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739|回复: 2

眼瞎近視視力差眼病多,佛法可以改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4 1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2-14 10:15 编辑

關於視力不好眼睛近視或者瞎眼者,一般從緣起上來看主要是宿世中誹謗佛法僧三寶的果報,比如<<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講,有持誦該經者,若其他人輕毀他誦經無果,這個輕毀他人的人就會得到世世無眼的果報.無眼並非完全是指沒眼睛,更多的情況下是指長著眼睛卻沒辦法使用,也就是瞎眼這種情況.<<地藏菩薩本願經>>雲:若遇譭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所以,我們生活中見到視力不好的,眼睛瞎的,要知道主要是從誹謗三寶得來的苦果.當然,除此之外也還有些視力不好是因為損壞燈明,比如前世破壞照明,讓別人處於黑暗之中,看不清楚事物和環境,現世自己也會得到視力不好,難以辨別看清楚環境的果報;還有的瞎眼視力差是因為直接損壞別人的眼目,比如,有的人前世直接刺殺弄瞎動物或者人的眼睛,或者有的人說多吃動物的眼睛會補養自己的眼睛,這些身口意的造作,都會導致瞎眼或者近視或者其他的眼病,包括有的人眼睛長的不漂亮很難看,都和這個有關係.

那麼,我們怎麼樣修行才能夠改善自己的視力,令一切眼瞎視力差眼病多者解脫痛苦呢?可以從如下幾條來做:

第一,以前我們誹謗三寶造成瞎眼,現在我們不誹謗三寶了並且開始讚歎三寶弘揚佛法,同時懺悔以前造作的譭謗三寶的惡業.

第二,以前我們破壞燈明,造成環境黑暗無光,別人無法正常觀看觀察環境,從而影響視力,現在我們供養佈施燈明,比如在環境黑暗的路口佈施路燈,讓大家能看清楚環境,佈施貧困地區一些燈具照明器材,讓大家能夠照明環境,當然這個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的,都可以在現身來世中改善視力,其中效果最殊勝的就是到佛塔寺廟等三寶所依處做供燈,你可以捐助寺廟電費使之維持照明,或者供養油燈等等.效果極好,<<施燈功德經>>雲: 於佛塔廟施燈明已,彼世世中得於八種可樂勝法,何等為八,一者獲勝肉眼……又雲: 又複恒常無眼患,所在受生眼不眇,不無一眼及瞎眼,彼眼亦常不濁亂,眼目修長黑白分,猶如淨妙青蓮葉,眼淨能見微細物,如彼明徹摩尼珠,無量阿僧祇劫中,得淨肉眼不失壞,彼亦常無眼諸病,此是奉施燈明果.所以,大家要經常供燈,同時懺悔以前破壞燈具照明或者損壞塔寺燈明的惡業,一定會徹底扭轉改變瞎眼以及視力差的苦報.

第三,就是塑造佛像,<<大乘造像功德經>>雲,凡造佛像者會得到目不盲眇的善果

第四,幫助他人糾正不良好的用眼習慣,比如建議別人不要近距離看書在黑暗處看書,保護動物或者人類的眼睛不受傷害,有眼睛要被挖掉的動物或者人類,我們想辦法救護幫助他脫離眼睛被損害或者挖掉的恐怖.以及一切可以利益到眾生眼根和視力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多做.

能夠照上述四條來奉行的人,不管前世造作何種惡業導致現在眼瞎或者近視或者視力差或者其他眼病,都會在現世和來世中,徹底改變這些將要承受惡報.







2007-6-8吉祥果於杭州西子湖畔,得菩薩加被而作


看黄色图片,眼睛斜视越来越严重,
看黄色图片,我的眼睛斜视越来越严重,请大家以我为教训,快快戒掉邪淫的坏毛病
      我从初中时不小心接触到黄色图片,便有了手淫的毛病,那时候眼睛有点斜视,有以为是坐位的问题,长期坐在第一排最边上的位置的原因。中考时以4分之差没上到重点中心。上高中身上莫名地难受,像受了邪一样,我以为是练习气功走火入魔了,高考前夕,竟然没法上课,第一次高考落榜了,后来又参加复读,常期失眠,第二次高考之前根本上不了课,那次高考再次落榜。后来去打工,十年时间,做什么都不顺,谈了几次恋爱,最后都是被甩。记得在广州打工时,因为眼睛的问题,竟然三个月找不到工作,那个苦呀,没法说。现在我发现我的眼睛斜视越来越厉害。看净空法师的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眼睛斜视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积大的不便,我重来不敢照像,看到别人的像册,看到别人QQ空间里漂亮的相片,自己只有默默难过。
     我以前就发现只要我心非常平静时,我的眼睛就不斜。但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眼睛斜视。我一直想做手术,把眼睛治好,但需要好大一笔费用,十年来,做什么都不顺,根本没钱去做手术。我学习营养学,想用营养学来调理好,但是发现这也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还不一定看得到效果。看了净空法师的书和讲座,学习了一些佛法知识,我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眼睛斜视和身体莫名难受,肯定是有原因的,我想邪淫肯定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现在认真忏悔,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邪淫的害处。

