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849|回复: 1

私呵昧经(一名菩萨道树);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7 1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誓心长者子名私呵昧。与五百弟子俱出王舍大国。欲到竹园中。未至遥见佛经行。身色光明无央数变。非世俗所可闻见。五百弟子自相与语赞叹言。佛端正无比威神乃尔。以何因缘。于世有是。作何等行。积何功德。能得是身。当往问之。五百弟子皆以恭敬意。战栗肃然衣毛起竖。前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私呵昧便前白佛言。佛身乃尔非世所见。何因致是。本行何等积何功德。佛问私呵昧言。若见何等。言佛身乃尔非世所见。私呵昧便于佛前。而说偈言
  持想视不可见  人中尊经行时
  足上下莲花现  形端正无可不
  空身慧能现法  一切地皆震动
  丘墟者悉为平  地高者则为卑
  若举足经行时  已经行于地时
  其身住地右转  其地转无能知
  若下足蹈地时  于经行便不见
  其迹处若如画  一切相皆悉见
  其相轮无有色  然于地悉为现
  今所见非世有  以是故知甚尊
  无有能见其顶  亦不左亦不右
  亦不前亦不后  一切处不可得
  当何因知其意  当何缘了其智
  用是故心所怪  愿为我分别说
  是慧身何从得  其根本云何致
  所施行何等法  当何作成其实
  愿为我断所疑  解吾等所可疑
  其佛慧云何得  令吾等初发意
  愿次第分别说  菩萨等所当行
  可自致成衍事  得神足到十方
  佛言。善哉善哉。私呵昧。所问甚深甚深。多所忧念。多所安隐。诸天及人愍伤十方欲使度脱。起诸菩萨大士意。皆令精进。佛告私呵昧言。我为汝说之。谛听谛受。私呵昧。即言。受教。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当行六事。未起菩萨意便起求。何等。六一者依佛住。二者入正道不复还。三者内意自晓了。四者得善知识因自依。五者常有大愿。六者无怯弱心不厌智慧。是为六。佛尔时说偈言
  若有人依佛法  入正道谛不还
  常依附善知识  便从是得大愿
  其内意以晓了  如是入不怯弱
  于智慧悉备足  如是者能受法
  私呵昧白佛言。以起意者。为有几意喜。佛言。以起菩萨意者。有六意喜。何等为六。一者以得喜意不离佛。二者受决语入正道。三者作医王主治人生老病死。四者我作将从生死脱人于五道。五者我作海中大船师主。度脱海流人。六者我在冥中作大明主破坏愚痴。是为六意喜。佛尔时说偈言
  以得意不离佛  受决语入正道
  作医王愈一切  如是行得可意
  我于世为尊将  欲度脱众厄难
  诸生死及老病  一切人诸所著
  我所见勤苦人  展转堕五道中
  吾当作大船师  至度脱海中人
  于冥中作大明  有盲者悉与眼
  诸谀谄及愚痴  一切人与智慧
  私呵昧白佛言。以何喜意。为有几功德休息。佛言。以起菩萨意者。有六事身意得休息。何等为六。一者以得从地狱禽兽饿鬼勤苦脱出。身意得休息。二者以得脱于八难处。三者以得脱谛。不复入九十六种道。四者以得度应仪各佛法。五者以得在第一法器不复转。六者以住佛严教不断佛道。是为六功德休息。佛尔时便说偈言
  以度脱诸恶道  身远离八离处
  诸外道不受名  如是辈悉远离
  于应仪及各佛  一切人诸著者
  悉过度起尊意  一切法过其上
  我今为诸法器  一切佛及与法
  亦不断佛严教  以是故得可意
  虚空体常可尽  于影响亦可见
  不如是勇猛者  行无边不可尽
  私呵昧白佛言。起菩萨意者。当复行何等法所可作者。佛言。起菩萨意者。当向行六事。何等为六。一者当行布施。二者当持戒。三者当忍辱。四者当精进。五者当一心。六者当行智慧。是为六事行。佛尔时便说偈言
  布施者大施与  若作行当护戒
  忍辱者及精进  以过禅智慧上
  即于前受慧语  于人中为当雄
  是功德其独尊  诸菩萨所当行
  如是者于一切  行特异无有双
  所在处为尊雄  见持过无数供
