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301|回复: 10

末法时期众生如何学佛。《释鼎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1 11: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末法时期众生如何学佛
  【一】:学佛,切忌迷佛。
  《楞伽经》云:离一切言语文字,是名真实义。又《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学佛,是学释迦牟尼佛世尊的修行品质:譬如,坚毅的修行毅力;慈悲的平等胸怀;谦逊博大的净稳之德;无我的柔和之行;善意的说教之言;清净的思维之觉;具有独创的超前觉悟以及不为世俗烦恼而自抱自怨。释迦牟尼是一位觉者,也是一位行者。于觉当中而行,于行当中而觉。能够真实细微地观察世间一切现象,于中认识它们的本质,并能够深刻挖掘众生本具的佛性,形成了系统的说教义理,为众生提供出诸多的成就方法,从而解脱自身烦恼的束缚,而远离痛苦的折磨。若把学佛建立在消极避世,功高我慢,到处吹嘘,宣扬迷信色彩,并借助佛教来满足自我索取的欲望当中,甚至堕在文字名相之间,形成眷恋而无实修,空口模仿,并用妄想去揣摩佛法,落在幻想愚昧当中,以至产生帮派的垄断,恶意攻击其他教派,并以因果,造孽,轮回,下地狱来恐吓众生,以博得宣扬自我教派为目的,使诸多众生为之屈服并利用众生达到自己所需要满足的目的,此等人并非是真佛学人。
  【二】:学佛,理应了解佛教的历史源头。
  《长阿含经》云:佛言:我常乞食,是让诸众舍贪。其贪不舍,何以成就。又《金刚经》云: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故说:佛首先是人,不是神仙。是一觉者,是一行者。不了解佛教产生的源头,容易被其他人所诱惑;也容易产生邪见,被某些人所蛊惑;更容易对佛教生起幻想色彩,堕在完全迷信当中,被某些人所利用。末法时期,大多数学佛人,把释迦牟尼(所说一切)幻想成理想中的神话人物,追求感应,追求神通,以至产生心理幻觉,使思维出现颠倒的幻相,被其牵制,堕在迷见当中,还误以为自己是佛,是神,是仙。这与三万年前还未完全进化成人的原始物种十分相似。所以,若不了解佛教产生的源头,易使人在学佛当中,产生幻觉,终堕入幻想当中,逃避世间生活,产生懒惰,什么也不想做,背离现实,追求感应,结局是精神分裂,犹如梦中出现的夜游症,迟早完蛋,无人帮助。
  【三】:学佛,必须根据自身实际现状来适当选择不同学佛的方法,莫要攀缘。
  《宝积经》云:摄心一处,无事不办。人的智商都是不同的,在古人讲,智商就是根基或根器。利根的人,本来就具备聪慧的智商,易于接受并有所创新,其成就速度非常迅速。若这种人,不善于修心,纵然有多么大的成就,其自身习性依旧不断,犹如跑得再快的人,若不用眼看自己前方的路,摔的会更惨痛,这和一个无知愚昧的人,没有分别。若智商不高的人,就莫要一味模仿他人。他人自有他人缘,你自有你的缘。走出自己的精彩,这便是你自己积累的福报。有多大的锅,你就下多少米,也无须模仿他人,产生好高骛远的攀缘心,否则,你会非常痛苦,到头来,一事无成,岂不更不划算?所以,选定一种适合自己修学的方法,深信不疑,坚定不移地努力去修,认真去行,善于去思考,在生活处事中,在读经念佛中,时时借助它们来观照自心,你的成就是那些所谓利根之人,无法媲美的。相信自己所选择的方法,莫要半途而废。
  【四】:学佛,切忌眷恋某个人。
