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31 20: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又有二法为菩萨行。何谓二。寂然心净离诸着观。睹于无见唯志大道。是为二。佛时颂曰。
心净常寂然 离见诸着观
释六十二疑 唯念大道行
又有三法为菩萨行。何谓为三。晓空不着。无相不缚。无愿不脱。是为三。佛时颂曰。
心常晓了空 无相不复缚
无愿无所脱 乃解三界结
又有四法为菩萨行。何谓四。常遵慈心无有害意。长养道化常修慈悲。愍伤众生生死勤苦为之雨泪。常奉喜意和颜悦色。向于群萌无憎爱心。常行护心劝教众生使发道意已发道意至不退转已不退转。至于道场无上正真。道是为四。佛时颂曰。
常遵四等心 和颜意志悦
愍哀众生类 矜伤为雨泪
心欲度众生 等心无憎爱
救护以道法 乃应菩萨行
又有五法为菩萨行。何谓五。奉于禁戒而无所犯。定意摄志令心惔怕。智慧解空而无所起。脱于五阴使无处所。示现三界睹无所有。是为五。佛时颂曰。
持戒无所犯 三昧意不乱
智慧分别空 济脱五阴聚
睹见三世厄 示现在其中
随时而开化 各令得其所
又有六法为菩萨行。何谓六。目睹皆空。耳听无声。鼻嗅无香。口语无言。身不存细滑。心无思想。是为六。佛时颂曰。
目所睹皆空 耳听无有声
鼻香无所著 舌味何所有
计身但四大 心了本空事
如是晓无形 乃应菩萨行
又有七法为菩萨行。何谓七。摄身口意寂定无乱无所复违。是为七。佛时颂曰。
常摄己身口 其心静不乱
寂寞定三昧 神通无不达
又有八法为菩萨行。何谓八。施度无极。戒度无极。忍度无极。进度无极。寂定度无极。智度无极。权度无极。成名慧行。是为八。佛时颂曰。
布施度无极 戒忍精进禅
智慧自然达 道明为最尊
又有九法为菩萨行。何谓九。除五阴。去六衰。灭三垢。蠲八难。不着三界。不慕三世。离罗汉心。远缘觉意。常志大道。是为九。佛时颂曰。
除五阴六衰 无三垢八难
不着于三界 三世无所处
以离罗汉心 无缘觉之念
常慕求大道 斯谓菩萨行
又有十法为菩萨行。何谓十。法宝三昧。善住三昧。无动三昧。度无转三昧。宝积华三昧。日光耀三昧。诸利义三昧。现在三昧。慧光耀三昧。勇猛伏三昧。超日明三昧。是为十。佛时颂曰。
以法宝三昧 善住无所动
竖立不可震 宝积花三昧
光耀诸利义 现在慧光明
勇猛伏三昧 乃获超日明
复次难垢目。菩萨布施天人乐从。开化悭者令无所惜。菩萨遵戒。天人乐从。化放恣者令无殃衅。菩萨忍辱天人乐顺。化忿狷者令无纤介。菩萨精进天人乐从。化懈废者令建勤力。菩萨一心天人乐习。化愦扰者令志安寂。菩萨智慧天人乐顺。化蔽碍者令通圣范。菩萨行慈天人乐之。化不仁者令等惋恋。菩萨行悲天人乐之。化愚迷者悼愍众生。菩萨喜悦天人乐从。化愁戚者法鼓自娱。菩萨行护天人乐之。救化无援将养一切。菩萨讲法天人乐听。化志俗者令慕圣典。菩萨谦苦天人乐恭。化贡高者奉敬三宝。菩萨利人天人乐惠。化无义者令普施恩。菩萨行等天人乐豫。化不恢泰令接未达。菩萨行权摄诸众生。化之为善成平等觉悉生彼国。菩萨行三十七品以摄众生。意止意断根力觉道。摄取众生使令寂然。若成佛时悉生彼国。菩萨在于大会讲深妙法。欲使蠕动悉蒙超度。若成佛时皆生彼国。菩萨行十德以摄众生。悉开化之护身口意。菩萨说经蠲除八难。以摄众生行八正道。若成佛时皆生彼国。菩萨自省不求彼阙。以摄众生离诸邪见六十二网。若成佛时皆生彼国。菩萨说法以摄众生。脱于八缚得至八解。若成佛时皆生彼国。菩萨说法除八思议。