  私呵昧白佛言。菩萨欲得无所从生法忍。当何以致之。佛言。菩萨有六事行。疾得无所从生法忍。何等为六。一者不计有身。二者不计有人。三者不计有寿。四者不计有形。五者不计无有。六者不计常有。是为六事行。菩萨从是疾得无所从生法忍。佛尔时便说偈言
  吾我人及与寿  亦不计有是形
  心不念有与无  智慧者当远离
  口所说因缘法  其因缘无所有
  一切法无所起  以是故得法忍
  私呵昧白佛言。菩萨大士。已得无所从生法忍。用几事得一切智。佛言。菩萨大士已得无所从生法忍。有六事得一切智。何等为六。一者得身力。二者得口力。三者得意力。四者得神足力。五者得道力。六者得慧力。私呵昧白佛言。何等为身力。佛言。身力者。牢强如金刚无瑕秽。火不能烧。刀不能断。一切人无能动摇者。是为身力。何等口力。佛言。口力者。有六种声如来口所说声。能遍三千大千日月。是为口力。何等意力佛言。意力者。悉使百千亿魔来不能动摇佛一毛。是为意力。何等为神足力。佛言。神足力者。持一足指能震动三千大千日月。其中人民无有惊怖者。是为神足力。何等为道力。佛言。道力者。十方诸佛为一切人说经法。中无空缺各得其所是为道力。何等为慧力。佛言。慧力者。一切人意所知行所知念可知念。脱知以一时悉合会。弹指顷持智慧。所可知所可见所可学。皆悉知见觉。是为慧力。已得无所从生法忍菩萨大士。以是六事得一切智。佛尔时便说偈言
  身勇猛不可计  无有能破坏者
  若以火及与刀  终不能害是身
  一切人及与力  若以杖亦骂詈
  欲危身不能倾  亦不能动其毛
  大音声闻梵天  常住止无所畏
  所说法开三千  无能有遏是言
  意尊贵难可当  诸菩萨性自然
  魔一亿欲娆乱  终不能动其意
  其神足悉以备  便能动是天地
  已成是神足者  便能觉得为尊
  若以得成道觉  即能觉致尊雄
  佛与皆悉具足  便从是转法轮
  私呵昧白佛言已成一切智。如来无所著正真觉。用几法住。佛言成一切智童孺如来。用六法住。何等为六。一者佛十种力。二者四无所畏。三者佛十八法不共。四者有大哀。五者一切无能见佛顶者。六者有三十二大人之相。是为六法住。佛尔时便说偈言
  十种力是佛力  四无畏悉已过
  一切度诸法上  以是故人中将
  以得成无盖哀  无有能见佛顶
  亦非天及与龙  一切人不能见
  如是者勇猛相  以遍布三十二
  是一切皆以成  便得为人中上
  私呵昧白佛言。已得一切智。如来无所著正真觉。用几法灭度。佛言。已得一切智童孺如来。用六法灭度。何等为六灭度。时童孺如来便留五分灭度。何等为五。一者戒身。二者定身。三者智慧身。四者度脱身。五者度脱示现身。是为留五分不灭。愍伤一切人故灭度。时童孺如来以无央数事。赞叹称誉比丘僧功德。令人布施。哀愍一切人故灭度。时童孺如来因散身骨。令如芥子。哀伤一切人故灭度。时童孺如来为诸菩萨。说我所以索无上正真道者。但用愍伤一切人故灭度。时童孺如来用十方人故。因说十二部经。令一切人各得其所。何等十二。一者闻经。二者说经。三者听经。四者分别经。五者现经。六者譬喻经。七者所说经。八者生经。九者方等经。十者无比法经。十一者章句经。十二者行经。是为十二部经。哀护一切人故灭度。时如来因广说四自归。何等为四。一者但取要不取识。二者但取法不取识。三者但取慧不取形。四者但取正不取说。是为四自归。已得一切智童孺如来以是六法灭度。佛尔时便说偈言
  佛尔时将灭度  为一切现安隐
  为十方留五分  悉愍伤人非人
  住舍利于世间  为一切破碎骨
  如芥子深粟分  其得者莫不尊
  其于是供养者  人非人快无极
  于天上及人中  所生处无勤苦
  如见我供养时  灭度后及舍利
  其有意清净者  是二事无差特
  佛嘱累比丘僧  于尊贵无有上
  在其中大施与  受福德天与人
  留经戒十二部  佛住此于十方
  诸菩萨所当行  今数习起好心
  十道地三箧经  及普明度无极
  哀一切人非人  于后世作示现
  便广说四自归  一切无持诸法
  哀世俗说是经  佛尔时便灭讫
  尔时私呵昧童孺。便于佛前说偈言
  我亦当复取佛  善哉快无上慧
  何所人闻是法  不起生菩萨意
  今五百诸弟子  皆以来在是间
  吾当令悉起意  故劝勉菩萨行
  譬若如种树者  从润泽得生芽
  以润泽得长大  便与茎及与节
  次得枝及与叶  从枝叶故得花
  以有华便有实  然其后便复生
  菩萨意亦如是  从六法便得生