  《圆觉经》云:人相不除,便有我执。因有所执,故有所恋。不知其相,皆为是幻。迷人以幻修幻,终不离幻。妄上加妄,终不离妄。学佛的人,一旦眷恋某个自己认为的所谓高人,最容易被其所诱惑,不仅仅丧失正见智慧,而且容易人财两空,堕于无奈与绝望当中。尤其是末法时期,学佛人要特别留神,一失足,成千古恨。若执迷其中,便成了一失智,成千古迷。有些人打着佛教的旗号,用佛教的幌子来伪装自己,不是藏在寺院,就是藏在社会。那些容易眷恋某些人相的学佛者,正好是他们所需要的对象。犹如蜘蛛已经结好网,就等着守网待捕。犹如善于伪装的动物,稍不留神,便被其吞噬。学佛人理应擦亮自己的眼睛,要明辨是非,善恶。如何明辩?当从经典当中获得。譬如多看《金刚经》《楞严经》《心经》《坛经》《维摩诘经》《长阿含经》等等。若实在看不懂,可以借助网络任意搜索经过翻译的经典,对照着看。学佛人要依经典去审视某些人的所讲所做所行。当发现言行不一致时,赶紧远离,犹如躲避毒品,莫要继续沾染。故〈楞严经〉云:菩萨见贪,如见毒蛇,退避三丈。
  【五】:学佛,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
  《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若离世间觉,犹如觅兔角。学佛,处处都是你需要觉悟的道场。故《楞严经》云:一切山河大川诸有为相,皆是菩提妙明中所显物。若学佛,脱离实际生活,犹如妄想高飞,欲断其足,岂不愚昧。释迦牟尼佛祖尚且在菩提树下觉悟,依旧要吃饭,依旧要生病,依旧要走路,不曾脱离现实,何故某些人一学佛,竟然连妻子孩子家庭工作都舍弃不要,妻离子散,就要一心去个什么所谓的他方世界,难道这就是在学佛吗?若没有一定的大因缘出家,若因为学佛,盲目脱离现实,岂不更无知。再说了,末法时期,只有在家学佛,更为方便,更易成就。 诸多大居士大菩萨,譬如:南怀瑾大居士、圆音大居士,萧平实大菩萨,不也是在家修行,而且也有所成就嘛。甚至他们的成就,出家僧人不也虔诚聆听他们的教化吗。所以,一个真真成就的人,不是只看他是在家还是出家。要看他的修为品质和实证经验而定。
  【六】:学佛,莫要轻视不学佛的人,也莫要在内部相互攻击,相互嘲笑,相互挖苦。
  《遗教经》云:心行平等难,破除我慢难,言说方便难。如今学佛人,学了一丁点佛学理论,犹如三岁小孩听人讲故事,不明所讲真实义,模仿造作运用。口言五蕴、四缔四苦四念处、三十七道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十二因缘法;般若、菩提、陧磐、真如、生灭,佛性。不识其义,无实证之行。岂不与鹦鹉学舌,痴人说梦无别吗。我慢心大,目中无人,好言一切经法,滥竽充数其中,一旦面临现实事件的影响,或一个提问,回答不出来,其心便浮动烦躁,狂妄疑惑,甚至野蛮性地攻击提问之人,用各种暴露行为或隐藏行为进行摧残或陷害。一旦被揭露或揭穿,这才发现自己所学是何等的浅薄,何等的无知愚昧;自己的所言所行是何等的苍白与无奈。
  【七】:学佛,要脚踏实地,坚定不懈,深信不疑。莫要心性浮躁,疑惑不定。
  《维摩经》云:有人听闻佛经,恐怖疑惑,甚至产生诽谤污蔑,于中不行,皆是自心业力之故。脚踏实地,就是稳稳当当去学佛,真真实实去做人;坚定不懈,就是勇猛精进,不要懒惰;深信不疑,就是善于思维经典,慈悲用心看待众生,明佛所说,为解除自身烦恼而趋向大乐,是为有益自己并有益他人,是真实不虚,佛所言说,皆是从实修而得,非是从妄想中生;若心性浮躁,怀疑不信,疑惑不定,犹如蹒跚行走,脚步不稳,如何前进?犹如你无诚心地与一个人打交道,你们的交往可能延续下去吗?相信佛所说一切皆是他自身通过觉悟而实证出来的,佛法能够存活到现在,必定有他存活的理由。而且,从古到今,从佛法当中受益并解脱的人,比比皆是,这你还需要怀疑吗?
