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再次摆到台面上来:法术盖过了道教
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这就是道教中常说的“道体法用”。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人,人们只专注法的灵验程度,忘记了道的重要性。盲目的追求法术,追求神通,往往这类人标榜自己信仰道教。其实不然,这是明显的缺乏宗教信仰,对道教处于一个迷而不信,信而不求,欲求而愈离道的状态。
我们知道,作为人有三种生活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有就是灵魂生活。宗教是一种灵魂生活的方式,所以她关注她所照顾的是人类的所谓“性灵”也就是灵魂。道教法也好,法教的法也好,多数情况下给物质生活一个满足,给精神生活一个寄托。并没有触及多数人的灵魂生活状态,因而这种宏道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能吸引一些信众,但多数只是迷信法术之徒而已!
道士搞法术搞昏了头就成了妖道。因此,从汉代的张角到晋代的李八百,从唐代的吕用之到宋代林灵素、郭京,从明代的陶仲文、邵全节到清代的薛执中,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妖道”。而祝这种问题越是在道教发展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就越明显引《清稗类钞》中的一个故事,说一个有“驱役鬼神,呼召风雨如操券”的技术的道士,就斥责另一些同样懂得技术的道士,“尔之不食,辟谷丸也,尔之前知,桃偶人也,尔之烧丹,房中药也,尔之点金,缩银法也,尔之入冥,茉莉根也,尔之召仙,摄灵鬼也,尔之返魂,役狐魅也,尔之搬运,五鬼术也,尔之辟兵,铁布衫也,尔之飞跃,鹿辘桥也”,在历数道教中的这些技术之后,他总结说,“名曰道流,皆妖人耳”,为什么他是道士而别人是妖人,据他说因为他是持“道”而别人是凭“术”,而“道”只能是“清净冲虚”的,“夫道者,冲漠自然,与元气为一,乌有如是种种哉”。所以单纯的法术技术修炼和求道成真是有严重的区别。法术既可以拿起来“玩”也能拿来求真,所以这种东西最害怕的就是传到“非人”那里。
但如果没有法术,道教的很多仪式、资料都无法得到保存。我们中国人的很多生活习惯、思维方法、社会意识都没法正确的表达出来,道教的许多精神就无法通过“象”来体现。而且,道法确实有利济的一面。现在网络上所谓的“道法”光离“法”就很远更别说是“道法”。话又要说回来,道教的主流很大一部分还是“入世”的。“入世”的即进入世俗生活世界,而且还要“浊乱”世俗生活世界的秩序,那就很有可能成为只追求法术“妖道”与“妖术”。
一位师父自己的修养很重要,什么样的师父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弟子。许多民间师父对道教文化的整体认识比较缺乏,最终传下来的就只有术了。到了弟子手里,就进一步认为术就是道,甚至术胜过道了。
现在很多人标榜:我有道,因为我有术啊,我会搬运,我会千里治病……我比道观里那些道士强多了,我这些术他们还不会呢!真正的道教文化在民间,在我们这些大师手里……不用查什么师承来历、道教身份,说了你也不知道,我是秘传某某道派的,历史上我们这派牛得很,别看我不是道士,出家道士都来拜我……看看我的教材,洋洋几十万字(虽说抄自道藏),没点文化整得出来吗?……千奇百怪
所谓万般法术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法术就像是应用实际的做法,而道就是一套理论。如果没有法的传承,单是学会了道的理论,如道德经,清静经之类,难以入门,道本身的传承,其实已经包含了法所在,也离不开法。什么是大道?大道无形无名。本人认为,在道经里教人打坐入静的方法亦是法的一种。需要通过的一定的法的修练方能入大雅之堂。
不能否定,现在的人都是被法所迷惑。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抱有各种目的而入门修练的人或许最终会找到方向,离开那一小片天地,或许一生在自我满足中度过,最终也离开不了这片森林。
不过,既然法能在俗世中规避险阻,救死扶伤,亦能令家庭幸福。单就抱这个目的学习“法”,也未尝不可。人各有志。道法作为我们祖先的瑰宝,该用来救急的时候就应该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