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1-12 15:36 编辑
现在来说饮酒戒,这个饮酒戒是佛教的特质,别的宗教饮酒戒比较没有在说,为什么呢?因为五戒前四条戒其他宗教都有,比如说:在印度信徒最多的宗教叫做耆那教,耆那教也有五戒,他的五戒是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和离欲,我们五戒是不饮酒,他是离欲。瑜伽派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同相,但是饮酒没有,不一样的就是不贪。基督教也有五戒:勿杀、勿盗、勿淫、勿妄证、勿贪他人之所有。其他宗教有五戒的也很多,但是只有佛教有一条不饮酒戒,其他都没说不饮酒戒,怎么说呢?这是佛教的特质,由以上我们比较其他宗教,我们就可发现,其他的宗教大都有不杀生、不妄语、不偷、不淫,只有佛教有不饮酒的特质,其他的宗教都没有这条戒,戒酒的戒,我们佛教有这条戒,为什么呢?佛教持不饮酒戒的原因是佛教注重智慧的解脱,如果没有智慧怎么去解脱呢?因为饮酒会使人昏迷和沉醉,酒也是一种毒!它使你脑筋昏乱,不能集中精神思惟甚深的缘起法,且饮酒过量会乱性,产生造恶业,所以佛教五戒跟其他宗教最大不同,就是这一条饮酒戒,包括五戒、菩萨戒,包括沙弥……,只要你走入佛教三皈依以后你就不可以喝酒了,这是佛教的特质,既然我们是三宝弟子就必须戒酒以免乱性,除了不得已之外,如做生意需要,真的没有办法或生病的需要,这都有开缘。我们下礼拜再来说,今天时间又到了,祝福各位时时刻刻持戒清净,持戒越好,福报就越好。祝福各位福报圆满,再见!
大愿语录:
‘修行是要打掉自己最执着的习性,不可放逸纵欲。’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五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我们又见面了。
饮酒乱性五戒堕
我们前集说到五戒的饮酒戒,不管是根本佛教或是后期的佛教(大乘或小乘佛教),其实大乘和小乘,是因为部派佛教才开始分为大乘、小乘佛教,部派佛教以前,根本没有所谓小乘和大乘的区别,都是大乘,但是,不管大乘或小乘都必须持守五戒中的‘饮酒戒’,佛教自五戒乃至大乘菩萨戒,都必须有这条戒酒的规范,因为佛教重视智慧解脱,并不是重视创造修功德而解脱,也不是重视你持守修苦行而解脱,重视在中道智慧解脱,五戒之中饮酒戒属于遮戒,因为酒的本身是没有罪恶,很多人认为酒是米做的,酒不是荤。为什么不能饮酒呢?因为酒可以让你乱性,为了饮酒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很多,家庭破裂、社会不安等等,都是饮酒乱性所引起。喝酒时第一杯是人在喝酒,第二杯就变成酒在喝人啦!迷迷糊糊一直醉下去。酒本身当然不是什么罪恶,但是饮酒乱性会导致你惹出了罪恶,所以酒是一种遮戒,为了遮止饮酒乱性造成其他的错,为了避免犯罪,所以我们必须要制饮酒戒,佛教不准饮酒的动机是在这里,饮酒虽然不是犯罪,但是容易使人去犯罪,在经律中有流传一个故事,在迦叶波佛时,听说有一位五戒的信士,一向持戒很清净,有一天从外面回来,因为他很渴,那时有一种酒,没有颜色,也没有什么酒味,一碗水色的酒放在桌上,因为他口渴以为这杯酒就是水,哇!很渴就把它喝下去了。因为他很渴的关系,所以,一口就将桌上这杯酒当做白开水把它喝完,但是喝到肚子里没有多久,酒开始在肚子里作怪,哇!叽哩咕噜酒性开始发作起来了,当酒性发作起来时,由于酒精的刺激,神经系统起了兴奋,茫茫渺渺失去理性,产生一股冲动。没有理性倾向,失去理智的控制,导致连续犯了很多的大戒,犯了什么戒呢?第一就是在他无法控制理智饮酒乱性时,看到隔壁有一只鸭(有说鸭、也有说鸡,都不要管,就有一只属于这种家畜)从隔壁走过来,走过他家,他在失去理性情形下,便把那只鸭抓来,把它杀了,煮熟了吃它。隔壁邻居太太看到自己的鸭没有回来就去找,到隔邻受五戒信士家去问说:‘哎呀!我的一只鸭今晚怎么没有看到,是不是跑到你们这里了?’这位误饮水色酒的五戒信土,因为酒精的刺激使他产生了冲动、兴奋,所以见到隔壁太太来找鸭又起了欲念的淫心,在冲动之下把她强暴了,这强暴是邪淫。事后隔壁太太将事情说出来,很多的邻居便合力将这个人抓起来,把他送去官府治罪,到了官府时因为他还在酒醉便开始打大妄语,不承认他有偷鸭,也不承认他有强暴她的罪行,都不承认,这位五戒的信士,只因为误喝了一碗酒,竟然连续犯了五戒,所以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他怎么犯了五戒呢?只因误喝了酒,导致饮酒乱性、窃盗,抓别人的鸭,杀生、杀鸭,邪淫强暴人,又妄语,所以,只为了喝水而误饮酒就造成了这么大的罪业,各位可知喝酒的问题是相当大,虽然喝酒本身并不是什么犯罪,但饮酒之后乱性,可使你造罪,这是事实,所以佛陀才制戒不饮酒。