  因是意便能信  以能作是法生
  是义谛现是经  一切佛所可说
  次得枝及与叶  然其后便复生
  如是树得长者  菩萨树无有上
  若欲得倚是树  为一切作安隐
  如是法为大树  以是故为是佛
  悉愍伤一切人  所当行菩萨行
  私呵昧白佛言。如来灭度后。有几功德非应仪各佛所能及。佛言。童孺如来灭度后。有六功德非应仪各佛所及也。何等为六。一者如来灭讫后。舍利得供养。诸天龙鬼神。质谅神。执乐神。金鸟神。似人形神。胸臆行神。人非人皆来供养舍利。为作礼无有极。二者如来灭讫后。人皆从三界。得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者如来灭讫后。四辈弟子行福供养比丘僧。四者如来灭讫后。十二部经悉遍布阎浮提内。五者如来灭讫后。若边地及诸大国。不解经法无义理处。及诸外道法于其中当兴盛。六者如来灭讫后。若有人闻佛所行佛神足佛变化佛智慧。多起爱。清净恭敬起意。从是因缘。得生天上人中受福。是六功德非应仪各佛所能及。佛尔时便说偈言
  以供养舍利者  得为天及与人
  若供养比丘僧  常拥护诸比丘
  住于法行法者  以过度于三界
  若闻是法要者  如其时便当作
  若边地及诸国  人闻是无上法
  若人闻佛功德  便即起菩萨意
  私呵昧白佛言。云何无上正真道为谛。佛言。有六法为谛。何等为六。一者眼离色是为谛。耳鼻口身意离色是为谛。佛尔时便说偈言
  六非耳声与眼  于其中了无色
  不相视是为谛  其欲学当如是
  耳与鼻不相连  是身口及与意
  莫令心起是事  无所念是为谛
  无所想如为谛  诸色着当远离
  诸所有不相连  是所谓为正谛
  尔时私呵昧。便于佛前说偈言
  快善哉无念法  何人闻不愿乐
  诸恐惧皆度脱  于爱欲无所著
  佛尔时便为私呵昧童孺。说偈言
  若无礼于诸佛  亦无敬于正法
  不亲近于众僧  闻是教便不喜
  若有人无有信  亦于戒甚狭劣
  以怯弱无精进  于是法便不可
  多嗔怒蔽卒暴  志迷乱不感分
  性轻易无智虑  是曹辈便不乐
  若魔子与魔使  及邪见外道人
  坚住疑在罗网  闻是言不信受
  私呵昧白佛言。是曹辈非法器人。我当为作法器。唯愿佛授吾决。便于佛前说偈言
  譬若坏器之人  于大法不能持
  当用是过人故  我为其作法器
  唯愿佛授我决  今至意从内发
  当亲近善知识  求菩萨与同志
  其贫者我令富  不信者教令信
  弊恶者令持戒  为人故皆拥护
  常为说忍清净  开导之使悔过
  及普明度无极  蠕动类皆度脱
  以空法教导人  令一切脱生死
  授菩萨发快心  于法中所当行
  分舍利皆悉遍  令众生得安隐
  留经戒于十方  令一切常习行
  佛告私呵昧童孺言。过去诸佛皆授若决已。我今亦当复授若决。今现在无央数国土诸佛转法轮者。是诸佛皆复授若决已。私呵昧童孺。从佛闻所授决。便大欢喜。即住虚空。去地百四十丈。从上下来。以头面着佛足。为佛作礼。时五百弟子见大变化。便于佛前说偈言
  傥加教哀吾等  唯愿佛授我决
  后五浊弊恶世  吾等辈当持法
  若数谏及骂詈  弊恶人加捶杖
  尔时世有是人  我当教自悔责
  尔时世我曹等  诸苦恼皆当忍
  为一切人非人  授吾等以要决
  吾等辈悉朽身  不贪惜于寿命
  但愿乐在空闲  于供养无所慕
  佛尔时便为五百弟子。说偈言
  是五百诸弟子  今悉来在此间
  当尔时于后世  皆当发菩萨心
  犹当更小勤苦  于寿命当短少
  当是时所在处  见供养无央数
  我初发菩萨时  亦世世忍勤苦
  若曹学当如是  便自致人中王
  法本空无吾我  哀一切数说是
  我尔时于彼世  为若等现形像
  诸菩萨皆欢喜  赞叹言佛常在
  为一切作安隐  示现人佛形像
  一切刹与十方  今现在诸法王
  佛为诸菩萨故  皆悉放大光明
  无胜慈弘大士  今现在第四天
  数劝乐诸菩萨  亦劝勉示深法
  尔时世作行者  多有人皆发意
  如宿命有余殃  若意乱应毕罪
  志所索无厌极  亦不能自饱满
  他余事不乐作  常求佛菩萨行
  诸弟子莫愁忧  虽劝苦不能久
  于是世寿终后  便生上兜术天
  当愿生安隐国  寿无极法王前
  妙药王国土中  无怒佛教授处
  常当愿到彼生  于是世寿终后
  便于彼得神足  悉供养诸佛前