至不思议法门之海。若成佛时悉生彼国。菩萨说法假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成具佛事示现泥洹。度无量人皆使得道。如是离垢目。菩萨所行本末若斯。以应此行号字自然。成立国土度脱群黎。佛说是时。离垢目长者子五千营从。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寻时逮得不起法忍。于是居士名曰见正。前白佛言。我常闻佛思一奉觐。罪盖之故不能自到。今日乃果欣踊难量。视尊无厌听法不倦。唯加大恩使我世世值遇天尊。佛言。善哉善哉。有四事常不离佛。何谓四。常念如来立佛形像。闻经深义则信奉行。虽不见佛晓了本无。知十方佛则一法身。是为四事不离诸佛。又有四事虽面睹佛则不见之。如来现在不往听经。不采其义。不能奉行。宣示于人。是为四虽面见佛则为不见。又有见佛。自计吾我。不解非常苦空非身堕四颠倒。听经着音不能分别呼声之响。于其人身则灭度也。佛以灭度不现世间。其人闻经欣然心开。如冥睹明晓知如来随俗现化。奉行道禁不违经典。离外邪法六十二见。行四等心无僧无爱。佛虽灭度志达如是常为相见。复问曰。何谓见佛。何谓闻法。何因供养。佛言。见如来身。观知何行得至于佛。本因六度无极。愍伤一切如父如母如子如身不贪四大是为见佛。闻说经法不着音声。但取其法不取于人。取要不声取慧不形取正不说。是为闻经。若见道迹往来不还无著缘觉世尊菩萨。等心供养谦逊卑顺不以憍慢。为见圣众。又问曰。何谓魔事。佛言。魔有四事。何谓为四。一曰身魔。身犯众恶五阴六衰不顺佛法。二曰欲尘魔。爱欲情态无有休息。三日死魔。生诸想着不兴法念。四曰天魔。及与官属来试乞求无有厌足。意止意断魔则降伏。譬如两木相揩则自生火还烧其木。火不从水出不从风出不从地出。其四魔者亦复如是。皆由心生不从外来。譬如画师画作形像随手大小。虽因缘合有彩有板有笔。画师不画不能成像。四魔如是心已坚固便无所起则无四魔。所以者何。五阴无处四大本无。十二因缘无有端绪。晓了如是则无魔事。计我人有寿命堕魔见缚。分别无身乃降伏魔。离垢目白佛。何谓法宝三昧。佛言。不断三宝佛法圣众。何谓不断。发无上正真道意。成诸德本如须弥山。信乐大乘心不动移。先睹嘉瑞三千佛土。亿百千藏皆满具足。逮成殊胜难当总持。而成就达施度无极。初发心时舍身之安。常忧一切诸乐。所乐不以为乐。弃俗所慕以法为乐。何谓俗乐。吾我人寿五阴六衰十二因缘伎乐饮食官爵奉禄财物富贵妻子奴婢眷属营从田宅牛马车乘是俗所乐。何谓法乐晓知无我无人无寿无命。五通六达十二部经。讲读讽诵菩萨道法。于七法财不以为厌。四恩之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六度无极众善之行。无毁害心蚑行喘息人物之类。以为国土不自称誉不毁其余。其心慺慺常志一切。天神龙鬼人民大小睹斯人者。莫不兴意而为善德。是谓法乐。又行十事。何谓十。信根第一。定根为本。大慈为元。大哀为尊。志性调柔。诸通慧正。建立众生。四恩为首。道品则最。志护佛法以为徒隶。是为十复次不犯十行。何谓十。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恚嫉狐疑邪见。是为十。愍念十方如母念子。于色痛想行识不乱。不为俗人所惑。不为荣华所侮。不从贪人不从嗔恚不从愚痴。不谤三宝不怀谲诡。兴六念行佛法众施信慧。出入行步不尚矜高。初发意者如月始生会当成满。天龙鬼神所见拥护。不为邪恶所见中害。心存三法以道为宝以世为无常。