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35|回复: 1

佛说月灯三昧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7 1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三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三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三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三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三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三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欲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欲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欲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欲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欲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欲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色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色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色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色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色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色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无色界。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无色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无
色界不可思议。三者无为无色界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无色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无色
界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诸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诸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诸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诸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诸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诸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无常。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无常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无常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无常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无常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无常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是生。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是生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是生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是生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是生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是生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灭法。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灭法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灭法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灭法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灭法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灭法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生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生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生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生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生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生灭不可思议。
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灭已。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灭已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灭已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灭已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灭已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灭已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寂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寂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寂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寂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寂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寂灭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为乐。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为乐不可思议。二者有为为乐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为乐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为乐不可思议。五者无住为乐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诸共。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诸共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诸共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诸共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诸共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诸共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不生。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不生不可思议。二者有为不生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不生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不生不可思议。五者无住不生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今亦。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今亦不可思议。二者有为今亦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今亦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今亦不可思议。五者无住今亦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不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不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不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不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不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不灭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不生不灭。何等
为六。一者诸行不生不灭不可思议。二者有
为不生不灭不可思议。三者无为不生不灭
不可思议。四者有住不生不灭不可思议。五
者无住不生不灭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
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一切皆空。何等
为六。一者诸行一切皆空不可思议。二者有
为一切皆空不可思议。三者无为一切皆空
不可思议。四者有住一切皆空不可思议。五
者无住一切皆空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
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空性。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空性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空性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空性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空性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空性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空相。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空相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空相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空相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空相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空相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空法。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空法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空法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空法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空法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空法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六根。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六根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六根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六根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六根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六根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眼根。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眼根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眼根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眼根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眼根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眼根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耳根。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耳根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耳根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耳根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耳根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耳根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鼻根。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鼻根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鼻根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鼻根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鼻根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鼻根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舌根。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舌根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舌根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舌根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舌根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舌根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身根。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身根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身根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身根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身根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身根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意根。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意根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意根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意根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意根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意根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六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六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六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六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六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六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眼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眼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眼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眼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眼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眼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耳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耳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耳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耳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耳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耳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鼻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鼻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鼻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鼻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鼻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鼻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舌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舌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舌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舌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舌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舌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身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身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身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身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身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身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意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意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意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意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意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意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六情。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六情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六情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六情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六情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六情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眼情。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眼情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眼情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眼情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眼情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眼情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耳情。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耳情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耳情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耳情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耳情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耳情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鼻情。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鼻情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鼻情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鼻情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鼻情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鼻情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舌情。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舌情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舌情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舌情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舌情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舌情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身情。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身情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身情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身情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身情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身情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意情。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意情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意情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意情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意情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意情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六因。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六因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六因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六因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六因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六因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所作。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所作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所作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所作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所作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所作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共有。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共有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共有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共有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共有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共有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自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自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自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自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自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自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相应。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相应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相应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相应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相应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相应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报因。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报因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报因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报因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报因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报因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六振动。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六振动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六
振动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六振动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六振动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六振
动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东踊。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东踊不可思议。二者有为东踊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东踊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东踊不可思议。五者无住东踊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西没。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西没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西没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西没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西没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西没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南踊。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南踊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南踊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南踊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南踊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南踊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北没。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北没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北没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北没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北没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北没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边踊。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边踊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边踊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边踊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边踊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边踊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中没。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中没不可思议。二者有为中没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中没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中没不可思议。五者无住中没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无明。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无明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无明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无明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无明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无明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缘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缘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缘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缘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缘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缘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行缘色。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行缘色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行
缘色不可思议。三者无为行缘色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行缘色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行缘
色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色缘。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色缘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色缘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色缘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色缘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色缘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名色。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名色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名色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名色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名色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名色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名色缘六入。何
等为六。一者诸行名色缘六入不可思议。二者
有为名色缘六入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名色
缘六入不可思议。四者有住名色缘六入不
可思议。五者无住名色缘六入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六入缘触。何等
为六。一者诸行六入缘触不可思议。二者有
为六入缘触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六入缘触
不可思议。四者有住六入缘触不可思议。五
者无住六入缘触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
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触缘受。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触缘受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触
缘受不可思议。三者无为触缘受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触缘受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触缘
受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受缘爱。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受缘爱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受
缘爱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受缘爱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受缘爱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受缘
爱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爱缘取。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爱缘取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爱
缘取不可思议。三者无为爱缘取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爱缘取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爱缘
取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取缘有。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取缘有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取
缘有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取缘有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取缘有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取缘
有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有缘生。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有缘生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有
缘生不可思议。三者无为有缘生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有缘生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有缘
生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生缘老死。何等
为六。一者诸行生缘老死不可思议。二者有
为生缘老死不可思议。三者无为生缘老死
不可思议。四者有住生缘老死不可思议。五
者无住生缘老死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
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无明灭。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无明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无
明灭不可思议。三者无为无明灭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无明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无明
灭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行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行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行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行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行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行灭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色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色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色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色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色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色灭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名色灭。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名色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名
色灭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名色灭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名色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名色
灭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六入灭。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六入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六
入灭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六入灭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六入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六入
灭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触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触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触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触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触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触灭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爱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爱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爱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爱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爱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爱灭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取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取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取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取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取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取灭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生灭。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生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生灭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生灭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生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生灭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老死灭。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老死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老
死灭不可思议。三者无为老死灭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老死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老死
灭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忧悲灭。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忧悲灭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忧
悲灭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忧悲灭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忧悲灭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忧悲
灭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四谛法。何等为
六。一者诸行四谛法不可思议。二者有为四
谛法不可思议。三者无为四谛法不可思议。
四者有住四谛法不可思议。五者无住四谛
法不可思议。六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集谛。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集谛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集谛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集谛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集谛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集谛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灭谛。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灭谛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灭谛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灭谛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灭谛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灭谛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苦因。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苦因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苦因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苦因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苦因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苦因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集因。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集因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集因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集因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集因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集因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灭因。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灭因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灭因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灭因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灭因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灭因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道因。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道因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道因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道因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道因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道因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苦缘。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苦缘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苦缘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苦缘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苦缘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苦缘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集缘。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集缘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集缘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集缘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集缘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集缘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灭缘。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灭缘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灭缘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灭缘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灭缘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灭缘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道缘。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道缘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道缘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道缘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道缘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道缘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苦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苦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苦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苦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苦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苦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集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集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集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集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集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集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灭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灭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灭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灭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灭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灭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道行。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道行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道行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道行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道行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道行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苦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苦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苦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苦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苦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苦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集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集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集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集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集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集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灭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灭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灭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灭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灭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灭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种道识。何等为六。
一者诸行道识不可思议。二者有为道识不
可思议。三者无为道识不可思议。四者有住
道识不可思议。五者无住道识不可思议。六
者皆空不可思议。是为六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诸行。有为。无为。有住。无
住。皆空。六行之本。具如上说。若广明喻穷劫不尽