戒邪淫有一个星期了,刚开始时还有些克制不住妄想,就看白骨观,看白骨观其实心中非常害怕,大部分图片都不敢看,但我为了戒掉邪淫,不敢看也看。现在心一有任何想法就一句阿弥陀佛,以前还不好意思念出声来,现在我发现念阿弥陀佛最好是念出声,要让自己的耳朵能够听到。这期间我断了任何肉食,只是一次陪朋友吃饭,朋友去的那家餐厅没有素食,吃了一份新疆的拌面,里面带了点肉,晚上我也不吃饭,一个星期了,我发现我的工作那么重的活,我也不是怎么累,心里好像比以前轻松多了,晚上睡觉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睡着,现在我照镜子,眼睛不会像以前一样,一个眼珠子会不由自主地滑到眼角,眼睛好像比以前清亮了许多,有神了。我真的很开心。心清了,眼明了,念佛真是收获太大了。我一定会戒掉邪淫的坏毛病的。阿弥陀佛!


加油!一起努力戒除邪淫
推荐师兄四个方法吧,师兄可以试试:

1 师兄想手淫的时候就观想"举头三尺有神明",天上的佛菩萨神仙还有周围的冤亲债主都在看着自己,在这么多众生的目光下手淫,看色情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好意思啊,多多这样观想,可以减少手淫的冲动


2  同时,师兄没事的时候,行住坐卧都可以诚心默念或者出声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来消减淫心,,减少业障,增加自己的福报,都十分殊胜,这个方法很好,而且很简单,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

3 最后,师兄可以每天(或者尽量每天)抄写《僧伽吒经》,抄写僧伽吒经的好处有三点
(1) 消减业障十分殊胜
(2) 业障果报不用肉身去受,是在梦里受(容易做噩梦,是在消减业障,师兄可以网上搜索《僧伽吒经》,以及抄写《僧伽吒经》的感应,业障不用身受是《僧伽吒经》最大的特点之一!)
  (3)增加福报十分殊胜,每天哪怕抄写一小段,就有很大的福报!!!
4 修不净观

加油啊师兄,一起努力戒除邪淫!!!


[转帖]宣化上人开示《治疗眼病的方法,普门品中的四句偈语》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这四句偈颂真是妙不可言。什么妙不可言呢?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人的眼睛如果有毛病,可以常常念这四句偈颂,眼睛的病就会好了。可是眼睛的病虽然好了,你还要自己生出智慧,才能彻底治好。如果没有生出智慧,纵使暂时好了,将来还会发作。在观音异记上,有记载能医眼睛的病。那么究竟他怎会医治眼睛的病?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乃是观世音菩萨的威神力加被。总而言之,你要是相信经文,而应用于任何事,都非常灵验,有效用。你要是不相信,它就没有功效了。所以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佛的大法好像大海无量无边,不知多深多大?你要是有信心,佛便能把你接引过来。
《转自》:“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问:弟子的朋友苏建明因车祸失明,寻遍名医均无法治愈,恳请上人指点,应如何求治,才能痊愈。谢谢您!
答:你要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普门品》上有四句偈颂,说: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你这个车祸,这都是前因后果的,你大约前世,或者把什么众生眼睛给打瞎了;或者是射小鸟;或者是杀畜生,先把牠眼睛给弄伤了,所以今生要受这个果报。这没有什么,就是如此而已。
《转自》:“真正的快乐是无求" 一九九三年一月九日晚间 宣化上人开示于台湾台北工业技术学院
至于宣化老人说的《观音灵异纪》上记载的能医治眼睛病的方法,指的就是下文介绍的治眼病灵验偈。
《观音灵异纪》之“病目获愈”:
以前在台州有一位名叫处蹈的僧人,在他中年的时候患上了眼病,由于他经常持诵大悲神咒,终于感动观音菩萨在他梦中示现并传授法偈,“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令他每天清晨供一杯清净的水,焚香念偈七遍或四十九遍,念完后用杯中水清洗眼睛。不管是积患多年还是新患的各种眼病,没有不能治愈的。处蹈梦醒后,仍然记得非常清楚,于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果然治愈了眼病,并且活到了八十八岁。
记录这件事的人,也曾经患眼病足有一个月,有一位名叫孙震元的医师向他传授这个方法,实行后也非常灵验。由于不敢私自保守,于是将这个方法记录了下来,偈曰:救苦观世音,赐我大安乐,与我大方便,灭我愚痴暗,贤劫诸障碍,无明诸罪恶,出我暗室中,使我视物光,我今说洗法,忏眼释罪状,普放净光明,愿睹微妙相。
曾经有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对此评论说:这首偈子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并不只是清洗眼睛还能清洗心灵。(印光法师鉴定,无锡万钧居士编集的《观音灵异纪》中记载了这首偈子及来历,编集者说是引自《缪艮笔记》。由于原文是古文,比较难读,为方便阅读,末学不揣浅陋,将其译白)
末学衷心祝愿普天之下所有患有眼疾者都能拔除业障,远离眼疾萦缠,得清净眼!
作者:云中老鸟