现在社会因为喝酒乱性而犯罪的人,不知有多少,因为喝酒破坏家庭而产生了很大的悲剧,所以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应该戒酒,不论你有受戒或没有受戒,对于这个酒戒我们不可以不谨慎,因为饮酒会产生社会的不安,因饮酒乱性而产生家庭破裂的个案很多,怎么说也说不完。佛陀时代也有一个名叫莎伽陀的阿罗汉,他已经达到了脱生死,他对世间贪、嗔、痴、无明均止息了,听说他的神力可以降服毒龙,有一次,在他乞食时有人故意用一碗白色酒来供养莎伽陀,莎伽陀不知道,认为是水而把它喝下去,不久托钵完后要走回精舍途中,已经酒醉躺在那里了,醉倒了,佛陀看到之后,藉这个机会便对他的弟子开示,因为佛陀当时制戒乃是应缘所制,很多是因僧伽里犯什么戒,这条戒会影响大众生活,那么他发现了,便立即制定,然后佛陀藉着这个机会开示告诫弟子说:这莎伽陀他以前可以降服毒龙,现在呢?简单说连一只蚂蚁、癞蛤蟆都不能降服了。由以上两个个案来看饮酒的过患,我们就应该了解不可对饮酒不慎重,饮酒最重要的是怕你饮酒乱性,但是有很多人他会说一句什么呢?‘啊!我这个酒量海量喝酒不会醉啦!’这种人最会醉,认为自己最有本事的人,往往最会失误,若谨慎的人就不会,所以很多在家居士在事业上必须要应酬,对酒的问题凭良心讲实在很难,但是,切记!一定要谨慎不可乱性,最好不要喝,没有办法者应该要注意千万不要饮酒乱性。什么叫做酒呢?在四分律中有说:酒者木酒(用果汁做的叫做木酒)、粳米酒、余米酒、大麦酒等等,反正有很多办法做出酒来,有产生酒精让你喝下去会乱性者,我们都解释为酒。那么如何算是犯饮酒戒呢?在四分律中有说,酒色、酒香、酒味,不应饮、不能吃,在十诵律中也有说:饮酢酒、甜酒、若麴、若糟,一切能醉人者,每一口都是犯婆罗夷罪,婆罗夷罪是堕的意思。佛教重视智慧解脱,你喝酒乱性,头脑不会清楚,何况说修行呢?世间事做不好,更别说修行?所以就是堕的意思,不管怎么做,只要你喝下去可以使你乱性、刺激,这种都是犯婆罗夷罪堕的意思,若单独作酒色,没有酒香,没有味道,看起来应该没有酒香已经没有味了,让你喝了不会醉,饮者不犯,所以这一条的意思是要我们了解重点在酒醉、乱性的过患,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饮者无罪,四分律中也有说:以酒为药,这是不犯,像今天我们身体需要,必须要用酒来做药,那你喝了也无犯,所以假使你肉体生痔疮、生疮、生一些皮肤病或者受伤必须要用酒者,你用酒也无罪,所以有很多开缘的地方,我们浓缩起来,是要了解佛陀制戒的精神所在,并不是被戒绑得死死的,否则说一大堆理论做不到,还使人起烦恼,对人没有帮助,反而让人起烦恼,终归一天放弃,为什么放弃呢?哎!反正难试我就放弃了。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持守戒的精神,和了解佛陀所制酒戒的重点是不超越道德的行为,因为你超越道德行为就是犯戒,做事不能违背道德,道德规范也就是戒,这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教是重视实践,以理论来帮助实践,无法实践的理论对我们没有帮助,但是不要别人可以做,我们却无法实践,这样就不对了,五戒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饮酒决定对修行有障碍。想想,喝酒后你的思想意识,你完全被妄念控制,习气全起。那有什么智慧。往往找不着北。谈不上修行。所以我觉得万不得已再饮酒。能推则推。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饮酒的过失非常大?你周围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
2、有人认为,饮酒可创造灵感,有助于增添气氛、沟通感情。对此,你怎么看待?
3、如果有些上师对酒作加持后,让很多人享用,你会如何提醒大家?
4、为什么说佛教徒必须滴酒不沾?假如因工作需要,你不得不喝酒应酬,那该怎么办?