佛说月灯三昧经

 此是乡宋二藏所谓月灯三昧经。先公译
 者。而与彼丹藏经文义迥异。未知孰是。按
 开元录。先公译本目下注云。一名文殊师
 利菩萨十事行经。又指多小云一十纸。今
 检之彼丹藏经乃是矣。此乡宋藏经。始从
 三界乃至道识。凡历九十余法。皆以六行
 说之。曾无十事之言。又其多小是古之二
 十纸。则知非先公译明矣。今恐宋藏失先
 公之译。而得古所失安世高译。无译主之
 名者。见目录中有月灯经名。是先公译者。
 乃错题其名耳。又录云。出大经第七卷今。
 捡似出第五卷之后半。犹未适当何也。此
 须更勘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0: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菩萨---一些经典摘录供养各位学佛的菩萨们

此虔诚礼敬诸大众菩萨,愿此文能够确立菩萨行门,令诸菩萨多生累劫誓愿毫不动摇,以此佛道无上誓愿成就!


《华严经》上贤首菩萨说偈颂:「菩萨于生死,最初发心时,一向求菩提,坚固不可动;彼一念功德,深广无边际, 如来分别说,穷劫犹不尽。」 


《优婆塞戒经》上 佛陀亲自说:「善男子,若有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即得名为无上福田。如是菩萨,出胜一切世间之事及诸众生。」


所以大众菩萨应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发起菩提心,这是修学佛法的第一尊贵大事!这菩提心是不是坚固不动?是不是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决心成为菩萨,愿意满足菩萨行。


《优婆塞戒经》上 佛陀亲自说:「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濡,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勤修精进,轻贱烦恼。」


《优婆塞戒经》上 佛陀亲自说:「善男子!夫菩提者,有四种子:一者不贪财物,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怜愍众生。善男子!增长如是菩提种子,复有五事:一者于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厌悔,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五者常赞三宝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复有六事: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六种事,因一事增:谓不放逸。菩萨放逸,不能增长如是六事;若不放逸,则能增长。」


《优婆塞戒经》上 佛陀亲自说:「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


如果没有多生累劫的福慧,连经题都不可能闻到,何况是可以阅览经文,更何况可以闻说见睹殊胜法义的宣说呢?菩萨不是这辈子才当的!不应当破坏一切学人的信心,要信自己真的是菩萨,是多生多劫就已经立下宏愿,愿意成就无上道,菩萨发心非始今日,当如是信!