是为法宝三昧也。离垢目又问曰。何谓善住三昧。佛言。譬若如地。善恶美苦臭香不净之物悉受不污。菩萨如是受一切法而自修立。先睹嘉瑞三千佛土平等如掌。众宝莲华以为庄严。逮成殊胜难喻总持。则具超越戒度无极。又行十事蠲八难态。建立佛德度于声闻。缘觉之乘。净身口意诸事所由皆从佛法。严庄志性度三趣厄。具满诸愿检御人心。是为十。身常行慈不窃不淫。讲议经典不为浮华。至诚和诤言软不粗未曾绮饰。舍贪念施为人安调。离于邪见而乐正法。常观非常苦空非身。以世为秽以法为计。心自修立常患不及。视身无益五阴则损欲拔五欲。佛道为尊不怀悔恨。察天无常观人如梦。三涂最苦怜愍伤之。以何方便自济生死五阴之难并化他人。计十方人则为我所。所以者何。欲度脱之。见来侵者不念其恶。若光益者不偏念善。见骂詈者默而不报。若挝捶者受而不挍。若嗔恚者慈心向之。若轻毁者哀而不害。又自羞耻从无数劫在生死中。五阴所盖不能自拔。心迷意惑流于五江四惧之患不能自觉。有物能施知财非常身非我有。求于善友远离恶友。发意向佛恒求尊经。不慕世名行常恭敬。志于信戒闻施慧道。不为疑惑犯禁懈怠悭贪愚痴舍道义也。常思念法如饥求食。稍入于道如泉远流稍入于海。如母生子乳哺养育。治生救命不居畜积。供给父母弟兄妻子奴客婢使皆念愍哀欲令得度。不堕三涂使越三界。归命三尊佛法圣众。获三达智无碍之慧。不为三垢之所沾污。其行是者则善住三昧也。
离垢目白佛言。何谓无动三昧。佛言。譬如师子诸鹿之王。鹿兽畏威靡不慑伏。先睹嘉瑞三千佛土自现执持五兵勇猛逮成善住总持。则具超越忍度无极。又有十事何谓十。忍辱为本。信悦为力。训一切人深妙法忍。散割诸结。除所欲碍。不慕身原。不惜寿命。以诸通慧。超三脱门。观法平等。是为十。护身口意常以诸法而兴因缘。何谓法乐。乐于佛法不好俗法。乐闻经典不思世谈。乐供养众不为俗党。但乐三宝不志三垢。乐度三处不为沾污乐观四大为地水火风不计我许。乐安人物不为危害。乐施所有不为悭吝。乐奉禁戒不毁所遵。乐忍于辱不失德本。乐精进力不为罪根。乐禅一心不为乱意。乐深智慧不为愚惑。乐化尘劳不为垢浊。乐佛国净不厌开化。乐严道法不为非法。乐三脱门离空相愿。乐无为法不乐俗为。乐入深法不为失节。志乐欣喜离怒不谛。乐自然法亦不舍人。乐习善友远世亲厚。乐常志道不造迷惑。乐讲正议不为俗典。乐慕菩萨不为声闻。乐求正觉不为缘觉。乐向大道不为细术。乐存八等不为八邪。乐六十二慧不为身堕六十二见。乐无上法不为下劣。乐大乘业弃罗汉法。是为法乐。又有十事。疾得定觉。何谓十事。慈心哀人不为危害。常行十善。远离恶行。专心修道。善念佛法。如饥求食如渴求饮。普尊深义。不偏他念。慈念十方。欲度一切不自念己。是为十。所以名曰无动三昧之法。超越第一第二三昧之故。不为欲法之所迷惑。奉行菩萨慈心之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救众生三趣之难。稍习大慈欲济三界。视一切人如己无异。不为他念常念法念。以法为本以俗为罪。常哀群萌悉使至道。是为无动三昧。离垢目白佛言。何谓度无动三昧。佛言。譬如自然钩销力士勇猛力强多。所开辟独步雄杰。雄杰无侣除诸秽害尘劳仇怨。先睹嘉瑞三千佛土。四方四隅有大风来。若干种华普遍佛土。分别逮成难当总持。则具超越进度无极。又有十事。何谓十。等精进根进力为本。平等方便意止为首。令一切人不贪乐身。而以心口顺化众生。所住不回而无所处。精进最上降伏怨胁勤修成就诸通妙慧。是为十。念四大身犹若蚖蛇。畏老病死不舍终始不为惑事。慈悲喜护蚑行喘息人物之类。