  【八】:学佛,要借助科学手段进行思维,要运用科学观点进行融合。莫要古板勉强,自我造作去学佛。
  《长阿含经》云:世间一切技术,与佛法不相抵触。科学是智慧的象征,科学是不脱离实际的智慧。科学可以破除任何封建迷信,科学可以建立一切唯物与唯心之正观论。如今的科学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深信不疑。凡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并有所受用的,都会健康蓬勃顺畅地发展下去。运用科学观点,再与佛法相互融合,就会得到更加精确的思维体系,使你的觉悟更加精细,更加真实,更加受用。这种受用,是当下的自在,而不是来世的自在。当下就可获得自在,当下就可得到大乐,大用,这与佛法当中〈维摩经〉所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完全一致而不相矛盾的。因此,痴人自言:处处是净土,处处是佛国。迷人观净土在他方,智人知净土在当下。迷人观佛国在他处,智人知佛国在自心。佛教不是唯一的,学科也不是唯一的。正因为不是唯一的,佛法的博大,才可显示出来。这就是如〈楞严经〉云:尽虚空,遍法界;正因为科学不是唯一的,才可以成就一定不可能成就的东西。佛教,是无形于精神思维领域的空相,科学是实造于物质现象领域的实体。有形的实物,可以成就人无形思维当中想象无法实现的东西,而科学,就可以逐步实现。无形于精神思维领域当中,是看不见的现象运作。科学已经成就出很多佛教难以用实物展现出来的现象:譬如:电波的运用,声波的运用,光波的运用,磁场的运用,电力的运用,飞机的运用,卫星的运用,智能机器人的运用,澄月的实现,火星着陆器的成功登陆,人体大脑系统的完善挖掘并成功运用于临床治疗等等先进的学科手段,解除了诸多患者的病痛。因此,科学造福人类,是真实不虚的。当然,科学不是唯一的,也有他欠缺的一面,例如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地球温度的变化,水平面的上升以及月球逐渐远离地球的牵引等等。佛教不是唯一的,也有他欠缺的一面,譬如:佛教徒的迷信心理,宗派之间的争斗,佛教徒借助佛教作为幌子,控制人的精神灵魂,肆意敛取财物,宣讲迷信,建寺立庙拉拢信徒为其所垄。佛教徒盲目崇拜佛教,拉帮结派,搞形式上的宗教迷信,某些佛教徒利用因果、轮回、地狱、造孽、恐吓众生,威胁众生,却不知道从正确的客观的渠道善导众生。犹如〈菩萨戒经〉云:罪从心生,当从心灭。一切因果、轮回、造孽、地狱,无不是从自心妄想爱贪中生起,非是所谓某些宗教徒宣扬的外界而来。非是某些宗教徒所宣扬的就有一个所谓主宰者惩罚造孽的众生。故佛在〈楞严经〉中所说:众生造孽,皆依自心妄想颠倒而成。自心所生,当由自身受报,非是外来。因此,佛教原本是从实际而生,是释迦牟尼亲自体证,亲自觉悟到的,而非离世间。末法时期,诸多所谓的佛子,假借宗教,不识佛经所言之真实义,错乱运用宗教,恐吓大众;或明或暗,进行教唆众生,有的甚至直言:不学佛,不亲近佛教,定堕地狱。甚至排斥其他宗教,以抬高自己宗教,是何等的愚昧与无知。孰不知,〈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又〈菩提顿悟要门〉云:儒释道,乃至一切宗教,学术,定门,本无区别。小机者用,有别。大智者用,无别。若是一个真真的佛教徒,不仅仅提倡自己的佛教,而且赞叹其他宗教,犹如蜜蜂采蜜,不坏其花。能够让佛教徒不仅仅只学佛学,而且还要学其他学科。故〈楞伽经〉云:多闻增智。若只停留在佛学当中而排斥其他学科,这是佛学吗?这是智慧吗?这是平等吗?这些人,还是真真的佛子吗?一个真真的佛子,理应是博通,善行,平等于一切宗教的。而佛教的宗旨就是:解除自心尘垢,顿显真如本性。与所用所行所说所思当中,心性平等,慈悲无求。佛,爱一切众生。可惜众生不懂佛之所爱的真谛。
  从此岸跳下大海当中的人,能够游到彼岸的人,寥寥无几。此岸,既是佛教教义的束缚,佛教空观的束缚,佛教因果轮回的束缚,佛教定果陧磐的束缚;彼岸,既是能够不被佛教教义而束缚,佛教空观而束缚,佛教因果轮回而束缚,佛教定果陧磐而束缚,能够跳出这些宗教相的束缚,痴人相信:你,可称为真实之智人。
发表于 2011-11-21 22: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受教了,刚想怎么如何学佛,楼主就发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07: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末法时期众生如何学佛。《释鼎然》

laitingmei 发表于 2011-11-21 22:27
楼主辛苦了,受教了,刚想怎么如何学佛,楼主就发了,谢谢!

不幸苦,能让您从这位出家僧的文中受益,最是鼓舞在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07: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圣贤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2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削发为尼,只能从心向佛,早晚唱念佛号,望西方极乐世界众菩萨能理解护佑我及家人。
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5 23: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hehe   路过 是不错 。。。。。。。。。。。。。。看的我眼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6 17: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好文章!!!受教了!!!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6 21: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佛学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   但毅力不够  需要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6 21: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佛学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   但毅力不够  需要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3: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学不简单,切勿简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20 16:54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