  行六法得自成  今佛时悉授决
  皆度脱三恶道  以远离八难处
  诸邪道及大网  以裂坏得脱去
  无所著缘一觉  于其中悉过上
  尔时五百弟子。闻佛授与决。皆大欢喜。即住虚空中去地二十丈。从上来下为佛作礼。白佛言。我等私呵昧。云何得封拜。佛尔时便笑。无央数色色各异从佛口出。光照无央数佛国。还绕身三匝于顶上便不见。尔时阿难从坐起正衣服。右膝着地叉手头面着佛足白佛言。佛何因缘笑。既笑当有意。佛尔时便为阿难说偈言
  私呵昧在上头  弟子中师第一
  皆当共同一劫  于人中为尊雄
  当于是贤善劫  后五浊弊恶世
  悉于中毕其罪  便从是得神足
  然其后神足具  便飞到亿刹土
  供养已便得佛  其佛号莲花上
  尔时五百弟子。于佛前赞叹佛说偈言
  今佛说吾等辈  得封拜当为佛
  教一切作功德  无央数不起念
  我尔时时法王  当住于阎浮提
  菩萨者道树经  为一切广说法
  若有人闻经问  便即起菩萨意
  吾等辈皆劝佛  愿尊雄授与决
  今佛者一切父  常愍伤人非人
  用子故加慈哀  大尊将分别说
  当尔时于是经  然于后起恭敬
  便即起菩萨意  为人故问其义
  大尊雄为具说  菩萨意有何德
  若黠人闻是法  便发起菩萨意
  佛尔时五百弟子。说偈言
  若有闻便信者  菩萨树无上尊
  我一切授与决  皆当得人中王
  意所愿勇猛大  发菩萨便直前
  其志意甚清净  便得生清净实
  于色欲出三界  便即起菩萨意
  持是意作功德  疾得度三界去
  一切人所作行  皆着于三界中
  若其意无所著  菩萨者无有上
  若菩萨起经意  为一切说道树
  有功德便教导  持是经能示现
  菩萨事以具说  所当教悉以遍
  其余法不可数  其法微不可说
  无量慧悉具足  用是故得为佛
  哀愍伤一切人  常修习菩萨行
  尔时阿难白佛言。是经名为何等。当云何奉行之。佛语阿难。是经名菩萨道树经。若当讽诵持之。阿难白佛言。何因名为菩萨道树经。佛语阿难。譬如种树稍稍生芽后生茎节枝叶花实。如是阿难。于是经初发意菩萨。便得喜。从喜身意得休息。具足六度无极行变谋明德。便得无所从生法忍。具足一切智慧。转于法轮乃至灭度。便分布舍利住后后法用。是故阿难。是名菩萨道树经
  佛说已。私呵昧童孺及五百弟子。诸比丘僧及天人龙鬼资谅神。闻经皆大欢喜。前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而去私呵昧经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0: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五王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有五王。国界相近。共相往来。不相攻伐。唯作善友。其最大者。字普安王。习菩萨行。余四小王。常习邪行。大王怜愍。意欲度之。呼来上殿。共相娱乐。乃至七日。终日竟夜。作倡伎乐。七日已满。四王共白天王言。国事甚多。请还政治。大王语诸左右。严驾车乘。群臣吏民。都共送之。至其半道。大王怜愍。意欲度之。语四王言。各说卿等所乐之事。一王言。我愿欲得阳春三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是我所乐。一王复言。我愿欲得常作国王。鞍马服饰。楼阁殿堂。官属人民。围绕左右。晃晃昱昱。椎钟鸣鼓。出入行来。路人倾目。是我之乐。一王复言。我所乐复异。愿得好妇好儿。端正无双。共相娱乐。极情快意。是我之乐。一王复言。我所乐复异。愿我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子。罗列好衣美食。以恣其口。素琴清衣。共相娱乐。是我之乐。各自说其所乐竟。四王俱回头白。其大王王所乐何事。大王答言。我先说卿等所乐。然后说我之乐。卿一人言阳春三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秋则凋落。非是久乐。卿一人言。愿我常作国王。鞍马服饰。楼阁殿堂。官属人民。围绕左右。晃晃昱昱。椎钟鸣鼓。出入行来。路人倾目。往古诸王。隐隐阗阗。快乐无极。福德转尽。诸国相伐。忽然崩亡。非是久乐。