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无差特。常思道义无贪怒痴念。为布施不为悭想。奉持禁戒无犯恶想。为忍辱念无嗔恚想。常修精进无懈怠想。精专一心无乱意想。智慧行正无闇蔽想。常求方便至心善权无放逸想。念劝化人如度己身。一切所有非我之有。念堕地狱者毒痛之患如身自遭。常省己过彼罪代受不以为怨。念饿鬼趣饥渴穷乏。为之悲泣战栗寒心。欲令度脱自然安隐。使服法食除五阴六衰之渴。诵习经典以为饭食。分别经义以为饮浆。修六法行以为贤良。出入行步精进安详。念堕兽者常怀恻怆。欲令安隐毕其前债。了故世罪无令造新。奉行诸善不为众恶。自观察已世世不了。坐计吾我不信道法。思犯罪者如没深渊。奉法信戒心如虚空。不解法者展转五道犹如车轮。父母相忧兄弟相念。夫妻相恋持心不坚。若为父母反为子女。本为子女反为父母。或为夫妻更为怨家。颠倒上下无常根本。此菩萨意常慈念之。开化使信入佛正道。信解非常苦空非身。是为度无动三昧。
离垢目白佛言。何谓宝积华三昧。佛言。譬如忉利天上昼度树。以诸本行度于五根。超越众生心净如空。先睹嘉瑞三千佛土。众音伎乐杂交璎珞庄饰其身。以思夷华光耀其体。雨解脱华及青莲华侍在其上。以是之故诸德总持。便为受应禅度无极。又有十事。何谓十。调伏诸根以为德本。一心为力。平等方便。定意不乱。禁戒为原。脱门为上。趣于定要。而无所有。消殪尘劳。具惟诸定。是为十。愍哀五道攻除五阴。成立五根蠲化五色。而已积德具足五品戒定慧解度知见品。慕志五通十力当蒙。不与诸殃罪衅相遇。在在生处常修佛法。名德远着愍哀三界。不为愚迷了善恶趣。譬如万川归向四海流驶水之渎。此菩萨行奉法如是。精进不休遂向大道。譬如若月十日之时光明转盛照于众生。菩萨如是功德威耀日日增益。度诸危厄哀愍群黎之患。又有五事行。何等为五。五戒清净譬如明镜无所沾污。十善不犯以为具足不失道意。不为邪想。不自贪身。是为五。复有五。除嗔恚色。无怯弱心。弃悭贪意。蠲谀谄志。分别解空。不但口说常修一心不为乱行。知豪贵势富乐如化。观色如泡。痛痒如沫。想如芭蕉。生死如影。识若如幻。不为色使。不为痛痒惑。不为想还。不为邪行。不为识退解五阴空。是为五。复有五。何等五。贪淫嗔恚睡眠调戏狐疑。除斯五盖。彻视洞听轻举能飞。知人心所念。自知所从来生死之处。以五神通而自娱乐。不以五阴而为放逸。身修德行不为非法。开化说法多所安隐。不为多恶危害之事以道为业。习法为食解义为饮。不慕豪贵以法为豪了空为贵。是为宝积华三昧。
离垢目白佛言。何谓日光曜三昧。佛言。先睹嘉瑞见三千佛土。众宝浴池八味之水湛满且清。植以青莲红黄白华。周匝栏楯皆用七宝。与瑞华俱。底布金沙。自身娱乐游戏其中。逮成慧定证明总持。则具超越智度无极。又有十事。何谓十。慧为根原。智力为上。正见为最。等意为胜。修身诸德。尽入诸种圣谛之相。为平等相。慧无阴盖。除诸往见。不起法忍。是为十事。观于六情本无处所。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本自然空缘对而兴。譬如天雨不从龙出不从水出不从地出不从龙心出。皆因缘合会乃致此雨。六情诸入亦复如斯。犹因缘成不得独立。生死如是。譬如画师画作人像屋室舍宅象马车乘。未画作时不见处所工治。壁板素笔彩绘具众缘合具会乃成之。善恶如是因缘合成。若复行道因十善行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善权方便。乃合成耳。不着佛身不离佛身。心意无想自然如空。