5、《善生经》中阐述了饮酒哪六种过失?请谈谈你对这些的理解。
6、请以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至少帮助你周围的一个人戒酒。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在座的出家人和居士,饮酒的人恐怕不一定有,因为我们学院有规定,佛教的戒律中也有规定。但外面很多的非佛教徒,由于没有看过佛陀的经典、高僧大德和伏藏品中的教言,也没有依止过善知识,以种种因缘所致,觉得饮酒是一种正常现象,甚至个别佛教徒也这样认为,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下饮酒的过患。
无论从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是世间的角度讲,饮酒的过患都是无穷无尽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以前喝过酒的人,应该好好忏悔;以前没有喝过的人,看见亲人朋友对酒感兴趣,也应劝他们不要饮用毒药般的酒;以后若有人想饮酒,听到这些过患后,要把这种恶心改掉,尽量趣入光明正道。这就是我的一个希望,也是今天讲课的主要发心。
现在看了外面很多人的行为,我的心里只有一种悲哀。本来三界众生由无明愚痴所惑,一直沉醉在色声香味的美酒中,没有醒过来,现在又加上一层酒,把自己弄成醉醺醺的,那什么时候才能清醒啊!我有时候看见一些领导、同学或者熟悉的人,在餐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真的对他们生起很强烈的悲心。但是也没办法,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随着物质的高度发展,人们都喜欢在短暂的刺激中寻找快乐,所以饮酒造恶业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推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有人说造酒的始祖是杜康,其实酒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在经中讲了饮酒的种种过患,可见,那时候就已经有酒了。而且按中国历史来推算,第一个造酒的人也不是杜康,而是夏朝的仪狄。《战国策》中记载,仪狄受天帝之女的命令,发明了酿酒。他把酒献给大禹,大禹饮后觉得味道甘美,但却下令禁止造酒,他忧虑地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此话不幸而言中,他的孙子太康,便因酒而亡国。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也好酒,据说他曾蓄酒为池,大得可以划船,酿酒剩下的酒糟堆成山,十里之外都能看到,夏桀因纵酒暴虐,民怨鼎沸,终被商汤击败而亡国。殷商的纣王,也是以糟为山、以酒为池,划船在酒池里豪饮,饮到烂醉时,便举行男女三千人的裸体狂欢,终于弄得国破家亡。所以,“周革殷命”以后,周公便发布禁酒令:如有群饮,于法当斩。
在历史的长河中,因酒亡国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酒的面前,许多君王更是丑态百出,甚至因之而丧命。譬如藏地的赤热巴巾国王,他特别好酒,就是因为喝醉了酒,而被下面的奸臣暗害,之后藏地幸福十三代依此告终;东晋孝武帝醉酒后,也被自己的妃子闷死;北齐文宣帝喝醉酒后,杀了爱妃,命人把她的大腿骨做成琵琶;隋炀帝杨广“妓航酒船”,临死也没忘一个酒字……上至帝王将相如此,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因饮酒而导致的悲剧,更是不计其数。
有些人认为,饮酒完全是弘扬“酒文化”,应该值得大力提倡。于是逢年过节,电视上、报纸上的广告30%都是关于酒,劝人喝酒的理由也听起来很舒服,说什么适量饮酒有利于健康,还可以增加食欲,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等。但真正从世间、出世间两方面来分析,饮酒根本没有任何利益,希望听受这堂课的人断除饮酒的恶习。当然,你们饮酒又不是花我的钱,我个人来讲,不应该有什么意见,但我比较了解饮酒的过患,故从内心中希望你们能远离酒。
很多人都觉得饮酒非常好,包括我接触的有些领导、朋友、佛教徒,他们也都这样认为,说如果戒了酒,人生就失去了乐趣,一切灵感荡然无存。听说以前白居易就嗜酒如命,800多诗词均是酒醉而成,陶渊明、苏东坡等诗人也常赞叹美酒,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很多人都认为酒能带来灵感,喝了酒以后下笔如有神,写诗作词可以一挥而就。曾有一个部门的秘书长,他不喝酒的话,什么文章都写不出来,领导给他喝一瓶酒,他很快就能把材料弄出来,但第二天醒过来,根本不知道昨天是怎么写的。所以他把这一切都归功于酒的加持,于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现在的人认为,酒不仅能产生灵感,还有助于增添气氛、沟通感情,餐桌上少了酒的话,大家就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请客的时候,饮食、饮料、蔬菜不是很重要,关键要看喝的酒怎么样,是五粮液、茅台还是国窖1573?因此,有一个部门的领导,在单位仓库里堆满一箱一箱的名贵酒,他们领导的轿车后面也有好多箱酒,每一瓶基本上都三四百块钱以上。现在人请客,单纯吃东西的话,最多是一两千块,但如果再加上饮酒,起码要三四千块钱以上。