卿一人言。愿得好妇好儿。端正无双。共相娱乐。极情快意。一朝疾病忧苦无量。非是久乐。卿一人言。愿我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子。罗列好衣美食。以恣其口。素琴清衣。共相娱乐。一朝有事。为官所执。系闭在狱。无有救护。此非久乐。四人俱问。王乐何事。王言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恼。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四王俱言。此乐何处当有明师。大王答言。吾师号为佛。近在只桓精舍。诸王欢喜。各诣佛所。皆稽首作礼。退坐一面。大王胡跪。叉手白佛言。我等今得为人。钝闇无智。但深着世乐。不知罪福。愿佛为弟子等。说其苦谛。佛言卿等善听。当为汝说。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切身。今粗为汝等略说八苦。何谓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忧悲恼苦。是为八苦也。何谓生苦。人死之时。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处。并受中阴之形。至三七日父母和合。便来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酥。四七日如肉脔。五疱成就。巧风入腹。吹其身体。六情开张。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啖一杯热食。灌其身体。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体。母饱之时。迫迮身体。痛不可言。母饥之时。腹中了了。亦如倒悬。受苦无量。至其满月。欲生之时。头向产门。剧如两石挟山。欲生之时。母危父怖。生堕草上。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忽然失声大呼。此是苦不。诸人咸言。此是大苦。何谓老苦。父母养育。至年长大。自用强健。担轻负重。不自裁量。寒时极寒。热时极热。饥时极饥。饱时极饱。无有节度。渐至年老。头白齿落。目视[梳-木+目][梳-木+目]。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酸疼。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涕。坐起须人。此是苦不。大王答曰。实是大苦。何谓病苦。人有四大。和合而成其身。何谓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掘强。百节苦痛。犹被杖楚。四大进退。手足不任。气力虚竭。坐起须人。口燥唇燋。筋断鼻坼。目不见色。耳不闻声。不净流出。身卧其上。心怀苦恼。言辄悲哀。六亲在侧。昼夜看视初不休息。甘饍美食。入口皆苦。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何谓死苦。人死之时。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四大欲散。魂魄不安。欲死之时。刀风解形。无处不痛。白汗流出。两手摸空。室家内外。在其左右。忧悲涕泣。痛彻骨髓。不能自胜。死者去之。风去气绝。火灭身冷。风先火次。魂灵去矣。身体侹直。无所复知。旬日之间。肉坏血流。膖胀烂臭。甚不可道。弃之旷野。众鸟啖食。肉尽骨干。髑髅异处。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何谓恩爱别苦。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处。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内断绝。窈窈冥冥。无有相见之期。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何谓所求不得苦。家有财钱。散用追求。