,我也不会向他报仇,而是像慈母对待生病的儿子一样,更加悲悯他、慈爱他,这就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我认识一个大老板,他以前帮助过一个人,当时那人身无分文,特别可怜,他纯粹是出于爱心才帮助他,然后让他加入自己的企业,慢慢在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他在那人最困难时帮助了他,认为他不会欺骗自己,所以对他很信任。没想到,那人掌握了公司的里里外外之后,就把很多财富转到其他地方,并通过一些政府关系加害他。这个老板是学佛的,他说:“从世间角度来讲,我根本想不通。他最可怜的时候,是我帮了他,他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也全部是我给的,可是他不但不报恩,反而以这种方式来对付我。如果我也反过来害他,从大乘角度讲是不合理的,因此我还是忍着吧,把所有的善根回向给他。”真正学得好的大乘行者就应该这样。


此处用了一个比喻说,当别人害你时,你应该像慈悲的母亲对儿子那样来对他。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云:“如母于病儿,特别觉痛爱,如是诸菩萨,特意愍恶者。”月称论师在《四百论》的讲义中也说,以前有一个女人,她有六个孩子,前五个生活都能自理,有一定的谋生技能,但第六个孩子品行恶劣,经常做些非法恶业,因此母亲对小儿子特别关心,成天想尽办法关照他。世间上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一个母亲有三四个孩子,其他的孩子都有工作,别人对他态度也很好,但有一个孩子性格恶劣,大家不需要他,而且是残疾人,这样的话,母亲会对他特别好,纵然发脾气对她作各种伤害,母亲还是照样关爱他。大乘修行人对恶劣者也要如此,月称论师云:“一切大悲尊,视众虽平等,尤于愚劣者,却更生悲愍。”诸佛菩萨大悲尊者虽然对众生一视同仁,皆以平等的菩提心来对待,但对愚痴野蛮的可怜众生,尤为关心照顾。
因此,有人对你制造违缘的话,不管他对你做了什么,都应以这种方式来对待。朗日塘巴尊者的有些教言里说,伤害我的人当如如意宝、善知识般来对待,这些教言大家要身体力行。当然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对弘法利生非常有害的人,也是不能摄受的。比如在一个佛教道场中,有个非常坏的人或精神有问题的人,按照《毗奈耶经》和有些大乘教言,他不能呆在僧团里,这并非舍弃菩提心,也不会违背菩萨行。

在我们学院,破戒者、毁坏誓言者、精神不正常者,不能与僧众共住。这不是舍菩提心,而是佛陀在大小乘经典中亲自开许的。有些人过于走极端——“精神不正常的人、破戒的人毕竟是个众生,应该让他在僧团里继续破坏纪律。”这完全是堕于一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密意所在,难道他的“悲心”超过大慈大悲的佛陀吗?噶当派的前辈大德曾异口同声地说:“大悲菩提心不能舍弃,但是为了弘扬佛法、培养清净的僧团,必须按照戒律中的羯磨仪式如理如实地行持。”
辛二、凌辱转为道用:
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
地位、财产、名声等与我相同或者比我低下的人,以傲慢心通过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侮辱我,那个时候该怎么对待呢?应该把他当作善知识。《入行论》中说:“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即使他用脚踩在我的头顶上,我死掉也无所谓,但我一定要帮助这个可怜众生,以此令世间尊主释迦牟尼佛欢喜。上师如意宝经常念这句偈颂,并发愿道:“不管是谁,践踏我的头也好,故意毁谤、无意毁谤也好,无论对我怎么样损害,我都会乐于接受的。”
我在《旅途脚印》中也写过,我在一家星级宾馆,看到了一幕令人难忘的情景——一位顾客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硬硬的拳头几乎挥到了女服务员的身上,但女服务员却始终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一直以恭敬心来对待,令我钦佩不已。我当时就想:“如果大乘修行人遇到这种对境时,也能以微笑或爱心相待,那该多好啊!”顶礼大恩根本上师多智钦.龙洋仁波切
祈祷加持我等之相续,
祈祷加持内心趋正法,
祈祷加持正法趋入道,
祈祷加持修法无违缘,
祈祷加持修行得究竟。


尤其是同等或比自己低下的人,对自己进行凌辱时,是很难以忍受的。领导批评你,你可以接受,但是同事或下属说你过失,你就会心里不服,很难把他们当上师看。其实若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是圆满正等觉果位也不难获得,龙猛菩萨云:“故求圆满菩提者,当视众生如上师。”凡是希求圆满菩提的人,都要把众生当作上师,应该想:“众生不分上中下等,只要是众生,就是我的上师,对我的修行都有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要分清贤劣,并不是恶人和好人没有差别,对他们传授佛法应该一视同仁。有些人对佛法连信心、恭敬心都没有,给他们传授也没有用。佛经中说:“如月纵出升,非器不显现。佛陀大悲月,亦不照无缘。”月亮虽然升出来了,但如果地上没有水器,月影就不可能显现。同样,佛陀的大悲月亮,也不可能照到无有缘分、性格恶劣、没有恭敬心的弟子身上,在这些人面前,任何加持、功德、悉地都无法现前。

