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2-10 1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说;
& r5 t0 I, X/ E6 o* M4 `/ t梦游症俗称“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夜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儿期,偶有梦游症的比例为15%,频繁发生的比率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内梦游症发生率高,这说明梦游症有一定遗传性。夜惊发作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
2 i# R! h3 j# }, G- N+ x# V4 `: E
1.症状一次或多次发作,起床,通常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走来走去。
! w/ a) I0 j& _9 `2 q 2.发作中,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他人试图加以于涉或同其交谈,则相对无反应,并且难以被唤醒。: v! C5 |5 h$ s% ~. |
3.在清醒后(无论是在发作中醒来还是在次日清晨),个体对发作不能回忆。
* L/ z0 w9 e4 I0 e2 j7 @3 t 4.尽管在最初从发作中醒来的几分钟之内,会有一段时间的茫然及定向力障碍,但并无精神活动及行为的任何损害。* ]1 T. d7 c5 c0 {# F4 n
5.没有器质性精神障碍如何痴呆或躯体障碍如癫痫的证据。7 k" G2 M- V3 e0 O3 K7 J h% c+ b
+ P* [! q5 Q" I3 u a% F梦游的一般特征7 y4 q2 y, T# e5 i$ [7 b j
梦游显然是一种变异的意识状态。患者与周围环境失去了联系,患者似乎生活在一个私人的世界里。患者的情绪有时会很激动,甚至会说一大堆的胡话,旁边人很难听懂他在讲什么东西。患者似乎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患者压抑的痛苦经历的象征式重现。梦游结束后,患者对梦游一无所知。/ }0 r/ F& v( X/ E( a. J) R+ e
4 l/ P$ y8 K) N) B' |9 t# o心理社会因素
# x2 A- s/ b7 n+ C 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M8 Q; b7 n% U( s睡眠过深
$ l. [! l* c6 I1 R 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P; m/ }7 O* ]4 i3 K0 A3 F1 L
遗传因素! }7 e9 N+ H7 c, e' i
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H1 j* q- Y Y) x/ K
发育因素
' W; `; P; s5 M$ y 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表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