人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都认为酒是不可缺少的感情“催化剂”。前段时间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吃饭,当时就有很多人求我,可不可以喝一点酒?如果没有酒,话实在说不出来。现在人真的很奇怪,正常的时候不会说话,已经失态了才觉得好沟通、好交流。对好酒贪杯者而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珍宝和妙乐不足为贵,最珍贵的是什么?就是永远陶醉在美酒中不要醒来,永远都是走路东倒西歪的、说话语无伦次的、心里迷迷糊糊的,这才是最快乐、最成功的。这些以饮酒取乐的人,就像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所说,实际上是将疯狂当作安乐,非常可怜!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社会上有种不好的现象:某些所谓的活佛、瑜伽士,对烟酒作加持后,让多年守清净戒律的居士和出家人享用,这完全是毁坏佛教的行为。原来我翻译过《烟酒杀生过患》,它的作者就严厉批评过这种现象,他说:“如果罪恶的酒可以加持,那你应该也有能力加持大便让他吃,加持小便让他喝。”尽管语言比较尖锐,但事实上的确如此。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莲花生大士、萨哈巴、桑瓦益西等大成就者可以将美酒变成甘露,给众生治病作加持,但现在末法时代的人,是否有这种能力也不好说。如果你贪执酒味而饮酒,然后自己喝醉了,说明你没有真正的境界,如此一来,下场就会如莲花生大士在《胜乐戒源续》中所说:“咒师若成酒疯子,转生嚎叫地狱中。”《正法念处经》也讲了嚎叫地狱的十六个近边地狱,全部都与饮酒有关。
我最近在翻译华智仁波切的《饮酒之过患》,出来了以后,非常希望大家从头到尾好好看一下。我在翻译的时候,看到饮酒有那么大过失非常害怕,现在很多人都不懂这个因果,所以我们以后若看到有人饮酒,一定要尽量制止。如果你是佛教徒,最好今后能滴酒不沾,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说:“草尖许的酒也不能饮用,否则你不是我的弟子,我不是你的本师。”所以凡是受了居士戒的人,今后不要以工作、家庭等各种借口来饮酒。我们对佛教潜心研究了这么多年,哪些有可怕过失、哪些没有过失,这一点完全能明白,因此作为一个佛教徒,务必要把这个恶习断掉。
饮酒不仅对来世不利,今生中大多数疾病,如食道癌、口腔癌、肝癌等,也是由它而引起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酒中含有60种有害物质,中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超过11万。所以即使你不信因果,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也应该把酒戒掉。若经常喜欢饮酒,能使自己的心智迷乱,一个人原来再文质彬彬,饮酒以后也会判若两人。我以前认识一个不错的领导,他喝醉后在上级面前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把对自己有害的事情统统抖搂出来,我们旁观者觉得很可笑,但也没有办法。还有一个公司的老板,在酒吧里喝得酩酊大醉,打电话让下属去接他。下属送他回家的途中,他在车里一边吐一边哭,直骂自己不是人。他平时非常有尊严,但当天喝醉后一反常态,下属故意把他的话录了下来,后来不知道敢不敢给他听。
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借助于酒,演出了林林总总的醉生梦死。大家都高唱着“无酒不成席”,却忽略了酒是“穿肠毒药”。任何人都对自己很关心,想依靠酒而获得快乐,却不知酒所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难堪与痛苦。龙猛菩萨说:“饮酒世间蔑,误事亦耗财,财痴迷行非事,是故恒戒酒。”饮酒会致使心识迷乱,行持非法之事,而且还浪费财物,从而招致众人的蔑视。饮酒的过患真的非常多,故大家务必要杜绝。
当然,出家人和居士已发誓永远不饮酒,这个我不担心,我担心的是城市里的有些人,他们请客招待都离不开酒,没有酒就变成“哑巴”了,这些人真该多了解饮酒的果报。饮酒的果报相当可怕,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讲了35种过失,并告诫大家:“有人施酒及自饮酒,得狂愚报。”(给别人布施酒或自己买酒喝,果报有两种:一是生生世世变成疯狂者,二是生生世世变成愚笨者。)《善恶报应经》中讲了36种过失,《华严经》、《念处经》中也讲了很多过失。大家有时间的话,应当翻阅一下这些经典。
《涅槃经》中还说:“酒为不善诸恶根本,若能除断,则远众罪。”酒是一切不善的根本,若能戒掉它,便可远离一切罪业,但如果没有戒酒,那其他的戒律也无法守好。以前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有位守五戒的修行人住在寂静山林中,一天来了一个女人,手拿一瓶酒,牵着一只羊,对他说:“你或者与我做不净行,或者杀了这只羊,或者喝下这瓶酒,三者必择其一。”修行人听罢不由寻思:“不能与她做不净行,也不能杀生,因这两样过失太大。而饮酒可能过失稍小,不妨选择饮酒了事。”于是他喝下女人手中的酒。谁料到饮酒后心智陷于迷乱,他不仅杀了羊,还与女人做了不净行,最终三样过失都被一一犯下。所以,守居士戒的关键就是不准饮酒,一旦你喝了酒,很容易犯杀生、偷盗、说妄语等罪业。
有些人可能认为:“不要紧!我的酒量非常不错,适当喝一点不会醉,我喝一杯就可以。”但你喝了一杯以后,还会喝两杯、三杯、四杯……最后在凳子上已经倒下去了。有些聚会本来很成功,大家都非常开心,但若有一两人醉后发酒疯,整个场面就乱得一塌糊涂。很多人饮酒的场面特别可怜,哭的哭、闹的闹、吐的吐,他们却觉得很快乐,实际上这非常颠倒。《正法念处经》中说,饮酒者、劝酒者、造酒者,这三种人都会转生嚎叫地狱,感受无量的难忍痛苦。当然,你不信因果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我奉劝你还是“宁可信其有”比较好。我为什么要给大家翻译这方面的教言?就是希望有些人对此会考虑,对自己会负责,而不是看到悬崖就闭着眼往下跳。其实世间上有这么多饮料,这么好吃的水果、饮食,既然很多人饮酒后中毒而死,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你为什么偏要喝毒药一样的东西呢?