--------------------------------------------------------------------------------

持诵普门品中的四句偈语,瞎子竟重见天日 / 煮云大师
作者:煮云大师
摘自:观世音菩萨灵应事迹实录
不多久以前,在京沪路中点的常州天宁寺有位双目失明的出家人,当然,处处都感到不方便,痛苦万分,后来经寺内住持和尚教导他每天拜佛,念诵‘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一千声,诵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日子久了,一定可以重见光明。但失明的出家人,学诵困难,仅学念了普门品中的四句偈语: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这一位失明多年的出家人,依了住持和尚的话,每天专注,一心一意的在虔诚的念诵,经过数月的时间,一天忽然重见天日,破除一切障碍。此人仍活在人间,是我亲眼所见的事实。
(病患者的指南)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婚变和患狐臭的因是犯邪淫
  

  “今生不邪淫,来生就不婚变。”什么叫婚变?譬如离婚,或者结婚后有很多麻烦,这都是因为前生不守戒律,有邪淫的行为,今生身体上还有一种狐臭味,很大的。你怎样搽香水涂香粉,还是臭的,臭不可闻。本来男人都喜欢女人,但是一闻这个味道都熏跑了;本来女人也都喜欢男人的,但是这个男人有这股臭气,把女人都熏跑了,所以没有人会爱你的。因为不持戒律,身上没有香气;你要是持戒律,戒律精严,你的身体就会放一股香气,香光庄严。

  你看在中国清朝的香妃,大概是维吾尔的民族,是回子那边的人。她身上总是放香,不用搽香水或用香皂,她身上自然有股香气,比什么都香。所以中国那个糊涂皇帝,就欢喜身上放香的女人,就去出征把她抢回来,封她叫“香妃”,令其他的女人妒嫉她。因为皇帝有很多老婆,三宫六院,这个正宫娘娘妒嫉她,就把她杀死了,这个香妃也就不香了。

  今生不邪淫,你很守规矩不跟别的女人或男人去邪淫,来生你结婚也不会离婚的。因为你前生不忠实,今生也搞得不愉快,有种种特别因缘就婚变。婚姻有变故了,这是邪淫的果报。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往往使人想到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癌等。可大家不知道,吸烟还会引起许多眼病,导致视力下降。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东豪说,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眼组织,引起许多眼病如弱视、白内障、黄斑变性、视网膜中央血管栓塞、青光眼、慢性结膜炎等。
  不少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了吸烟与眼部疾病的关系。比如,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要高2倍;长期吸烟会使老年人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眼病的危险增加一倍。
  这是因为,吸烟时,人体吸入的氧气被消耗,致使血中氧的含量下降,而视网膜对缺氧格外敏感,长期下去可造成视力损伤,让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乳头黄斑区都出现病变。维生素B12是维持视神经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焦油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12的含量下降。
  此外,吸烟时烟雾长期对结膜直接刺激,引起结膜血管扩张,导致慢性结膜炎。吸烟不仅导致眼部疾病,还让眼疾患者的症状加重。李东豪说,青光眼病人本来眼压就高,而吸烟更会增加眼压,让疾病加重。李东豪建议,眼疾患者如果不想疾病加重一定要戒烟,而老烟枪们则要非常留意眼部病变。
《信息时报》