不必因为菩萨戒行难持,而今生想可以逃避不受,乃至想我不要作菩萨了,不应当如是思惟!要相信这今生再受菩萨戒,是增上戒,应当相信:菩萨戒是早已受持,菩萨戒既然受之,就是有犯无舍,这是了义的说法啊!更当信受自己未来必定成就无上佛道,这样戒品已经俱足,不应当生疑啊!


《梵网经》, 佛陀亲口说:「诵我本师戒:十重四十八。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汝新学菩萨,顶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转授诸众生。谛听我正诵,佛法中戒藏,波罗提木叉。大众心谛信: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大众皆恭敬  至心听我诵。」

如是成佛殊胜利益,哪里可以不受呢?

《菩萨璎珞本业经》上, 佛陀亲口宣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菩萨十重八万威仪戒,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首悔灭。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佛子,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说,我今在此树下为十四亿人说,住前信想菩萨初受戒法。佛子!是信想菩萨,于十千劫行十戒法,当入十住心。佛子!当先为诸大众受菩萨戒,然后为说璎珞经,同见同行。尔时众中有百亿人,即从坐起,受持佛戒,其名梵陀首王,共无数天子修十戒满足,入初住位。」


《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陀亲口宣说:「佛子!是三摄受、三种受戒,过去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过去诸菩萨已学,未来诸菩萨当学,现在诸菩萨今学,是诸佛正法戒。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入此法戒门,得无上道果、虚空平等地者,无有是处。」


《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陀亲口宣说:「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不受是菩萨戒者,不名有情识者;畜生无异,不名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为畜生,名为邪见,名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


《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陀亲口宣说:「佛子!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与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者,是下品戒。」


《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陀亲口宣说:「佛告敬首菩萨:佛子!吾今略说名门中一贤名门,所谓初发心住,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


《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陀亲口宣说:「佛子!若退若进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发三菩提心,有恒河沙众生,学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

《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陀亲口宣说:「佛子!发心住者,是人从始具缚凡夫,未识三宝圣人,未识好恶因之以果,一切不识不解不知。佛子!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心。是人尔时住前,名信想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其人略行十心,所谓:信心、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舍心、愿心。复行十心,所谓: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是人复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上善有三品,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集无量善业,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尔者,常没不出,住退分善根,如上说。」



最后以《华严经》贤首菩萨所说,节录大菩萨所说,直至入地作为结尾:「 

 深心净信不可坏  恭敬供养一切佛 

 尊重正法及圣僧  信敬三宝故发心 

 深信诸佛及正法  亦信菩萨所行道 

 正心信向佛菩提  菩萨因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  增长一切诸善法 

 除灭一切诸疑惑  示现开发无上道 

 净信离垢心坚固  灭除憍慢恭敬本 

 信是宝藏第一法  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舍离诸染着  信解微妙甚深法 

 信能转胜成众善  究竟必至如来处 

 清净明利诸善根  信力坚固不可坏 

 信永除灭一切恶  信能逮得无师宝 

 信于法门无障碍  舍离八难得无难 

 信能超出众魔境  示现无上解脱道 

 一切功德不坏种  出生无上菩提树 

 长养最胜智慧门  信能示现一切佛 

 是故演说次第行  信乐最胜甚难得 

 譬如灵瑞优昙华  亦如随意妙宝珠 

 若信恭敬一切佛  则持净戒顺正教 

 若持净戒顺正教  诸佛贤圣所赞叹 

 戒是无上菩提本  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具足持净戒  一切如来所赞叹 

 若信恭敬一切佛  则能奇特供最胜 

 若能奇特供最胜  彼信佛心难思议 

 若信如来正真法  则常乐闻无厌足 

 若乐闻法无厌足  欣悟不可思议法  

 若信恭敬清净僧  则信坚固不可坏 

 若信坚固不可坏  彼人信力不可动 

 若信坚固不可动  诸根明利悉清净 

 若根明利悉清净  则离一切恶知识 

 若能远离恶知识  则能亲近善知识 

 若能亲近善知识  则修无量诸功德 

 若能广修诸功德  则能善解诸因果 

 若能善解诸因果  则成殊胜妙解脱 

 若成殊胜妙解脱  则为一切佛所护 

 若为一切佛所护  则生无上菩提心 

 若生无上菩提心  则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则能得生诸佛家」



       佛法无难,惟嫌捡择;应当信三宝可贵,中土难生,佛法难闻,去除慢心,悯念一切而发菩提心,愿为成佛道而受菩萨戒;熏习善知识书籍,阅览佛典,领受智慧之门;于三宝处常行供养护持,如是修集一切福德;信自己当成佛道,现下参究,决定入七住菩萨位,后于舍报时,安住阿弥陀佛誓愿大海之中,往生上品上生,得入诸如来家,为真佛子,成就无生法忍,入初地,蒙佛授记。如是修学大道,应向往之,应实践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9 04:58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