大官吏民。望得富贵。勤苦求之。求之不止。会遇得之。而作边境令长。未经几时。贪取民物。为人告言。一朝有事。槛车载去。欲杀之时。忧苦无量。不知死活何日。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何谓怨憎会苦。世人薄俗。共居爱欲之中。共诤不急之事。更相杀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隐藏无地。各磨刀错箭挟弓持杖。恐畏相见。会遇迮道相逢。各自张弓[澍-士+一]箭。两刀相向。不知胜负是谁。当尔之时。怖畏无量。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何谓忧悲恼苦。人生在世。长命者乃至百岁。短命者胞胎伤堕。长命之者。与其百岁。夜消其半。余有五十年。在醉酒疾病。不知作人。以减五岁。小时愚痴。十五年中。未知礼仪。年过八十。老钝无智。耳聋目冥。无有法则。复减二十年。已九十年。过余有十岁之中。多诸忧愁。天下欲乱时亦愁。天下旱时亦愁。天下大水亦愁。天下大霜亦愁。天下不熟亦愁。室家内外多诸病痛亦愁。持家财物治生恐失亦愁。官家百调未输亦愁。家人遭县官事闭系牢狱。未知出期亦愁。兄弟妻子。远行未归亦愁。居家穷寒。无有衣食亦愁。比舍村落有事亦愁。社[稷-禾+示]不办亦愁。室家死亡。无有财物。殡葬亦愁。至春时种作无有犁牛亦愁。如是种种忧悲。常无乐时。至其节日。共相集聚。应当欢乐。方共悲涕相向。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
  尔时五王。及诸群臣。会中数千万人。闻说诸苦谛。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皆大欢喜。作礼而去。四王俱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噵我等。令得道迹。大王之恩。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着。不能远离。今睹宫殿。如视秽厕。无可爱者。即舍王位。付弟出家。为道修诸功德。日日不惓佛说五王经

佛说呵雕阿那鋡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恒呵雕阿那鋡将五百优婆塞。至舍利弗所。作礼已却坐。舍利弗为说经。大欢喜而退。复至佛所。以头面着地。叉手绕佛三匝却坐。佛问呵雕阿那鋡。若有何功德。教化五百弟子。随从汝。呵雕阿那鋡即长跪叉手言。我常奉行佛所说四事。何等为四。一者布施于人。二者说善说。三者瞻视同学给足有无。四者同学者财共不计。佛言。善哉善哉。已过去佛。无有过是四事。未来佛亦无有过是四事。今现在佛。亦无有过是四事。佛为呵雕阿那鋡说经已。各大欢喜而退。呵雕阿那鋡还归入舍呼诸人客奴婢坐着前。好为说经开解。语生死善恶之道。复上殿呼诸持藏人诸伎女着前。为说经戒。皆大欢喜。复上后殿。为诸夫人妇女。说经戒已讫。还至正殿。斋戒床上。端坐定意。便得等心。第一天上四王请诸天皆会坐。共称誉呵雕阿那鋡功德。四天王中尊王下至呵雕阿那鋡舍。面称誉呵雕阿那鋡功德。呵雕阿那鋡时得等心。不答天王。佛边有一比丘。至呵雕阿那鋡舍。呵雕阿那鋡起迎比丘前坐。比丘说言。佛坐中常相称誉功德呵雕阿那鋡问比丘言。佛称誉我时。边有白衣无。比丘言。无有白衣。正使有白衣。有何等嫌疑那。呵雕阿那鋡言。佛语至诚。恐白衣不信者。便当堕泥犁中。正使信佛语者。便复来承事我。布施我。我不喜烦扰于人。以是故问耳。比丘辞去。呵雕阿那鋡言。想朝来未食。且留饮食。便行澡水。下饭食讫。比丘还白佛言。属至呵雕阿那鋡舍。道说言佛坐中大相称誉。呵雕阿那鋡因问我言。佛称誉我时。边有白衣无。我言无白衣。正使有白衣有何等嫌疑。呵雕阿那鋡言。佛称誉我。实至诚不妄。白衣不信佛语者。便当堕泥犁中。正使信者。便复来承事我。我不喜烦扰他人。以是故问耳。佛言。善哉善哉。我不常为汝曹说呵雕阿那鋡有七事。今复益一事为八事。何等为八事。一者不求不欲令人知。二者信不欲令人知。三者自羞不欲令人知。四者自惭不欲令人知。五者精进不欲令人知。六者自观不欲令人知。七者得禅不欲令人知。八者黠慧不欲令人知。所以不欲令人知者。不欲烦扰于人。故不欲令人知。佛说经已。诸比丘。皆大欢喜。起前为佛作礼佛说呵雕阿那鋡经