如果有人说饮酒是一种会供加持,这也是不合理的。荣索班智达为主的高僧大德都讲过:“尽管会供时有饮酒的传统,可若贪执酒味而享用,那跟普通人的饮酒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大家不要以密宗为幌子而毁坏自相续。
不管大乘经典还是小乘经典,释迦牟尼佛都宣讲了饮酒的危害,《阿含经》之《善生经》中阐述了六种过失:一、失财。二、生病,我认识一个领导,他的生活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天不停地饮酒,黄昏时已醉得不省人事;第二天下午大概两三点钟醒来,我们去找他办事,他睁开眼瞄一下,接着又睡过去了,再重要的事情也没办法处理;第三天他一天都不想吃饭,一直生病,痛得很厉害;第四天没有什么精神,迷迷糊糊的;第五天休息一天;第六天又开始饮酒(众笑)。这样有没有意义呢?你们自己也看得出来。三、斗诤,饮酒后经常会吵架、打架,即便是一家人,有时候也大打出手。四、恶名流布,饮酒者的口碑十分不好,不可能有人对他很赞叹。以前叶利钦总统去访问美国,离开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时,叶利钦喝了很多葡萄酒。按计划,他回莫斯科的途中将于与另一国家的总理进行会谈,但当飞机抵达时,他的头脑还没有清醒。陪同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决定让副总理代表他去。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五、恚怒暴生,喝了酒以后,嗔恨心会非常猛烈。六、智慧日损,智慧也是日益损减。以前我有一个同学,智慧、人格各方面很不错,但后来他因工作需要经常应酬,(这是他自己说的,我不知道什么工作非要喝酒不可,)现在笨得要命,反应非常迟钝,说话也吞吞吐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饮酒的各种过失,如果你的亲朋好友饮酒,那应该尽量去劝阻,不然对他们的今生来世都不利。
饮酒不仅有上述过失,现在的人请客吃饭,常在餐桌上你吹我吹、说来说去,没有意义的话题扯很长时间,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吃完的饭,他们四五个小时也解决不了,特别浪费时间。尤其是作为佛教徒,今天喝了酒的话,明天什么善法都做不了,对看书、念经一定会厌恶。以前我在放牦牛时,隔壁住了一个老人,他平时很有善根、很有善心,对佛法也很虔诚,可是他最大的毛病就喜欢喝酒,一旦没有酒了,即使翻山越岭也要去买。后来他的肺肝很不好,医生让他不要喝酒,但因为恶习难改,他始终戒不掉,最终因此而死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学会取舍,尽量断除这样的行为。
今天,我给大家象征性地讲了一下饮酒过患。其实华智仁波切在《饮酒之过患》中,引用了许许多多的教证说明这个问题,只要是相信因果的人,看后绝对不敢再喝酒。当然,如果你不信因果,纵然是释迦牟尼佛来到你面前宣说真理,你也不一定恭敬接受,这就是一种因缘,如《现观庄严论》偈颂[ 颂云:“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所讲的一样。
大家有幸得到了人身,又值遇了佛法如意宝,最好不要因贪酒而毁坏今生来世,喜欢饮酒的人一定要悬崖勒马,在上师三宝前发誓永远断除。我看到有些人,过去对酒的贪心非常重,但依止善知识对正法生起信心后,当下发誓宁可毁坏身心也不喝一滴酒,如今已过了十几年,他确实没有碰过酒。可见,三宝的加持力不可思议,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做什么都不会有太大困难。
总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奉劝你们不要饮酒,(现在女人饮酒的现象很严重,在我们藏地,女人饮酒是很可怕的事。)倘若有人以唐诗中的词句来反驳,其实也没有用。因为那些诗词的作者虽是名人,但从他们的行为来看,现在肯定在嚎叫地狱里受苦。古代的大诗人也好,现代的明星歌星也罢,他们的名声只是靠一种因缘获得的,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因果。堪布阿琼也说:“上至佛陀下至凡夫,谁都不能超越因果规律。”
当然,要注意的是,大家今后若有一点修证、有一点名声时,千万不要拿酒来弘扬佛法,否则,你干脆不要弘扬了。当然,如果你有莲花生大士那样超胜的成就和神通,我也不敢阻拦你,但若没有的话,最好不要宣传这些恶行。以前我也反对过有些高僧,他们在汉地时,该弘扬的佛法和菩提心不弘扬,不该弘扬的抽烟、饮酒、打麻将却大力提倡。其实这用不着出家人去弘扬,专门弘扬它的广告公司多着呢!因此,任何人都不要以佛法为借口,毁坏很多人的善根,假如你实在没能力度化众生,那也不要故意去毁坏众生!