皈依的心:戒手淫多久你说的【两眼无神,眼下青瘀,眼圈发黑: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肾气不足,肾水便不能滋养肝木,两眼便无神,眼圈发黑。肾气充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一般脑子里经常想一些乌七八糟的色情事情的人,眼睛往往很浑浊,两只眼睛像喝醉酒一样游离而没有定力,这在相书上称为“ 桃花眼”, 代表好色,一辈子下贱,命不好。】这种现象才会好?
  
  彭博士:
   一般戒邪淫大约三个月的时间眼睛慢慢就会清澈,恢复定光。
   道家所说的白日筑基,也就是一百天保持身心清净的话,元气就会逐渐恢复。
  俗语讲的:“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是一种外伤,愈合需要动用肾精的滋养,也就是说骨折是一种外力把肾气伤了,昨天我在临床看了一个患者,骨折后愈合的慢,而且浑身无力瞌睡连连,说话语声低微,气虚不足,这都是骨折后抽提元气重新构建骨骼所造成暂时性元气不足的表现。所以很多伤精的患者,其表现和骨折后的患者表现相似。
   我给那个骨折的患者打了一个比方,身体好像一个城郭,里面的劳动力就那么多,如果外来有敌人入侵,那么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会先暂时放下手里的劳动,跑到城墙周围修筑防御公事、帮助驻军抵御侵略,那么城内的很多工作就暂时搁浅了。
  元气也是这样,只要身体有了损伤,体内就会总动员,进行自动的协调,把营养和生机现供应伤口、创口,尤其是骨折,身体自动调动气血灌注滋养伤处,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会合形成骨痂,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而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后,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而逐渐加强。这些骨化合成都不需要我们自己动脑子,身体自动完成,人体不愧是一个“小宇宙”,很多演化和生成根本都是自动的。
   那么好了,我在前文说的人体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合成”,把我们吃的东西各种元素经过合理的搭配,组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毛窍关节,我们人就神采奕奕的活气来了,就好像女娲抟土造人一样,用泥巴捏成人形后吹一口气,一个个小人就活了。
  泥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身体的各种元素,我们身体的各种元素的组成比例跟地壳中各种元素的比例非常接近,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的各种物质无一不是来自地壳,是土吧;而就是这口气是什么呢?就是生机,也叫元气。没有这口气我们每个人都是泥人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有了这口气,我们就活了,成了眼睛乱转、鼻孔出气、心眼挺多、张口说话、四肢动作……的活生生的人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所以古代的传说不是瞎说,这里面是有着很深刻的内涵深意地!
   书归正传:伤筋动骨 所造成的伤害与 伤精 有相似之处。所以基本都需要至少一百天才能恢复。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戒邪淫期间防止念头的不清净,这一点很很重要!
   如果看到美女、脑子里乱想的话,很多精华照样消耗掉了,因为心火重就会消耗肾水,所以还要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和定力,如果能够念佛、持咒、诵经、做善事的话,就会加快身体的恢复!
  我有一个师兄,学佛之前身体非常虚弱,到了冬天几乎不敢出门,肾阳虚,所以经常感冒,患有严重的鼻炎,擤鼻涕的卫生纸每天都会用完三包,礽得床边全是,他自从学佛之后,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写文章劝善、给别人讲佛法、建立道场、做义工、义诊、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不到半年的时间,身体的阳气迅速恢复,感冒鼻炎也不治而愈了!现在他60多岁了,每次北京寒冷的冬天里基本上都是单衣单裤,两只脚不穿袜子直接穿单皮鞋都不会感到寒冷,全身好像火炉一样,跟他接触你会感到暖洋洋的,特别温暖祥和!
   我这个师兄告诉我了一个养生最关键的秘诀:“善!”
   人要有了善心,阳气就慢慢开始恢复,阴气就慢慢开始消退。
   所谓阳气,就是身心的健康表现:如精力充沛、身体健壮、声音洪亮、内心光明、爱心、清净、真诚、自在、随缘等等。
   所谓阴气,就是身心的各种疾病,身体的五脏六腑的毛病,内心的肮脏的、黑暗的、潮湿的,如贪婪、好色、凶恶、嫉妒、傲慢、嗔恨、生气、烦躁等等,都属于阴暗的不好的内容。
  人的身体大自然设计的本来都是完美无缺的,小孩子在12岁之前一般内心比较清净,没有太多污染(现代的个别小孩子除外),男女之事不懂,所以身体基本不会有太大损伤,一旦12岁之后,身体和内心的双重发育,各种欲望随之而来,阳气渐渐褪去,阴气渐渐增长,身体的毛病慢慢就多起来了。阳气耗尽,阴气充满,人就死了,所谓到阴间了。
   老祖宗传下来的儒释道医武五家,任何一家到位,都会帮助人身心恢复到初始状态,也就是纯阳。
   佛家最为直接、究竟、快速。(我说的是真学佛的人),修行法门就不一一说明了。
   道家性命双修,一开始就是恢复身体,但前提是这个人德性圆满,仁义礼智信五德圆满,身体才能转化,否则功夫出不来,任督二脉是不会开的。有一个道家的老师说:“奸诈之辈永远练不成”!
   对现代人来说,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儒家,也就是讲究做人的道理,这在佛家来讲属于小乘——人天乘,人天的福报之一就是身体健康长寿,可以通过德性的圆满修好!
   在这里我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我所接触的所有的真正孝顺父母的人,身体都非常好,眼神都很有定力,元气足!!!内心也非常清净,厌恶黄色淫秽的东西,这都是阳气足之后自动的表现。
   医学和武学的基础是师道,也离不开做人的基本道理!特别是要想把医学弄明白,需要德性和慈悲心,否则智慧开不了,天机无法发动!
   又有点跑题了。
  