佛说佛大僧大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佛在王舍国。国有富者。其名曰厉。金银众宝田地舍宅。牛马奴婢。不可称数。厉年西耄。绝无继嗣。其国常法。人无子者。死后财物。皆没入官。厉祷日月诸天鬼神并九子母山树诸神。皆从请子。不能致之。厉自念曰。人有缓急。辄往自归山树之神。靡所不至。财宝消索。产业不修。疾病相仍。灾祸首尾。奴婢死亡。六畜不孳。俱为妖孽。鬼神导师。迷惑舞使。乱君内居。云当有福。而祸重至。由盲吞毒谓之良药。庶有瘳损。毒着丧身。吾今杀生。祠祀鬼神。当入地狱。而望天祚。岂不惑哉。世有佛道。高操之圣。有得仙者。名曰应真人。真人清净。如琉璃珠。精进存想。乃睹之耳。奉斯道者。唯守靖漠。无欲无求。以斯为乐。现世得安。终生天上。厉自念曰置吾常供养。奉佛三宝。奉佛一载。妇遇生男。厉曰奉佛获愿。字曰佛大。佛诸弟子。谥比丘僧。试复事之。事未满岁。复生贤男。字曰僧大厉训二子。示以圣道。僧大禀性。仁爱人物。孝心难攀。诵佛法戒。亲近沙门。清净知足。亲睹其志。爱之有特。亲被疾着床。即呼长子。渧泣诫之。夫生有死。万物无常。持戒者安。犯戒者危。其持佛戒。终始无患。僧大尚小。仁孝清白。厉已累尔。辞句适竟。奄忽殁故。弟去所天。孤无归告。数启其兄。欲作沙门其国之法。儿欲求妇。便佯诈云。欲作沙门。亲惧其然。立为娉妻。佛大以弟等彼伪类。即为寻索。国最贤家女。字快见。光华炜炜。端正少双。长短肥瘦。适得其中。贞洁慈孝。犹星中月。国女贤妇。靡不叹悦。妇归升堂。兄会宾客。九族欣然无不和乐。兄于众宾。调其弟曰。当今之日。可作沙门乎。僧大答曰。大兄放吾。使作沙门。实我宿愿。寤兄者天审欲作之。戏之曰。可从尔志愿。弟心欢喜。为兄作礼。即日入山。见一沙门。年少端正。独处树下。前趣叉手。稽首为礼。却住问曰。贤者何缘。行作沙门。其人已得应真之道。豫知去来无数劫事。谓僧大曰。佛经说言。人好淫泆。如火烧身。如持炬火逆风而行。其焰稍却。不置炬者。火烧其手。犹乌衔肉。鹰鹯追争。乌不置肉。灾及躯命。淫泆如斯。无不危殆。吾以是故。作沙门耳蜜涂利刀。小儿贪甜。以舌舐之。有截舌之患。淫泆之人。苟快愚心。不惟其后。有烧身之害。譬如饿狗得路枯骨。齮[齿*齐] 咬啮。伤口缺齿。适自伤毁。何益于己。淫泆如此。百千亿劫。无丝发之福。而有三涂之罪。吾念是故。作沙门耳。譬如树木华果茂盛。行人贪之。杖石挝擿。须臾之间。华损果落。枝叶残伤。树以华果。自招凋丧。蛾贪火色。投入于灯体见烧煮。将何克获为淫。惑者不别善恶。远贤亲愚。日就流冥。亡国灭众。死入地狱。恶着罪成悔将何逮。佛见之谛开示圣道。吾望佛恩。得睹经戒。心守清白。独而无患。顾视流俗。乃知误耳。吾以是故。作沙门也。僧大闻之。顿首足下长跪而白。佛真上圣。诸天之尊。经以灭痴。入我心中。愿去世浊。履清净道。奉沙门戒。以为荣福。师即喻之。沙门重戒。侍师数月。即启师云。何意欲入山间。寂定禅息。求道应真。尔乃灭患。师曰独居山中。大难处也。处山泽者。当学星宿明知候时常当储偫水火麨蜜。所以然者。盗贼之求水火麨蜜。夜半向晨。问当解之。给贼所欲。违其意者。贼辄杀人。僧大曰诺。敬奉慈教。具学所命。却乃入山。其兄念曰。弟作沙门。终不畜妻。妻快见者。端正无双。兄心悦之。起从快见。持琴自随。作姿弹之歌。淫泆之曲。惶惶郁金。生于野田。过时不采。宛见弃捐。曼尔丰炽。华色惟新。与我同欢。固斯厚亲。年一西宿。孰复尔珍。快见即觉兄欲为乱。便以歌曲。答佛大曰。巍巍我师。天人之尊。门徒清洁。谥曰沙门。叹真为圣。淫为畜伦。我受严戒。不事二君。终不淫生。宁就寸分。佛大作情悲之曲。委靡之辞。宿心加尔。故因良媒。问名诣师。占相良时。惨惨惕惕。惧尔不来。既睹光颜。我心怡怡。今不合欢。岂徒费哉。斯誓为定。淑女何疑。快见惶[怐-口+、]。歌答之曰。佛设礼仪。尊卑有叙。叔妻即子婿伯即父。我亲奉戒。日有隆举。真与圣齐。淫正虫鼠。噫乎伯子。焉为斯语。兄心迷惑。贪好快见。其意又甚。不可转移。快见又歌。夫人处世。当远二事。不孝淫乱。行违佛戒。天及贤者。笺其自异。佛大歌曰。尔之容色。怿怿灼然。普天美女。岂有尔颜。我心相悦。故踰大山。快见自念。斯子欲我。悖狂之乱。沮致大难。请说身中恶露不净。尔乃却耳。快见重曰。仁贪我躯。躯有何好。头有九骨。合为髑髅。中但有脑。面有七孔。皆出洟唾。以皮裹骨。贪头颈者。