喝酒引发的犯罪
(案例一)家破人亡,一切都不可能挽回了 这是一起因醉酒后引起的恶性放火事件。邢××与妻姐任××俩家平时关系非常密切,邢某曾在外贸局工作,94年下岗,一直以来其妻姐家在经济上对他有过很多帮助。2003年初其妻姐经营公交车,委托其妹夫邢××管理经营公交车营运事宜,每月任××给他开支,说好让他随便管理,到年末剩多少给她都行,而到年末两人算帐时,任和邢差三万多元钱对不上帐。2005年1月13日晚17时许,邢××因与妻姐任××因经营上的矛盾而对任不满,遂到加油站购买一塑料桶汽油(30元钱油)拎到任××家居住的物资局家属楼三单元六楼,叫开房门后,邢××将汽油倒入屋内,用打火机点燃,而后逃离。任××家着火后任的丈夫罗××被当场烧死,儿子罗×烧伤,任××逃生过程中摔伤,室内物品基本烧毁的严重后果。案发后,邢××很后悔的说:“以前我大姨姐家没少帮我,我和我连襟关系非常好,我由于一时冲动放火而把我连襟烧死了,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对账时发生的这点不愉快,其实也不算什么了,如果不喝那么多酒也不至于会弄成这样,家破人亡的,后悔也晚了,一切都不能挽回了。”而等待他的只能是漫长的牢狱生活。
(案例二)“他喝完酒就耍酒疯,我杀死他就对了!” 这是另一类由于喝酒引发的犯罪,是死者醉酒后耍酒疯,致使亲生儿子杀死了亲生父亲,其子杀死父亲后竟一点都不后悔。 被害人王玉林平常好喝点酒,每喝完酒后回家总是拿妻子和儿子出气。因为其子王新海精神方面有点问题,近几年给他治病没少花钱,所以王玉林喝完酒后就因为这个事总骂王新海。2005年5月1日这天下午,王玉林又象往常一样在外面喝完酒回到家,习惯性的拽起正在睡觉的王新海骂道:“×你妈的花多少钱了,花两万多块在你身上,你是爹我是爹呀,明天你干活去!”他把儿子拽到炕下要揍,其妻子刘某拉着他没有拉住,王新海本来精神方面就不正常,这时急眼了到外地取来一把菜刀,先用拐尺做的刀攮在其父的腹部,刀都攮弯了,王玉林被刺后倒地,刘某去拽其子,被王新海推倒在地,接着他又拿菜刀砍在其父的脖子上数刀。杀完人后王新海就到派出所自己报案去了。王新海跟公安人员说:“我挺长时间就想杀死我父亲了,因为他喝大酒,喝完酒后就耍酒疯,虐待我和我妈,还让我侍候他,我杀死他就对了。”
(案例三)一方失去亲人,一方经济损失重大还要服刑 延寿县延寿镇居民于某,男,32岁,于2005年初在亲戚朋友帮助下借钱买下了一辆黑L-70797号东风平头大货车。2005年4月11日20时许,他与朋友在串店喝完酒后驾驶此车,车内坐着他四岁的女儿,于醉醺醺的开着车回家,当行至延寿镇内东苗圃叉道口的一个小卖店时想靠边停车给女儿买点小食品,此时隐约听见有一个女人“妈呀”的叫了一声,他当即刹车站下,随即往后倒一下车,他说也不知道车底下有人呀,直到下车时才看见车轮前边躺着一个男人,在这个男的东侧还躺着一个女的,男的颅脑崩裂当场死亡,女的受重伤住院治疗。这一惨痛教训使犯罪嫌疑人于某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他悔恨地说:“由于自己喝醉了酒,使受害者家庭遭到了失去了亲人的痛苦,而自己家本来就没钱,这次还得借钱包赔死者和伤者经济损失12万多元,并且还要受到刑罚的严厉处罚,害人害己。 (案例四)虽然嫌疑人袁某法鉴为轻伤,但…… 袁某,男,39岁,无业,因涉嫌寻衅滋事罪于2005年4月26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2005年4月24日中午袁某参加朋友薛某婚宴时碰见了多年不见面的儿时朋友夏某和李某,三人见面很高兴,平均每人喝6、7两白酒,婚宴后袁还觉得没尽兴,就请夏、李等人又到延寿镇国华串店喝酒,约14时40分许,3人醉酒后离开串店走在门前公路上,袁某将县工商局车号为黑L-70315的面包车拦住,并踹车门,司机王某下车后,袁和夏用脚踹车门子。袁还将车右侧雨刷器、倒车镜掰下,后被在场群众拉开。随后3人又坐港田车到延寿镇红吉他歌厅玩。3人到歌厅坐下要了几瓶啤酒,袁某唱了首歌,将麦克风摔坏。当时被害人宋某等人在东桌,袁到东桌与宋发生争吵,随后二人撕打,夏拿一个啤酒瓶子从后面打在宋某的头部,宋倒在地上,袁继续同宋撕打,至宋胸部受伤出血,后被在场人拉开。宋跑到县医院外伤处置室,医生正要给其处置伤口时,袁又闯入处置室又对宋进行欧打,将宋打到处置室门外走廊,待医务人员报警宋父赶来后袁等才离去。宋经法医鉴定胸部外伤为轻微伤。而袁在与宋撕打中却造成轻伤,虽然袁某由法医鉴定为轻伤,但法律是公正的,检察机关仍对袁决定批准逮捕,予以严惩。从此案可以看出袁某半天连喝三顿酒后才引发的寻衅滋事犯罪.
