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丽王朝走向衰落,倭寇趁机敲诈朝鲜国王 ( n% k" k; W/ k. P: a3 x
2 h3 G" ^0 V+ t( p% Y% Z4 p7 Q' B& h% m* b
u; C( \! Y5 O# }
, V+ `& Y! o+ B' |; m6 A 国际在线消息:公元14世纪中期,随着统治朝鲜的高丽王朝逐步走向衰落,海防日益松懈。早就对朝鲜虎视眈眈的日本倭寇,敏感地察觉到了高丽王朝的变化,便趁机侵犯高丽沿海地区,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气焰越来越嚣张。
8 Q5 m9 n( R1 Z4 i8 i V1 w+ B L' Z7 j
8 b y% f6 h8 |$ E. f
. U5 ^7 G9 ?9 S
& z) V' k2 y- P+ U5 ] 到高丽恭愍王时期(1352—1374年),高丽王朝因为倭寇的打击,财政出现了困难,以至于不能支付官员的薪水。高丽军队也开始崩溃,无力保卫国土。
0 P; \ H; M4 ]5 x/ @8 a; Y& E1 Q! H
) O0 S4 @6 p( S$ I! d: {3 S, p
0 e7 r) D1 L% N& D; |- E& M2 g2 Z# M u( o1 p: C$ M. n G
( ^) y ?: u8 A8 w; y7 {
4 [7 m, Q) t9 [0 u+ x; T3 V7 E
( T1 W6 m- I+ L" v' j. r! S c- ~& T: c$ G7 W
" x5 G0 f+ d+ N8 C) }6 J/ m" ~9 ?; ^3 G# P2 X- b
无奈之下,高丽政府只好采取疏散官库的办法,把容易成为倭寇袭击目标的全罗道等沿海地方的仓库迁移到内陆地区。但这种退让更加助长了倭寇的掠夺活动。辛禑王时期(1375—1388年),倭寇已经达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
9 O& r8 U, Y7 B' G9 E3 G( k0 f3 t3 l: t! v, g& } I/ c
4 T- p# K; v) G+ F1 A* ^' j
: y B' s3 H6 h
7 I( X+ {1 l/ h" B, w/ z* M 1375年,倭寇首领藤经光竟公然恐吓高丽国王,要求高丽向其进贡粮食。倭寇的猖狂激起了高丽军民的愤慨。于是,一位高丽将领想出一个办法,先假装答应提供粮食,然后宴请倭寇首领,借机诱杀藤经光。可惜这个计谋被泄露,藤经光与其党徒一起逃到了海上,仅有三名倭寇被捕杀。为了进行报复,倭寇开始大批屠杀朝鲜妇女和儿童,全罗道等沿海地区被倭寇搞得人烟稀少,非常荒凉,高丽王朝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朝鲜历史上的救世主李成桂挺身而出了。
+ C }( X' w; N- v' Q+ I _8 C% y6 d- K6 d5 m Y1 ]4 V
/ }: w/ s$ t/ ?