   我在这了再叮嘱一句吧,凡是身体想要迅速恢复的人,首先第一个途径就是行善,行善使人阳气足,内心的阴霾一扫而光,元气就会恢复。
   第二:要孝顺!!!
   父母是天,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本,元气的根本,我们的那口气是父母吹得,生机要想茁壮,要往根上浇水,我们的命根就是父母啊!这是肾气真正的总开关,伤精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冷漠和阴暗。孝顺的人,慢慢的智慧就会开,身体自动就会恢复正常,速度非常快!
   伤精的师兄们,我们要反省:是否自己顶撞父母的、让父母操心的、爱和父母闹别扭较真的、让父母日夜焦虑愁苦,平时多多念诵《佛说父母恩难报经》,把自己变成大孝子,相信你的身体迅速就恢复原,眼睛变得有神,有定力并不很难!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0: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2-14 10:25 编辑

净空法师讲述


慎言与自省
为人与处世
涵养与识见
改过与自强
积德、惜福与感恩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因缘果报

  忍

  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有时看似凶恶的行为,细细推究却是救人的善心。有时看似济世的利行,却反而害了对方。古今圣贤都重视忍辱,但也有奋身卫护,或舍生取义的。“忍”,乃成圣作贤第一切要功夫,但关乎大局群众利益,当争不争者,转入消极,却是过恶。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竞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何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忍辱,不但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何时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完成空。

  △“嗔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慎言与自省

  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我们应该慎言,但不该说而说固然不对,该说的不说也不对。比如历代祖师大作狮吼,他们如果缄口默言岂不是大损失?又如发现一个间谍或坏人不去检举,因而危害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这样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对事物的正知正见是重要的。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惩尤猬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疑终究会说出蠢话来。

  △三缄其口为宜!世人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人说一句诺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诺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为强出头。

  △从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人能仔细反省,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把它表露出来,从反省中去认识自己,从反省的镜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为人与处世

  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结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我们也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祸,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涵养与识见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未,亦有无限受用。

  △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改过与自强

  △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闪,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一息尚存,弥天恶犹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善念,随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作福更宜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当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积德、惜福与感恩

  △成人之恶,罪莫大焉。导人为善,德莫大焉。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生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急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

  △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顺知退,好景须留日后看。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从一个角度去看,而应保持多角度乃至圆的观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贵,不等于叫你不可随缘,而是要你在思想境界上保持这样的高度,不贪羡,不追求,但随缘。有这样的境界的人,官做得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因为他们只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功名,为了钱。

  △ 有人问我是否要钱,或希望受到重视等等,我说,如果是这些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话,我是不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因为求之不得而失望。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温馨第一乐。

  △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满足,是至高无上的财富。健康,是至高无上的利益。安详,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知足,绝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不求进取而消极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不要驰逐于色声等五欲,不要玩物丧志,而要省欲除奢,俭以养廉。这样的人才会有作为,才能对人类社会有大的贡献。