有些恶劣弟子认为:“制造违缘的话,对上师是一种顺缘,对道友们也是一种顺缘,那我应该无恶不作。”这是不合理的。作为一个佛教徒,若对传法者没有基本的恭敬心和信心,甚至有很多邪知邪见,那再甚深的教言对你也没有利益。没有得利反而造恶业的话,还不如早点离开僧团,这样对自己也好,对僧众、包括上师的方方面面,也应该是有帮助的。否则恶缘一直不断结下去,对彼此都是有害无利。僧团里有一个破戒者的话,所有僧众的功德,尤其是密宗灌顶的誓言,都会毁坏无余,犹如一大锅牛奶里滴了一滴酸奶,全部的牛奶都会坏掉一样。因此我们对誓言和戒律应该值得重视。要知道,天底下佛陀是最慈悲的,不仅具有世俗菩提心,而且具有胜义菩提心,但是佛陀在世时,破戒者、对法师不恭敬者被摈除僧团的现象也非常多,打开《毗奈耶经》和《四分律》,你们就会相当清楚。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这里有破誓言者,但有些性格恶劣者经常扰乱上师道友的心,此举对弘法利生是有利还是有害?自己也应该善加观察。



这里讲我们修安忍时,面对欺辱应该怎么样对待呢?应该把他当作善知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上师也好,弟子也好,金刚道友也好,别人来加害你时,就应该这样对待。现在很多企业和单位中,有些人无缘无故抢了你的财产,或者在领导面前告状,你心里就不平衡,但在那个时候,以安忍心来对待非常重要。否则,表面上说自己是某某上师的弟子,修了多少年法,皈依十几年了,实际上天天在傲慢的心态中自以为是,一点点小侮辱都没办法接受,那么遇到违缘时,修行境界肯定会暴露无遗。
其实,做人应当谦虚,没什么可傲慢的,就算有点世间的技术、学问,那也只是沧海一滴,对于浩如烟海的佛教知识,很多人都一无所知。因此,大家不要有傲慢心,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智慧的水,有了傲慢,永远也得不到上师的加持和道友的劝勉,总是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上师所说的如意宝般的珍贵教言,对之也是嗤之以鼻,最后相续与佛法背道而驰,很有可能堕入恶趣,非常危险。


有些人懂一点技术,就有傲慢心了。比如对电脑稍微明白一点,就觉得在世界上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很多道友不懂电脑,上师也是如何如何,久而久之,这种技术就成了毁坏自己的一种因,非常不值得。我们得个人身不容易,遇到佛法尤其有缘修学佛法更是难得,但因为以前没有造善业,有时候顺缘也会变成恶缘,最终只有堕入深渊,处境堪怜。而我们看到也没有办法,即便是在佛陀时代,也有提婆达多、善星比丘等很多人直接堕入三恶趣。
所以,大乘佛子在修行过程中,应该尽量接受各种违缘,同时也要把握分寸,不能什么都混为一谈。讲经说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非法与正法区分开,让人们懂得这个道理,不然全部混杂在一起的话,那不叫真正的讲经说法。


愿我身、语、意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利益佛法和
众生的无尽源泉!
轮回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


所有鬼魂的梦不能轻易断之 不能用现代的思维去理解
弗洛伊德德梦学说是潜意识的 压抑的欲望 替代物(形象)的满足 隐喻
而神灵 鬼魂的梦却是直接的 有特殊的意义
一方面 梦见鬼 大多是自己宿世的怨亲债主前来索偿 并会对自己一生的运势 命运产生影响 以迷信处理 置之不理不妥
另一方面  梦见去世的亲人  大多是亲人在于恶道 有求于自己 希望宿世骨肉帮助超度

本人如果不信佛  怕是不信 难以理解的
如果确有此心 愿信的话
建议你 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看后你自然会明白怎么回事的  
如按《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内容做的话  此梦将永不出现
对你本人也会有极大益处

念: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象,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以上意思是:在21天里 心中默念:"那摩地藏王菩萨" 满一万遍 会在梦中见到故去亲人目前的情况。很灵验!一试便知。

《地藏菩萨本愿经》: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世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姊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专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持斋10天 去寺庙烧香拜佛 在佛像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7遍 每读完一遍 读如下回向文3遍,如此 自己的亡亲 冤亲债主即可解脱!

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自己名字)愿以此所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自己名字)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祁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

如果是专门超度特定的人,则:回向给XXX和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

读经是消业障的第一步,以后坚持在心中默念  “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名号,可使本人逢凶化吉 转变不好的命运。如果坚持每天念一千遍,念满一千天,可使本人一生平安 富足。

在读佛经的问题上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明确说明可用来读 可消业障 可用来超度亡人的。佛经不打诳语,有此经典明确说明,不必疑惑。对于佛经,一信解百惑。要知道超度一个人功德是很大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本书 读完一遍需要90多分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1 12: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1 19: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菩萨本愿经 讲诉了 谤佛 诽法 诽僧 的罪过. 一切都有因果的  自有计较

你有权选择不信 但是你没理由诽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1 20: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3 04:16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