(案例五)喝完酒就兴奋、两次起色心 犯罪嫌疑人王××,男,34岁,初中文化,延寿县人,个体户,住延寿县延寿镇团结街。因涉嫌强奸罪2003年11月9日被延寿县公安局刑事拘留。2003年11月6日下午4时许,嫌疑人王××酒后到邻居谭××家先用钱要与谭××发生两性关系被谭拒绝,王××采取暴力将谭按倒后扒谭衣裤,谭挣脱后跑到邻居阚志财家报案法院以强奸(未遂)罪对其判拘役六个月,赔偿被害人4500元,王××刑满释放后继续以做豆腐为生。 2005年5月14日16时许,王××酒后到延寿镇团结街居民隋某家,欲找隋某卖豆腐渣,当发现隋某妻子朱某某一人在家点灶坑时,王××老毛病又犯,王××先是对徐进行语言挑逗,继而从后边搂抱朱某某,朱挣脱后逃至对门邻居范国臣家报警。因本次王的行为没有明显暴力,情节显著轻微故检察机关认为王不构成犯罪,不予批捕。公安机关认为此人行为有一定社会社会危害,遂对其劳动教养1年。 从上可看出王××确属那种喝完酒就失去控制力的人。
(案例六)真后悔,把给我们父子拉仗的人给杀了 王某某,男,61岁,捕前住黑龙江省延寿县加信镇加信村。2004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6点多钟,王某某长子王春振领加信麻绒厂的朋友孙××到父亲家拜访,王某某预备了酒菜招待长子和他带来的客人,酒桌上都喝了不少酒,在酒桌上因为家庭琐事,父子二人吵吵起来了,父亲骂儿子,儿子不服,王某某就要打其儿子,客人孙××在中间拉仗,其儿子王春振趁势跑出去,王某某顺手从吃饭那屋酒柜上拿起平时削土豆、割韭菜用的弹簧刀出屋去追儿子,客人孙××怕王某某喝点酒再攮着他儿子,结果王某某上前就给拉仗的孙××前胸攮了一刀,也不知道攮啥样心里没底,回屋穿件大衣就跑了。案发后,孙××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2004年7月30日延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获得线索,得知涉嫌伤害致死犯罪嫌疑的网上逃犯王某某潜逃至秦皇岛,在秦皇岛市西岗区一浴池锅炉房内将其抓获。延寿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伤害致死罪对其批准逮捕。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综上例举了几种酒后出现的刑事犯罪案件。但这也仅仅是诸多醉酒后犯罪案例的很少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延寿县人民检察院2003年至2004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每五件案件就有一件案件是与喝酒有关的,尤其是伤害、杀人、放火案件更为突出, 2003至2004年所有的伤害案件中几乎都是喝完酒后引发的,多的不胜枚举了。可见醉酒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缺少当然的自控能力,甚至胆量大增,平时不敢做的事变成敢做,不能做的事变成了能做,不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了应该做,从而导致诸多的不良后果甚至是犯罪。 外国刑法理论中存有生理性醉酒与病理性醉酒之说,而我国刑法却明确规定了“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尽管有些人因醉酒而降低了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但他们事先完全可以控制不醉酒或不饮酒,因此我国刑法也未予以界定何为生理性何为病理性醉酒。况且醉酒者也并不是完全丧失对自己的行为的辩认和控制能力,对他们犯罪予以刑事追究的确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本人认为对那些故意耍酒疯,借酒犯罪者,还应加重处罚,这不仅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消除酗酒这种恶习,而且有助于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 酒可助兴,但如果喝多了就会损害身体、影响工作更甚者会导致犯罪。因此劝世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节制。请记住:“君子好酒,饮之有度”,劝君不要贪那杯中之物。
给未成年人喝酒是犯罪