稍入大慈又修大悲喜护等行。不自为身常为一切亦不有求。身行谨敕口言谦顺心念柔和。无有谀谄质朴无邪。又有六事。疾得无上正真之道。何等六。常依佛住。入于正真心不回还。于内意行而自晓了。得善朋友因而委付。志愿弘绰不以厌足。心非不协不乏智慧。是为六菩萨行道不倚于色痛想行识不倚内外。随本法教不违菩萨深妙之行。不废大慈不失大悲。随世所乏而救济之。修道正化不为邪教。一心向慧不为愚蔽。分别六衰犹如化幻影响野马水中之月梦中所见忽不知处。是为日光曜三昧。多所感动柔顺法忍。
离垢目白佛言。何谓为逮成诸利义三昧。佛言。先睹嘉瑞见三千佛土。众宝浴池察其左右。度地狱厄游于旷野。逮成奇特聚落总持。则具超越权度无极。又有十事。何谓十。入诸志行。建立众生。无极大慈普哀为本。心性调柔未曾厌倦。舍于弟子缘觉之乘。所观审谛。导御道心。以诸通慧。立不退转。觉了弘智。是为十事。常以正慧。远离邪见。自然修道不为俗惑。深入微妙无极之法普入道俗。于俗不俗于道无倚。思及圣教开化众生。老病死者常护身事。攘却六情不堕六衰。不从七邪常摄七觉。心了不邪精进不废。顺法不违好喜不恨。信根不迷安隐不危志定不乱。信财信智本无戒财。不坠小乘惭愧财。愧于三界未得度也。羞耻财耻不弘慧。博闻财闻无等伦。至深远智布施财施。以大道智慧财。入于智慧广度一切。有十事至不退转。何谓十。闻有度无极心不动回。有佛无佛心不动回。有法无法心不动回。有圣众无圣众心不动回。有道无道心不动回。有菩萨无菩萨心不动回。有法身无法身心不动回。有俗无俗心不动回。有人无人心不动回。有命无命心不动回。有寿无寿心不动回。是为十。飞到十方教化诸天及诸群萌。以法为本以道为原不计吾我。或入地狱救济苦痛。或入禽兽开化愚冥。或入饿鬼慰满饥毒。随俗训化各得其所。不为俗法之所染污。净如日光明若月盛。菩萨得不退转能行权变。有所开济辄多保度。诸苦恼者皆获大安。诸无智者悉弘智谋。是为逮成诸利义三昧。
离垢目白佛言。何谓为现在诸佛目前立三昧。佛言譬如月盛具足满时众冥皆除。喻诸所作精修清净所愿者成。具立佛土训化众生。先睹嘉瑞三千佛土。师子鹿王首戴缯帛。其身高大威御杂兽。逮成无极诸总持门八万四千。则具超越以慧成就。又有十事。一心定意三月。无想念。专志向佛。众想皆断。不为诸求。解法悉空。不畏三界。不乐无为。不计有为。解知法身。是为十。其所向方闻现在佛常念彼方睹佛众会四部弟子为说经法。察四大空。地如聚沫。水如朝露。火如红电。风如摇扇。分别四大因缘合成本无所有。自观身貌察一切根本无形貌。自观痛痒知本无痛痒。自观思想察一切思想。知本无思想。自观其意知本无意。以观已空见一切无。愍哀八难释世八事盛衰毁誉有名无名勤苦安乐。舍于八邪不住八正。等处有无亦无所住。行四等心慈悲喜护。四恩济众惠施仁爱饶益等利。一心向佛无诸想念。五阴则断六衰无处心则得定。不见四大不见人民。不睹天地人物永无所见。久久乃睹十方诸佛。譬如水浊不见其底。停久不动详而清澈。菩萨如是。适定无想观无所见。五阴六衰[火*霍]如云除。日月光显睹十方佛。以复观之我至佛所佛为来耶。心则自惟佛亦不来我亦不往。譬如明镜清水净油。观形睹影不入不出。菩萨如是。睹十方佛亦无往还。譬如梦中归本乡里。自见父母兄弟妻子。寤则不见。菩萨如是。睹十方佛从三昧寤都无所见。所以者何。解知本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化现耳。无形无处譬如虚空不可别知。何者是空法身如斯无有处所。乃能睹达一切之原。坐睹十方不往不来。是为现在诸佛立目前三昧。 |
|