' G9 y8 H, `) s
$ [8 {' {6 J* \4 j3 N! Q
李朝开国国王带伤作战,基本扫除倭寇威胁 8 z* c4 k- X g+ q* d
' U, j$ x* X" s$ E! v
* d% p1 b* S9 M* z3 B: _- A
! W7 o2 G, ]; L6 A, A# f& `/ w
0 t8 B# y% h0 t \: U 李成桂(1335—1408年),字君晋,又名李旦,他是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朝的开国君主,谥号太祖。李成桂出身于朝鲜望族,父辈和祖辈曾担任过中国元朝和高丽王朝的大官。据史书记载,少年李成桂仪表非凡,是当时著名的勇士,据说曾一箭射死过五只大雕,有“高丽小李广”之称。依靠显赫的家世和非凡的身手,李成桂年纪轻轻便入朝为官,并迅速成长为高丽军队中的一员大将。
2 h1 l k$ k" ~# P) E+ n$ H/ _' @9 _ G6 M5 c T
8 y8 l b" \; W% L" N/ X- w
" v8 p5 s7 f6 _, i
5 D4 X, ~8 a, a- t( W
公元1361年,高丽万户朴仪发动叛乱,李成桂终于迎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叛乱初期,官军平叛不成反被叛军击溃,王朝统治摇摇欲坠。当时,李成桂官居金吾上将军,面对困境,他主动请缨,率领一支仅有1500人的部队大破叛军,挽救了高丽王朝。随后,李成桂又率军击退了红巾军的进攻。凭借显赫战功,李成桂平步青云,很快官居右侍中,掌握了高丽王朝的实权。
R, q; S9 a: h% N/ Q) a9 F. D7 t) F) f: D) X, {: `5 ~
8 U1 V/ s% ]1 r- @2 e/ h8 z2 {. ^* k/ b5 q4 J
鉴于李成桂精于战法,高丽政府任命李成桂负责征剿倭寇,扫除来自海上的威胁。上任之后,李成桂积极整顿海防,密切关注和跟踪倭寇的动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1380年,李成桂率领高丽军队在南原与倭寇主力进行了一场决战。在战斗中,李成桂指挥队伍左突右冲,杀敌无数。混战中,一个倭寇暗中施放冷箭,射中了李成桂。高丽官兵见主帅受伤,顿时出现慌乱。就在这时,李成桂强忍着伤痛,向部下大声喊道:“害怕的就退回去,我要去杀死敌人了!”说罢,他带头冲入敌阵,又杀死了8名倭寇。李成桂的壮举激励了高丽官兵,他们勇气大增,纷纷重新投入战斗。由于倭寇的实力很强大,战斗陷入胶着状态。倭寇首领阿只拔都(高丽人对其的称呼,具体姓名不详。“阿只”是朝鲜语,意为“幼儿”,“拔都”是蒙古语,意为“勇敢无敌的武士”)十分彪悍,他骑着一匹白马,横冲直撞,吓得高丽士兵纷纷闪避。
0 h) w4 D2 d! @0 b4 ` D
: @2 k2 C: h2 E- o8 A
& @3 ^8 ]4 ?% P1 Z4 e3 W1 M0 P
8 ]/ t! ^4 u- A* Z) k8 U
+ [+ d( r! P/ L3 Y) ~4 e, s3 b L$ i 见倭寇一时难以击退,李成桂找来部将李之兰商量破敌之策。李之兰认为“擒贼先擒王”,应该先处理掉倭寇首领阿只拔都,但李之兰又告诉李成桂说:“此贼很难生擒,他带着兜盔保护着脸,没有可以射穿的地方。”李成桂胸有成竹地说:“我来射他兜盔的顶子,若兜盔脱落,你马上用箭去射他。”商议完毕,李成桂挽弓搭箭,瞄准目标,正中阿只拔都兜盔的顶子,兜盔偏向一旁。阿只拔都慌忙扶正自己的兜盔,李成桂再发一箭,又射中顶子,兜盔被射落。接着,李之兰的箭如流星般赶到,正中阿只拔都面门,阿只拔都大叫一声,落马身亡。
. A2 k; j4 d7 i5 t6 c
2 { L# n5 H) r: T3 }+ E
~- D0 c% s; C+ `# p$ y
1 \' I7 t+ y; d0 C( B4 r
* H/ T/ f- m$ l5 E9 ~7 P 阿只拔都的死摧毁了倭寇的斗志。李成桂趁机率军大举进攻,倭寇被杀得落花流水。据史料记载,当地的河流都被倭寇鲜血染红了,过了六七天后颜色都没有褪干净。在这场战斗中,李成桂俘获倭寇600多人,杀敌无数,使倭寇元气大伤,好长一段时间无力骚扰高丽边境。 ! D; n/ ^- ~% q2 d" _" _
, x T* T1 `5 n0 _7 L
& N& A6 _* Z8 l2 W3 `# n
2 y# k" Q% T4 P/ c( n
0 S9 I. o" d5 a 派1.7万大军进攻日本对马岛,朝鲜决心荡平倭患 9 b4 H2 D9 Y% ?/ E2 F
4 i8 q5 b X6 S9 X
Y O6 B5 Q/ K% w7 j
! q3 M. r: ^+ o- J5 M3 g, I* r" l( F( `( f) n9 _; N' _
1392年,拥兵自重的李成桂废掉了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建立李氏王朝。慑于他的威名,倭寇在李成桂当政期间基本不敢再骚扰朝鲜。李成桂去世后,倭患再度兴起。1419年初,约50余艘倭寇船窜入朝鲜进行劫掠,烧毁朝鲜兵船。此时正值李朝的世宗大王李裪统治时期,世宗大王是朝鲜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国王,他是朝鲜历史上一位十分优秀的君主。面对倭寇的挑衅,世宗大王决定仿照先祖李成桂,向倭寇发起主动进攻,彻底扫平倭患。 # i. }9 _- I6 m( ~, P" ?