据美国CNN等媒体近日报道: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普顿的一名妇女因给未成年人提供酒精饮料而遭起诉。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之中。
这位妇女就是49岁的帕梅拉·史密斯。去年12月23日晚,史密斯在家里为女儿和同学们举办“过夜派对”(Sleepoverparty)。参加聚会的人都是汉普顿学院附属中学的学生,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
“过夜派对”在美国十分流行。在一些节假日、生日或其他特殊的日子,孩子们到同学或朋友家里过夜。主办这个聚会的家庭会向孩子们发出邀请,为他们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小天地。对于那些平时必须在9点钟上床睡觉的孩子们来说,“过夜派对”无疑是一个“狂欢节”,他们可以彻夜长谈、嬉戏打闹。
在史密斯举办的“过夜派对”上,孩子们喝了许多饮料,其中包括含有酒精的饮料。孩子们用
数码相机拍摄了几十张晚会的照片。一个孩子把相机忘在了教室里,一名教师发现了相机,为了确定相机的主人,这位教师查看了相机里的照片,结果发现了孩子们喝酒的画面。从画面上看,史密斯当时就在现场。这位教师立即把这件事报告给学校的官员,学校报了警,警方随即展开调查。
警方表示,史密斯在晚会上给孩子们喝含有酒精的饮料,触犯了法律。史密斯是晚会上惟一的成年人,她应该对此负责。史密斯则辩解说:“我没有做错什么,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们高兴。”
对此,汉普顿警察局局长里奇·索耶说,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自己家里给孩子们提供含有酒精的饮料并不违法,法律不会加以制裁。事实是,无论在哪里给未成年人提供酒精饮料都是违法行为,只要被发现了就要受到制裁。
因为给未成年人提供酒精饮料,史密斯被推上了被告席。如果罪名成立,她将被处以1年监禁,并被处以1500美元的罚款。
<特级警告>>不要和陌生人喝酒
> > > > 广州大学庆祝期中考结束是个传统。这个男生去参加上星期六晚上的庆祝。他觉得很快乐,喝了很多酒,而且有些女孩对他有兴趣,于是邀请他参加另一个庆祝会。他很快的就答应了,并且自己一个与女孩们坐出租车同去。庆祝会是在另一楼公寓。他们继续地喝酒,并吃了一些不知名的药。等他再醒来,发现他全身赤裸地在浴缸中,而且浴缸里满满的都是冰。药效仍然没对完全退去,不过他看了看四周,发现只有他一个人。他看了自己的胸部,发现上面用口红写了“打110,否则你会死“。他接着看到了一支电话就在浴缸旁,于是他就打了电话到110去。他向110说明目前的情况并表示他不知道自己在何处,他吃了什么,与他为什么要打这电话。110建议他离开浴缸,并照照镜子,他照做了,并无发现任何异状。110再建议他检查自己的背,而他只发现了两条九寸长的切割伤口在背部下方。110要他马上躺回满是冰的浴缸,并马上派一组急救队来。在仔细检查之后,明显地,他发现事实超出预期。他的肾脏被偷了!在黑市里,一对肾脏值300,000元!
这件事可能是∶第二个庆祝会是个骗局,参与的人中至少有医学院学生。被害人所吃的药也可能不只是单纯的迷幻药。不管如何,被害人现在正躺在医院里靠维生系统过活,并且等待肾脏的捐赠。中山大学正与广州大学医学中心合作,在寻找这个大四学生的肾脏。
警告大家,一种新型态的犯罪正在发生,并且以旅行者为目标。这个犯罪组织很有规模,有钱,并且有训练有素的人员。这犯罪行为正发生在绝大多数的主要城市,最近尤其是在广州。犯罪过程往往从旅行者一整天工作完后晚上到酒馆喝酒开始。有陌生人从吧台走过来,好象他是单独的一人,并且请旅行者喝酒。最后就是旅行者发现自己躺在旅馆的浴缸中,颈部以下全埋在冰块中,而旅行者只记得他在喝小酒。浴缸旁的墙上有纸片贴着,并写着要旅行者不要动,打电话给110。而电话就在浴缸旁的小桌子上,以方便旅行者打电话。打到110后,110很熟悉这类的犯罪方法便请旅行者小心,并慢慢的触摸他的背部下方,是否有管子突出。如果有,110会要求他保持不动,并派人来求援。110知道这位旅行者的肾脏被取走了。这不是恶作剧的故事,也不是超科幻小说,这是真实的故事。这故事被纪录并被当事人确认过的...当你在旅行时,有陌生人靠近时,请务必小心。他们接到了有关这方面有组织的犯罪的消息,这是很严重的。一位消防队朋友的女儿也遭到了这不幸,而且有专业技术的医生参与其中!此外,军方也接到了这方面的警告。所以,这故事的最后一句应该是:
> > > > 请将这个故事转达给你所爱的人,你所关心的人,与所有你认识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