皮肉相裹。身有毛发爪齿皮肌血脑骨肉。腹中有心脾肾肠胃肪肺[尸@矢][尸@(泳-永+毛)]脓血寒热。足与胫连。胫与髀连。髀与尻连。尻与腰连。腰与脊连。脊与胁连。胁与颈连。颈与髑髅连。臂与肘连。肘与肩连。我如画瓶。中盈[尸@矢][尸@(泳-永+毛)]。身中不净。可恶如此。何可贪乎。凡人所喜。有说其恶。心即贱之。佛大自念。女念其婿。何肯听我。我杀弟者。尔乃随耳。佛大嗔恚。即行募求数为贼者。见轻薄人。在于酒家。前与语曰。宁知我家所畜六藉奴子。逃作沙门。今在山中。贼曰识之。佛大即出金银与之。令杀奴子。疾取其头及身上衣。所持法杖。足下履屣。皆以相还。吾复重赐卿等金银。贼大喜曰。从吾取足。即去入山。到其弟所呼曰。沙门汝疾出来。其弟出曰。诸君何求。吾有水火麨蜜可食。夜时已半。贼曰不求水火麨蜜。不问卿时也。欲得汝头持去之耳。其弟闻之。即大惶怖。涕泣而曰。吾非长者诸侯子也。舍俗为道。与世无争。学道日浅。未获沟港频来不还应真六通。杀吾何益。贼曰。来为汝首故空复云云。求哀何益。其弟自念。此贼独闻我富家。谓我持宝来在此也。语其贼曰。欲得宝者。吾兄在家。字曰佛大。吾与书令惠卿。宝在所欲得。从卿志愿。贼曰子兄令我来杀子其弟曰。即吾今死矣。由斯妇也。师前诫我。人与淫居。如持炬火逆风而行。舍之不早。火将烧手。如蜜涂刀。如鹰追乌。狗得枯骨。树之华菓。色为身害。深如师诫。涕泣从贼。乞一岁活令吾得道。吾常在此。相杀不晚。贼曰。今欲得子头去。何云一岁。山居道人。多得道者。恐子轻举行神足去。勿复多云。俘取头去。其弟重曰。愿莫即杀。先断我一髀置吾前也。其贼因前。先断一髀。置于其前。弟遭此痛。痛不可言。天来下至道人所曰。慎莫恐怖。牢持汝心。汝前世时。入畜生中。人所屠割。称卖汝肉。非一世矣。地狱饿鬼。汝皆更之。苦痛以来。非适今也。僧大语天。一哀语我师令知。吾因师示吾道。死生何在。天即为行语其师曰。卿贤弟子。人欲杀之。涕泣求哀。欲得见师。师飞行到弟子所。为说经曰。天地须弥。尚有灭坏。海有消竭。七日有坏。天下有风。其名惟岚。惟岚一起。山山相搏。斯风有灭。况汝小躯。何等比数。但当念佛。佛常言无常。盛必有衰。合会有离。荣位难保。身亦如之。僧大便得沟港道。复断一髀。重念师戒。复得频来道。贼断左手。复念师戒。得不还道。贼断右手。复念师戒。得应真道。便不畏三恶道也。生死自在。无所复畏。僧大曰。取树皮来。即为剥树皮。与之僧大。取枝以为笔。自刺身血。书树皮曰。大兄起居随时安善。二亲在时。以吾累兄。兄不承之。违废亲教。以女色故。骨肉相残。违亲慈教为不孝也。残杀人命为不仁也。杀一畜生其罪不小。况杀应真。吾不中止。兄自招之。念吾有形。可得相杀。善逝寂寞。徒复相害长别。努力愿崇真道。曳颈长二尺。语其贼曰。子断吾头。由泥头也。勿有恐意。吾恐汝等堕地狱中。贼前断头。取身上衣被杖屣及钵。持至兄所。衣杖屣钵。皆持与兄。兄以金银重谢其贼。兄取弟头。为作假形。以头着上。以衣衣之。杖钵及屣。皆着其傍。谓快见曰。汝婿来归。可问讯之。快见大喜。走至其所。见闭目坐。以为思道。妻不敢呼。具作美食。须念道觉当饭之。日中不觉。妻因前曰。日今已中。恐过时也。怪其不应。牵衣起之。头便堕地。身皆分散。各在一面。妻即大怖。擗踊呼曰。子竟坐吾。见残贼乎。哀愤呼天。摧裂肝心。崩血出口。奄忽而死。戒行清白。难污如空。树心圣范。难动如地。贞净行高。难揆如天。其未终时。诸天咨嗟。豫安所生。迎其魂灵。处忉利天。忍须臾之淫获天上难尽之荣。兄入神室视妇胡为。兄见弟头身分散狼藉。其妇吐血死在一面。兄见弟妻尸死如此。呼曰。咄咄吾为逆天。所作酷裂。乃致于此兄即至贼所问其意。吾弟临没。将有遗言乎。贼曰有书。以书见之。书辞恳恻。读书讫竟。五内噎塞。涕泣交撗。吾违尊亲。临亡悲教。骨肉相残。又杀应真。感激而死。死入地狱。王及臣民。闻其事变。麾涕泣哽噎。叹述清德。殡葬其弟。四辈立塔。天龙鬼神。侧塞空中。散华烧香。无不伤心。其妻快见。国人葬之。举哀动国。诸天下赞。精进得道。五戒不亏。贞生天上。违佛法教。不孝残圣。死入地狱。烧煮苦毒。其岁难数。佛便告诸弟子。自斯之后。重相敕励。尚于无欲。佛说经竟。诸弟子欢喜。作礼而去佛说佛大僧大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2 10: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