* v4 k% l% l! G% M
3 C. a9 L5 S( d+ K+ b$ \) z
b# {: {4 v" u( H
3 o# z9 c9 _6 v: o+ @ ] 1419年6月,世宗大王获得情报,得知190余艘倭寇船将大举进犯朝鲜。为了彻底清剿倭寇,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趁倭寇还没有准备好,派大军征讨倭寇聚居地对马岛。为了激励将士的士气,世宗大王亲自对军队进行了动员,他说:“对马岛本来是我们的地盘,由于地处偏远被倭寇占据。倭寇利用对马岛袭击我们,烧杀抢掠,必须端掉他们的老巢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随后,世宗大王任命李从茂为水军司令,统率227艘战舰、1.7万大军进攻对马岛。6月19日,朝鲜舰队挥师东征,世宗大王亲自来到港口,为东征大军送行。 + [9 G, o2 i7 J$ j! ?
/ r3 _4 M. G; L5 c' }$ Y
. n, y2 [" G" x- s
- r# w g/ A! S# g
9 T0 G; m _' s& F& O
朝鲜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进攻日本 9 F8 z% C+ @8 M" l9 s
# K& ?3 n. k9 q) ?
4 _) u5 C) X* p3 A' A
( a& I% E* v9 z" m1 L$ [2 U
9 v! @/ j5 [% F: i; i! L2 G 6月20日,朝鲜兵船到达对马岛,倭寇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了29艘大小船只,并被生擒20多人,剩余的倭寇仓皇而逃。朝鲜军队随后开始在岛上搜索倭寇,并抓捕了大量勾结倭寇的居民,斩首400多人,另外还拯救了被掳去的131名明朝百姓。
4 Z: b. p! z6 P; i/ j# _
: o$ l: q i$ q8 r9 y& ~+ ?: Y, ]% p: ^( R
/ W% |& e' g8 V; K8 S' w; D" m
7 Z; Z! L/ k: `) J# U
很快,倭寇从一开始的慌乱中缓过神来,向朝鲜军队疯狂反扑。朝鲜军队和倭寇随后进行了一系列遭遇战。由于地形不熟,加上犯了分兵冒进的错误,几次战斗下来,朝鲜军队遭受重创,伤亡2500余人,但是朝鲜军队凭借着人数优势,继续向倭寇发动强攻。几个回合下来,倭寇终于抵挡不住朝鲜军的进攻,倭寇首领主动乞降,并保证不再对朝鲜进行骚扰。李从茂接受了他的投降,并于7月3日率领全军撤回朝鲜的巨济岛。至此,朝鲜对倭寇的追剿告一段落。李从茂将军也凭此役的胜利名垂朝鲜史册。 ( X- X2 t8 M; N& p: v/ L
; d& c$ w# C0 u# C: v
# l2 F% {% Q( {7 U
) z4 J7 ? U7 l& a. {& a* G
4 y$ p5 _/ @/ W% E3 `# N; e 从高丽到李氏王朝,朝鲜历代统治者都对倭寇的骚扰和侵略予以了坚决的打击,尤其是1419年的对马岛追剿很有成效,显示了朝鲜人民捍卫自己国家安全的坚强决心。朝鲜史书将此战称为“己亥东征”。“己亥东征”是朝鲜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向日本发动的军事反击。但此次东征并没有将倭寇连根拔除,此后的200年间,日本仍然威胁着朝鲜。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十几万大军进犯朝鲜,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壬辰倭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