  △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想来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则富贵好比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来取舍万物,则清净心不为物所染。儒家所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清高的人格,是由于能视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我们能对物欲减少一分,我们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们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我们的道念就增强一分。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只见活人论是非,不见死人道丑好。世人都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气在,名利争执不休,殊不知无常期到,请问能带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丢,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时间是无头无尾无影无踪的,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与财富,拥有多高的学问与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时时思及人生岁月匆匆,何必汲汲营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常的一切。

  △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修?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人身难得,人命只在呼吸间,一失人身,万古难得。

  △看破、放下不是消极的,教人家看破、放下,不是叫你不认真,不是教你不负责,不是教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看破放下后,才能真正做到这些。比如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但都不必起贪爱心,要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并不是叫你什么都不要管,而是要你虽知一切法,但心不随境转。比如见一美好东西,虽见而心不爱著;见一丑恶的东西,虽见而心不厌憎,这就是心不随境转。

  △能看破,才能放下;能放下,就得自在。

  因缘果报

  从许多事情看,一个人作恶作善,不但佛菩萨和天地鬼神都知道,并且多少年也不会消失,好象有个档案袋,详细记下善与恶,随着业识一世一世地流转,切不可说因缘果报是迷信,正象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物成有败日,人生有死时,善人得好报,恶人有怨对。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击人得击。

  △奉劝一切世人,法性本来空寂,时时反省为要,因果丝毫不爽。每日动念行为,自做还是自受,检点功过多少,谁也替你不了。

  △白日青天不可欺,举心动念已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直心直受直福,巧计巧来祸因。

  △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青天。

  △应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无可逃避。

  △“因果”是真正的不二价,修善决定有乐境,造恶必定受痛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混浊,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众生心垢若除,菩萨时时在前。

  △有感即应,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决无虚愿。以学佛之因,必感见佛与成佛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无虚弃,果无浪得。往生传载高僧传列,临终瑞相,班班列列,岂欺我哉!

五百次回眸只为你经过,
  岁月的蹉跎让爱犯了错,
  即使化身石桥等你来走过,
  我的心事你会不会听我说?
  你的微笑是我永远的魔,
  你的承诺在我心中执着
  即使在菩提下涅槃成佛,
  回首前尘又怕锦书难托?
  佛说多多多,一生情太多,
  爱恨来回拖,愁眉又紧锁,
  佛说过过过,一生快走过,
  为爱惹的祸,烧成一团火,
  佛说错错错,太多的过错,
  全部都怨我,就此忘了我。
  佛说莫莫莫,莫要再情多,
  让思念沉默,心莲一朵朵
  你的微笑是我永远的魔,
  你的承诺在我心中执着
  即使在菩提下涅槃成佛,
  回首前尘又怕锦书难托?
  佛说多多多,一生情太多,
  爱恨来回拖,愁眉又紧锁,
  佛说过过过,一生快走过,
  为爱惹的祸,烧成一团火,
  佛说错错错,太多的过错,
  全部都怨我,就此忘了我。
  佛说莫莫莫,莫要再情多,
  让思念沉默,心莲一朵朵。


情者,欲爱之种,无明之根。情(若)不重,不会再生娑婆;念不(专)一,哪能得生极乐?

世间恩爱终无常,无明痴爱情生忧,人生难得百年寿,聚散因缘总在天。

是故断欲去爱,绝情离痴,乃能横出三界,逃生火宅。

人间净土证妙谛,五浊泥生宝莲华。


夫妇相敬如宾,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 --印光法师


★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正)复高邵麟书四


示居家夫妇之道:

藕断丝连真情意,风筝在手当把着,要他同行慈悲法,菩提眷属不分离。

情作佛事不思议,夫妻儿女善眷齐,合家同讽喜舍经,要行菩提得安宜。

情本汝之心,爱也汝之意,若求离欲法,舍之再拾取。

情欲缘生于佛性,但莫爱憎起大慈,取舍皆为虚妄执,智慧道种利有情。



示“求不得”的爱:

人生世间情爱多,至死不舍莫奈何!无常无实苦为本,看破红尘竭爱河。

情爱到头空欢喜,执虚为实苦悯怜,小儿乐舔刃口蜜,不足美餐割舌患。

情执即我执,我执不断如何见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13:3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唔…… 近视眼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2 22:34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